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新课程改革提倡进行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从以前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化学教学向自主式、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化学教学转变。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我校正在积极推进以“导学案”为导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
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根据学案自学课本,提出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使得单向课堂变为双向课堂,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
以导学案为导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的有效载体——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教学的最佳形式——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运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成果进行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实现“导学案”三维一体的设计目标。这样的课堂学生无疑成了主体,而老师是组织者、导演。这样的课堂不再把掌握解题方法当作唯一的目标,它更看重的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
这里的评价用到了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老师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的有力体现。初中化学导学案的使用可概括为五步教学法,课前预习、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课后反思等。
一、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对知识的整体感知,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学过程。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质量和效率。课堂只有坚持“有效预习”先行,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讲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积极性
2、课前预习可以克服记课堂笔记的盲目性
3、课前预习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情景导入
高尔基谈创作经验时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也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一样,全曲的单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地去找它。”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尽千方百计,运用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导入课堂,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思考与好奇心,教师才能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走进化学知识探索中来。
1、魔术式导入,具有趣味性
魔术新奇有趣,变化莫测,常常令人着迷。将魔术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其中的知识和科学。在讲解“乙醇”一节时,做个“烧不坏的手帕”的小魔术,将手帕用乙醇湿透,然后点燃,等火焰熄灭后展开,再让学生看手帕,竟然完好如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教师适时导入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典故式导入,具有生动性
有些化学知识,学生往往对于干巴巴的概念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时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中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主题。如讲解“空气”一节时,把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作为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再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3、实验式引入,具有直观性
学生对实验都有着极大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做几个小实验,能快速引领学生游入知识的海洋,如讲解“氢气的性质”一节时,先用氢气吹肥皂泡,然后再让一名学生来点燃。通过实验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学生立即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无意识地掌握了氢气比空气轻和氢气具有可燃性等性质,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4、谜语式引入,具有启发性
猜谜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猜谜语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给学生出一个谜语:“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要求学生打一物质的化学式,学生马上开动脑筋,得出正确答案为"#$,然后再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掌握得牢固;
三、合作探究
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依据教材基础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为学生提供质疑、阅读、讨论、归纳、自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我认为应该主要从教师设疑、引导学生阅读或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与交流展示等三步入手。现将此教学模式的三步过程归纳如下:
1、教师设疑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系列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探究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但课堂教学气氛宽松,而且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学习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时,根据氢气的性质,可以提出实验室要收集氢气应该用哪些方法?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进行探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但教师在问题时要难易适度。虽然思维从问题开始,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出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根本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平淡无奇,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难易尺度,既要做到其而不玄,又能在学生头脑中涌起波澜,让学生处于一种欲知而未知,欲说而不能的状态下,使潜在的求知欲活跃起来,从而积极地加入思考和探究。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择怎样的药品?它的反应原理是甚么?能不能用碳在氧气中燃烧和高温下分解大理石来制取?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下子回答出来的。因此激发了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的愿望。
2、引导阅读或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前,必须积累大量的文本知识。这些文本知识只有通过阅读教材或者说观察实验现象来获取,在阅读教材时通过自己的认识来达到解疑的目的。独立阅读教材和观察实验现象都是培养学生自学习能力的关键。
3、小组讨论与交流展示
通过各抒己见,激烈竞争,使学生在阅读阶段获得的正确认识能够得到巩固和深化,使原来理解不够清楚,掌握不够准确的认识得以及时纠正,发挥了学生主体思维的共振效应。对此阶段,我惯用的方法是:
① 讨论的议题要突出教材的难点、重点。因时间有限,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不要把问题铺得太大;否则,学生就会失去讨论的积极性,课堂讨论会失去意义。
② 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尽可能多的学生动脑、动口,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主体。对于哪些爱发表看法的同学,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做“火种”起带头作用。要他们给不爱发言的同学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每次讨论只限于几个人身上,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③ 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反向观点要注意引导,不要一子予以驳回。要经过学生们自己思想交锋达到正确的认识。有时教师还要提出反向的观点进行“迷惑”,引起学生的注意和争论。
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教材后重点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有哪些不同;能不能选择制取氢气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讨论,进行认识上的碰撞和交锋,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
总之,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辩能力的提高,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直接参与教学获取正确认识的有效方法。
四、当堂检测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实际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保证让优等生“能吃好”,中等生“能吃饱”,学困生“吃得了”,并适时的给予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老师评价。
五、课后反思
通过导学案,使学生对于上课没有弄懂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在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并整理以待下次上课时解决。
以上是我校在三年新课改下拟定的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望各位批评指正。
第二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04 年秋季山东省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区之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并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从08年秋天50级新生入学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5、6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 多媒体 来提高课堂容量。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学校 多次组织我们去其他的 学校 参观学习,同时还组织观看了许多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困惑
我们高二 化学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导学案的设计汇集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但仍有一些困惑,希望 各位领导 和 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意见或建议:
1、课堂气氛还不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按5:4:8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优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学困生,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其次,要注意三层次学生之间的搭配与合作,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学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学生在教师和A层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最后,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2、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坚固保障
(1)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①识记并领会。②简单的综合应用。③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B层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学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化学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如附加题)。
<二>“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A层次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多规格、高标准的人才的需求。
<三>“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由于时间问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成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点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2、课堂教学安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效率;
3、在层次变动性方面,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荣成二中 孙艺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92 更新时间:2010-7-13
2004 年秋季山东省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区之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并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从08年秋天50级新生入学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5、6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 多媒体 来提高课堂容量。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学校 多次组织我们去其他的 学校 参观学习,同时还组织观看了许多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困惑
我们高二 化学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导学案的设计汇集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但仍有一些困惑,希望 各位领导 和 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意见或建议:
1、课堂气氛还不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按5:4:8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优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学困生,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其次,要注意三层次学生之间的搭配与合作,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学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学生在教师和A层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最后,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2、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坚固保障
(1)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①识记并领会。②简单的综合应用。③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B层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学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化学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如附加题)。
<二>“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A层次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多规格、高标准的人才的需求。
<三>“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由于时间问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成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点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2、课堂教学安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效率;
3、在层次变动性方面,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正在积极推进以“导学案”为导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根据学案自学课本,提出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使得单向课堂变为双向课堂,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讲学稿参与教学模式协作化学课堂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学案导学教学评价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三个等次标准,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讲学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很大帮助,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采用导学案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和推广导学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放老师,解放学生,是我追求的改革目标。
第三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导入—定标—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
定标:在教师创设的情境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确定本节学习目标.3.自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4.合作——组内交流,突破难点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
5.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6.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第四篇:初探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初探化学高效课堂教学
磨桂英
【内容摘要】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如何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首先是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老师,让学生喜欢化学,从而提高兴趣所在;其次,生成高效课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开展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分层次教学;最后,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重视反思,多写教学后记,多积累经验。
如何搞好教学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变老的话题,因为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实施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也应是常教常新,而且还应根据课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也使学生耳目一新,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2.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策略——生成高效课堂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教材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现,很多以谈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优点能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但对学生的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一个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2.开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使学 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课堂,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它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地球上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例如,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各种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么针对上述的因素,你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有什么观点呢?很多学生进行了预测: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越来越高;有的学生猜测,二氧化碳的含量能保持不变;有的学生说,要视具体的环境而定,风能将含量高的吹向含量低的地方;还有的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光合作用不发生了,所以晚上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要高于白天。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将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比较,以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思考。
3.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后进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 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重视反思——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中的亮点。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
第五篇: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自学—合作—释疑—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检测——课前五分钟检测
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目的是通过检测使得学生复习旧知识,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新课的教学。
2.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设置提纲,让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在此基础上,尽量完成提纲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限时10分钟)。
3.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小组内学生对提纲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10分钟)。
4.释疑——解答疑难,达成共识
各小组对合作学习中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整理,师生共同解决,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释疑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15分钟)。
5.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进行集中讲解。也可叫学生自己讲解解题过程或思路(限时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