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抓起。”建国以来,我国识字教学流派纷呈: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识字教学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换偏旁识字法、情境识字法、拆字识字法……但这些流派、识字方法都是建立在教师“教”的基础上,没有真正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目标去建构。学生识字效率和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近城市,走近乡村,走近教师,走近学生。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识字教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结合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识字;识字采取两条腿走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编写的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更重视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联系。阡陌相间,鸡犬相闻,处处荡漾着浓浓的乡情,农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与乡间伙伴嬉戏玩耍,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但是,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家庭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新教材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如果只靠在校短短的几个小时是远远不够的。我校是一所刚建立的学校,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设施,但它的生源主要由三所村小合并而来,少部分是外地民工的子女。据初步统计,一年级学生中家长能辅导孩子的只占10,家长不认字的占12,大部分都只有小学毕业。在乡村,像我校这种情形的学校、学生也不在少数。鉴于此,如何利用新教材在乡村小学进行低段语文识字教学,达成学生识字兴趣浓、效率高的目标,让学生早日进入阅读世界?我们提出了本课题。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本校本地区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重在课堂实践。要求实验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趣味识字中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要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要博采众长,优化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的高速高效语文识字体系。培养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实践价值:该课题前瞻性很强,立足于学生,着眼于发展,注重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2、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激发作为内因的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和主体活动,外部因素才起作用。
3、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提出了明确的识字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明晰地体现出向独立识字发展的方向。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除遵从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能力。
2、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激励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识字成功的体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3、差异性原则:学生学前识字的差异及识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尊重差异,因材而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人人学有所得。
4、发展性原则:一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识字教学中不断得到发展;二是参与实验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各方面的水平也得到提高;三是本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内涵将不断完善、优化与延伸。五.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一年级学生。六.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验研究法、问卷统计法、抽样检测法、活动探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的综合运用。
七.课题预期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2、优化各种识字学习方法,构建科学高速高效的识字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学习方法。利用农村的优势和特点,开展院落间学生的互帮互学。用丰富的社会、大自然的资源识字、巩固字
3、培养识字的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八.课题成果形成
1、调查报告;
2、工作总结;
3、专题论文;
4、案例选编;
5、实验报告。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个课题研究期1年。(2003年9月~2004年9月)
(一)、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3年10月)
对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制订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二)、研究阶段(2003年11月——2004年7月)
开展实验,进行课题研究。重点是在教学实践中对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探讨最优化的适用于本校乡村地区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巩固率,对实验的成果进行阶段总结。
(三)、总结阶段(2004年8月——2004年9月)
本课题形成成果,写出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结题。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指导小组成员:
2、课题组成员:
主要成员:
十一.课题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介绍
4.《课程 教材 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2003年第九期)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心得(最终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心得
作者:何群合肥市瑶海区郎溪路小学***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达成识字量的基础上还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所以,在低段识字教学中要依据汉字的特点,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低段 识字教学
一、低段识字教学中要依据汉字的特点。
汉语的精髓体现在汉字中,汉字是汉语的灵魂。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把握汉字的特点,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有规律可循,而不是将汉字作为一堆乱码来死记。因此,教师对汉字特点的把握及研究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才能更科学高效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1、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是线条艺术。教授低段语文的教师只要留心观察,不难发现,一、二年级的孩子,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乐于用图画或线条表达自己。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让孩子给所学汉字配画,即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地发展要求,又增强记忆,培养兴趣。中国书法是线条艺术、视觉艺术,由于孩子对线条、形象的敏感及丰富的想象力对中国书法有形象感知能力。书法创作的根本途径就是日常书写。在写字教学中,可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些书法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2、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
(1)、汉字的发音有以下特点: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传统集中识字的优秀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便是彰显了汉字发音特点。识字教学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忆。在现代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仍可借鉴这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如推荐孩子诵读《日有所诵》这样的韵文化读本,培养其兴趣,增加识字量。
(2)、字的形体,简称字体。汉字的形体是指汉字的外形、体式。汉字发展成为能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约在夏商之交。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可 1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和籀文发展为秦代的小篆;第二阶段是由秦代的小篆发展为汉代的隶书;第三阶段是由汉代的隶书发展为魏晋以后的草书、楷书和行书。汉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可称为古文字,从隶书到草书、楷书、行书可称为今文字。纵观汉字字形演变历史,不难看出,以上八种字体是沿着不断简化、逐渐规范的道路发展的。每一新字体的出现,对原来的字体都是一种改进。删繁就简、避难趋易,增强实用功能是汉字字形发展的总趋势。在识字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展现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而不是孤立片面的死记汉字字形。
3、汉字有自身的构造规律,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讲到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在识字教学中,依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使用汉字。
二、低段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只有在他的记忆中积存一定数量的汉字,才有可能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就小学生而言,大量识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敏感期,5~7岁的儿童视觉敏感度不断提高,6~7岁这个年龄段是机械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因而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最佳时期。
1、立足儿童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据这个道理,在学拼音阶段的识字都是“大米”、“土地”、“读书”、“飞机”等这样的词,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义联系起来即可。有了音义作基础,记住字形就不难了。这样,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学拼音,在识字中积累语言材料,在语言材料的阅读中再巩固生字,有助于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2、根据儿童的天性,采取游戏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采用“学中玩,玩中学”是解决识字中“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教育家卡罗琳针对儿童的特点曾提出“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如,教师可以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在黑板上简笔绘“百花园”,把
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朵”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动脑、想办法,记忆字形。通过游戏、表演、试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学生的眼、耳、脑、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起识字教学。相反,如果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学习。
3、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遗忘是学习和记忆相伴随的心理过程,学过的东西,假如不及时复习,时间过得越长,遗忘的内容就越多。我们要允许学生忘却后再重新记忆,通过几次反复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增加复习次数,重复生字。普通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复现七次,就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被识记住。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这一心理规律,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语境复现所学生字,就能使学生最终达到熟记的目的。
(2)、布置识字氛围,拓展识字空间。学生在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布置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母语环境,扩展学生的识字空间,巩固在课堂上的识字率,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生活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认识新字,积累新词,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掌握的书面语言日渐丰富。
(3)、辨析音形训练,防止识字混淆。通过辨析练习,使学生头脑中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逐步区分同音字、形近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量的书面语言,为日后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4)、阅读课外读物,巩固已学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会遇到学过的字,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师可采取“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给汉字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使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我们的识字教学,也应发掘汉字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引领学生徜徉在汉字的世界里,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收获在汉字上,更是收获在心灵里;不仅仅是识了多少字,更是汉字艺术的欣赏与体验,获得心灵的陶冶!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文彦 蔡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第二版
4、《现代汉语》 黄伯荣 廖序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第3版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倡教学有效性。积极寻求和创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核心部分。本文首先概述了生活化教学特征,其次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及方法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大部分的学科出现了知识概念化想象的现象。学生已厌倦对知识的学习。而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育者课堂教学时,没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导致生活与知识两者间格格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这一情况,知识源于生活,人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有较好的记忆能力,而且也散发着超强的模仿力,这个时候加强他们的语言教学很重要,所以,语文教育者应积极改革健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参与性,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1.生活化教学特征
1.1教学资源要体现出生活化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的教学资源都是由教育者所传授,然后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们开展相关讨论,由于教学资源并非学生本人的直接体验,因此,学生对老师提供的材料没有多大的兴趣,生活化教学必须按照学生的直接经验,必须通过直接经验社会生活对学生的认知加以丰富与增强,将实际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和书本知识全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快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教学内容应体现出实践化
课堂教学应贴近于生活,同时还要高于生活,丰富的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怎样灵活运用这些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是生活化教学的重点。实际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切身的体验生活具有的价值与意义。
1.3教学方法应体现出法生活化
课堂教学中,教育者与学生间应加强沟通交流;新课程明确提出,不应单一的将课程定义为教材,而应将课程当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良好体验,快速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育者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加强体验式教学。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相连,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方式。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2.1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课堂,所以,对于语文教育者来说,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营造一个散发着浓烈思考性与生活化特点的问题情境供学生讨论。我们都知道,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将其和生活综合在一起,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或者知识来加强自身的学习,有效树立课堂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善于思考,把学习纳入到生活范畴中,有效规避了厌倦之心。
语文与生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语文知识。对于一名小学语文教育者来说,必须有计划性的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生活性的问题,然后科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对生活性的问题予以解决,这样当学生生活过程中碰到相似问题时能够通过语文知识有效的处理。
2.2注重“说、演、练”,再现生活
实际中,有部分语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使得学生学习难度加大,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将书本中描绘的生活画面予以再现,让学生有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充分掌握了解书本内容。比如,可结合课文举办一些辩论会、交流会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深刻了解书本内容,还可以按照课本内容编排课本剧,并要求学生自选角色出演,这样不仅将语言文字通过生活的方式全面体现,而且还使得学生对课文有了切身的感悟。
2.3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实现语文生活化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通过辩论、抢答、小品表演等众多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拓展课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线索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分成小组开展辩论。通过辩论,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教育者在黑板上画个“圆”与“方”,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这些形状的优势,然后辩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教育者给予相应的引导与反馈,并告诉学生们生活中要像“方”一样堂堂正正的做人,勤恳奋斗。
2.4实现生活化的作业方式
所谓生活化作业,指的是学生要深入到生活中,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时间、空间、内容予以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真真切切的将语文贯穿于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运用生活化的作业方式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外,同时还使得学生产生了非智力因素、。在生活化作业中,学生的创造、实践、合作、探究、交际这几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大大增强,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语文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育者应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理念,实现语文生活化,加强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推动其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恒锐.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l(6):79―80.[2]洪兴祥.让科学教学生活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4):117.[3]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4]刘彦利.有效引导,提高素质――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J].学周刊,20ll(28):46.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当前,新课程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在观念、体制、教学方法以及学科设置等方面正经历系统的深层次变革。笔者结合多年教育与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革。
一、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这种观念或教学、考核模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因此,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活动中教师传统角色定位是新形势下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完善实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是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搞素质教育首先是搞好教师的素质教育”,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面向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指导思想、业务素质、教学方法、“学生观”及人生观等到诸多方面遵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学习、成长的主人”这一原则。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高水平的教育,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把握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它对课堂教学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目 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的。小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教”的指引下,通过自身“学”的努力,应该达到的标准,表现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造性以及发展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可呈现、可迁移与可观测的变化的具体明确的指标。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把教学目标理解得越具体、越明确、越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引导小学生的学习,保障教师指导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教育的效果。
三、对新教材的处理问题
教材是教与学的契合点,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蓝本。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教材编排的定型化,课程资源的有限性。语文教师应该主张“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需依照备好教案对教材知识点照本宣科,详细讲解。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可尝试运用“导学”、“议学”、“讲演”等教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灵活处理。这样,既发挥出教师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的培养及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习作教学的改革
抓好学生写作,笔者认为要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自主习作,要写实、写虚并重,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并重,要重视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要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要把练笔贯穿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此外,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次数有限,教师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而写,形式灵活,必能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有效地提高通过练笔服务于生活的能力。抓好 学生习作,关键还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使学生不断获得习作的动力。此外,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观察,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拓宽观察的领域,鼓励学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自己的发现,及至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最后,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想明白了再写,要注意习作的指导讲评,要通过讲评使学生增强信心,使全体学生清楚地知道这次习作有哪些成功或进步之处。
五、适当的突出语文课外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组织表达式,课外活动是其辅助表达式。然而,针对语文学科特点,我们应革新课堂结构,适当的突出课外活动。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与课堂教学相比较,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各种实践,也能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特点、价值和最终目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参与各种活动,对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思维空间的扩展,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外活动应该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的课外活动除常见的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劳动实践、参观访问外,还包括观看影视、辩论热点、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形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催化”学生间接知识向直接能力的形成和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时代赋予当今小学语文教师更高要求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转变观念、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学方法与评定方法,才有助于学生臣服于语文的魅力!
第五篇: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
《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题目:《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良好识字、写字习惯以及写字的美感意识,不仅对学好语文,而且对终身学习,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三、主要工作 三月:
⒈、学习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⒉、各子课题制订好子课题方案。
3、制订课题组活动安排,并开始正常活动。
4、实验教师培训,学习教科研理论。(1)《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2)《识字教学要则》 四月份:
1、实验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熟悉本课题的内涵,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做好笔记,摘录,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2、实验教师写读书心得体会。
3、写规范字竞赛,实验班、对比班进行比较。五月份:
1、实验教师研究课上课、评课活动。选出两名实验教师,精心设计一节研究课,其他实验教师全程参与听课,课后要及时开展评课和交流。
2、实验教师教学案例撰写,评比。六月份:
1、实验班级、对比班级百字词验收,并做好对比。
2、教科研教师经验总结
3、课题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九月份:
1、教科研实验教师上示范课、评课活动。
2、教科研例会,学习教育理论。(1)《教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2)《让教科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需求》 十月份:
1、教科研教师听评课活动
2、实验班、对比班写规范字比赛,及时对比总结。十一月份:
1、课题组正常开展活动。
2、中旬上交学习心得一篇。
3、课题组人员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和论文。,十二月份:
1、实验教师研究成果汇报交流。
2、总结本学期教科研工作。
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组
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