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生物多媒体化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生物多媒体化教学实现提供了可能。本文着重从优势到设计,进行了一点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设计
新课程指出,生物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与生物学习的整合。而信息技术就是现如今中小学课堂所使用的多媒体,如听觉媒体录音机、视觉媒体投影幻灯、多功能交互媒体计算机等。这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生物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知识,服务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现今中小学课堂的授课手段和授课内容,使得今天的学校教育无论在知识的传授上,还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都有了更高层次的结构和收获。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是值得广大教育者认真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优势
多种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其主要优势表现在: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丰富了课堂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叙述,是无法让学生深切感知知识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却能够有力地改变这一缺陷,能“活化”生物教材。
1.直观形象的画面显示,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学习者,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思维神经,促使他们主动抽取学习的意念,从而对课堂内容能形成自身知识建构。这一点是普通的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办到的。例如,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将草履虫的形态、草履虫的内部结构展示出来,然后再配上有关草履虫的录像,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那么,不仅学生的兴趣高涨,而且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大生物教学内容中观察的可见度。初中生物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去观察,然而枯燥的课本既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有的知识图形又不能让学生清楚地去观察,从而就会引发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到位。然而,利用多媒体把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录像等形式,学生观察起来就显得相当容易。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只凭教师的解说和书上的图例是无法让学生有深切体会的,而且在生活中也无法看得到。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细胞的分裂过程制成动画,无疑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二):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以及模型等烦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学过程显得繁重。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它那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三)是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学习更主动。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枯燥的内容、抽象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去探讨知识,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是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多媒体教学本身就拥有着极大趣味,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欢迎。当讲到重点、难点时,若配以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时,针对学生掌握其内部显微结构这一重难点有一定困难,既不容易观察,又不便讲解的情况,可采用显微画面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在银幕上,然后边讲解边板书。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构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纤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初中生物多媒化教学的设计
根据生物学教学结构合理应用媒体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媒体三要素构成。多媒体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根据生物学教学的环节和呈现时机,合理应用媒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种媒体。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媒体,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来选择。如初中“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中,教师在讲授时,发现远程教育资源库里有关鸟的生殖和发育的资源丰富,鸟的求偶、交配等视频全面且详细,很有新意,于是上课时就把这些资源放给学生观看,学生很感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但反馈学习效果的时候,学生却觉得什么都不清楚,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什么也没有学会,什么也没有学到。是什么原因?本节的重点知识——对鸟卵的探究活动,教师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库的材料时没有仔细甄别,没有把课件与自己的授课内容联系起来思考,由于课件内容太长,知识太广,既占用了课堂时间,又淡化了学习重点从而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教学中,多种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而是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去组合。常见课型组合媒体的方法介绍有:一是绪论课。其关键是使学生懂得生物学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组合媒体:①用实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②用投影片和录像片提供史料。介绍生物科学史和成就。与此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③生动、具体地讲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④板书学习要点。
(二)是形态结构课。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形态结构课是上好生理功能课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运用:①传统媒体: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媒体,能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信息,对上好形态结构课是必不可少的。②电教媒体:投影、幻灯、电影和录像等电教媒体,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③通过板书、口述、习题等形式对形态结构课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巩固。我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首先运用模型展示草履虫的形态。接着用挂图(或投影片)讲述草履虫的内部结构。然后放映有关草履虫的录像。最后提问归纳板书,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生理功能课。在生物学课程中,生理功能课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如何设计多种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为重要。为此,可运用组合媒体:①用语言配合投影片准确地讲授生理特点,并用投影板书进行分析、强调重点。比如家鸽的双重呼吸特点。运用此教法效果良好。②通过录像对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演示。③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黑板或用投影片的图表分析它们的异同。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家鸽“循环系统”的教学中,先用投影片讲述家鸽心脏结构特点、血液循环路线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然后放映有关录像片。应用录像的各种不同的功能键(快进、慢放、定格)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看得清。使学生对家鸽的循环系统认识有深刻的认识。
(四)是实验课。实验课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独立操作,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可以这样去组合媒体:①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教材,使其掌握实验目的和操作要领。②用语言或板书进行质疑,了解学生对实验的准备情况。③用录像片示范基本操作、展示装置结构,提示实验步骤。④用投影片分析实验理论,指导填写实验报告。
(五)是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种媒体。在教学中使用多种直观媒体时,必须依照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有效地控制:①媒体使用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学生疲劳,分散注意力。②媒体使用时要注意变换呈现的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要尽量变静为动,以引起学生注意。③演示时要与讲解、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好,使教学语言起着动员、组织、指导和总结的作用。④按照协同律组织多种媒体,要尽量做到视听结合、说做结合、手脑并用,以提高识记效果。⑤两种教材(教科书和音像教材)、两种教法(传统和电化教学)必须实现最优结合,以扬其长补其短,优化教学方法和过程。⑥在设计多种媒体时,仍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学课堂,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恰当地出现于不同的课堂和不同内容的讲授之中,将是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探讨和不断实践的一个新内容。因此, 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优化生物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探索清楚,利用明白的事情。所以在将多媒体引入生物课堂之后, 合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优势,合理设计,真正使多媒体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使生物教学能够体现教材所规定的宗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永建.多媒体技术对生物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1).[2]周斌,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6月,第20卷第2期。
[3]王道富: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
第二篇:浅谈初中生物多媒体化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多媒体化教学
合水县乐蟠初级中学 田佳旺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多媒体化教学实现提供了可能。我着重从优势到设计,浅谈了一点自己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为—体,尤其适合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人教版),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但理解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胜任。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很有必要。
一、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优势
多种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一是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物圈中,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属于它研究的范畴,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书本、挂图、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信息,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书本、图片获得,有的是从视频、网上、声音或自制动画得到的。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地灵活多样。例如,一张“动物百科全书”光盘有几千种动物的资料,包括动物的生活环境、地理分布、动物的形态、食性以及叫声行为等,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相关的信息进行编辑,创设学生需要的情景,在课堂上就能生动形象地演示生物教学内容。二是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以及模型等烦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学过程显得繁重。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它那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三是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学习更主动。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枯燥的内容、抽象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去探讨知识,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四是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为了解决这些难点, 可以设计成一个动画过程,例如: “花的受精过程”,一个黄色的花粉粒从屏幕外飘落到柱头上,静止一会儿,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囊。接着两个精子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又进行两次闪烁。在这—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以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二、初中生物多媒化教学的设计
根据生物学教学结构合理应用媒体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媒体三要素构成。多媒体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根据生物学教学的环节和呈现时机,合理应用媒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种媒体。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媒体,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来选择。如初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个概念(光合作用)、发展一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一个写法(光合作用公式)。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能,应选择的逻辑思路:一是在教学中,首先演示三个试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淀粉和氧气)、条件(光和叶绿体),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观看光合作用的录像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两个方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运用投影片醒目地打出光合作用的公式,使学生熟练地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这样由实验提供“现象”,录像深化“概念”,投影示范“公式”。在课堂上,可将多种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在教学中,多种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而是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去组合。常见课型组合媒体的方法介绍有:一是绪论课。其关键是使学生懂得生物学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组合媒体:①用实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②用投影片和录像片提供史料。介绍生物科学史和成就。与此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③生动、具体地讲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④板书学习要点。二是形态结构课。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形态结构课是上好生理功能课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运用:①传统媒体: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媒体,能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信息,对上好形态结构课是必不可少的。②电教媒体:投影、幻灯、电影和录像等电教媒体,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③通过板书、口述、习题等形式对形态结构课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巩固。我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首先运用模型展示草履虫的形态。接着用挂图(或投影片)讲述草履虫的内部结构。然后放映有关草履虫的录像。最后提问归纳板书,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生理功能课。在生物学课程中,生理功能课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如何设计多种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为重要。为此,可运用组合媒体:①用语言配合投影片准确地讲授生理特点,并用投影板书进行分析、强调重点。比如家鸽的双重呼吸特点。运用此教法效果良好。②通过录像对较抽象、较难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演示。③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黑板或用投影片的图表分析它们的异同。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家鸽“循环系统”的教学中,先用投影片讲述家鸽心脏结构特点、血液循环路线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然后放映有关录像片。应用录像的各种不同的功能键(快进、慢放、定格)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看得清。使学生对家鸽的循环系统认识有深刻的认识。最后,用投影片映出鲫鱼、青蛙、蜥蜴和家鸽等四种动物心脏结构简图,比较四种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特点,从而认识动物进化的过程。四是实验课。实验课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独立操作,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为达到此目的,可以这样去组合媒体:①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教材,使其掌握实验目的和操作要领。②用语言或板书进行质疑,了解学生对实验的准备情况。③用录像片示范基本操作、展示装置结构,提示实验步骤。④用投影片分析实验理论,指导填写实验报告。
(三)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种媒体。在教学中使用多种直观媒体时,必须依照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有效地控制:①媒体使用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学生疲劳,分散注意力。②媒体使用时要注意变换呈现的形式,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要尽量变静为动,以引起学生注意。③演示时要与讲解、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好,使教学语言起着动员、组织、指导和总结的作用。④按照协同律组织多种媒体,要尽量做到视听结合、说做结合、手脑并用,以提高识记效果。⑤两种教材(教科书和音像教材)、两种教法(传统和电化教学)必须实现最优结合,以扬其长补其短,优化教学方法和过程。⑥在设计多种媒体时,仍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束语]总之,合理有效地发挥多媒体优势,初中生物教学就能够体现教材所规定的宗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篇:台湾政治媒体化评析
台湾政治媒体化评析
MG1106021 中共党史 熊超
摘要:政治媒体化是当代商业媒体与政治关系的极端形态。台湾政治媒体化的生成与运转无疑都合乎世界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从台湾与大陆特殊的时空政治环境又决定了台湾政治媒体化的生成与运转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极具民族和地区特色。本文从政治媒体化理论概述,台湾政治与媒体融合的发展阶段,台湾政治媒体化的表现及其实质等方面对台湾政治媒体化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政治媒体化 阶段 表现 实质
一、政治媒体化理论概述
政治媒体化是当今媒体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揭示了新闻媒体与政治治理不可分割的关联,政治越来越受媒体的控制,媒体也演变为政坛的斗秀场。政治媒体化已逐渐普泛为一种时代特征。
政治媒体化理论,是由美国学者 T i mo thyCook在5治理新闻: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政治机构6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作者 T i mothy Cook是 W i-llia m学院的政治学教授, 他在研究了美国政治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后, 得出结论: 在美国, 建立一个客观、中立的新闻界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想,越来越远离现实。新闻界远没有成为第四种权力, 新闻界仅仅是游弋于政府三权中的一个政治机构, 而不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政治力量。“政治变得越来越受媒体操纵, 媒体也越来越演变为政坛高潮迭起的斗秀场”。Timothy Cook进而把制造新闻与政治治理的不可分割性, 称为政治媒体化。这个观察角度,将有助于人们理解现代政治的特殊本质。
在当代西方社会中,社会的整合、政策的宣传、群众的发动、各种关系的协调、各种议题的讨论等, 无不依赖于媒介。政治媒体化已上升为西方政治的明显特征。从民主政治角度看,在当今媒体社会中, 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确实至关重要,并已成为现实民主政治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事实上, 各种政治主张如果不通过媒体进行传递, 已很难真正到达公众那里了。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政治媒体化,作为一种现象,它是政治发展的产物, 并日渐凸现为当今媒体社会具有普泛性的特征, 同时也展现了政治传播的一种新的操作方式;作为一个观察视角,它则揭示了在媒体高度发达、政治走向民主化的今天,新闻传媒与现代政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
二、台湾政治与媒体融合的发展阶段
1、国民党威权体制下的台湾媒体与政治。
1949-1987年,台湾实施长达38年的全面戒严,严厉控制政治体系内的言论和思想。1950年颁布《台湾省戒严期间新闻杂志管理办法》规定:“凡诋毁政府首长、记载违背三民主义、挑拨政府与人民感情,散布失败投机之言论及失败之报道,意图扰乱人民视听,妨碍戡乱军事进行或诲淫海盗之记载,影响人民秩序者皆查禁之。”为了将社会舆论和民众思想控制在其意识形态范围之内,除掌握党营和
【1】军方报纸之外,国民党政权对主流媒体进行政治拉拢和经济保护,使主流媒体成为国民党政权的侍从。比如,国民党政权自1951年6月开始实施“报禁”政策,通过“五限”方针——“限纸”、“限价”、“限张”、“限证”、“限印”,以限制申请登记证和限制纸张的方式保障既有报纸经营者;对既有的报纸经营者,则以“限张”、“限印”为制约,确保其不越雷池,在政治上对他们进行拉拢。国民党政权一方面通过严厉的出版法钳制新闻和言论自由,确保台湾社会言论整体的沉默,另一方面,对既有的主流媒体采取胡萝卜政策,确保其在预设声道内发出声音。
因此,威权的国民党“党国体制”控制媒体的特点:“一是透过党政军三头马车控制大众媒体;二是枪杆子和笔杆子并重,一方面用军警特镇压异己,一方面用媒体塑造特定的世界观;三是行政命令与所有权操控,对于频道、资本、人事到内容巨细靡遗的管;四是意识
【2】形态与市场牟利兼具的广电特权,实为恶质国家资本主义的典型”。
2、报禁解除之后的台湾媒体与政治
国民党执政当局通过官控商营的方式将台视、中视和华视操纵成为宣传其政党和政权意识形态的工具,将电视媒体限制成为党国政治体制的侍从。
早在报禁解除之初,民进党就要求开放电视频道资源。报禁开放后,康宁祥创办的《首都早报》因缺少生存空间而倒闭,民进党急于寻找更有效的发声管道,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开放电视频道。首先,民进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向国民党施加压力,强调三家电视台对民众社会抗议活动的报道所持之负面态度,引发民众的抗议。其次民进党注意收集三家电视台播发有关国民党和其他党派新闻,通过比较发现所占比率相差悬殊。以此作为指摘国民党垄断电视媒体的证据,证明开放频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最后,民进党在舆论上做足准备的同时,还采取实质性行动冲破国民党对电视频道的封锁。1990年3月,张俊宏表示“将竭力突破广电禁忌”。同年,9月23日成立全台湾21家民主电视台联合会,10月25日正式开播。这样,民进党在不同层面发起全民声讨国民党的电视垄断行为,使电视频道开放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议题和政治事件。在此压力下,国民党“新闻局”多次表示将与军方协调开放无线电视频道。1997年6月11日,“民视”作为民进党与国民党斗争的政治胜利品正式开播。民进党打破了国民党对大众媒体的垄断,拥有了影响力强大的电视媒体。反对国民党对无线电视台的官(党)控催生了民视,民视创立之初也定下“股权大众化”的资本构成方案,虽然民进党声称绝不发展党营事业,但这些都改变不了民视的民进党色彩,民视是民进党政治斗争的阶段性成果和继续斗争的渠道。3、2000年实现政党轮替后的台湾媒体与政治
政党轮替、政治权力者角色转变,质疑者和被质疑者的角色也要发生互换。在野时民进党的挑战性议题——无线电视政策改革,现在则改由在野的国亲两党共同主导,成为向执政的民进党步步紧逼的重要政治议题。受到反对党和社会力量的双重谴责和敦促,民进党当局只能佯装附和这一议题,避免招致更严重的指责。此番由反对党主导的广播电视媒体政策改革行动还达成了执政者、反对者、社会民间皆能接受的共识——成立一个独立于政治干预、中立监督媒体组织的机构。这样,成立“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进入议事日程,但NCC得职能和组成人员等问题再次成为“朝”“野'利益争夺的焦点,造成旷日持久、纷争不断的权力争夺战。
民进党打着“全民党”旗号,标榜“民主、进步”以区别于国民党,于2000年上台执政。民进党不愿意放弃政治继承而得到的大众媒体主导权,又不得不兑现竞选承诺,在社会运动组织和在野党的推动下被迫进行媒体政策改革。“《广播电视法》修正法出台、公共电视集团改组及NCC成立是各方政治、社会力量之间角逐、竞争、妥协的【3】结果,其间纠结着复杂为妙的利益计算”。这些改革措施的有限揭示了台湾大众媒体依旧深陷于政治漩涡,客观、中立的媒体独立地位还只是愿景。
三、台湾政治与媒体融合的表现及原因
1、炒作议题、影响舆论。
媒体议程主导政府议程。传统受人关注的政府议程对媒介议程的主动影响 ,在政治媒体化的框架下 ,已开始颠倒过来。一个事件、一场论战 ,必须依靠电视媒体的报道 ,才会成为政府的议题。在某个时期 ,媒体对某一问题的集中关注 ,即议题设置 ,带动公众舆论对这一问题的呼吁 ,致使政府议程不得不遵循媒体议程。媒体发动——受众关注——政府瞩目 ,这已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政府议程产生的模式之一。“台湾媒体经常被特定政党或人士所利用,针对近期发生的重大
【4】或敏感议题大肆炒作,很大程度上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例如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进程中,涉及两岸的话题,也依然是媒体关注的话题。原先国民党为了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刻意凸显温情脉脉的粉红色,主打民生牌,走中间路线,并未过多涉及 “统独” 议题,但现任领导人马英九2011年10月17日在主持“黄金十年”系列记者会正式抛出两岸和平协议的政治议题,本意在于维持两岸和平稳定、推动和平发展,但却给民进党提供了舌战 “统独” 议题的契机,于是很快马英九的真实想法被反对阵营偏移,概念被偷换,意义被模糊。蔡英文两度发表声明,指出“和平协议”将台湾人民的未来推入政治险境,民进党还借机挑起“公投”议题。特别是绿营媒体借此大做文章,意外炒热了“统独”争议,蓝营媒体则帮助蓝阵营与绿色媒体过招,于是这一话题在一段时间持续发酵,燃起了民间的争议,化解了前期绿营的尴尬**,非但没能帮国民党加分,反而让选情受创,进退两难。
2、塑造政党及政治人物形象。
媒体主导政治人物的命运。媒体通过主导政治竞选 ,决定政治人物前途。媒体通过政治信息的传播和政治形象的塑造 ,来 “制造” 政治领袖。在现代社会,媒体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载体,报道的角度、内容往往可以改变人们对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看法。因此,政党或政治人物常常借助媒体的操弄,宣扬政党主张,突出政治人物个人形象、政治操守与政治道德,从而影响选民。台湾媒体在塑造政党及政治人物形象方面突出的表现在爆料和揭弊上。媒体具有爆料功能,它给岛内社会带来正反两方面影响。以2005年高捷外劳暴力案为引爆点,TVBS电视台连续2年报道民进党高层和陈水扁家族弊案,很多名嘴利用采访得到的内部消息几乎每天爆料,以嘴巴办案,岛内因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贪倒扁”浪潮,受此影响,民进党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大败。不过,近年来岛内媒体大肆爆料,屡屡侵犯个人隐私,滥用新闻自由情形严重,给社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3、影响选举
媒体在选战中能够激发选民的投票意识,影响其投票意向,凝聚支持者。同时,媒体还可以充当特定政党、特定候选人的“快速打击部队”,用来造势、抹黑、打击政敌。在台湾不成熟的选举文化中,候选人为了胜选往往无所不用其极,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投票前夕制造诬陷对手的突发性事件,并立即通过媒体公之于众。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的“三一九枪击案”事件、2006年高雄市长选举前的“走路工”事件,都是因为媒体在事发后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扩大,最终影响了选举结果。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媒体将大量的信息如“轰炸”般不断向受众发布,这些媒体决定着受众能接触到的周边信息。所以要影响受众,最好的手段就是掌握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的一切媒体。竞选活动既是传播行为当然离不开媒体,而且竞选活动是短时间里一决胜负,属非输即赢的零和游戏,从而要求候选人必须在短时间内动员所有可能的媒体为自己服务。不论是候选个人抑或是政党团体,在广告投资上的水准都有逐年提高的趋势。面对选举,各种媒体既是政党、候选人使用的重要宣传工具,也是媒体招徕受众、扩大影响甚至获取利润的极好机会。所以,大小媒体都不会“自外”于选举,都会积极的介入选举。台湾两大阵营的持续抗争,亦使各主要媒体对选举的关注常年化、固定化,一次选举刚结束马上就展开下一次选举的话题,并锁定各自的“天王级”、“重量级”人物持续关注其一举一动。台湾各主要媒介介入选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刊载各政党和候选人的竞选广告。由于政党的电视竞选文宣由“中央选举委员会”统筹分配,杂志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难以产生“第一时效”影响,所以报纸成为候选人登载竞选广告的最具实效性的媒体。二是对选举情况进行报道,对选举形式加以评论。台湾各主要媒体对于重要选举用“滚动新闻”、“现场直播”的方式都作出及时、全方位的报道。同时,各主要媒体还开辟专栏,或以专题的形势,对选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综合评述。三是互动参与,政策辩论。候选人之间,媒体与候选人之间经常利用电视进行互动,举办“电视辩论”,为候选人提供阐述政见或重要议题进行辩论的机会。四是预测选举结果。
【5】台湾各主要媒体往往在选举前根据民意调查结果,对其作出预测”。
四、台湾政治媒体化的实质和影响
无论台湾媒体在两岸特殊的政治时空环境下拥有怎样的媒体环境,但其生成与运转理念移植于西方,与西方媒体一样宣扬着“自由”、“共和”与“多元”的价值观,台湾政治体制也与西方相类似,所以台湾政治媒体化的过程的实质仍然是少数利益集团垄断、控制社会资源,进而维护其自身利益的过程。这一实质对台湾政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著名学者罗伯特· 达尔指出的 ,如今 ,主要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的决定 „„都是由极少数人做出的。决定国家政策的是一小部分的政治精英 ,权利精英或行政精英 ,他们比普通人更富有 ,受到更好的教育 ,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这种观点与德国精英理论家 ,社会民主党人罗伯特·米歇尔斯提出的,“寡头统治铁律”有着一致性。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 ,社会和政治资源不是分散而是集中的 ,也就是说权力精英能够控制社会各种资源 ,实现最有效的统治 ,而且 ,权力精英集团是封闭的 ,社会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寡头统治。少数利益集团占据商业 ,文化 ,军事的上层 ,拥有着与其人口比例极不相称的巨大影响力。他们控制着媒体与政府 ,以媒体造势 ,以政府为手段 ,引导公众 ,营造一种有利于其目的的实现的氛围。“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 ,在某个角度而言是实现和维护权力精英利益的有利工具。或者说 ,无论是政府媒体化还是媒体被政府所控制 ,其实反映的都是寡
【6】头们对社会的严密控制”。在那里 ,所谓的自由 ,民主更多的是精英们的自由与民主。
在台湾,这突出的表现在 “党政军退出媒体” 运动上。此事件要追溯到2000年,那时候的民进党作为一个草根政党,媒体力量不大,因此在大选中喊出了 “党政军退出媒体”、“媒体中间路线” 的口号,以吸引选民。在获取政权后,更呼吁媒体中立。尤其在电视媒体方面,积极地推动无线电视台 “公视化”,其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媒体力量多半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当政后,曾一再声称 “党政军退出三台” 的民进党却加紧 “绿化” 媒体,扩大 “绿色媒体” 的数量,掌控公有媒体,建立起为民进党政权服务的媒体新秩序。于是,宣扬台独的蔡同荣兼任了 “民视” 董事长、“立委” 张俊宏兼任了环球电视的董事长,陈水扁的亲信接管华视和台视两大公营电视台,李登辉的女婿赖国洲进入台视担任董事长,不少民进党骨干也被安排到台视担任重要职务„„这充分显示了所谓 “党政军力量退出媒体” 不过是政治力量角逐中的噱头而已。归根究底,台湾的媒体基本上都属于私有,属于商业媒体,因此利益首当其冲。在畸形的媒体生态、极度饱和的市场对其造成的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私人资本主导的商业媒体当然不会为社会整体利益而损害自身利益。
媒体与政治的相互影响 ,使得二者都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媒体而言 ,走到了社会责任的反面。利益集团对媒体和政权的双重主宰造成了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 ,对政治的冷漠与疏离 ,也使台湾政治文化慢慢走向走向衰退。
参考文献:
【1】徐国源,“政治媒体化”:政治与媒体的双重逻辑【J】,江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2】佟文娟,过程与分析:媒体与台湾政治民主化(1949-2007)【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95-96页.【3】管中祥,新自由主义下的台湾媒体改革运动【J】,台湾史料研究,2005年3月.【4】陈玲,台湾媒体的政治化刍议【J】,新闻界,2012年第7期.【5】史卫民,解读台湾选举【M】,九州出版社,2007:108-109页.【6】唐志君,论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的融合【J】,山东教育学报,2007年第1期.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模式
中学生物“目标引导
反馈矫正”教学模式
万州区教科所生物组
一、理论依据
(一)模式含义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或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将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特别是具体知识点的目标要求具体化、细化,制订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此目标为引导,进行教学活动,并及时反馈矫正,从而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二)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思想
(1)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指导学生去学习,最终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会,而是使学生会学,会思考。
(2)学生主体理论认为:在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使他们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2、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在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习水平。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及时反馈矫正,从而整体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三、基本程序
基本教学程序为:目标引导→自主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基本环节。各环节说明 如下:
(一)目标引导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想目标引导得好,教师必须事先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是教学目标)。作为学生来说,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布鲁纳的目标教学理论以及生物教学的实际,可以把认知水平界定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与综合四个层次。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知识,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具体化、细化,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会考、高考情况,教师应确定其教学目标的层次,并将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地挖掘、合理拓展,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生长点等体现出教师的智慧和经验。
自学导引的制定及发放:在教师制定好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再根据此目标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描述拟定出本节课的自学导引。
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每人一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
补偿教学:学生在拿到学习目标之后,不宜立即布置学生自学。而是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初始状态和情感初始特征。它能为新课的达标起到铺垫和迁移的作用,因此所选取的内容应是与本节新课内容联系紧密的,提问(或练习)的设计要富于启发性和思考性,有利于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得到的真实信息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回授和评价,及时补救存在的缺陷,以利于即将进行的新知的学与教。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认真而全面地通读整节教材或教师指定的部分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目标的层次要求和自学导引提供的自学思路精读教材,细致地进行筛选哪些知识点能够按照要求掌握,并会用自己的语言将教材内容归纳、概括成几个要点或图表,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或体系填写在自学导引上;哪些知识点似懂非懂;哪些知识点一无所知。对后两类知识点,则把它记下来,留待讨论时或教师讲解时解决。进行归纳或概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积极有效措施。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树立信心,用真诚去唤起学生的潜能,并允许学生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视,点拨、提示、疏导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方法,使之逐步达到能独立完成。并且收集学生在自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
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自学,每个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可能不同,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自学导引,包括对已懂知识点的归纳概括,对哪些知识点还存在哪些疑问等。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提出质疑、明辨是非、相互补充或纠正,使自己归纳的知识更完善。这样,学生通过动脑、动眼、动耳、动手,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重在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可能不是教材要求的或者就学生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解决的,教师应及时作出交待,课后再进行个别指导,避免浪费时间的空议论。对某些重要的概念或基础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使他们进一步加深理解。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为质疑作准备。
(三)质疑点拨
教师质疑:通过自读教材和相互讨论,学生对各具体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往往不够深入,并且常常也缺乏对具体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认识。通过教师质疑就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独立思考,深刻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生物知识的思维价值,从本节学习目标和教师在前面巡回辅导过程中了解到的信息,依据生物学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在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易忽略点处提出恰当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诊断”,进一步启迪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教师质疑,会引发学生质疑,所以质疑是双向互动的,学生质疑的质量反映学生的思维程度,这就与教师质疑的力度息息相关。教师质疑应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质疑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为讲解作准备。
例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针对学生习惯了“植物从土壤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的错误认识,利用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实验,得出了“水才是使植物(柳苗)增重的主要物质”;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用玻璃罩、老鼠、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出;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释放氧气、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由此,就可以形成一条“质疑链”:、什么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2、植物在工作条件下会释放出什么气体?
3、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什么? 就这样一疑引一疑、一环扣一环,形成了一条渐进式的“质疑链”,达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思维。
精讲点拨:学生经过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质疑后,可能有些知识点在头脑中还比较零散,很容易遗忘,同时在前三个环节的学习中,已最大限度地暴露出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对所有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属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再针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确定“讲”的内容和方法。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找准重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找准难点,根据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找准关键点,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找准学生的易错点、易忽略点等。讲解时,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易忽略点等进行剖析。只有这样教师讲的才正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需要讲解的知识,以帮助学生的思维朝着学习目标的方向发展。此外,精讲要讲究方法。教师精讲宜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切实针对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确实需要帮助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点拨式”教学以“问题”作为载体,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在教学中抓住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地的方法点拨学生学习。关键是设计选择点拨点,点在学法指导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拓展延伸处、易错处、易忽略处。
讲解时应注意:①对教材的一般内容略讲,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关键内容、拓展延伸内容,教师要应用多种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个别难点和拓展延伸内容还要联系实际,举例说明。②讲解时要前后有序,层次分明。最后,要将所有知识点归纳概括成网络、纲要或图表,便于学生记忆。③对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有关处,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加以归纳和联系,使知识系统化。这样,既可巩固旧知识,又为今后的教学埋下伏笔。
(四)反馈矫正
应用反馈:经过学生自学,教师精讲点拨后,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尚未形成解题技能。教师要及时运用预先选编好的学习目标(或称达标)检测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教师在选编达标检测题时要注意:①围绕学习目标,依纲扣本,突出重点;②有一定的思考性和灵活性;③对知识点检查全面,注重知识点的迁移运用;④题型多样,难易适度;⑤题目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保证检测方式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在学生做题时,教师要行间巡视,调查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也可按规定时间做完后,让学生相互批改,制作反馈卡或有针对性地检查各层次学生(侧重差生)答题情况或通过提问等方式反馈学生的达标情况。要切实保证所收集到的信息的真实性。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掌握试题差错的分布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误差进行“诊断”,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讲两方面分析原因。
矫正回授:如果说应用反馈是对学习误差的“诊断”,那么矫正回授就是对学习误差的“治疗”。正如对疾病的治疗必须以诊断为前提一样,教学矫正也必须以教学反馈为前提。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矫正回授措施,如针对个别问题个别订正(可在课堂巡视时进行),对带共性的薄弱知识点进行补讲,错误的认识加以纠正,回授方式可采取变式教学(即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教学)等等办法在课堂上进行矫正。对部分同学出现的问题,可在课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解决。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宝贵,教师应照顾全体学生,只能对多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实施再教学。总而言之,不论是反馈信息,还是矫正回授,贵在及时。即在误差刚出现不久就把它们揭示出来并及时矫正,避免了因前面知识的误差而影响后续知识学习的情况发生。根据反馈到的信息及时实施矫正,还可以解决实践中新授课教学与反馈矫正教学在时间间隔上较长的矛盾,提高课堂达标率,使教学达到较理想的层次。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摘要:初中教育论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作为初中教育中的基本内容,对初中生的成绩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学校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完善,不仅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有正面意义,而且是教育持续进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实践;有效性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初中教学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各中学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学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并使该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各中学当前在生物实验教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碍初中教学的发展。本文就当前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做相关研究,希望对解决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阻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发展的因素
1.学校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在初中教学中,虽然一些学校设有生物学科,但是并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导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很多学校还只是处于理论阶段,得不到深入开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生物课程,教师对生物实验教学没有了解。此外,在初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很多学校在设置初中课程时,将生物设置成副科,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在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甚至有的学校认为副科对学生成绩不会有影响,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经常占用生物课的时间上其他主科,使初中生物在教学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有负面作用,阻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的发展。
2.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纪律有待提高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是这门课开设的重要目的。但当前在一些学校中,初中实验课并没有得到重视,例如,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走动,可以就实验内容相互交流沟通,这种教学方式给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难度,表现在一些学生在讨论时并没有真正地讨论实验话题,加上教师对于教学并没有做到认真负责,所以对课堂中学生讨论其他事没有进行管理,导致整个教学纪律不良的状况,严重降低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完善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中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自己学校的教学效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使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阻碍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要求各中学对本学校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寻找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初中生物实验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课程中所采用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也有不利作用。这要求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动手操作中体会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进步。
2.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抛开高考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此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教师课件准备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生物实验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影响,此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为学生今后自我调节、提高学习能力做铺垫,有利于推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除此之外,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各中学就当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积极寻找有利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的可行方法,在有效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动手能力等都得到有效提高,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利銮.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中学,20xx(4).[2]张明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xx(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使学生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则必须落实到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当中。
而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向学生渗透生物新课程标准下体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知识性和思想性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只有重视了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身处农村,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1、教师必须明确生物新课标所体现的基本观点
比如在讲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部分内容时体现了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即细胞、组织、系统、生物体,而细胞是由各种化学元素所构成的。在讲述“消化和吸收”时,小肠的长度可达成 5-6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并且在小肠的内表面还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这种结构可以使小肠的吸收面积达到200㎡以上。这种结构使得小肠成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并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讲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比如竹节虫的体形与竹枝非常相似,称为拟态,这能有效的躲避敌害,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充分阐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物尽天择,适者生存”。当然新课标下中学生物学体现的基本观点还有许多,如对立统一、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等。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分析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校本身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生对基本观点的理解,完成了生物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后,教师的重点转移到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这直接体现了新课改的意图和新课标的贯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是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农村的初中学生居住地分散,所接受的小学教育层次不一,理解接受能力差距较大,并且大都没有学过自然、地理等科目,对生物学的理解仅限于语文课本上的介绍。另外,农村中学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设备严重落后,如没有学生住宿楼,没有多媒体教室,连幻灯机都是破烂不堪等。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学生每天走很长时间的路到校上课,没有足够的课外时间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对知识的理解将局限于理论……这一切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但农村中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居住于大自然中,每天都与各种生物打交道,对生物有熟悉感,对各种生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也为乡村教师的生物学教学奠定了基础。作为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师怎样面对这些不利条件和有利因素,让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精神落到实处 ,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2.1构建和谐的生物学教学课堂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明知学习十分重要,但却不愿意进入学习状态,不愿去接受学习任务;强迫其学习,又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要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优美和谐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充满情趣和欢乐,荡漾着问题和好奇,洋溢着诗意和鼓舞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会收起到双赢的效果。这种环境中充满了民主、平等、宽松、宽容、赏识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大胆的自主讨论、合作交流。教师要保持快乐的精神面貌,促使学生学习,从而能亲师、乐学。求知需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求知欲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讲到种子植物时,可以引用这样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学生听了这则谜语,再联系到种子的结构,很轻易地说出了答案。教师再进行追问:“麻屋子”指什么?“红帐子”指什么?“白胖子”指什么?它们合起来叫什么?经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并对生物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2.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当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后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做的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筋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他们形成生物学概念,掌握生物学规律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血液”这一节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将血细胞的三种成分比喻为“搬运工”、“修补匠”、“英勇的战士”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中传授了知识。
2.3利用学生熟悉生物的优势,强化其亲身体验,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做的探究活动,放手让他们去做。比如“探究影响鼠妇生物的环境因素”,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代用品,这样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使他们逐步形成了环保和节约的意识。
2.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因此采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加者和导航员。按照这种师生组合,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探究的实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人的瞳孔大小的变化”、“测定反应速度”等。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例证法、类比法、角色扮演法等。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只要坚持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好新课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重视学生兴趣和思想观、价值观的培养,就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就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3摘要: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学科,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学生生物学习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实验的参与,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学科,生物实验就是一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些结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亲自设计并且控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对一些基础知识做到熟悉并且掌握,才能进行实验,因此初中生物实验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很多重要的现象和结论都是通过做实验发现的,所以生物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初中学生接触生物学科时间较短,对于生物的理解也比较困难,开展生物实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熟悉程度,为学生更加长远地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
生物是一门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生物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生物实验也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比如说对于一些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实验,由于它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在课堂上做也一时难以看到变化,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家动手做和自己记录实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需要在室外进行的实验,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减少干扰因素。比如说在做“观察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等工具,这个实验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人跟小动物要隔开,这些工具学校里可能比较难实现,而且如果人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小动物的活动,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完成。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打破常规,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是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动手实践,才会发现一些问题。而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对于生物实验并不是很重视,觉得生物实验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只是让学生通过背实验结论和实验步骤来达到会考试的目的,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生物实验,尽量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实验操作,才能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比较熟悉,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探究性看法,发挥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效果是只靠背实验步骤所得不到的。比如说,初中学生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时候,因为要把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选择一个叶片把它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它在准备阶段就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学校里不适合做这类实验,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然后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生物实验。
三、老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初中生物实验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去检验一些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是完全不发挥作用,而是要发挥一些点拨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比如说,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初中生物老师要注意给学生强调实验安全,要让学生按照实验室规定来开展实验,不能因为追求探究而不遵守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要予以解答。如,学生在做“观察细菌的形态”的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是很熟悉,会出现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生物老师就要先看装片在不在视野中央,然后观察学生用的是不是高倍物镜,还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显微镜下的物象变得清晰。总之,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给要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香.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276-277.[3]马丽娟.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4]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4生物教师可以从抓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加入到生物课堂中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初中生物兴趣教学多媒体生物,在初中是一门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学科。说它重要吧,中考才占15分,还是参考分。不重要吧!毕竟它也是一门考试学科。故生物被领导谓之小学科,家长谓之副科。学生谓之可学可不学的学科,生物课上打闹的有之,开小差的有之,写其他科作业的有之。这直接造成生物教师教学的困难。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生物教师可以从抓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加入到生物课堂中来,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上好第一节课,诱导学生学习兴趣
人和人相处,往往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给学生留的好,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第一印象差,那么学生将来的学习效果也好不到哪去。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好印象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讲课的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由于第一节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后边的学生耳熟能详的知识提前拿出来:“如克隆羊多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使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学科,上完这节课还要盼望下节课。
二、设疑导入,诱发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一样。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疑问,就会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学生造成一种急于求知的欲望。从而在心里上形成一种期待。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气氛浓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才会好。例如,在讲《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都养花吗?晚上把花放在哪里?”很多同学回答把花养在室内。这时我告诉他们,把花养在室内是不科学的。这样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此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老师,前边我们刚学的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怎么会有害呢?”我说“要想知道为什么,很简单,一起和我学习今天的内容吧!”这样的开端,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欲和求知欲。
三、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師,信其道。学生只有对老师感到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人是一种感性动物,特别是初中生,正处在爱憎分明的阶段。学生私下里对每个老师都有个评价:“哪个老师脾气好;哪个老师脾气差;哪个老师对学生好;哪个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学生的心里都有杆秤。作为老师对学生好一些,关心一些,多与她进行一些交流,课下和孩子们多聊聊家常,讨论一下当前的奇闻、轶事,说些开心的笑话。学生和老师自然而然的心情就近了,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努力了,否则,他自己会认为不好好学习对不起你这个老师。在我十多年所交的学生当中,有个杨XX,父母离婚,脾气怪僻,不好好学习。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没事就找他聊天,和他谈生活,谈未来。结果七科考试学科中,就生物成绩最高。
四、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实践出真知。理论联系实际永远是最好的生物教学方法之一。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紧密。比如说,在讲到人的消化和吸收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多讲一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穿孔等,告诉孩子们人必须一天按时吃三餐,吃多吃少对胃都不好,由于这些涉及学生健康,其自然就感兴趣,这样也就带动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的知识的学习。再讲“尿的形成”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讲一些肾炎和尿毒症的知识,告诉他们不好好保护自己身体的话就会得肾炎,甚至尿毒症。那么由于学生平时经常接触这些,那么自然而然兴趣也就来了。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也,电脑技术在不断的革新和进步中。我们的教学也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只能用录音、录像教材来辅助文字教材进行教学的方法。现在,我们除了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播放影片,还可以利用电脑播放多媒体课件(文字、图像、录像、动画等),利用电脑播放习题,等等。课堂教学中这些手段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如,讲解《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之时让学生观看动画血液循环,对学生这个问题时就有很大的帮助。
总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既能增大课堂的容量,还能够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方法很多,除以上所述方法之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教学中不管什么方法,只要不侵害学生利益,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可以拿来使用,从而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青有.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xx.[2]郭竹筠.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新途径[J].教育现代化,20xx.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5目前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课本都含有大量的插图。插图,与文字并重,作为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插图浓缩和承载了生物科学的概况,以直观形象、简明生动为特色,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不仅可以提挈课本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几年来,本人积极利用教材中插图,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插图,轻松突破教材重难点
直观形象有利于取得良好教学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形象兴趣,充分发掘大脑潜能,加速记忆的优势,插图作为直观形象教学的一个形式,在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有章节主题图,也有某些知识点的具体描述图,并且这些插图都是知识的重难点,也是教学时应注意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时的突破口。例如:在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图时,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按教材顺序从肾小球到肾小囊再到肾小管,同时把三者的作用、结构特点通过图形向学生交待清楚,进而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多媒体,把课本插图放大、突显知识点连接成线,弄清弄懂弄通课本插图也就掌握了泌尿系统这章的重点,掌握了这章的关键。
二、插图与实物模型相结合,使生物实验教学有条不紊
课本插图为平面图形,而生物体的结构是立体的,如何将平面图形理解成空间概念,或把空间图形化简为平面图形?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种转化能力,插图与模型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进行镜下观察,感知细胞的形态及结构,(小组之间互检互评,取长补短,佳片展示。)并让学生自己描述观察情况,描绘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而通过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和书本的平面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植物的细胞,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本节实验课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模型——插图,让学生将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课本插图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同时,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验,并理解、获得知识。
三、把握插图和一般图形的区别,重视生物学本质
生物学插图教学一定要有方向性,一般讲解应采用简单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讲解,同时也可根据生物体结构的内在联系,选择相应的识图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局部图与整体图间的关系,局部与局部间的联系。如在讲解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时,要求学生会数食物链,会书写食物链。以苏教版八(下)P87图25—1为例,要求学生先找到生产者植物,再根据生产者所在的位置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根据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取食关系,认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理解食物网的概念。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教学效果好。
把握插图中知识的规律性,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如人体心脏中各个腔和各血管中流的血液类型,学生就很难记住,或者记住后又很快忘记了,而如果运用插图分析,就会发现凡是心脏左边的腔及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心脏右边的腔和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静脉血,这样学生无须多费时间,只要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及所连血管与心脏的相对位置,就可知其流动的血液类型。
四、插图与多媒体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热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变抽象为具体,但我们也不能把多媒体奉若神明。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比其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要视教学内容、教师特点而定。有时“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可能更加有效,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黑板、课本的替代品,有时只会造成现代教育的表象。生物课本插图不仅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生物世界,同时也形象直观地表达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感受生物科学探究的魅力。把复杂的生物现象简单化,在插图中教师正确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其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取信息的过程,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当然插图教学也要注意方法,例如:在讲授植物的有性生殖时,如果把一张挂图直接挂出来,那么就会把整个过程的内容同时呈现,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复杂,不能突出老师某一阶段的讲述重点,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老师按教学程序,边讲述边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体的传粉、受精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这样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调动视听两种知觉,强化识图效果,使多媒体中的呈现与当前所讲内容吻合同步,然后教师再利用插图,把知识“和盘托出”,加以总结,就能使传粉、受精这样静止的插图动起来,使知识成系统,把插图与多媒体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插图既是生物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生物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要起“教具”的作用,又要起“教材”的作用,新教材的大量插图给我们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巧用插图,并合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和活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形成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插图并巧妙运用教材插图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6初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主要素质为主,而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仅限于对地球生物的认知,初中生物中同样涉及许多抽象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耐心讲解,而谈到生命这一话题更是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所以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思考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传统的“读书”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例讲解也已经普遍了,但是面对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算是遇到难题了。向学生讲解生命的意义自然是直接切入“生命”一词。
从哲学方面来讲,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从自己引申到其他个体,所涉及的都是人生与哲学这类大方面的知识。另一种解释就是浅显易懂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人生观念的教育,教育大家认识生命并且尊重生命、珍爱自身、爱护他人。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更应该加强有关生命这一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真、严肃地对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了解生命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所谓“知我、知物、知人、知天”体现的就是关爱生命的问题。
二、有关生命教育的实例
(一)案例举证
1.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学生接触生物的首要议题,教师讲述一个婴儿的孕育到诞生,一个婴儿从孕育开始要经过38到40周的时间,母亲会为腹中的婴儿提供营养,分娩时母亲经过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放幻灯片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明白一个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可贵。
2.植物的生命
许多人认为只有会跑会跳的动物才有生命,殊不知一颗随风摇摆的植物也蕴含着生命,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各种稀有物种,利用PPT或者相关的生动电影来生动展示,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深度认识,倡导学生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3.生命的珍贵
通过一些战争片让学生切实感到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视,通过纪录片还原自然灾害的发生,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斗争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引起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生命的思考
1.生命的本质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无一例外,区别只是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生命结束,所有的物质便回归尘土,生命于此便永远终结,各类元素也都四散开来,最终殆尽。
谈生命的本质也是对生命教育的思考,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想必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而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自残,甚至以跳楼自杀来终止宝贵的生命。
2.生命的健康
有一个好的身体,生命才有了本钱,初中生身体正在发育,心理正在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身体健康指的就是身体各个机能的好坏,学生应该学会照顾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学习不良的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心理健康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老师遇到问题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通常一个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生命的安全
教授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救助措施,比如遇到着火情况的应急措施、遇到煤气泄漏时的补救措施等。对于传染病的知识普及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教育。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三无产品不安全,垃圾食品不可吃。
4.生命的尽头
死亡教育是极其有必要说明的,出生即面临着死亡的问题,一个生命能够活到理想的终结点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很大的,生命从有限到无限靠的不是时间,而是体现在活出生命的价值,在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间,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有意义,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使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間。
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探得生命的意义,寻求生命教育的思考,初中生拥有似水的年华、花漾般的青春,让他们给予生命互信和尊重,让他们从自己身上便感到生命的价值。在初中生物教育中谈到“生命教育”这一主题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是有其重大价值的,本文希望能够传达出一样的教育意义,将生命的含义融入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傅紫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2]马利娟.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探究[D].河南大学,20xx.[3]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5):122.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7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缺点
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更好的记忆。而通过图像或者图形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记忆。此外,通过长期使用思维导图后,可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增加,学生也会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并且可以让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敢于突破自我,与别人进行沟通,这些都会让这些学生终身受用。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大量实验配合,实验与理论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教学时间,而思维导图需要更多的课堂时间才能完成,如果过多占用时间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初中生大多对教师有依赖感,所以许多学生仍然不能自我完成思维导图。另外,由于思维导图还处在一个新颖的地位,所以还存在一些质疑,而学生群主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也不同,这些问题都无形中成为思维导图的发展的障碍物。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善于将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串联
通过思维导图记笔记后,笔记显得不再枯燥,因为里面的内容有很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有利于记忆,也便于复习。例如,在讲授到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首先分为血液的组成功能、血量、输血和血型、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和相关概念,再逐个分为血浆、血管血压各个细小概念。理想的思维导图应该呈树状,或者金字塔形。而当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总复习时,因为图形和色彩的强烈视觉感,使得这些知识更加有趣。思维导图让知识点相互间存在的联系一目了然,并且能够让学生产生联想,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思维导图和普通的笔记相比,显得层次更加分明,条理更加清晰,并且还伴有大量的彩色线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大脑活动更为频繁,从而使得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扎实,学习效果随之提高。学生如果想完成画思维导图,就必须精力集中,并且对知识有个概况上的掌握,并且进行梳理,这样不仅对知识内在的联系体会得更加深刻,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懂得了如何将知识归纳,在总复习时自然就能对知识框架进行勾画。例如,在无性生殖这一课题中,可以在中心位置圈出无性生殖的主题,然后再四周分出孢子生殖、营养生殖、分裂生殖以及出芽生殖,然后再在这4个生殖之后,画出其它分支。
2.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做课堂笔记
在课前,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自我介绍,并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用途和画法有个了解。课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评价档案夹的封皮上画一个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很快了解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画法。在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有教师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完成一节课的笔记。教师在对新课题阐述一遍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画出主题,并以主题为中心,分散出各大标题,再用各种彩色的笔勾勒出来,最后在每个曲线上标注上具体解释。经过几节课之后,学生就可以独立归纳课堂笔记。从而学生的笔记就是由多个思维导图构成。学生在对思维导图的画法有一个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对之后的章节进行拟定,让学生通过对主题的认知,随着单元教学的进程,独立完成这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在以往教学中,也许一个单元的知识需要多节课才能讲授完毕,但是通过思维导图方法学习,学生在课堂上,首先抓住学习的要点,围绕要点,分散知识点,层层学习,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思维导图也随之完成。思维导图式笔记使与某一学习单元相关的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第10章讲授到人体能量的供应,可根据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首先将人体能量供应从食物中存储的能量、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的全过程来释义,再根据各个含义细分,思维导图应该由一个中心向周围有层次的发散的图形,由词汇、图形、线条、编号等构成,应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各级分支。
3.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后,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宏观的复习过程,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既快捷又容易抓住重点。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每个学生的笔记都会不同,因为每个学生的笔记都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直观上也会比较美观,他们会在课余,拿出笔记给同学家长展示,从而也会在不经意间起到复习的效果。在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都会有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课前提问中,学生们也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复习中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氛围。在考前复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平时“记笔记”式的思维导图进行参考,对知识重新整理,并找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一个具有概况性的更大的思维导图,为了更好地将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重点和之间的关联搞清楚,一般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在这个重新整理后的大的思维导图下,对每一章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通过这种复习模式,学生的参与度就会随之加深,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8一、通过分组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平时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分组合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所扮演的角色,告诉他们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做一些较难操作的工作;幽默的学生,可以适时调节小组中的工作气氛,让小组成员疲劳的神经得以舒缓;沉默耐劳的学生,可以多为小组成员做一些具体的服务工作;组织能力强、善于掌控大局的学生可以担当组长,给其他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教师在分组时,尽量让每个小组同时具有不同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的学生,优化小组组合。让学生明白分组合作、合理分配任务可以有效弥补每个学生自身的弱点,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强项,在小组中共同协作,有效提升任务的完成效率。教师可以在分组前把生物实验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都列举出来,做成表格,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具备的能力上面画对号,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例如,在讲授苏科版教材“昆虫”一节课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个学生担当“观察员”,观察实验过程中昆虫出现的相应反应;然后选出一个擅长书写的学生担当“记录员”,把与实验相关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选出一个分析能力强的学生担当“分析员”,分析出实验数据所反应的本质情况。在这个分组分工的协作中,学生不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还可以从其他学生身上学习到自身欠缺的东西,这显然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研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制定出一套实验方案,让不同的小组分别以空气、温度、阳光、土壤为控制变量,来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把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上。
二、选准分组合作的时机,注意课堂秩序
教师只有正确把握分组合作的时机,分组任务型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教学内容都适合分组合作这一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讲解传授的知识,教师还是要详细地给学生讲解;需要用实验来证实的知识,教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的分组教学,大大提升分组任务型教学的积极意义。教师应该把生物课中值得探讨研究的教学内容作为分组任务的课题,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探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食物链”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食物链的每一级所具有的特点,把每个食物链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写到纸上,研究其中的规律。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会大声说话,有的学生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这就需要教师在分组合作时注意保持课堂秩序,教师可以给学生出几个思考题,让学生边讨论边思考,也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担当起维持各自小组秩序的任务,教师则适时到各个小组中巡视,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活跃氛围,又保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独立测验,检测分组学习的效果
为了检测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在分组学习之后,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测验,并让学生分别总结出自己所在小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教师还可以把每个学生的分数以及小组的总分数统计出来,进行小组间评比,对于表现最佳的小组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让学生认清自身的差距,激发小组的团队合作荣誉感,让他们在以后的合作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潜在优势,为自己的小组做出更大贡献。
四、提升教师素养,掌控课堂氛围
教师要想让生物课中的分组学习任务模式取得最优效果,自身素质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明白分组学习任务模式的本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合理的讨论交流当成是不遵守纪律。在小组讨论时,学生难免会说一些奇思妙想的话,只要这些话在讨论的合理范围之内都是正常的,教师不应该认为学生是在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因为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阶段,会有很多奇特的想法,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这些貌似不着边际的想法和话语中诞生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想象,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把自己的想法都尽情地表达出来。教师还应该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控好课堂大局,对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把正确合理的思想传授给学生。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从内心热爱生物学,多把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相关概念,激发他们探索生物学奥妙的强烈欲望。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充分认识分组任务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实施方案。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及分配任务,可以大大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荣誉感,让学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学习潜能。这对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以及挖掘自身的生物探索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9一、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对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主要由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模式中,以一种辅助手段推动教育的创新,使传统教学不局限于书本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且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要具有直观的思维,对生物课程包含的生物知识要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生物知识以一种视频、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其二,由于生物知识的抽象化,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生物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比如,生物课本中微小的生物、细菌等,只有通过显微镜才可观察到,单凭个人实验观测,难以得出精准的结论。其三,信息技术可增加初中生物的实验效果。初中生物大部分以微观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信息技术可将此具体化,并能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做出准确的分析,让学生更加通俗的理解实验效果,使学生能够体验生物的实验趣味性与探索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整合应用
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其也广泛应用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前,可通过信息网络收集相关课堂教学资料,极大丰富生物课本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视频、图像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兴趣。另外,教师可设计相关课外活动,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探究初中生物知识,并布置相关课外实践活动任务,指导学生自己善于动手分析与操作。比如在研究传染病时,教师可给予相关指导,让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采集资料,去了解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传播方式与预防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更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
三、整合问题探讨
两者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但在整合实践的过程中,负面问题也存在,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的生物教学,而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教师还是主要的教学者。例如在植物光合课程教学时,学生可直观观察生物现象,同时,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其中微观现象进行辅助教学的补充。其二,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合理利用信息教学的手段。当前课程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内容改动的速度也较快,教师要善于结合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同时,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进行教学,合理规划生物教学的进度,对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把握,反之,会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使之成为传统教学工具。其三,信息技术要正确理解其作用。对初中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针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串联生物知识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生物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教师在细胞分裂或血液流动等抽象内容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其内容进行生动化与形象化的表达。再如人体骨骼结构或器官构造的教学,教师只需通过实体模型就可形象的表达。教学资料的采集,通过网络上的下载时,要筛选出符合教学内容的信息,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效果。
四、整合实践分析
信息技术融合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但过于信赖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对策:
1.搭建信息平台。两者在整合时,必须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生物教学。信息交流平台是将教学内容与资源放在同一平台上,让学生与老师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交流,学生可通过交流平台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可在线向教师咨询解决。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学生不仅可拓展学习方式与学习视野,还可使学生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建议表达出来。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还是不足,甚至在课堂上存在不发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使这些学生表述内心真实想法。教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可指导学生生物学习的问题,还可帮助学生生活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想法制定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确定学生主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很大程度上是转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两者整合可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信息技术与生物的整合,必须确定学生地位与教师主导教学,只有进行确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更突出学生的在初中生物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精力全面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教师作用教学主导,科学合理引导学生的教学,其余可由学生独立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各个领域,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初中生物课程内容随着时代事物的变化而更新。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对初中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初中生物教学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两者在整合实践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科学指导学生对微观生物现象的理解,同时,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让学生在线交流,让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可积极提出,教师可充分指导。让学生既可充分表述自己真实的想法,还能逐步发挥自已主观能动性,达到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整合的最佳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0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不只是用眼睛去看,如果只单纯地用眼睛看,获得的知识具有片而性,不但不能总览观察对象的全局,而且不利于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至关重要。
1.综合全面的观察
指导学生“先整体,后局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综合全而的观察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以及实验过程。例如“:植物根的生长”内容中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植物的根和根毛,掌握根尖的位置及形态,然后选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直观地认识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成熟区的位置和形态进而掌握各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学生在进行“局部”观察时要仔细地观察,发现其最本质的特点,并对各结构内容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再如,在组织学生观察根尖结构的实验中,让学生观察根毛的形态结构,同时向学生提问,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的,对于成熟区来说有什么作用?进而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到根毛能增大成熟区的吸收而积。
2.反复观察
无论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验操作,反复多次的观察更能保证观察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反复观察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由于生物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更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生物的变化进行重复观察,进而更深刻地了解知识内容的本质。
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如今的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缺少通过实践来验证、改进的过程。而知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牢记,将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才是生物学习的精髓所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动脑、亲手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例如,“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中学生要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血液在小鱼尾鳍流动的情况,思考血液在人体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否相同。在实验后,让学生将小鱼放生,进而教导学生要真爱生命、保护小动物。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物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还能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密切联系和发展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当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鼻腔内部结构时,结合生活实际设置问题“生活中用口呼吸和用鼻呼吸哪个卫生?为什么叩;在学习呼吸道结构时设置问题“为什么生活中不能随地吐痰叩这些问题都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不断变革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中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初中阶段,应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和新生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去追求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从科学角度发现其本质并进行探究和解决。
1.开发创新潜能
教师应意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潜能。在课堂上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全体学生,转变思路,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2.实施创新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规律,实施创新教学,全而且有针对性地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1)构建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当今社会,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方法更多地侧重于死记硬背或是题海战术。而这种负担、压力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压抑、焦虑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鼓励,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样学生头脑才会清醒,思路才会清晰,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关键所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乐中学,让学生愿意学。此外,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渴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从自己的兴趣选择中得到更快更好地提高和发展。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标本,并运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这样学生就会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能收获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知识不但牢固,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了信心和好奇心,学生会更加乐于思考、发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总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也是学生全而发展的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指导下,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将是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1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而实验室(功能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则成为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试金石。按照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合川区从20xx年秋期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严格执行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新教材、新理念和新课标的使用给初中生物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广大生物教师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给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带来希望,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实验室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硬件设施“跟不上”。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普九普实”验收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也有所改观,但实验室建设还是远远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独立的生物实验室和必备的教学仪器设施,化学、生物合用实验室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农村学校之中。在重庆市迎接国家教委义务教育均衡化检查东风的吹佛下,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终于走上了快车道。20xx年春,我区农村学校基本上按照国家教委的规范化要求建起了实验室并配备了基本的实验仪器与设备。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基本上按课标要求开设了实验课程,学生也走进了神秘的实验室,动手做起了实验。
(二)实验室使用与实验员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初中生物之所以不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开展正常的实验、实作课,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分年级使用的实验室与专职的实验人员,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二十余个班级使用同一个生物实验室,造成实验室安排与调课经常协调不过来。实验人员在同一个实验室准备不同年级的实验器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实验教学只能是停留在教室演示给学生看一下,让学进入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无形中减少了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加大投入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功能室)的建设,对规模较大的学校在初中部也应当考虑配置专职的实验人员。
(三)教育(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有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并通过互联网来借鉴观摩别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学生也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世界与扩大知识面及查阅相关资料。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校园网络及教学多媒体,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硬件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没有资料可查,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教师与学生不能共享与利用互联网上现成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对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等均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生物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专职)教师偏少;兼职教师多且经常换人;教材多变,让教师无法适应;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有些农村单设初中甚至于没有专职生物教师。面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整体“量”与“质”的不足,如不尽快改善这一现状,创新实验教学和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只能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思考
(一)建议重庆市教委在初升高的升学考试中恢复初中生物科目的考试
现在全国很多教育与经济发达地区生物已进入中考,顺应这一趋势不仅是广大初中生物教师的要求,也是我市高考提前适应全国卷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二)按照国家均衡教育与公平教育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的经费投入,建设功能完善、独立的多功能生物实验室,加大对实验器材、实验设备的统一采购和标准化配置,加强实验室药品的领用及管理,特别是危险生化药品的管理。
(三)按教育部的要求配齐专业对口或具有专业职称的初中生物教师优化初中生物教师的年龄结构,从每年招录入校的大学生物专业的新教师中安排一定的比例担任初中生物教师;稳定初中生物教师队伍,不轻易抽调初中生物教师到高中部,如果有初中生物教师人员调动需及时补齐专业生物教师。
(四)按教育部的要求配齐配足生物实验室设备及专职的生物实验室人员,建议分年级配置生物实验室,并配置专职生物实验人员在目前编制暂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由本学科老师兼任,但应适当减少其上课工作量。
(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实验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教师的培训(特别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观念更新,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与登记,强调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保证必要的实验课程的课时数。减少教师的演示实验比例,增加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的比重。克服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讲实验、背实验等与现代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要求背道而驰的方法。
(六)充分利用校园绿化建设及农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优势,充分利用乡土教材与校本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去认识生物、探索生命的美丽与生物科学的奥迷,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生物科学素养。随着初中生物纳入中考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要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实验课程一定能够按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顺利地开展起来,学生也能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2初中生物创新教学论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所学习和探究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激发思维的活跃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严肃课堂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对生物知识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设疑来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还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生物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使他们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逐渐增进时,学生会把对教师的喜欢转化成学习生物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对他们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
1、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主动进行探究。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会轻松地和教师进行知识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知识的理解,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使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从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新颖性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产生学好生物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他们从情感上拉近和生物学科的距离,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生物知识。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在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能更积极地进行学习;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提高生物综合素质。
初中生物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进行操作,并让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养成认真观察和分析的习惯,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实验操作,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1、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操作的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自己设定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的能力,使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和提高。
2、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和总结,提高他们的生物综合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认真观察,随时记录下实验现象,并整理和总结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在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实验过程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他们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让学生进行整理和总结时,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和同学分享,提高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
要使初中生物教学实现创新教学,教师不仅要利用好生物课堂教学的时间,还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激发他们思维活跃性的同时,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中,把他们带入到对大自然的探究中。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例如,让学生观察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等,通过亲自观察,加深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等。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还要走入学生中间,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想法,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认真思考,积极谈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3在新课改推行后,提出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帮助其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都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为主原则
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参与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或辅助者,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也显著增加.
3.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循序渐进,达到学习目标.
4.启发和平等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学习中,学生出现错误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以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是处于一个爱玩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首先,做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对于学生生物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游戏本来就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成效也会显著增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自己只是在旁边进行辅助和指导,不去干涉游戏的正常进行.如此一来,学生的独创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自主去探究、思考、交流、分享,使得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印象加深.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这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感觉就会轻松许多,对生物课的期望度提高,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参与氛围
参与式教学法的成功应用,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比如,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也启示我们好的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带一个显微镜和细胞片就可以瞬间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表现出一种极为迫切的参与愿望,这也是初中学生好奇心理的具体表现.就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那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进而参与探究的兴趣也就会明显增加,才能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3.明确教学目标,开展讨论教学
课堂讨论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习方法,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怎样学习这些内容.一旦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后,就会积极主动地为达到目标而去学习.这时教师应该展开讨论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通过分组培养小型的生态环境系统,针对其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得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组织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应该掌握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传统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此同时,在生物课中,逻辑思维的能力很重要,但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加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或者去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基地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将生物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理论.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掌握生物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合理的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4摘要:生物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须课。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其学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使学生提高对生物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现象以及规律的学科,在自然科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贯穿于各个行业,在各行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育事业中,多媒体技术必然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之前比较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凭借单一的教学方法,将生物理论讲述给学生,运用普通的阶梯方法进行学习,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课程中缺少创新以及多方面的研究。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减少热情,也会使得生物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不高。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解决了传统生物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
1明确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目的及课件的合理性设计
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超前发展的时期,生物科技将会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按照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时,还要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生物科技发展成果引入到课堂中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能够有效、生动的展现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能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时,根据课程的内容、学习章节的目的,全面的确定多媒体的选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明确的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过程对知识点更明确的记忆和掌握。并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问题不再难懂,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明白。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也应具有其合理性,有调查显示,在大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有20%的教师利用他人的课件直接讲解课程,有50%的的教师是通过他人课件进行修改后而进行讲解,只有30%的教师是通过自己动手去设计自己的课件。所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多媒体本是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合为一体的,应该恰当的使用多媒体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还要注意课件的整体布局、风格及字体、颜色等,这些都要与实际教学的内容特点相吻合。教学时,教师起到引导作用,也是多媒体的设计者,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和恰当。
2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的最主要优势就是其信息最大,根据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以及爱钻研的心理,多媒体的演示方式可以使他们一目了然。若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生物的理论知识,难免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随之便不会对生物的学习产生兴趣,则掌握好要学习的知识就更难了。若教师通过利用自己设计好的课件进行生动的演示,再加上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必然使学生的兴趣提高,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好要学习的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此外,通过多媒体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是通过多媒体的多次演练,使学生的多次观看的情况下,学习到每个知识点。然后,经过教师继续对各知识点以及重点的讲述,学生掌握的更加快速和准确。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动脑,培养其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提高动手机会,并且在教师指导下可以掌握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以及与传统教学的对比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不断了解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反馈信息。多媒体具有多元化、丰富性,教师通过生动的课件讲解,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但是,有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会忽视对知识点的掌握。因此,教师在通过多媒体讲解的同时,要及时并且随时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使得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可以尽快调整教学进度,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最终达到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能够更好的、更明确的解决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是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的。因此,如果只靠点击鼠标而完成生物教学,学生容易忽略传统教学中的直观教育。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不要一味的靠多媒体教学,也不要一味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根据生物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即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通过讲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相对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可通过多媒体进行生动的演示,展示给学生,尽量做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相互结合,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完善的模式完成教学大纲,让学生以最容易、最轻松的方法掌握到要学习的知识。
4总结
总之,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都有极大的优势。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积极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对课堂上的知识比传统学习更能进一步加深印象,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使学生乐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生物的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生物的实际教学中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在生物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世春.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xx年11期.[2]刘欣.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xx年57期.[3]王珩.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考试周刊》.20xx年30期.[4]黄玉玲.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操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新课程下旬》.20xx年5期.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一、“想一想,议一议”与插图结合导入新课
新教材每节课开始都有“想一想,议一议”与旁边的插图,插图无言的解释着旁边的问题,但这种解释只能是含糊其辞,似懂非懂,使学生产生疑惑、矛盾等心理状态,衍生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这种由图片、情境描述、讨论题组成的开场形式,巧妙把生活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所问问题有一定深度,若要透彻回答,就需认真学习本节的内容,这样就导入新课,达到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目的。如:教师上“社会行为”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想一想,议一议”中,教材创设了火蚁形成“蚁团”渡过洪水的情境,根据文字叙述的情境和傍边的插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工蚁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样就在学生的疑惑中引入了“社会行为的特征”的学习,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物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认知从具体直观的事物出发,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课本插图的观察,认识和理解一些生物知识的概念。如在学习“生物的性状”时,根据观察与思考中几种生物性状的插图,学生就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生物性状的概念。所以,新教材的插图太重要了,它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形象地表示生物的结构,生动地揭示生物概念的内涵,直观地解释探究的机理,准确的演示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点拨作用。利用插图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说出插图表达的意思。在两栖动物“观察与思考”的插图中,青蛙头部露出水面,并标识了鼻孔,说明青蛙用肺呼吸而不是用鳃呼吸。在讲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时,通过转基因鼠的启示,用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的示意图,就大大降低了传授此知识的难度,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利用插图提供感性材料,加速学习进程
生物学中有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理论和现象缺少感性认识,很难对此知识理解和掌握。例如:免疫的功能、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过程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实验又无法做,但又是重要的生物教学内容,这可怎么办?教材中插图就能够描述和再现生物学中的这些概念及过程,这就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因此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丰富教科书的内涵,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材料,把复杂的生物现象浓缩化,微观的生物结构宏观化,抽象的语言文字直观化、具体化,使生物的现象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使学生能见其形、观其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加速学习的进程。
四、利用图片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教材在每个实验和探究时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我们在进行实验和探究时,利用插图先给学生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课本插图所提供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是否可以换用成别的实验材料,是否可以用别的实验方法来代替等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也为进入实验作好计划。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实验中失误,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做到灵活自如,有的放矢。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精美的插图包含许多的知识难点,有助于学生看图释疑,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这不仅降低了学习台阶,而且解决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和概念,促进了学生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姚一凡.激活课本插图降低学习台阶[J].安徽教育,20xx年24期
[2]倪岳林.重视插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中学生物教学,20xx年11期
[3]黄耀忠.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J].生物学教学,20xx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