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教学随想
写作教学随想
近几年来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不愿意作文且作文质量已不如以前了,尽管也有一些质量高的作文,但毕竟只是少数,大多学生是迫不得已而作。那么学生作文的弊病都有哪些呢?
归纳起来,作文的主要的弊病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基本功不强,作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句和错别字,更甚者有些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全文晦涩难懂。
2、作文取材眼界过于狭窄,看不见除了自己以外的事物,关注社会自然不够,个人与社会自然严重脱节。
3、有部分学生注重文章语句的华丽,动不动就喜欢引经据典,堆砌诗文,却对其诗意文意不了解,甚至张冠李戴、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4、写作偏重于技巧,而忽略文章内容,题材好虚构,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
5、思维呆滞,缺乏想像力。
以上五点是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最常见,最易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弊病?
1、从小学到初中所谓的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能说会道却写了一手的错别字。
2、不得不面对高考,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与社会自然接触,看课外书的时间也被剥夺,更不用说看电视了,自然眼界变得狭小起来。
3、考场作文技巧的传授,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各大中小书店的柜台上不难发现类似于《高考作文高分技巧》这样的书,书中告诉学生如何开头、结尾可以得到高分,被有些学生奉为宝典。
近来看到了鲁迅先生的《答北斗社问》,我想对我们的学生学写作文及老师教写作是极有利的。先生在信中谈到了写作的七个要点,六点可以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第一点: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作文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在布置学生作文时往往是为了考学生,最好是打个突然袭击,好像这样才能显示出学生的水平。作文应该多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时间,只有细心的留意生活,才可能写出好文章。
第二点: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就没有那么的幸运了,如果写不出老师会留下来写而且会受到一通批评。因此写不出来也要硬着头皮胡乱拼凑一篇,自然质量是不会太高。
第三点: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先生说要“杂取种种人”,但我们的学生尚且一个人都观察不了,哪有时间观察多人,还是强调要观察。
第四点: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怜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这一点说了两个观点,一是文章写完了要多读多改;第二个观点是说写作文要精炼,我们的学生有时为了达到规定的字数生硬的将一点小材料而拉成一篇文章,文章岂能不空洞?
第五点:要多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多读书,作文就没有了“活水源”。当然,读书不能只停留于浅层次的翻阅,有些还需要深入理解,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第七点: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这点是说,无论是小说还是作文它是实践性很强的,而不单是靠学习技法就可以作好的。正如于漪老师说的: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作文是需要真情实感的,写出自己的个性就是好文章。
希望我们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写出好文章。
杨奕蓉,湖北宜昌市第十三中学教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
第二篇:教学随想
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随想
当好一名低年级数学教师,了解新教材中特有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执教过程中遇到的新型应用题做一些简单分析,有一些教学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原因,它在教学过程中倍受关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纵观小学应用题教学的整个过程,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旧教材涉及的主要是一些简单应用题教学,而今新教材对低年级应用题做了一定的深化,使得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环节更为重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弱,学生面对老教材中简单的应用题时,即使读题朗朗上口,一字不错,条件、问题统统找对,但是仍然难以正确地解答;而新教材中又添加了合理安排、多条件多问题、两步计算等新型的应用题,许多学生感到有相当的难度。
面对新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及时地了解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特点,转变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很少以“应用题”作为课题,通常融入于计算的教学中,如:第一册“连加、连减”、第二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三册“加与减”、第四册“连乘、连除”;或以应用题所要讲述的某个情节命名,如:第一册“秋游”“绿地”、第二册“郊外活动”、第三册“快乐的节日”、第四册“植树”等,应用题已经不再以单独“讲讲算算”的章节形式出现。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
1、编小故事,列算式,初步认识应用题(如:第一册《绿地》)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阅读以文字为主的题目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应用题以看图编小故事的形式出现。讲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很乐意接受的教学形式,教师应当好好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的主题来编故事,编好的故事就是应用题的雏形了。
在课堂内,教师可以用刚学的方位指导学生有序地看图,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地看,根据图左上角出示的内容为重点讲解,通过小组内编故事、同桌编故事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完成其他几幅图片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动脑、动嘴,教师则不断地深入每个小组,帮着学生把图上的内容编完整。
2、说情节,读文字,提问题,认识只有条件的应用题(如:第一册《乘火车》)
说情节,侧重口头表达的培养,为应用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新教材中的一个亮点,教材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识字量少的特点。
随着学生表达能力的日益增强,教材逐步过渡到只出示应用题的条件部分,问题仍然留给学生来说,此时,学生提问题就要通过阅读条件来知道已知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思考条件之间相应的关系,最后提相应的问题。
3、有余数应用题(如:第三册《几张长椅》)
有余数应用题在旧教材中也有,但解答略有不同,在旧教材中这道例题就会写成“4人坐1张长椅,34人需要几张长椅,多多少人?”问题比较直接,学生只要算出商和余数并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就可以了。新教材有余数应用题的问题比较灵活,通常只问“需要几张长椅”,计算以后学生还要考虑到多出2人没有座位,需要再加1张长椅。类似的题目有时不需要加1,如:小胖到20元去买6元一支的钢笔,他能买来几支?通过计算知道能买3支钢笔,多2元,知道答案后就要指导学生思考多的2元能否再买一支钢笔,从而考虑要不要加1。新教材的有余数应用题在求出得数后要根据问题仔细思考余数保留还是舍去,是对学生完整思考的考验。
4、多条件多问题的应用题(如:第四册《植树》)
旧教材中也有多条件多问题的应用题,但通常没有这么多条件和问题,现在以一组组形式出现的应用题比比皆是,题目的安排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5、合理安排的应用题(如:第四册《游国家森林公园》)
新教材中特有的应用题——合理安排,学生必须在多个条件中先把数量分分类,人物是哪几个数量,列车是哪几个数量,然后根据问题找出合适的组合,通过计算、大小的比较得出合理安排。此类题目锻炼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堂内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方案,在小组讨论中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教师只是引导者、参谋人,主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
6、多解的应用题(如:第四册《应用题》)
多解的应用题在低年级旧教材中是没有的,偶尔也是出现在动脑筋题目中,只要求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即可。而今,多解的应用题要求人人掌握,在教学中有一定难度,当出示这类应用题时,教师不要心急,不必要求一下子把所有答案找全,而是要鼓励学生读题后讲出自己的想法及所想的答案,让学生尝试到正确的喜悦,增强他们找到所有答案的信心。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情况下,教师巧妙地利用板书汇总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从汇总的答案中寻找规律,进行归纳,培养多解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以便今后在有序的排列中可以一个不漏地找出所有的答案来。
第三篇:教学随想
对《再见了,北京!》这篇课文有种特殊的感情,去年九月,为参评区学科带头人,就在教研员的指定下上了这节课。当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可却没有找到一点与教材有关的设计,因为这是一篇新课文呢!第一次试上,就遭遇滑铁卢,上到一半课就无法进行了,因为课文实在太难了,出现了很多的生词,而我的设计又偏难了一点。第二次试上,我就偷偷进行了,将设计重新更改,只有季校和蜗牛参加了听课,听完课,季校摇摇头说:“你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有问题的,第一课时应该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字读文才行。”来不及第三次的试上,因为第二天就要比赛了,而我又是第一个上课的。怀揣着一晚上的重新构思,带着简单的课件我走进了三小的课堂,看到后面的特级评委们,我的心怦怦直跳。当时,很紧张!
幸好,接受了季校的建议,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为:扎扎实实地读,灵活有效地学。一课时,虽然没有用上华丽的图画,没有用上精彩的录像,但是学生在我灵活的点评和全面的照顾下,学得有滋有味,读得神采飞扬,课堂氛围也非常融洽。设定的目标都高效完成,看着评委们满意的笑容,我心中紧绷着的弦终于松下。
时间飞逝,转眼一年时光。当老师们拿着教材,对《再见了,北京!》这课露出难色的时候,我毫不犹豫,自告奋勇地说:“我来上!”既然已经承诺,就该准备准备了,可是当我打开电脑,寻找教案的时候,才知道老天对我的不良习惯进行惩罚了。原来去年一晚上的构思只是存在脑子里,事后并没有将教案完整录下。蜗牛找出了去年的听课笔记,可是只有我第一、二次试上的内容,比赛那天,她也忙着拍照一个字都没有记。
怎么办?幸亏课件还在,我只能对着一张张幻灯片慢慢回忆去年上课的情景,但是已经零零散散,支离破碎了!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来以后不管什么还是要写下来才行,不能信任自己的脑袋了!夜已深,我还在挑灯奋战,整理思路。
今天早晨,年级组的老师们如约出现在我的教室。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者,但不一样的听者,不一样的时间(我想,奥运在孩子们的脑中已经更淡了)。课同样不是很顺,读词读句磕磕碰碰,一句话重复了两三次依然会读错,一段话的朗读基本不能做到流畅准确,这还是好学生呢!看来,我是高估我的学生了,不提前朗读,不预习他们就不会有出色的发挥。
上了一身汗,等到孩子们写字的时候,我才松了一口气。对着老师们,我无奈地说:“上得不成功,你们要继续修改!”一节研讨课就这样以失败告终。而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我今天一定要好好琢磨才行!
第四篇:教学随想
教学随想,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他生活在安全中,他便相信所有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奋斗,坚强,好学,豁达,聪明的自我,如果在学校多给孩子说:“我希望,我建议,我觉得,你能行。”重视孩子的自尊就能点亮孩子心中自信的灯。
教育要对学生负责,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我们在进行育人的培养,这是教师也是家长的神圣责任,希望今后我们都能做到:
1,做到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批评他们。
2,做到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因成绩去责备他们。
3,做到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做到尊重孩子多交流,多沟通,但不放任自由,。
4,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缺点,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给还作表率,尊重自己和他人。教育要以人为本,绝不是为了成绩。把自信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专递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谐的笑容给每一位学生。
第五篇:教学随想
语文教学随想
张六庄小学
陈晶晶
不知不觉间以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一年多了,正面临新课程的改革,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感悟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实践证明,在低年级就严格训练学生写好字,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学生通过写字养成的细心、沉着、注意力集中等心理素质又能对其他课程产生良好的影响,让学生受益终生。
总是,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如何去创新。努力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体现新教材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