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语童谣有感
参与“沪语童谣”学习班的点滴体会
浦东新区听潮艺术幼儿园
------唐丽红
今年我参加了“主题背景下童谣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学习班,通过“倾听名师讲座、观摩教学实践活动、自己设计活动方案”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我对“沪语童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沪语是我们上海的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可能由于重视普通话的使用,所以沪语离我们渐行渐远。
这次有幸重拾沪语,对我来说意义非常深刻,虽然已有近二十的教学实践,还一直关注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但对于“沪语童谣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我就像一张白纸,白纸一张虽然显得苍白,但我内心深处对“沪语童谣”有一份无法解释的情怀和热情。参与了学习班以后,我对于如何开展“沪语童谣教学活动”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点小小的体会:
一、开展沪语童谣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沪语是我们上海的地方语言,作为一个上海人不会说沪语有点煞风景。沪语作为地方语言文化,值得我们传承保存,这可是文化保护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在幼儿园开设沪语童谣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经验背景是童谣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
每一次教学活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非常重要,所谓“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由于当前社会大背景不重视沪语童谣,据我们对幼儿的调查所知,幼儿对于沪语的知识经验是很欠缺的。
这样的现状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当我们开展沪语童谣活动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剖析童谣,再将童谣渗透于活动中,结合幼儿年龄水平,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引导幼儿、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童谣内容、了解童谣形式、感受童谣,学习童谣。
三、细腻地呈现童谣作品是活动开展的保障:
听了潮和幼儿园老师关于童谣教学实践讲座后,被她们那种坚持不放弃,敢为先的精神所感动。其实大家都知道,沪语是我们不可放弃的地方语言,但对于现状我们也是一筹莫展,着急揪心。但潮和幼儿园就是能抓住 当下上海人所担忧的事展开很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值得我们钦佩。
经过摸打滚爬的实践教学证明,她们给予我们很宝贵的经验。在童谣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帮幼儿学习、理解童谣时逐字逐句去推敲,幼儿就会感到枯燥难耐,从而失却了学习童谣的兴趣,同时也会造成活动气氛沉闷、冗长、重复。但是如果教师能细腻地呈现童谣作品的精神,帮助幼儿深度体验其精神风格,则可以让活动的主题更加鲜明而集中,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活动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大班活动《颠倒歌》(出门看见人咬狗,捡起狗来打砖头。河里鲤鱼爬山坡,小鸡跳进河里游。兔子叼个老狐狸。八十岁的老头坐在摇篮里。)的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感受童谣诙谐的情趣”。活动中教师通过形象的动画、夸张的吟诵方式,向幼儿着重呈现了颠倒童谣与一般童谣的不同之处,幼儿学习的愿望被大大激发调动,在欣赏童谣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很快发现了颠倒的成分,更逐步感受到了童谣的有趣。
经典的一定会久远,沪语作为上海的方言,不仅朗朗上口,还具有地方的特色,我们一定要学习传承它。沪语童谣教学活动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狭义的语言活动,而是全语言式的理念渗透,是语言教育设计的创造,我们应采用随风潜入夜式的整合方法,让幼儿随心所欲地进行身心主体的表达,让健康快乐的沪语童谣主题风格效果凸显,使幼儿心灵上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美妙影响,在情感上得到乳汁般的滋润呵护,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2012年5月
第二篇:沪语童谣儿歌[小编推荐]
沪语童谣儿歌
《笃笃笃,卖糖粥》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四斤壳,切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勒拉挖?勒拉嗨。问侬讨只小花狗。
侬来拣一只。汪、汪、汪!
《摇啊摇》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对我眯眯笑,买条鱼来烧烧伊,头勿熟,尾巴焦,盛勒碗里蹦蹦跳,猫吃仔,眯眯笑。
狗吃仔,豁虎跳。
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阿婆叫我好宝宝,娘舅给我吃块糕。
《木头人》三、三、三,山上有只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
本来要打千千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马马虎虎打十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打了十记还不够,还要打三记。一、二、三。
《嘟嘟飞》
嘟嘟飞,虫虫飞,拍拍小手虫虫飞;
嘟嘟飞,虫虫飞,扇扇翅膀虫虫飞;
嘟嘟飞,虫虫飞,翻个跟斗虫虫飞;
嘟嘟飞,虫虫飞,恭喜拜年虫虫飞。
《鸡鸡斗,蓬蓬飞》
鸡鸡斗,蓬蓬飞,飞到娘舅背后底。
娘舅话啦杀脱伊,舅妈话啦留啦些。
留到开年孵小鸡,小鸡蹲在青草里。
割脱青草种米苋,吃仔米苋上西天。
《八字令》
隔壁张伯伯,今年八十八。
二月二十八,跑到八仙桥
买了百家衣,百寿图
还有一本《百家姓》
吃了八宝饭、八珍糕,还在八仙桌上吃了一碗腊八粥
用脱铜钿八元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回到屋里摆咾摆,爬到床上噼里啪!
第三篇:沪语乐 乐在其中 - 普陀教育
沪语乐 乐在其中
中北一小 毛信蓓
上海话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方言,也有人称其为沪语。它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从一种在吴语中比较保守滞后的县城及其周围的小方言,发展成为变化速度最快的中国第一大城市方言,成为全国三大方言(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之一,与苏州话同为吴语的代表方言。上海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使得上海话成了到上海学习、工作、经商、定居的人们热切希望掌握的方言之一,同时也有不少新上海人希望他们的孩子从小也学会一点上海话,进而融入上海文化。
然而上海话的衰弱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海孩子从小没有学好上海话。按理说,上海话是上海人的母语,只要从小跟着母亲说就可以会说的,是不要专门学就会说得最达情的语言。现在的状况是许多孩子在二、三岁的时候都会说上海话,但是一进幼儿园、小学,他们就只会说普通话,上海话就不会说了。那是因为他们在校一整天,学校里的老师不给他们讲上海话的时间和机会。孩子在7岁以前是学语言最佳时期,如果整天不能接触上海话,孩子就不会说上海话,到长大了要再重拾起来,他们说的上海话当然就很不准、很勉强了。有些普通话的表达没有上海话来的生动,一些特色的词语、熟语都失传了,所以提倡在小学阶段推广沪语,学说上海话又重新引起了教育家、语言学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
现在小朋友都不太会说上海话,吴侬软语的上海话已经在00后乃至90后一代中逐渐消失。作为学校,一方面要坚持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消除方言隔阂和交际障碍。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上海方言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改变当今上海儿童不会说或说不好上海话的现状,为师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上海话保留相当的空间。作为老师,也要促进小学生了解、掌握上海话及上海方言文化、使孩子养成说好上海话的习惯。
于是在沪语乐的课上,我就从日常食物着手,荤素搭配,各种菜名一网打尽,孩子们虽然舌头有点转不过弯,音调各异,但还是学得不亦乐乎。只要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心态,就能让孩子们在日常的对话中来感悟上海话的魅力。两人组一队,一个人卖,一个人买,孩子们操着并不熟练的上海话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五年级的一堂沪语乐课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从外校聘请了一位教授沪剧的老师,专门来给我们上了两堂沪剧课。学生们接触沪剧这种具有上海特色的戏曲形式,感到很新奇有趣,也欣赏了老师带来的精彩的沪剧唱段。从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对沪剧艺术的喜爱,对传统文化的关切。
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们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通过听、看、学、唱、演、议缩短了现代学生与沪剧的心理距离。学生们兴致昂然,也使得我积累了可贵的普及现代戏曲的教学经验。从贴近生活的沪剧唱段中,学生非但发现了生活的影子,还感受了沪剧的唱腔和艺术特点,课中绝大部分学生能自信地唱出吴浓软语的韵味,课后有不少学生还萌生了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欲望。虽然我不能保证每一位在上海渡过初中学习生涯的学生都能欣赏沪剧、都能喜爱沪剧,但是我确实因为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听、看、学、唱、演、议而欣喜万分,学生们接触了沪剧----接受了沪剧----让学生对同一作品从多种感官去感受,从听觉、视觉、联想、动觉、触觉等各方面去体会,从而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交流中去体会、去提高、去寻找方法、去通过多种感官加强对音乐作品和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达到审美目的。
其实在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像沪剧这样的艺术瑰宝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正等待着同学们去欣赏、传承和发扬。
今年年初,普陀区组织了“美丽中华,魅力上海”沪语知识竞赛。同学们纷纷踊跃报名,比赛分两部分:沪语表演和沪语知识问卷。当即和学生们商量后拍板决定表演“上海话童谣”。经过一个星期的紧张排演,到比赛上台,学生们都表现出了积极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最终我们获得了三等奖,也是对沪语的一个阶段的学习作了汇报。后来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回忆道:
一天吃完午饭,毛老师叫了6个同学到教室门口。用上海话和我们每人聊了几句,虽然我不太会说上海话,但我平时注意到了,说上海话的一个“秘诀”:每句话音调都要往上扬。毛老师问我,“侬是上海拧伐?”我脱口而出:“是囮!”这样,我和另外五个上海话说得还不错的同学都被选中了。我暗自窃喜:好险啊!如果我当时少说一个‘囮’,就变成普通话,可能就选不中了。这就是我所说的“秘诀”。
以后每次中午休息时间,我们都要在教室里争分夺秒地串词、练习。胡聿文老是把“徐家汇”读成了“徐家湾”,老师笑得合不拢嘴。毛老师激励我们:“只要比赛得奖,我会给大家一个礼物!”于是我们更卖力了。这几天我们学了好多关于上海小吃的童谣。到了比赛那天。我们镇定沉着的发挥令评委老师刮目相看,得了个三等奖。我们喜不自胜!从此后,讲上海话的风气渐渐在我们班级里流传开了„„
作为上海地区的方言——沪语,承载着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历史与文化,学习上海话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好母语,也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上海地域文化。课内我教了大家一些沪语童谣及见面时礼节性的对话:爷爷带我到外滩,看到物事交交关,和平饭店绿房顶,海天钟声响得来。外白渡桥车子多,黄浦江浪轮船大,东方明珠真海威,游艇码头象海鸥,爷爷囡囡眯花眼,骄傲阿拉上海人„„恭喜恭喜新年到,弄堂里向老热闹。阿大阿二氽花生,老三老四摊蛋饺。初一早浪吃春卷,小八腊子穿新袄,看见长辈问声好,拿仔交关红包包„„张先生,侬早!是小林啊,侬好!长远勿见,我老想念侬个!我也常常想来望望侬。我今朝碰到侬交关开心。侬搿枪身体好伐?身体蛮好。侬最近忙伐?还好,勿大忙。侬呢?搿枪里我老忙个„„尽量多让学生在《沪语乐》这门课程里感受到语言的地方风味及诙谐之处,并将上海好发扬传承下去。
第四篇:小班沪语《我爱洗澡》
平吉四街坊幼儿园
小班沪语:《洗澡》
执教:施悦灵
设计思路: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孩子们感受到了天气的炎热和阳光的刺眼,出汗量也增大了很多,身上总是觉得黏黏的,很不舒服。在问到个别幼儿该怎么办时,有的幼儿说:“我妈妈会帮我洗澡。”;有的说:“我洗澡时要用xxx的沐浴露”;还有的说:“我洗澡的时候是用小青蛙的海绵洗的”等等,他们非常热衷于“洗澡”这个话题的讨论,兴趣浓厚。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结合主题“夏天真热啊”,我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洗澡》。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知道洗浴用品的名称和用途,并学会用沪语来说一说,联系幼儿实际生活,拓展孩子们的生活和认知经验。
活动目标:
1.愿意用沪语学学、说说沐浴用品的名称和简单功用。活动准备:
PPT,各种沐浴露、洗发水的瓶子,花露水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讲讲夏天的天气,热的时候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1.师: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啥季节要来啦?(夏天)2.师:夏天有啥感觉?(热、出汗)
3.夏天哪能好让阿拉舒服一点呢?(吃冷饮、开空调、扇扇子等)二.认识常用的沐浴用品:
师:阿拉汏浴用点啥么子?(沐浴露、肥皂、沐浴球)学说汏浴用品的沪语名称及其功用。1.用视频呈现洗头水的用法。
2.让幼儿认识认识各种不同的沐浴露及其使用方法。3.认识花露水。
幼儿一起来做一做,模仿洗澡的动作。平吉四街坊幼儿园
喷喷花露水
师:汏好裕,阿拉还要喷点香香额花露水。
三、我是一只香香鸟
1、阿拉现在身上喷了香香的花露水,给旁边小朋友闻闻看香伐?
2、阿拉飞出去给客人老师也闻闻看 小结:阿拉要做欢喜清桑额小宁。
活动反思:
洗澡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一开始,通过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说说夏天有什么办法让自己舒服点,幼儿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开空调;有的说,扇扇子;还有的说,吃冷饮等。教师也给予幼儿积极的回应,提升了幼儿的经验。第二环节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播放了一段洗头的视频。但播放时间过长,显得有些冗长,因此视频可以再精简些;在让幼儿认识各种沐浴露的时候,教师除了可以让幼儿对打开的方式进行分类,也可以对成人以及儿童的沐浴露进行分类。
第五篇:童谣
我爱你,祖国 皋兰县九合中学 王少卿
亲爱的祖国我爱你,每天都有新气息。亲爱的故乡我爱你,座座新房平地起。亲爱的校园我爱你,和谐至美真给力。追着时代潮流风,心中怀揣中国梦。爱岗敬业必须做,幸福生活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