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我喜欢诗,在我的办公桌台板下一直放着我最喜欢的一首诗,那就是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每当下课的时候,我总喜欢在孩子们的欢跃声中,一个人静静的吟诵。我喜欢这首诗自然质朴的语言,更喜欢这首诗里流露出的恬淡美丽的情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诗人的梦想和愿望,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在教育的人生里也一直追寻着这份诗意的情怀!
有人说,教师这个职业是单调乏味的。每天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直线型的工作轨迹永远一成不变。
也有人说,教师这个职业缺乏快乐。每天和那些什么也不懂的孩子一块,看着他们把作业本弄得一团糟,听着耳边刺耳的喧闹,你永远也别想找到片刻的宁静。
还有人说,教师是清贫的,你无法天天坐到优雅的西餐厅喝早茶,不能穿着流行色让心灵纵情放飞于清风车影中……
这些说法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一旦用诗意的眼光来对待教师这一职业,一切就会显得那样的美好而充满了阳光色彩。不是吗?
和朋友们聚会时,他们往往羡慕我:“还是你好,一年有两个假期,工作稳稳当当。”对此,我总是报之一笑,也不愿解释,说多了,他们会以为我是言不由衷。要说工作量,教师的苦和累也许只有教师自己才能体会得到。然而,我也能在日复一日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找到新鲜、新意的无限乐趣。课堂上,我是知识海洋的领航员;课堂下,我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作业本上,我用广博的爱心抒写着鲜红的心迹;测试卷上,我用公平和细腻描绘明天的憧憬,勾勒出前程的锦绣。黑板上吱吱叫响的粉笔,键盘上飞舞的手指,敲击着孩子们求知探索的欲望。
每天,当我沐浴着暖融融的阳光向课堂走去时,我就会在心里默默地想:这又将是一段充满了挑战和快乐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只要我用阳光般的情怀去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一定会有智慧之光如诗歌般生生不息的闪现,一定会有动人的旋律响彻我和孩子们明丽的心空。徜徉于诗意的憧憬之中,我的心中便充满了快乐。课堂上,我用这种纯粹的快乐润泽着我的学生们,他们也就总能回报我更多的阳光和激情。
当然,做一个诗意的老师,光有一份诗意的情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拥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充满诗意。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心灵的对话。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对话才会深刻,才会闪耀生命的光华。
记得人教网上曾经讨论过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真正的语文是什么?是啊,多么难以回答的命题。然而今天,我想说,在一个诗意老师的眼里,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是对《红楼梦》的崇拜;是对《西游记》的迷恋;是大江东去的气势;是怒发冲冠的激情;是大漠孤烟的雄浑;是小桥流水的婉约;是对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叹服;是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语文是李太白的将进酒;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是一望无际的蒹葭苍苍,是珠落玉盘的琵琶回响……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积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而只有这样诗意的认识语文,行走在厚重的语文教育园地里,语文教学才会曲径通幽,充满诗情画意!我们也才会一路欢歌,一路采撷智慧的文化果实!朋友们,生活就是一首诗,工作也一样。让我们做一个诗意而快乐的教师,用我们的智慧去点燃孩子们诗意的人生。到那时,我们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二篇: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榆中县岳家巷学校 马秋香
何谓诗意课堂?诗意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
1.“诗化的语言”营造着“诗意”的课堂
虽不能说诗意的课堂一定要拥有“诗化”的语言,但我们真真切切地从诗意的课堂里感受到诗一样唯美的教学语言。例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的课堂里,没有琐碎的要点分析,没有干瘪的内容概括,没有无情的逻辑演绎。请看他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轻声读读,用心体会,看看哪儿打动了自己,碰响了咱们心底的那根弦儿?
师:读书,其实就是同文字交流,同书中的人物对话。想想,读这篇课文,我们就是同谁交谈呢?
生齐:地球母亲。
师:是呀,文字后面是地球母亲的心跳,是地球母亲的呼吸。我们默默地读,静静地听,就能听见地球母亲在跟咱们诉说呢。我们先默读文章的1、2自然段,听听地球母亲首先跟我们在说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心聆听,感受到了母亲的心声。接下来,就让我们默默地读下面的部分,静静地听,听听地球母亲还在跟我们诉说什么?
……
周老师的独特的解读文本的方式,让地球拥有了跃动的心跳,充溢着人类的情感,教师的诗化的语言激起的是学生无限的想象。
2.“诗意的对话”构建着“诗意”的课堂
“诗意的课堂”讲究“诗意”的对话。“诗意”的对话直指人物的内心世界,直指文本的灵魂深处,使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意”课堂里的对话不是浅层次的对话,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周教师上的 《天鹅的故事》中“诗意的对话”构建的“诗意”课堂的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读懂了老天鹅的行动,然而你们可明白它的心、它的情?你们就来做一回它的代言人吧。
师:老天鹅啊老天鹅,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
生:没有关系,为了大伙的生存,我愿意。
生:我看到了,如果这白羽、血迹能够换来大家的食物,我心甘情愿。
师:老天鹅啊老天鹅,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
生:我像石头是因为我攒足了劲,要竭尽全力,我很疼,但我愿意!
生:我也知道疼痛和寒冷,但是为了我们的集体,我必须这么做!
生:我心里只有破冰的念头,疼痛和寒冷已经顾不上了。
师:老天鹅啊老天鹅,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的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
生;你错了,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号召大家投入战斗。
生:正因为德高望重,才更需要做个榜样!
师:此时,老天鹅还仅仅是在同那冰面作斗争吗?
生:他是在同命运抗争。
师:是的,这是一曲命运的交响。如果说老天鹅的行动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篇章;如果说老天鹅的心声是一支歌,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旋律。我们聆听,我们感悟,一遍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这个教学片段中,周老师那一次次犹如重锤似的灵魂拷问,让学生敏锐地触摸到了老天鹅的内心世界。一只顽强、不屈不挠、伟大的老天鹅的形象如浮雕般凸现,一个伟大的灵魂如刀刻般铭记在学生的思想深处。角色体验、言语诉说、换位思考被周老师运用得出神入化,如此富有诗意的对话怎么不令人叹为观止,如此,学生对文本入木三分的解读也就不足为奇了。
3.“诗意的解读”美丽着“诗意”的课堂
平庸的教师“平庸”地解读文本,高明的教师“高超”地解读文本,周老师在《天鹅的故事》中“诗意”的文本解读就是一种高超的解读。一段普通的课文内容,在周老师诗意的解读下变成了简洁明快的诗歌,老天鹅一次次撞击冰面的行为演化成为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
《俄罗斯上空的天鹅》优美的旋律适时地响起,教师深情地诵读,老天鹅顽强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在周老师诗意的解读下得到了强化。而随后对天鹅声音的铺陈、渲染更是让我们感受到老天鹅那撼天动地的劳动号子背后所蕴涵的团结、奋斗的激情。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周老师用他独特的思维方式解读着诗意的课堂,美丽着我们的语文课堂。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语文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的泪花。正像干涸的荒野需要甘霖、冰冻的雪原需要暖流、寂寞的空山需要鸟鸣、平静的大海需要浪花。这种感动是学生与作品的直接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她的“美”。在语文教育中,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味,这才是诗意语文的终极关怀。
第三篇: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2009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我做了11年的语文教师,记不清指导、研究和倾听多少节语文课了。我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语文教师和课堂教学,见证了语文教师的感叹、困惑、迷惘、惊喜、顿悟。我说不清一个语文教师从不懂语文到懂语文,从不会教到会教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滋味。在课堂大赛的评比中,我曾看到了教师失败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悦。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真的在教育的旅途中成长起来,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恐怕不行。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说不清语文教学怎么教,更不能把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奉献给学生”。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年轻,但是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课堂教学。于是,我就想,怎样做一个语文教师呢? 新课程来临的时候,我们在理论上接受了对教师进行的多轮的培训,也采取多种形式研讨与交流。可是我们的多数课堂涛声依旧,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现在,教师牢骚满腹,把矛头指向改革。而我认为,改革没有错误,问题出现在倡导改革的同时,忽视了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语文是诗意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什么是诗意的语文教师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了解到一些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他们可以说出诸多了理由。他们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的基本要需要是物质与精神。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输入给孩子的精神就显得重要了。孩子的精神从哪里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史政、科学、哲学等。我听到过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把问题留下,课后自己解决。也许有人说,这恰恰是教师的高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我认为不完全是。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告诉的要告诉。把一切问题推卸给学生,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从另一角度来看,不得不怀疑,这位教师也回答不了。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那么我们的教师真是个“大老爷”了。这个“大老爷”谁都能做。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我的小学经历了几位教师,我暂且不责怪那个年代,但是,教师素质各有高低。有一个教师,整天的骂骂咧咧,说话冷嘲热讽,土话、粗话口不遮拦。学生几乎是在驯养中成长的,那么,谁还能喜欢老师,谁还能喜欢语文。有一个教师,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在日常的用语中,就能透出他的文学素养,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都成为我们课下效仿的经典。这个老师看起来有点“文皱”,可是在他的熏染下,我们确实受益很多。我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最大的乐趣。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鲜。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生的,一个方法艺术再好,但反复的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艺术也不能称为艺术了。我读师范的时候,有一位校长在做报告的时候,很会用词,什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我们起初感到校长很有文采,可是后来发现,每次报告都少不了这几句。于是,成了我们笑谈时的话柄。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这“点子”就是艺术。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甚至是反复操作一个模式。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出富有个性组织形式。又如阅读方式,如果总是一个模式: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学语文就像走程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所以艺术,是智慧与技能的结晶。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最后,祝愿我们都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
第四篇: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坪城乡中心小学 甘延玲
我从事了1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从刚参加工作时的感叹,到前几年的困惑、迷惘,再到今年来的惊喜、顿悟。我说不清一个语文教师从不懂语文到懂语文,从不会教到会教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滋味。在课堂大赛的评比中,我曾看到了教师失败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悦。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真的在教育的旅途中成长起来,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恐怕不行。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说不清语文教学怎么教,更不能把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奉献给学生。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年轻,但是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课堂教学。于是,我就想,怎样做一个语文教师呢?
新课程来临的时候,我们在理论上进行了多轮的培训学习,也采取多种形式研讨与交流。可是我们的多数课堂涛声依旧,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现在,教师牢骚满腹,把矛头指向改革。而我认为,改革没有错误,问题出现在倡导改革的同时,忽视了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语文是诗意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诗意的语文教师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了解到一些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他们可以说出诸多了理由。尤其在小学,他们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小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物质与精神。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输入给孩子的精神就显得重要了。孩子的精神从哪里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史政、科学、哲学等。我听到过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把问题留下,课后自己解决。也许有人说,这恰恰是教师的高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我认为不完全是。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告诉的要告诉。把一切问题推卸给学生,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从另一角度来看,不得不怀疑,这位教师也回答不了。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那么我们的教师真是个“大老爷”了。这个“大老爷”谁都能做。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我的小学经历了几位教师,我暂且不责怪那个年代,但是,教师素质各有高低。有一个教师,整天的骂骂咧咧,说话冷嘲热讽,土话、粗话口不遮拦。学生几乎是在驯养中成长的,那么,谁还能喜欢老师,谁还能喜欢语文。有一个教师,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在日常的用语中,就能透出他的文学素养,他引用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都成为我们课下效仿的经典。这个老师看起来有点“文皱”,可是在他的熏染下,我们确实受益很多。我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最大的乐趣。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鲜。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儿童的兴趣与认知出发,让儿童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生的,一个方法艺术再好,但反复的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艺术也不能称为艺术了。我读师范的时候,有一位校长在做报告的时候,很会用词,什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我们起初感到校长很有文采,可是后来发现,每次报告都少不了这几句。于是,成了我们笑谈时的话柄。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这“点子”就是艺术。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甚至是反复操作一个模式。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出富有个性组织形式。又如阅读方式,如果总是一个模式: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学语文就像走程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所以艺术,是智慧与技能的结晶。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最后,祝愿我们都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
第五篇:如何做一个语文老师文档
我们该怎样做语文老师 0 推荐我不止一次地想过:为什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35分钟,由于不同教师的执教,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及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呢?走近名师的课堂,我似乎找到悬在心中已久的答案。
最近,上网查阅资料和结合一些名师的录像、报告。我从中体会到:阅读是我们成长的不二法门。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读四类书:一类是专业杂志;二类是名师们成长的经历回顾及他们写的书,如窦桂梅的《窦桂梅与主题教育》,于漪的《岁月如歌》,魏书生、钱梦龙、余映潮的作品,温立三的《语文课程的当代视野》,史绍典的《老典说语文》等等;三类是教学理论书籍,如王楠、王荣生等的著作;四类是教育史、心理学(建议读心理咨询方面的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
从名师身上我深刻体会到了该怎样做一位语文教师。窦桂梅说:“站在学生面前,我就是语文。”于漪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余映潮说:“进入教学研究,永不言迟。”这三位名师我都是近距离地感受了他们的风采,我对这三位老师的看法是:窦老师是以“美”动人,于老师是以“爱”感人,余老师是以“巧”服人。
关于窦老师的“美”
窦桂梅出生于一个小山村,非常乖巧机敏,据她讲她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她将来能嫁给大队书记的儿子。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做行政工作,但在其强烈要求下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务处,还是做行政工作。五年后在其再三恳求下终于教上了语文课。她的“美”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站在讲台上的那副神态,精神焕发。这一点我们很多人能做到。“美”的第二个方面在她的声音,那声音,抑扬顿挫,柔美情深,富于感染力。听她讲报告时,她的声音一出,我就对她的那句名言“站在学生面前,我就是语文”有了切切实实的体会,起初我还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欣赏,觉得她是个表演天才,转眼间就融入到她营造的氛围里去了,随着她的感动去感动,随着她的发现去发现,随着她的激情去激动。她的“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她着意引领学生走入的是一个美的世界,这个已近中年的女人,她的精、气、神全在课堂上。这个美的世界,美在丰富,丰富来自于对不同人心人生的阅读;美在超越,超越在于犄角旮旯的现实世界之外,洞开了有厚度的精神世界,这点体会我来自于阅读她的一些主题教育课例,如《再见了,亲人》《游园不值》《秋天的怀念》《珍珠鸟》等等。她的课实现了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对此我不想作评说,我想说的是,让我们回首我们走过的改革之路,想一想我们超越了什么?超越是有条件的,你是不是在很多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在那儿玩超越呀,那不是超越,你那是在瞎蹦跶,自以为玩得欢,别人内行们正在边上哂笑呢。她的美的第四个方面是她的那一份痴气,她说在家里与老公说话有时都像在课堂上,没什么不自在,她真的是戏里戏外分辨不清,课里课外分辨不清,那是她本色的展示:“我就是语文!”
于漪老师的“爱”
七十九岁的老人,思维之清晰,对语文教学持继关注之切、忧虑之深,对语文教师的成长关怀之浓令我感佩。于老师说:“学生就是我的生命。”这个我们都会说,但我们不一定落实在做中。
于漪老师的名言: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我有两把 ‘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
“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 ‘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于老师从教一生,她是在不断反省中成长的,她经历的差生、差班、差年级组、差学校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事例我就不讲了,她的体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的话:
爱和责任是铸造韧劲的原动力。爱能锤炼人的感情,能促使人改掉坏毛病。
要教好学生,带好班级,就要学会勉强自己,千万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
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只有对学生丹心一片,情深似海,就不会言语不逊,伤学生的自尊。学生是有尊严的,岂能冷嘲热讽学生的心!师生之间要真诚相待。
于老师说:做语文教师不易,我们是在一片骂声中前进;现在语文教学局面是建国以来面临的最困难局面,在争地位、争生存、争发展。
于老师的爱集中表现在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大写的“人”。她说教育就是培养人,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中能者为师。上课不是狂欢节,教育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是包装。教师要学会思考。做语文教师就要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教课要紧扣教材深入进去(大家有兴趣把于漪执教的《晋祠》案例读一读,你会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研读了于老师的一些案例后,我发现她的每个教例都是我们新课改追求的目标,那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课呢。谁说语文教学不能抱着打滚了,每篇课文她都是抱着打滚的,只是她滚出来的是夜明珠,别人滚出来的是粪球而已。她独特的解读,丰富的学识,精妙的技巧,对学生了解的透彻成就了这个夜明珠。)
她的教课经验是: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余映潮的“巧”
余映潮老师是有点传奇色彩的,五十岁开始上课,只要有他去的培训会场,他就做两个事,一是亲自上课,二是做报告他的报告是不讲理论的,全是他的实战体会和积累的别人的经验,对我们一线教师特别有用,特别有启发;他上的语文课最大的特点是简约,富于技巧。他强调,一线老师多研究技术性问题。语文老师在业务上要练好三种基本功:第一功夫是读出教材的味道;第二功夫是教师的核心技术---教学设计,要不断追求创新,角度很重要,角度这个东西不经过山重水复的跋涉是看不到的,不达到千呼万唤的地步它是不出来的,追求创新要在六个字上下工夫,角度、精度、难度;第三是考试研究。
这里介绍他对教学创意的认识。他认为教学创意就在于新点子、新角度、新方法,表现出独特性。教学创意就在两个字上下工夫:“新”和“简”。《神奇的极光》,从全文找出10个句子,概括全文内容,最后根据找出的句子给极光下个定义。《云南歌会》用三个感叹句解决课文的学习:层次多么清晰啊!描写多么生动啊!生活多么有趣啊!《湖心亭看雪》文中是两段,把它变成四个段落来讲,把最后一句独放一段来探究其表达技巧更好明白些。《雨说》可采用摘取文中句子的办法把该诗变成微型散文。
从刚才的三位名师身上,有三点感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努力去做好。首先,是教师要做一个读书人,教育的智慧不可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直截了当的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智慧是从我们内心生长出来的,一个人文化的素养也是难以“培训和灌输”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孕育和浸润的土壤就是读书。其次要专,勤,善于听课和备课,再次是要学会倾听,倾听同行的声音,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声音。我愿意做一个忠实于自己心灵的人,有时候在时间的基础上学会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促使感性认识想理性认识的提升,从下到上是一条路,从下到上也是一条路上下结合也是一条路.有道是条条大路同罗马,究竟走哪一条路却需要我们选择,走两步再走两步,人生的路上不论有多少人提点你,那路,也得用自己的脚去走。语文教学之路必须踏踏实实地走,做语文老师必须要有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有的责任,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