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建议要点

时间:2019-05-13 03:4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建议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建议要点》。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建议要点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建议要点

【精读课的教学】

一、全面预习,做好铺垫

1、“三读四画”预习法——

①“三读”:预习时的朗读至少三遍,读书要实现三个层次的递进: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熟课文; 三读:读懂大意。

②“四画”:一画段儿,二画字词,三画好句,四画疑难。一画段儿:预习课文时,先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二画字词:初读课文后,划出生字难词,自主完成字词的识记和理解; 三画好句:再读课文时,划出好词佳句;

四画疑难:细读课文时,用“?”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注意:

①学期初,先以一两篇课文为例指导预习,使学生掌握方法,逐渐学会独立预习。②对课前预习要有布置,有检查,一定要落到实处。

二、扎实字词教学,做好写字指导

1、识字、解词任务主要放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但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检查了解,掌握情况。

2、要重视写字指导,课堂上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

①对于结构复杂或易混淆的字,要进行范写指导,促使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②对于文中要求会写的字词,可进行及时听写,尽量在课内掌握; ③平时关注学生是否做完作业的同时,要更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书写情况。

三、充分朗读课文,保障读书质量

1、要保证朗读的数量。

①课前预习时,要督促学生至少读三遍;

②讲新课的当天早读,至少留出十分钟时间再让学生读课文; ③课堂上检查预习时,还要让学生读一两遍课文; ④理解课文时,更应引导学生对重点句段进行反复朗读; ⑤最后,还要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朗读体会。

2、要把握好朗读的质量。①朗读要体现层次性。

课前预习时,学生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掌握字词后,学生要读熟课文,读懂大意; 理解课文时,学生要读出感情,读出体会; 读懂课文后,学生要品读好段,熟读成诵。②朗读要与感悟相互结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利用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 教给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③朗读中要重视语言积累。(后附课文背诵点)

四、充分挖掘教材,优化读写结合

1、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句子。

积累文中好词佳句,稍加改造后适时运用,形成学以致用氛围。

2、将品析课文和习作指导结合起来。

①仿写:内容的仿写;结构的仿写;写法的仿写。

②编写:如,学习《秋思》,可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把它改写成小故事。2

③补写: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可引导思考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并写下来。

④续写:学完《秋思》《地震中的父与子》《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后,都可以在理解课文和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续写。

⑤串词成句: 如,《狼牙山五壮士》课后要求搜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用一部分成语写一段话,描写一个英雄人物或一个悲壮的场面等。

注意:

①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找出每课的读写结合点。②进行读写训练时,要做到读—说—写相结合。③读写训练要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说写内容要尽量精要。④读写训练要课课落实,绝不能流于形式。(后附课文读写结合点)

五、沟通课堂内外,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点:

1、结合“课外书屋”,引导阅读《森林报》、《父与子》。

2、结合单元专题,开展课外阅读:

第一单元:我爱阅读

阅读名人读书故事,积累读书名言;

阅读文中提到的一些适合学生读的书,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推荐杨红樱的校园小说系列,或者读曹文轩的纯美文学系列比如《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

引导学生搜集读背思乡的古诗词;

搜集一些现当代有名作家的作品,如席慕容和余光中各自的《乡愁》等; 搜集此类的歌曲来唱比如《我的中国心》等。

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性文章

引导学生读一些产品说明书,更加深刻地感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激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科普名著,如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贾兰坡的《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法布尔的《昆虫记》,房龙的《地球的故事》,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

《时文选萃》《智慧背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00个名人故事系列》 第五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

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故事。第六单元 :父母之爱

要求学生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继续阅读此类文章;

推荐高晓声和毕淑敏的相关作品。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观看影视资料,以充分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查阅抗日战争、台湾、香港的相关资料,做好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 让学生背诵《毛泽东诗词》; 欣赏毛泽东书法; 阅读毛泽东传记;

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开国大典》 《长征》《井冈山》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了解毛泽东。

还可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可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要进一步发挥教材中趣味语文、资料袋和课外书屋的激趣、引导和推荐作用,真正让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走向课外。

注意:要尽量举办多种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举办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更好地激发和巩固学生的读书兴趣。课文背诵点:

1、《窃读记》第三、九自然段

2、《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

3、《我的长生果》第二第九自然段

4、《古诗词三首》

5、《梅花魂》十三自然段

6、《小桥流水人家》的第一自然段

7、《钓鱼的启示》第十自然段

8、《落花生》第十自然段

9、《珍珠鸟》第四、第十自然段

10、第88页的《赞汉字》

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十七自然段

12、《圆明园的毁灭》第三、四自然段

13、《狼牙山五壮士》第六至九自然段

14、《长征》全诗

15、《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1、《窃读记》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比喻运用。

2、《走遍天下书为侣》仿写: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3、《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4、《桂花雨》写一写自己的家乡生活中让自己难忘的事。

5、《鲸》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6、《松鼠》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东西。

7、《新型玻璃》请学生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想发明的玻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8、《钓鱼的启示》写生活中一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9、《落花生》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写。

10、《地震中的父与子》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11、《慈母情深》写写母爱小故事。

1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13、《圆明园的毁灭》站在废墟前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写下来。

14、《开国大典》进行场面描写。

【略读课文的教学】

1、粗知文章大意,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2、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3、要有所取舍,无论课文长短,必须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选读课文的教学】

1、选用时,尽量根据文章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的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在学生阅读欣赏的基础上,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2、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像处理精读课文那样讲析;二是置之不理。务必引导学生独立欣赏选读课文。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要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要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读书做笔记:⑴摘抄; ⑵编写提纲; ⑶写读后感。

2、使用工具书

一《师恩难忘》

1、多音字

zhēng 正月 shǔ 不可计数

⑴ 正 ⑵ 数 shù 不计其数 zhâng光明正大 shuò 数见不鲜

2、《师恩难忘》作者刘绍棠,作者通过回忆小学一年级时一位会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会讲故事,教学有方的田老师。

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是: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1)培植,(2)培养。

5、赞美老师的名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把老师比作“园丁”,“蜡烛”,“春蚕”。

7、诗歌

一去二三里,岩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陶校长的演讲》

1、《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陶校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问自己,养成每天四问的习惯,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2、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

3、文章结构:总——分——总

4、每一问的结构: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问? 希望怎么办?

5、陶行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古诗两首》

(一)《寻隐者不遇》

1、解词

⑴寻隐者不遇: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士而没遇到。

⑵寻:寻访。

⑶隐者:隐士。

⑷遇:遇到,碰到。⑸童子:儿童,诗中指隐者的徒儿。

⑹言:说。

⑺此:这。

⑻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2、诗意:诗人在松树下问一个童子,童子回答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道在何处。

3、中心思想:《寻隐者不遇》作者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的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

4、诗人的心情变化:满怀希望 → 失望 → 一丝希望 → 彻底失望

(二)《所见》

1、解词

⑴牧童:放牛的小孩。

⑵振:震荡。⑶樾:树阴。

⑷意欲:心想。⑸鸣蝉:正在鸣叫的蝉。

2、诗意:牧童骑着黄牛行走在林间小路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间回荡,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行走,不再唱歌了。

3、中心思想:《所见》作者:清代诗人袁枚。诗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四《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绿色的课本喻指大自然。

2、本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召唤儿童热爱自然、探索自然,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汲取丰富的营养。

3、描写自然风景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如诗如画。

五《装满昆虫的衣袋》

1、因为法布尔喜欢昆虫,经常把衣袋装的满满的。

2、痴迷昆虫的法布尔,执著的法布尔。

3、本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入迷的故事,通过学习,激励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法布尔著作《昆虫记》

5、法布尔的精神指的是一种甘守寂寞与清苦,几十年如一日进行研究和创作的精神。

6、多音字 ⑴载:zǎi记载,zài装载。⑵壳:kã外壳,qiào 地壳。

六《变色龙》

1、本文通过记叙发现、端详、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要保护动物。

2、变色龙,学名避役,它会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安全。

3、变色龙的特点:外形怪、捕食快、变色迅速。

4、变色龙也比喻在政治上善变或伪装的人。

七《金蝉脱壳》

1、本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示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2、脱壳顺序:背——头——脚——尾

3、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

4、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5、含有动物的成语:九牛一毛、鸡飞狗跳、兔死狐悲、打草惊蛇、龙飞凤舞、狡兔三窟等。

八《成语故事》

1、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2、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滥:不好,不合格。

3、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关键,传神。睛:眼珠子。

4、成语分类

⑴来自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望梅止渴 负荆请罪 ⑵来自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守株待兔 ⑶来自神话故事:八仙过海 牛郎织女 天衣无缝 精卫填海 ⑷来自生肖的: 叶公好龙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九《推敲》

1、《推敲》一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选“敲”的原因:一.表示礼貌;二.衬托月夜宁静;三.读起来响亮。

3、推敲:指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4、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复言。

5、严谨认真的贾岛。

十《.嫦娥奔月》

1、《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百姓不受祸害,吞下仙药成仙的故事,赞扬了嫦娥心地善良的品质。

2、舍己为民,心地善良的嫦娥;力大无穷,为民除害的后羿;奸诈贪婪的庞蒙

3、多音字

⑴蒙:mãng 细雨蒙蒙 mēng 蒙骗 měng 蒙古

⑵奔 :bân 投奔 bēn 奔跑

⑶济 :jì 接济 jǐ 人才济济

4、ABAB式:研究研究,观察观察,火红火红,雪白雪白

5、中国神话故事:《八仙过海》《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开天辟地》

十一《读书莫放“拦路虎》

1、查字典注意要点:一.要有耐心;二.要有恒心。

2、《读书莫放“拦路虎”》是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文章,主要讲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3、拦路虎:比喻阅读遇到的障碍——生字。十二《伊索寓言》

1、狐狸与葡萄: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2、牧童与狼: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3、蝉和狐狸: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4、《伊索寓言》故事:《龟兔赛跑》 《狼和小羊》 《谁的本领大》

古希腊 伊索

5、人物形象:自欺欺人的狐狸;说谎的牧童;聪明的蝉。

6、古希腊寓言 伊索 奴隶

十三《在大海中永生》

1、本文是一篇通讯,记述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向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们对伟人深深怀念之情。2.伟大功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3.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4.咽:yān咽喉 yàn狼吞虎咽 yâ呜咽。

十四《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本文通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2、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

3、写信的目的:希望孩子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蕴含哲理)

4、给:奉献,拿:索取。

5、美好的东西 一指鲜花;二指奉献。

6、高尔基代表作:《母亲》《童年》《在人间》

7、高尔基名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十五《艾滋病小斗士》

1、本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的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病人,2、坚强不屈,富有爱心的小恩科西。

3、首尾呼应

4、榜样:坦然面对 顽强抗争 勇敢生活 关心他人

十六《黄山奇松》

1、位置奇,外形奇

2、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4、赞美黄山的名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5、“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6、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

十七《黄果树瀑布》

1、多音字: 缝 fãng: 缝缝补补 fâng: 裂缝

2、壮美的黄果树瀑布

3、声音大,外形宽

4、黄果树瀑布,庐山瀑布,壶口瀑布

5、地点,变化顺序,稳步换景的写法

6、歌咏瀑布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7、所见,所闻,所感

十八《莫高窟》

1、结构:总分总,叙述顺序,事物的几个方面

2、宏伟瑰丽的墙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

3、过渡句,承上启下

4、《莫高窟》一文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5、多音字:佛 fú 仿佛 fó 佛教

十九《天火之迷》

1、雷电是放电现象.2、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避雷针.3、“风筝”实验.4、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富兰克林.5、课文主要讲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赞扬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秘密.二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多音字: 挣zhēng 挣扎 zhâng 挣脱

2、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说明刻苦好学,知识面广。博:多、丰富.3、家徒四壁: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形容十分贫穷。徒,只有。

4、一袭破衫:指一套破衣服。袭,套。

5、奋笔疾书:形容挥动笔急速书写的样子。疾,急速。

6、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谈迁。

7、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8、名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厄运主要指:书稿《国榷》被偷; 信念: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二十一《诺贝尔》

1、无私奉献的诺贝尔。

2、“炸药大王”—诺贝尔。

3、发明炸药,设立诺贝尔奖。

4、诺贝尔奖.⑴地点: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⑵时间: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

⑶奖项: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项)。⑷增设:经济学,地球学奖(两项)。

5、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6、诺布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二十二《滴水穿石的启示》

1、启示:启发,告知。

2、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即滴水日久也可以把石头穿透。这启示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3、近义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日雕月琢。

二十三《林冲棒打洪教头》

1、武艺高强、谦逊有礼的林冲; 热情好客的柴进;

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的洪教头

2、《水浒传》 施耐庵 明代

3、四大名著:《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

4、水浒故事:《杨志卖刀》 《武松打虎》 《林冲雪夜上梁山》

5、多音字: ⑴解 jiě 解开 ⑵还 hái 还是

jiâ 押解 huán 交还

6、《水浒传》中英雄好汉形象:宋江、吴用、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

二十四《少年王冕》

1、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王冕。

2、时间变化的顺序:七岁、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

3、事情:父亲去世,辍学放牛,学画荷花,作画读诗。4.、《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全椒人。

5、多音字

⑴闷 mēn 闷热 mãn 沉 闷 ⑵载 zǎi 记载 zài 载歌载舞

6.人物形象:王冕、范进、周进、严监生„„ 7.《儒林外史》故事:《少年王冕》 《范进中举》 《两根灯草》

二十五《黄鹤楼送别》

1、诗意:

老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向东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顺江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失,只能见到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2、本文属于“文包诗”的结构,课文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 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3、送别名句:

(1)海内存知己,(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多音字

饮 yǐn 饮酒 yìn 饮牛

6、表示看的词:观察、浏览、端详、瞻仰、怒视、轻视、俯视、凝视、远眺、仰望、环视、审视

7、解词:

⑴之:往、去。⑵故人:老朋友,诗中指孟浩然。⑶辞:告别。⑷烟花:美丽的春色。⑸尽:消失。⑹唯见:只能见到。⑺天际:天边。

二十六《清平乐 村居》

1、解词

⑴茅檐:茅屋。⑵吴音:指吴地方言。⑶相媚好:指彼此间很亲热。⑷翁媪:指老年夫妻。⑸无赖:顽皮。⑹卧剥:躺着剥莲蓬吃。

2、词意

一所矮小的茅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正亲热地坐在一起,带着微醉的神态谈着家常事,其乐融融。

他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正在溪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瞧,他正躺在溪边剥吃着刚摘下的莲蓬呢。

3、中心思想 《清平东·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了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4、词牌:清平乐;词题,村居。

5、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

6、词牌:《蝶恋花》《西江月》《沁园春》《渔歌子》《忆江南》

6、多音字: ⑴乐 lâ 快乐 ⑵剥 bāo 剥干 yuâ 乐曲 bō 剥削

人物形象:

会讲故事、教学有方的田老师;执着的法布尔;严谨认真的贾岛;舍己为民、心地善良的嫦娥;开创历史的邓小平;自欺欺人的狐狸;说谎的牧童;聪明的蝉; 坚强不屈、富有爱心的肖恩科西;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富兰克林;不屈不挠的谈迁;无私奉献的诺贝尔;武艺高强、谦逊有礼的林冲;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王冕。

2013年12月26日

第三篇: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银坑小学

王琼英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作为新教材,是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遵循课程目标的要求,并根据高年段学生的特点,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方面的要求下编订的。该教材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提升。在优化教材内容,整合教材结构,活跃教材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进一步彰显了该套教材新、宽、活、实的特色”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分为“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二、专题内部结构的变化之处

1、单元导语增加了新的内容

导语: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兴趣, 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

2、口语交际与习作单列,并提供多个话题供师生选择。

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了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联系更加紧密。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两者可以灵活处理的。

3、将“语文园地”改为“回顾·拓展”,并增加了新的栏目。

(1)由“语文园地”发展而来,为了适应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而设置,希望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能在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讨论中,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并适当拓展,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增加了新内容,〈交流平台〉由低中年级“我的发现”发展而来。引导学生回顾本组学习内容,交流关于课文内容、读写方法等方面的收获,提炼学习方法,形成规律性认识,重视方法的总结和迁移。

下面我针对各组来具体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建议,不对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围绕着阅读。教材的安排上,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住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从而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终生受益。

本组教材由2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口语交际读•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精读课文后面又安排了综合学习和小练笔,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在“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等训练内容中要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名人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季老在谈话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要善于读书,常读常新。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我的“长生果”》:这是作家叶文玲童年读书的经历,点明了读与写的关系。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情真意切,真实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在一天天地成长。尤其是两次作文的实例,有力地印证了阅读的功效。“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在行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第二组教材解读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古诗词三首》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唐代张籍《秋思》、清朝纳兰性德《长相思》,这是一组游子思乡的绝唱;《梅花魂》,“魂”字画龙点睛,一幅梅花图,一生恋国情;《桂花雨》的课题就极富诗意,有其形,有其香,有其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美丽的童年回忆;《小桥流水人家》从平凡的景致品味到了

浓浓的乡情。

一、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的角度有很多,要根据教材特点加以把握。

1.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要品味文本的语言,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如《梅花魂》的语言就极有特色,语言含蓄,感情深沉。如第二自然段,至少我们可以读出三层意思:一是外祖父教“我”读诗词,用心良苦,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外祖父这样做是让我不要忘记民族文化。二是外祖父一遍一遍地读着这些诗词,其实是在借诗消愁,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三是读者读着,外祖父哭了,而“我”拍着手笑,这一“笑”一“哭”之间,是以“我”的少不知事衬托外祖父的深沉情愫。细读文本,就是要把感情、语言、写法结合起来认真体会。

2.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

《古诗词三首》中的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在接受他们作品时,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诗中的月亮、秋风、故园,已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承载着无穷的韵味,成为离愁的意象。诗歌借写景叙事来抒情,辞短情长。正如阿米尔所言: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二、教法建议

奥斯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把全部的教育学、心理学都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了解学生的起点,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预设时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 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2)哪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不需要教师系统的讲解?(3)哪些内容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如《梅花魂》勾勒的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距离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比较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很难理解文中一些含蓄的语句,深沉的话语。所以,要让学生先对梅花的品格和时代背景有所了解,然后才能理解这份深沉的爱。正如陶行知在《中国教育改造》说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

三、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

第二学段阅读的主要任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主要解决“写什么”。第三学段阅读的新要求: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主要解决“怎样写”。这是第三学段的新要求,要在教学中引起重视。

如《梅花魂》一文的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想一想每件事情中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外祖父的思念之情?(3)几件事情有什么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学生不但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第三组教材解读

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课文解读: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讲一个意思,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地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本课地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的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相关知识。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探究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

说明角度:《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

《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表达方法:《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松鼠》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

语言风格:《鲸》语言精炼平实;

《松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训练重点: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目的是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而后者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教学建议:

教学时应注意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的整合意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学

生的科学素养。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等有机整合起来。

寻找切入口,突破教学重点。

在课文的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学习方法上。

第四组教材解读

它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它要告诉我们的正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既然是丰富的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

1、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

本单元教学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去悟得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文本学习和生活实践体验中走几个来回,以达到对所悟得的人生哲理立体化的体验。因此教学时不应局限于文本的内容,应把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激活思考,悟得哲理。只有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教学过程中才能教得新、教得实、教得活。

可以把这些学生生活中的“大鲈鱼”被搬到课堂上,让他们自己说一说、论一论,暴露其最原始且最纯真的想法,教师、学生以一平颗和的心去看待当时真实的想法,不管当初做的、想的是对是错,最主要是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之后以后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这个环节中,避免出现学生们都是说大话、套话的现象,这样就失去了意义。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这些诱惑人的大鲈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其他三篇课文中,也可以追求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结合点。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让学生讨论自己生活当中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办法的事例;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找找身边“落花生”式的人物,(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并谈谈此时对他们的看法;教学《珍珠鸟》时让学生谈谈生活实践中由于诸多的不信赖而造成的诸多尴尬„„

2、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虽然都篇幅较短,但却字字珠玑、极富深意,因此应尽量让学生走过简单的文字背后来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找词、找句、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拓展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像这样的环节在其他几篇课文中同样也可以用到很多。如:在《珍珠鸟》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站在珍珠鸟的角度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第10自然段是让学生想象这时小鸟会说些什么?(补充)第13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珍珠鸟在梦中梦见了什么?(补充)通过这样的想象说话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感悟、讨论、辩论、朗读、即时写话、做书签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

4、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的小事中悟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得到利于一生成长的人生启示。这其实只是三维目标里的其中一个要求。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就会看到这几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课文都由情节性强的故事和从故事中提炼的道理这两部分组成。像这样的写作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去运用。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生活上的启示,更应让学生收获写作方法上的启示。

如在《落花生》中安排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第四单元的教学,我想是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培养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五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由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包括两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每个主题活动都是先提出活动建议,然后给出一组阅读材料;主体部分前面有一个导语,主要是提出学习任务;主体部分后面有一个结语,提出办展览、办手抄报等成果展示和继续探究的建议。

1.“阅读材料”激趣型

完成每一个活动都要以学习“阅读资料”为先导,但“阅读材料”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教学中不能以学习“阅读材料”为主,而要把阅读资料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材料的例子,利用“阅读材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这些阅读材料不讲究系统完整,不拘一格,既有字谜、歇后语、错字笑话、神话传说,也有知识短文、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四字韵语、书法作品。学生们阅读这些资料后,便可以轻松地迈入了汉字王国的大门。

2.引导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上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在《遨游汉字王国》中,教材的提示是:“我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

哪些方面了解汉字„„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十分强调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我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本次综合性学习历时较长,活动内容较多,又是第一次遇见独立的整体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的制定相对重要。

3.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只有将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充实到活动中来,才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更有实效。同时,把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才有好处。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情况,指导他们分门别类的进行汇总,指导他们围绕主题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指导他们进行编辑、加工。如,可以用笔抄写,做成手抄报,可以粘贴在积累本上,可以制成电子版报,也可以自己设计封面、插图、版式,装订成册等。

4.注重交流展示。

小组活动以后,要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交流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让每个同学反映自己学习的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

5.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根据材料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小结,总结自己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小组和教师评价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小组评价要强调多看别人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学会赞赏他人。教师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评语。这种过程型成长记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决定了它涉及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内容,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个学习过程应是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体现“语文味”。

第六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单元导语中就点出了本单元的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1.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那么,是不是一上课就得抓住重点段来感悟呢?我想不然,教师上课是得抓住一些重点段落和句子,我们要把握的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抓住这样的段落或句子,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全文的一个切入点和感悟点,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的感悟过程。而要寻找到这一合适的感悟点,首先应该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领悟。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整体,找准了文本的基调,对局部的理解才会到位。

2.整体规划

抓住文眼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特别强的文章,文中人物心理变化也很复杂,值得推敲的句段也很多,课堂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教师对文本得先有个整体规划。课文结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课文主要写了“了不起的父亲”和“了不起的儿子”两大板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都是因为他们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课文的主线,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

课文写父亲的了不起,共写了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父亲悲痛欲绝,但一想起自己对儿子的诺言,又重新挺立;第二个画面是父亲不听别人的劝阻,坚持挖废墟中的儿子;第三个画面是父亲长时间孤军奋战,面目全非。在这三个画面中,第三个画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最有感染力、震撼力,最能说明父亲的了不起,最能体现父亲那饱含血泪的沉甸甸的爱,最能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避轻就重,抓住这一片段重点感悟。

3.细读文本

充分感悟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没有学生体验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他们的理解和我们教师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距。在课堂上,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来感悟。通过反复朗读这个句子来感悟父亲不怕艰难,不放弃的精神固然是最重要的,许多名家大师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参考用书上去看看他们的一些设计,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但我觉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光光通过读来感悟是不够的,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如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文本的空白:“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时候,他的手指已经

,他的肚子已经

,衣服

,他的脸上,但是,他想到

,于是他又

。”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挖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事?”值得一提的是,课文中写到父亲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这是最圆满的结局,可在当时地震现场,这种可能几乎是微乎其微。父亲可能在挖掘的过程中因引燃煤气罐而爆炸身亡,也很可能挖到自己儿子的尸体。可以说父亲在挖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不管是生还是死,父子都要在一起。通过想象对父亲那坚忍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的形象就更加鲜明了。

感悟儿子的了不起也同样可以通过想象。课后有个“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当时的阿曼达只有七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不可能不感到恐惧,在废墟下的漫长时间里,不可能不哭

泣,不可能不感到绝望。他是怎样战胜恐惧,战胜饥饿,重新鼓起勇气的,又是怎样把这种力量带给其他同学的?把自己当成废墟底下的阿曼达,把埋在废墟下的这一过程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通过想象,更能感受到伟大的父爱对孩子的重要。

第七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诗歌,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认真研读整组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

教学的总体思路: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背景资料,积淀情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抒发爱国之情。《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因为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主要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一、借助资料,丰富文本体验

那段屈辱的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较难体会。为克服这一阅读障碍,相关资料的拓展在教学中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是本单元的语文学习的重点,这一要求也贯穿了整个单元的始终。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课中教师紧扣语言文字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或进行拓展阅读

二、揣摩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在文本方面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1.着眼于遣词造句

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资料体会。再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就会收到理解内容和学习语言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能用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提“语言问题”,不仅会提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会提词、句、段、篇表达上的问题,通过围绕这一类问题进行读、议、练,使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以达到迁移和运用的目的。

抓住重点词句出示,并适当展开引导。2.着眼于篇章结构

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关于这一点,教材在课后思考题中也提示了重点。

第八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教学建议

1.突出单元主题,丰满领袖形象

今天的孩子,对毛泽东这样一位伟人,只是在有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略知一二。从一个口耳相传中万民敬仰的一代伟人,到大气磅礴的诗人;从高不可攀的革命领袖,到一位经受丧子之痛的慈爱的父亲,一位老百姓眼中亲切、似曾相识的首长。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走近毛泽东,了解毛泽东,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

《开国大典》在这一主题中也应体现新的教学功能。感受毛泽东的的伟人风采,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中来感受。可

以在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感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二是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毛泽东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如:“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2.品味语言精妙,领悟描写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都应有所侧重。高年级,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的精妙,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在揣摩作者运用语言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人文情韵的同时,更深入地关注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怎样的方法、怎样的形式来表达情感的,认识并逐步掌握运用语言规律,使阅读为表达服务。本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教学时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一是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二是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把一个具有旷达的心胸和无私襟怀的毛泽东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好这些语句和语段,更应该主学生了解和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同时,要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实施建议

根据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要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要认真钻研文本,吃透文本精神,精心进行教学预设。本组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能看懂。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强化初读,学生课文不读熟不开讲;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多媒体助读,以表演助读。不能以学生的集体讨论来代替学生个人的阅读。要进行整体感悟,扣读导悟。不要将课文掰得过碎,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课要力求上得真实、朴实、扎实。要精讲、多读、多练,既要让学生“动口”,又要让学生“动手”,不可“君子动口不动手”。课后练习中小练笔,是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最好能让学生当堂完成。

根据本阶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2.充分利用专题单元中各文章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专题单元,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进行本组教学要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做到“我读书我快乐”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要点

五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重点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内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主要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到晚上才依依不舍离开的读书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走遍天下书为侣》主要写了作者如果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的理由;并介绍了自己反复读书的方法。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表达了作者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读书方法,对读书的独特见解。

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访谈录,季羡林老先生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二、易错音

转(zhuǎn)过街角

目的(dì)地

踮(diǎn)起脚尖

暂(zàn)时

三、重点词句

1.重点词:

适宜:适合,相宜。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毫不犹豫: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饥肠辘辘:饿得肚子直叫。

2.重点句: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把渴望读书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它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却又无力购买,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和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难以言说的感受,这正是窃读的滋味。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4)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咯是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国文老师告诉我们,粮食哺育身体,而书籍哺育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5)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6)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7)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8)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课后习题

读句子进行仿写: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

(如: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是智者,是良师,是诤友,也是伴侣。营养面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一次秘密的旅行,也是精神上补钙。)

五、补充练习

积累词语:

急匆匆(ABB)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舒舒服服(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内容:

1.《泊船瓜洲》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秋思》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3.《长相思》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4.《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借景抒情),《秋思》是叙事抒情(寓情于事),《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情景交融),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梅花魂》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讲述了外祖父爱梅花,把梅花当做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他眷恋祖国之情。表达了外祖父这位身在异地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6.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间接表达这种感情: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②临走送我墨梅图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7.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唐代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

二、生字词

1.易错音

泊船 一水间 聒碎 衰老 一缕 “间”读jiàn;

“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ïng; “还”读huán; “风一更”的“更”读gēng。

三、重点词句

1.重点词: 秉性——本性。这里是指美化的精神。玷污:弄脏。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折节:屈服。

2.重点句:

(1)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告诉我们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愈是寒冷和风气雪压,她就愈精神。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我们要做不论多少磨难多少欺凌都不肯低头的、顶天立地的人,永远保持中国人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民族精神。《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却感觉信短情长,无法尽诉,表达了浓浓的思想怀亲之情。

四、补充练习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畔()临()概()

杭()浸()扰()

伴()监()慨()

抗()侵()挠()3.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语:

()的泪珠

()的舞姿

()的波纹

()的梅花

()的柳枝

()的泉水

4.选词填空

(1)感动 感谢 感激

我非常()老师几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小军的话()了在场的每一个观众。

(2)发现 发生 发明

我们学校里,每天都会()一些新鲜事。

爱迪生是著名的()家

5.句子练习: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

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内容:

1.《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第一段讲鲸的体形特别大。第二段鲸是哺乳动物。第三段讲鲸的种类。第四段讲鲸怎样进食。第五段讲鲸用肺呼吸。第六段讲鲸如何睡觉。第七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4-7段分别从四方面讲了鲸的生活习性。

2.《鲸》作者用列数字,绝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

3.《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

4.《新型玻璃》这篇课文重点应该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名称

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举例子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 安全可靠

变色玻璃

随阳光的强弱变色

自动调节室内光线

打比方

吸热玻璃

夏天阻挡阳光冬天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使室内噪音减弱

打比方列数字

5.《松鼠》是文艺性说明文。小松鼠:漂亮、乖巧、驯良、可爱

二、生字词

1.易错音

即使 哺乳 处理 尽管

调节 驯良 勉强 削弱

2.易错字

特殊 仍然 上腭 肺 矮 嫌 藕断丝连 噪音

三、重点词句

1.重点词: 安然无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2.重点句(说明方法):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打比方)

(4)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列举数、对比)

四、课后习题

1.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的了解到,鲸比象大得多。接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的“大”。然后,有一我国捕获一头鲸为例(举例子),再次列举具体数字,生动的说明鲸的确很大。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打比方)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2.《松鼠》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3.《假如没有灰尘》: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五、补充练习

1.组词: 哺()判()废()脑()型()

捕()叛()费()恼()形()

博()燥()噪()滤()嫌()

搏()躁()澡()虑()歉()

3.搭配词语:()的牙齿()的地方

适应()

调节()

保持()消除()

4.照样子,写词语。

强弱:

冬暖夏凉:

劈头盖脸:

6.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并填在题号后的括号里。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E.假设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约有10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推土机”。()(3)假如大气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有一种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5)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内容:

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终生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3.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二、生字词

1.易错音

眼睑 挣扎 络绎不绝

成熟 垂蔓 便宜 播种

2.易错字

附近捕获 鱼鳃 沮丧 告诫 实践

三、重点词句

1.重点词:

大喜过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星罗棋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2.重点句:

(1)“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举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四、课后习题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2.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五、补充练习

1.沮()吩()尝()溅()诱()须()

租()纷()赏()践()绣()需()诫()钩()皎()茅()辩()乱()

戒()钓()校()矛()辨()刮()

2.搭配词语

一()涟漪

一()启示

()的月光

()的声音

()的目光

()地摆动()地抖动()地操纵()地甩动()地欣赏

()地问道 分辨()抖动()面临()收获()

3.《落花生》的作者()。

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一、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个板块

二、“写错别字的成因”:(1)同音混淆:如,再、在,等。(2)形近搞混:如,已、己等。(3)多笔少画:酒、洒;(2)多竖少竖,如,候、侯;(3)多撇少撇,如,式、柳。(4)对字义不加分析致错:如,象、像。(5)由于心急,本应写前一字,心里却想着下一字,结果造成写错„„

三、《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长期没有文字,曾经用过“结绳记事”、“物语”等方法,但都很不方便。

三、四两段讲传说中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他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

四、《“册”“典”“删”的来历》是一篇有关汉字的知识短文。甲骨文和金文是我国现存的古老文字。“册”是竹条连缀而成的大竹片,“典”是用手捧着文册,“删”是用刀削去错字。

五、谐音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谐音对联:六七八九 二三四五

横批:缺衣

(一)少食

(十)六、造字法:

象形字:人、月、山、牛、马、指事字:上——上加一横指上。下——下加一横,指下。会意字:休

表示人靠在树旁休息。采

表示手在树上摘。形声字:左形右声:蚂、蚁、编、清

七、汉字的演化:

1.甲骨文

2.金文

3.篆书

4.隶书

5.楷书

6.草书

7.行书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内容:

1.《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讲了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讲的是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许多年后事业成功了,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3.《学会看病》(毕淑敏)母亲的感情变化:做出决定——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回升

二、生字词

1.易错音

颤抖 攥紧 誊写 谨慎

2.易错字

颤抖 废墟 爆炸 出版 慈祥 歧途 谨慎

三、重点词句

1.重点词: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震耳欲聋——耳朵震得都快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2.重点句:

(1)“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文中3次出现。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对父亲多么信赖。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奇迹。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话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长、过程艰难,表现出父亲执著的信念和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3)“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4)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爱”。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鼓励下,不断前进。

(5)“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四、课后习题

1.“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儿子,恪守诺言、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7岁的阿曼达能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让同学先脱离险境,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2.多年后,我成功的因素有:1〉母亲的鼓励,激励自己满怀信心地前进;2〉父亲的严厉、严格要求,使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3〉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3.为什么母亲第二次给我钱买书,而我说我没有权利买别的东西?

答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五、补充练习

1.请你为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解剖(pāo pōu)造诣(yì zhǐ)油脂(zhǐ zhī)驰骋(chãng chěng)腼腆(mián miǎn)歧途(qí qǐ)

2.请你根据拼音写出词语中空缺的字。废xū()jí()病 bào()炸 chàn()抖 糟gāo()tãng()写 出bǎn()cí()祥 qí()途 jǐn()慎 自háo()瓦lì()启dí()慈xiáng()奇miào()

3.把词语补充完整。()声笑语

破烂不()

()怀信心

一如()往

4.选词填空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止

阻挡)他。

(2)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

如果)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内容:

1.《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介绍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风格、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本文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2.《狼牙山五壮士》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难忘的一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4.《最后一分钟》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二、生字词

1.易错音

不可估量(liáng)灰烬(jìn)瑰(guī)宝

玲珑(lïng)剔(tī)透 豪迈(mài)

绷(běng)得紧紧的嗖(sōu)

磨(mî)盘 坠(zhuì)入 骨髓(suǐ)沉着(zhuï)2.易错字

玲珑剔透 蓬莱 宏伟 侵入 瑰宝 眺望 崎岖

三、重点词句

1.重点词: 不可估量(二声):“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是说,无法计算。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2.重点句: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圆明园不论在布局上和建筑上,还是它所收藏的历史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所以说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段话出现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凡是”“统统”说明他们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则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激起了读者的强烈愤慨,增强了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结做这类题的方法:先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文章内容谈感受。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四、课后习题

1.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2.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

五、补充练习

1.形近字组词: 玲()珑()瑰()瑶()篷()

铃()拢()槐()谣()蓬()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损失

()的皇家原林

()的殿堂

()的境界

()的亭台楼阁

园林艺术的()

建筑艺术的()

饱览()5.积累四字词语:

()腔()火()钉()铁()七()八

()高()下()身()骨

()首()胸()烈()迈

()天()地

()强不()

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资料

一、重点课文内容:

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全诗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叙述,以最后一句话作总结。是总分总的结构。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直到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天安门广场。

4.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6.《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7.《毛主席在花山》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二、生字词

1.易错音

逶(wēī)迤(yí)远征难(nán)磅礴(bï)只等闲(xián)岷(mín)山 尽(jìn)开颜

正(zhâng)午

排山倒(dǎo)海 擎(qíng)着

诞(dàn)生

瞻(zhān)仰

直奔(bân)

三、重点词句

1.重点词: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腾细浪: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的典礼。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2.重点句: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⑵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⑶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⑷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四、课后习题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国家领袖都充满了崇高与爱戴之情。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群众心里的光明。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五、补充练习形近字组词:

薄()岷()闲()征()钮()爆()郊()防()礴()眠()闭()证()

纽()暴()效()妨()

扭()瀑()校()仿()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默认分类 2010-03-03 10:21:47 阅读459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如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完成教育教学情况: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

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归纳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 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他们的优点,征求他们的意见,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成功的教学经验:

(一)实施新的教法——高效阅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讲究方法,提高质量。识字和写字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多写的原则。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高效阅读的高效性让学生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因素之上,引导学生画出生字词,再计时去读,然后默写,纠错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在识字过程中一定重视写字的指导,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对,还要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好,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与复习结合起来。

第二,在口语交际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整体关顾,灵活处理。人教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具有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前后贯通,整体优化。在每组教学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内容、布置学生进行那些学习准备、运用什么方法施教,必须心中有数。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临阵磨枪”的现象出现。第四、在教学思想上,要转变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的意图,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创设的这一教学有效资源,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交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得自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从小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渗透,体现语文的情感性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三)培养语文素养,体现语文的学科性

新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具有实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实施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语文创造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大家收集万泉河的图片,“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就可以补加展示这一内容。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五)重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大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非常优秀的作文。

三、取得的教学成绩

本人任教的语文学科在全市抽考中平均分达82分,其中郭一杰、周洋进入全市300名之内再次参加了决赛。而在此次抽考中付彩玲同学单科语文91分。华雨情的2011年元旦诗朗诵荣获全市三等奖。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较差。

6、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措施: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 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5、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上是我本学在教学上所下的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有待认清形势,更新观念,不断地挑战自我,努力向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0人 | 分享到:

阅读(4592)|评论(0)|引用(0)|举报

下载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建议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学建议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017年秋季学期五(1)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瑶寨小学 黎桂香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结束。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针对本班学生所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得: 在教学一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认为本课的亮点之一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墩尚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 磊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一、 课堂教......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时光飞逝,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对点滴作法,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 一、完成教育教......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毛卫娟时光飞逝,辛勤工作,蓦然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告结束。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感叹良多,点滴做法涌上心头,存在的......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文 章来源 中国教育文摘 w w w.unjs.com xiexiebang.com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趁现在有时间写写工作总结吧,教这个班已经是......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回顾了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认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希望能取得更大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墩尚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磊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 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