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2015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第1篇: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 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课后反思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一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二随音乐节奏做小老鼠爬上灯台、滚下来和躲进洞的动作。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可以说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D: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当,有很多时候觉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脚,当孩子们游戏的时候不应该使用flash,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边清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当中,这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没掌握到关键的部分。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主题教学反思
《甜甜的糖果》是托班本学期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延伸活动中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对如何进行幼儿教师问题意识的建构做了一点尝试。
一、疑惑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一个“糖果”。虽然,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虑到我们托班的小朋友人比较小而且大多数小朋友都特别活跃,如果共同制作一个糖果的话,可能场面会比较混乱,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控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托班的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能达成合作的效果吗?;第三,班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有个别孩子又有点特殊,他们在全班总动员的过程中会被无意地忽略吗?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学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装饰糖果,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小朋友用颜料涂画来装饰。通过平时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表现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只是将颜色一个接一个地乱涂乱画,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从事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没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样才能更有趣一些呢?针对以上两点疑惑,我在翻阅了同类教案后,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动。
二、实践
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我对《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进行了第二次的备课。首先把全体制作一个糖果改成了每个孩子都来制作一个糖果宝宝。老师事先制作一个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妈妈”,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创设一个情境:糖果妈妈说:谢谢老师给我做了这么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我的糖果宝宝们还没有衣服穿,怎么办呢?这时候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糖果妈妈有许许多多的宝宝,老师一个人来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给他们,怎么办呢?这样马上就能引起小朋友对为糖果宝宝做衣服的兴趣。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有趣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突然想到孩子们对我以前给他们变的一个魔术非常感兴趣,他们始终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白纸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出现。我能不能把这个运用到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上呢?这样也许更有意思。于是我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些小纸团,让他们在糖果宝宝身上随意地粘贴,待会老师就会让糖果宝宝的衣服变魔术!
就像在备课时所预想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课堂常规及活动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及动手能力的差异,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内容,兴趣仍然非常浓厚;有的孩子则动作缓慢,而且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你们可以去帮帮你边上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可以再到老师这里来领取材料,继续制作糖果宝宝。这样一来,每一个孩子又都能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临时调整了教学环节,活动持续的时间过长了。为了不影响下面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在贴完之后就把糖果宝宝放到老师这里来,到游戏时间我们一起来完成最后的变魔术环节。
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有效的补充。孩子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没有因为活动的结束而褪减,因此,我便利用区域活动小组操作的优势让孩子们以组为单位,一组一组地完成最后一个“穿衣服”的环节。这样既给老师的观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完成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开设了“糖果屋”的游戏,在区域内提供了更多的制作、装饰糖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制作漂亮的糖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三、反思
在托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孩子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外界的干扰、孩子的想法、教师的组织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应该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改动生成活动环节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应该专注于“如何做”,还应该认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调整”和“务实的反思”,每一阶段都对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常规教育的反思
不难发现,现有的探讨一般将常规教育看成是班级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较多关注其下面的积极意义。但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常规才算合理,什么样的常规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却值得幼儿教师深思。
要去过幼儿园的人一定会看到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整班幼儿整齐划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孩子们总是规规矩矩的站好听老师讲解游戏玩法。老师总是夸奖××小朋友,在活动中听指挥、不乱跑;也经常会批评××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点也不安宁。其实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生理上讲,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如果我们“强迫”他们规规矩矩,不跑不跳,他们的动作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他们的性格也容易变得忧郁、孤僻、缺乏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孩子也是在活动中通过和周围事物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如果我们总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地坐着,他们怎能去真正接触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从而去认识周围事物呢?同时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而有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幼儿有违反常规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极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另外许多老师将常规视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即认为常规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没有了这个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证。于是她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开始倾斜。
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区活动中,玩具没收拾好,教师也要面对全体儿童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后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饭不能说话,上课要坐好,平时要听指挥等„„孩子们总是在“我说你做”中建立起各项常规,老师的话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圣旨”。孩子们也总是说“如果这样老师会批评的。”难道我们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规的理由就应该是老师会批评吗?如果孩子们没有老师的批评就可以做任意的一件事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虽小,但与成人一样同样有自尊心。如果老师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师”这一角色的优越感去压倒、管住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而没有主见与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素质是极不相称的。小班儿歌《手指谣》教学活动反思
上课时,我就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这时我一边敲小铃铛一边说谁的小手最能干,大家都说我的小手最能干,这样一说效果还真不错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的说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说我会做飞机,有的说我还会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加重了语气,你们知道吗老师的手也很能干,“看,我变了什么”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会回答的问题,所以孩子的热情很好,都很积极的回应老师。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来到老师这里时,老师就加重语气,使得孩子要关注接下来老师要问的问题中了。老师告诉孩子,她的手会变魔术的时候,孩子的兴趣给吸引了。学念儿歌这一环节,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小朋友内容,而是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自己根据理解把儿歌的内容编出来了。学会儿歌以后,孩子对手影游戏还是很感兴趣,教师马上满足孩子这一愿望,请小朋友自己学做魔术师,边玩边说。教师就在旁边适当的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仿编成完整的儿歌。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比如让小孩子围成一个圈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想、表演,老师改变以往的身份以魔术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重重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说,不怕说错,只要把自己喜欢的说出来就可以了。教学反思-过生日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为丁越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并通过该活动学习分享.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丁越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丁越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因此,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快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通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意义,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小班音乐活动《合拢放开》 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手的动作变化和与身体接触,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速度为中速,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要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游戏时的欢快的情绪,适合小班幼儿演唱。
对立学习音乐小朋友们都喜欢,不过游戏他们就更喜欢了,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掌握,那我们大家一起先来做一个幼儿听有节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拢、放开的动作。反复做几次,交换顺序。让幼儿知道合拢就是两手合在一起,放开就是把手分开放在两边,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想知道老师到底会发出什么样的口令。在老师发出口令后,宝宝们马上做了起来。有的宝宝还会跟着老师说合拢放开。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它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这一环节中,运用游戏的方式直接进入教学内容。接着老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在说说、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内容,着个环节的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让幼儿熟悉了歌词,为后面的学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铺垫。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同时也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表演演唱使听众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游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有趣的线条 活动前的反思:
选择这个活动一是来源于孩子,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在点心和午餐后让孩子玩挑花绳,时间长了有些孩子不在挑而是将绳子抛接和甩动。我发现绳子在下落中自然而然形成图案。可能孩子只是觉得好玩,我却得到启发何不用其来开展活动呢?既然选择这个开展活动,我就自己来玩线,发现挑花绳的线条比较硬,甩动时不容易形成图案,还有不安全的因素。于是我用毛线来尝试,比线绳更容易形成多变的图案。于是我借助于小小的毛线,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线条》。我观察和分析了孩子的具体情况,他们的语言发展教好,但是能运用描述性词语的不多,单一的思维和从他的模式频率教高。所以在开始部分就引导孩子通过转动线条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目标也定位在“对线条图展开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上。
第一次活动后的调整:
第一次的活动中开始的图片我是提供了两张,一张是高低差异很大的线条图,另一张是比较平直的曲线图。在请孩子观察时,小朋友将两张图混在一起讲述,特别是转动后将的老师也不明白是哪一张。对于还的思考和想象有障碍,这两张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上有点区别。为让孩子思考的点更明显,讲述的内容更集中,我就把另一张取消了,只提供一张线条图。在第二次活动中我觉得这样的改动是明智的,小朋友讲述和思考的点集中了,更容易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本次活动后的反思:
为孩子提供的材料“毛线”是孩子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强,所以幼儿在的活动中的兴趣始终是很高的,他们能积极投入甩绳、观察、讲述和从不同的方位来观思考和想象。这是对我对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的充分了解,同时在每次活动中都给予了孩子明确的操作要求,让他们明白要做些什么。在活动中提供的氛围是宽松的,孩子可以随意地找地方,或是坐、或是站、或是爬着,我没有制止,也没有用理想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让孩子就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孩子无拘无束那么就更能激发孩子讲的的意愿。在每次孩子操作中我给与孩子的时间也是足够,尤其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创编小故事中,满足了幼儿讲述的需要。整个活动都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既动手又动脑,孩子们玩得高兴,说得积极,全体幼儿都能在主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另一个原因是运了的现代技术的手段,将不能保留的线条图用照片的形式拍下来进行保存,并让孩子有了更多观察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电脑上这些图还可以转动,也是发展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这激发了孩子观察和想象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对这个活动的一些思考:
1、由于毛线是在地板上操作的所以在拍摄照片时有反光,一些深色毛线形成的线条图孩子观看不清晰,如果为每个孩子提供一张白纸那么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2、孩子在操作中教师应该提出让孩子相互讲述,或是让小朋友拿了毛线到客人老师那里甩动和讲述,不进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也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倾听的对象,满足他们讲述的愿望。
3、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原来的提问是第一次只要孩子说出“像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什么样的XX,可在活动中孩子的讲述冲已经大部分的在运用描述性的语言了,于是我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即使调整了计划。这也是我对孩子能力的估计不足,小看了我们的孩子。这也再次提醒我孩子能力的差异很大,对于不同的孩子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4、在活动中孩子中出现了相互合作的意愿,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如果在集体中的及时推广就更佳。这也为我今后深入开展此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以让孩子来尝试双人、多人合作甩线条图进行讲述活动。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可是这样的活动还将继续开展,如用毛线来制作、用毛线来绘画、用毛线运动等等。这些我将把毛线提供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让孩子来探索,根据需要再组织相应的活动。第2篇:教学反思:《好玩的手帕》
“手帕就像一块大大的魔术布,能在老师的巧手编织下变成一个个神奇的小动物,小玩具。”,这是一节社会领域的学科《好玩的手帕》,开展这个活动,我本来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1.尝试各种方式玩手帕;2.欣赏手帕上不同的图案与色彩。
这节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观察手帕上的图案,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自己动手来玩一玩小手帕。于是我依据纲要中的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第一环节谈话引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了解小手帕有很多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观察手帕上好看的图案。第三环节请幼儿自己玩一玩小手帕,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当我在走进活动室,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教室在讲解手帕图案时,有部分幼儿分心。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观察到了学习上的这种现象:不能较好地自行玩手帕,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解,由于教师的示范玩手帕,局限了部分幼儿的创造力。
这些现象让我知道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被引导的。因此,我觉得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调整:1.讲解手帕图案时,时间可以缩短;2.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完玩手帕。
经过我的反思,相信再次进行类似操作活动时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力,让幼儿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并学会用语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第3篇: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
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范文之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性别特别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特别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大家齐声说:“知道,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这时马昕宇脸上非常严肃地说:“昨天,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后来他们每天用水非常节约,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今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应该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可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马上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评析与反思:
1、创设环境,激发思维。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有赖于所处的环境状态,孩子在轻松状态下思维的空间会很大,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显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王志伟小朋友平时比较内向,而他提出的问题也许困扰了他一段时间,当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愉快建构时,他的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所以提出问题显得很自然,而幼儿在讨论问题时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联想到平时所获得的信息、观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电视新闻。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注意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良好教育环境的设计应发挥多层面的教育功能。第4篇:幼儿园教学反思调研
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技巧,不断深化幼儿园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使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并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我对本市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对我市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总结回顾:近年来,教学反思活动在各个单位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开展,它逐渐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正是认识到了反思教学的重要,我们幼儿园围绕教学反思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组织教育笔记评比交流、组织参加郑州市反思教学研讨会、组织全市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课件培训及评比活动。下面就历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如下: 组织教育笔记评比交流活动。
为了使幼儿教师及时总结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经验教训,使好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得以推广交流,避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弯路,我们于2015年11月28日进行了幼儿教师教育笔记评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突出的优点是:①书写认真,字体工整,干净整齐,能够完成10篇教育笔记的任务。②大部分的内容都有恰当的小标题。结尾部分有教师的感想或对此事的看法。对整个事情做反思回顾。如一个教师所写: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偏爱与博爱》一篇中写道:过分偏爱一个孩子,你就会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飞的'闯祸'并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双手尝试着解决一点问题,'破坏'也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头脑探求一点道理。用爱心去温暖他,用耐心去倾听他,用恒心去等待他。当孩子与老师发生冲突时,教师放弃教育是不负责任的,与幼儿对峙也是愚蠢的,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幼儿对抗的原因与特点,方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会'懒'老师,没有'辛辛苦苦'地剥夺了孩子们发展的机会。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篇一:幼儿园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对不起”之后
户外活动分散游戏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一看原来是张智豪,我赶紧走过去,“孩子,怎么哭了?”他指着宁其顺,“宁其顺打我”“奥,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我找到早已跑开的宁其顺,“你快跟张智豪去道歉”宁其顺笑嘻嘻的说“对不起”,张智豪边哭边说“没关系”,但没过几分钟,又有孩子来说“老师,宁其顺打我啦”,我再次找来宁其顺,“你怎么回事?老是打小朋友”, “对不起、没关系”问题貌似又解决了。
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孩子们好像已经把“对不起”当成了犯错误以后避免处罚的“法宝”,觉得只要说声“对不起”而另一个小朋友就一定会说“没关系”,接下来就没事了。我觉得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了,除了要让有错的孩子道歉以外,还要让他明白某些道理,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而且要让他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要多想想可能的后果,慢慢学会自律,减少侵犯他人行为的发生。
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老师处理幼儿矛盾时的方法有直接关系。我们普遍用的方法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先批评引起事端的孩子,然后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道歉的道歉,该玩的继续玩。其实我们只教会了幼儿说“对不起”,却没有教幼儿怎样才能不用说“对不起”。我们这样做不过是教会了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而忽略了帮助孩子在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就这件事而言,宁其顺肯定知道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抢了,这就说明他缺乏自律。缺乏自律的孩子才会常说“对不起”,因为他们做事前从不想后果。
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会明白“对不起”只是对被侵犯者的精神安慰,说句“对不起”,只能代表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改正,但对对方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幼儿明白,说了“对不起”以后,事情不是结束了,接下来,该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我们可以把这种精神上的安慰转化成幼儿能够明白的具体行动上的安慰,让幼儿看得见,摸得到,便于执行。如让幼儿帮助对方揉揉被打的部位、擦擦眼泪等等。这样,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不仅有机会释放心中的愧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渐渐学会在行动之前多想想行为的后果,这样对孩子才更有教育意义,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的发生。
小班美术活动后的反思
美术活动《漂亮的鱼鳞》,我很强调画鱼鳞的技能方面,要求孩子画鱼鳞要均匀,不要有大有小,把整张纸画得满满的。可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把花了一节课时间的作品送到我面前,我“严格要求”,指出画得不太好的地方,小朋友得到我表扬的机会很少,一次美术活动就以相当多幼儿的失败而画上的句号。
这个时候,我也很苦恼,我在想:一次成功的美术活动标准是什么?是要求技能上的完善,还是以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为主要评判标准。我意识到: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
趣有差异,特别是小班孩子,不能过高的要求他们有怎样的绘画技能。只要孩子能将他们心中的画面用色彩、线条表示出来就可以了,片面的追求技能,无异是在做一件本末倒置的事。
认识上的转变使我不再为画的形状、轮廓不理想而对幼儿严格要求。在下一堂课的讲解中我尽量用形态各异的物体来开拓幼儿的思路。只要幼儿围绕主题,形状颜色都可以不一样。
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我以参与者的身份来对待幼儿的作品,发现孩子变轻松了,我也轻松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比我们大人还可爱的多,美丽的多。渐渐的我们班作品秀栏中幼儿的作品也也越来越多,小朋友画画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对目前小班绘画活动的反思
小班的绘画活动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是我们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自从精品活动中上了两个绘画活动,很多老师提出这样的活动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缺少了最可贵的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的确,回顾一下这学期的绘画活动;点、线、圆都已经学过,但这些活动中最注重的还是绘画技能的培养,虽然这些活动游戏性也很强,但游戏似乎只是一种形式,游戏的背后还是在学习如何画线、如何画圆,所以导致活动中有些孩子不愿意动手,有些孩子则以“我不会”来搪塞,压抑了儿童学习绘画的兴趣。其实,绘画活动不仅仅是儿童对一种技能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儿童的绘画创作过程正是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就在我们这个星期的《纸版乐》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大胆的玩版,剪剪、贴贴,通过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装饰图案,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大胆的表现,每一幅作品都有他们的想法,当作品印好后,孩子们的脸上都呈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小班的绘画不光光是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活动孩子会觉得枯燥、乏味,在技能的背后我们也应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其实,美术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
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孩子模仿。我们画一张画,让孩子照着画,这不是创造而是临摹;我们教一笔,孩子学一笔,这不是创造力而是模仿。幼儿创造力发挥得优劣,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新理念。但要想发展幼儿的美术创造力,美术技能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那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了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我们应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当然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教,而是对我们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目标放在幼儿的创造性上,充分发挥幼儿绘画活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在自我表现与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关系。
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间,我们应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让幼儿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进行创造。
牙齿反思
利用日常活动,让幼儿谈谈这些问题:你的牙齿为什么发黑了?为什么你的牙齿烂掉了?这样有什么不好?让幼儿懂得牙齿清洁整齐,不但美观,而且能减少疾病。
活动延伸:
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只要求他们饭后用清水漱口,清晨用盐水漱口便可。对策略运用的说明:
教师利用牙齿模型和演示操作卡片让幼儿认识牙齿的结构、形状和不同牙齿的不同功能,结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幼儿了解有关牙齿的最粗浅的健康知识。在这个活动中,最主要的策略是讲解演示,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幼儿的感知体验和讨论。
小班教育案例分析:餐后活动亦精彩
在我看来餐后活动一直是常规活动的薄弱环节,幼儿在进餐时食速不一样,因而有的幼儿则很快进行餐后活动,反之则较慢.对于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进餐习惯欠缺完善,这样教师不仅要督促大部分在进餐的幼儿,指导他们如何进餐,注意餐桌整洁,还要时刻提醒已就餐好的幼儿,教师的在进餐阶段不再是有条不紊的.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从几个方面入手: 1.在进餐之前:把饭菜汤都拿来引诱幼儿,告诉幼儿今天吃的是什么?问一问是不是很香,等激发幼儿的食欲,再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不能和旁边的幼儿聊天,幼儿进餐时的坐姿即使矫正要正确,督促幼儿赶快用完自己的餐点,激励幼用餐儿如午点时多的水果用餐时作为奖励亦可贴红花在红花角上,表扬昨天吃饭快而净的幼儿)2.在进餐之时:做好餐前工作,进餐时,时提醒幼儿矫正坐姿(这样一则以免幼儿养成不好的坐姿,二则即时防止汤倒翻了)督促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与其他幼儿聊天,点名表扬已用好餐的幼儿.3.在(部分)进餐之后:这时候就出现了嘈杂的声音,因为此时有些幼儿已经进好餐,自己随意走动,或拿本故事书随便翻阅,小班幼儿识字并不多对于故事书也只是折折叠叠,并非在看书.此时还有部分幼儿在餐桌上用餐他们的注意力也随之扩散了,不能安静静心的用餐,幼儿餐后活动应怎样进行呢?我们要怎样安排其活动呢?晴天时我们或许还可以带幼儿在户外走走看看,散散步做做游戏,走走平衡木,等可是到下雨天呢?幼儿的活动场所应在那里呢?在教室应怎样给幼儿充足的空间呢?在室内进行活动时 我想到了区角活动,在教室内不是设有很多的区域活动吗?我们可以在餐后活动时也可以进行,(娃娃家,表演区,数学区,建筑区,美工区等)娃娃家时幼儿可以三到五人之间,扮演各种角色,表演区表现欲望强的幼儿可在表演区内一展才华,数学区内时常是不善交流的幼儿在自己玩弄着他们在做
做数学题,建筑区的幼儿不亦乐乎他们在唧唧扎扎的介绍自己 搭的是什么,等进行区角活动时,幼儿能自主选取玩具,能自主活动探索这样的活动教师不会再出现手忙脚乱顾不过来的现象,教室内也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活动。
折纸活动的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折纸活动,内容是《草丛中的瓢虫》。首先,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瓢虫,接着示范了瓢虫的折法和背景草丛的画法,然后让幼儿折纸画画。让我意外的是,有一半的幼儿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真是很不容易。
我反思这节课的过程,认为成功之处:
一是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折纸的术语。
小班幼儿不会折纸原因是听不懂老师的术语,我在每次活动前都要与幼儿一起拿着纸,用手指指出每一条边每个角,让给幼儿通过感官认识纸的边角后,再教幼儿对角折、对边折就容易得多。
二是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的基础。幼儿是否能听清
篇二: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糖果雨》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中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
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篇三:如何写好幼儿园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效果理想吗?”“孩子在活动中有哪些发展?”“我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到每个孩子的表现了吗?”“我的提问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了吗”“我和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了吗”??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此项评价:
(1)教师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2)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创设的教育环境,是否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活动的组织是否着眼于幼儿的主动学习。
(4)教师在活动中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别差异,并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并获得成功感。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以上是笔者对教学反思的撰写一些看法,可能还有很多错误,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批评指正。笔者也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认知和研究深入进行修正。
有机会阅览了金山区教师进修学校赵剑岚<幼儿教师学反思之我见>.我觉得这位老师写得很好,举了三个教学中的真实反思让我很有启发。是的,以
前我写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作一个简单的描述,而现在我在写教学反思时也有了改变。对教学失败的原因我会想为什么会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我提问的问题幼儿没有回应。例如学习很活动《花儿开了》,这是一节失败的课程,因为老师没有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学目标太高。于是我利用春游亲子活动的机会,发动家长资源,到公园寻找春天的花。同时请家长用数码相机拍下来。有了生活经验我重新设计了一节《花儿开了》。在交流分享中,孩子们都互相介
绍着自己认识的花。活动中,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小朋友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
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位教育名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 新课程后,更多的是强调老师的课后反思,在学习了<幼儿教师学反思之我见>之后,我觉得反思是不可少。
1、记成功之举
每次活动都有成功之处,将当中的成功记录下来,对今后的教育都能起到作用。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我们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篇四: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
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篇五: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反思
反思自己执教的一次科学教育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吹泡泡》是中班的一节活动课,孩子们对于泡泡都非常的喜欢,日常也经常吹泡泡,这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孩子们日常使用吹泡泡的工具比较单一,因此我设置的目标为:
1、学吹泡泡,能发现吹出来的泡泡有大有小。
2、知道有多种吹泡泡的工具,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上这节活动课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配置了吹泡泡的溶液,和家长一起制作了多种吹泡泡的工具。在开展活动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尝试用一根吸管吹泡泡,让吹出泡泡的孩子介绍自己吹泡泡的方法,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大。然后引导孩子们怎样吹出许多的泡泡,请孩子们尝试用捆在一起的吸管或铁丝网做的工具吹泡泡,会有什么发现?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吹出的泡泡像什么?是什么颜色?让孩子们尝试吹大泡泡放在瓶口,透过泡泡看到的小朋友、房子是什么样的?把泡泡放到瓶口孩子做起来有点儿困难,因此在这一块儿我让孩子们玩儿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于泡泡的理解和让孩子们更多的体验到泡泡游戏带来的快乐,我设置了抓泡泡游戏环节,我和几名小朋友用捆在一起的吸管和铁丝网做的工具吹泡泡,幼儿共同抓泡泡,请幼儿说一说泡泡抓到手里后有什么变化。孩子们玩
儿的不亦乐乎。
第三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合理,活动中幼儿的配合十分重要,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每次公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很自然的想到和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课前渗透,尽量使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配合,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平时,在渗透这一方面做的不够。
今天语言活动《荷花荷花几月开》中,游戏的部分需要幼儿通过问答的形式说出一年四季的花卉,当我问幼儿:“什么花儿春天开?”时,幼儿说出的花卉有迎春花、紫玉兰、杜鹃花等,而这些都是幼儿园里有的或者是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带幼儿出去看到的,幼儿对于夏天、秋天、冬天的花卉却了解的比较少。虽然我已经通过家校路路通让家长告诉幼儿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四季的花卉,然而今天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了,课前渗透也需要讲究方式,最好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的东西引导幼儿,让幼儿亲身感受则是最好的方式,印象特别深刻。我想,对于今天的这个活动可以利用晨间谈话,一方面先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或是家长对其的丰富,另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本身也可以丰富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吧!
我班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可以说他一秒钟都闲不住,例:其他幼儿都在认真上课,他却到处乱走,请他站在墙边他却抠墙壁,请小朋友们休息他却去摸别的幼儿等等。刚开始我非常之头疼,就狠狠的批评了他,但过后他又是原样,教学反思《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接着我采取不理睬的方式,但没想到他越发肆无忌惮。在这之前我从未遇到过类似案例,这使我非常懊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拿小奖品来吸引幼儿,我发现他眼睛直盯着我,于是我就对他说:“请他坐好了。”他马上就将小手小脚放好了。经过这一件小事,渐渐的我尝试只要他做的好的地方就在同伴面前大力表扬他,甚至有时会请他来当小老师或者值日生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注意力。经过两个月的坚持,他能坚持认真的上完一节课,据家长反映,他在家的脾气好了许多,现在能将所学唐诗完整的流畅的背诵出来。这让我很是骄傲。
幼儿园生活应该是井然有序的,然而排队就是外出活动、游戏、入厕、喝水、洗手必不可少的过程。刚接手小班时,排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每次幼儿们都个排个的,老师们为了队伍的整齐和幼儿的安全着想就不得不自己动手,将幼儿一个个幼儿排好了,几天下来,老师们都觉得很累。于是我就萌发了个想法:“为什么不锻炼幼儿自己将队伍排好呢?”说干就干,于是在每次排队的时候我都会用轻柔的声音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请小朋友们叉腰轻轻的走到周老师这来,排好了的小朋友就当小老师看好前面小朋友的小脑袋,我们还要排成漂亮的1宝宝。”与此同时排的好的幼儿大力表扬,并请他站在最前面当火车头,在走的过程中仍然是请小朋友就当小老师看好前面小朋友的小脑袋,还边念儿歌或唱唱歌曲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久而久之,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只要老师请幼儿排队,小朋友们就立马排好了。一天的活动下来老师们就省心多了。
所谓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只有把常规做好了,教学也就自然轻松了许多。而常规教学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也让幼儿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这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常规教学贵在坚持。在幼儿教育中老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对于幼儿任何一个小动作决不放任,不应让幼儿存侥幸心理,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及时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和习惯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你之前的辛苦将付诸东流。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实用16篇)
篇1: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让小朋友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会讲故事,知道大人对我们很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为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生气的小朋友——阿贵,他为什么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儿能有较高的兴趣,跟老师一起听听这个故事,在导课部分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积极性,使幼儿注意倾听。
听完故事后,引导小朋友说出,阿贵为什么会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人呢?他的愿望是在哪里实现的?在梦境中阿贵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此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充分理解故事。能够大胆来表述故事,进行自由的交流,锻炼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在练习巩固的环节,让小朋友们对阿贵所遇到的困难按顺序进一步进行表述,在这里进行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训练小朋友们表达事物的条理性,让小朋友们进一步理解大人在对自己的重要性。
在授课过程中,没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训练幼儿的表达能力,如果在此活动中将此部分进一步深化、扩大,幼儿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培养。
篇2: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在《长大了》活动中,当活动进行到仿编儿歌内容时出现了让我觉得比较棘手的问题,幼儿在仿编儿歌时总是转不过弯来,总是围绕自己说,思维受到了限制,而联想不到自己的东西也会变长变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导上出了偏差吧,因为刚开始我只是口头上简单地解释和引导了一下,似乎有点高估了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我便用食物和动作进行引导,这时才有一部分孩子反应过来。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启发孩子的思维必须借助具体事物来进行,采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同时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通过视觉触觉等来认识事物,描述事物。
篇3: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聪明的乌龟》是一个寓意很强,角色语言比较鲜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同的角色扮演来描述一件事,用鲜明的语言来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活动中,让小朋友按角色的特点模仿对话。
本次活动中,在叙述故事这一环节,教者没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整个故事,这样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就没有完全理解故事内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浓。
如果去夸张的表现故事,用故事的情节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可能效果会比较好。在第二次复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图复述,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自己去看、去说,如果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来引导孩子去看图说话,充分的让孩子去“说、想、看、演”。本次活动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些。
篇4: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城里老鼠和乡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语言活动,它通过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城里老鼠去乡下做客与乡下老鼠去城里做客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领孩子们去了解另一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为了有效开展这次活动,课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许多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照片,还让孩子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照片并带到幼儿园,同时还要求孩子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积累一些经验。活动的开始,先让小朋友一起在投影仪上欣赏这些画面,聆听小朋友的介绍,然后老师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给你什么感觉呢?”在此基础上,大家对城市和乡村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活动中,我和小朋友围绕“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欢到城里生活呢?还是喜欢到乡下生活?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孩子的精彩回答让我赞叹不已,感触很深。我深深喜欢这些孩子们。
其实,城里和乡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孩子们都说了自己喜欢城市和乡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适合我们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现在我们的城市和乡下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农村的生活条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特别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活动中孩子勇敢的辩论是整个活动的亮点。
篇5: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一、对幼儿园教师教学实施三级管理,促进不同水平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发展
为了提高不同水平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反思能力,我们以工作年限为基本划分依据,对幼儿园教师教学实施三级管理。工作5年以下的为一级幼儿园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她们顺利胜任幼儿园教师教学岗位,成为合格幼儿园教师”;工作5~15年的为二级幼儿园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她们熟练把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正确判断儿童发展水平,确定适应的指导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逐渐发展为稳定的成熟型幼儿园教师”;工作在15年以上的则为三级幼儿园教师,对她们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帮助她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向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教学方向努力”。年限的划分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最后由幼儿园教师教学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来选择接受哪一级的管理,并可以在工作的实践和适应中进行再次选择和调整。
对幼儿园教师教学进行分级管理后,我们进一步提出,不同级别的幼儿园教师在反思时应有不同的侧重,比如:一级幼儿园教师的反思重点是“依据幼儿的表现判断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有效,并提出改进措施(是什么)”;二级幼儿园教师的反思重点是“能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客观的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什么)”;三级幼儿园教师的反思在二级幼儿园教师基础上强调了“幼儿园教师通过判断活动价值、分析幼儿行为表现,制定有效指导策略(怎么办)”。我们把撰写反思笔记纳入幼儿园教师教学日常工作,这样反思就成为幼儿园教师教学每日的必做工作,也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工作习惯。同时由于不同水平的幼儿园教师教学在反思时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也就提高了反思的实效,较好地促进了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发展。
三级管理下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具体做法如下。
做法1我们在指导一级幼儿园教师教学做反思笔记时:
首先是以培训的方式帮助幼儿园教师教学明确反思的基本格式,然后让幼儿园教师教学用这样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工作写反思笔记。
幼儿园教师教学最初写笔记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不知道反思什么,所反思的内容可供今后积累、借鉴、运用的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组织一级幼儿园教师一起讨论:“到底什么是值得积累的?反思什么是对我们今后工作和自身发展有帮助的?”为了避免讨论结果的空洞、抽象,我们会为一级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笔记,这样幼儿园教师教学在发现别人优势的过程中,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然后幼儿园教师教学再结合实践写。
出现个别问题个别沟通,出现典型问题就集体讨论。通过这样的反复交流和研讨,一级幼儿园教种情况,我们交流的重点会放在对出现问题的分析上。由于这样的沟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所以幼儿园教师能比较好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通过和幼儿园教师教学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改善措施,可以引导幼儿园教师尝试将研究幼儿、研究学科、研究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经过这样面对面的交流,幼儿园教师教学写反思时就会言之有物,写反思的过程,也就成了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
做法
对于水平相对较高的幼儿园教师,我们则采取团队研究和适时引领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由于大家水平接近,可以形成较为浓郁的研讨氛围,在这个氛围之下,相互质疑,进行思维碰撞。如果出现争执不下的情况,业务干部会介入讨论,或者请大家回到实践中验证到底怎么做更合适。有了这样一个集体反思的过程,幼儿园教师教学再自己进行反思时就会更深入,采取的措施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也会更大。
二、摸索反思的方法,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反思提供支持
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幼儿园教师教学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当你着手于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思是应该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分析幼儿园教师在反思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问题意识不强”。所以要成为一名反思型幼儿园教师,首先就要成为善于发现问题的幼儿园教师。
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反映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基于问题的反思性实践可以引领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行系统、深入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更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抓不准或抓不住问题是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反思性实践中感到最为困惑的地方,那么在进行反思时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发现或选择问题呢?通过摸索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一个目标、两个方面、三个重点入手。
1。对目标的预期和实践构成了反思的空间反思
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教师教学的专业发展只是让我们找到了反思的方向,但无论从哪一方面展开反思都要有具体的落点。在任何教育情景中,能反映幼儿发展和幼儿园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行为、现象很多,大致整理一下,与目标、策略和效果有关的可以涵盖其中的绝大多数,因此,目标、策略和效果可以成为反思的三个重点。
(1)反思目标,可以考察幼儿园教师教学把握幼儿原有经验和领域关键概念的水平。
因此活动后对目标的反思,就是在反思幼儿园教师教学对领域关键概念把握和对本班幼儿的经验水平的了解是否适宜、准确。而通过对目标的不断反思,幼儿园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学科、研究幼儿的能力。
(2)反思策略,可以考察幼儿园教师教学对幼儿个性特征、学习特点和对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把握及运用情况。
活动中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有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不管如何复杂都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个是策略的制定要符合、适合学习者的需要;
另一个是幼儿园教师教学应具备将头脑中预想的策略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能力。做到前一点要求幼儿园教师教学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特别是要关注到每个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这是建立在日常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幼儿园教师教学做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个案观察。所以站在这一层面来反思活动中的策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分析判断: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认为的对幼儿的了解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我们的了解中“想当然”、“也许是”、“差不多”的成分有多少?如果我们能很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对幼儿的研究必然是深入而实际的。而要做到后一点则需要幼儿园教师教学有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技巧、经验方面的支持。如果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而扎实,则可以在活动中不断绽放“智慧的火花”,产生“教学灵感”,这些都有助于更高效地实现目标。反之,预想的策略再完美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所以通过反思在活动中实施策略的情况,将“灵感”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将“失误、不足”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教学对自身在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中反映出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判断,并加以探究和剖析,从而促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上一层楼。所以反思策略的直接成效就是提高了我们研究教育的能力。
(3)反思效果,可以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这里的效果就是围绕既定目标实施预期策略的实际情况,是活动结束后的第一感受,所以在反思的步骤上,对效果的反思(通俗地讲就是“活动上得怎么样”)很容易成为反思的起点。因为通过对效果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和再次感受其中的精彩,而这些都将引领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如果活动是成功的,我们要在反思时把活动中促使预期目标达成的策略、做法,包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随机教育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如果活动尚有不足,则要回到前面所提及的对目标和策略的反思上,在反思中找到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并在不断的反思性实践中提高自身研究学科、研究幼儿和研究教育的能力。
篇6: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合理,活动中幼儿的配合十分重要,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每次公开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很自然的想到和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课前渗透,尽量使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配合,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平时,在渗透这一方面做的不够。
今天语言活动《荷花荷花几月开》中,游戏的部分需要幼儿通过问答的形式说出一年四季的花卉,当我问幼儿:“什么花儿春天开?”时,幼儿说出的花卉有迎春花、紫玉兰、杜鹃花等,而这些都是幼儿园里有的或者是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带幼儿出去看到的,幼儿对于夏天、秋天、冬天的花卉却了解的比较少。虽然我已经通过家校路路通让家长告诉幼儿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四季的花卉,然而今天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了,课前渗透也需要讲究方式,最好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的东西引导幼儿,让幼儿亲身感受则是最好的方式,印象特别深刻。我想,对于今天的这个活动可以利用晨间谈话,一方面先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或是家长对其的丰富,另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本身也可以丰富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吧!
我班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可以说他一秒钟都闲不住,例:其他幼儿都在认真上课,他却到处乱走,请他站在墙边他却抠墙壁,请小朋友们休息他却去摸别的幼儿等等,教学反思《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刚开始我非常之头疼,就狠狠的批评了他,但过后他又是原样。接着我采取不理睬的方式,但没想到他越发肆无忌惮。在这之前我从未遇到过类似案例,这使我非常懊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拿小奖品来吸引幼儿,我发现他眼睛直盯着我,于是我就对他说:“请他坐好了。”他马上就将小手小脚放好了。经过这一件小事,渐渐的我尝试只要他做的好的地方就在同伴面前大力表扬他,甚至有时会请他来当小老师或者值日生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注意力。经过两个月的坚持,他能坚持认真的上完一节课,据家长反映,他在家的脾气好了许多,现在能将所学唐诗完整的流畅的背诵出来。这让我很是骄傲。
幼儿园生活应该是井然有序的,然而排队就是外出活动、游戏、入厕、喝水、洗手必不可少的过程。刚接手小班时,排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每次幼儿们都个排个的,老师们为了队伍的整齐和幼儿的安全着想就不得不自己动手,将幼儿一个个幼儿排好了,几天下来,老师们都觉得很累。于是我就萌发了个想法:“为什么不锻炼幼儿自己将队伍排好呢?”说干就干,于是在每次排队的时候我都会用轻柔的声音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请小朋友们叉腰轻轻的走到周老师这来,排好了的小朋友就当小老师看好前面小朋友的小脑袋,我们还要排成漂亮的1宝宝。”与此同时排的好的幼儿大力表扬,并请他站在最前面当火车头,在走的过程中仍然是请小朋友就当小老师看好前面小朋友的小脑袋,还边念儿歌或唱唱歌曲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久而久之,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只要老师请幼儿排队,小朋友们就立马排好了。一天的活动下来老师们就省心多了。
所谓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只有把常规做好了,教学也就自然轻松了许多。而常规教学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也让幼儿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这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常规教学贵在坚持。在幼儿教育中老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对于幼儿任何一个小动作决不放任,不应让幼儿存侥幸心理,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及时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和习惯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你之前的辛苦将付诸东流。
篇7: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各种事业的发展。而人的素质,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着各自特点和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人才有自己的个性,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需求。而在应试教育中,视各具个性的学生为一律,把主要目标放在文化知识的传授方面,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顾学生的天赋,无视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愿望和特长,而以升学为惟一目标,这种教育背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违背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就是要发掘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以适应充满竞争的未来社会。
清代的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应该给当代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不拘一格,就是要全方位地从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天赋,不但不能够压制、扼杀,还应该因势利导地加以发掘,启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造就出各具风采的时代新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首先,要有观念的转变。要认识到学生是各具个性的,他们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基于这一出发点,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而且必须是具有灵活性的,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要求。要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要积极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天赋。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有的学生擅长美术,有的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对写作情有独钟,有的学生热衷体育竞技……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忽视了这些个性特质。美术名作《登攀》的画家,在考进浙江大学时,数学成绩很差,但美术成绩出类拨萃,校长竺可桢慧眼识英才,破格录取,使他最终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美术家,如果求全责备,也许这位美术家就会湮没无闻了。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那种“以分取人”的陈旧教育思想,应该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新的教育观念。
其二,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和条件。素质教育是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为前提的,人的身心发展表现为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我们要兼顾人的身心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基本规律,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往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因为其某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而扼杀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就。
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要创造“副科不副”的氛围,让那些确有特长的学生“英雄有用武之地”,学校要开全、开足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课程,要开展各项活动课程,要设置、组织各类选修课程、兴趣小组,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其三,提高师资素质,适应个性教育。俗话说“打铁先要榔头硬”,而我们的教师可能自身素质上存在着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因而要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是思想素质,而且特别要提高发展自己的个性素质。一专多能,并非是不可能的事。现在的教师除了教自己学科的书,对其他领域不闻不问的现象,是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
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丰富的科学家,还需要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运动健将、创造家、发明家,这些人都要在学校培养出来,而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做到。
篇8: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上个周看了差不多一个周的讲座视频,在这个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增长了很多的知识。比如观看了早上入园、吃饭、睡觉、厕所等等一些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
观看了孩子们早上入园的视频,老师们早早的就在自己教室门口等着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一个个陆续的来到教室门口,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个认真仔细的整理着自己的衣服、书包等一些物品,整理好之后整齐的放在自己的小柜子里,而且孩子们在整理自己东西的时候,比如说整理自己的衣服的时候还有小儿歌。
而我们平时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们以来就帮助孩子脱衣服,叠衣服,没有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这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每次都是我们去帮他们来完成,完全的剥夺了他们自己动手的权利。
视频中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会把今天吃的什么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每天都会有一个小报餐员,让小报餐员给孩子们介绍今天中午我们吃的是什么,这些饭菜都有什么营养,然后再请孩子们吃饭。对于大班的孩子吃饭的环节我很喜欢,就是自助餐;也是把今天的饭菜都准备好图片,让孩子说说饭菜的营养,然后老师会给出相应的建议,什么菜吃多少,然后让孩子们自己选择。
那我们平时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就是把饭菜分好了,就让孩子们吃,有很多的时候家长回家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吃的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就只是米饭,其他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吃饭的方法可以让现在的孩子知道饭菜的营养,也不会导致现在很多孩子会发生挑食的现象,也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午睡的这个环节,视频当中小班孩子也有关于睡觉的儿歌,老师还会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让孩子们慢慢的进入睡梦中,起床的时候还有一个起床操,这个我感觉是很好的,音乐的起伏没有太大的变化,让孩子慢慢的清醒过来,伸伸腰,敲敲腿,转转脖子等一些动作,让孩子慢慢放松。那我们平时一到起床的时候就说:起床啦,穿鞋子厕所小便喝水哈,不会注意这些细节。
从小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入厕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他们在厕所贴上了相应的标志,小女孩在两侧画上了小脚丫,在上厕所的时候小女孩就知道怎么样厕所,正确的上厕所的方法,小男孩也是。那我们平时入厕的时候时不时的就会听见孩子们告状声音,不是他推我了,就是他挤我了,看了视频当中的方法,孩子们很有秩序的入厕,不会发生我们平时这样的事情。
听也听了,看也看了,感触非常非常的多,看似很简单的一日生活,但是其中的知识的非常多的,一个好的习惯是需要从小养成的,以后我们会努力让孩子们快乐的在幼儿园成长生活。当然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增进自己的知识,当然这些也都离不开爱!因为有爱,我们的孩子才会如此快乐和自信;因为有爱,我们的老师才会如此尽责和自豪;因为有爱,我们家长才会如此欣慰与骄傲!
篇9: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手帕就像一块大大的魔术布,能在老师的巧手编织下变成一个个神奇的小动物,小玩具。”,这是一节社会领域的学科《好玩的手帕》,开展这个活动,我本来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1.尝试各种方式玩手帕;2.欣赏手帕上不同的图案与色彩。
这节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观察手帕上的图案,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自己动手来玩一玩小手帕。于是我依据纲要中的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第一环节谈话引入,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了解小手帕有很多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观察手帕上好看的图案。第三环节请幼儿自己玩一玩小手帕,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
当我在走进活动室,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教室在讲解手帕图案时,有部分幼儿分心。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观察到了学习上的这种现象:不能较好地自行玩手帕,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解,由于教师的示范玩手帕,局限了部分幼儿的创造力。
这些现象让我知道了原来的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被引导的。因此,我觉得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调整:1.讲解手帕图案时,时间可以缩短;2.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完玩手帕。
经过我的反思,相信再次进行类似操作活动时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力,让幼儿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并学会用语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
看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1.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反思
篇10: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今天语言活动《荷花荷花几月开》中,游戏的部分需要幼儿通过问答的形式说出一年四季的花卉,当我问幼儿:“什么花儿春天开?”时,幼儿说出的花卉有迎春花、紫玉兰、杜鹃花等,而这些都是幼儿园里有的或者是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带幼儿出去看到的,幼儿对于夏天、秋天、冬天的花卉却了解的比较少。虽然我已经通过家校路路通让家长告诉幼儿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四季的花卉,然而今天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了,课前渗透也需要讲究方式,最好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的东西引导幼儿,让幼儿亲身感受则是最好的方式,印象特别深刻。我想,对于今天的这个活动可以利用晨间谈话,一方面先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或是家长对其的丰富,另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本身也可以丰富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吧!
我班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可以说他一秒钟都闲不住,例:其他幼儿都在认真上课,他却到处乱走,请他站在墙边他却抠墙壁,请小朋友们休息他却去摸别的幼儿等等,教学反思《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刚开始我非常之头疼,就狠狠的批评了他,但过后他又是原样。接着我采取不理睬的方式,但没想到他越发肆无忌惮。
在这之前我从未遇到过类似案例,这使我非常懊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拿小奖品来吸引幼儿,我发现他眼睛直盯着我,于是我就对他说:“请他坐好了。”他马上就将小手小脚放好了。经过这一件小事,渐渐的我尝试只要他做的好的地方就在同伴面前大力表扬他,甚至有时会请他来当小老师或者值日生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注意力。经过两个月的坚持,他能坚持认真的上完一节课,据家长反映,他在家的脾气好了许多,现在能将所学唐诗完整的流畅的背诵出来。这让我很是骄傲。
幼儿园生活应该是井然有序的,然而排队就是外出活动、游戏、入厕、喝水、洗手必不可少的过程。刚接手小班时,排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每次幼儿们都个排个的,老师们为了队伍的整齐和幼儿的安全着想就不得不自己动手,将幼儿一个个幼儿排好了,几天下来,老师们都觉得很累。
于是我就萌发了个想法:“为什么不锻炼幼儿自己将队伍排好呢?”说干就干,于是在每次排队的时候我都会用轻柔的声音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请小朋友们叉腰轻轻的走到周老师这来,排好了的小朋友就当小老师看好前面小朋友的小脑袋,我们还要排成漂亮的1宝宝。”与此同时排的好的幼儿大力表扬,并请他站在最前面当火车头,在走的过程中仍然是请小朋友就当小老师看好前面小朋友的小脑袋,还边念儿歌或唱唱歌曲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久而久之,效果非常明显,现在只要老师请幼儿排队,小朋友们就立马排好了。一天的活动下来老师们就省心多了。
所谓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只有把常规做好了,教学也就自然轻松了许多。而常规教学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也让幼儿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这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常规教学贵在坚持。在幼儿教育中老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注意幼儿的言行举止,对于幼儿任何一个小动作决不放任,不应让幼儿存侥幸心理,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及时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和习惯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你之前的辛苦将付诸东流。
篇11: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全书共六个单元,前五个单元中作者都以“导读——案例描述——个人反思——同伴研讨——专家点评”的顺序来编撰了二十八个案例,从每个活动的生成背景到组织过程,再到成果呈现都非常的详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活动后分三个层面的反思与评价。首先是执教者作为当事者对自身教学组织的梳理与反思,然后是同伴作为旁观者对活动的评价与建议,最后是专家理论性的总结与指导。
如果说执教者的反思多停留在实践层面的话,专家的总结则更具有理论的高度。这样分层次的评价,既清晰又全面,引导我们能够从多个层面去认识和思考教学的价值,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懂得了反思与评价的要点。既开拓了我的视野,对我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有很大的启发。
在最后第六单元,作者还特别加入了“教学案例研究”,借助对若干个案例的评析,阐释了案例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让我们对如何撰写案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的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反复阅读此书后,我对书中的第五单元“反思、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深有感触。通过对第五单元第一小节“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关注全班不同学习需求的幼儿”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过程要根据孩子的不同需要而设置,按照幼儿的探究问题与已有经验分组,并提出该组的活动目标与应获得的新经验,真正促进不同需求和不同探究水平的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发现,让幼儿在自信、主动地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光和影》。
“光和影”是幼儿园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在我们组织的活动中,会利用孩子玩影子游戏的兴趣,全班一个主题,幼儿一起探究。
老师确立教学目标后,全班孩子一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我们也进行反思,然而反思的结果呢,并没有改变按计划教学的模式,只是在调整目标,目标难了,无法达成;目标简单了,没有挑战性。总会出现有部分孩子在活动中是活跃的,但有部分孩子却是盲从的,还会有一些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完全是被动的,看了这个案例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使我茅塞顿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作者尝试分组教学的形式关注全班不同学习需求的幼儿。
一、改进“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尝试“分组教学”。
徐春燕老师首先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把全班孩子根据水平和兴趣分为两组进行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在暗室里、在阳光下,用自己的身体、用各种工具,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探索和发现。动态的小组不断的分而又和,始终兴奋着的老师不断的判断、反思且寻不同幼儿的需求并给予适宜的支持。
二、判断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水平,为不同的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指导。
第一组幼儿经历了找影子、踩影子——在暗室里制造影子——继续制造影子,并给影子搬家——让影子与物体分开——我们的影子可以与身体分开吗——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六个探究活动。
第二组经历了找影子、踩影子——在暗室里制造影子——让影子变大变小——制造彩色的影子——我们的影子可以与身体分开吗——光源和影子的方向六个探究活动。 虽然两组幼儿探究活动的数量相同,但内容却有的相同、有的不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徐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所获得的经验及已经达到的经验水平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适宜教育与指导,使每组都能够进行适合自己的教学。
篇12: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主题教学反思
《甜甜的糖果》是托班本学期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延伸活动中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对如何进行幼儿教师问题意识的建构做了一点尝试。
一、疑惑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一个“糖果”。虽然,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虑到我们托班的小朋友人比较小而且大多数小朋友都特别活跃,如果共同制作一个糖果的话,可能场面会比较混乱,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控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托班的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能达成合作的效果吗?;第三,班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有个别孩子又有点特殊,他们在全班总动员的过程中会被无意地忽略吗?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学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装饰糖果,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小朋友用颜料涂画来装饰。通过平时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表现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只是将颜色一个接一个地乱涂乱画,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从事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没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样才能更有趣一些呢?针对以上两点疑惑,我在翻阅了同类教案后,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动。
二、实践
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我对《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进行了第二次的备课。首先把全体制作一个糖果改成了每个孩子都来制作一个糖果宝宝。老师事先制作一个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妈妈”,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创设一个情境:糖果妈妈说:谢谢老师给我做了这么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我的糖果宝宝们还没有衣服穿,怎么办呢?这时候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糖果妈妈有许许多多的宝宝,老师一个人来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给他们,怎么办呢?这样马上就能引起小朋友对为糖果宝宝做衣服的兴趣。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有趣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突然想到孩子们对我以前给他们变的一个魔术非常感兴趣,他们始终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白纸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出现。我能不能把这个运用到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上呢?这样也许更有意思。于是我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些小纸团,让他们在糖果宝宝身上随意地粘贴,待会老师就会让糖果宝宝的衣服变魔术!
就像在备课时所预想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课堂常规及活动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及动手能力的差异,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内容,兴趣仍然非常浓厚;有的孩子则动作缓慢,而且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你们可以去帮帮你边上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可以再到老师这里来领取材料,继续制作糖果宝宝。这样一来,每一个孩子又都能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临时调整了教学环节,活动持续的时间过长了。为了不影响下面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在贴完之后就把糖果宝宝放到老师这里来,到游戏时间我们一起来完成最后的变魔术环节。
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有效的补充。孩子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没有因为活动的结束而褪减,因此,我便利用区域活动小组操作的优势让孩子们以组为单位,一组一组地完成最后一个“穿衣服”的环节。这样既给老师的观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完成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开设了“糖果屋”的游戏,在区域内提供了更多的制作、装饰糖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制作漂亮的糖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三、反思
在托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孩子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外界的干扰、孩子的想法、教师的组织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应该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改动生成活动环节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应该专注于“如何做”,还应该认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调整”和“务实的反思”,每一阶段都对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
常规教育的反思
不难发现,现有的探讨一般将常规教育看成是班级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较多关注其下面的积极意义。但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常规才算合理,什么样的常规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却值得幼儿教师深思。
要去过幼儿园的人一定会看到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整班幼儿整齐划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孩子们总是规规矩矩的站好听老师讲解游戏玩法。老师总是夸奖××小朋友,在活动中听指挥、不乱跑;也经常会批评××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点也不安宁。其实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生理上讲,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如果我们“强迫”他们规规矩矩,不跑不跳,他们的动作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他们的性格也容易变得忧郁、孤僻、缺乏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孩子也是在活动中通过和周围事物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如果我们总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地坐着,他们怎能去真正接触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从而去认识周围事物呢?同时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而有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幼儿有违反常规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极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另外许多老师将常规视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即认为常规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没有了这个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证。于是她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开始倾斜。
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区活动中,玩具没收拾好,教师也要面对全体儿童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后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饭不能说话,上课要坐好,平时要听指挥等……孩子们总是在“我说你做”中建立起各项常规,老师的话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圣旨”。孩子们也总是说“如果这样老师会批评的。”难道我们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规的理由就应该是老师会批评吗?如果孩子们没有老师的批评就可以做任意的一件事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虽小,但与成人一样同样有自尊心。如果老师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师”这一角色的优越感去压倒、管住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而没有主见与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素质是极不相称的。
篇13: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小班儿歌《手指谣》教学活动反思
上课时,我就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这时我一边敲小铃铛一边说谁的小手最能干,大家都说我的小手最能干,这样一说效果还真不错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的说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说我会做飞机,有的说我还会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加重了语气,你们知道吗老师的手也很能干,“看,我变了什么”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会回答的问题,所以孩子的热情很好,都很积极的回应老师。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来到老师这里时,老师就加重语气,使得孩子要关注接下来老师要问的问题中了。老师告诉孩子,她的手会变魔术的时候,孩子的兴趣给吸引了。学念儿歌这一环节,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小朋友内容,而是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自己根据理解把儿歌的内容编出来了。学会儿歌以后,孩子对手影游戏还是很感兴趣,教师马上满足孩子这一愿望,请小朋友自己学做魔术师,边玩边说。教师就在旁边适当的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仿编成完整的儿歌。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比如让小孩子围成一个圈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想、表演,老师改变以往的身份以魔术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重重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说,不怕说错,只要把自己喜欢的说出来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过生日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为丁越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并通过该活动学习分享.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丁越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丁越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因此,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快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通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意义,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
篇14: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反思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 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边建构边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伟小朋友突然抬起头,好奇地问:“老师,‘节约’是什么 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约会 ”接近学期尾声,我也发现小朋友们似乎成熟了许多,对男女性别特别敏感,常常发现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亲一下脸,特别是王志伟小朋友,也许是家长不太管的原故,也许是言情电视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总是抱住几个漂亮的小女孩时不时地亲一下,所以他竟会把“节约”当成是男人和女人约会,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这是一个很好的随即教育机会,活动结束后,我就让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两个字“节约”,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宝宝吗 ”大家齐声说:“知道,是节约。”我又问:“节约是什么意思呢 ”这下象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节约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说:“节约用电,就是要随手关灯、关电器。”又有的说:“节约用纸,就是不要浪费白白的纸,也就保护大树了,因为纸是用大树做的。”我又问:“那又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呢 ”这时马昕宇脸上非常严肃地说:“昨天,我在电视里看见,有一个地方没有草地、大树,不下雨,好久没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们就派了五个人去寻找水,结果四个人干死饿死了四个人,回来了一个人,而且也没有找到水,幸亏科学家来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机器钻开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点水,后来他们每天用水非常节约,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这个故事一讲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周棱说:“刚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龙头,浪费了很多水。”周之惠说:“赵玲今天画画用了六张纸,每张纸上都画了几笔。”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小朋友把平时看到的不节约的行为都一一例举,说着说着,小朋友们还意识到时间也应该节约,节约(珍惜)时间会学到更多本领。
可是当孩子们分散活动时,王志伟又轻轻地跟我说:“老师,妈妈就是跟爸爸说---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去‘节约’吧。”我听了马上意识到刚才理解错了,王志伟妈妈指的是“节育”而不是“节约”(可能他妈妈普通话不太准)。这该怎样给孩子解释呢 我随手拿起一本《袋鼠妈妈的故事》书,跟孩子说:“你看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装了几只小袋鼠呀 ”“一只。”“对呀,多生了宝宝妈妈的袋子就装不下了,你妈妈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顾你们,他们也感觉很累了,所以妈妈认为生孩子也要节约,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吗 ”王志伟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老师,我懂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个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会清楚的。
评析与反思:
1、创设环境,激发思维。幼儿思维的活跃程度有赖于所处的环境状态,孩子在轻松状态下思维的空间会很大,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显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王志伟小朋友平时比较内向,而他提出的问题也许困扰了他一段时间,当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愉快建构时,他的心理处于放松状态,所以提出问题显得很自然,而幼儿在讨论问题时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联想到平时所获得的信息、观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电视新闻。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同时也要敏锐地观察孩子的注意点和感兴趣的话题。良好教育环境的设计应发挥多层面的教育功能。
篇15: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反思
学会反思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技巧,不断深化幼儿园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使教师具有反思的意识,并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我对本市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对我市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总结回顾:
近年来,教学反思活动在各个单位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开展,它逐渐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正是认识到了反思教学的重要,我们幼儿园围绕教学反思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组织教育笔记评比交流、组织参加郑州市反思教学研讨会、组织全市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课件培训及评比活动。下面就历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如下:
组织教育笔记评比交流活动。
为了使幼儿教师及时总结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经验教训,使好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得以推广交流,避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弯路,我们于2003年11月28日进行了幼儿教师教育笔记评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突出的优点是:①书写认真,字体工整,干净整齐,能够完成10篇教育笔记的任务。②大部分的内容都有恰当的小标题。结尾部分有教师的感想或对此事的看法。对整个事情做反思回顾。如一个教师所写: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偏爱与博爱》一篇中写道:过分偏爱一个孩子,你就会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飞的“闯祸”并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双手尝试着解决一点问题,“破坏”也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头脑探求一点道理。用爱心去温暖他,用耐心去倾听他,用恒心去等待他。当孩子与老师发生冲突时,教师放弃教育是不负责任的,与幼儿对峙也是愚蠢的,只有了解并掌握了幼儿对抗的原因与特点,方可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会“懒”老师,没有“辛辛苦苦”地剥夺了孩子们发展的机会。 ③教师能够把一日生活中的小事,用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个细节。用一颗火热的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如:有写整理积木的、有写接待孩子的、有写玩玩具的,有写幼儿就餐情况的等。范围较广。真正做到了涵盖了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④教师制作了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插图、配画、剪画、点缀。如幼儿喝水的、做游戏的、操作材料的等,这是教师爱美、欣赏美、展示美的一种方式,但也有个别的教师构图太花、太杂乱,整幅图都配有图案背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影响了笔记本身的内容。显得喧宾夺主、画蛇添足。失去了笔记本身的意义。⑤教师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写出记实性强的内容。如:与天气有关的内容,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大雪纷飞与幼儿的体育锻炼身心健康;秋天里幼儿园落下的片片树叶组织孩子在园里捡落叶,毛毛虫子从树上落下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的情景;教师对教研员听课的感受;学习周弘老师赏识教育的感受;下雨时教师带领幼儿在园里看雨的情景……⑥能制作与教育笔记内容相一致的课件。如: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研究观察的课件,录制孩子们玩瓶子、玩铁器、玩纸杯等的情景。
本次活动存在的不足:①有错别字的现象:圆长、话伴、敢快、事得其反、快了、蜂蛹而来等,也有的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如:教学实践证明,不是教师就能进步,而是学生真正学会才能发展。②有抄袭现象:教师姓名和笔记本上的不一样;摘抄大量的理论:在教学中要把外因与内因分清,诱是外因,思是内因,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促进发展。
篇16: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
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课后反思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一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二随音乐节奏做小老鼠爬上灯台、滚下来和躲进洞的动作。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可以说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D: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当,有很多时候觉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脚,当孩子们游戏的时候不应该使用flash,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边清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当中,这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没掌握到关键的部分。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主题教学反思
《甜甜的糖果》是托班本学期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准备、实施及延伸活动中都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对如何进行幼儿教师问题意识的建构做了一点尝试。
一、疑惑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一个“糖果”。虽然,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虑到我们托班的小朋友人比较小而且大多数小朋友都特别活跃,如果共同制作一个糖果的话,可能场面会比较混乱,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控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托班的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烈,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制作能达成合作的效果吗?;第三,班里有些孩子比较内向,有个别孩子又有点特殊,他们在全班总动员的过程中会被无意地忽略吗?这是疑惑之一。疑惑之二:教学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装饰糖果,教材中的备课建议是让小朋友用颜料涂画来装饰。通过平时美术活动中对幼儿表现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只是将颜色一个接一个地乱涂乱画,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也从事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没有新意、缺乏趣味。怎样才能更有趣一些呢?针对以上两点疑惑,我在翻阅了同类教案后,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动。
二、实践
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失败、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产生的。我对《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进行了第二次的备课。首先把全体制作一个糖果改成了每个孩子都来制作一个糖果宝宝。老师事先制作一个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妈妈”,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创设一个情境:糖果妈妈说:谢谢老师给我做了这么一件漂亮的衣服,可是我的糖果宝宝们还没有衣服穿,怎么办呢?这时候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糖果妈妈有许许多多的宝宝,老师一个人来不及做漂亮的衣服给他们,怎么办呢?这样马上就能引起小朋友对为糖果宝宝做衣服的兴趣。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有趣方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突然想到孩子们对我以前给他们变的一个魔术非常感兴趣,他们始终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白纸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出现。我能不能把这个运用到装饰糖果宝宝的环节上呢?这样也许更有意思。于是我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些小纸团,让他们在糖果宝宝身上随意地粘贴,待会老师就会让糖果宝宝的衣服变魔术!
就像在备课时所预想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课堂常规及活动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及动手能力的差异,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孩子能有快有好地完成操作内容,兴趣仍然非常浓厚;有的孩子则动作缓慢,而且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先完成的孩子提出了一个要求:你们可以去帮帮你边上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可以再到老师这里来领取材料,继续制作糖果宝宝。这样一来,每一个孩子又都能继续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临时调整了教学环节,活动持续的时间过长了。为了不影响下面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在贴完之后就把糖果宝宝放到老师这里来,到游戏时间我们一起来完成最后的变魔术环节。
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有效的补充。孩子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没有因为活动的结束而褪减,因此,我便利用区域活动小组操作的优势让孩子们以组为单位,一组一组地完成最后一个“穿衣服”的环节。这样既给老师的观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甜甜的糖果》这个教学活动完成了,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开设了“糖果屋”的游戏,在区域内提供了更多的制作、装饰糖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制作漂亮的糖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三、反思
在托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孩子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外界的干扰、孩子的想法、教师的组织方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应该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改动生成活动环节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应该专注于“如何做”,还应该认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调整”和“务实的反思”,每一阶段都对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专业成长。
常规教育的反思
不难发现,现有的探讨一般将常规教育看成是班级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较多关注其下面的积极意义。但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常规才算合理,什么样的常规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却值得幼儿教师深思。
要去过幼儿园的人一定会看到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整班幼儿整齐划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孩子们总是规规矩矩的站好听老师讲解游戏玩法。老师总是夸奖××小朋友,在活动中听指挥、不乱跑;也经常会批评××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点也不安宁。其实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生理上讲,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如果我们“强迫”他们规规矩矩,不跑不跳,他们的动作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他们的性格也容易变得忧郁、孤僻、缺乏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时孩子也是在活动中通过和周围事物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如果我们总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地坐着,他们怎能去真正接触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从而去认识周围事物呢?同时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而有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幼儿有违反常规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极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另外许多老师将常规视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即认为常规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没有了这个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证。于是她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开始倾斜。
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区活动中,玩具没收拾好,教师也要面对全体儿童花大量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后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饭不能说话,上课要坐好,平时要听指挥等……孩子们总是在“我说你做”中建立起各项常规,老师的话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圣旨”。孩子们也总是说“如果这样老师会批评的。”难道我们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规的理由就应该是老师会批评吗?如果孩子们没有老师的批评就可以做任意的一件事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虽小,但与成人一样同样有自尊心。如果老师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师”这一角色的优越感去压倒、管住孩子,从而使孩子形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而没有主见与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素质是极不相称的。
小班儿歌《手指谣》教学活动反思
上课时,我就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这时我一边敲小铃铛一边说谁的小手最能干,大家都说我的小手最能干,这样一说效果还真不错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有的说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说我会做飞机,有的说我还会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加重了语气,你们知道吗老师的手也很能干,“看,我变了什么”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会回答的问题,所以孩子的热情很好,都很积极的回应老师。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来到老师这里时,老师就加重语气,使得孩子要关注接下来老师要问的问题中了。老师告诉孩子,她的手会变魔术的时候,孩子的兴趣给吸引了。学念儿歌这一环节,并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小朋友内容,而是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自己根据理解把儿歌的内容编出来了。学会儿歌以后,孩子对手影游戏还是很感兴趣,教师马上满足孩子这一愿望,请小朋友自己学做魔术师,边玩边说。教师就在旁边适当的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仿编成完整的儿歌。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比如让小孩子围成一个圈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想、表演,老师改变以往的身份以魔术师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重重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说,不怕说错,只要把自己喜欢的说出来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过生日
我班幼儿对过生日充满了兴趣,提起生日和生日蛋糕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就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活动的目标是通过为丁越小朋友过生日,让幼儿了解生日的意义,并通过该活动学习分享.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一份神秘的礼物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好奇,再变出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将幼儿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活动中,我用丁越小朋友的口吻和幼儿交流,以丁越小朋友的身份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对于发言积极、表现较好的幼儿,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并会让丁越小朋友亲小朋友一下做为奖励,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当秩序稍乱时,我会用和丁越小朋友说悄悄话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都很高。
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的,因此,活动时的秩序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偶尔幼儿也因为急于抢答问题而站起来,或在讨论问题时声音较大而略显嘈杂,此时我会用轻声和越越耳语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达到安静的效果,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地较为顺利。
过生日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再加上这次是幼儿第一次在幼儿园、也是第一次为其他小朋友过生日,所以,幼儿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互送礼物并祝生日快乐时,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走过去。通过此活动,幼儿懂得了生日的意义,认识到自己长大了,并学会了关心同伴,与同伴分享食物和游戏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整个活动体现了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方式,当幼儿的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学习与人分享。
小班音乐活动反思小班音乐活动《合拢放开》
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手的动作变化和与身体接触,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速度为中速,,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要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游戏时的欢快的情绪,适合小班幼儿演唱。
对立学习音乐小朋友们都喜欢,不过游戏他们就更喜欢了,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掌握,那我们大家一起先来做一个幼儿听有节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拢、放开的动作。反复做几次,交换顺序。让幼儿知道合拢就是两手合在一起,放开就是把手分开放在两边,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想知道老师到底会发出什么样的口令。在老师发出口令后,宝宝们马上做了起来。有的宝宝还会跟着老师说合拢放开。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它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这一环节中,运用游戏的方式直接进入教学内容。接着老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在说说、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内容,着个环节的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让幼儿熟悉了歌词,为后面的学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铺垫。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同时也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表演演唱使听众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游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有趣的线条
活动前的反思:
选择这个活动一是来源于孩子,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在点心和午餐后让孩子玩挑花绳,时间长了有些孩子不在挑而是将绳子抛接和甩动。我发现绳子在下落中自然而然形成图案。可能孩子只是觉得好玩,我却得到启发何不用其来开展活动呢?既然选择这个开展活动,我就自己来玩线,发现挑花绳的线条比较硬,甩动时不容易形成图案,还有不安全的因素。于是我用毛线来尝试,比线绳更容易形成多变的图案。于是我借助于小小的毛线,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线条》。
我观察和分析了孩子的具体情况,他们的语言发展教好,但是能运用描述性词语的不多,单一的思维和从他的模式频率教高。所以在开始部分就引导孩子通过转动线条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目标也定位在“对线条图展开想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像能力”上。
第一次活动后的调整:
第一次的活动中开始的图片我是提供了两张,一张是高低差异很大的线条图,另一张是比较平直的曲线图。在请孩子观察时,小朋友将两张图混在一起讲述,特别是转动后将的老师也不明白是哪一张。对于还的思考和想象有障碍,这两张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上有点区别。为让孩子思考的点更明显,讲述的内容更集中,我就把另一张取消了,只提供一张线条图。在第二次活动中我觉得这样的改动是明智的,小朋友讲述和思考的点集中了,更容易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
本次活动后的反思:
为孩子提供的材料“毛线”是孩子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强,所以幼儿在的活动中的兴趣始终是很高的,他们能积极投入甩绳、观察、讲述和从不同的方位来观思考和想象。这是对我对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的充分了解,同时在每次活动中都给予了孩子明确的操作要求,让他们明白要做些什么。在活动中提供的氛围是宽松的,孩子可以随意地找地方,或是坐、或是站、或是爬着,我没有制止,也没有用理想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让孩子就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孩子无拘无束那么就更能激发孩子讲的的意愿。在每次孩子操作中我给与孩子的时间也是足够,尤其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创编小故事中,满足了幼儿讲述的需要。整个活动都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既动手又动脑,孩子们玩得高兴,说得积极,全体幼儿都能在主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另一个原因是运了的现代技术的手段,将不能保留的线条图用照片的形式拍下来进行保存,并让孩子有了更多观察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电脑上这些图还可以转动,也是发展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想象。这激发了孩子观察和想象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对这个活动的一些思考:
1、由于毛线是在地板上操作的所以在拍摄照片时有反光,一些深色毛线形成的线条图孩子观看不清晰,如果为每个孩子提供一张白纸那么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2、孩子在操作中教师应该提出让孩子相互讲述,或是让小朋友拿了毛线到客人老师那里甩动和讲述,不进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也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倾听的对象,满足他们讲述的愿望。
3、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原来的提问是第一次只要孩子说出“像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说什么样的XX,可在活动中孩子的讲述冲已经大部分的在运用描述性的语言了,于是我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即使调整了计划。这也是我对孩子能力的估计不足,小看了我们的孩子。这也再次提醒我孩子能力的差异很大,对于不同的孩子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4、在活动中孩子中出现了相互合作的意愿,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如果在集体中的及时推广就更佳。这也为我今后深入开展此活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以让孩子来尝试双人、多人合作甩线条图进行讲述活动。
本次活动虽然结束了,可是这样的活动还将继续开展,如用毛线来制作、用毛线来绘画、用毛线运动等等。这些我将把毛线提供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让孩子来探索,根据需要再组织相应的活动。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
《糖果雨》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中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在整个活动的执教过程中,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流畅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当我抛出第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那么多好看的糖果从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来,你会怎么做时,一下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的空间。有人说拿一把伞打开,把糖果接住;有人说伸出双手接住;有人说快去捡;还有人说拿个网把它们网住。孩子们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不已,没想到他们的小脑瓜里有这么多的鬼点子。通过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基本能在老师的提问中,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开放性的提问如果你是天空里的魔法师,你会下一场什么雨?又一次为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说下一场蜜蜂雨;有人说下一场伞雨;有人说下一场蝌蚪雨等,最后我变成了魔法师,在教室里下了一场糖果雨(撒糖果),孩子们看到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糖果激动不已,都想去捡来吃了,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
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