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生本课堂”下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西华初中
张伟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我担任数学教学已10年有余,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关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当课改的春风拂面而过时,我发现自己的思考开始有了逐渐清晰的答案。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生本课堂”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它营造了民主、平等、激励、与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由“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把学生当做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为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整合教材,激活思维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要对教材进行恰当梳理和“二次开发”。(1)积极地审视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并慎重的去除教材中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如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这一节的引入部分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不符,便可以去除。(2)根据教学的实际,适当推进部分章节的教学进度,同时针对部分的重难点增加课时安排,对教材中的部分不全的内容作有效补充。如在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这一章中增加十字相乘法这一节,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方法。
二、指导预习,培养自主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中关键的第一环节,是开启学生知识大门的破口。(1)身先士卒。在学生预习前,我一直坚持自己先自主预习,目的是把握时间,感知预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调整预习方案,为指导学生预习做充分的准备;(2)温故知新。任何新知识的产生都离不开旧知识的滋养,在学生预习中,我一直坚持指导学生联系旧知,靠“温故”唤醒学生的认知需要,链接学生的固有基础。因为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切零起点的预习操作,都是对学生既有认知基础的漠视和虐杀。(3)简洁明了。数学之美在于简洁,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生活化,为此,我认为在预习过程中不必引申和拓展,待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之后,再进行拓展、分层、提高便水到渠成。
三、多样展示,注重生成
课堂展示如一面镜子,能放大学习过程中的许多亮点,但也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1)精心备展。学生备展如同教师备课,在组内对展示题目“小展示”,既确定了展示的形式与人选,同时为班级“大展示”做了预演和彩排,又促进了小组内的深度合作,也为展示者注入了信心;(2)恰当选择。我的课堂展示形式包括在展览式展示与现场直播式展示两种方式中,我认为展示的人选应该是多样的。“同层次展示”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有些学生由于能力有限而不能有效展示,且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为此,我正在尝试对待不同的题目,可采用“选择性展示”“对比展示”或“指定展示”,因为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能者上,庸者下”,更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并在对比和差异中做出优劣好坏的明确评判。(3)善于捕捉。教师扮演着什么角色?我的答案是导演,记者,法官。作为导演,学生展示时你可以“隐身”,但必须“在线”。作为记者,你的尖锐问题更让学生能提高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在数学课堂上,面对学生展示后的“对”和“会”,我们决不能对了就算了,会了就过了,而要生成规律,形成方法,建立结构,“知一题而会一类。”作为法官,公正无私、冷峻严格是自己光荣的职责,客观的评价能维护数学的严谨之美,并能给学生学习优点的向导,改正缺点的理由。
四、结合传统,点拨示范。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无论在道德领域还是在知识领域,教师的点拨与示范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1)适时点拨。我反对课堂上教师的言语霸权,但我也反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放任自流。生本课堂上的教师点拨,不是教师的“独唱”,而应该成为师生的“对唱”与“合唱”,点燃思维火花,引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这样的点拨才是我们追求的,当然,我更坚持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讲解,该讲的一定要讲,并且要讲的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彻彻底底。(2)精彩示范。无论何时,我相信,教师优美的粉笔字,工整巧妙的板书设计,规范大方的作图,认真严谨的解题过程,都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领作用。但与传统课堂的示范不同,新课改中的示范不是追求教师“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孤芳自赏,而是引导学生“百花争艳同迎春”的美好结果。
综上所述,学生如何在课堂上高效管理自己的思维,并在小组合作中有效交流,在整个学实习过程中产生兴趣,形成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继续在课改的路上奋力前进,带着提高课堂效率的思考步入下一个征程。
第二篇:构建生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生本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永宁乡明德小学的前身是永宁乡中心完小,始建于1922年。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原校低洼,校舍陈旧教学条件落后的情况亟待改变。2007年,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决定改址重新建校。明德小学于2007年2月动工,2008年3月实现了乔迁。
学校自搬迁以来一直坚持 “勤劳朴实、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的明德办学宗旨。并以此为载体,提出了“学生得以发展才是我们自身的发展” 的办学理念和“爱人者,人必而爱之”的管理理念,确定了“明理善德”为校训。目前,“尊师守纪、诚实做人、团结文明、胆于创新”的校风,“爱生、敬业、严谨、开拓”的教风,“会学习、明道理、求进取、创和谐”的学风已内化成全体师生自身的素质。我校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为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始终走在全乡前列,深受当地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普遍称赞,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现在乡内,乡外乃至县城里的孩子都有转入我校的而且逐年在增多。
我校自上学期以来,始终以“课程改革”为主线,“高效课堂探索”为载体,“有效课堂赛教”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能力乃至效益”为着力点,认真、扎实、系统地开展了“构建生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探索活动。为了总结经验,不断将我校“高效课堂”探索工作推向新高,现对我校开展“高效课堂”工作予以简要总结、汇报:
一、根据学生年龄,制定分段目标
时至今日,实施有效教学,构建生本课堂,已成为全国上下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我校为了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积极构建生本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我校分四个培养阶段:第一阶段是一年级,主要抓学生的习惯养成。让学生进校第一天就开始接触生本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大胆上台发言,意见相左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校还制定了一年级孩子应该养成的8条学习上的好习惯:
1、集中注意力;
2、积极举手发言;
3、书写规范;
4、按时完成作业;
5、自己看课程表,自己准备学习用具;
6、做一个铁达时的人;
7、学习认真、细心、不马虎;
8、正确的坐姿,看姿等。第二阶段是二、三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一年的在校观察,学生的特长已初露头脚,经过学校兴趣班和生本课堂两年的指引与打造,使学生的特长转化为兴趣;第三阶段是四、五年级,主要是抓学生的积累与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的指引就会不自觉地深入探索、研究兴趣范围内的知识,从而获得专业知识的积累,实现兴趣转化为特长;第四阶段是六年级,主要抓学生的拓展训练。无论是特长转化为兴趣,还是兴趣转化为特长,目的是以点带面,最终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敢想、敢做、敢说。我校一年级开展的攀登英语就是为了打破哑巴英语教学。
二、开展小课堂教研,有效实施生本课堂
我校本学期一开始就确定学校高效课堂开展实施的初步计划,首
先以理论武装全体教师头脑,教导主任负责翻阅、搜集资料,让各教研组长分发给全体教师,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组织教师共同学习,既让教师们明白学校下一步教学改革方向是建构高效课堂,又让高效课堂的大概轮廓渗透到教师的心理,以引领教师言论,行动,为学校高效课堂顺利实施营造浓厚言论氛围、夯实理论基础。学期伊始,学校行政与各教研组长共同商讨建设高效课堂的下一步计划。第一步是按实际需要进行分组,经过半个月摸索总结,得出最佳人数以6至8人为一组,成员结构以好中差搭配为最佳,既便宜学生的讨论,体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过程,又便宜教师的巡查指导;第二步是观摩杜朗口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视频,给教师一个葫芦自己去画瓢。再实施小课堂教研,每位教师上15分钟的公开课,要求只上一个文中要求解决的问题,但必须落实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以此为先导,撕开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口子。组建以校长为组长的听课小组,随意深入到每一个班级,随便走进每一位教师的课堂,督导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生本课堂。建设高效课堂,第二步是一个坎,只有这一步走得实,过得去,教师也才能真真正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下一步,我校将着手导学案的编写。
三、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为特长生创造舞台
我们常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那么他就不用别人督促,自己很快就会主动的去做这件事情,如何要让孩子们在校找得到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我认为就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形势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眼
球,抓住孩子们的心。经过四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每年3月大队部组织少先队员到敬老院看望老爷爷、老奶奶,3月底开展 “经典诵读”汇报表演,四、五月份组织儿童智能创意竞赛活动,活动项目有作文、书法,绘画、手抄报,六月儿童节开展入队仪式,游园活动,十月组织“学习顶呱呱,文明礼貌人人夸”好儿童评选活动,十二月开展长达20多天的一年一届冬运会,还有每天的劳动技能服务活动。无论是开展什么活动,学校都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目的是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做好参与的思想准备,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道理。活动结束后,获得奖品、受到鼓励的学生将超过学校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张奖状、一本笔记本而已,但却让孩子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爱上这些活动并积极主动参与进去,从而获得了更多敢于展示自我的机会中受到熏陶、培养兴趣、获得教育。学校以开展各项活动为抓手,为学生搭建了快速融入学校管理中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得以发展,才是我们自身的发展。
四、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构建孩子快乐的天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我校努力开展各项活动,今年暑假,我校终于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经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把我校立为云南省乡村少年宫建设的试点学校之一。我从易门建设启动仪式回来后,马上召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召开学校启动会议,会议根据学校教师的特长,确定开展以学校特色为项目的经典诵读、烟合舞、健美操等;以挖掘教师特长的项目有书法、绘画、歌
咏、球类、棋类、跳绳等;以地方特色为项目活动的有铁环等,并经讨论最终确定购卖哪些器材,如何建设图书室等事宜。
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何不改变一下习以为常的课堂模式,让能为孩子快乐成长的新理念来引领孩子们快乐成长呢?只要我们去研究生本教育开展后产生巨大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去尝试“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去推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你将在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
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高效课堂探索方面做了一点探索性工作,但与教学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有信心以这次交流会为动力,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力争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新高。我也会做言起行带领我的团队为明德学子的发展去探行,去努力。
第三篇: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店子镇中心小学
祝庄华
付日红
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当前,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喊口号。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不敢改、不会改,因此,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多组织研讨、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讲课,接触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1.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就必须仔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案。此外,还要通过参加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在说课、集体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共案,也可根据本班实际,借助网上资源对共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2.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场所。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其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其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满堂灌”、题海战术,填鸭式、挤牙膏式,什么都讲,什么都问,由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学生只需要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这样,不仅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教师也劳而无功。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了,学生活动少了。因此,教师要少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怕字当头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生本教育理念下观念,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及体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不爬哪能立?不立哪能行?不行哪能跑?”爬、立、行、跑是人生的循序渐进过程,而知识也是由认知到掌握再到运用的循序渐进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知识。
第四篇: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公正中心校
唐
晶
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摘要: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以学定教,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生本教育、课堂改革、以学定教、高效课堂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那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如何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大前提。
当前,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40分钟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课内外的作业负担,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才能保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成功人才。
一、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最主要是改变教师的思想,要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喊口号。
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不敢改、不会改,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多组织教师培训、多组织研讨、听专家讲座、听名师讲课,接触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2、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1)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前提。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就必须仔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案。此外,还要通过参加同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在说课、集体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形成共案,也可根据本班实际,借助网上资源对共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2)课堂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场所。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不再是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其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其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了,学生活动少了。因此,教师要少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3)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及体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不爬哪能立?不立哪能行?不行哪能跑?”爬、立、行、跑是人生的循序渐进过程,而知识也是由认知到掌握再到运用的循序渐进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增长知识。
二、“以学定教”教学原则的实施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进而不教而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从过去注重“研教”转向重视“研学”,“以学定教”也就自然成为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条教学原则,它要求我们教师能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施教,使我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1、因材施教,关注差异。
学生存在差异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学习基础的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行为习惯的差异等等使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问题,并接受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材施教,关注差异,在教学中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在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保全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底”,但不封部分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的“顶”,从而使参差不齐的学生一个不少地获得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操作的:(1)课前辅导,指导学法。“学缘于思”,如果课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想一想,课堂中他们就往往能带着问题学。每次新课前,我总要带领学习困难的学生先预习一下与新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新课中相应的知识点,带着他们想一想、问一问、做一做,以此排解他们接受新知的困难,帮助他们创造在课上良好表现的机会,不断赢得其他同学的青睐,从而使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倍增。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帮助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课堂提问精心安排。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更需要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参与。但教学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承受着因基础差而带来的学习困难大的压力,所以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更担心被老师、学生冷落、歧视而游离于问题之外。因此,教师更要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备课时能为这些基础差的学生专门设计一些问题,课上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他们,并多预设几步,当他们思维受阻时多一些引导鼓励。平时对这些孩子多用肯定、鼓励、赞美的评价语,并引导班里学习好的学生一起来关心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充满期待、关怀、鼓励的目光和话语中克服自卑、胆怯心理。(3)分层教学,殊途同归。班内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达到因材施教。这里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题目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说,在学生按层次了解相应题目之后,再由教师控制师生共同由低到高地解决各层问题。在解决低档题时,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中档题时打下了基础,在解决中档题时,由于A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中档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班内分层教学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差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他们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且随时都可以蹬上新的台阶。这样就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优生可以直接插高难题,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创造了条件。这样的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正效应场,各类学生互相激励、启发,共同进步、提高。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4)心灵对话,策略捕捉。愉快、兴趣、自信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这些心理素质,给他们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比每天辅导他们做几个数学题的转差效果要好得多。健康愉悦的心理更是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所以老师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关键要补上心理一课。我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师生对话本”,鼓励他们及时记下数学学习中的感悟、困惑,通过批阅,老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从中捕捉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态,为有效实施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2、因势利导,探引结合。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和核心是要确立好探究点和处理好学生探究与老师引导的关系,学生探究空间的大小,探究目标的确立,老师在学生探究中的导引方法,切入时机等都要在备课时精心预设,做到“探”中有“引”,“引”中有“探”,探引结合,相得益彰。因势利导,探引结合还应体现在不断调整教学预设,以学生的思维状况为标准调节教学进程,顺着学生的学情去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老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出现的探究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探究,使学生获得预设以外的收获。你已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使初尝成功的学生又生成新的困惑,掀起再次探究的热情。做到这一切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而教育机智来自于老师平时的积累和反思,所以老师要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对成功和遗憾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后记,使今天的课堂缺憾成为明天课堂的精彩之处。
3、因需而教,激趣促情。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知识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但他又是对实际的抽象与概括,许多学生对数学本身在心理上就有一种畏惧感。寻求一种学生易接受知识的理想途径,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即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学生熟知的问题。只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学生才有动力去学,只有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学生才有兴趣去学。实验教材和原教材比,选择的多是有意义的且更具现实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所以作为课改实验的老师我们不仅要用好教材,而且要努力开发教材,要从所教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课堂教学。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作为教学切入点,让简单的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成为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生活中,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在最惬意的活动中投入最主动的学习。
4、因地制宜,开挖资源。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数学的情境化、生活化在实验教材中已得到很好的体现,然而一套教材面对全省,甚至更大区域,不可能照顾到使用教材的所有地区。因此,实施实验教材的老师要具有因地制宜开挖数学资源的意识和眼力,不断改变、充实教材,才能更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使教学富有成效。让数学生成文化,让文化滋养数学,使数学教学与精神文化建设得到有机整合,使教书育人目标得到落实。
第五篇: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于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
随着“生本课堂”理念的不断推行,很多学校进行试点改革,但成效不大。我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一些教师对“生本课堂”的理解比较浅显,把“生本课堂”理解过于简单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没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一些教师自认为对其主要思想把握地还不错,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实际上,一些教师并不理解“生本课堂”的真正内涵,认为就是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把以前的”满堂灌、输入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老师少讲,学生多说“的教学模式,把“生本课堂”理解为布置预习作业、设置课堂提问、分组讨论这样简单的几种步骤和形式,做到全员参与就可以了,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堂气氛活跃,把课堂变成一种走秀形式。其实这既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更不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课堂”。本人就“生本课堂”的几点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要弄清楚“生本课堂”的真正内涵
我认为“生本课堂”,应该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具体地说就是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学生自主归纳结论。其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观念转变、方式转变、结构转变,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学用。
教师只有在真正理解”生本课堂“内涵的前提下,再考虑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教学活动去实现教学目标,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生本课堂”呢?
二、充分备好课,设计好“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有人认为“生本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只
是一个配角,学生才是主角。课堂上主要是看学生表演,轻松又简单。事实上则不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劳动不但没有得到相应减轻,反而是加重了,并更加具有挑战性。展示什么样的自主学习作业,设计什么样的开放性问题,课堂上如何应对学生交流、质疑,并引领更具深入地探讨,学生怎样有效地自主完成学习,都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思考、去设计、去应对,好的课堂要做好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这些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备课。主要考虑以下两点:
其一、精心“备”学生。
“备好学生”是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基础的环节。一是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谈话,与不同层次学生交流,了解他们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些方面已达到了何种程度,学生间的差异又怎样等等。二是预习新知,了解学生的现实学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预习本,让学生在每次新知识预习之后,将预习中自己解决的问题、疑难的问题等写在预习本上,了解学生的现实学情。三是设置作业,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精心设置作业、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获得一些重要的信息。教师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探究,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使课堂活动有的放矢,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其二、精心设计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要精心设计“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课堂提问,捕捉课堂生成,进行有效提问。真正的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生成性。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对有价值问题的诱因进行点拨提问,加以重锤敲击,从而激起共鸣,碰撞智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做到有效提问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一是问题要有明确性;设计的问题要明确:要抓得准,摸得透,有的放矢。每次发问必有所为,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均须符合教学目标。二是问题要有适度性;首先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犹如爬坡一样,用点力才能上坡,又如摘桃一样,跳一跳,够得着。其次设计的问题必须数量适度。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精挑细选,严格控
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问得太多,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问得太少,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三是问题要有激发性;首先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其次能激发探究的兴趣,便于唤起各种知识的联系。四是问题要有灵活性、首先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特别要提出的是,每一个问题都要促成学生思考、表达、讨论和交流。
三、“生本课堂”要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课堂环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 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的习惯,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切入口。
当然,要真正上好“生本课堂”,需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前置性作业量的多与少,难度的深与浅,也需要我们把握好。关于小组建设,如何做到合理分组,实现小组有效讨论,做到全员参与,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要教者倾心关注,课堂机智也促使我们去提高,以应对“生本课堂”随时冒出来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思考、去实践,以真正实现“生本课堂”。
我相信,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实现“生本课堂”的理想终将变成现实。践行“生本课堂”,创造精彩人生,我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让“生本课堂”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