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说课稿(打印稿)

时间:2019-05-13 03:1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园不值》说课稿(打印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园不值》说课稿(打印稿)》。

第一篇:《游园不值》说课稿(打印稿)

《游园不值》说课案

各位评委好,我是_____。今天我说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两首》中的《游园不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认识。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这首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春色满园关不住”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古诗用以小见大、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学习这首诗的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领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了十多首古诗,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古诗无论是从语言文字上还是写的内容上来看,都离我们时代较远。所以小学生解读古诗,体味古诗意境仍有困难。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多读多背多体会。

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古诗教学的目的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本课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意,想象并说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学习本首古诗的重点)

3、能领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含义。(学习本首古诗的难点)

教学方法(思路)

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将以诵读法为主展开教学:首先是教师的范读,从“语气、语调、情感、停顿、重音、轻声”这几个方面让学生获得古诗的整体印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是学生的读,我采用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让“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古诗内容,巩固认读字词。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的方式,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重点)

第一部分:预习检查

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熟读古诗,自学生字,标注拼音,借助工具书去理解不懂的字词,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在课堂着重听讲。

第二部分:回忆导入

讲课之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想一想有哪些古诗是描写季节景物的呢,并集体背诵两三首,温故知新,引出新知识,这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部分:讲授新课 首先: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是了解古诗大意的第一步。2.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获得对古诗整体印象,感受古诗情感韵味。3.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标出停顿符号。其次: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去学习古诗。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交流感受体会。

3.教师引导点拨,分析讲解学生不能理解的字词,给以适当的点拨以理顺句子,词意通了,再让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

接着:感悟诗情 1.分析题意

鼓励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的学习方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思考回答问题“诗人去游园没遇到主人,心情如何?”“诗人看到红杏后想到了什么?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未遇主人时的扫兴,以及看到“红杏”想到“春色满园”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

2.朗读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所以我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领悟诗情;学生经过反复品读,吟诵,就能逐渐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慢慢领悟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了。

3.合作探究:提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这两句诗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没有更深层的意思?”组织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园子”和“红杏”的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寻找事例来说明这两句诗中蕴含的道理是正确的,并能在生活中学会灵活地运用这两句诗。

第四部分:布置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背诵整首古诗,并把古诗大意整理好写到笔记本上与大家交流分享,到此,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附: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游园→未遇主人(扫兴)

红杏→春色满园(喜悦)

各位评委老师,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二篇:游园不值说课稿

《游园不值》说课稿

马坳镇中小 李翠红

我说的课题是九年义务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古诗二首》中的《游园不值》。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我 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游园不值》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它也是诗人田园风光及生活诗作中最有灵性和深得赞誉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根据注释,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说很容易理解。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感受到了这一枝伸出墙的红杏安抚了作者扫兴失望的心情,一枝红杏也让作者感受到了满园的春色。赞美了满园春色,构思新颖,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二、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大纲的要求,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读懂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3)培养学生想象,实践创新等能力。

同时试图焕发起学生对古典诗歌之美的浅浅感悟和深深喜爱,也力求使学生在自读中悟出诗情。因此,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入情入境学习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运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春之图,配乐解说,为学生进入春景创设情境。因为春之景孩子们虽有一定感知,但美的画面和轻柔的音乐能让孩子们更自然地融入诗景中,更真切地感受春之美,为学习全诗铺垫浓浓的情感基调。

(二)引导孩子研词磨句,体会古诗的意趣和含蕴。

教学中,通过探“怜”、品“扣”、赏“关”、参“一”,让孩子们沉下去觅诗眼,品佳句,在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敲打研磨中,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别有洞天的诗意画境中,感受古诗教学的巨大魅力。

(三)注重朗读指导,让孩子们在多次诵读中情意兼收。

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多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感情,读出喜爱,可以齐读、小组读、男女赛读,从怜苔之深,由此惠及柴扉、红杏,直至闭门谢客的园主人,特别是对因“关”而“出”,因“一”而“满”的红杏的特别的爱,让孩子们在爱的深切情意中舒畅地走完课堂的全程。

四、说教学程序。

我一共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以旧引新、激情导入。

二、教师 范读,激发兴趣,纠正读音。

三、进入诗境、悟出诗情。

四、反复吟诵,谈出感受。

五、拓展阅读。

六、作业。

(一)以旧引新、激情导入。

在开始上课时,我饱含深情地介绍:“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其中诗歌的形式题材还是多种多样。”老师的语言渲染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接着我出示春景图说:“春色一直以来都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你们看,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而著称,万物苏醒,百花齐放,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歌颂、赞美,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词佳句。谁能背诵一些?”

这一环节,将其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很自然引出新课。学生背完诗后,我紧接着说:“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叶绍翁所写的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同时板书)介绍叶绍翁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一位宋朝的诗人叶绍翁一起去游园吧。”

(二)教师 范读,激发兴趣,纠正读音。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去领会、感悟、传神。教师不仅要导疑、导法,也要导情、导悟。而教师的情感就会激发、影响学生的情感。所以我先在大屏幕展示全诗后,接着在古典乐曲的伴奏下深情吟咏,以诗所特有的韵美,将学生带入雅致悠远的古诗文情境。(放音乐)接着就顺势问:“喜欢吗?喜欢就大声地读读吧!”在充分的自读之后,再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请学生读,随即正音。

(三)进入诗境、悟出诗情。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往往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品味。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在品读诗词语言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入诗境时,运用了引探法、导读法和想象法。就是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诗歌前后的接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古诗的意境,并有感情地诵读。

(四)反复吟诵,谈出感受。

我先引导学生说: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好日子,叶绍翁禁不住春色诱惑,合上书,走出门,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独自缓缓前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可是诗人“小扣柴扉久不开。” 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主人不在家吗?想象一下,作者会怎样想?哦,主人大概是——”“应怜屐齿印苍苔。”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理解说:也就是说作者一心到朋友家赏春,却没有遇上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没有遇到要访的朋友。于是我紧接点题理解“不值”说:“游园不值就是作者去游园没有遇到要访的朋友。那他的心情怎样?(板书:失望)。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了诗境中,领悟了作者的感情。接着我又问:难道就要兴致勃勃来,扫兴的归去吗?正当他扫兴想回时,他遇到了什么?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作者又会想到些什么?在这一番想象之后,师生渐渐步入了诗所描画的意境之中,并生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我再进一步的引导想象,“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学生又是一番奇思妙想。在想象中领悟到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美好,从而萌生出对它们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阅读。

我准备了赞美春天的诗篇和朱自清的散文。安排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名句。

(六)作业设计。

1、熟读古诗

2、说一说

画一画

你心中美丽的春天是怎样的?请把它画下来

通过这一作业的设计,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这种单一的方式来学习古诗。由于学生对书面语言理解的差异,难以深切体会诗中的意境。这种单一的教学刺激方式,不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因此,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学习体验。

在这节古诗教学中,我创设一些学习情境,利用创设的学习情境与古诗内容相机呈现,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古诗的刺激物,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种真切、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游园→未遇主人(扫兴)

红杏→春色满园(喜悦)

第三篇:《游园不值》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园不值》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游园不值》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游园不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及与友惜别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习,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

(园:指私人花园。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下句诗来学习。小扣柴扉久不开较易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能顺利地解释成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教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根据第一句诗你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学生讨论找出恰当的解释。根据诗句意思明确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请1~2名学生将两句诗的解释说一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c.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一枝满园,关出。诗人虽然没能进入花园,但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好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本想去游园赏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满园。体会体会诗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没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扫兴,但看到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不禁高兴起来。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的情感)

(板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同样是描写春天景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盛开的鲜花、起舞的戏蝶、歌唱的娇莺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而《游园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红杏使我们想到了满园盎然的春色。诗人描写春天的内容和角度不同,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诵《游园不值》。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出示黄鹤楼的投影片,这是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的一座古楼,因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而得名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长江边,因其神奇的传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送别他的好朋友诗人孟浩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句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1)运用在《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诗中学到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自读,同桌互读。教师在黑板上抄写诗句。

(2)请2~3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3)有感情地齐读,体会诗句意思和诗人情感。

3.对照课文注释进行自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诗句意思,没有注释的字、词。

要求学生会解释尽唯天际的意思。

(2)同桌之间互相解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请学生上前边指黑板上的诗句边逐字逐词逐句地解释。其他学生听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地名。送:送别。之:去,往。广陵:扬州。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扬州)

b.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辞别。因为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说西辞。老朋友在黄鹤楼上和我辞别了。)

西在诗中只是表明两地方位。

c.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烟花:艳丽的春景。下:顺流直下。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去扬州)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体会烟花的景色。

(百花盛开,草木葱茏,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碧空万里,鸟语花香)下字学生能理解为去到,但对顺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师可指导学生由西辞而知扬州在黄鹤楼之东,长江水也是向东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顺流而下。如此美景,诗人多希望与老朋友携手赏春呀,但是面对的却是分别,你能体会到诗人此刻的心情吗?

(依依不舍,惋惜)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d.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思。

(孤帆:单独的一条船。远影:远远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消失了,没有了。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板书:消失了,没有了)

e.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

(唯:只。见:看见。天际:天边。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板书:只天边)

(4)诗人送别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诗人登高远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载着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水天一线处,滔滔的长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边。诗人久久不肯离去,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板书:依依惜别)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既感受到了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艳丽春色,又感受到了孤帆远影、水流天际的壮阔画面,也体会到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珍重友情的情感。诗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并背诵。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游园不值》教案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 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词语导入,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小黑板出示词语)

春暖花开 春光烂漫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姹紫嫣红 鸟语花香

2. 从这六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学们心中应该是怎样的?

过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 以成语导入,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 初读古诗

1 解读诗题

A 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 游园不值呢?

C谁去花园游玩没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叶绍翁简介

2 自渎全诗

A 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B 生自渎

C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以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三 突破重点,读懂全诗

1探寻“不值”的原因

A 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没有遇到主人呢?

B 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柴扉”:柴门用草和木头编成的门,(结合插图理解。)

“小扣”:轻轻敲,作者很有礼貌。

C 诗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不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D 交流预设

主人不在家

因为轻轻敲打,所以主人没听见

主人在睡觉

主人在院子里欣赏春色,被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陶醉了,所以没有听到敲门声

过渡: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诗人心目中是如何想的呢?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E 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苍苔:绿色的苔藓 (结合图理解)

屐齿: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结合图理解)

怜:是可怜的意思吗?

应:大概 可能

F 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

G 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吗? 你能用“因为 …… 所以……”的 句式说一说一二两句的意思吗?

F 诗人专程来朋友家欣赏美景,却没有遇到这就是 引说(游园不值) 这时诗人的心情如何? (结合回答相机板书:失落)

2 欣赏红杏,感受春意

A 诗人失落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间他抬起头发现了 (引说:一枝红杏出墙来)

B 发挥想象动笔写一写满园春色.

C 交流

D 看到这满园的春色作者的心情怎样?

E 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兴奋)

设计意图 : 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拓展升华,体验诗人情感

1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补充阅读《江畔独步寻花》.

《游园不值》教案3

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写他在春天兴冲冲地去游园,但是园主人不在家,本是败兴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诗充满喜悦的情绪和明媚的色彩。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学生生活在市区,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生说)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配乐范读古诗)

好,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课件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播放繁花的图片)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和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三、总结学法:(课件出示)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游园不值》。

四、学习《游园不值》

1、了解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1)齐读诗题。

(2)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3、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怜:爱惜。

(6)汇报小结。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4、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

屐齿/

印/

苍苔,小扣/

柴扉/

久/

不开。

春色/

满园/

关/

不住,一枝/

红杏/

出/

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观察书上插图)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3)指导感情朗读。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走到黑板挂图前,加入动作)

五、拓展延伸

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美景时心情怎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可吟诗、画画、习作等)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读好古诗、背诵好古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古诗进行“翻译”,最好是字字落实,有的也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对于关键字,必须知晓它的意思;前两个是基本要求,第三则是对古诗的意境有所感悟,尽可能的走进诗人的世界,揣摩诗人的心境,对古诗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对于第一个目标的达成,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第二个目标要教师辅助完成,对于第三个目标的达成,则需要“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第一,要借助图画、音乐来创设和渲染情境,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把学生带入诗的特定情境中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第二,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到的内容,说说《游园不值》中描绘的景象,注意说出感受到的诗人当时的心情。以求真正领略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只有进入意境,才能有感情地朗读。

《游园不值》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1、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读:“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二、自读《游园不值》

三、学《游园不值》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练写“屐、扉”两字。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怜”“应”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应”“怜”的含义。

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了什么?(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读)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5、诗人兴冲冲地来游园寻春,结果只看到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为什么就那么高兴了。

6、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课件展示满园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师: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读。(读后问:跟我们今天学的哪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四、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游园不值》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五、配乐朗读。

《游园不值》教案5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展现出一片春色满园的景象,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俺们常说的公园吗?

2、介绍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演示出来)。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4、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5、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6、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7、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同学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顾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②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顾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俺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8、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① 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 出示插图,引导同学进入情境。

9、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10、同学讲完后,自身动手设计,画画。

11、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来(打在投影仪上)。

12、培养同学的发明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儿歌或诗:老师示范

春色满园绿青苔,

鸟语花香蝶蜂缠,

花红柳绿笑开怀,

红杏出墙引客来。

13、背诵诗句。

14、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俺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教案6

引读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续。我运用引读法教学《游园不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有一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南宋诗人叶绍翁禁不住****诱惑,终于合上书,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独自缓缓而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可是——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结合诗意理解“小扣”、“柴扉”的词义)

师: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主人不在家吗不会吧,他是很少出门的呀!噢,他家园子里满地长着青苔,绿得像铺开的地毯,美丽极了。看来园主人是很爱惜****的,可我穿着一双水底鞋。哦,主人大概——

生:(读)应怜唇齿印苍苔。

(引导理解“应”、“展齿”的词义)

师:大概主人爱惜苍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坏了他家园子里的春景。可是我也不虚此行,你园子里的****怎么关得住呢——

生:(读)****满园关不住。

师:是啊,满园****是关不住的呀,你看——

生:(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引读法特别适合于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写作方法,指导朗读、背诵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宜经常运用。

《游园不值》教案7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展现出一片春色满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2、介绍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演示出来)。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4、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5、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6、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7、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②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8、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① 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9、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10、学生讲完后,自己动手设计,画画。

11、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来(打在投影仪上)。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儿歌或诗:老师示范

春色满园绿青苔,

鸟语花香蝶蜂缠,

花红柳绿笑开怀,

红杏出墙引客来。

13、背诵诗句。

14、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教案8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

教具准备:

录音机、新华字典、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设置故事情境

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12、游园不值

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

4、简介诗人:叶绍翁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

2、划分节奏。

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

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

四、自由读古诗,找己不理解的问题

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

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

应怜:应,大概。怜,爱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

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

2、学法反思:

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

(词序、补充)

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

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

3、多种方式朗读。

九、巧设练习

1、给古诗配画。

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

《游园不值》教案9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

3、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受到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文化的喜爱。

一、引入课题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考考你的头脑里积累了多少关于描写春天的词语。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请你来读一读。(出于词语、词组)

3、引导学生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并想象画面。我们再来读词语,会读得更好。

4、出示春景风光图片,看到过么美的春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5、英雄所想略同,在南宋的时候,有一位诗人叫叶绍翁,他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色,不由得兴致勃发,想到朋友的园了里畅游一番,欣赏欣赏春天的美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并写了这首诗《游园不值》(板题)

二、初读古诗

1、打天书,自由读几遍古诗。

2、注意两个生字“屐”、“扉”。

3、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还有这样的.节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等人看一下就懂,同学们还没学这首研讨就读得这么有节奏,真不简单。

细读古诗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同学们帮帮忙。现在大家看到题目,“游”是什么意思?“园”呢?这个题目的意思?想去游园子,却没遇上主人,这本身就是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你能读好课题吗?

下面的哪句可以看出 “不值”?“小扣/柴扉/久/不开”特别是哪几个字?“久不开”是什么意思?“小扣”呢?现在请你来当一回诗人,用手来小扣小扣,你为什么这样敲?诗人就这么小扣着柴扉,却总也没人来开门,你从“久不开”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很想进去看看,却总也进不去,这令他非常的“扫兴”,你能读好这句诗吗?

诗人诚心来访,却只能呆在门外,他心里在想大概是什么原因?(应怜/屐齿/印/苍苔)应是什么意思?“怜”?园主人爱惜什么?怕苍苔上留下脚印,你知道诗人猜想久不开的原因是什么?(园主人非常爱惜苍苔,怕苍苔上留下脚印。)这个“印”字如果换成“踩”字行不行?请你抬起脚,在地上踩上一个脚印,再在地上印上一个脚印,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两句读吗?

诗人那么想进园子里欣赏春景,无奈柴门紧闭,唉!还是打道回府吧,就在他想离开的一刹那,他一抬头,猛然发现了什么?(一枝红杏)啊,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读这句诗?(呀!一枝/红杏/出/墙来;哇!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仅仅看到一枝开得旺盛的红杏伸出墙外来,却这么兴奋,是因为他想到了什么?(满园的春色)这满园子的春色,诗人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相信你也具有诗人般的头脑,想一想假如你进园子里,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通过你的诗人般的想象,让我确实感觉到园子里的春色,确实是满了,满得都“关不住”了,你们看,原来诗人的心情是那么扫兴,现在他的心情怎样了?谁能读好这两句诗?

我们把整首诗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谁能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诗人原来是乘兴前往访问朋友,游玩他的园子,却没有遇上主人,没能进去,让他非常扫兴,但是意外发现的那枝开得旺盛的红杏,给了作者无限的遐想,让他的心情感到无比欣慰,现在你觉得诗人游园“值”还是“不值”?是啊,诗人的这趟没有白走,虽“不值”甚为“值”!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最后,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首读。

作业(三选二完成)

背诵、默写古诗。

根据诗意,配上一幅画。

根据古诗,编个故事。

板书

游 园 不 值

遇上

叶绍翁

久不开(怜)-----关不住(满)

扫兴 ----- 欣慰

《游园不值》教案10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把诗句描写的景象画下来,把诗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 春景图)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而著称,万物苏醒,百花齐放,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歌颂、赞美,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词佳句。谁能背诵一些?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出示诗句)

学习《游园不值》

检查预习

1 介绍作者

a 指名学生交流

b师汇总:叶绍翁,南宋处州龙泉人,是位很有名的大诗人。有的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了解农村生活,擅长写七言绝句。

2 检查朗读

a大家想读这首诗吗?那就大声的读一读。

B指名学生读诗,重点指导屐、苔、扉

C齐读

理解诗句意思

1 你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 2、明诗意 3、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诗意:

(1)相机映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读了这句你 知道了什么?

应:大概 怜:爱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诗句的意思: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指导朗读

(2)诗人感觉到了这些,他是怎么做的?

映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可惜呀!诗人想进去欣赏园中的美景却未能如愿,因此十分扫兴(板书:扫兴)

正当他扫兴想回时,他又看到了什么?。

(3)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诗人看见一枝红杏伸出墙头,由此想到园中的美景。我们也来想一下,此时园中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交流

(4)阳春三月,沐浴着春光,和煦的 春风徐徐吹过脸颊,婀娜多姿的柳条舒展着身姿,与姹紫嫣红的百花翩翩起舞。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夸夸春天的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5)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拓展

1、诗学完了,但春天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2、根据《游园不值》这首诗,编一个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怜苍苔 扫兴

久不开

满园春色(想) 喜悦

一枝红杏(见)

小记:

春夜喜雨

教学目的

1.在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

2.领会诗词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点。

3.学习诗词语言运用的技巧。

4.培养分析、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时,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作者写作本诗词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便于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2.课文注释较详细,教师可对字面的意思给予答疑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夜喜雨》的语句,领会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

1.解题: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2.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他为诗圣。他的诗在文学史上享有诗史的盛誉。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余首。他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许多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描写了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处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他也写了许多描绘祖国山河景物、写景抒情的诗。

3.指导学生看注解,理解句意。

野径:乡下的小路。

俱:都。夜里没有星光,黑成一片。

4.指定学生朗读诗篇。

要求读音正确,注意节奏。

Section targeting

5.引导学生分析诗篇。

这首诗是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建起草堂时写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

①诗的开头两句写的是什么?

开头两句是总写。开头就用好字来赞美雨,并把它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当春乃发生,好在润物。一个好字,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②第三、四句写什么?

这两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特点。上句写春雨伴随着和风在夜间悄悄到来;下句是写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细无声既呼应上句潜入夜,又与首句好雨和诗题中的喜雨相呼应。

③第五、六句写什么?

这两句从视觉的角度写雨中江村夜景:野径天空黑云密布,江船上灯火明;火独明则他物不见,说明江面上也布满了黑云,雨意正浓。

④最后两句写什么?

最后两句从想象的角度,写雨后的景色:清晨雨晴,朝阳升起,经过一夜春雨滋润,花朵绽开,花枝低垂,锦官城的春色更浓。这首诗,反映了饱经战乱流离之苦的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渴望宁静的心情。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⑤《春夜喜雨》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作者抓住春天细雨濛 濛的特点,对春夜雨景作了细腻的描绘,在写景中抒发了喜悦之情。

A.拟人化手法。作者把春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适应客观需要,因而称赞它是好雨、喜雨。

B.诗人讲究炼字、炼句,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像诗中的知、潜、细、重等字对事物特征作了形象的概括。

(三)课堂练习

背诵这首诗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诵读、默写《春夜喜雨》

2.完成课后的作业。

板书设计:(略)

小记:

钱塘湖春行

教学目标:

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情感: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诵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E.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五)背诵这首诗

《游园不值》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久久不开,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应怜屐齿印苍苔。)

(3)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爱惜苍苔?(怜)为什么用“印”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4)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没有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学习后两句。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来更显其生命力之旺盛。)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读出喜欢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扫兴→喜悦

想 满园春色

看 一枝红杏

教学反思

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做的还不到位。

《游园不值》教案12

【设计理念】

教师创设情境,以同学为主体,重视同学的情感培养。把同学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同学在阅读活动中充沛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会欣赏美,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本诗中的意思。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同学加油、鼓劲,使同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同学背诵已经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

2、过渡引入:今天,俺们再一次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看看这首诗与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有什么不同,这节课,俺们一起来学习宋朝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3、读课题。学习生字“屐“扣”“扉”

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同学回忆讨论。

⑵教师协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同学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协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同学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五、背诵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4、同学可以为这首诗谱曲,自演自唱。

六、延伸拓展。

激发同学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游园不值》这首诗中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作者所见到的美吧!

七、小结

作者游赏花园进不了门,本是一件扫兴的事,但他从探出墙来的一枝红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转为欣慰,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柴扉不开 扫兴

红杏出墙 欣慰

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游园不值》教案13

一、景中寓理,含蓄蕴藉

刘乃昌先生在(璀璨恢宏的宋代文代)(《中国教育报》5月4日)一文中指出:“宋人重视思想,一些作家惯于以哲人慧眼审视生活,使许多诗文寓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借登山观景,暗示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的哲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所以传诵千古,历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蕴藉。在诗人笔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红杏之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冲破墙门禁锢,灿然而笑,生机勃勃!诗人格满园春色乃至整个春天,聚焦为一枝红杏,赋予它生命,给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气。如不细加玩味,“蜜咏恬吟”,这一哲理是探寻不到的。

二、景中有情,诗中有人

“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初读时觉无甚可嚼,细品时方有疑窦顿生。“柴扉不开”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是诗人的老朋友爱怜苍苔,怕心爱之物道伤害之故。这是诗人的揣度之词。正是这揣度之词,暗含着园之主人在园内,且已听到了扣门声。园主人惜花爱草,连最不起眼的苍苔也珍视为生命,可见,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品质高洁之人。物以类聚。叶绍翁与其为友,可见也是一个高洁之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伸出墙外的红杏,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历程是,去访友看春高兴——进不了园,扫兴——见杏花,欣喜,可谓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这就是本诗的特点。

根据诗文的含义及其特点,教学本诗的过程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

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写春的古诗。

2.自学古诗。

自学方法:先朗读古诗几遍,把古诗读熟,再借助文中注释、课后“思考题”,大体上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3.深入探究。

①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让好、中、差学生朗读古诗,讲一讲诗句的意思,教师指导解决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读好重音,把握语调。前两句,语速平缓,声音以柔和为佳。“久不开”后,要有较长的停顿,以蓄势读好后两句。后两句应语速轻快,声音以洪亮为妙而又不失稳健。这样读,可以传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③启发学生想象,培养想象能力。一方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时就进行,主要方法为边读边想,如“满园春色”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另一方面,在朗读后,让学生说一说想到的内容。

4.体味哲理。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了小草怎样的品性?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想一想,画中人有怎样的想法?

③谈一谈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的想法。

5.课堂练习。

①默写古诗。

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记叙文,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游园不值》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板书设计: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游园不值》教案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一边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这首诗读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学生自学古诗)

3、大家读书真认真!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好古诗。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读出感情了?学生诵读《绝句》

7、教师总结:看来同学真的是无比的聪明,一块合作就学会了古诗。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8、放录像,学生欣赏

9、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10.师总结: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朗诵会》。

第四篇:《游园不值》 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重点:

“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教学难点: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

1、解读诗题 A 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遇)“不值”呢?(不遇)游园不值呢?(游园没有遇到主人)

C: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汇报

2、读古诗 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3、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4、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生比赛读。

6、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

7、老师读得怎么样?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8、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A(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B(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柴扉”就是指柴门。“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1、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2、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

3、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4、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C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生读。

生:什么是屐齿?(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

生: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应怜” “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D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之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在他的青苔上

四、领悟诗情。

1、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主人。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园游玩,结果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

2、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失望、扫兴。

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这个朋友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我觉得他朋友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欣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3、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生齐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学生朗读全诗。

五、品评诗文

1、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欢之情。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原因。

@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我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这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吝啬小气而推迟到来的脚步。

@我也喜欢这句,春天的美景是关不住的,季节的轮换也是谁也挡不住的。

六、拓展积累

1、春色满园关不住,(板书:春色满园)这满园的春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诗人叶绍翁没有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你们读过的课外书,有没有描绘这满园的春色的?你想到哪一段文字,就背诵哪一段;你想到哪一首古诗,就背诵哪一首古诗,如果不会背,读出来也可以,不过读也好,背也好,都要注意有感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黄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

3、散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留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七、语文实践。

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第五篇:游园不值反思

游园路上的“值”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石马中心小学

杨燕

教学目标:

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⑵学会本首诗中的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⑶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⑷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体悟心灵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悟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初读诗句,理解诗意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相机评价字音朗读情况)正音:屐齿

苍苔

柴扉

释义:“屐齿”,出示图片“屐”,木底鞋;齿,痕迹;屐齿,木底鞋踩过留下的痕迹。“苍苔”(结合苍松、苍天理解“苍”。)苍苔,一般来说都是长在一些石缝里面潮湿的地方。路上有苍苔,应该是人迹长久不到的结果。“柴扉”(出示书本,理解“扉页”“心扉”)柴扉就是柴门。

3、一首诗,大家把它读正确了还不够,还应该读岀节奏来,就像《推敲》里的贾岛那样吟哦。你能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试着读一读吗?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全班齐读。

5、大家读得真不错,现在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自由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6、指名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抓的生字新词,进而初步整体感知诗意。

二、精读诗句,感悟诗情

1、当我们趁着美好的春光,跟着叶绍翁一起——“游园”,可是却吃了“闭门羹”,快速默读全诗,你从哪里看出诗人没有进园游览?(不值,不开,关)

不值:没有遇到园主人;不开:门紧闭着;关:一扇柴门把满园的春色紧紧地掩藏了起来。

2、自由读读诗句,你发现诗人看到了什么?

3、品读“怜”。

(1)让我们循着诗人的目光去看!这幅图片,石子中隐隐约约透出一点绿来;再看这幅,沿阶而上,因为春雨,绿了一地。给你怎样的感觉?(宁静、幽深、春天来了)

(2)“怜”是什么意思?(出示选择义项:可怜;怜爱,怜惜)“怜”的是什么?(木屐鞋)木屐鞋有硬度,大概不要太多的怜惜。再读读(范读:应怜

屐齿印苍苔)怜的应该是什么?(“苍苔”)(3)不起眼的苍苔,一入了诗人的诗眼,就带上了浪漫的诗情。同学们,诗人“怜爱”的,仅仅是苍苔吗?(是苍苔,更是园子内人迹罕至的宁静)

4、品读“小扣”

(1)还有哪一处也倾注着诗人深深的怜爱?(小扣柴扉久不开)这样的柴门给你怎样的感觉?(简朴自然。)

(2)“扣”的意思是——(敲)换成“敲”好不好?(敲太重)讨论,指名答。

“扣”体现了诗人对柴门的感情,“小扣”呢?(轻轻地扣),真是“小心——翼翼”。“小扣”是指轻轻地敲打。(做“小扣”的动作)(3)诗人被挡在了“柴扉”之外,“久扣不开”,是不是要重扣一下呢?(讨论,交流:没有。诗人不但细心,而且很有耐心,很“怜”柴扉,“怜”苍苔,更“怜”这园子的宁静。)

一个“扣”字,扣出了对园主人的——尊重,扣出了对园子的——喜爱 路过花开的时候,希望穿行在葱郁的花丛树丛,在美好和快乐中穿花拂叶,一路缤纷,一路收获。

5、品读:“一枝红杏”

(1)过渡:尽管热爱宁静,但柴门久扣不开,是不是有些扫兴?但是扫兴就在一瞬间烟消云散,是因为(引读)——一枝红杏出墙来。(2)久扣的沉闷就这样被“一枝红杏”的惊喜所取代。同学们,看到红杏,你想到了什么?(指答)

(3)“一枝红杏”是最早的报春使者。你们看,春天已经来了!让我们聆听春天的声音——指名读

(4)杏花在春天二月开放,二月就有了“杏月”之称。抬头仰望,这一枝红杏让我们看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这一句诗中,一起读一读。

(5)春天来了,这么美,这么突然。它“最早”和诗人不期而遇,刹那间,发现的惊喜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于是他激动万分地吟诵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6、品读:“出”

(1)你们看,你们看,“一枝红杏出墙来”!想象一下,这支红杏是怎样出来的?(探出,伸出,挤出,挤出,静中有动。)⑴探出。你看到一支调皮的红杏!⑵伸出。你读到的是一枝自然而然的红杏!⑶挤出。你感受到一支可爱的红杏!⑶冲出。这是一只充满了生命力的红杏!(2)不管是哪一种“出墙”,流露出来的是对春天急迫期待的情感,怪不得有诗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它们闹嚷嚷的,如果你们静心聆听,就会听到这“一枝红杏”在向大家将春天的消息播报呢,让我们来问一问红杏:红杏,你冲出墙头,想要向大家传递什么信息?(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7、品读“满”

(1)红杏真的会说话吗?(不会。)那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呢?(想象出来的。)想象是读诗的好方法。

(2)其实,园子还是这座园子,柴门还是“久不开”,我们压根儿都没有踏进园子。我们有的,只是对美丽春天的想象。这一刹那的惊喜,没有预约的欢欣,不仅仅是对大自然变化的发现,更是对自我的心灵的发现。至此,我们还有必要非进园子不可吗?

(3)游园不值,但不值中却是有值的。诗人去游园,虽然没有遇到园主人,但“遇到”了什么?(指名回答:苍苔柴扉 红杏 春色满园,评价:你们和诗人一样有一颗轻灵敏感的心!)

(4)其实冲出墙头的岂止是“一枝红杏”!俗话说“水满则溢”,想想这满园的春色,还有谁也挤破了脑袋往外钻?(写话训练:我仿佛看到园子里的-------------------------------------------。)

(5)就这样,苍苔,染绿我们的眼睛;红杏,沁着我们的心脾。“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体会苍苔、柴扉、红杏以及春色满园带给我们的愉悦。(师生齐读这首诗),------------------------,8、小结

景色的美好固然动人,然而,人的惊异,对美的顿悟却更加动人。一枝红杏,在普通人的眼里只是毫不起眼的一抹红,但是在诗人眼里,却是春天的惊艳!看来,我们的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延伸拓展,升华诗境

(一)、出示诗句,简单品读。

许多诗人都曾用自己独到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奇丽的想象,一次次为我们创造了动人心魄的美丽,我们睁大我们的慧眼,用我们的慧心一起来品读:(分四小组进行交流汇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经霜的枫叶,胜过春天最娇艳的鲜花。它表现了诗人精神的活跃,是一种艺术想象的突破。)

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

(田园之中的荠菜花,充满了乡村野趣,也隐含着诗人的发现与惊喜。)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巧妙的比喻,体现出诗人的锦心绣口。)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

愈)

(早春的草,更有一种心灵关注的价值,对春草的体悟,也是诗人对自我的体悟。)

(二)总结作业: 优秀的诗文总像一颗美味的橄榄,细读细品,满口生津!多读多悟,你也会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拥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今天这节课,我们“游园不值”,但却巧遇了许多!这节课,我们有遇!值!

1、背诵古诗;

2、收集、自学有关春天的古诗,体会诗人独特的发现。

板书:

教学反思:《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选择《游园不值》这课,缘于去年与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游园不值》教学实录的“偶遇”。怎么会有这样美丽的“不遇”?记得当时那份实录给我的震撼简直是爆炸性的。我想尝试古诗教学的念头已久,但在几年前上过一节古诗公开课后,就再没有勇气尝试第二次。看到窦桂梅老师能把这短短二十八个字精彩演绎四十分钟,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引领学生与文字“相遇”,与文化“相遇”,不由得折服她“三个超越”“主题教学”等前卫精深的教学理念与精湛自如的教学技艺。当时,我已经上过这课,颇感遗憾,总觉得如果不把这么精妙绝伦的教学设计奉献给我的学生,那简直是一种“罪过”。基于这样的心态,我又一次选择了古诗教学,选择了当一回窦桂梅的追随者。性格外向直爽的窦桂梅说“激情是她的一种状态。”而我则性格比较含蓄,教学风格也相应比较恬淡平和,再说,她的学生都是城市实验小学的学生,而我们的孩子一直住在农村,文化底蕴、文学素养、接受能力等稍逊城市学生。如果照搬她的教学设计,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多种渠道解词

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相对农村学生就有优势,果然,一个女生生动地描述了她所看到的“青色的苔藓”,教师在表扬她“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大大咧咧不注意观察周围的学生,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感受“红杏”的美,我没有出示图片,因为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第一朵杏花》,肯定领略过杏花的魅力。而且,如果是实景图片的话,势必与书上插图中水墨杏花有所区别。权衡再三,大胆舍弃。

二、舍弃教学环节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实录中,还几次引用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因为考虑这首诗学生不熟,而且本人没有特级老师丰厚的人文素养,缺少炉火纯青的巧妙引导,另一方面担心课的容量过大,学生会如走马观花,收获不多。所以,干脆把它删掉了。省下时间,让学生练习扎实的朗读。先读好词,再读好句,继而读好整首诗。

三、寻“诗眼”悟诗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饱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

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五、板书“丰富多彩”

不知道窦桂梅老师的板书是怎样的?这是我根据自己改动的方案而设计的板书。绿色的苍苔,咖啡色的柴扉,粉红的红杏,我试图用五彩的粉笔向学生勾画出一个五彩的春天。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比以往单色的板书来得丰富生动?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或许生涩,或许稚嫩,或许模仿的痕迹还有,或许自我的突破有限„„但我相信,这“一枝红杏”一定会绽放在教师与学生心中。

下载《游园不值》说课稿(打印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园不值》说课稿(打印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园不值》教案

    《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设计者 倪升周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叶绍翁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教学重点: 1.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案游园不值

    教案:《游园不值》 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执教 上课之前,窦老师已把诗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就座。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窦老师来到台上。 师:亲爱的同学们,踏着春天的旋律,荡起了快......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园不值》教......

    游园不值教案设计

    《游园不值》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游园不值》是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第6课,让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领略古诗词思想意境,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经典的作品就应该反复......

    《游园不值》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园不值》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3、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受到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文化的喜爱。一、引入课......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2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3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