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1、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历史教学的反思作者:Siny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站cn-teacher 点击数:98 更新时间:2006-12-8 7:58:50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1、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2、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那才是高明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
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场采用如下方法: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认真组织、全员参与形象化的语言,增强直观性、情感性组织过程严谨、完整有序。从设计、准备实施到巩固延伸,形成完整体系巧妙结尾、引人深思。
三、通过本课教学,我更深刻认识到老师在备课是不光备教材、课本,还要备学生。
课无定课,可以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通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考虑,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出乎教师备课前的教学设想。所以,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一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无能。而课堂上的闪光点往往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表现的机智上,而这些机智是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
教师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摘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向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愿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亲身经历的一堂优质课教学,结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远程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 历史教学 反思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WEI(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正在学校悄然兴起,WBI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此,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两方面进行,课程表现形式是通过网页用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教学表现。
例如我在参加泸州市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网络环境下优质课竞赛中选择了教学《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我利用Flash及DW制作的《红军长征》的课件,包括教学目标、思考问题、文本资料、图形资料、媒体播放、课后练习、BBS等,网页之间用超链接的方式链接。并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相关链接等。学生可以利用BBS(论坛)、协作(交互性)、意义建构(知识网络),教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此,网络技术、超媒体的优势最适合建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次基于网络环境优质课竞赛,我对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心得与体会,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勉。
一、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的优势与成效
通过对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产生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几点体会与大家共飨,总结如下:
1、网络资源进入课堂优于以前的单纯的课件进入课堂,更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I概念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计算机课件被引入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在各种各样的教学大赛中展示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但是不管课件作得如何精美,学生基本上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不同,老师将学生引入网络知识的海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选择任务,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主动的完成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从课件进课堂到网络进课堂是课改的一个进步,它体现的是新课改的精神,要实现的是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去索取知识转变。
2、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变革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和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极为丰富。我在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中输入“长征”,只用了0.11秒就搜到274,000 项查询结果。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为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舞台。历史是已经发生过了的人物和事情,单靠老师的讲授并不能够让学生消化理解知识,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去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是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而网络手段的引入,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体验历史、探究历史、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机会,学生的这种体验和探究历史的过程,就是他获得丰富的理智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和发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方法的过程以及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过程。“读史使人明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优秀的智慧品质,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3、网络资源应用于历史教学,能构建出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以人为本,把握教育的本质,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都需要更新原有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网络资源引入历史教学以后,正好能够带来这种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必再按照老师所设计的固定模式去展开,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去探究历史。因此,在原来的师生问答的环节中间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到与学生的同步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知识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了,教师已经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习上的伙伴和朋友。正因为有了以上的可喜变化,教学质量想不提高恐怕都不行了。
二、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历史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老师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在我上完《红军长征》一课后,有的老师认为老师只要给学生布置任务以后简直就可以袖手旁观了。其实不然。历史教师在一堂网络课的前前后后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编导、导演、演员,同时也是导游和技术专家。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里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引,学生很有可能会迷失方向;有些学生可能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技术上的帮助;网络课堂上不能单单依靠学生们在组内交流、在BBS 论坛上的交流,还应该有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而要充当好这些重要角色,必须要求我们历史老师不断的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理念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历史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网络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历史网络课堂的问题设计及课堂学习在课后的延续。
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所以,网络教学,必须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网上探索新的想法,模仿专家在体验中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真实世界,问题要略高于学生目前水平,以便发展学生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所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有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到位,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最终才能够实现从一堂课到一门课的整合。
网络既然可以从课外延伸到课堂,它当然也可以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我在上完《红军长征》一课后,要求有兴趣的同学继续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在课后将自己找到的资源放到论坛里,和其他同学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老师、同学作后的进一步的交流。这不但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3、网络课堂中呈现给学生的教学信息。
历史网络课堂中呈现给学生的信息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们都知道,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所以有些人认为我们在使用网络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经过这堂课的实践后,我认为不一定如此。虽说网络上的资源异常丰富,但是在教学中应该而且只能给学生呈现有效的教学信息。太多、太丰富的教学信息不但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它会使学生出现“信息过载”,学生面对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是这样的话,网络教学也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新的“注入式教学”的唯一进步只不过是由原来的“人灌”进化成了“机灌”、“电灌”,它同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依赖性,又从何谈起启迪学生的思维呢?
当然,关于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这样的课程也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也并不是说每节课都得用网络来教学,教师应该灵活处理。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新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网络正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网络技术必将会给沉闷的历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就让我们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时代洪流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当潮而立的弄潮儿吧!
第二篇:研修后对历史教学的一点反思
研修后对历史教学的一点反思
担任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以来,经历了历史由闭卷考试到开卷考试的过程,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半期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堂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所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多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能让他们主动做到:设疑——思考——讨论——归纳,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里的学生高子龙就是这样的,他聪明好动,脑子转的可快,有时候我刚把题打出来他就知道结果了。可是他就是不细心,考试做题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做到简单的问题独立解决,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帮助共同解决;同时还监督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比如我的学生赵江晔就是这样的学生,他的基础很不好,上学期在班上的成绩几乎都是倒数了。这学期来了我能感觉到他想用心学了,于是我上课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多提问他,课堂演板时也多叫他来完成。这样做就是让他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我觉得这样还是有效果的,他的成绩在一点点进步,以前不交作业的情况没了,整个人上课的精神状态也很好。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好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值得推广。我在班上跟学生们说主要是抓基础,至少书上的例题和习题要做到每题过关。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可是时俊青和罗舒文两位同学却能坚持下来。两个人是同桌互相比着学,她们专门准备个本子把书上的例题和习题全都做了一遍,而且对于上课老师讲的各种题型都记录下来。她们的本上对于每道题几乎都有说明,这样的题该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思考角度等等,非常详细。难怪每次考试两人都是班上的前几名,我就把他们的方法在班上推广,希望一些追求上进的同学也能做到。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但是我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因为我学的不是历史专业,所以对整个教材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而且老是有学生抄作业现象,部分学生认为历史不是主科,没必要去学,从而导致抄袭和厌学现象,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对于一些有严重偏科现在的学生,尽管我也找过他们谈话,可是这类学生就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不喜欢历史,我学不会啊。我真是不晓得该怎么办,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探索到好的办法吧。
半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期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三篇:新课程下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下对历史教学的反思
2009-03-15 01:12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88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历史教学的反思内容来推动历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历史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人文科学;历史教育的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评价以自评为主,倡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优秀教师=经验+反思”的公式,中国学者林崇德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可见反思对于教师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历史教师更应反思自身的历史教学。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识过程。教学反思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包括教学指导思想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等。简言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审视和检讨自己的教学实践,并调整或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
当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学生不重视历史课,对历史不感兴趣,缺少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的,他们认为历史不需要思考和理解,历史教师认为也没有必要对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对历史的教学也缺少兴趣。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历史的教学,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呢?我认为反思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的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价值和教学目的等方面来反思。
一、对历史教学观念的反思
历史教学观念是历史教学的灵魂,它指引着历史教学的方向,决定着历史教学内容和历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引起历史教学观念反思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批评和批判对原有的历史教学观念的冲击,一是新的历史教学观念对历史教师的吸引。新的教学观念引导历史教师进行反思,20世纪90年代末,基础教育第八轮改革启动,2001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新课程提出一系列的新观念,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不必过分追求系统性,允许有一定的跳跃,适宜于按专题(主题或板块)来编排;历史学习应采取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方式等等。教学观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对其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中考、高考这一指挥棒下,教师也必须对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尤其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查的试题越来越多。历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使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对历史教学内容的反思
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反思历史教学内容。历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发生在过去的事的记载和认识。教师对教学内容反思时,要抓住历史发生在过去这一特点。过去和现实是密切相关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史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①反思过去就是为了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如我们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反思,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反思。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使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今天的发展,为将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如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的四大发明;近代科学的发展建立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自身的认识和解放的基础上的。历史教师要从历史的过去性的特点出发反思教学内容。还有就是我们要对历史教学观点的反思,我们现在所讲的历史往往只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意历史中阶级斗争的观点,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现代文明史的部分。教师在讲中国历史时,往往是只重视中国历史的革命史部分,而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史部分还不够重视,所以历史教师要对历史学范式进行反思。我们应以文明史范式来调整中学历史的教学内容,不能一再地去强调阶级斗争的观点。文明史范式的好处是,一是能更深刻地提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二是能更好地沟通古今,联系中外;三是能吸纳现代化范式和整体史范式,乃至阶级斗争史范式的精要或核心内容。
历史课本中涉及到环境史的部分,教师往往一带而过,没有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如中国古代的南方的开发、围湖造田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只肯定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而没有指出它的弊端。对于这样的史学观点,教师应该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最后就是新的历史史料要求历史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史料是史学研究的依据,也是历史教学的依据。我们经常说“论从史出”,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对历史史料和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反思,如张学良晚年,多次明确无疑地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的是他,而不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他还具体地说,外间传说他有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手谕”,是“扯淡”。这一历史史料的出现,就要求历史教师去反思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的教学内容,修正以往的某些说法。②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较大的进步。
三、对历史教学方法的反思
历史教学方法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桥”和“船”。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实际,我们现在历史教学方法是比较多的,如问题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那么这些教学法的应用也要看学生的发应,看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这里的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对历史的学习没有主动性,我往往采取自主探究法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既要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又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习历史中找到学习的价值,我课上给学生讲《康熙王朝》的电视连续剧,讲孙中山的故事。通过讲历史故事讲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过历史教学方法的变化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教师的教育才会更加有意义。
四、对历史教育价值和教学目的反思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所认识和思考,应该能够把握好历史教育的本质,从而进一步去把握历史教育的价值。历史属于人文学科,所谓人文学科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以区别于在中世纪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几经演变,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广义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③
“人文科学的主要内容是人文知识而非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它所讲授的人文知识是一种反思性知识,旨在通过人事者个体对于历史上所亲历的价值实践的总体反思呈现出认识者个体对于人生意义的体
验。”④历史教育要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的精神与情感;关注人的个性发展等,历史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从人文角度关注人的发展。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对自身的教学和对历史教育的价值有所认识,这样才能对历史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历史教师对教学目的的反思,就是倡导教师在领会“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反思历史教学目的对发展学生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反思历史教学目的的合理性。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阐述:“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历史教师通过反思如何讲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如推动历史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通过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通过讲爱迪生发明的历史来启迪学生必须刻苦学习,刻苦钻研,要具有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反思教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历史是需要反思的,历史教学也是需要反思的,历史教师通过历史教学的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历史教师的反思意识的提高必将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服务。
注释:
①(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著《历史是什么》[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8页。
②曾景忠.张学良命令不抵抗[J].炎黄春秋,2004,(1)
③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347页.④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参考文献:
[1]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赵世瑜等.追求不断创新之路[J].历史教学,2005,(1).[3]冯一下.历史教育新探[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4]李荣萍.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反思”问题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第14卷第1期.
第四篇:对八年级上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
我对备课的几点反思
坛洛二中 欧阳柳
可以说,备课是贯穿一名教师一生的工作要务,备课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参照其他老师的经验,得出了几点反思:
(一)应该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
这里的知识性不是教学内容本身的,而是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但却是课本以外的知识。备课时,教师要通过书本去思索发现。教师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知识越丰富,教学就越是得心应手,成效就越好。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能扩大教师上课的知识储备和问题储备,这样,教师上课时就会少出现窘态,不会因一时卡壳而手忙脚乱。
例如,在上《北伐战争》一课,仅仅是参照教案、教材的教学步骤,将课本知识理清,抓好重、难点。本来以为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等到上了第一个班级后,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有了诸多疑问:“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控制北洋军阀,为什么北伐是攻打‘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人?”说实话,我自己在上课前并未弄清北洋军阀与这三大军阀之间的关系,所以课堂上很难解答,只能够打马虎眼:“这个需要大家课下去探究?”而这个时候,自己心里已经开始谴责了。下课后,我马上查阅了相关知识,再把上课的思路理清,到第二个班上这一课的时候,学生明显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更好,大家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老师的授课,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讲清重难点,还应该通过课外知识的扩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应从学生的角度带着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备课:
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所要教学的内容,备课才会有针对性,上课时才不会出现学生提问导致教师因答不上来而难堪的课堂情境。
复习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时,通过板书复习表格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列举了“战争名称”“原因(目的)”“起止时间”“侵略者”等各项,在介绍“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关于“原因”,我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涉及,所以当复习表格列出来时,一个尖子生翻阅课本找到了他所认为的答案,而因为我自己没有把握,所以并没有对该学生进行正面表扬,甚至是予以否定。事后很懊恼,觉得自己的举动实在太差劲,都觉得汗颜,当然,这件事也让我吸取了教训,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慢慢细化,更应该从学生角度分析他们心中的疑问,不仅是在为他们解疑,更是为我们解疑。
(三)备课要“精心设计”
应结合学生特点及授课内容而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们的日常教学大多采用讲授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伴,被人俗称为“填鸭式”教学。但是,对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课,还是可以多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摈弃从前的“老师说学生记”的方式,而是采用学生自学,寻找课本知识点,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更投入课堂,学习氛围也更浓厚。
比如:在上八年级历史上册《战略大决战》一课时,我上课前就在黑板上列出一个表格,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个别上前完成,然后请学生评分,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请到了,每个人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完成自己的任务。虽然并非所有人都写对,但至少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渔”,而不是老师给“鱼”。另外,在复习课上,我放弃了以往画单元重点的方式、提问的方式,而是学习其他学校老师的经验,利用复习表格进行复习,因为在以往的复习中,对原来的复习方式,学生兴致不高,几节复习课下来,根本没有任何成效,老师累,学生没收获,甚至不愿意听。利用复习表格进行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按顺序轮流回答复习表格中的问题,还可以督促做好笔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归纳好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同时,针对期末考试选择题闭卷的形式,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我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做成了几十道选择题,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通过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复习情况,同时也督促他们抓紧时间复习。这样的复习方式,相对之前的枯燥提问要好得很多,学生有了竞争意识,课堂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同时,在竞赛中能够加深记忆,增加复习效果。
第五篇:历史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3000字)
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进入尾声,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我写下了这篇初三历史教学反思。包括
以下几点: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钻研教材、参考资料、认真备课。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
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本学期的初三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着眼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枯燥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教学反思及总结。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 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我首先出示了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的照片,从一个黑人能成为美国总统谈起这场战争,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这场战争的原因,性质,结果。结合问题把学生带入教材,带着问题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三、对教学主体的反思: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
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结合本学期世界近代史的学习,我就首先指导学生看教材目录,结合历史地图册概述世界近代史的分期,明确学习必须抓住的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重点。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写完这篇教学反思,觉得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掌握记忆技巧。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
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
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
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学
历
史
教
案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500字)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