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课后反思集锦[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3: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课课后反思集锦[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课课后反思集锦[本站推荐]》。

第一篇:信息技术课课后反思集锦[本站推荐]

信息技术课 课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的实践课,它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任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根据《纲要》要求,教师应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下面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谈一谈学期来自己的反思心得。

一、备课:(提前一周备课,重在备意图,每个教案一定要有教后反思记录)

1、备课参考资料:课程标准、指导意见、教案参考、教材、以及网络等资源

2、备教材: 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和内容含量适合1课时

3、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

4、备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练习、课堂讨论、复习等方法。

5、任务的描述和问题的语句描述要具体明确

6、一节课要有一个设计的亮点

7、三维教学目标,回归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强调合作与交流(分组)

8、先了解大致要讲什么(粗的一个思路流程),然后细化下去(详细的教案),然后又回归到流程忘记教案。

二、上课

1、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演示,要简单清晰。

2、抓住重点知识,不要面面具到,注意一堂课的知识量不可以太多。

3、过程要完整,条理清晰,生动的引入(情景导入),新知识点各环节,小结。

4、目标原则:(告之原则)让学生知道每节课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5、主体原则:(学生全体、全程参与,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去发现和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而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一堂课的讲课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比如10分钟讲解,10分钟练习,其它时间自由练习。

6、反馈原则:(及时检查,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即在每节课的每层次的教学中,必须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即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尝试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矫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7、激励原则:(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表扬的原则)表扬、鼓励学生,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记住,你的一句评价可能开启或关闭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永远记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

8、语言要生动活泼、例子要学生感兴趣,这样课堂的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

三、反思

1、写心得体会: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教案后面应该包含教学反思。教学注意事项

一、基本功:

1、教态:微笑、要走下讲台、目光紧视学生,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比如有学生睡觉、讲话,要提醒);挺胸、自信、自然;不要紧张、放得开。

2、板书:要有设计,多余的文字不要写;课件也一样,文字的表达一定要正确,没有错别字和多余的文字,表达要清晰。

3、语言:要有激情、高昂、流畅;咬字要清晰,语速要慢、注意停顿,不能太平淡象背书一样;重点的部分要用强调的语气。

4、操作演示:一定要具体到界面上,而不是简单的文字介绍,让人看了就明白,操作提示的东西也应该在界面上说清楚;文字的表达一定要让人清晰。

5、软件使用熟练,有没有广播要注意。二、一些想法:

1、语言不能生硬,要注意口语化,讲授法要生动,使抽象的概念用一些实际例子具体话、形象化,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如下边的概念很难理解,一定要用具体的例子形象化。也可以用图片和表格等图示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概念。

2、组织课堂尽量让学生随和、有气氛,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3、不能频繁的控制,一般控制在3次以内

4、习题或者任务:先引导给予适当的提示,再练习,叫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评价,教师点评或者评价;要提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课堂一定要有小结,可以让学生去小结。

6、出现的习题要先读一下,还要有简单的讲解,如果出现网站模式,还要先介绍一下网站的使用方法和栏目情况。

7、课前要写一个大致的课堂流程图(并标好时间),这样可以控制整个课堂环节

三、备课注意的东西

1、教材处理问题:(抓不住要点、知识点错误)

2、教学设计问题(只重视预设,不重视生成,不重视情景问题的设计、不重视问题与教材的结合、不规范、环节设计不合理)

3、教学理念问题(新理念新在什么地方:老师自己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缺少应变与概括能力。只有花架子,不重实效,如合作、探究)其它问题:

1、教学模式要在平时生成,形成一个套路

2、应用的材料要依据

3、情景问题与教材要紧扣

4、缺少应有的精神状态,不自信

5、书让学生读(看);话让学生讲(交流);练习让学生做;让学生点评让学生去做。总之,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给学生信心、鼓励,而不是批评、指责。

6、规范性的动作要在平时养成,重视教材的处理方法;新课和复习课的区别点。教学网站模式:

1、开始的时候先介绍各个栏目,以及

使用方法,有帮助文件的也要说明他的使用方法。

2、首页上放一些提示:小组分组的方法(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熟悉(介绍)栏目的使用方法;展示学习目标;也可以放任务的情景(用于创设情景)

3、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垃圾师生间的距离。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系列问题或者任务(同一个例子或线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任务活动要独立又要有串联的关系,最后要升华情感,点化。

4、任务或者知识点,分成三大模块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每个任务要相互独立,一个完成了之后在做下一个任务(做到条理清晰);任务中要包含提示或注意、阅读材料或拓展任务(针对学优生设计)

5、任务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任务下发后,要提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探究讨论等,练习后叫学生上来演示,学生评价,老师根据情况点评或演示,梳理知识点,使学生建构的知识系统化。

6、优秀的作品展示或提前完成的学生演示;不好的作品也可以展示,要指出缺点,不会做的也可以叫上来,让别的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

7、帮助:可有可无,若有,设置一些简洁有效的提示性帮助。

8、小结:教师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讲,给提示。同时设置一些练习题,并根据情况做点评。

9、自我评价:教师知道学生评价。

10、课后拓展。

11、教学网站做好后要测试功能:链接正确、图片是不是正确显示。文字性的东西:语句描述要清楚,无错别字和病句。

1、导入:演示、问题、故事、游戏、视频、音乐等,5分钟以内使学生有兴趣热情学习。

2、课型的把握: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3、理论知识点:图示法、表格法、对比法、游戏法,生活中的例子结合等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语言要生动。

4、小组合作:2-4个人相临原则,叫组员上来连线,其他组员说理由,其他小组评价。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5、评价:多表扬鼓励,经常有过程性评价,结束时有评价(自评),形成多元评价。

6、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有效引导、评价策略的体现、落实指导意见、信息素养的落实。

7、课堂是最重要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要紧张、有序、高效。

8、常写反思或随笔。

9、探究时间长短要把握,做的时候不要讲,别频繁的控制。

10、把握必修课的深度,根据指导意见。

11、学情分析、预期目标的达成,学习任务单、教学引导问题的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12、“头脑风暴” 是 “英特尔未来教育”一种重要的学习研讨方式,它充分的让每一个成员畅所欲言。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有关信息,集所有成员的智慧于一体,而且充分调动了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每一个成员的发散性思维。

13、通过理性建构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过程。

14、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理念。

15、新课程体现三个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通过以上这些,可以使学生在一节课中很快领会所学的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课“画曲线”教案及课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课“画曲线”教案及课后反思

第9课

画“草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曲线”工具的用途,从而判断和选择“曲线”工具

认知“曲线”的存在并了解其重要性,学会保存文件及打开文件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会选择和运用“曲线”工具绘出图形 通过观察课件,寻找曲线,培养学生观察力 通过解决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想象和创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欣赏图片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并在体会到曲线的神奇与普遍后,激发学生制作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二.教学

二、重难点

重点:文件的保存与打开,“曲线”工具的用法

难点:“曲线”工具中的用法及一个弯曲与两个弯曲的不同画法 三.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完成“曲线”工具的运用 第二课时重点完成文件的保存与打开 四.教学环境与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教学准备:提前做一个课件,包含可中曲线的图片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课件演示,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画图”中“椭圆”工具的用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曲线”工具的用法,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演示)

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发现“曲线无处不在”,如果缺少曲线,生活九号亏变得单调乏味。下面请大家找一找,在你们身边还有哪些曲线事物呢?(生寻找,回答)

师:看来曲线组成世界的一部分,十分重要,那么今天我们也动手把曲线加入到我们的图画中。2.师提出任务,生自主探究

(打开“画图”软件)

师:上节课,我们用“椭圆”工具画太阳要“三步走”,请位同学说说哪三步走呢?(生答)

师:好,同样,画曲线时大家可以仿照画太阳的方法,自己动手试一试。任务一:画出2个弯的图形

(1)展示图片,提出任务(展示课件2)

(2)生自主探究,师巡回指导(若发现有多人出现共同问题,可暂停讲解)(3)生展示作品并讲解方法

(4)师总结评价(概括出“三步走”,先画出直线,后拖动两次才行)

任务二:画出1个弯的曲线图形

(1)展示图片,观察对比(展示课件1)

师:比一比,这两副图中曲线有什么区别?(一个是1个弯的,一个是2个弯的)(2)师提出任务,生解决任务(若发现有共同问题,可停下讲解)(3)生展示作品并讲解其方法

(4)师总结评价(概括出1个弯的曲线与2个弯的曲线画法的异同点)

任务三:画封闭曲线图形

(1)展示图片,观察对比(展示课件2)

师:看一看,这种曲线与刚才的两种曲线又有什么区别?(是封闭图形)(2)师提出任务,生自主探究

师:因为画曲线时,先画出直线而封闭图形的终点与起点师是同一点,那么我们画出的第一步还是直线吗?想一想,动手试一试。(3)生展示作品,并讲解其方法

(4)师总结评价(封闭曲线应先画出一点,然后在其它地方点击2点,就像在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出单击一样即可)3.布置作业,生创作想象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摸索出几种曲线的画法,下面老师请大家可用刚才的知识完成一枝柳条的曲线图,里面既有封闭的树叶也有不封闭的树干,每组比一比,看看哪组最棒,最快。(请信息小助手检查作业)(师观察,帮助)

4.生展示最佳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师针对三种不同的曲线画法的区别作提示总结)5.师总结评价,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下面请大家关闭窗口,弹出一个对话框,点击否这样你们的作品会丢失,你们一定觉得自己辛苦画的画丢失了很可惜,不要紧,下节课,我们一起学学怎么样保存自己的作品。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生答)

师:哦!今天我们先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看到了美丽的彩虹,壮观的长城军舰,美丽的动植物,神奇的曲线,还去游乐园

参观了一下,让我们感受到了“曲线无处不在”,然后我们学习了三种曲线的画法,分别是一个弯的,2个弯的,以及封闭的曲线。

看来,这节课我们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你们可真棒。那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最富有吗?(生答)

师:老师觉得有知识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今天你们学到那么多知识,所以你们也越来越富有了。

六.课后反思(后附)课 后 反 思

这节课,我认为最大缺陷是时间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较慢,以至于后来为了赶内容,知识讲的不清楚,重难点之处没有得到提示与重复,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可能因为课前的导入部分过多造成。另外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真正与老师互动起来,每一步任务的反馈效果也没有充分利用,以至于学生错了之后还是错了。

下面我把我这节课的教学想法说一下。我认为信息课,不同于其它课,有充分的资源可以利用,而且学生本身也对信息课感兴趣,所以课前我做了两个课件,一个课件是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各种曲线图形,让学生不但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到曲线的美丽神奇以及无处不在,让学生体会因为曲线的存在让生活与世界都多了一份精彩,从而为导入新课作铺垫,另外图片展示也可培养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好奇与兴趣,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个课件是本节课三个任务的对象,通过图片的对比,更直观地体现三种不同曲线,我设想让学生自己观察对比找出区别,然后再解决问题。在导入部分,我先播放课件,然后再图中找出今天上课的主角——曲线,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有哪些曲线,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曲线,贴近曲线,在学生们纷纷举手中调动课堂气氛。在看曲线,找曲线后,我总结一下,得出:曲线无处不在!生活因曲线变得更精彩,那我们就来画一画曲线吧!这时让学生打开“画图”软件,接着,我出示课件二,并让学生观察画出第一种曲线,有两个弯的曲线,我将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尝试着画一画,(之前提示根据前一课“画太阳”的三个步骤来画一画)此时我将巡回观察学生情况,2分钟到时,找画的好的同学说说她的画法,边讲解边操作,其它同学观看听讲。这样做是因为学生在自己尝试了之后就会有疑问,而在学生有疑问时,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与解答,这时效果是最好的,而单纯的老师先讲解学生后操作的模式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因为学生往往还有点眼高手低,心想不就是画一条曲线嘛,用得着那么麻烦吗!这种心理使学生不乐于听讲,而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所以针对这种心理特征,我用了“学生先尝试——遇到疑惑——给予指导解答”这种模式来教学,而让学生操作讲解取代老师讲解,使因为学生年龄相仿,他们之间的语言与理解能力更相似,容易理解。之后,我让学生按照刚才说的方法自己动手操作一下,这是纠错阶段。这样第一个任务完成了。我再出示课件二中的第二种曲线(一个弯的),让学生自己观察出这两种曲线的区别,在找出区别后,请学生动手尝试,在此次尝试中我估计学生会有疑惑,所以中途我给大家提示:两个弯的曲线“三步走”是:先直线,后拖动两次。那一个弯的曲线当然也是先画直线,后拖动一次机,那还有一次拖动怎么办?(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弯的地方拖动两次,第一次卡拖动好了,第二次在原地单击一下,相当于单击把曲线固定住一样)在我提示后,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完成后出示课件2中第三种曲线,请同学找区别。(封闭的曲线)这一点,我觉得有点难度,所以当学生尝试一分钟后,因我估计较难,会的同学较少,所以我尽量早点提出提示:画刚才两种曲线时,都是先画一条直线,直线起点,而封闭曲线的起点与终点是同一点,所以我们只要画一个点就可以了。而且封闭曲线的三步都是三个点,相当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后让学生操作。这样本节课我们运用的“任务驱动法”中三个任务都已完成,接着我给他们布置作业:用曲线画出一支柳条。这样设计是为了将曲线运用到实际中,也是为了巩固练习之效。在这5分钟里,我将巡回观察,对个别指导,并让每组的信息小组手检查本组同学情况,最后请画的好的同学展示作品,同学给予鼓掌。这样一节课内容已晚场,老师带领学生回忆,同时,为下节课保存文件作下埋笔。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流程,但实际教学中发现有许多问题与突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衔接上不流畅自然,整节课听起来有些环节很突然,这可能是备课不充分,不熟练的缘故,特别是有时自己也有些淤塞,不知道下一步进行什么,用什么过渡衔接,比如在学生操作是,我应先让学生观看图片,并暗示这是两个弯的曲线,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应变能力不足。如当观看黑白抖动感的图片时候,请大家找一找特征,一位同学起来回答说是黑色与白色组成的、、、、、、,话题越跑越远,本来我想用这副神奇的图片告诉大家曲线的神奇,却得到以外的回答,而当时我只简单打断学生回答,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又如在画一个弯的曲线时,我本以为挺难的,学生不会,所以设计了自己讲解,却没想到学生都会,因为他们动作还未完成,所以错误未形成,这时我找了一位同学回答,同样她的操作未完成,所以缺点未发现,这时我只简单补充一下还要单击一次,而学生没有看到问题,所以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单击一次。我想,当时我可以对他说,请再画一条直线,此时他鼠标移动了,问题也就产生了。这时我再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血癌女冠这样会更有效果。可惜当时对此处理的不好。另外,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准,又为了赶时间,所以学生操作的时间较少,很多学生还未能完成任务就被迫停止下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可看出这节课的质量不高。还有在重点处未强调。如在说明一个弯的曲线最后要原地单击一下,但这点我只是提一下,学生未能重视,也造成效果不佳的原因。在最后的综合练习中,我让学生画一个柳条,但可能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尚有限,所以很多同学用其它工具画出柳条。若当时,我先出示一个成品给他们看,并介绍各个部分分别用什么工具画的,这样的画学生有了一个更直观更形象的任务后,更利于完成任务。

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听课老师都给了我许多建议与意见,也提出了疑惑,让我看到更多要改进之处。例如,学生课堂气氛不积极活跃,对学生的反馈处理的太潦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小组活动趋于形式,未能真正实施起来,导入篇幅过多,浪费了时间,讲课高潮没有体现,等等、、、、、、,但同时也给了我鼓励,让我明白自己这一节课也有亮点,如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并且体现了信息技术课与美术整合的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传播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本节课知识点都已完成,并且设计了一个综合练习——画柳条,让学生巩固练习。我想,如果我可以把“曲线”工具的画法编一个顺口溜也许效果会更好。

对两个弯的曲线“三步走”:先直线,二拖动,三拖动。对一个弯的曲线“三步走”:先直线,二拖动,三原地单击。对封闭曲线的“三步走”:先点击,二拖动,三拖动。这是我设想的不知是否会更好点。

这节公开课已经上完,收获很多,发现的问题也很多,这些就是我以后的努力改正方向了。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一: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在我几年的教学中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45分钟就这样过去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我们教育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学生以前更本就没见过计算机,更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东西。近几年,通过电视、社会、书籍等方面的传播,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遵循学生兴趣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按照我校学生的实际,学生基础差,学习意识比较单薄,在课堂上除了对游戏有兴趣外,其他的不感兴趣的情况,我们采取从最简单、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先对学生布置作业,让自己独立去完成,也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有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完成后在进行检查和讲解,对作出来的同学进行当堂表扬,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我校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机子操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解除学生的疑惑,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

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时了解新的动态,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学生,拿出一套切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发挥更大的潜能,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篇二: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谈谈几点反思: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七十人左右,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本人历来对信息技术课非常重视,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非常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个机会,给我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尤其感谢卢主任,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调查,对于时下他们最感兴趣和了解的信息技术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归纳;其次,把学生知识点内容也结合进来;再次,教授了教材上将要学习的某些内容,但是程度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不是很简单,但能为小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最后,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想结合,使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本学期,大致教授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基础操作篇

①文件夹的操作(要求每个同学建立一个以自己班级学号命名的文件夹,将今后每堂课的作业都

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②文件和文件夹的搜索

③桌面的设置

(2)网络篇

①学会浏览网页

②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④申请网志(学生blog)的空间,学会修改模板、发表日志

⑤学会发送电子贺卡

(3)软件篇

①“画图”软件的使用

②用“word”软件制作小报

③用“word”软件制作表格

④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完成任务还是比较有兴趣,他们觉得如果能快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能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对于依靠软件完成的任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做的非常好,比如小报、幻灯片和金山画王的图片,有些学生的作品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我在授课和指导学生的同时,注意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爱好,他们感兴趣的技术,和他们想学的知识,并把这些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他们引导到主动学习、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来,也通过不断的交流,增进了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当然,在本学期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掌握知识还不牢固,教过的内容,过了2、3个星期就忘记了;有些学生对于巩固的、知识点重复的练习兴趣不高;由于学生水平的差距,造成讲课效果不一致,往往好的同学已经反复操练了几遍,而较差的同学还未能完成一遍,而我个别辅导的时间有限,因此某些同学一学期内完成的任务寥寥。这些问题在以后都需要改进。

爱岗敬业 求真务实

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中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教师的崇高风范。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各方面都应为学生和社会作出表率,《韩诗外传》中提出“智如泉源,行为可以表仪,人师也”,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思想上、行动上,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

第一,思想品德上,遵纪守法。塑造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高尚的情操与品德面对学生,承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第二,在语言文明方面,用纯洁、文明、健康的语言,不夹杂地方土语,用语要文雅、优秀,语调要和谐、悦耳,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切忌用低级庸俗、粗鲁无礼的语言秽语。现在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去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因而对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受到挫折之后,不善于言语的学生积压在心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对教师的反感、厌恶,从而厌学、逃学,给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伤痕,甚至会直接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其次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言简意赅,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切,令人耳目一新,这样才会具有感召力,才能让学生把美好的思想与知识带进心田。同时,语言要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溢于言表,才能充分显示生命力,才能与学生的心产生共鸣。第三,仪表大方,端庄朴素。教师的仪表应有美感,衣着、发式整齐、洁净、朴素为特色,充分显示了教师对生活的热爱,精神饱满,诚实朴素的生活习惯,从而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相反,教师衣着不整,不仅伤斯文,有失风雅,还会对学生留下生活懒散,精神颓废之感,同时,教师的仪表还具有时代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教师的身上要体现时代气息,不能过于保守和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也不能追求时髦,标新立异,总之,使学生认为充满生机和活力,觉得精神振奋,神采奕奕就行。第四,教态稳重,表情丰富,亲切,显示出一种文化修养,教师高雅自如、利落洒脱的教态,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端庄稳重,又利于学生听课情绪,减轻学习压力,切忌不能“抖脚”、“翘二郎腿”,以免给人放荡不羁的感觉。

荀子讲过“尊严而惮蚵以为师;耆艾而言,可以为师;涌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前人已很明确地概括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形象,作为后人的为师者,履行前人足迹,传道授业解惑也。

二、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教育家陶行知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托起一缕真诚,用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从事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是“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结合的职业。一方面,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在平凡的岗位,撒播爱心,享受充满活力的人生幸福。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对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起一个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职业关系着千千万万的自我价值和人生幸福,关系着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第二,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它关注着教师的教育事业心,正确的教书育人,以及确立工作严谨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那它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认真负责,工作严谨是教师的需要,是道德责任感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在一行,爱一行,千万不能坐在这儿,这山望着那山高。

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护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因此,作为教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扎根教育基地,诚实苦干,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工作中心,营造一个精致的育人环境,锤练一套精良的育人方法。坚持求真务实,是一身的修养,因为它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只有立足教育事业,才会满腔热情地去务实,以诚待人,忠实处世,克服私欲,才会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第一,正确处理求真务实的关系,才能开拓进取。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存在与这相背的现象,只追求享受不

思进取,得过且过,固步自封,庸碌无为,走进课堂,无精打采,谈起玩乐,神采飞扬;工件飘浮,好大喜功,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对待备课、听课敷衍了事,只知道贪图享受、奢侈浪费,不求真,不务实,更谈不上开拓创新。第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对知识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深入教学第一线,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学术论文,这样才能跟上时代节奏,在求真务实中开拓进取。

江泽民书记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的出路在发展,学校的希望在发展,教师的忠诚从教,教育能力也在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提升教育教学实

力,才是一个学校一个教育基地的发展根本所在《美化字体和添加美术字》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如何添加艺术字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此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美育教育。

主要是讲解了文字最基本设置:改变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和颜色;文字的几种简单修饰:字体加粗、字体倾斜和字体加下划线;文章中艺术字的插入方法,以及艺术字的简单调整。本课总体是围绕word中对字体的修饰和变化展开的。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和让学生尝试性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 养信息素养。

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

一是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而“诱趣探求法”是培养学生“爱学”的导火索。在教学时,老师出示两篇文稿(一篇为原始文章,一篇为修饰后的文章),让学生对比后说出两篇文章有何相同,有何不同,哪一篇文章看上去更美观些。这样,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同一篇文章采用不同的字体和美术字,效果会明显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其二,设置“错误陷阱”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通过为老师纠错,学生的兴趣大增,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使这堂课达到一个高潮。在教学时,教师在修饰演示时故意设置“错误陷阱”,让学生从中找出其不正确,充分发挥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学“。

其三,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其四,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效果会更好。

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必须压缩时间,紧凑在完成教学,如果掌握不好的话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发挥的空间会比较少。尤其注意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教师在总结时应该提醒学生,使用什么字体,添加什么形式的艺术字,都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要适可,不要适得其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初识word教学反思:

文字处理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基础知识。我把文字处理安排在四年级进行。今天我的教学内容是初识word文档,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和写字板的使用。所以上课前,我就直接步入主题-----学习新的软件word。然后介绍软件的发展史是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文字处理软件,利用它不但能处理文字,还能插入图片、剪贴画和艺术字等,制作出图文并茂的作品。下面就是同学们利用word制作的学生小报。

接着就是欣赏小报作品,让学生有学习word的欲望。

而后,我说:“这张小报是这么制作的呢?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word吧” 导入到新课。

一、启动word 师:我们打开word的方法与我们学过画图、写字板的步骤相同,请大家试着打开吧。篇三: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谈谈几点反思: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学生对信息课兴趣很大,但对上课的内容的兴趣明显是比不上在电脑上玩游戏、看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下学期考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让学生快速学会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此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课堂常规,这一点我个人还需要多加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四十人左右,我校教学资源有限,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也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excel学习中,我让学生模拟自己的班主任,自己设计班级的座位表。学生们的热情就十分高涨,对excel表格的内容输入、单元格移动、设置、复制、粘贴,以及表格的美化操作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次,我也向孩子们灌输保存自己作品的思想。在带六七年级的第一节课,就要求让孩子们都自己注册一个网盘,将自己每节课的作品,不论完成情况如何,都保存下来。两个用意:一是使课堂上下衔接的

更好,第二是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收藏自己的任务完成结果,让他们也明白信息课并不是游戏课,电脑除了玩游戏上网之外还能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是基于VB语言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通过BBS和其他渠道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部分学生觉得课程较闷、内容不吸引人、教师讲解不够生动、内容太难听不懂、讲解较多,应多给一些练习时间等。

以下是我的对以上问题的反思及措施:

1、上课闷,内容不吸引人

VB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不论是大学还是中学,所有讲程序的老师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对编程感兴趣,才会对课堂感兴趣,因为信息技术并不参加高考会考,学生对这个学科的认识比较肤浅,因此有些同学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VB,对我到底有什么作用?我能用VB做什么?这些问题我还真不好回答他们。VB是一种编程语言,可以使用VB编制程序解决各类实际的问题;还可以通过VB体验程序解决问题和人工解决问题的不同;VB就像是一把钥匙,用它可以撬开同学们对软件制作认识的大门,让学生基本了解网络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原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将来还会更快,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生活,最少要知道推动这个社会前进的东西——软硬件是如何发展的?我国在软硬件的制作方面的高级人才紧缺,或许将来你就会成为其中一员!

以后我会在内容上加以改善,也作为一种德育渗透,融入一些国内外编程界的新闻,以及一些实用的、有意思的VB程序。

2、教师讲解不够生动

本身我就不是一个很生动的人,如果要我在上课的时候像个小孩子一样开玩笑,可能我很难做到,课堂就是课堂,可以开放点,可以不用那么拘谨,但是绝不能“放羊”一样,讲完了就让学生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以后我会微笑上课,多和学生交流,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这个老师太“严肃”,也方便上课时大家更好的沟通。

3、讲解太多,太难

以前控制的上课时间大概是20-25分钟,学生练习15-20分钟,信息技术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练,但是教材上的内容太难,也会导致教师多讲,甚至多讲也讲不清楚。因为这个问题并不是在这短短的.20分钟就能解决的。

以后我会,尽量精简课本知识,挑一些简单又容易理解的例子进行演示,少说废话,直达主题。学生练习也要从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分层练习。主要采取引导的形式,将知识贯彻到实际的操作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我总结,理解。预计【引入+知识引导+学法指导】的时间和不超过15分钟,将25分钟以上的时间交给学生练习、协作、反馈、评价。

多练,多实践,是学习VB的唯一途径。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VB程序设计的第一课,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是第一次接触,没有什么知识储备,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整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任务的设计上,遵循了由简到难的原则,学生通过课本以及学案内容,自主探索,操作实践,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同学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在任务有难度时,我让各小组共同探讨完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能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本课的设计中,还要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课内容较简单,有些地方可以再加此拓展,修改代码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已的喜好来修改大熊猫的愿望,不一定非要和课本一致,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VB语言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如何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好的程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3

时间过得很快,几天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已经结束,可我的内心却是百感交集。

我上的是七年级的《EXcEL数据求和》,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我很荣幸能够代表XX参赛,内心有点小小的欣慰,却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全省22个选手,听说其中还有曾经参加国家赛的选手,压力真是无比的巨大。我时常安慰自己:没关系,XX地区信息技术发展比较好,但其他地区的选手或许和我一样,不管怎样每参加一次活动,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当是锻炼自己。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钻研教材、观看视频、琢磨教案……。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后来试了一节课,之后大家给我提供了宝贵意见,同时也得到他们的鼓励。

12日下午,我的课终于上完了,可课后我发现上的并不是很理想,我竟然犯了不该犯的错误:①本来导入的时候是有声音的`,我没有检查一下PPT,播放的时候没有声音;②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在课前没有好好看一下学生的机子,有的学生机没有收到下发的文件,耽误了我不少的时间,以致于没有详细的讲解函数,草草一句话带过;③课堂的应变能力不好,前面用了大量的时间,后面的练习可以不用做,特别是用公式来求水费的多少,应该先总结和评价,有时间再回过头来做练习。在这里犯下了这么多的失误,这多多少少给我留下了遗憾。

我觉得不管是上课还是听课,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下午听了于老师的评价,知道很多东西自己是没有想到的,比如国兴中学岑老师的课,从导入到结束用的都是同一组数据,环环相扣,非常好。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就想起,为什么我上课的时候不先播放一段威马逊的视频,给出一组受灾的数据,一直使用在课中呢?这样的效果不是更好吗?

虽然课上的不是很理想,但也是教学成长中一次宝贝的机会,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识,提高了教学认识,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次活动,我也得到了一些感悟:坚持总有希望;好的课也需要多研讨;只要自信与努力并存,才能走得更好。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4

以前的教册,不管是人教版,湘教版,还是我们的贵州版的教材,安排的内容都差不多,无非是信息技术的来源讲起,然后是计算机的发展史,接着讲解讲述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然后进入Windows系统的使用,有的知识的对七年学生来说,有点难了。如今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设计还比较合理,完全符合学以至用的目的,课本从信息技术基础讲起,接着介绍Windows系统的操作,再介绍办公软件中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讲解一些很实用的东西,这样,课本的价值量就有了,但是,学生计算机水平有些比较高,如果只围绕书本讲解,学生不但会抵制,更耽误后续课程的进度,如何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案、校本教册,如何安排一堂堂鲜而不难的课程,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据我观察,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就是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总幻想有一天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制作出精美的贺卡、能打出一手漂亮的字、能控制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因此,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至用,久而久之,其信息技术水平又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上学期主要开设的课程是计算机方方面面的基础知识,学习任务看似简单,要真正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对画图工具的应用,学会用很快,但是要用好却不容易。如何在短时间提高学生的能力,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每次授完新课后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定的练习题,练习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

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打一下小游戏表示对自己的奖励,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在新授课中,我的理论教学从来不超过15分钟,教师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走神,所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如在讲解画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展示以前的同学画得好的作品,激励他们,告诉他们也行的。

第三、培养学习能力,增强意识

信息技术课不好把握,不讲理论不行,讲多了更不行,其实要让学生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老师只需做好引导即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将法制教育、德育教育、生命教育等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来,让学生学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人品树立好。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应该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高品质、高素养的人,让他们将来有机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创造自己人生的伟大奇迹。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5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6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在WORD中插入图片文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根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班级宣传页制作”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具体如下:

(一)知识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基础上学会插入外部图片文件;

(二)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

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制作“班级宣传页”。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文件,围绕“班级宣传页”这一主题,制作图文并茂的班级小报。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

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

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7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从当前来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8

这个学期我上高一,高二的信息技术课。下面我就分别对这两个年级的课进行教学反思。

高一的信息技术是必修课。这个学期学生的任务是学习网站制作和会考。期中考试前我们主要是学习网站制作。现在学生上网的机会多了,所以对网页不会很陌生,但是,真正到自己建设网站,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以前我上课的时候,主要是讲解演示一些知识点,演示的网站比较粗糙。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学过的知识点来制作网站。我当时的初衷是想让学生的思维不要被我的教学束缚,力争有自己的东西,同时也节省教师演示的时间。但前面几次的教学实践看来,这仅仅是我理想的想法,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能力达到这个程度。我们的学生习惯于依葫芦画瓢,你老师做成什么样子,他们做的也是差不多。因为我演示的比较简单,对于结构,色彩也没有很好的安排,所以,学生做的也不是很理想。学生不肯花点心思来规划网页的布局,内容的拓展,网页的美化等工作,或者他们也还没想到要这样做。我考虑还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样本,让他们看了我提供的样本以后,思维能有所发散。所以,这个学期,我一节课的备课时间至少要三节课,对每节课的演示内容进行精细制作,力争给学生看的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内容,让学生有所领悟。从这半个学期看来,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学生的网站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为数不多的学生做的跟我演示的有些神似,大部分学生的网站还是有自己的风格的。

高二的信息课是选修课,决定了学生主观上不会太重视。学生对于上网的呼声很高,每次评议时老是有这方面的要求。对于这点,如果生硬的拒绝,必然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课也不能正常的开展。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上学期已经有了一个措施。就是当学生完成了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后,剩下的时间允许学生上一会儿网。怎么检查学生是否都完成了作业?如果当场全部检查,时间上不允许。我们的做法是当场抽查六位同学的作品,如果这六位同学的作业都完成了,那么剩下的时间留个学生自己支配,如果其中有同学没完成,那么全班其他同学都要等这位同学完成。在这种措施下,学生既有一定的压力来学习,又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这个学期以来,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有部分同学有虚假行为。他们动了歪脑筋,把其他同学的作品拿来混充自己的作品,这种行为在检查的时候是比较难查出的。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有可能这种不好的倾向会在学生中蔓延开来。我想到检查学生的作品是否是自己做的方法就是当场验证。所以,我把检查的方法改为用电脑随机抽出一位同学,让这位同学在大家的眼皮底下当场做出作品。这样,学生是否是自己做的作品就一目了然了。运用这种方法,有几个被我列入黑名单的学生也老老实实自己做了。因为学生还是有羞耻心的,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他们也觉得好没面子的。

我觉得教学方法也是要经常改变的,每年的学生都会不同,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态也是不同的,这就是这半个学期来我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9

今天20xx年9月4号,我第二次站在了七年级教室的讲台上。回想起两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自己第一次登台讲课时的情景,仍旧历历在目。两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足可以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今天,当我再次翻开两年前的教案,看到开篇的第一节反思日记时,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20xx年9月2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转眼几天过去了,才发现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门课,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结合我的第一次课,谈几点体会。

一、对待学生要宽严相济,要把握好度。

现在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本,重人文关怀,要求老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但是有时候个人觉得还是要严肃一点。过于微笑对待学生会让他觉得这个老师特别随和特容易相处,那么在你的课堂上他就会目无纪律非常随便。周四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更好相处,我提前了10分钟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和学生们聊关于信息技术、关于学习和生活,大家聊的都非常开心,然后伴着上课铃声开始上课。也许课前的聊天激起了学生讲话的兴趣,结果即使上课了他们还在下面一直说话。我面带微笑一连说了几次请大家安静,但是根本止不住学生说话的声音。看着他们那么可爱,也不忍心板着脸。后来我停顿了一小会,然后说,既然大家有话说,那么我请一位同学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教室这才安静下来。正因为有了这次经验和教训,所以当我上第二节课的时候,虽然也提前走进教室和学生聊学习和生活,但是我不在随意释放自己的情感,我都会时刻保持老师的身份。课堂上当学生触犯纪律的时候我会非常严厉,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也会微笑地表扬他。就这样第二次课要比第一次好多了。总之,我觉得在老师的身上严父和慈母都要有所体现,无论是严还是宽关键要把握好度,尽量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考虑到信息技术课都是在下午,而午后学生可能多会犯困,为了帮助他们提起精神上课,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为上课前设计了一个小的游戏。可能游戏过于简单了,结果在实施的时候,我的学生竟然说“老师,你真幼稚”。呵呵,当时我觉得真是可笑,这个游戏是以前在大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的,都觉得很好玩。可是没想到把它用在我的学生身上,他们竟说我幼稚。看来真是有点低估我的学生了。今后在设计课前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游戏的使用对象,尤其要考虑是否符合我的学生。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说,还会削减你在学生心中的魅力,威信扫地。

三、灵活掌控课堂纪律的,能做到张弛有度。

就我个人而言,还相差甚远。连续上了几次课,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大都不是很好。我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说。纵使你把嗓子喊哑,他们保持不到两分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我想起以前王军老师提到的那个晕倒在讲台上的老师了,不过还好至少我的意识还是清醒的。想想自己上了那么多班,还是有一些班级的纪律非常好的。之所以纪律好,除了和班级本身建设有关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①第一节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师生生生相互了解,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都站起来介绍的话,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在介绍自己之后,开始搞小动作导致课堂纪律不好。因此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声音能够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到,学生答完之后,我会不经意找另外一个同学重复;其次我事先准备了几个能够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问题,让他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使他们能够深入思考而不是流于表面化简单说自己叫什么,同时也便于老师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接着为了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不仅让学生介绍自己还要介绍所在的小组;最后我让学生介绍的时候没有按照次序,而是任意抽几个小组。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准备了两个小的视频。但是,在观看视频之前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这样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③答的比较好的学生我会当即表扬,同时让全班同学鼓掌表示鼓励等等。而答的不是很正确的同学,我会适当引导和完善,会用眼神和微笑来鼓励他们。通过采用这些方式,教学效果明显要好一些。

四、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拥有真正的主动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为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的四个成员分别赋予了小组长、技术员、记录员和汇报员的职责,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活动。使得学生在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后,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识。我在让小组展开讨论的时候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强而且他们讨论的结果非常好,有时候我让汇报员汇报本组成果的时候,汇报员敏捷的思维,流利的表达都让我望尘莫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①学生讨论的声音非常大,他们都很活跃,都想说。这个时候课堂的纪律显得有点乱。在这个时候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值得学习和思考。②小组代表在汇报本组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只顾讨论本小组的问题并没有注意听。如何让学生都能够注意听呢?

通过第一次课,师生、生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联络师生感情;学生们接受来自老师的课堂规则的有关信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收集了学生有关信息技术基本情况的信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很浓厚,有学习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优点在于问题驱动式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表扬和鼓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讨论学习方式,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存在的不足是对待学生宽严相济,没有把握好度;设计的教学游戏过于简单,低估了学生的基本情况;维持课堂纪律经验不足,导致上课的时候纪律有点乱。基于此,尚需改进的策略:多思考,多总结经验和教训;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组织课堂以及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0

有时候和同行们一起,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现在的学生都蛮有性格,跟他们上课要‘斗智斗勇’,好累!”确实,现在的教学条件虽一年比一年好,但并不代表课堂教学就比以前轻松。还记得以前,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教学上风风火火,雷厉风行,遇到学生学习行为问题时总认为学生很不象话,连老师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总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渐渐的我才明白学生原来是很不成熟的,他们中不乏优秀者,但也有让家长或老师很头疼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遵循他们的个性,统一的教育模式,苛刻的要求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于是,我渐渐的学会了静下心来处理学生带给我的各种棘手问题,尽量的少一点火气,多一点耐心。

这个星期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在周二的信息公开课上,有两个学生不认真听讲(或者根本没有听讲),在有校外老师听课的情况下,竟然自顾自地玩起了游戏。我发现后很生气,因为这两个学生平时的各方面表现就不太好。课后我把他们留了下来,首先我提问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还算满意的是他们回答的`还可以,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潜力,随后批评了他们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经过一番耐心教育(原来我可没有这样的好脾气),他俩听后直点头,中午主动跑到我办公室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我听,值得高兴的是他们说的很好,比较全面,看来是真正地接受了我的批评。

高兴之余,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没有大发脾气也同样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和以前大发脾气相比而言真是事半功倍啊。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情于情的共鸣,只有教育者真挚的情感,和蔼可亲的态度,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才能给他们创造一切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1

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的教学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我们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2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化、关闭。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四年级讲授的幻灯片制作内容。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特点,我现将本学期以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教学策略: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学期的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创意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题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当然,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算太高,诸如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学习,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

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将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4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发展速度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其实践性强。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更是有一种让我一次上个够”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外表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经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那么就不能以原始的教学方式来教学

。作为中学时期的教学,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课程。属于初级往中级过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课本知识为主,益智游戏为辅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能力。为此,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时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其次。受此影响,信息技术在学生们印象中属于副科。

学生们从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视。为此,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列举生活、工作中的实例,来阐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思想上,来改变这样传统的副科无所谓”观念。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5

本周主要是对三年级进行了一个小练习,让他们在记事本中输入26个英文字母、10个数学和一些算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是课堂练习有些乏味,学生的练习并不太好,效果也不算太好,练习了几遍后,我开始讲进入“打字教程”的方法,学生们在这时开始集中了精神,在这时我知道了一些东西,学生们还小,应该在学生的兴趣中得到发展,必须提高他们的兴趣。

教学中,我发现了几点小问题,三年级年级的`学生一部分找英文字母比较好,说明基础不错,但也有不熟练的。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基础为两极分化,好的好,不好的一点不懂,所以要从练习中加强训练。尤其是三年级的小学,可能是年龄小,接触电脑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一周的上课,我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对微机还是很的兴趣的。

下载信息技术课课后反思集锦[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课课后反思集锦[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 本学期,我担任了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罗乐中学历来对信息技术课非常重视,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非常感谢校......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刘雪梅的工作室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1 我们课题组成员把这一段时间的调研实践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一、任务驱动的形式化和简单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存在着将......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1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面对科技的不断进步,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变革,因而教育改革也末穷期,似乎上一次改革还没有完成,新一轮改革......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反思 黔江职教中心——王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中职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探索激励法” 张清林 “探索激励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发现,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建造......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