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张万军老师赴我校物理组调研培训活动总结
附录八: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张万军老师赴我校物理组
调研培训活动总结 为促使我校物理组教学教研迈上一个新台阶,应我校白景书记、王爱杰校长的邀请,在王文英主任的联系下才顺利促成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物理教研专家张万军老师作客本组。此次活动的目的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请张老师为我组教师教学教研现状把脉就诊;二是为我组教学教研的顺利开展进行指导性讲座。张老师于10月23日、24日两天全程参加了我物理组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并对参与上课的谢授才、晋金凤、倪向新、邹庆、季春五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很委婉的点评,还就“教师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进行了一场专题讲座。此次活动在我校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体物理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具体总结如下:
1、这次活动的顺利实施得益于王文英主任的搭桥牵线,延请来了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物理教研专家张万军老师。这次活动更得到学校杨文科校长、白景书记、王爱杰校长及教科处郭佳欣、沈玉红两位主任的全力支持,特别是王爱杰校长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
2、这次活动安排时间仓促,10月22日下午得到张万军老师于10月23日到我组调研的消息,临时抽了高一的倪向新、谢授才,高二的晋金凤、邹庆及高三的季春老师于23日第二节课到第六节课展示了五堂课。因此,上课的五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呈现的是一种教学常态课。这有利于张万军老师对我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把脉、会诊!
3、张万军老师对新课改下“好课”的个人见解:
到底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呢?标准是什么呢?也曾有老师说:学生该说的说了没,该做的做了没,该想的想了没。也曾有老师说:好可没有标准,不知不觉就上完了,是否学生思维都很活跃,听完后会不会感觉很累?
课应是越做越好,表演课,作秀还是有必要的,他给了我们心中一个标准,是一种追求,它会让我们去努力,我们应该思考,常态下的课,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你到底进入新课程了没有,体现了没有。他提出了基本的标准:多一点民主,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保证(以理服人 以目动人);多一点长远考虑,少一点实际利益; 并不是一定要按照“杜郎口”模式就等于进入了新课改
4、张万军老师对我校老师上课进行评价:(1)、评谢老师的课:
有序:设计结构,呈现方式,引入短暂(生活实例引入),引入毕竟是为本节课服务的,凡是无关的都去掉;有度:举例的数量有度,题的难易程度有序;有效:课堂教学比较传统,老师提到切面比较多,适当增加学生讨论时间。
(2)、评晋金凤老师的课:非常有朝气,有活力;建议分成两节进行,要讲出与初中的区别,灌入开放的思想,替代思想。
(3)、评邹庆老师的课:能不能举个例子引入电表的改装,再举个刻度盘是否更好;对问题的拓展较好;
(4)、评倪向新老师的课: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但学生板演可省;本节课乃本章最重要的一节课,本节课体现了探究学习的方法;
(5)、评季春老师的课:很年轻,很有激情。复习课要让学生有新鲜感,要从一个很小的问题引入。
5、张万军老师就“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我组教师交流: 交流问题:(1)乌鲁木齐各兄弟学校在高一﹑高二﹑高三各阶段课程设臵有什么特点?如何应对高考?(2)中差生的转化有哪些做法?(3)谈谈“电动势”这节的讲解。(4).老师应潜下心来设计一些属于自己的课例,谈了许多教学的智慧,教学的感悟,合作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5).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自制教学仪器)。(6).课堂低效的问题;(7)、教师只能是准专业技术人才;对专业人才的鉴定; 如何让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教师的门槛比较低,可以说是所有技术人才里要求最低的;(8)、中年教师有职业倦怠,年轻的教师又不知道怎么干;(9)、学物理能做什么?为什么要继续教育?(10)、学生是什么意思,学习是什么意思,学生学习是生活的预备还是本身就是生活?(11)、课改的三个多一点三个少一点:多一点群言堂,少一点一言堂,多一点实证,少一点理论(空洞),多一点长远,少一点眼前;(12)、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13)、听课评课的问题:评课无关痛痒,不解决实际问题;评课直觉道来,不突出要害中心;评课以经验为主,缺乏理性高度的专业论断;评课以片面居多,缺乏把握全局的系统眼光;评课以发言为主,缺乏观点主张的交流互动;转变方式:从孰优孰劣的评价区分转向问题的这段与研究;从习以为常的坐而论道转向教学行为的改进与优化;从见仁见智的各执一词转向主题之间的倾听与回应;从教师群体的活动转向师生同台的把脉与协商。(14)、什么是课堂教学案例?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15)、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背景与主题、问题提出、选题价值、核心理念,情境描述、环绕主题、理清脉络、生动具体,问题讨论、关键性事件、深入讨论、思维碰撞,反思与诠释、实践反思、理性解读、超越经验。(16)、什么是课例研究?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扎扎实实地在教育教学中以课例研究的方式予以彻底解决,从而使得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群体在这种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都能够实现持续的成长和进步。是一种行动研究;是针对教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研究;是为了改进教学的一种研究;途径和方法:针对课堂上发现的问题一步步追因,一步步地提出指导改进的策略,连续进行实验,持续进行改进,直至问题 最终得到解决。(17)、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说课评课,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提出新的教学理想和设计,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备课说课,教师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与对课程的理解;帮助理清教师的教学理想;上课观课,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
总之,听了张万军老师的一席话,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任何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才能变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才会切实可行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身为教师的我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双赢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蜡烛,而是火箭。再将卫星送到高空的过程中,自己也不断地到达新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倪向新
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