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论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本文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发展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等四个层面,探讨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教学策略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主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字词句段章的本意和内涵,使学生爱上阅读、愿意阅读、学会阅读、主动阅读,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一、合理设疑,激发学生阅读求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照本宣科,只注重教学数量而不注重教学质量,从而导致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低下。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激发兴趣的关键在于合理设疑。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好奇、爱探索的心理,适当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采取不同的设疑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应边阅读学习边设疑解答,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采取预习的教学方式,设置一些与阅读材料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答案。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可设置问题:邱少云是谁?潜伏做什么?为什么邱少云火烧棉衣时仍不挪动?体现了邱少云什么精神?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角度评价答案,切勿一题一答案;同时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踊跃发表观点,提高学生阅读求真的兴趣。
二、渗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是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的关键。只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技巧,才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将阅读方法和技巧渗透其中。
第一,针对低年级或者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应引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逐段、逐篇阅读的阅读技巧,从读懂字词、读懂句子到循序渐进读懂段落、读懂篇章。遇到生字词应及时查字典,这样有利于记忆;遇到不明白的句子应及时请教,这样更有利于深化;遇到不理解的段落应及时思考探讨,这样更有利于把握内涵。
第二,针对中高年级或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应引导其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文章阅读应二至三遍,第一遍浏览,大体了解文章内容、体裁、结构。第二遍精读,探索文章中心思想,一般议论文往往有论点论据,论据段的首末句即为中心句。一般记叙文有关键词,段落中高频关键词即为中心词,通过提炼概括中心词,可进而把握文章内涵。如读第三遍,则可进一步检验阅读理解效果,教师应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将阅读理解融为一体。
三、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自主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地阅读,大胆想象的阅读是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想象与探究。
第一,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与把握阅读材料的情境。比如《荷花》一文写道:“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此时应鼓励学生带入情感阅读产生共鸣,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感受荷花之美。
第二,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大胆发挥想象。仍以《荷花》为例:“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教师可鼓励学生对比作者的想象,自己大胆进行想象和描述。
第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活跃性。
第四,对“空白处”进行开阔的创造性想象。“空白处”指文中使用省略号的地方,或结尾处可续写的情节。比如《精卫填海》,学生可想象“精卫的子子孙孙填海会发生什么事,海最后填平了没有”。
四、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要以长期大量的阅读为基础,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小学阶段,仅仅依靠语文教材的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对各种书籍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过程中,对于阅读方式可不加过多限制,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无论是一篇多读还是多篇一读,都能陶冶学生的阅读情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可指导学生书写笔记,摘抄优美词句,既加深理解又积累知识;还可指导学生书写读后感,交流心得体会,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学以致用;还应布置课后阅读作业,不定期检验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成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自主阅读教学需要师生密切合作,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生要坚持自主阅读学习;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学生应自主探究阅读方法。只有多管齐下并且坚持长期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8.[2]赵双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J].教育科学,2015(5):171.[3]李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161.
第二篇: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策略:借助拼音自学;在游戏中学习;图文并茂学习;在解谜中学习。另外,还要注意让学生结合生活,在实践中学习。
[关键词]识字;小学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83-02
[作者简介]叶凤(1983―),女,江苏泰州人,本科,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教师。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掌握汉字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如果能够更快地掌握汉字,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单纯的识字学习较为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识字和知识教学联系起来,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汉字。
一、增加趣味,帮助学生记忆
(一)借助拼音自学
刚入学的小学生识字不多,教师可借助拼音来辅助学生学习汉字,并且将拼音和学生熟悉的诗歌、儿歌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让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有趣,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文化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相对简单、容易理解且富有韵律的诗歌,如《悯农》等,让学生诵读,等学生学会诵读之后,可将诗歌用拼音加汉字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其中学生已经学过的汉字就直接用汉字表达,没有学过的则用拼音表达),然后逐渐地将拼音撤去,只展示汉字的部分。由于这些诗歌学生早就很熟悉,因此即使遇到不认识的汉字他们也能通过语境来判断,久而久之就会渐渐地掌握这些汉字,以后在正式学习这些汉字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
教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汉字,给自己不认识的汉字加上拼音,然后阅读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朗诵诗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将识字和文化学习联系起来,效果会更好。
(二)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所以识字教学也可以融入丰富多彩的游戏。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将游戏和汉字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例如,教学完提手旁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来集中学习带有提手旁的汉字,如汉字接龙游戏,让学生一个接一个说出自己学过的带提手旁的字,并用该汉字组词,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该汉字。如“拍,拍球的拍”,同时要做出拍打皮球的动作。这样手脑并用的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带提手旁的字的含义。
一个好的游戏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记忆汉字,并深深地体会到汉字文化的魅力,使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图文并茂学习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并不太发达,但是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汉字象形的特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使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尝试着将汉字画出来,这样会更容易吸引学生。例如在教授“雨”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上面的一横画成一大片乌云,将横线下面的部分看成雨水,四个小点就是小雨,而几条竖线就是下大雨。教师可以用彩色的图画来展示“雨”这个汉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明白汉字具有象形的特点,感受到汉字独有的魅力。
图文并茂的方法能够将汉字和图画有机地集合在一起,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习更加高效。
(四)在解谜中学习
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还可以采用解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辨析一些字形相近的汉字,让他们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开动思维,启迪智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利用甲骨文等象形文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悠久历史,加深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如在学习“日、月”等汉字的时候,可以展示甲骨文、小篆等字体,让学生看图字。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汉字编成简单的字谜,让学生来猜,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五张大嘴齐说话,这是一个什么字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五张嘴就是“五”和“口”,“说话”就是言字旁,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一个语言的“语”字。在解谜中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更多的汉字文化,学习到更多的汉字。
二、结合生活,在实践中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练习方法莫过于学以致用,教师如果能够让汉字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汉字,那效果就会更好。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马路上的广告牌、电视字幕等媒介来学习,也可以在春游或其他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汉字发现之旅,让他们观察自己在旅途之中发现的汉字,想一想哪些是自己学过的,哪些是自己没有学过的,能否借助字典等方式自学这些汉字。如来到某公园,看见凉亭上篆刻的对联,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念念对联的内容,看看上面有哪些字是自己学过的。这样不仅能够扩宽学生的视野,也能够让他们对中国的对联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这样自己动手、发现寻找汉字的活动能够拓展学生的识字空间,让他们在不断的发现和学习之中渐渐地提高汉字识字水平,同时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中国文化。
汉字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重视汉字的教学,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方法来进行汉字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识字中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汉字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激发学生认知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建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搭建认人与识字互通的桥梁[J].福建教育研究,2015(5).[2]邢恒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6).
第三篇:学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点滴(范文)
学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点滴
列宁曾经说过:“人类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文学巨匠高尔基说:“自学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古人亦云:“授人鱼,共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建构的本质就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将原有经验与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并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当前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发展也是必要的。
我国的叶圣陶老先生尤其讲到: “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叶圣陶的这些话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这些话对于我们开展自主学习教育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我通过学习和实践结合总结了几点体会与同仁共同讨论。
1.把握好课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预习习惯培养、读书习惯培养、作业按时及规范的习惯培养、自学方法的培养,等等。事实证明,顺利地完成了这些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2.把握好课堂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会学不会学。因此,要注意从这个方面培养学生。而其内容,我们思考的有以下几点:参与课堂学习的情绪、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意识、参与课堂讨论的比例与质量、自我的检测与提高、合作与探究的状况,等等。而在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2)充分的启发诱导与活动组织。(3)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教学策略。(4)高质量的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5)课后学习的监督与检查。(6)有效的活动设计。(7)教学艺术化的讲解策略。3.课后作业的巩固与自我检测、知识的拓展与眼界的开阔、思维素质的训练、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上都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要素。4.综合课前与课后的自主学习表
(三)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思考了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大问题:
1.课前的预习设计。或短期或长期,或固定或临时,一定要设计。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过去很多老师注意到了,但却很少有付诸实施的。2.课堂讲解,注意及时让学生把问题反馈出来,因此必须检查课前,注意收集整理。关注学生的提问,是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及时的反馈,同时也能从中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意识。
3.作业设计精益求精,自主开发,有效利用。这样的自主贯穿了对学生各个能力点的培养。
4.提高效益,推动实验。也就是说,有的环节不一定求多,而要以学生的全面进步,自主精神的激励为最终极的培养目标。
第四篇: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摘要:古诗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策略应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在教学中应重视古诗“背景”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境;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创设情境,多向体验、感悟;多元解读,尊重个性化理解,大胆创造。
关键词:体会
朗读
体验
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在第三学段中则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策略应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
一、重视古诗“背景”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境。
任何一首古诗,都有及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古诗的“背景”,体验古诗的内容、情感、思想。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
二、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第 1 页
共 4 页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教师对朗读的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理解注释,想象画面来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初读时就使学生的感情有所定向,有利于理解诗意。第二阶段,加深理解诗意的朗读。这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
三、创设情境,多向体验、感悟。
“情境教学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生动的形象,丰富具体的知识,激发真的情思,学到活的语言,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提高学习效果。”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
(一)直观展示古诗的意境。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教师在教法上应特别注意直观教学,运用语言、教具直观,启发学生想象。凭借丰富的想象,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创造出生动感人艺术画面,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如,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可以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还可以欣赏现代作曲家的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诗朗诵来激发情趣,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
(二)发挥想象,引导联想。一是发挥想象。“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象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往往配有插图,可以通过给插图补充内容的形式,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比如《春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空白”。想象作者的动作:睁开惺松的双眼,伸个懒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想象作者看到、听到的情景:花瓣飘落,小鸟鸣叫,空气清新宜人;想象作者的内心活动:昨夜一场风雨,打落了这么多花瓣,多么可惜啊!
四、多元解读,尊重个性化理解,大胆创造。
第 2 页
共 4 页
(一)改写。
小学阶段的古诗,大多是写景叙事之作,只要稍稍想象,都可以将其改写,或景物片段,或故事小品,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可以让学生将彩云、江流、船行的变化以及猿猴在山上的生动情景加以描写,将一幅长江三峡的美景跃然纸上,《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都可以这样做,这实际上是由读到写的转换,这对习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现实意义。
(二)拓展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古诗教学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如教学《示儿》一诗时,古诗学习完了,大部分学生心存“诗人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是否实现了”的疑问。可以把这首诗的后几句告诉给学生:“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已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三)课前一分钟讲话。可以利用“课前一分钟讲话”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介绍课外所读的古诗,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方式解读诗句内容,帮助自己“胸有成竹”,从而得以上台表达出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达到“自圆其说”。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古诗的自主性,而且延伸拓展,加大阅读量,真正把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深植于儿童的脑海,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古诗教学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写作的能力。活动创新领略意境
其实诗歌教学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当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思考、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向导,学生自然学习起来格外带劲。我在教学当中尝试过如下做法:
①画诗。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画画特别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自己所想用具体的图画表现出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学生是否准确把握古诗意境。如《登鹳雀楼》,让学生通过群山、大河、落日、高楼、色彩的对比在画面的铺陈,感受画面的壮阔雄浑,心旷神怡,这也比简单的读写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②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其中故事情节强、人物形象丰富的古诗特别适合第 3 页
共 4 页 表演。如《悯农》,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农民耕种的情形,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容易加深了内心体验。又如在《回乡偶书》中,在学生想象画面之后,老师请一个学生做诗人贺知章,又请几个同学做村上的孩子表演当时的情形,这样就促使孩子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表演的形式,不仅使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同学的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的色彩。
③写诗。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而且是一种十分优美的语言,教师也可尝试让学生将古诗改写成意境优美的现代文。如《赠汪伦》,有个学生就是这样改写的: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在长江渡口将要远行。突然岸上传来了嘹亮的歌声,诗人走出船一看,原来是汪伦一路踏歌而来。他们四目相对,无限深情。船即将远行,船头的诗人怎么也不肯进舱,一次次抱拳施礼,岸边的送行人更是依依不舍,举起手臂不知挥动了多长时间。这样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
④用诗。教学之后,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文中的绝妙佳句。创设恰当的语境,合理地运用诗句,化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
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驻足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春雨时,我们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冬雪时,我们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另外平常的生活当中教师也可组织合适当的诗词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更广泛的接触诗歌、积累诗歌。
总而言之,诗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文化品味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面前开拓其思路,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以上所述几点,不是完全独立的,都是交叉的,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多管齐下,真正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才是真正实现诗歌的素质教育。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策略》课程的学习,我对小学语文实用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实用文以实用为目的,与文学文体在文体特征、写作特点、规律和方法、社会作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是与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的一种应用型文章体裁,因此在小学重视实用文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为将来走向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许多老师对实用文的教学往往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一味地把各种实用文的格式和要求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去背、去记,这样做的后果往往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清楚地认识到了应该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把学生引入到实用文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来,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该改变,应该充当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朋友,带领学生去阅读、去探究、去实践,真正了解实用文的作用。另外,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实用文学起,例如:请假条、留言条、决心书、日记和读书笔记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找到属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总之,我个人认为教实用性文章时,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些实用文的方法,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