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为什么要对孩子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因为: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化学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而不同的风格却演绎着对新课程理念同样的关注!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学需要智慧,需要大智慧。智慧就在我们的实践中,就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智慧永远伴随着我们,但又不显山不露水,谦让,似乎有点羞怯。正因为如此,智慧在“神秘”中展现着它无穷的魅力。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伺机而动,投情入境。这种方法多用于由于天气及环境的突然变化,即将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与当时的环境氛围相联系,形成情景交融之势。这种对环境的及时把握,可谓巧夺天工。
2.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借机施教,化解尴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意外行为乍看起来极不协调,甚至滑稽可笑,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化腐朽为神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浙江省义乌中学
4.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浙江省义乌中学
5.随机应变,深化认识,善于反诘和回避。课堂上,学生时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给予引导、启发,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身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可深化学生的认识。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6.幽默纠错,化解窘境。幽默是教学机智的润滑剂,一旦教师发生语言失误,可以转换话题,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开来,在新的视点下,采取幽默的方法来补救失误。
好不仅可以化解窘境,亦可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若漏写了板书,说漏了话,可以不动声色,伺机巧妙补上。这样既可“保全面子”,又不至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一时不便寻机纠错,教师必须实事求是,心胸坦诚,引出教训,巧妙补正。
7.明断暗收,为我所用。课堂上对出风头、恶作剧的学生,教师要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肯定他们的长处,并以妙语相应。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要不计学生过失,吸收他们的合理见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导演,是演员,也是指挥家,教师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而课堂则是一个大舞台,课堂教学的美在于它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而要创造这样的美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除了有娴熟的教学技巧之外,还应该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深入理解和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不能人云亦云,照搬他人的做法,而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
第二篇: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难免发生课堂矛盾,如何正确合理的处理是考验一个教师成课堂应变能力通常指教师正确处理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教学事件的能力。在一次教学公开课上,我就遇到了问题。
公开课上面对自己的学生,预设与生成出入不大,但如果面对的是陌生的学生,说不准会遇到什么不可预料的情形。在一次市里举办的公开课上,我就遇到了这样几个思维特别活跃、爱表现自己的学生......在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本来是要求学生思考后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完成的,没想到问题刚一提出来,有几个思维活跃,反应机敏的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结论。这让顿时感觉有点尴尬。
这时我急忙调整思路,引导他们注意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急着说出答案,这时学生安静下来。又回归到了我设计好的轨道上来,顺利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堂上在师生在问答与讨论的过程中,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上公开课时,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反应机敏,老师的问题刚一提出来,他们就把答案喊出来了,几乎不给别人留下思考的机会,更多的学生也就可能没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其他学生急的没办法,老师也有点为难了。继续讲吧,学生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讲也好像没多大意义,但大部分同学还不会,怎么办呢?
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作为老师不能打击,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优秀的个人素质和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习态度。然后让他分析他的解题策略,详细说出他的解题思路,在他表述的同时也是在给其他同学讲解过程,我认真分析他解题思路的优点和缺点后,其他同学也理解了,这个同学也心服口服,再遇到新问题时也会冷静思考了,我也能够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其他的同学,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后,我请他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评判。这样安排使的他不但自己积极思考,而且还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可谓一举两得。经过这一次公开课,我明白了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沉着冷静的心态非常重要,其次对待任何学生都要多一分爱心,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只有这样,才能张扬一些特殊学生的个性,又给其他同学营造了良好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氛围。也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有所获。
熟的重要指标。
第三篇: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长治十五中:王少华
二十多年的化学教育教学总结:
一、精讲多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善于模仿,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当差,主要是凭兴趣学习。教师如果采用满堂灌、照本宣科等旧的教学模式会使语言教学枯燥乏味,其根源在于这种交际方式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地位。
讲,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所学外语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遇到影响影响学生实践或掌握的某些问题上教师可“画龙点睛”地给以点拨和解疑。
在化学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教师教化学是教技能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不同于知识,它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掌握,化学也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练,才能学会。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新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把强化的新知识与旧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进行创造运用。当然,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进行操练
二、精心组合,体现学生的合作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评价标准的确立是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在发言中遇到问题,可以允许本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示。对于个别学生不能有效与人合作,则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及时告诫。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合作评价,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目标的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让课堂焕发出活力
三、细心准备,以实验开发学生的潜力:
利用可操作性实验,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做知识的传授者,要意识到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实验操作情境,让他们亲历实验过程,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1.强化演示实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实验,它主要把要研 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成功的演示实验,经常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印象,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达到 教学目的。在引入课题时运用演示实验可以唤起学生的思考,激 发学生探究潜能。因此要求这类实验要新奇、生动、有趣和出乎 意料。在演示实验中,不妨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基本操作学完之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老师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做个别必要指导。
2.重视分组实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往往都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进行的 探究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它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的普遍规律,即列宁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并 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事物的辩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作 为形成学生感性认识的生动直观,大多是演示实验,而在学生的 认识从抽象的思维进入到实践时,又往往是自己动手做实验。学 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有更多地动手机会,从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家庭化学小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少,而家庭小实验大多在野外 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 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总之,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实验这块化学教学的主阵地,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实验教学。使眼与心、手与脑、行与 知、学与创,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化学实验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化学教学,使原来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同 学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以提高。
第四篇: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智慧的内修和外练
我觉得教师必须充满智慧.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在等待中成为智慧型政治教师。
智慧可以通过多读理论方面的书,多读教育心得之类的书,有理有据,鲜活实际;多实践、勤总结、多借鉴等途径积累!、创没问题情境,引导想象,促使主动发现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狼狈前行。同同们看到猴子被颠得一上一下,乐得哈哈大笑,又不禁联想到: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学生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飞驰的汽车,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在问“为什么”的同时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实现问题的直观解决.智慧可以通过充分的期待来实现。等待,可以培养学生对数的直觉;等待,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等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美国的一位著名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询问一个高中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你驾驶的飞机没有燃料了,而此时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做呢?”该学生想了一下说:“我会背上伞包跳下飞机。”话毕,主持人开始也有点愕然,现场观众也跟着窃窃私语: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怎能不顾乘客的安危自己逃生呢?主持人等了等,随即又问其原因,该同学又接着说:“因为我要去拿燃料,再回来救飞机上的人。”……反思我们的教学,这样的“等待”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甚至不等待!
当我们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回答出来时,我们很直接就给了他们答案,然后自圆其说,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一点思考的余地。我们平时抱怨学生的愚钝,抱怨学生的不配合,我们自己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了么?尊重学生的想法了么?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了么?或许,有的老师会说,一堂课就那么点时间,哪里能让学生的思维“撒野”!可是,我们看到,我们打断了学
生的思考,就是阻断了他们思维的再发展,限制了他们对问题的深度探索。随着岁数的增加,教学经验增加,我在提出问题,没有回应时,我没有着急,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静静地等待,一会儿就有人举起小手。错了,再来,错了,再来,让学生直抒胸臆,趋于完美!
教学等待犹如乐曲中的休止符,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中的等待更像砍柴前的磨刀,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五篇: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软硬件结合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它体现的学习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知道不管在任何课堂中学生都是主导,老师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的智慧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吸引每一个学生去尽情地享受音乐的美,发掘其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每节课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多元文化和姊妹艺术相联系,扩大知识面吸引学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中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音乐进行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其对音乐的兴趣,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使整个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为此,我结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得发掘学生的兴趣,然后培养学生兴趣,学生为主,老师引导。然而在音乐教学当中常常会遇见各种各样问题,影响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不高,比如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喜欢音乐教材的经典作品,他们更愿意欣赏流行音乐。那么我们也就遇到了问题,我在音乐教学中我会合理运用课本教材,结合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下便进入到了歌曲所设的氛围中,再加上一些传统的表演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模仿、体验歌曲的韵味,这样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于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党的热爱和喜悦之情,马上便从学生的歌声中表达出来。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统一,不仅落实了这节课的欣赏目的,还又渗透进了德育教育,效果很好。教师轻松,学生受益。
二、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我在教授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由于涉及历史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历史和人物一知半解,恐对这节课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播放了电影大片《鸿门宴》片段,伴着壮观的场景,和雄壮的旋律,画面上各个主要人物相继出现,项羽,刘邦,张良,范增,虞姬等,我用板书将人物出场一一写出,并分为楚汉两派。学生也情不自禁的融入历史情境中,兴趣大大挺高,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很快的掌握。紧接着我又采用了传统的方式,让学生查阅演奏乐器的相关资料及乐曲的相关历史背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解疑答惑的方式,落实这节课的欣赏目的,效果很好。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受益。
三、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巧妙结合。流行音乐在中学生中普遍受欢迎。那么我们可以迎合学生的口味把优秀的流行歌曲带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通俗易懂,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体现了青春活力,我们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抛砖引玉从而引发学生对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拓展学生文化艺术的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在欣赏民族经典作品时我们可以选用与欣赏作品相近的作品,例如:我在上欣赏民族音乐课时讲到二胡这件乐器,同学们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举例刘德华的《来生缘》这首乐曲,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我将收集到的刘天王关于这首乐曲资料和MV边讲解边播放给同学们,大家马上来了精神,有了兴趣,通过讨论大家还联想到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作品也都有民族音乐的元素在其中。所以,只要你留意就不难发现,流行歌曲与民族音乐在许多方面都是可以融汇相通的,而不是对立的。
总之,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想上好一节课,使我意识到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做的“实而美”,不应该有太多的“作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新方法、新理念,提高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会用我对音乐的热情继续感染、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闪光点。那么,我相信就会上出一节质量很高的音乐课。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器乐教学(表现与感受)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口琴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演奏基础,但是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差异,能力强的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范奏后看着乐谱练习几遍基本就能演奏下来,能力弱一些的学生还要经过识谱、演奏技能的分段练习等过程才能慢慢演奏会乐曲。二声部的演奏也尝试过一两首简单的乐曲,经过几课时的努力才能声部配合较融洽。
一.器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学期我选择一首美国歌曲《哦,苏珊娜》、《划小船》的旋律作为口琴演奏乐曲,并为这两首首乐曲编配了低声部,课前准备比较充分,在备课时也考虑到学情,预估学生的二声部配合已经有了挺大进步,问题不是太大,针对不同程度的班级选择乐曲其一,但是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却遇到了问题:一开始的节奏练习、旋律练习,甚至低声部练习基本都没什么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的去练习,而且学习目标也很明确,也用了不少教学方法,示范演奏也比较到位,和个别学生合作二声部也的示范展示也行,但就是全班整体两个声部的演奏效果不理想,是我急于求成要求高?对学情预估不准确?课堂上我也在反思,课后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要解决的重点要突破的难点:
1.分乐句进行配合,就是一节课只练习一到两个乐句的二声部合作,让学生在演奏时注意互相聆听对方的声部。2教师演奏低声部,学生演奏高声部,再进行师生声部互换,让学生多听多感受,慢慢往我这个声部加进来。有些时候顾此失彼,强调了声部配合就弱化了吹奏技巧的要求,反之,课上课下也在寻找好的方法来平衡彼此。3.给学生一个消化知识、技能的过程 三.解决办法及目标
在其他班上课这节课时我用比较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降低了部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有了,二声部的合作有了雏形,哪怕是一个乐句,学生也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合作成功的喜悦,更增加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使他们在演奏口琴技巧上有了提高,学生慢慢有了聆听对方声部的意识,主动找对方声部进入(特别是弱起小节),通过这样的训练确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演奏的能力和意识。
虽然器乐课教学有难度,老师比较辛苦,针对几百个生源差一些的学生,从识谱教学开始课上一遍一遍的示范,甚至是一个一个的辅导,和课堂秩序管理驾驭,课下找适合的乐曲进行编配处理等,不断琢磨教学方法,但是通过每一节课的努力、反思和改进,无论什么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期望我的课堂器乐教学会不断的进步、成熟起来。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变换形式,拓展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几首歌、几段乐曲或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用跳动的思维去创造更自由的“音乐王国”。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快捷、活泼好动,促使着教师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启迪学生进入创造性的活动。如选择某乐曲的片段由学生视唱、视奏,或是让学生为乐曲命名,或是随音乐律动、表演等,进行生动活泼的创作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旋律接龙、节奏模仿、节奏、旋律填空等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课前让学生在网上、书本、刊物等收集资料,课堂师生通过以故事、表演、疑问、创造性的活动导入,围绕音乐作品一起共享、共析,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1、竟猜音乐谜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偶尔也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谜面:
①泉边赏月,穿街走巷,琴儿伴身,目盲心亮。(猜一民间音乐家:阿炳)②是鱼不会游,是球不能踢,是铃不能摇。(猜三种乐器:木鱼,沙球,碰铃)③单身汉之歌。(打一种演唱形式:男声独唱)……
2、讲音乐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被动,而是极积地、主动地、深入地去欣赏歌曲的优美,感情的真挚,声音的温柔,感受到一个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是多么的温馨啊!作曲家把这种感情又是描绘得多么逼真,多么美妙啊!
3、表演舞蹈动作,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也会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青春舞曲》、《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曲。把简单的维族和藏族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了解一个民族的特色。在舞剧单元,芭蕾舞占了很大的篇幅,于是我让学生学习几个简单的芭蕾手位脚位和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带去了一双芭蕾舞鞋,让学生尝试穿上它。在这些困难中学生懂得了舞蹈演员的艰辛和学艺的艰难,更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所折服。
4、通过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猫》等一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总之,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优化运用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等音乐综合素质。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变换形式,拓展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几首歌、几段乐曲或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用跳动的思维去创造更自由的“音乐王国”。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快捷、活泼好动,促使着教师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启迪学生进入创造性的活动。如选择某乐曲的片段由学生视唱、视奏,或是让学生为乐曲命名,或是随音乐律动、表演等,进行生动活泼的创作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旋律接龙、节奏模仿、节奏、旋律填空等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课前让学生在网上、书本、刊物等收集资料,课堂师生通过以故事、表演、疑问、创造性的活动导入,围绕音乐作品一起共享、共析,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1、竟猜音乐谜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偶尔也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谜面:
①泉边赏月,穿街走巷,琴儿伴身,目盲心亮。(猜一民间音乐家:阿炳)②是鱼不会游,是球不能踢,是铃不能摇。(猜三种乐器:木鱼,沙球,碰铃)③单身汉之歌。(打一种演唱形式:男声独唱)……
2、讲音乐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被动,而是极积地、主动地、深入地去欣赏歌曲的优美,感情的真挚,声音的温柔,感受到一个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是多么的温馨啊!作曲家把这种感情又是描绘得多么逼真,多么美妙啊!
3、表演舞蹈动作,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也会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青春舞曲》、《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曲。把简单的维族和藏族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了解一个民族的特色。在舞剧单元,芭蕾舞占了很大的篇幅,于是我让学生学习几个简单的芭蕾手位脚位和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带去了一双芭蕾舞鞋,让学生尝试穿上它。在这些困难中学生懂得了舞蹈演员的艰辛和学艺的艰难,更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所折服。
4、通过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猫》等一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总之,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优化运用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等音乐综合素质。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变换形式,拓展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几首歌、几段乐曲或简单的乐理知识,而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用跳动的思维去创造更自由的“音乐王国”。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快捷、活泼好动,促使着教师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启迪学生进入创造性的活动。如选择某乐曲的片段由学生视唱、视奏,或是让学生为乐曲命名,或是随音乐律动、表演等,进行生动活泼的创作练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旋律接龙、节奏模仿、节奏、旋律填空等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课前让学生在网上、书本、刊物等收集资料,课堂师生通过以故事、表演、疑问、创造性的活动导入,围绕音乐作品一起共享、共析,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1、竟猜音乐谜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偶尔也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谜面:
①泉边赏月,穿街走巷,琴儿伴身,目盲心亮。(猜一民间音乐家:阿炳)②是鱼不会游,是球不能踢,是铃不能摇。(猜三种乐器:木鱼,沙球,碰铃)③单身汉之歌。(打一种演唱形式:男声独唱)……
2、讲音乐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被动,而是极积地、主动地、深入地去欣赏歌曲的优美,感情的真挚,声音的温柔,感受到一个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是多么的温馨啊!作曲家把这种感情又是描绘得多么逼真,多么美妙啊!
3、表演舞蹈动作,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也会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青春舞曲》、《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曲。把简单的维族和藏族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了解一个民族的特色。在舞剧单元,芭蕾舞占了很大的篇幅,于是我让学生学习几个简单的芭蕾手位脚位和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带去了一双芭蕾舞鞋,让学生尝试穿上它。在这些困难中学生懂得了舞蹈演员的艰辛和学艺的艰难,更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所折服。
4、通过影视欣赏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在运用电教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影视欣赏作为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欣赏,以其直观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心理要求。把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教学之中,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音乐的美,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影视欣赏还不仅是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可经常为学生们播放一些音乐故事片,如《音乐之声》、《猫》等一些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这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听觉感受,加强审美情趣都大有好处。总之,准确细致地把握教学,优化运用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自己的言行,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前提,在完成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等音乐综合素质。
我的课堂教学智慧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它体现的学习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知道不管在任何课堂中学生都是主导,老师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课堂的智慧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吸引每一个学生去尽情地享受音乐的美,发掘其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每节课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多元文化和姊妹艺术相联系,扩大知识面吸引学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中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音乐进行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其对音乐的兴趣,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使整个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为此,我结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得发掘学生的兴趣,然后培养学生兴趣,学生为主,老师引导。然而在音乐教学当中常常会遇见各种各样问题,影响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不高,比如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喜欢音乐教材的经典作品,他们更愿意欣赏流行音乐。那么我们也就遇到了问题,我在音乐教学中我会合理运用课本教材,结合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下便进入到了歌曲所设的氛围中,再加上一些传统的表演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模仿、体验歌曲的韵味,这样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于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党的热爱和喜悦之情,马上便从学生的歌声中表达出来。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统一,不仅落实了这节课的欣赏目的,还又渗透进了德育教育,效果很好。教师轻松,学生受益。
二、变换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1、竟猜音乐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偶尔也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以下是一些谜面:
①泉边赏月,穿街走巷,琴儿伴身,目盲心亮。(猜一民间音乐家:阿炳)②是鱼不会游,是球不能踢,是铃不能摇。(猜三种乐器:木鱼,沙球,碰铃)③单身汉之歌。(打一种演唱形式:男声独唱)……
2、讲音乐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例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首先介绍的不是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而是讲了一个“音乐家与土豆”这一闻名世界的故事。学生们一下子静悄悄的,由不在意到全神贯注。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舒伯特为换一盘土豆充饥而即兴创作的《摇篮曲》在舒伯特死后三十年,就拍卖成四十万法郎的高价时,学生们的表情由淡淡的伤感变成了愤愤不平。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大胆提问,各抒己见。有的想知道舒伯特生活的国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学生则问我:“作曲家贫病交加,为什么还要坚持从事薪水微薄,不被重视的音乐创作呢?”常说的“以美辅德”、“寓教于乐”很自然地就收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通过师生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充分而全面地了解了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并为他对音乐艺术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在学生迫切的目光中,我们开始欣赏这首《摇篮曲》。学生们自觉地由刚才热烈的气氛马上安静下来。他们是用心在听,因为他们已和作曲家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不再被动,而是极积地、主动地、深入地去欣赏歌曲的优美,感情的真挚,声音的温柔,感受到一个婴儿得到母亲的爱抚是多么的温馨啊!作曲家把这种感情又是描绘得多么逼真,多么美妙啊!
3、表演舞蹈动作,增强对音乐的了解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要想充分了解各民族的音乐特性,仅仅听是不够的。为此,我在给学生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时,也会用舞蹈动作加强其音乐的特性,借舞抒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青春舞曲》、《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乐曲。把简单的维族和藏族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了解一个民族的特色。在舞剧单元,芭蕾舞占了很大的篇幅,于是我让学生学习几个简单的芭蕾手位脚位和动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到位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还带去了一双芭蕾舞鞋,让学生尝试穿上它。在这些困难中学生懂得了舞蹈演员的艰辛和学艺的艰难,更为作品中优美的画面所折服。
三、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
我在教授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由于涉及历史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历史和人物一知半解,恐对这节课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播放了电影大片《鸿门宴》片段,伴着壮观的场景,和雄壮的旋律,画面上各个主要人物相继出现,项羽,刘邦,张良,范增,虞姬等,我用板书将人物出场一一写出,并分为楚汉两派。学生也情不自禁的融入历史情境中,兴趣大大挺高,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很快的掌握。紧接着我又采用了传统的方式,让学生查阅演奏乐器的相关资料及乐曲的相关历史背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解疑答惑的方式,落实这节课的欣赏目的,效果很好。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受益。
总之,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想上好一节课,使我意识到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做的“实而美”,不应该有太多的“作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新方法、新理念,提高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会用我对音乐的热情继续感染、提高中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闪光点。那么,我相信就会上出一节质量很高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