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3:4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

第一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分析

阳新县韦源口镇东湖完小 胡迎新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通过比图形大小等活动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需要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教具。

学具有每生2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分别是长7厘米宽3厘米,长5厘米宽4厘米),每生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长方形(长2厘米宽1厘米),圆形1个,等腰直角三角形1个。

在写教学设计之时,我坚定一个想法: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联系身边的实例,通过看、摸、画等实践活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且能够估计课本封面、练习本、教室、黑板、操场、自家房屋占地等身边常见物体的面积大小。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树立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一看,教室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门,课桌,圆柱状的日光灯管,开关,黑板…… 由学生的回答转入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从学生最常接触的、直接看见的物体引入课题。)

二 实践探究

(一)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摸,亲身感受物体表面)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小一些呢?

(学生纷纷回答:黑板面比课桌面大,课本封面比课桌面小……)

师: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桌表面的面积大……)

(要求学生举例规范地说一个物体表面的面积大于另一个物体表面的面积,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陈述数学现象,提高数学素养。)

(二)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课件出示一些图形。(有封闭的,没封闭的)

师:这些图形都有面积吗?(学生陷入思考)沉默几秒后,有的学生小声说“都有”,大部分学生意欲附和,马上有学生反驳:不是每个图形都有面积。老师马上追问:是哪些图形没有面积?学生指着那些没有封闭的图形。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学生大声说:它们都有缺口。教师:你观察非常仔细。这些图形有缺口,不是封闭图形。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确:不是所有图形都有面积,封闭图形才有大小。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将不同颜色填入封闭图形中,展示图形面积,使学生对图形面积有感性认识。)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通过课件演示,直接观察法,重叠法可以比较出课件中红与黄、绿与黄这两组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这种动态演示,学生能够比较形象地感知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归纳: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师:这里的“或”意味着什么?(这是为了强调面积有2种:物体表面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

(三)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师:大家能够比较出你手中2张长方形纸片的大小吗?

学生马上用重叠法比较,但是意见不同。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① 各人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没有学生尝试使用圆形纸片或小长方形纸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5.交流汇报。

同学们大都正确比较出了2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汇报1:我是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的。一个摆了20次,一个摆了21次。

汇报2:我也是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的。我在长边上摆一排有7个,用直尺一比,可以摆这样的三排;另外一个也是用这种办法摆的。所以我知道哪个长方形面积大。

汇报3:我首先用重叠的办法排除它们共同的部分,然后用小正方形纸片在它们重叠外的部分摆,一个摆了8次,一个摆了9次。这样就可以比较出谁大了。(这种拼摆的方法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学生的思维是让人惊讶的。)

没有学生选用圆形纸片来摆。对于这一点,老师当堂做了小调查: “同学们为什么没有用圆形纸片?” “圆形纸片一看就知道摆了有缝隙。” “三角形纸片可以用吗?” “可以,太麻烦了。”

师:“看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在课前设计学具的时候,是仅仅准备平方厘米的纸片,还是除正方形外再准备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纸片,我曾经有过犹豫。最后,我觉得如果仅仅只给正方形纸片,学生的选择单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比较才有鉴别。课堂中不一定每一种学生都会用到,也有可能多花费一些课堂时间,但是在多种尝试中学生能够体会出用正方形纸片来判断面积的大小的优越性。)

(四)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 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这是数学规定,所以由学生自学就可以了。)

2. 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你能在草稿纸上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生:不能。没有那么大的草稿纸。

④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⑤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⑥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学生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有的猜6个,有的猜8个,但是没有学生猜更多。教师当时就在教室地面上画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然后请同学们站在正方形内。先站6个,又来2个,同学们在下面惊呼:“还可以站6个!1平方米好大呀!”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都可以在草稿纸上画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活动方便地获得它们的表象。但是1平方米比较大,通过这个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1平方米有多大的具体表象,激发兴趣,积累经验,提升空间想象能力。)三 实践运用。

(1)p74页做一做第1题。

(2)p76页第2题。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有了之前1平方米内能够站多少个同学,学生对1平方米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在三上学习周长的时候,师生已经共同测算过教室的长和宽,故而马上有同学回答:教室大约长9米,宽6米,所以面积大约有54平方米。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1平方米大小的表象认识到位了。)

(3)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这些习题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4)多媒体出示习题

(5)小资料:(多媒体出示)有关国家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本题的目的是通过面积的相关知识渗透环保意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四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课后反思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非常广泛的运用。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属于义务教育第一阶段。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数学教学内容四大块中的“图形与几何”学习范畴。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并且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但是这些主要集中在点、线的学习上。本课学习内容产生质的飞跃------由线上升到面。教材在《面积和面积单位》中安排了2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获取相关知识。我们学校条件非常简陋,人力、物力、时间有限,教具、学具的准备以就地取材为主,但是又不能降低学习要求。我思考再三,决定学生的部分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如果让学生自己画边长是1厘米和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肯定有不少学生画得不标准。正好学生的小字本的格子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我灵机一动,就要求每个学生自己从小字本上剪下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以及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的长方形。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学具自己会珍惜,使用起来效果更好。而且,学生自制的有格子的1平方分米学具为后续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学习提供便利。

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重视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重在联系学生最熟悉的教室、操场、学习用具等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增强学生估测意识。遗憾的是,在本节课的实施过程中,在学生动手拼摆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时,担心时间不够,一些学生还没有比较完,我就结束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汇报的过程中,只挑了一些很活跃的学生讲述他们的想法。对于一些有想法想说又不敢举手的学生,没有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教学要面对每一个学生。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感受,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以后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内容时,可以分二节课来进行。这样,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多了,合作探究的时间也充足了,教师也有时间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更多学生有表达的机会。

数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思考,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数学教师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第二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

设计说明: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节内容。在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为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构建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时分两个层次,第一部分通过击掌情境创设,初步引导学生摸一摸,让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接着由实物引入封闭图形,用重叠法、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平面的大小,从而概括面积的意义;第二部分,出示两个非常接近的长方形,体会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想办法来比较,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得出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很自然地引出常用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73-74页的内容;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cm2、1dm2、1m2,建立1cm2、1dm2、1m2的表象,使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空间大小的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过程方法:

通过对比辨析、直观操作、估测大小等学习过程中,感受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

学生: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军棋子、象棋子(围棋子);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纸片。

教师:课件,学生学具一套。教学过程:

一、创设击掌情境

(1)同桌的两位同学相互击掌鼓励,师生相互击掌,让学生判别哪个手掌大?(2)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盖的面,摸一摸它们的封面,比一比哪个封面大?

二、新知探究,建立概念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引导学生摸一摸,手掌面、课桌面、课本封面,指一指黑板面、教室的地面等物体的表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教师揭示:物体表面的大小。(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课件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涂色练习演示。师:这些图形,我们不能目测比较它们的表面的大小关系,该怎么办? 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两个大小不同的两个长方形,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进行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教师揭示:封闭图形的大小。(3)概括面积的意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4)运用“面积”这个术语,比较常见物体的表面大小

师:运用“面积”这个数学术语,说说课桌面、课本面的大小好吗?

2、认识面积单位:

(1)感受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出示教材第71页下面的两个长方形,再次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的大小。

②请学具帮忙,学生分组操作。③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可能选用军棋子来排满,也可能选用围棋子来排满,也可能选用小正方形的纸片来排满。

④比较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①质疑: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请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73-74页的内容。

②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大拇指的手指甲大约是1平方厘米;

教室里正方形的开关插座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 地面四块地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三、实际应用

1、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____

黑板的面积4____

文具盒长20____

文具盒正面的面积120_____

2、数一数。(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3、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包含5个小方格的图案。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人性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情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这节课内容是从线过渡到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如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理解了面积单位的产生,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二、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面来测量。可是测量结果不统一,怎么办?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三、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用实物的面进行测量,找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四、合作学习,全员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从生活中,讨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大思维的强度,充分让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

第三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堂实录及反思

兴隆三小 聂秀芹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学具:每小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你们有信心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吗?

生:有。

师:那我们就互相加油,同桌击个掌吧。

生击掌。

师:老师希望和你们共同努力来上好这节课,好吗? 生:好。

师:和老师击个掌吧。(与学生互动)

师:(与第二个同学击掌时,老师喊“停”)看老师的手掌面和这位同学的手掌面,谁的小?

生:***同学的手掌面小。

师:好,伸出你的这只手,手心向上,把你的手掌轻轻地叩在课本上,比一比哪个面大?

生:课本封面大。

师:看一看,课本封面和你的课桌面哪个大? 生:课桌面大。师:黑板面和课桌面比呢? 生:黑板面大。

师:黑板面和咱们教室的地面比呢? 生:教室地面大。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手掌,数学书,课桌,黑板,教室地面这些物体的表面,他们的表面都有大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现在拿出你的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生摸。

师:好,下面和你的同桌选择一个物体,摸一摸它的面。生选择物体摸。

师:老师这有一个物体,你们想不想摸一摸它的面? 生:想。

师拿出橘子。生摸橘子的表面。师:橘子表面的大小就是橘子的面积。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面积,以前我们还学过一些平面图形(出示课件),这些平面图形都是封闭图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在这两个用药水围成的两个图形中,哪只小蚂蚁会有机会爬出这个图形?

生:第二只小蚂蚁有机会爬出去,因为第二个图形有一个口,没有封严。

师:第一只小蚂蚁有没有机会? 生:没有。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个图形没有口,封严了。

师:也就是说它是封闭图形。那这几个封闭图形谁大谁小呢? 生:正方形最大,三角形最小。

师:那它们的大小指的是哪里呢?(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现在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看老师手中的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生:1号图形的面积大。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验证一下。(师重叠验证)果然是1号图形的面积大。接下来3号图形出现了,再看看这两个图形(1号、3号)的面积呢? 生1:我认为1号图形面积大。生2:我认为3号图形面积大。生3:我认为面积可能相等。

师:看来用重叠的方法也不能知道谁的面积大,怎么办?(停顿片刻)快拿出组长手中的学具袋,里面为你们提供了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看看这些学具能否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生利用学具操作。

师:把你们组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们组认为1号图形的面积大。我们在1号图形上摆了10个正方形,在3号图形上摆了9个正方形。所以1号图形的面积大。

师:哪个组的方法是和他的一样的? 生举手示意。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组也认为1号图形的面积大。我们在1号图形上摆了20个长方形,在3号图形上摆了18个长方形。所以1号图形面积大。

师:哪个组的方法和他们是一样的? 生举手示意。

师:看来只要数出密铺图形的个数就能比较他们的面积了,是这样吗?

生:是。

师:(故意疑惑)可老师的结果怎么和你们的不一样呢?我在1号图形上摆了10个正方形,而在3号图形上摆了18个长方形,那我认为3号图形面积大。

生:不行,因为老师选择的图形不一样,没法比较。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学具时要......生:一样。

师:也就是说在测量面积时要选择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也就是要选择统一的面积单位。有没有用圆形摆的? 生:没有

师:为什么不用圆形摆呢?

生:因为圆形摆的有空隙,测量结果就不准了。师:是这样吗?(课件展示)生:是。

师:那我们看,(课件出示三种拼摆方法:长方形、正方形、圆)在这几种方法中,测量面积时,哪种图形比较适合做面积单位?

生:用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那如果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中选择一种呢? 生:用正方形,因为正方形更容易密铺。

(二)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厘米

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数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规定了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更合适,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为了方便,数学家们规定了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出示学具:这就是1平方厘米。师:拿出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生动手量并汇报:边长是1厘米。

师课件演示定义: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看一看1平方厘米有多大?

生观察。

师:用它量一量你的哪个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量并汇报:大拇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师:找一找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生1:骰子的一个面大约1平方厘米。生2:电脑键盘一个按钮的面大约1平方厘米。生3:抄书本的一个格大约1平方厘米。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

生闭眼想象,在头脑中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师:拿出手中的这块橡皮(出示橡皮)估计一下这个面的面积是几平方厘米?

生估计。

师:测量验证一下。生验证:大约是8平方厘米。

2、认识平方分米

师:下面用这个1平方厘米去量一量你的课桌的面积。生(惊叹):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小了。师:那你有什么想法? 生:找一个大一点的。

师:看来用这个1平方厘米去测量课桌的面积已经不太方便了,那么测量稍微大一点的物体的面积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更方便一些,(出示1平方分米)这就是1平方分米。

生观察。

师: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生:10厘米。

师:10厘米也就是......生:1分米。

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摸一摸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生摸感觉1平方分米。

师:闭眼想象,一边想一边比划,睁开眼睛再验证一下。生在头脑中建立1平方分米的表象。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粉笔盒的一个面。生2:电源开关的面。

师:测量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 生测量汇报:大约是3平方分米。

3、认识平方米

师:用这个1平方分米去量一量咱们这个教室地面的面积。生惊讶。师:怎么啦? 生:太小了。师:你有什么想法? 生:用一个更大一点的。

师:你能创造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吗? 生:1平方米。

师:很好,你们创造的这个面积单位与数学家创造的一个样。那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应该是1平方米。

师:正确。看,老师手中这块木板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在这个1平方米的木板上可以摆30本数学书,可以摆15本练习册。你估计一下:在这块1平方米的木板上,可以站几个同学?

生1:8个。生2:9个。生3:10个。

师:到底能站多少个同学呢?我们亲自试一试。学生到前面验证。

师:在这块面积是1平方米的木板上大约可以站12名同学......三、解决问题,内化知识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认识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1、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1)一块橡皮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是6()。

(2)一张书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3)教室面积大约是50()。

(4)操场面积大约是4000()。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发生在餐桌上的数学故事:

2、火眼金睛

马小跳一家坐在1平方分米的餐桌前吃饭,一不小心,一粒小石子把他那1平方米的 门牙咯掉了,妈妈急忙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绢捂住了马小跳的嘴,向医院跑去。

你发现了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这里的面积单位都用错了。师:那你能改正过来吗? 生汇报更正。

3、你知道吗?

人均绿化面积显示表

人均绿化面积

2000平方米

4000平方米

4--5平方米

师:看了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发现中国人均绿化面积最少。师:你想说什么?

生1:我们要多植树造林,为我们的环境增添绿色。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生3:我们要减少污染,从小事做起。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

教学反思:纵观整个教学环节,我认为在设计上凸显了以下几个特色:

一、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

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二、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要使小学生理解接纳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要帮助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准确、鲜明的空间表象。学生学习了周长及长度单位后,再来学习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意义,是空间观念由一维向二维的一次质的飞跃,必须建立起准确、鲜明的表象。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那些物体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接着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子里回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形状、大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刻的表象。睁眼之后,又让学生凭借表象估计橡皮上面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并加以验证。在这个过程中,面积单位这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即以鲜明的形象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三、运用迁移获取新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制高点

当学生具备的旧知通过努力可以自己达到新知的彼岸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己进入“最近发展区”。学生学过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这两个面积单位后,我要求学生用1平方分米度量多媒体教室地面的面积,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都想用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这时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和盘托出,而是撩拨学生的创造意识:“这个更大一点的面积单位请你们来创造。”当学生说出“平方米”时,我在给与他们鼓励的同时,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制高点——谁能试着说出1平方米有多大?这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把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意义迁移到平方米的学习中,主动获取了新知。

四、引导学生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向新知跃进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矛盾运动,教师如能使自己的教学成为不断揭示矛盾——(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矛盾——进而解决矛盾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欲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越来越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了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用它来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平方厘米去量课桌表面的面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切地体验到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从而产生“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的疑问。然后出现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快快乐乐地获得新知,倍享成功的乐趣。学过了平方分米后,我又让学生用平方分米去量多媒体教室地面的面积,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不能顺利地解决眼前问题”的矛盾中水到渠成地引出平方米的学习。整堂课在学生解决了一个个矛盾之后,不断地在学生面前揭示新的矛盾,引着学生不断地向一个个新知跃进,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再设计设想: 教学片断回放:......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看老师手中的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生:1号图形的面积大。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验证一下。(师重叠验证)果然是1号图形的面积大。接下来3号图形出现了,再看看这两个图形(1号、3号)的面积呢? 生1:我认为1号图形面积大。生2:我认为3号图形面积大。生3:我认为面积可能相等。

师:看来用重叠的方法也不能知道谁的面积大,怎么办?(停顿片刻)快拿出组长手中的学具袋,里面为你们提供了大小、形状不同的图形,看看这些学具能否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本环节教师出示1号图形和3号图形后,用重叠的方法也不能比较谁的面积大,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出“剪下来拼一拼”,此时为了顺着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教学,教师即刻提示学生拿出组长手中的学具袋,利用准备好的学具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在学生提出剪拼的方法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用此方法来比较,在剪拼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发现,剪拼的方法可以比较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但是比较慢麻烦,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第四篇: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内容)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等活动,学生建立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3、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 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

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借助情境,探究新知。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

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

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组织交流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动手操作,实际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这两张纸的面积到底谁大谁小?

5、揭示面积单位:

(1)为了方便,人们就统一用正方形做为面积单位,(板书:正方形)可是,正方形有大有小,那究竟用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来做为面积单位呢?(2)生汇报,师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3)小结:同学们,这里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

6、认识面积单位

(1)下面,我们就先认识平方厘米,好吗?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找到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你找到的1平方厘米都举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看一看,再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分米:

你们能不能从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呢?找找吧,把你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同桌互相交换交换,看看,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在呢?好,睁开眼睛,你们能用手来比划比划吗?

(4)例举生活中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的实例。(5)认识平方米

① 现在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那1平方米,也就是边长 1米的正方形会有多大呢?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②老师还准备了一块面积是1平方米的绿地毯,我们来试试看1平方米的面积大约能站下多少个像我们这样大的小朋友?亲自感受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好吗?先猜一猜。(大约12个)

③ 例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米。

7、揭示课题,并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三、巩固练习:

数学书76页第1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五、课堂作业:数学书76页第3题。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 面积

1厘米 1平方厘米

1分米 1平方分米 1米 1平方米

第五篇: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今天我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我觉得本课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二点:①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②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一)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知道的。因此,我在教学中,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也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铺平了道路。例如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测量面积,容易产生误会,并通过创造矛盾冲突,使学生明确要测量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然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面积单位的活动之中。面积有哪些呢?我不直接说明,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进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估一估、摸、摸、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让学生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让学生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然后让学生动手剪出一个1平方分米的纸片,把头脑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实物联系起来,再现面积单位,进而建构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案例[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预习单 活动一:(课前自学课本完成,课上小组交流) 1、2、3、 把这些物体某一个面在下面画一画,(画2个或3个)看看是你在哪些物体表面找到了面积?(每人带两三个小实物) 什......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范文)

    一、情境引入1、物体的表面 、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一面我们平时都叫它什么?(书皮、封面、正面……) 、其实,不管是封面还是书皮、正面等等,我们都叫它书的表面. 、这......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P35—37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法金甸学校:杨菲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和认识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出面积大小的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肥西县金牛学区中心学校许成兵 一、教学内容 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