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和7加减法的教学反思[范文]
教学反思
亿合公小学
张悦芬
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学生的闪光点
这次课,我觉得刘欣荣同学,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他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他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二、需改进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在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①直接数 ②运用分与合 ③加减法的含义,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2.习惯培养方面
①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②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③有序表达和说完整话,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第二篇: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新授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7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从四个角度去描述图意,并列出四道算式,会计算与6和7相关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描述图片减法的含义,理解减法算式中6表示的意义,并正确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熊出没”的故事引入,结合“熊二喜欢吃蜂蜜和熊大熊二植树”引出加法和对应练习,“光头强也想尝尝蜂蜜的味道和光头强的职业是砍树”引出了减法和对应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在习题的设置上,通过将“小棒图”的两道减法算式的总数和得数挖空,让学生思考,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表示什么意义,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本节课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的引导语言和数学术语
有些数学知识或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衔接语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的。例如:在课前学生通过游戏练习了6和7的分与合,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一开始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而更好的说法是“我们一起利用之前学习过的数的的分与合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同时,要时刻注意课堂上使用的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本来”≠“原来”,“总数”
2、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在教学时,我将一图四式的“加法”和“减法”分开教学,先通过“蜂蜜图”让学生说图意、列算式、说解法,接着小结,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植树图”,本来是设计“学一题,巩固一题”的,但这样似乎切断了“一图四式”的整体性。在教完每一个环节我都进行了小结,反而将知识切得太碎。在讲完一图四式以后,我的总结没有做得很到位,部分学生还是结合了故事背景,例如“总的有7棵树,光头强砍掉了3棵,还剩下4棵”,而更好的做法是,我应该在讲完一图四式后,不管教学过程有没有延误,都带领学生总结列一图四式的方法,而且总结要精炼,压缩思路,留下最精华的部分:①左边有5个,右边有1个,合起来是6个,5+1=6,②右边有1个,左边有5个,合起来是6个,1+5=6,③总数有6个,去掉1个,剩下5个,6-1=5,④总数有6个,去掉5个,剩下1个,6-5=1。在学生掌握了列一图四式的方法后,再呈现“小花图”,让学生列出四道算式,再通过讲图意,巩固列式的方法。
3、从动态开始,应该回到静态中去 在减法的教学中,我通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但应该在静态中总结列式的方法和列算式。
4、按物点数
一年级的小朋友还处于直观思维阶段,在数数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举起手指,点一个,数一个;在课本上数数时,应该要求学生拿起铅笔,数一个就打一个勾;在数比较多时,还应该写下一部分物体对应的数字,培养学生正确数数的习惯。(“小花图”有一个数数环节)
5、设计要结合学情,注意分配时间,切勿做到“平均用力” 本节课的课题虽然是“加减法”,但相对于加法来说,减法是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要调配好时间,在重难点处慢下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交流练习。例如,若我能在讲“减法”时引导学生理解清楚“是从总数6中减去其中的一部分”,能够在讲完一图四式后做足够好的总结,也许学生就能够掌握好列式的方法,那么很自然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当6分成3和3时,只能列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可能也可以避免学生出现“3-3=0”的情况,而我却花费了将近5分多钟的时间去讲为什么只能列一图两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得太紧,自己讲得很多,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在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由足够的知识基础去理解新知识的,而我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一样去教新知识,这样有时会弄得学生学得很累,觉得老师讲的太简单,降低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更好的做法是,在备课时,紧紧结合学生的学情,积极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设计更好的引导语言,而这也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地方。
6、调整时间,务必进行“计算能力检测与反馈” 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当,在课堂最后没有时间进行学生集体计算能力的检测,使得整节课计算课不完整,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6和7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程度。“计算能力检测与反馈”的做法是:学生独立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完成后,教师批改或同桌互改,然后举手,统计全部完成的有几个,全部做对的有几个,错一道的有几个。
7、板书的规范性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应该是科学的教学内容与完善的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杰作,是引导学生通向智慧的桥梁。我的板书只从我的角度去考虑了,我以为通过其中一些小箭头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特点,但有时候可能会增加了学生理解的困扰,这个我应该好好继续研究。
8、备课要参照课标,而不是教参
教参只是教学参考书,而真正写明学生在哪一阶段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的,是课程标准。
第三篇:6和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
6、7的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也就是学生掌握了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关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②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③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了学生后续的学习,我把课的设计重点放在: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算式上以及加法交换律的渗透和加减法的关系上。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课进行认真的设计。回顾课堂,几个小点还是有点值得回味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操作,感受“一图两式”。
为了学生能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安排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组长按老师的要求摆好小棒。(把小棒按照5根和1根分成两堆)在学生根据小棒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要求全组小朋友按从左往右的观察顺序,列出一个解决问题的算式。反馈中板演:1+5=6 5+1=6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一个小棒图会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感受到,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从而感知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二、再次操作,形成概念,渗透加法定律。
教师在黑板上摆圆片,学生根据图快速的写出两个加法算式。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再一个目的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摆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了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学生能正确列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当学生得出两道题的加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的情况后,形成算式:1+5 =
5+1你认为在这两个算式的中间填上什么符号?齐读算式。那这样的算式你还能找几个吗?教师说一个算式,学生对一个算式。从而达到清晰建构: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加减法的关系的渗透上,明显存在时间不够。我想是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还是花去了一定量的时间。如何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有兴趣的学习,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去思考和践行的。
2.在学生作业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学了数的组成后,计算时还是喜欢从幼儿园就学会的掰手指进行计算。看来,在大人眼里看似简单的10以内计算,老师在课堂上还是应该花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而且教师也应该及时引导升华为用数的分解来计算。
第四篇:《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教学设计时以蓝猫带领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的情境引入,在攀登智慧塔的一关关的闯关练习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
第五篇:《6和7的加减法》反思
《6和7的加减法》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在教学设计时以蓝猫带领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的情境引入,在攀登智慧塔的一关关的闯关练习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3句话说说图的意思,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和7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学生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