第一篇: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3,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4,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在本职岗位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教师的先进性呢?
1、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和教育理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和旧观念,自觉地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青年人网收集整理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教师必须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2、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要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态度,平时多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不仅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家长的好参谋,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事业中力争做出最大的贡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就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同进成长,在学生的前面,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行者、示范者。
4、应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个有良好师德的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是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
5、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和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加强学科学中斩德育渗透,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
6、要有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党员应该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总而言之,作为党员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投身于“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篇: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它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抓住曹妃甸开发及冀东油田增产扩能大好历史机遇,关注学生,关心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学生主体。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和主体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灌输式”的“听话”的教育。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主体性的确立,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师生在人格上要互敬互爱。尊师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这是单向的要求,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敬,互相爱护。其次,师生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常言道“尊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友爱的享受,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诚、热爱、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另外,老师还可通过表扬、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体意识。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
二、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凸显人的整体素质。
学生综合评定考核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既要重视考试考核,也要重视技能考核,兼顾德育、体育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考核,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克服普通学校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做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待人热情、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心理素质。总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应从德育、智育、体育等多个方面量化考核,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使人的发展可持续。
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就个人的发展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这样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一步步地完善自己。普通学校的学生如此,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应在专业素质上有所提高。
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期,教师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首先,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其次,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再次,创新技能的培养,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具体的能力训练过程。最后,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情感包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创新人格则包括勇敢、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等。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意识是前提,思维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情感是动力,人格是保证。他们相互作用,才能培养出创新素质的人才。从而,形成社会合力,共创素质教育的和谐环境。
第三篇:2016教师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6教师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科技发展观是党十七大一项重大的战略部署,是一项对于人才,经济等各项发展的总结说明,这里整理关于教师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心得。
教师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由此可见,我们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之时,要秉持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旨。
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关注学生,关心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近期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就结合自身工作谈谈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好学生,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们要有热情和耐心去教育学生。没有热情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所以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有热情,我们要用服务的理念,去热爱我们的岗位,热爱我们的学校,热爱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的热情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一些差生,我们更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育他们,去转化他们。
二、我们要赏识学生。对学生来说,他们受到老师的赏识的时候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发展,都是大有作用的,我们的学生的素质不同,在我们工作总我们总会遇到成绩差的、调皮倒蛋的、无心向学的学生,我们不要用差生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是可以积极的成长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通过赏识教育,我们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今天我是你们的骄傲,明天希望你们成为老师的骄傲。”这是我的目标,也是我学生的激励,我相信,通过努力,他们会成为老师的骄傲。
三、我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每个老师的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着自己的学生,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举一动,一个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开小差,违法纪律,我会给他们一个严厉的眼神,让他们从中受到启示而收敛自己的行为,对于一些认真上课的学生,我会给予激励的眼神,鼓励他们,激励他们进步。
四、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对他们严格的要求,让他们从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严格,利于我们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五、我们要不断的创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们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包括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模式,我们都需要创新,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的教育思想,从“勤、严、细、实、爱”五个方面去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学生,关爱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取做的更好。
第四篇: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是对发展模式深远的理性思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对现实的生动诠释。高等院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要把“以学生和教师为本”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把管理能力的提升作为教育改革发展关键,把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保障。
一、高等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主体和客体、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整体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强调发展的多维性;强调以人为核心。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观,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体现了唯物辩证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高等教育上,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具体来讲应包括:一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二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育创新。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及教育对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实践上不断实现创新。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思想上、战略上增强全局意识,既要保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各个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得到兼顾,不可偏颇一方;又要突出重点,使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适应,相互协调,高效运转;同时还要确保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二、“以学生和教师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 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没有学生,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但是,没有教师和学校,学生就会缺乏受教育的良好环境,最终也不可能成才。所以,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两大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广大学生和教职工为出发点和归宿。《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就是说“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纠正了长期以来不少学校仅仅“以教学为中心”的片面观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学校要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积极性的更好发挥”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依据,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学校的各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又都要体现尊重每一个人,要为师生营造安全的环境,要充分尊重师生受教育的权力,要维护宪法和法律赋予师生的各种权利。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调研,体察民情民意,关心师生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依据现实条件,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尤其在联大这样的高校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每位教职工都担负着繁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学校更要体察到教职工的辛苦,积极为其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广大教职工也要转变观念,要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责任感和耐心,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好务。
三、提升管理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高等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强调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提高。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抢抓机遇,把握方向,科学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求质量,求特色,求发展。重点应加强以下六大方面的能力: 一是及时转变和革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能力。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保持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发动机”。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要树立和强化科学管理理念、开放管理理念、人本管理理念、管理国际化理念、管理现代化理念、可持续管理理念。要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提高的目标。
二是抢抓机遇,善抓机遇,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要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善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规划,积极应对,谋求发展。随着我国进入WTO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教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机遇与风险并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经受住考验,必须能够审时度事,善于抢抓机遇,勇于开拓进取。作为旅游高等院校一定要紧紧抓住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提升期,抓住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2008年在北京召开奥运会的关键时期,不断加强市场调研,及时整合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开发市场急需的新专业,办学效益和办学活力不断提高。
三是依法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重点是加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做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决策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直接关系到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团结,关系到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校领导班子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谋发展、抓大事上,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对涉及全局的大事,如事业发展规划、校园规划、学科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与人事改革等,党委主要领导应亲自抓。要注重专题调研,对一些重大问题,如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和院系调整、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后勤工作等,领导班子成员无论是否分管该方面工作,都应分头深入系、部和职能部门进行全面调研。这有利于班子成员摆脱自己分管工作的局限,从全局角度思考和审视问题。要注重集体研究,要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核心,完善组织监督机制。一方面,大力加强内部监督功能,建立决策层面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共青团组织、民主党派等的监督作用,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四是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的能力。要有效协调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学、科研和人才成长的公平、有序、稳定、团结的校园育人环境。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强化学校德育环境的建设,提高掌握、研究、运用和创新理论的能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塑造、提升大学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
五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坚持以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考虑教育发展问题,加强与国际教育机构的联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不断提高把握国际化趋势、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 人是一切因素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作支撑,再好的设想和规划都只是空谈。教育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把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和提高办学水平的有力保障。(1)创新思想观念,优化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动员教育各方面的力量,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其一,不拘一格选人才。在人才的选拔引进上,按照现代人才的本质要求,破除论资排辈,拓宽渠道,不拘一格。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其二,开设人才特区。大胆在重点学科、重点基地开设人才特区,在教学科研条件建设、人员编制、岗位设置、骨干教师引进培养、生活待遇等方面倾斜。其三,鼓励拔尖人才成长。倍加爱护和关怀脱颖而出的学术拔尖人才,积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人际氛围,开辟“绿色通道”及时解除各种后顾之忧,学术上委以重任,努力使拔尖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学校和社会的成就感、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2)创新工作途径,构建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平台,以事业凝聚人。教育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办学传统、学术水平、学术资源和发展潜能,大力开展人才工作的途径创新,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包容整合,构建人才成长的摇篮和持续发展的平台。(3)改革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人才管理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改革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对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吸引稳定优秀人才的政策,把人才工作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上。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职务聘任制度和“以岗位津贴为杠杆,向优秀人才和重要岗位倾斜。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精辟论断,既简明扼要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也完整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四方面内容,深刻地内涵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地位、目的、动力、战略和根本方法,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使党的指导思想更加具有了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更加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中西并重”和“扶持和民族发展”的方针和要求鼓舞人心,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导下正确处理好继承、扬弃与创新的关系事业,借鉴现代科学的成果,促进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学校中层干部,我们首先要带头学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深入思考教育工作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确保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次学习班的学习与思考,谈谈教育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应该处理好的几方面问题的肤浅认识,以期各位斧正:
一.以学生为中心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在高等院校中就应该以老师和学生为本。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最根本的就体现在所培养的大学生的质量上。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大学生质量高低的基本方面。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授大学生以知识,育大学生之能力,更要成大学生以创新精神,立大学生之民族振兴情怀。学生是培养的最终环节,对学生不仅要关心他把知识和技能学到手,还要关心他学的东西能用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内涵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培养大学生,除了要求他们具有创新的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认识到现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应该把学生人格的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要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来考虑怎么培养大学生的人格,使得他们成为具备健康人格,拥有社会责任的身心俱健的公民,这一点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教育的学生还有个专业思想巩固问题,着力培养基本功扎实,能临床,德高尚又具创新开拓意识的,全面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现代新型人才,这关系到事业的未来。
二.以教师为根本
没有教师就没有学校;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者,就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教师是学校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在教育工作中,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学者的创造,尊重教师的知识、人格、人品,将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而教师为人、为学的风范、崇高的师德和思想境界,就成为能否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学术梯队青黄不接、教学负担过重、科研水平偏低、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的现状,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统筹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长远建设,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局和长远考虑出发,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队伍建设各个关键环节、作出标本兼治的总体设计和整体规划,并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②统筹业务素质和师德素质的全面发展,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有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加强师德建设,对于立德树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使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不断提高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教师自身的“科学、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③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教育和政策导向有机结合。尊重教师地位,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权益,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
三.以学科建设为抓手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学科是必然载体。学者的声望和影响总是以一定的学科为基础的。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集中体现在教育优势学科发展的水平和数量上,同样也体现在学科优势的发展势头上。学科优势作为学科发展的靓点,不仅是优势学科产生的前驱,而且也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形成的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是教育发展的明智选择,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条件。目前,南京大学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各教育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没有优势学科的教育是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主动的。
基础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拓宽学科领域,提高学术水平,增强学科的辐射能力,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力争新增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基地。具体措施是: ①加强目前2个局级、3个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扩大重点学科的辐射能力,集中优势,在1~2个基础性研究方向上,争取重大科研项目。
④加强基础理论学科的建设,以新课标教育为突破口,为申报省级重点学科奠定良好基础。
四.以塑造优良院风为抓手
院风是教育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综合体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院风是必要保证。具有良好的院风,具有历史积淀的富有特色的院风,是一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一个教育的生命线。众所周知,一个教育的院风的形成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随教育的历史慢慢延伸开的,是随着教育的发展慢慢确立起来的,有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使自己教育的院风完善和完备地确立起来,因此,着力塑造“厚德,勤勉,继承,创新”的优良的院风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主要抓手和目标。
要努力克服人心浮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等不良思潮和行为的影响,秉承“团结奋进,继承创新”的校风和“自信敬业”的校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管理,狠抓学习纪律,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指导,引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创新学习方法。在教风建设上,教师肩负着神圣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到严谨治学,精心育人,强化“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优化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环境。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全院教职工和广大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良性发展态势。我们将以学风、教风和工作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立足点,以强化管理为突破口,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重点突出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实现“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的工作目标,为教育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人是教育发展的目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新课改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更是基础教育领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关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为新课改的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是课改的重点,教学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因此,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也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搞好课堂教学呢?课堂教学中的关系主要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积极挖掘老师和学生这两个积极性,构建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本知识主要是由学生来掌握。所以,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表面上改的是教材,实际上改的是教学思想。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寻求成功、体味成功带来的快乐,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体现。我们的一些老师,不愿意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老是不敢积极投身到课改当中,没有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当好导演;或者是不愿意花费力气研究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新形势的青年学生的需求,总是抱着几十年的老模式、老方法不变。还有些老师担心,一旦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起来,课堂是不是会搞得一团糟,会有失控的危险。我想这还是因为我们的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较差的表现。如果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准备得十分充分,课堂的每一步变化都在我们考虑之中,那么我们就会感觉游刃有余。所以,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改革我们的教学思想,改革我们的课堂组织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其次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另外,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还要求我们老师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和谐,没有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教师在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积极引导、积极鼓励,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求知环境,使我们的课堂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除了要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外,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尤其要尊重有智力障碍的、学生成绩不良的、有过错的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学生;就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看是不是全体学生参与了,是不是在每个环节都参与了;就要尊重学生因各人不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牢牢的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去统领,紧紧抓住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使师生和谐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的成长
新课改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新课程的条件下,怎样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每个教师普遍重视的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有目标。首先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近期和长期目标,只有方向明确,才能使实施的措施操作性强,切实可行。不仅学校要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而且每位教师也都应从个人实际出发,制定了个人专业成长目标。
2、关注不同年龄教师的成长。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刀切,而是要求从教师个人的实际出发,从教师专业特长发展出发,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抓住关键时期,及时提出要求,引发教师内在的发展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注重每个阶段教师专业意识的培养,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采用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一是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把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资料,包括优秀教案、课堂实录、论文、教学反思、获得的各种奖励等反映教师成长的资料,都存入记录袋,同时定期展出,互相交流,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二是运用课例研究引领教师成长。即对一个个的课堂教学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有的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有的围绕某堂课的其中一个环节(或片断)进行分析、研究。这一活动通过对话反思,让教师畅所欲言,表达个人真实的思考。
三、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课改中也得到了有效的重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一。新课改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十分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技能训练入手,以星级评价为激励手段,以体育节、艺术节、电脑节等为载体,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学校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通过高水平的艺术熏陶,培养出了一大批既有扎实文化基础,又有高水平艺术特长的学生。
四、用科学发展观充分开发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材所提供的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时,教师可以从多角度挖掘、组合不同类型的符合学生心理、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差异资源,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个性,发挥丰富的想象。在课堂上,一个有创意的设想、一个精彩的问题回影响一片,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感染。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对本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同伴也是一种资源。伙伴可以从他那里获得知识与经验,伙伴之间的互动互生接近“最近发展区”。此外,教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也是极好的课程资源,应该经常用于教学中,与学生分享。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一桶水已远不足矣,教师的教学应该像涓涓溪流一样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育迫切渴望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有我们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但着眼于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将来,我们的教育才是和谐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才是老师对学生对国家负责任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服务于人的发展,真正服务于国家的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3,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4,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就要抓好“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的基础、提升管理能力的关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使各类人才有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从而达到有力的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
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良好的作风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
第五篇: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们的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和邓小平和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对于教育部门,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党务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教育局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我教育工作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