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成效分析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成效分析
摘要:
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应体现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帮助教师获得新的理解力特点,凸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在分析了目前教师反思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动对策,旨在帮助教师从不愿反思走向主动反思,然后再从主动反思走向有效反思,从而帮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较快地提高,真正做到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
关键词:
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教学反思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与问题
1.教学反思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1
在上述定义中,“积极、持续的思考”是指教师愿意对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观念、假设进行思考,并能持之以恒。“周密、深入的思考”是指教师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评价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观念、假设,进而作出合理的判断、选择。“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是指教师能运用“周密、深入的思考”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调节,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有更强的针对性,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了本次调查问卷活动,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教学反思必要性的认识。100%的教师都认为进行教学反思是必要的。2.写教学反思的态度方面。25%的教师选择了“简单写几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50%的教师选择了“寻找理论依据,系统书写”,25%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展开讨论,再把结论写下来”。从此方面看得出教师们对教学反思的写作形式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认识,有待于统一思想认识。
3.对教学反思的写作数量的认识方面。75%的教师选择了“每课都写”,25%的教师选择了“偶尔写”。4.对自身的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评价方面。75%的教师选择了答案“B”,25%的教师选择了答案“C”。5.对教学反思存在最大的问题的分析方面,100%的教师选择了“没有专人指导,缺少理论支撑”。6.对教学反思针对的内容方面,100%的教师选择了“各方面都有”的答案,说明教师们对教学反思的内容理解是很广泛的。
7.写作教学载体方面,30%的教师选择了“备课本”,有25%的教师选择了新型的模式“博客”,有45%的教师选择了“教学日记”的形式。
8.对教学反思的实际的理解方面,80%的教师选择了“每课后及时记录”,20%的教师选择了“有灵感时”。9.对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理解方面,广大教师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有教师认为:“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首先是要有虚心的态度;其次,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以教促改,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有教师认为:“只有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方式,才能达到目的.真正的反思不是别人让你思,而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想总结问题和经验的行为。”“善于对自己提问,一定可以促使自己进行有效的反思,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有教师认为:“反思不能局限于、终止于“课后记”、“教学随笔”、“教学日记”,而是要用实际行动调动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主动性,用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自觉自主地去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用文字认真地把自己的反思所得到的感悟、感受、感想记录下来,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结论,用自己在反思中所产生的新观点、实用的方法来指导自己教学,并在新一轮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如此„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师生的素养从中才会有所提升,才能促进人的不断发展。“
有的教师认为:“通过听老教师的课或请老教师听课评课,与他们一起讨论,可以让你增加教学的经验,提高教学理论修养。在不断的听、评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出校外多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同样能从别人的上课和评课中增加自己的反思力。”
二、教学反思成效低的原因
教师反思固然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专业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面临着教学反思成效不高的困境,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茫”,教师不知道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对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抱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
二是“窄”,教师的教育反思局限在教学领域,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且往往只对教学失误进行反思,对成功的经验不去反思或反思很少。
三是“浅”,教师的反思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难以与教育理论联系,不会提炼自己的经验,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四是“散”,教师普遍认为思是自己的事情,是个人的行为,没有必要交流自己的反思,从而使教师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阻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五是“浮”,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没有把反思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是把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因此,反思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效。2
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成效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教学反思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严格意义上的反思主要是个体性的反思,它意味着个体对其观念、行为等方面进行较持久的、深入的省察和考问。在杜威看来,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22222教师教学反思来自于教师自身,是教师为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持续的行为。如果教师反思的发起总是依赖于外界因素(如教学实验、教学观摩、公开课、校本教研、同伴互助等),而自身缺乏积极、深入的思考,那么,反思活动就是肤浅的,也不能持久。
2.批判性原则
教师的反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反省或思考,而是一种批判性反思。在汉语语境中,反省是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孔子曾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反省的目的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社会公德去检讨自己是否存在社会问题,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而且还要“吾日三省吾身”。批判性反思与一般意义上的反思不同,它不是回过头来想想,也不是只检查自己是否存在错误,以达到“趋同”的目的,而是意味着对现实教学生活的某种否定,是以批判的眼光,对教学生活进行怀疑、审视、解剖或清算,为教学生活的自我改造创造条件、指明方向。在教师的反思性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反思都是批判性的,只有那些关注教学生活本身,并从更为广泛的视角审视生活目的、生活的环、生活的条件的反思才是批判性反思。也就是说,批判性反思是根植于教学生活本身,直面教学生活的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反思。
3.多样化原则
在教学生活中,教师反思形式与反思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维度或某一层面。就反思形式而言,既可以是整体反思,也可以是专题反思;既可以是及时反思,也可以是延时反思;既可以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也可以是课后反思。从反思方法来讲既可以使教学日志,也可以是教学案例;既可以是教学叙事,也可以是教后记、网络教研等。从反思的内容来看,由于教师个体差异及关注的问题不同,教师反思的内容也有所不同。3
(二)反思的方法
教师反思需要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教师运用多种视角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批判、辨别和识别属于自己之创造所在。教师反思要选择适当的方法。1.教育日志
撰写教育日志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教学反思成果呈现的一种重要方法。教育日志是教师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甚至教育理念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包括问题、经验、体会)等进行总结的分析,并记录下来。通过撰写教育日志可以及时、生动地再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欢乐与忧虑的事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分析、回顾、研究,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一般来说,教育日志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教师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思想和相关的行为。通过撰写研究日志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定期的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在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自己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和自己认知方式与情境的洞察力不断加强。
教育日志的内容可以包括具体事件(包括问题、经验、体会)描述记录,如对某个事件的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效果的差距分析等,也包括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如自己在教学中的偶然感悟,对某种理念的感悟等。
教育日志常用的类型有:跟踪式教育日志、专题式教育日志、随笔式教育日志和网络式教育日志等。
2.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属于案例研究。目前,案例研究正在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个体来说,案例讨论、案例撰写等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
尽管案例研究对案例给予了不同角度的阐述,但对案例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情境中有明显的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案例的内容应当能为读者带来启发。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个真实教育活动情境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和矛盾冲突,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教育案例具有典型性、研究性、启发性等特点。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教育案例一般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案例事件的分析和反思。当然,不见得每篇教育案例各组成部分的题目都按上述几部分确定,(当然也并不排除这种形式排列方式)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考虑到以上这几个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组合就可以了。4
(3)教育叙事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界颇受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叙事(包括教学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形的研究成果。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定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的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主要有如下特点:
①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个人生活史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事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里的角色。
②叙述的故事中必然有与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叙事者的亲身经历,不仅吧作者自己摆进去,而且吧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同事采用“心理分析”技术,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的想象。
③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师在某个教育问题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时,就要思考和谋划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出路,这里面就会涉及很多曲折的情节。
④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4)教后记
教后记是指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课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的思考。教后记是教师反思的又一种形式。写教后记的过程实质就是反思的过程。这种教师反思的形式的特点在于“教后”,即教学后的反思,是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外线形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是教师在教后记中常常涉及到的内容。
①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述与分析
如可以把一堂课的教学变化或“闪光点”记下来,这些变化或“闪光点”是以课堂上较少出现的,对教师本人认识学生或教学行为有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也可以叙述教学中的失误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成的教学设计和处理方法,在教后反思时,这些内容或自己认识到,或经别人指点而意识到,而成为教后记的内容之一。
②课堂教学环境的记述和分析
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学生的学习反应等。硬环境如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教室上课站立的位置、教室布置等。再教育叙事中,要对这些情况进行记述,同时还要分析这些环境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③记述课堂教学体会与感悟
教师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一方面对照自己的过去与自身所具备的教学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对照专家的理论与他人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原因是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什么,教学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反思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是否合理,能不能补充一些新的内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反思什么样地方法比较适合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于讨论、小组合作等是否是否适应,在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什么样的策略;在教学程序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的推进、教学的结束等到教学环节是否衔接得恰到好处,各环节花费的时间是否合理;在师生互动方面,可以反思教师是否过多的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是否过多的使用了预设是否过多的强调了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提出了不同于教师、学生的看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否出师生互动的边缘等。
④记述别人的评价
对于同一堂课,评课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进行鼓励,有的指出不足,有的提出质疑。在教后记中应该把这些都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以便今后在教学中进行借鉴。
⑤记述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预先没有准备而被学生突然问到的问题,或者由某一问题而引发出的生成性问题,将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的过程记述下来,进行分析,也是教育叙事的内容之一。
⑥记述学生的行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和教师教学思路不和谐的“音符”弹出,总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以考察学生思维的偏差或思维的创造性,这将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改进教学设计。5在撰写教育叙事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记述与分析,从学生的行为中,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并将它作为进行教学调整的依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能真实地暴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而且能反应出学生在此年龄段上思维的特点,教师可将它作为教育叙事的素材来源。
⑦对一堂课的整体进行记述和分析
这种反思不把反思的对象集中在教育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而是总体把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行为,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5)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或网络技术)的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网络教研也称之为信息化教研,虚拟教研。网络教研突破了原有地域的限制和经费的限制,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接受,影响也越来越大。
(三)教学反思的策略
(1)问答式反思策略
问答式反思策略是指通过设定一系列自我反思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学年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本人的自修情况、班级工作以及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等,不断提出反思问题。有时可以侧重反思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方面,根据设定的问题,可以各有侧重。问答式反思策略一般应用与行动之前,可采用图表式的文字。
(2)形成式反思策略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形成式反思策略是指在实践之中,反思贯穿行动的始终,伴随行动而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更具有及时性、敏捷性、时效性的特点。形成式反思既可以是对一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整个教学生涯的反思。
(3)交流比较式反思策略
交流式反思策略是指通过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交流可以是同伴互相间的交流,可以是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也可以是与理论著作的交流,还可以与学生反馈交流。对比可以是与同时期教学的同学年、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等比较反思,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通过交流比较反思找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找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教学效果的差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提升。
(4)借助媒体式反思策略
借助媒体式反思策略是指借助工具进行反思,如教师用录音机或摄像机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记录下来,然后反复观看,以一种全新或另类的眼光思考过去。这也是教学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视角。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的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教师借助媒体还可以纠正语病和习惯性动作。
(5)他人反馈式反思策略
他人反馈式反思策略是指借助他人,从“别人”的角度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对一些事件、感受、人物,引导自己进行或避免某些教学行为。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学”反映“教”,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眼里了解自己的教学,办法很多,如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写日记、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等。还可以借助同行、领导等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要增删哪些内容;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在活动安排方式上有哪些建议;教学进程是否适合,课堂组织是否进行理智的思考,努力找出改进提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2页。
﹝2﹞ 张少斌:《教师反思的智慧》,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8页。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3﹞ 罗儒国:《教学生活的反思与重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217页。
﹝4﹞ ﹝5﹞ 吕洪波:《教育反思的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蒋成民:《青年教师要常写“教后感”》,载《中国教师报》,2004年11月28 日。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成效分定稿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摘 要: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应体现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帮助教师获得新的理解力特点,凸现教学效率的提高。本研究在分析了目前教师反思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动对策,旨在帮助教师从不愿反思走向主动反思,然后再从主动反思走向有效反思,从而帮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较快地提高,真正做到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
关键词: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教学反思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reflection should reflect solve education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and help teachers get new under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protruding teaching efficiency.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es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er reflection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action, is designed to help teachers countermeasures towards active never willing to reflect reflection, and again from active reflection to effective reflection, thus help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 to be able to actually do,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or the people.Keywords: Teacher,Teaching Reflection, Effective Teaching Reflection
目录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2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与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2.1 “教学反思”的内涵.......................................3 3 教学反思成效低的原因....................................4 4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成效的策略...............................5 4.1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需遵循一定的原则........................5 4.2 反思的方法..............................................6 4.3教学反思的策略...........................................9 结 论......................................错误!未定义书签。参 考 文 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 谢......................................................10 1 前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教室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尤为突出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和明显,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略作粗浅分析探讨。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与问题 2.1教学反思内涵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1
在上述定义中,“积极、持续的思考”是指教师愿意对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观念、假设进行思考,并能持之以恒。“周密、深入的思考”是指教师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评价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观念、假设,进而作出合理的判断、选择。“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是指教师能运用“周密、深入的思考”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调节,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有更强的针对性,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面向本市实验小学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了本次调查问卷活动,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教学反思必要性的认识。100%的教师都认为进行教学反思是必要的。
2.写教学反思的态度方面。25%的教师选择了“简单写几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50%的教师选择了“寻找理论依据,系统书写”,25%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展开讨论,再把结论写下来”。从此方面看得出教师们对教学反思的写作形式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认识,有待于统一思想认识。
3.对教学反思的写作数量的认识方面。75%的教师选择了“每课都写”,25%的教师选择了“偶尔写”。
4.对自身的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评价方面。75%的教师选择了答案“B”,25%的教师选择了答案“C”。
5.对教学反思存在最大的问题的分析方面,100%的教师选择了“没有专人指导,缺少理论支撑”。
6.对教学反思针对的内容方面,100%的教师选择了“各方面都有”的答案,说明教师们对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教学反思的内容理解是很广泛的。
7.写作教学载体方面,30%的教师选择了“备课本”,有25%的教师选择了新型的模式“博客”,有45%的教师选择了“教学日记”的形式。
8.对教学反思的实际的理解方面,80%的教师选择了“每课后及时记录”,20%的教师选择了“有灵感时”。
9.对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理解方面,广大教师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有教师认为:“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首先是要有虚心的态度;其次,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以教促改,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有教师认为:“只有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方式,才能达到目的.真正的反思不是别人让你思,而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想总结问题和经验的行为。”“善于对自己提问,一定可以促使自己进行有效的反思,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有教师认为:“反思不能局限于、终止于“课后记”、“教学随笔”、“教学日记”,而是要用实际行动调动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主动性,用心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自觉自主地去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用文字认真地把自己的反思所得到的感悟、感受、感想记录下来,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结论,用自己在反思中所产生的新观点、实用的方法来指导自己教学,并在新一轮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如此‘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师生的素养从中才会有所提升,才能促进人的不断发展。“
有的教师认为:“通过听老教师的课或请老教师听课评课,与他们一起讨论,可以让你增加教学的经验,提高教学理论修养。在不断的听、评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出校外多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同样能从别人的上课和评课中增加自己的反思力。”
2.教学反思成效低的原因
教师反思固然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专业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面临着教学反思成效不高的困境,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茫”,教师不知道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对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抱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
二是“窄”,教师的教育反思局限在教学领域,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且往往只对教学失误进行反思,对成功的经验不去反思或反思很少。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三是“浅”,教师的反思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难以与教育理论联系,不会提炼自己的经验,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四是“散”,教师普遍认为思是自己的事情,是个人的行为,没有必要交流自己的反思,从而使教师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阻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五是“浮”,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没有把反思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是把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因此,反思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效。2
3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成效的策略
3.1提高教师教学反思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3.1.1自主性原则
严格意义上的反思主要是个体性的反思,它意味着个体对其观念、行为等方面进行较持久的、深入的省察和考问。在杜威看来,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22222教师教学反思来自于教师自身,是教师为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而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持续的行为。如果教师反思的发起总是依赖于外界因素(如教学实验、教学观摩、公开课、校本教研、同伴互助等),而自身缺乏积极、深入的思考,那么,反思活动就是肤浅的,也不能持久。
3.1.2批判性原则
教师的反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反省或思考,而是一种批判性反思。在汉语语境中,反省是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孔子曾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反省的目的是按照约定俗成的社会公德去检讨自己是否存在社会问题,而且还要“吾日三省吾身”。批判性反思与一般意义上的反思不同,它不是回过头来想想,也不是只检查自己是否存在错误,以达到“趋同”的目的,而是意味着对现实教学生活的某种否定,是以批判的眼光,对教学生活进行怀疑、审视、解剖或清算,为教学生活的自我改造创造条件、指明方向。在教师的反思性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反思都是批判性的,只有那些关注教学生活本身,并从更为广泛的视角审视生活目的、生活的环、生活的条件的反思才是批判性反思。也就是说,批判性反思是根植于教学生活本身,直面教学生活的深层次的、全方位的反思。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3.1.3多样化原则
在教学生活中,教师反思形式与反思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维度或某一层面。就反思形式而言,既可以是整体反思,也可以是专题反思;既可以是及时反思,也可以是延时反思;既可以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也可以是课后反思。从反思方法来讲既可以使教学日志,也可以是教学案例;既可以是教学叙事,也可以是教后记、网络教研等。从反思的内容来看,由于教师个体差异及关注的问题不同,教师反思的内容也有所不同。3
3.2反思的方法
教师反思需要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教师运用多种视角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批判、辨别和识别属于自己之创造所在。教师反思要选择适当的方法。
3.2.1教育日志
撰写教育日志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教学反思成果呈现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育日志是教师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甚至教育理念中随时出现的、记忆最深刻的事件(包括问题、经验、体会)等进行总结的分析,并记录下来。通过撰写教育日志可以及时、生动地再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欢乐与忧虑的事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不断分析、回顾、研究,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一般来说,教育日志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教师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思想和相关的行为。通过撰写研究日志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定期的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在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自己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和自己认知方式与情境的洞察力不断加强。
教育日志的内容可以包括具体事件(包括问题、经验、体会)描述记录,如对某个事件的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效果的差距分析等,也包括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如自己在教学中的偶然感悟,对某种理念的感悟等。
教育日志常用的类型有:跟踪式教育日志、专题式教育日志、随笔式教育日志和网络式教育日志等。
3.2.2教育案例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教育案例属于案例研究。目前,案例研究正在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个体来说,案例讨论、案例撰写等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
尽管案例研究对案例给予了不同角度的阐述,但对案例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情境中有明显的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案例的内容应当能为读者带来启发。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个真实教育活动情境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和矛盾冲突,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教育案例具有典型性、研究性、启发性等特点。
教育案例一般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案例事件的分析和反思。当然,不见得每篇教育案例各组成部分的题目都按上述几部分确定,(当然也并不排除这种形式排列方式)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考虑到以上这几个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43.2.3教育叙事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我国教育界颇受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叙事(包括教学叙事)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为行动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叙事,既指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写作的成形的研究成果。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定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的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主要有如下特点:
①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实际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教育者的个人生活史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事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里的角色。
②叙述的故事中必然有与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的具体人物。教育叙事研究特别关注叙事者的亲身经历,不仅吧作者自己摆进去,而且吧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同事采用“心理分析”技术,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行为作出解释和合理的想象。
③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师在某个教育问题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时,就要思考和谋划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出路,这里面就会涉及很多曲折的情节。
④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3.2.4教后记
教后记是指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课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的思考。教后记是教师反思的又一种形式。写教后记的过程实质就是反思的过程。这种教师反思的形式的特点在于“教后”,即教学后的反思,是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外线形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是教师在教后记中常常涉及到的内容。
①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述与分析
如可以把一堂课的教学变化或“闪光点”记下来,这些变化或“闪光点”是以课堂上较少出现的,对教师本人认识学生或教学行为有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也可以叙述教学中的失误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成的教学设计和处理方法,在教后反思时,这些内容或自己认识到,或经别人指点而意识到,而成为教后记的内容之一。
②课堂教学环境的记述和分析
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课堂上师生互动情况、学生的学习反应等。硬环境如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教室上课站立的位置、教室布置等。再教育叙事中,要对这些情况进行记述,同时还要分析这些环境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③记述课堂教学体会与感悟
教师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一方面对照自己的过去与自身所具备的教学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对照专家的理论与他人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教学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反思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是否合理,能不能补充一些新的内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反思什么样地方法比较适合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于讨论、小组合作等是否是否适应,在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什么样的策略;在教学程序方面,可以反思教学的导入、教学的推进、教学的结束等到教学环节是否衔接得恰到好处,各环节花费的时间是否合理;在师生互动方面,可以反思教师是否过多的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是否过多的使用了预设是否过多的强调了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提出了不同于教师、学生的看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否出师生互动的边缘等。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④记述别人的评价
对于同一堂课,评课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进行鼓励,有的指出不足,有的提出质疑。在教后记中应该把这些都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以便今后在教学中进行借鉴。
⑤记述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预先没有准备而被学生突然问到的问题,或者由某一问题而引发出的生成性问题,将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的过程记述下来,进行分析,也是教育叙事的内容之一。
⑥记述学生的行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和教师教学思路不和谐的“音符”弹出,总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以考察学生思维的偏差或思维的创造性,这将有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改进教学设计。5在撰写教育叙事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记述与分析,从学生的行为中,分析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并将它作为进行教学调整的依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能真实地暴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而且能反应出学生在此年龄段上思维的特点,教师可将它作为教育叙事的素材来源。
⑦对一堂课的整体进行记述和分析
这种反思不把反思的对象集中在教育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上,而是总体把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行为,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5)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或网络技术)的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网络教研也称之为信息化教研,虚拟教研。网络教研突破了原有地域的限制和经费的限制,扩大了教师反思的渠道和途径,正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接受,影响也越来越大。
3.3教学反思的策略 3.3.1问答式反思策略
问答式反思策略是指通过设定一系列自我反思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学年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本人的自修情况、班级工作以及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等,不断提出反思问题。有时可以侧重反思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体验等方面,根据设定的问题,可以各有侧重。问答式反思策略一般应用与行动之前,可采用图表式的文字。
3.3.2形成式反思策略
形成式反思策略是指在实践之中,反思贯穿行动的始终,伴随行动而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更具有及时性、敏捷性、时效性的特点。形成式反思既可以是对一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整个教学生涯的反思。
3.3.3交流比较式反思策略
交流式反思策略是指通过开展听课交流、教学论坛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研究别人的长处,研究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交流可以是同伴互相间的交流,可以是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对话,也可以是与理论著作的交流,还可以与学生反馈交流。对比可以是与同时期教学的同学年、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等比较反思,也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反思,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通过交流比较反思找出自己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找出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差距,教学效果的差别,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提升。
3.3.4借助媒体式反思策略
借助媒体式反思策略是指借助工具进行反思,如教师用录音机或摄像机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记录下来,然后反复观看,以一种全新或另类的眼光思考过去。这也是教学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视角。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的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的审视。教师借助媒体还可以纠正语病和习惯性动作。
3.3.5他人反馈式反思策略
他人反馈式反思策略是指借助他人,从“别人”的角度回顾自己作为学生时对一些事件、感受、人物,引导自己进行或避免某些教学行为。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学”反映“教”,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眼里了解自己的教学,办法很多,如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写日记、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等。还可以借助同行、领导等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要增删哪些内容;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在活动安排方式上有哪些建议;教学进程是否适合,课堂组织是否进行理智的思考,努力找出改进提升的有效措施。
淮阴师范学院论文设计
结论
教师反思需要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教师运用多种视角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批判、辨别和识别属于自己之创造所在。教师反思要选择适当的方法。采取一定的策略,遵循教育教学原则进行科学的教学反思,才能对后继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2页。[2] 张少斌:《教师反思的智慧》,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48页。[3] 罗儒国:《教学生活的反思与重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217页。[4] 吕洪波:《教育反思的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5] 蒋成民:《青年教师要常写“教后感”》,载《中国教师报》,2004年11月28 日。
致 谢
本设计的完成是在导师罗刚教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罗教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最终归属,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经历数学活动的乐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过生日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我在教学中,通过帮小明在年历卡上找弟弟生日的活动,引发思维冲突,促使学生生动地比较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找出不同文,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自主地解决问题。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地进行两次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观察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考察成败的关键竟然是孩子们有没有忘记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可是孩子们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要经常提醒他们出来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让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孩子带贪玩的孩子,这样他们就能够获得蚕的大量的经验了。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几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39到40页的内容,关于几分之一的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找准数学切入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分数起源于分,引起我为学生设计了接近生活的教学情景,如何合理的分配准备好的东西,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悟到“平均分”是分数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到,由于总数的变化,而使分到的个数由整数2个到1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一过程,从而自然的引出“分数”这一概念。
第二,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势,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学生对二分之一的理解是整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用各种形状的纸片怎样折出1/2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发现感受到,对于同一图形由于折出的每一部分都是这同一张纸片的一半,所以他们的大小是相同的'。对于不同图形,由于整体的大小不同,所以他们的1/2的大小是不同的。但每一个整体的一半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老表示。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操作活动来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比较,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第三,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资助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以此完善自己的认知,从而达到发展个性的目的。为了突破平均分这一教学难点,我主要让学生结合操作,并且指导先判断是否平分,然后用数学的语言来表示出几分之一,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其他伙伴们的肯定,因此而感到高兴。从而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教学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课初首先呈现的是某校图书室第七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并根据表中的已知信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求和问题: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列式:143+126=?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有利于学生在列出算式后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计算方法上来。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所以此处我让学生自己尝试算出答案。交流方法时,一种方法是出示计数器,进行直观计算。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对笔算加法的已有认识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并通过交流,突出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时也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在此基础上,我询问学生怎样才能知道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及时指出:“算的对不对,要验算才知道。”由此,引导学生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随后的练习采用“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已经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进一步突出笔算加法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巩固已有认识。此题,学生计算过程中没有什么困难。
第2题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学生在计算中,基本上掌握了三位数的笔算方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第4题,是一个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受到刚刚学习的笔算加法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2
6月3日,我和小学数学教研员到我县一所村完小,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课的内容是"几个几,老师的教学出现了3个知识性的错误.我说两处:
错一题目:一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4个苹果为1000克,1个西瓜有多少千克。教师在引导学生弄清数量关系和单位名称时,却出错了。
错二题目:6根胡萝卜换2根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能换几个胡萝卜。教师也找不到直接的等量关系。
评完课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教师阅读年,我们都在积极倡导教师读书,作为村完小教师,应读什么书,才更适合我们。我想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吧:
一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农村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繁忙,常常连晚上也会被搭进去。上班时间读书几乎不大可能。双休日、春秋假、寒暑假应该是教师安排读书的好机会,要合理分配好,充分利用好。
二要切合工作实际,先读懂教科书。教育书籍浩如烟海。狮子大开口,什么书都要读,只会什么书也读不好。根据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及研究活动的需要,先读懂教科书;在会上课之后才“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缺啥补啥,“对症下药”,无论对工作还是自身都是很有裨益的。
三要结合自身,读些提高自身素养的书。每个人的生性差异,决定着不同读书兴趣的形成;个人读书兴趣与所学专业有别,又导致其知识结构上的盈缺。针对自身知识结构的特点与现状,在力求专业深度和新度的同时,适当读一些兴趣与专业以外的书籍,不但能完善和拓宽知识结构,培养更广泛的阅读兴趣、更精深的人文素养,而且能使自己的工作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也许我的观点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至少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但我还是认为,如果一名教师连教科书都没有读懂,你叫他读圣贤书、写读书心得,又有什么用。
但愿我的观点能给村完小教师一点启示。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3
《加或减》是依据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用学生喜爱的游戏为素材设计的一种数的计算的学习活动。借助富有合理数学意义,包含情感价值和数学价值的“逻辑图式”这一学习载体,使学生在趣味有益的游戏活动中参与“加与减”的整合,亲历“再创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许多问题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的工具。
学习背景材料是学生入门的基础,仅有学生对学习背景材料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学生倍感亲切,参与欲望强,促进了学校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数学背景的联系。要学生讲出游戏中的数学,学生感受到游戏中也有数学,学数学有用。而将设置成游戏状态的“逻辑图式”展现于学生面前,使枯燥的计算资料巧妙而自然地还原于生活,拉近了数学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强与数学的'亲和力。
以“讲一讲,问一问、喜欢哪个组的方法?”为启迪学生思考的“导火线”,学生用熟悉的经验自我去摄取信息,分析信息,猜测想象。在实践操作,观察比较,验证推理、讨论争辨中分析众多观点的合理成分和缺陷所在,吸取别人思考的长处,尽可能想办法完善自我和别人的观点。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想而悟,由悟而得。不仅仅掌握知识,并且思考知识,诘问知识,批判知识,创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4
大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以下是我对12月的一些反思和收获。
12月,在班级管理上我主要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续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等良好常规行为好习惯。
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这段时间我在空闲时间陪着学生一起玩耍,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在和孩子们的沟通中我会将一些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如弯腰捡纸,提前到校,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上这段时间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等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效果较好。
学生通过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说出过程,也能够自己列算式解答。但是在作业中都是静态的图,没有过程性,学生就分不清先算哪,再算哪,不太容易列出算式。而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运用性,因此在作业中要让学生先说,描述过程,再列式计算。让他们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是学生在计算这方面只要细心都能够计算正确,但是对于图文的题目掌握还是不到位,需要加强练习。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5
记得有一个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老师把孩子教的没问题那是真的有问题。之前一直不理解,没问题不是更好证明学生都会了啊,现在算是有点明白了。没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话可能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可能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不管哪种都不是现在自己想要的课堂。
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中或是课下我都一直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疑惑,但是他们好像不太理解问题是什么意思,要么“明知故问”要么“隔靴搔痒”。在我们进行的单元总结中我也给他们开辟了一块领地:问题银行。可以提自己的问题或者是疑惑,但是几单元下来这个版块要么被“方法”占领要么被“题目”霸占。今天我们进行了期中整理与复习。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复习什么而是让他们自己翻书回忆学过的内容,然后汇报、补充。
“对乘除要比加减高一个等级,看到乘除加减就只能让道了。不过要是有人帮忙就行了,谁呢?”
“小括号。”
“恩,关于小括号你有自己的问题吗?”这里自己也是想发散一下他们的思维,看看他们能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一番引导未果后“笑笑有一个问题请看……”
出示这个问题并解决之后学生思维受到启发“老师有没有比小括号还厉害的?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复习第二单元并总结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只能观察到三个面”后引导学生“你有问题吗?”
“我们观察到的物体都是六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那如果是多个面呢?”
“很好的问题,有人能解决吗?”
“老师,他说是不是像钻石那样的”同学们的思路一下打开了。
“这样吧,下去查一下资料我们明天课堂上再交流”。把思考延伸到了课下,当然更是为了鼓励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大家讨论自己的问题并上网查自己内心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可能下次就会更深入的思考。其他同学也会“效仿”,这不就我的目的吗?
通过今天的课堂我发现要想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知道自己提出问题不会受到其他的同学的嘲讽而是老师的鼓励。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适时的引导一下学生从哪个方面去提。当然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学生的“真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6
半年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针对半年来的工作,作出如下反思,希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适且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正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注意精讲精炼,在课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今后在工作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取得好成绩。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7
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数学课上在讲十几减几的题目时,有不少他或许是没认真听老师的课,或许是他就是愿意那么去想,他就愿意把12-4分解成12-3-1,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这和12-4有什么区别,但是人家就是喜欢这么分解,而且又做不错,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好呢?显然书上没有提倡这种做法。如果让学生去编书,他们也许会加入这种方法。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还很差,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低龄儿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8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能够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必须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有必须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构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经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我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之后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2、注重培养观察本事。培养观察本事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我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经过观察,说说自我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我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我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必须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经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必须的难度,所以需要很多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资料,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供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教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3、课堂中,学生举手发言的面还不够广。
4、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如果我的语言能更活力、丰富些,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再丰富些,这样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本事,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我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本事,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9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快乐、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我在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孩子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模拟的货架上、柜台里摆了水果、蔬菜等各种生活用品。请每个学生猜一猜:这一堆鸡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盐估计又有多重呢?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购物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称一称,弄个究竟。因此课堂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感到既轻松有趣、又特别难忘。
三、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摒弃了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如:我在执教《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由故事导入新课,当学生回答:“谁是聪明的一笑?”之后,我让学生说出原因(算式),随机板书算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一起总结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第二个环节,我还是应用刚才的故事,给学生限定被除数800,然后让学生把800个桃子分给不同只数的小猴,(即改变除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着计算,并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每个学生自由计算,思考,小组讨论总结,最后进行全班汇报。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交流、辨析、整合,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扩大)几倍”.第三个环节,我抛出问题:“你还能自己设计一组除数不变的算式,通过计算,找出一些规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运用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通过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总结了“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缩小)几倍”的变化规律。这堂课由学生先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延伸到商的变化规律一、二,学生自始自终的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数据都来自与学生,比较真实,让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四、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宜采用笼统空洞的语言:“不错,很好,你真棒﹗”来实施评价,而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励性评价。例如,言语激励“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真不错!”“我很佩服这个同学的分析。”“我们为他精彩的发言鼓鼓掌吧”“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的问题!“ ”对××同学的发言,你想说点什么?“你有数学家的感觉,我们来握握手”.肢体赏识:给学生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或竖起大拇指,鼓鼓掌,拍拍肩膀,摸摸头,以示表扬和鼓励。实行奖励:口算又快又对的评为“口算之星”,谁提的问题多就称为“智慧之星”,字写得漂亮的就被誉为“书写之星”,或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参与性的评价,使课堂形成了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才会充满魅力、灵性,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0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的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 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陈建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田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
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 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 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哪种教法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1
一、思想政治方面
平时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带领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始终以《教育法》、《教师法》做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依法执教,依法治教,教书育人,为人。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7、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2
从教一年,所教主科为小学一年级数学。对此一年的教学进行总结,这才感到教育教学上存在如此之多的失误与不足,前车之鉴,以此警告自己。
一、第一堂课的严重失误:
俗话说,一面知底,确实是这样。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就犯了个大错。对于学上而言,亲切和蔼可爱的老师让他们更容易接受,而这并不该表现在首次见面上,现在的学生都会研究老师,研究你的长相,研究你的穿着,研究你的表情等等等等,总之,孩子们对新老师总是那么神秘。我是一个刚踏上教坛的老师,而我的学生更是刚进入小学的新生,我们这样的组合简直是“遇齐了”!在第一次早会上就表现出他们的活泼好动,无组织无纪律,这也难怪,刚幼儿园毕业嘛。我的第一堂课就在早会结束后开始了。当我走进教室,五十五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我,然后就是孩子的欢笑,我并没在意,开始上课了,我感觉我讲课下面没反应,教室里乱极了,五十多张嘴巴都在“忙”,这让我很是苦恼,我发脾气吼了两句,可惜没反应,孩子们照常“表演”。很快一节课结束了,哎,一声叹息,我的第一节课失败了。因为根据自己读书时的经验,我深刻知道第一节课失败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困难!(反思:首次上课必须严厉,向学生提出学习这门课的要求和上课规矩,情愿让学生认为你很凶,也要极力维护第一堂课的教师威严,以便日后能更好的管理学生和班级。)
二、对个别学生和非正式群体的处理不当: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学习成绩糟糕,行为习惯更糟糕。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于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我也只是说几句,总感觉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当,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把我气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惩罚他们几下就算罢了,还怕处理重了影响学生情绪。对于非正式群体就更没办法了,感觉他们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无拘无束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而我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批评他们几句,教育几句,希望他们从此改正,但效果却是因人而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词语:因材施教。现在想来,应该是完全没有办法,严重缺乏教育经验。(反思: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规章,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共同执行。经常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三、学生的动手操作太少,不利于思维的拓展:
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滴低年级的教学更多的是照顾的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具体的形象思维占据主体,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准备实物,也就是教育学上所讲的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多用这些实物去刺激他们的大脑,扩展他们的思维,用具体的实物去帮助孩子们思维的延伸,这有助于他们抽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手脑并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手上动的多,见的多,脑袋里才装的多,到时可供提取的才会多。教学上的多动手做,多动脑思考,这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为其创造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学挂图,教学模具,多制作教具,有机会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学器具,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3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
可是必须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趣味、学得简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到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十分的活跃。
那么怎样导入才能到达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趣味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异常好。
我校开展学科教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宋小平教师的一节数学课,她精彩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
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一样的教师有不一样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理解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我视为学生中的一员。
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14
今天上的是《圆柱的认识》,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自我感觉不错。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行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但上课之前,又一直忐忑不安,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带着这种不安开始上课,随着教学内容的进行,我这种不安也随之消失,学生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
在本节课中,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感知圆柱的有关特征后,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主要验证两个关键问题:“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和“侧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方法由学生自定,完成后全班交流。从活动后的反馈来看,活动效果较好。如在验证“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不但验证成功,而且方法也较多。一种是说量一下底面圆的直径,直径相等,他们的周长、面积相等。第二种用线围,量圆柱的底,量出底的周长,再用此线量一量另一底面周长,用的线长度相同,说明两底面相等。还有学生想出了个相当简单的方法:把圆柱的底面画下来,然后把圆柱的另一底面直接与画在纸上的圆进行比较。体现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这一特征进行验证中,效果也相当不错,有的小组沿高剪,得到长方形;有的小组斜着剪,得到平行四边形。由于我准备的疏忽,剪开的图形没有出现正方形的情况,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沿高来剪,还有可能出现正方形的情况。并说明如是正方形应具备的条件。学生的验证,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关系的教学变得顺其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