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灵宝市实验小学 邵丽娜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三步六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实施了两年多,今天我将以《小镇的早晨》为例谈一谈我们三年级语文组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
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伊始或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架设起现实生活与新生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思维,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阅读理解,思维方式还不是很成熟。我们组教师在一起探讨后,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情境创设。例如在教学《小镇的早晨》一课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让不少人羡慕,让不少人向往!静坐于小桥流水间,人仿佛在画中游,就像诗一样优美。几年前,我去过一个水乡小镇,拍了许多照片,大家想不想看?”然后让学生在《春江花月夜》意境幽远的古筝曲中欣赏江南水乡的独有风韵。这样的情景创设立马就缩短了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达到披文入境,因境生情,由情悟理,知理养性的教学效果。使听课的师生如同进入江南桃源水乡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同时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体会,小镇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有的说小镇的早晨太美了,有的说小镇的早晨太迷人了。接着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安静、热闹、忙碌。并相机引出教学目标:“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小桥流水、欢闹兴旺的桃源小镇,近距离的去感受它的美。”这样的目标认定水到渠成,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初学交流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镇的早晨》一课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我计划分三步进行:
1、充分诵读,找出特点。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写出了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之后,引导学生用双横线画出中心句,初步感知小镇早晨“安静”的特点。
2、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文字中流露的小镇早晨“安静”的特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强调感悟,而读书则是感悟的前提,课文接触得越多,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越深,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者,本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更适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组教师经过商讨是这样设计的:先引导学生去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安静,那些字眼让他们体会到了安静,指导学生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然后抓住这些描写安静的词语去体会朗读、交流,教师随时点拨指导。学生可能会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三年级上期的学生可能还不知道如何谈体会,只能把相关的句子读出来,这时我引导说;”那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学生能找出“悄悄、钻、轻轻、漂”这时我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并让他用轻轻的语调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接着教师引导说:“多么清秀、恬静的小河,多么勤劳、善良的小镇人,他们生怕惊醒了沉睡的小镇,谁能轻轻地再读这句话。”这样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经历品词析句,再让学生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努力体现对话教学这个动态的过程,做到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满足学生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人性魅力。同时也使学生可以在朗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读带悟,突破了难点。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小镇的“安静”。我边总结边配乐播放图片:“清晨,沉睡的小镇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之中,水平如镜的河面在霞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一片片银鳞,静静的街道、两座守望在河上的拱桥无声地呵护着小镇。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这种美,是天然的清新的美,是恬静幽远的,让们再次用心去品读。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学生用情诵读。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老师诗一样的语言,配上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再次重游小镇,升华情感。在恬静柔和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
(三)合作引领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合作引领正是印证了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师导学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两个自然段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但“放手”并不等于“放羊”,教师在学生自学前、自学时不断提醒、点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优势互补中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三步六环节中较难驾驭的一部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这样的模式来操作;先让学生按自学提示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要进行引导。然后让学生六人小组交流,教师定好小组长,小组长确定发言顺序,一人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听,需要补充的自己及时记下来。最后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阅读体验,只要不偏离主题,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一点对刚接触阅读理解的三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基于以上理念的指导,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学习完第一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总结学法,课件出示:
1、先自读课文,想想这一段写出了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心解读)
2、把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词句做上标记,认真体会。(精心品读)
3、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特点表现出来。(感情朗读)
鉴于本文的特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五)相机测评。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研读了前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出示这样一道题“小镇的早晨太
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填。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发散了思维、张扬了个性,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一个整体的回顾。
(六)拓展提升。
最后我总结说:“孩子们,美丽的桃源小镇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不断发展、不断前进,我们的家乡灵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都洋溢着美,这个星期希望大家走进生活,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家乡的美吧!然后课件出示作业: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段话。如:校园的早晨是
的。这样设计把课堂向课外、向生活延伸,使学生的能力与情感得到长足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组对三步六环节的一些认识和实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课型的不同,相机调整“六环节”中六个层面的顺序,体现“三主方针”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三年级语文组会进一步完善、提炼出更加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品位。
第二篇: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小镇的早晨》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依循由“分”到“总”的结构方式,抓住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这三方面的特征写出了它的美丽。课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流畅。
依据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领悟叙述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小镇的早晨多美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由“分”到“总”的叙述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程序
针对这篇课文内容简单、结构清晰的特点,我在教学时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渗透由 “分”到“总”的叙述方法。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水乡小镇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共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小镇的早晨是_______的。”这一句式说一说。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学习新课作了铺垫。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分成三步教学:
1、充分诵读,找出特点。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写出了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充分读之后,引导学生画出总起句,初步感知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
2、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文字中流露的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学习时,指导学生用“△△”标出文中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小镇早晨这一特点的。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小镇的“恬静”。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配乐朗读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把体会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感悟,并引导学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总结学法
学习完第一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总结学法:①画总起句,找出特点;②抓住事物,体会特点;③展开想象,读出特点。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鉴于本文的特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研读了前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出示了“小镇的早晨_________啊!”这一句式,旨在引导学生把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表达出来。最后点明主题,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由导学到大胆放手自学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师导学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二、三两个自然段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2、以读代讲法。《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强调感悟,而读书则是感悟的前提,课文接触得越多,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越深,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者,本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更适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二)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将来不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根据教材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了“读、思、划、想(想象)”的方法进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以下学法:
1、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但“放手”并不等于“放羊”,教师在学生自学前、自学时不断提醒、点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优势互补中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读悟法。新《课标》在“前言”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
四、说教后感
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时刻激励自己用教学去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升课堂教学的品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来自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洗礼。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2
今天我说的《小镇的早晨》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学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既便于学生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又可供学生仿写练习。课文不长,但词语丰富,富有情感,适宜于朗读、背诵。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的、得、地”。
2、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自然段。
3、会用“价廉物美”、“吸引”各写一句子。
4、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学重点:
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
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三个“de”,背诵1、2自然段。
本课文分3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是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讨论学习1~2自然段,感受小镇早晨的恬静。
下面我先谈谈这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
首先,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要学会什么本领,接着让学生读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然后带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检查自学情况后,讨论学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让学生自读自悟,提出疑问随机讨论解决,最后进行朗读训练。第2自然段先让学生回忆阅读总分段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讨论、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镇恬静,再感情朗读直至背诵。最后小结学法。
接下来我着重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
一、把预习纳入教学过程,加强预习指导。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中谈及教学过程模式,均列预习于其中。因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高有低,把预习放在课前完全交给学生,不能保证人人参与训练,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二,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得到的情况也只是检查的结果。这种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预习训练,十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把预习纳入课堂,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中引入积极探究的自主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1、充分自学。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2、自学研讨。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学法指导。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评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互评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段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学法,强化了阅读总分段式的方法,为仿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整堂课“以读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治情感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师通过范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2、学生的多层次读。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a.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b.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c.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通过这样的读,就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学生的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3
理念: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目标流程:
教学板块之一:说读活动。
1、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之后导入课文:在作者的笔下,水乡小镇的早晨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在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题上加一些字,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自然就会说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小镇的早晨多美啊”等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要求用“小镇的早晨是的,()在……”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先个人自说自讲,之后互动交流,教师适时作评点。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是用“读”和“说”的方式,有效地进行课文的整体教学。“小镇的早晨是()的,()在……”这样的说话方式,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也串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畅快的发言与教师精粹的评点交融在一起,形成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
教学板块之二:品读活动。
阅读欣赏: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同学们听,并说明喜欢读这些句子的理由,其他同学做点评。学生自主活动,然后交流共享。教师参与交流活动,适时指导理解、欣赏、读好,比如:
△品读“恬静”
⑴换词品析。这里的“恬静”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安静、宁静)课文为什么不用安静、宁静呢?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感受?通过读书交流,学生体悟到:“恬静”不仅仅写出了小镇的“静”,还写出了小镇的“美”,而且还描绘出了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清澈的小河,静静的石桥,轻摇的小船,淡淡的霞光,晨练的老人……构成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再现了水乡小镇特有的恬静的美。
⑵配音诵读。加一点音乐,可以更加衬托出小镇的恬静。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小镇的画面——出示课件(苏教版教材配套):轻声的音乐,课文按朗读的速度出现,学生美美地读,读来轻而又缓,柔而又实,当读到这节的省略号时,气息和声韵散淡开去,进入一种陶醉的境界。
⑶延伸意境。教师配乐出示多幅自然风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于大自然中等表现“恬静”的画面,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如“水平如镜”“山在虚无缥缈间”“清清小溪绕山间”等,鼓励学生说出一些表现“恬静”的画面。
△品读“唤醒”
⑴联系语言环境。“沉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这句中的“唤醒”能不能换成“惊醒”?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节思考,体悟到正是由于小镇的恬静,才会听到“戛—吱—”“戛—吱—”的摇橹声,好像在轻轻地叫唤小镇:“醒来啦!醒来啦!”这样就把课文读活了。
⑵联系生活情境。早上,妈妈是怎样唤醒你的?你居住的地方,是怎样醒来的?然后利用书上的句式说话,如:
沉睡着的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
沉睡着的城市,被汽车急促的喇叭声惊醒了;
沉睡着的校园,();
沉睡着的森林,();
沉睡着的草原,();
……
小镇早晨的“紧张”和“热闹”这两节完全由学生自己体会。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是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读”的设计多样化,力求让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受,小镇早晨的美、语言文字的美和同学们有感情朗读的美交融在一起。
教学板块之三:延读活动。
1、教材编写组的老师来回访,让你们说说这篇选文选得好不好,你们喜欢不喜欢,还有什么意见和问题。
2、江南有许多著名的水乡小镇,如江苏的周庄、同里等。请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访问等途径收集信息,介绍一个水乡小镇。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在于延伸、扩展,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四单位《塞北江南》的第二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很经典、很美的文章,它重要形貌是江南水乡一个小镇清晨的情形。
二、说目的
1、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习凭据重点词归纳综合天然段重要内容的要领。
3、相识江南水乡小镇清晨特有的情形,以及小镇的生长与变革,造就学生热爱生存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代讲法
2、让学生睁开想像的小舟,在江南水乡里漂泊;让学生拥有自大,在读中品位小镇的古香古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检查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风景的文章,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那里的情况了解不多,比较生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恰巧又是让学生从文本中去理解江南小镇早晨的美,所以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未曾接触过的异域风格,似乎有些难度。所以我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在设计导课时,我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江南水乡了解甚少,所以我就用两三句话向孩子们作了以下简单的介绍,然后用相关的风景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他们与水乡的距离,为后面的体悟文本打下基础。
这篇文章从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忙碌三个方面来写小镇的美。首先,我引导学生走进小镇的早晨,亲自体会小镇刚刚被唤醒时的安详,为此,我在这里重点让学生去模仿橹声,让女生模仿橹声说一段话唤醒男生,让男生闭眼休息,醒后说一说被唤醒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渗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肯定是在快乐中成长的。
被橹声唤醒的小镇是什么样的?自然的就进入了下一段的教学,也就是描写安静的段落。第二自然段使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表面上看它写的是小镇早晨的安静,但是细细琢磨之后,这份安静中还透着一些美,于是,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先抓住安静这个特点,应到学生去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安静,那些字眼让他们体会到了安静,然后抓住这些描写安静的词语去体会朗读,在朗读时学生必定是有一些感受的,这种感受就体现了学生对安静的理解程度,学生也可以在朗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读带悟,突破了难点。
当然,只停留在安静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接着我引导学生去感受小镇早晨的美。分别从水美、桥美、船美三个方面带他们步入想象,身临其境,利用图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份美似的。
课文学完后,学生的学习结果怎样呢?末了,我计划了一个齐读的关键,在我的一个声情并茂的引读下,让学生带着本身的领会去读,这也是一个完善的总结吧。在计划作业时,我思量到语文学习的东西性,故而让学生下去后用总分的方法向别人先容一下小镇清晨的平静,一来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二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依循由“总——分——总”的描写方法,抓住小镇早晨“恬静”、“热闹”、“忙碌”这三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小镇早晨的美丽。课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流畅。
依据教材自身特点,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于是我把“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领悟描写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背诵喜欢的句段。
2、认字11个,写字9个,学习新部首四字头,学习多音字“着”,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体会先总后分、由分而总的描写顺序,练习找段落的中心句。
3、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目不暇接”“欢闹”“热情”“忙碌”等词语。
二、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章描写细腻,语言浅显易懂,的散文,叙述方式也特别明朗,。根据本单元本章节的训练重点,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在学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独立阅读,通过探究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从而体会到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促讲。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更适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体会文字背后蕴藏着的美。
2、读悟结合。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合作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醒、点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优势互补中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针对这篇课文内容简单、结构清晰的特点,我在教学时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渗透由 “总——分——总”的描写方法。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小镇早晨“恬静”、“热闹”、“忙碌”的特点;感受的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水乡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主要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共分三个环节进行。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小镇的特点的,用横线出。
教师板书:“恬静”、“热闹”、“忙碌”,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品悟质疑板块:
(一)、出示:小组研讨提纲:
1、自由朗读全文,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小镇“恬静”、“热闹”、“忙碌”这一特点的,用波浪线画出并圈出重点词,小组成员轮流交流,及时补充。
这几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自己的想法,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根据思考题在文中圈圈划划,并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汇报交流:
1、指一小组上前来汇报:一人一个自然段,先说自己的感悟,体会,再请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最后朗读。
2、汇报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的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型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2)、第一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再相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小镇的“恬静”。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配乐朗读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把体会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感悟,并引导学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3、汇报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二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小镇的“热闹”。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小组比赛朗读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把体会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感悟,并引导学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4、汇报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三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小镇的“忙碌”。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男女生赛读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把体会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感悟,并引导学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汇报第一、五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四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的体会,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总分总”的描写方法。
写作板块:
(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
(二)、1、围绕中心写一段话:校园(公园、菜市场….)的早晨 的,(热闹、整洁、忙碌……)
2、领着学生阅读同步阅读文库(教师出示),欣赏一篇文章。新课标要求三四年级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因此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阅读《巷》这篇文章,让学生在品味美文的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至此,本文的学习已经结束。但真正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学习完本文后,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优美的作品产生兴趣。所以,最后提倡孩子去阅读更多的作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五:说板书设计:
小镇的早晨
恬静、热闹、忙碌
美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板书课题之后随即提问: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小镇的特点的?学生回答:“恬静”、“热闹”、“忙碌”等,我就顺势在课题下面板书,让孩子们一目了然,能够抓住文章的重点。而后面括号里的内容学生们品读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小镇的早晨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四单元《塞北江南》的第二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很经典、很美的文章,它主要描写是江南水乡一个小镇早晨的景象。
二、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根据重点词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3、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代xx
2、让学生展开想像的小舟,在江南水乡里漂流;让学生拥有自信,在读中品位小镇的古香古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检查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风景的文章,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那里的情况了解不多,比较生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恰巧又是让学生从文本中去理解江南小镇早晨的美,所以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未曾接触过的异域风格,似乎有些难度。所以我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在设计导课时,我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江南水乡了解甚少,所以我就用两三句话向孩子们作了以下简单的介绍,然后用相关的风景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他们与水乡的距离,为后面的体悟文本打下基础。
这篇文章从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忙碌三个方面来写小镇的美。首先,我引导学生走进小镇的早晨,亲自体会小镇刚刚被唤醒时的安详,为此,我在这里重点让学生去模仿橹声,让女生模仿橹声说一段话唤醒男生,让男生闭眼休息,醒后说一说被唤醒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渗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肯定是在快乐中成长的。
被橹声唤醒的小镇是什么样的?自然的就进入了下一段的教学,也就是描写安静的段落。第二自然段使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表面上看它写的是小镇早晨的安静,但是细细琢磨之后,这份安静中还透着一些美,于是,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先抓住安静这个特点,应到学生去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安静,那些字眼让他们体会到了安静,然后抓住这些描写安静的词语去体会朗读,在朗读时学生必定是有一些感受的,这种感受就体现了学生对安静的理解程度,学生也可以在朗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读带悟,突破了难点。
当然,只停留在安静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接着我引导学生去感受小镇早晨的美。分别从水美、桥美、船美三个方面带他们步入想象,身临其境,利用图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份美似的。
课文学完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呢?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齐读的环节,在我的一个声情并茂的引读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这也是一个完美的总结吧。在设计作业时,我考虑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故而让学生下去后用总分的方式向别人介绍一下小镇早晨的安静,一来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二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第三篇:《小镇早晨》教案
【片段细读】
这篇课文描写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镇的早晨是木船的摇撸声唤醒的。第2、3、4自然段分别写小镇的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情景。选段便是第二自然段。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认识并理解生字词。
2了解江南水乡小镇特有的早晨美景,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细细品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材。
老师:同学们你们每天早晨几点到学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能听到些什么声音?看到些什么景象?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地方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老师这就带大家去,满足你的愿望。
(设计意图:江南水乡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走入教材,构成对比,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听读后的感受。
3、读一读吧!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给自己提提要求。(自己解决生字词的读音、互相交流对难点的理解)
4、教师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5、出示较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
(设计意图:课文篇幅长,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读通课文,教师的范读既创设了优美的情景,便于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在听读时识字,可谓事半功倍。在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体悟课文内容和韵味。)
三、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教给学法。
1、出示第二自然段。
仔细读读这一段,想想从哪儿能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
为什么从这句话中你就能体会到小镇早晨安静的特点?
有哪些词语来体现这个安静的特点?你还能说出表达安静这个意思的词语吗?怎样读才能把小镇早晨的安静表达出来?怎样能读好?
说一说。(轻声读)指名读,评一评再读。听老师读一读,谈体会。再自己试一试。齐读有关句子。
2、总结学法。
(课文中的2-4自然段形式相同,所以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品读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教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两个自然段,是这一类型的课文较好的教学方式。)
四、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我们就可以自己试着学习后面的两个自然段,深入了解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热闹和忙碌的了。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先自己读一读,标一标,画一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第四段。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注意随时树立榜样,教给合作方法。
3、说一说,读一读。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训练。
(设计意图: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要学以致用,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既深入理解了课文,又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学习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总结,合作读全文,升华对课文的领悟。
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热闹的街市,忙碌的人群,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多美的小镇的早晨!我们合作来表达对小镇的赞美之情吧。师生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教材,进入情景,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
五、布置作业。
1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2写一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小镇的早晨》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四单元《塞北江南》的第二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很经典、很美的文章,它主要描写是江南水乡一个小镇早晨的景象。
二、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根据重点词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3、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代
_、让学生展开想像的小舟,在江南水乡里漂流;让学生拥有自信,在读中品位小镇的古香古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检查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风景的文章,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那里的情况了解不多,比较生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恰巧又是让学生从文本中去理解江南小镇早晨的美,所以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未曾接触过的异域风格,似乎有些难度。所以我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在设计导课时,我考虑到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北方,对江南水乡了解甚少,所以我就用两三句话向孩子们作了以下简单的介绍,然后用相关的风景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他们与水乡的距离,为后面的体悟文本打下基础。
这篇文章从小镇早晨的安静、热闹、忙碌三个方面来写小镇的美。首先,我引导学生走进小镇的早晨,亲自体会小镇刚刚被唤醒时的安详,为此,我在这里重点让学生去模仿橹声,让女生模仿橹声说一段话唤醒男生,让男生闭眼休息,醒后说一说被唤醒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渗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肯定是在快乐中成长的。
被橹声唤醒的小镇是什么样的?自然的就进入了下一段的教学,也就是描写安静的段落。第二自然段使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表面上看它写的是小镇早晨的安静,但是细细琢磨之后,这份安静中还透着一些美,于是,我在教授这节课时,先抓住安静这个特点,应到学生去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安静,那些字眼让他们体会到了安静,然后抓住这些描写安静的词语去体会朗读,在朗读时学生必定是有一些感受的,这种感受就体现了学生对安静的理解程度,学生也可以在朗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读带悟,突破了难点。
当然,只停留在安静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接着我引导学生去感受小镇早晨的美。分别从水美、桥美、船美三个方面带他们步入想象,身临其境,利用图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份美似的。
课文学完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呢?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齐读的环节,在我的一个声情并茂的引读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这也是一个完美的总结吧。在设计作业时,我考虑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故而让学生下去后用总分的方式向别人介绍一下小镇早晨的安静,一来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二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二
说教材
依据教材自身特点,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于是我把“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领悟描写方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背诵喜欢的句段。
2、认字11个,写字9个,学习新部首四字头,学习多音字“着”,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体会先总后分、由分而总的描写顺序,练习找段落的中心句。
3、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目不暇接”“欢闹”“热情”“忙碌”等词语。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章描写细腻,语言浅显易懂,的散文,叙述方式也特别明朗。根据本单元本章节的训练重点,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在学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独立阅读,通过探究小镇的早晨美在哪里?从而体会到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说教法、学法
1、以读促讲。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更适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体会文字背后蕴藏着的美。
2、读悟结合。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合作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醒、点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优势互补中使得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说教学程序
针对这篇课文内容简单、结构清晰的特点,我在教学时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渗透由
“总——分——总”的描写方法。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小镇早晨“恬静”、“热闹”、“忙碌”的特点;感受的体会到改革开放给水乡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主要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共分三个环节进行。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小镇的特点的,用横线出。
教师板书:“恬静”、“热闹”、“忙碌”,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品悟质疑板块
一、出示:小组研讨提纲:
1、自由朗读全文,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小镇“恬静”、“热闹”、“忙碌”这一特点的,用波浪线画出并圈出重点词,小组成员轮流交流,及时补充。
这几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说自己的想法,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根据思考题在文中圈圈划划,并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汇报交流:
1、指一小组上前来汇报:一人一个自然段,先说自己的感悟,体会,再请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最后朗读。
2、汇报第二自然段:
(1)、出示句子: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的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型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2)、第一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再相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小镇的“恬静”。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配乐朗读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把体会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感悟,并引导学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3、汇报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二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小镇的“热闹”。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小组比赛朗读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把体会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感悟,并引导学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4、汇报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三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小镇的“忙碌”。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男女生赛读等方式,使学生真正把体会到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感悟,并引导学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5、汇报第一、五自然段:
(1)、出示句子:略
(2)、第四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的体会,下面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再相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边听边修改自己最初的批注。
(3)、激发想象,感情朗读。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总分总”的描写方法。
写作板块
一、积累: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法。
二、1、围绕中心写一段话:
校园(公园、菜市场….)的早晨的,(热闹、整洁、忙碌……)
2、领着学生阅读同步阅读文库(教师出示),欣赏一篇文章。新课标要求三四年级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因此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阅读《巷》这篇文章,让学生在品味美文的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至此,本文的学习已经结束。但真正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学习完本文后,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优美的作品产生兴趣。所以,最后提倡孩子去阅读更多的作品,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三年级语文上册《小镇的早晨》说课稿三
设计理念:
《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淡雅清丽的散文,描写了水乡小镇特有的风韵。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美点”,通过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感受水乡小镇的魅力,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时,力求体现“语文教学语文味”、“别出心裁读课文”的特色。
目标流程:
教学板块之一:说读活动。
1、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之后导入课文:在作者的笔下,水乡小镇的早晨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在读通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题上加一些字,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自然就会说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小镇的早晨是紧张的”“小镇的早晨多美啊”等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要求用“小镇的早晨是()的,()在……”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先个人自说自讲,之后互动交流,教师适时作评点。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是用“读”和“说”的方式,有效地进行课文的整体教学。“小镇的早晨是()的,()在……”这样的说话方式,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也串起了同学们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畅快的发言与教师精粹的评点交融在一起,形成动人心弦的课堂交流。
教学板块之二:品读活动。
阅读欣赏: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同学们听,并说明喜欢读这些句子的理由,其他同学做点评。学生自主活动,然后交流共享。教师参与交流活动,适时指导理解、欣赏、读好,比如:
△品读“恬静”
⑴换词品析。这里的“恬静”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安静、宁静)课文为什么不用安静、宁静呢?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感受?通过读书交流,学生体悟到:“恬静”不仅仅写出了小镇的“静”,还写出了小镇的“美”,而且还描绘出了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清澈的小河,静静的石桥,轻摇的小船,淡淡的霞光,晨练的老人……构成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画,再现了水乡小镇特有的恬静的美。
⑵配音诵读。加一点音乐,可以更加衬托出小镇的恬静。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小镇的画面——出示课件(苏教版教材配套):轻声的音乐,课文按朗读的速度出现,学生美美地读,读来轻而又缓,柔而又实,当读到这节的省略号时,气息和声韵散淡开去,进入一种陶醉的境界。
⑶延伸意境。教师配乐出示多幅自然风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于大自然中等表现“恬静”的画面,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如“水平如镜”“山在虚无缥缈间”“清清小溪绕山间”等,鼓励学生说出一些表现“恬静”的画面。
△品读“唤醒”
⑴联系语言环境。“沉睡着的水乡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这句中的“唤醒”能不能换成“惊醒”?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节思考,体悟到正是由于小镇的恬静,才会听到“戛—吱—”“戛—吱—”的摇橹声,好像在轻轻地叫唤小镇:“醒来啦!醒来啦!”这样就把课文读活了。
⑵联系生活情境。早上,妈妈是怎样唤醒你的?你居住的地方,是怎样醒来的?然后利用书上的句式说话,如:
沉睡着的小镇,被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了;
沉睡着的城市,被汽车急促的喇叭声惊醒了;
沉睡着的校园,();
沉睡着的森林,();
沉睡着的草原,();
……
小镇早晨的“紧张”和“热闹”这两节完全由学生自己体会。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是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读”的设计多样化,力求让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受,小镇早晨的美、语言文字的美和同学们有感情朗读的美交融在一起。
教学板块之三:延读活动。
1、教材编写组的老师来回访,让你们说说这篇选文选得好不好,你们喜欢不喜欢,还有什么意见和问题。
2、江南有许多着名的水乡小镇,如江苏的周庄、同里等。请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访问等途径收集信息,介绍一个水乡小镇。
说明:
这一板块的创意在于延伸、扩展,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
第五篇:小镇的早晨教案
小学语文第五册《小镇的早晨》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课文第2、3、4自然段,感受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气氛。
2、理解“忙碌、不由自主、目不暇接”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目不暇接”造句。
3、学习利用先写中心句,后写具体的总——分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并学习反衬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感受小镇早晨的特点。教具准备:课文录音、课件图片。一. 导入新课
让人魂牵梦绕的江南小镇啊!有谁不羡慕你那弯弯小桥、流水、人家,真让人向往心仪!款款走来。静坐于小桥流水人家中,绵长的情调,幽远的诗韵,不经意间便浮上心头。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江南小镇的早晨,你觉的小镇的早晨怎样?
二、品文悟境
(一)整体感知美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并用一句话来说说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安静、热闹、忙碌
3、划出这些词在文中的那个自然段中的第几句话?(生齐读三句话,师点出:中心句的学习,及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生做标记。指导朗读三句话语气。)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先去欣赏一下小镇那安静的风光吧。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体会小镇早晨的安静。
T:(指着板书)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安静的近义词是什么?S:宁静、寂静。
T: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这种安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的?
2、反馈:动中有静
出示课件:静静的轻轻的悄悄的(重点词指导突出小镇的安静)
船使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荡漾。(重点句指导.为什么船都走了很远了,却还能听到船工哼的小调?说明什么?s:学习反衬句的写法,即用船工哼的小调反衬小镇的安静。)
3、指导朗读
A这一自然段我们应该怎样读,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体会他是怎样把小镇的安静和美读出来的。
B集体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镇热闹表现在那?找出重点词句。
2、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A: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比喻句学习)
B: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看画面,想:人多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出示课件:
小镇热闹的画面并进行扩词训练
鲜嫩嫩的小白菜
ABB的(×)(学生用这种句式自由说自己看到的各种事物)
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练习用目不暇接造句。
3、讨论:学习词语的方法?(T:引导小结)
T:还有那些土特产?如果你是买东西的怎样推销自己的产品?(s:情景表演)
T:路上行人拥挤,农贸市场摆满了价廉物美的土特产,赶集的农民呦喝着招呼顾客,可见小镇的早晨是多么热闹呀!
4、指导朗读:
读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声音响亮)
(四):学习第四段
A、你早晨忙些什么?爸爸妈妈又在忙些什么? B、小镇的人们忙些什么?(交流)
C、忙碌的人们会得到什么? D、为什么说: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T小结
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小镇的热闹紧张的气氛说明改革开放使小镇变得欣欣向荣,小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
三、总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具体体会了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从而感受到小镇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小镇吗?也用一句话来赞美我们的家乡吗?长大了要为家乡做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小作文: 用新学的方法描写家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