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之父与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分享大数据心得

时间:2019-05-13 03: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Hadoop之父与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分享大数据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Hadoop之父与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分享大数据心得》。

第一篇:Hadoop之父与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分享大数据心得

Hadoop之父与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分享大数据心得

作者:IT专家网出处:IT专家网2014-12-12 13:42

“数据铸就价值,激情源于碰撞”来自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与Hadoop之父Doug Cutting在12月11日分享了大数据的一系列心得体会。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先生。

“大数据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是吴院长分享的开始。大数据有没有摩尔定律?指数过滤的滚滚铁轮下,会如何发展?更多精彩内容,不要走开,道长马上更新~

“大家可以看到这条曲线,前面经过长时间的缓慢增长,一旦过了临界点以后,大家可以看到爆发式的增长,如果在这么一个时间点T,它是X的话,下一个时间点就是X的平方,如果X是一个大数的话,这样一个指数规律使得在任何一个周期里面,它的新的值将远远把前一个周期的值抛在后面。”

“大家经常听说在我们IT这个产业有这样一种指数的规律,而这样一种规律如果应用到传统的产业来说是不得了的事情。比尔盖茨曾经有一个比喻,如果汽车产业像IT产业这么发展的话,到现在我们一辆汽车是25美金,一加仑汽油能够跑一千英里,这就是指数带来的威力。”

“这张泛黄的纸片来自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摩尔曾经写就的这么一个规律,在这个规律下面,每18个月晶体管数会翻番,带来一系列指数式的连锁反应。”

“我们的处理器性能会翻番,内存的容量会翻番,成本折半,而功耗也是折半,而且这样一种指数的效应同样影响了IT的其他领域,比如说以氧化铁为主要技术的存储,每18个月翻番,成本减半,带宽甚至是每8个月能够翻番,甚至是我们数字影像的芯片每美元的像素数也是每18个月翻番,所有的聚合效应放在一起就带来数据的摩尔定律,带来数据的极大增长。”

“大数据要说人话,它要提取人能够理解的价值,怎么能够让数据的工具跟我们的人,跟数据科学家,跟领域专家,跟我们的终端用户天人合一,降低数据分析的门槛,这又是一个挑战。”

“基于这些挑战,英特尔推出了大数据的分析框架,在最底层是基础设施,计算存储互联成为软件可定义,我们把它做成开放式、模块化的这些标准的模块,使得我们行业能够降低门槛,更多的创新者能够进来。”

上面一层是数据平台,我们跟Cloudera一起推动基于Apache Hadoop开放、可信的数据处理平台,推动整个生态基础创新,上面是分析应用,我们希望能够把高级的分析功能平民化,使得它能够迈入主流的应用,使得它能够实现规模的经济。最上面是解决方案,我们跟生态系统伙伴一起构建示范性的解决方案,把它变成可扩展的参考架构,使得在示范的领域成功能够被复制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上面去。

同时英特尔的产品部门和研究院一起跟生态系统的伙伴进行合作的研发,这是我们传统的一个研发布局。但是针对大数据的话,我们认为这样一条时间线未必合理。

大家可以想像,从现在往前推五年的话,“大数据”这个名词还没有火起来,在这样高度变化,不可预测的环境里面,我们把这个研发周期进一步的缩短,我们跟大学的合作研究也希望尽快的能够把这个技术推向市场。

在我们开放式的协作创新框架下,我们也加入数据的安全流通以及定价的这样一种研究。这就是我们一个研究平台,我们把它叫做“数据咖啡馆”,正如咖啡馆是让不同领域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的思想进行碰撞,产生新的想法,我们的数据咖啡馆就是希望能够让不同领域、不同公司的数据能够凑在一起产生新的价值。

比如说两个电商,他们对于客户的画像是非常片面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他们的数据在数据咖啡馆里进行融合,他们能够获得对客户完整的刻画,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叫做'相逢但不相识'。

这两家电商愿意把数据融合,但是不愿意对方能够看到自己的数据,如何能够在不相识的这样一种前提下让他们相逢,让他们能够做数据的分析,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刚才讲到的数据隐私安全的问题。

就在昨天,Cloudera中国也成立了,这意味着我们跟Cloudera的合作可以从世界范围来到中国。

我们希望能够携手一起去为我们中国的用户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大数据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我们也期待能够一起为推动大数据的黄金时代在中国发生尽绵薄之力。

接过吴院长话筒的是Cloudera 公司副总裁苗凯翔先生。

Cloudera来中国了!Cloudera2008年成立,是由四个非常重要的互联网公司和搞数据公司,到现在有六年时间。

虽然公司人数只有800多人,但它在全球有1200个合作伙伴,由于它的技术领先地位,有1200个合作伙伴,已经带头形成全球最大的大数据的生态链

每天,美国70%智能手机的数据后端处理都从Cloudera平台有一定的处理,每天都有数百亿的事件在后端处理,对美国经济也好、商业也好,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公司。不光是产品的领先,从服务来讲、培训来讲也是非常领先的,在全球已经培训了很多的Hadoop专家,都成为Hadoop方面很有能力的人。

中国是一个很天然的大数据环境,人口众多。因为这个,它的终端也好、网络数据也好、交易数据也好,都是非常多的。因为大数据不光是技术创新,也是应用创新的环节,在中国搞大数据前景巨大。

大数据的概念在中国虽然已经不陌生,但是它的部署和应用状态,真正能应用起来,可能要比美国滞后两年的时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国本土还没有一个公司能够把大数据去普及,真正架起来和跑起来,应用案例能够真正搞清楚。中国对于Cloudera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境,我们要帮助中国在大数据上面去发展,要借助于Cloudera在全球,特别是在美国的应用案例,一些技术拿过来帮助中国的企业在这个领域去发展。

Cloudera在解决方案上,在软件上,在应用场景上是最领先的,而英特尔在全球它的服务器的占有率是90%多,这样大数据底层架构和英特尔一起能够合力,帮助中国的产业去发展。

我们是今年3月份公布了英特尔和Cloudera的合作。合作之后,两家合作非常紧密,第一是把英特尔过去的经验,特别是在中国的经验,通过Cloudera的合作,把IDH的功能和Cloudera的CDH和EDH功能融合在一块去研发更强的产品。很高兴的讲,当时在3月份开始的想法,在5月份开始的计划已经全部实现,充分把IDH所有的功能和CDH功能结合在一起。Cloudera5.3会在本月推出。

Doug Cutting来啦~(看见真身道长也是很激动>,<)

很高兴能够到这里来和大家分享。

英特尔的同事刚刚已经提到了,中国市场的机会不仅仅是来自硬件,我们看到了指数级的增长已经持续了大概15年,这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数据和计算能力比过去15年的能力超越了已经是成数百万倍,我们的内存、联网的带宽和各种数据的级数都已经出现了指数性的增长。

这些增长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给我们所有的事情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其他的领域我们没有看到如此剧烈的变化,比如说刚刚提到的汽车、航空和房地产业,他们都没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在根本上改变了这个社会,可以称之为革命性的、阶段性的变化。我们现在不能够再看到这些单独的数据,而是把所有的数据放在一起来考虑。这后面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呢?

现在使用计算机的人和正在使用这些设备的人,还有像英特尔的这些用户们,他们都正在推进整个进程的发展。我们可以稍微想一想现在使用电脑的人,不光是我们的台式计算机,还包括所使用的手腕上的设备、我们的汽车、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等,使用计算能力的这些设备无处不在。

而且这个趋势会持续继续下去,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设备他们需要去使用计算能力,他们也会同时产生更多的数据,我们知道数据是有价值的,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底这些设备让我们处理什么样的业务,能够帮助我们完成什么工作,如果把数据收集起来,我们可以把数据进行整合,然后就可以创造出来一个高清晰度的图像,就是关于各种设备它们运作的情况,而且也会了解到我们在这一块,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业务到底是怎么样进行的,这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流程,扩展发展。我们可以不断地去创造一些人们能够负担得起的、性价比较高的设备,而这些设备会不断产生新的数据。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它们已经通过利用分析数据的方式进行业绩的提升,不光是在高科技产业,包括在一些其他的行业,比如说采矿业、交通行业等等,这些行业它们都开始使用数据。因为他们认识到通过使用数据可以获得更快的提升。因为数据的收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业绩的评估和衡量。

我们需要有软件来支撑,我们要找到一种可以更好的创造软件的方式。在过去的20多年当中,我们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就是开源的趋势。我们第一个非常成功的社区开源的项目就是Linux,Linux可以说在全球使用率最高的操作系统,是在手机、服务器等各种设备上都得到了使用。

其实在它刚刚开始发明和使用的时候,Linux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因为在开源的平台之上,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们参与进来,让Linux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人们也非常喜欢开源平台,因为在平台之上,他们互相信任,他们不用担心要付费,他们可以进行一些修改,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修改。

英特尔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其他的技术,经过我们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试验,我们发现在这一块,这个平台有了一些颠覆式或者重大的突破。

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一起做事情,所以看到这样的一个行业的趋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们把它叫做企业的数据中心,企业数据中心可以支持不同的,刚刚提到的这些风格,而且现在使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他们可以在上面使用自己新的应用程序,可以把它作为默认的平台。

我的同事,他用智能手机来做了比喻,我们的智能手机既是手机,也是计算器,是摄像机,也可以帮我们来追踪活动,可以帮我们记录日历,有很多种功能,而且所有的功能都不一定是最佳的功能,肯定不是你能买到最好的照相机,但是我们今天90%的照片都是用智能手机拍摄的,因为智能手机在那儿,你知道怎么样来用它,而且它里面也集成了所有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工具,可以发送照片、可以分享照片、可以用手机来做很多的事情。

相似的事情是当我们提到企业数据中心的时候,它的作用也是类似的。我们并不是使用独立的系统。大家会越来越多的使用数据中心的,因为我们所有的工具都是集成在一起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Cloudera和英特尔的合作,为大家来集成更多的工具,实现这些功能,弥补我们各个项目之间的空缺,可以把20个社区之间的差距弥补起来。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人们来把所有的数据整合在一个地方,从中盈利。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倡导开放架构的英特尔+ 倡导开放社区的Hadoop的Cloudera, 传说中的强强联合大概就是上面呈现的这个样子。这次的直播也就到此为止啦~

不过最后道长给大家留个八卦的小尾巴:Hadoop的LOGO黄色大象是怎么来的?道友们是否研究过?保持关注~道长之后告诉你!

关键词:Hadoop之父,英特尔,大数据,焦点图

第二篇:数据统计与分析心得

数据统计与分析心得

(第三组)

数据统计与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比较费时和费力的工作,在工作中,小组成员既要有明确的独立的分工,也要有集体的团队的协作精神。每个人在统计数据时都要做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要有耐心而不是用一颗浮躁的心来对待工作。在数据分析中,要用一颗客观的、真实的心来做好对统计数据的客观分析与评价。这样才能使问卷调查统计出来的数据真实有效,为下一步的工作实施和决策做好准备。

我们这次东华理工大学校园文化调查问卷印发的总数为210份,其中有6份未收回,实际收回问卷共204份,其中无效问卷(被调查人未填写性别、专业、年级等相关信息)有5份,则实际有效问卷为199份。合格问卷占总数的94.76%,问卷收回率较高。在接下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则以此199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来统计,并计算数据结果。

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年级有11级大

一、10级大

二、09级大三的学生,08级大四学生未参与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又以大一学生为主,有186人,占总人数的93%;而大二学生只有8人,占总人数的4%,大三学生只有5人,占总人数的3%。在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性别比中,女生有136人,占总人数(199人)的68.34%;男生有63人,占总人数的31.66%。问卷调查的女生占有多数。

此外,这次问卷所调查的专业有15个专业,其中文科类专业(广告、法学、对外汉语、英语)调查人数有133人,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66.83%;经济类专业(国际贸易、旅游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调查人

数有50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5.12%;理科类专业(自动化、科工程、土木工程、资源勘探、信息管理、测绘工程)调查人数有16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8.05%。调查对象以文科类同学占多数。

在这次数据统计与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卷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还是好的。首先,问卷中存在漏字的情况,主要是出题组印刷前没有认真做好校对的工作造成的;其次,选项有的出现错乱及其选项中没有明确注明题目是多选或者单选的题目,因此在我们数据统计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困惑,但经过向出题组的询问,我们还是明确了题目的多选与单选问题。但我想,这对于我们的调查所统计出来结果,其实际真实效果多少会有一些水分的。再次,就是我们问卷的发放组没有考虑我们要调查的比例的分配,比如年级的比例分配、专业类别的比例分配、男女性别的比例分配。这样就造成我们统计分析出来的数据有一点不合理性、不太全面性。此外,我们数据统计与分析小组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由于我们从来没有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作,因此缺乏经验,在统计数据过程中其实每一道题也有不不合理的作答选项,而我们第一次都把他们统计上了,没有考虑到每道题都有回答无效的答案。而后来的结果是,又让我们成员重新统计了一次,这次考虑了把每道题目中无效答案剔除后,再统计出每道题目中有效答案的选择数量。

数据统计与分析不但要有团队协作的精神,而且还要会懂电脑,利用Excel操作系统来计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这就在不同的两个方面考查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在这次数据统计与分析过程中,我们组成员都表现得积极认真,按时按量地完成了我们每个人所分配的任务。因此在这次数据统计与分析中我们组虽然花费了有一定的时间,但还是比较少的,而且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统计任务。这也为下一组的成员的论文写作及其总结工作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在使用Excel操作系统时,由于有些成员不会使用此操作,所以给其他会操作的成员增加了工作量。在此也让这些不会使用电脑操作系统的同学能够体会到对于掌握好电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希望他们都能够好好地学习这些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

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实践活动,让每个同学都有收获。有的收获了出题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的收获了问卷调查中所获得的经验,有的收获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使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实践活动中无形当中就增加了,有的〃〃〃〃〃〃

总之,我们都认为这次问卷调查实践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因为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们都看到了每一个同学都在努力的把事情做的更好,都认真地对待自己所分配到的任务,都在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另:附第三组成员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作图片

第三篇: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心得.

数据分析与软件应用心得

贾学昌

3118425 我很高兴选修了《数据分析与软件》这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应用数据分析和多元统计中的诸多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和不同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对所考虑具体问题能给出合理的推断,还学会了利用SPSS软件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能够与EXCEL结合应用。总之,受益匪浅。

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多不胜数,但要得到有用的数据并不容易,这就要应用数据分析的方法确定数据的属性,再用清理工具(清洗、集成、转换、消减)进行筛选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再用SPSS深入分析,得出规律。

对数据的分析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统计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论,统计软件则是实现的手段,统计分析软件具有很多有点。它功能全面,系统地集成了多种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完善的数据定义、操作和管理功能;方便地生成各种统计图形和统计表格;使用方式简单,有完备的联机帮助功能;软件开放性好,能方便地和其他软件进行数据交换。我们接触最多的统计软件是EXCEL 和SPSS。在统计学中应用EXCEL,在数据分析中则主要是SPSS,它具有很好的人机界面和完善的输出结果。

因此,要学好SPSS,必须掌握理论知识和对数据具有良好的分析处理能力。弄清楚数据分析的目的与对应的分析方法。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是基础。我掌握的基本统计量有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多选项分析等等。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得出计算数据和统计图形,看出数据的离散程度、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单变量的比重,还有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不过,我对这个不是太熟悉;利用多选项分析把每个变量设为1/0变量,一般应用于多选项的问卷调查处理。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分析方法就是假设检验,它是用样本推断总体有用工具。尽管在统计学和概率论中学过,但学起来并轻松一些。假设检验分为参数假设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基本原理就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发生”。其中参数检验是对总体分布作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关于总体的参数的原假设是否成立。方差分析实际上是通过多个总体均值相等的假设检验,来推断变量间因果联系的统计方法。在这里,我们主要要掌握原假设H0与被则假设H1的设置,看懂SPSS分析结果的数据,其中最为关注的一般是P-Value值,如果大则原假设成立,否则选择被则假设,还有F检验值和T检验值以及卡方检验值。与参数检验相比,在非参数检验中不需要对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作出严格假设,或者只需要很弱的假设。大部分非参数检验都是针对总体的分布进行的检验,但也可以对总体的某些参数进行检验。在这可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分各种检验和合理应用。到现在我还很难理解,感觉很惭愧。

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了另外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就是聚类分析。它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同样的道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就是对样品或指标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它们讨论的对象是大量的样品,要求能合理地按各自的特性也就是相似性来进行合理的分类,没有任何模式可供参考或依循,即是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学习了Q型聚类法、R型聚类法以及系统聚类法。Q型聚类分析样品间的聚类,用距离来测度亲疏程度。R型聚类分析变量间的聚类,用相似系数来测度亲疏程度。常用的Q聚类法有闵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只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具体的计算方法有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连接法等等。在最后一节课老师讲了贝叶斯理论,根据先验概率和实验事件得出后验概率,从而得出更为可信的概率。最后,这门课程就学完了,学到了很,还有很多不懂。本课程需要很好的统计和概率论的基础,要不,很难听懂或者简直听不懂。同时,老师很少强求我们及时做作业,以至于我们知识掌握不牢固,前学后忘现象严重。有时候觉得老师讲得过深,我们根本无法接受。希望老师以后讲授本课程时把难度降低一点,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我希望在考试之前把学懂的知识巩固,把不懂得尽量弄懂,但愿以后在工作中能轻松运用。

2010年11月

第四篇:大数据培训零基础教学 Hadoop模式与搭建的相关问题

大数据培训零基础教学 Hadoop模式与搭建的相关问题

刚刚结束了大数据Hadoop的相关教学,诚如前辈所言,确实是最重要且最难的一部分课程。在老师事先打好预防针的前提下,可以说是聚精会神,全身关注的完成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当然后期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巩固性学习和挖掘。大数据培训课上,理论和操作性的知识点很多,尤其在近期学习的Hadoop集群的搭建问题上,小细节,小难点拼频频出现,所以,今天集中总结以下笔记,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ps:以下不涉及完全分布式,只说明单机版和伪分布式。

一、hadoop本地模式和伪分布式模式之间的区别

1.单机(非分布式)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台单机上运行,没有分布式文件系统,而是直接读写本地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

2.伪分布式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在一台单机上运行,但用不同的Java进程模仿分布式运

中的各

:(NameNode,DataNode,JobTracker,TaskTracker,SecondaryNameNode)。请注意分布式运行中的这几个结点的区别:从分布式存储的角度来说,集群中的结点由一个NameNode和若干个DataNode组成,另有一个SecondaryNameNode作为NameNode的备份;从分布式应用的角度来说,集群中的结点由一个JobTracker和若干个TaskTracker组成,JobTracker负责任务的调度,TaskTracker负责并行执行任务。TaskTracker必须运行在DataNode上,这样便于数据的本地计算。JobTracker和NameNode则无须在同一台机器上。一个机器上,既当namenode,又当datanode,或者说既是jobtracker,又是tasktracker。没有所谓的在多台机器上进行真正的分布式计算,故称为“伪分布式”。二,hadoop本地模式的搭建

1.首先需要一台客户机。

2.安装jdk。

1)首先在客户机根目录root文件夹下建立tools文件夹:root> mkdir tools。

2)用远程连接工具连接客户机,拖拽压缩包到客户机 root/tools/目录下

3)解压jdk到/etc/local下:tar-zxvf jdk-8u152-linux-x64.tar.gz-C /usr/local/

3.安装hadoop

1)拖拽压缩包到客户机root/rools 目录下。

2)解压hadoop到etc/local/下:tar-zxvf hadoop-2.7.2.tar.gz-C /usr/local/。

4.配置环境变量

hadoop> vi /etc/profile

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dk1.8.0_152

export HADOOP_HOME=/usr/local/hadoop-2.7.2/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export PATH=$JAVA_HOME/bi

PATH;HADOOP_HOME/bin;

HADOOP_HOME/sbin/;

5.hadoop version

java –version。以上两项,都能正常显示除版本号,即为环境搭建成功,以上步骤为本地模式搭建成功!

三,hadoop伪分布式模式的搭建(以上五部到配置环境搭建成功为基础)

1..配置集群

1)配置:hadoop-env.sh。Linux 系统中获取jdk 的安装路径:/usr/local/jdk1.8.0_15

JAVA_HOME

export JAVA_HOME=/opt/module/jdk1.8.0_144

2)配置:core-site.xml

fs.defaultFS

hdfs://hadoop101:9000

hadoop.tmp.dir

/opt/module/hadoop-2.7.2/data/tmp

3)配置:hdfs-site.xml

dfs.replication

1

4)启动集群。格式化namenode(第一次启动时格式化,以后就不要总格式化)[qianfeng@hadoop101 hadoop-2.7.2]$ bin/hdfs namenode –format。启动namenode。[qianfeng@hadoop101 hadoop-2.7.2]$ sbin/hadoop-daemon.sh start namenode。

datanode。

[qianfeng@hadoop101 hadoop-2.7.2]$ sbin/hadoop-daemon.sh start datanode

5)查看集群是否成功。[qianfeng@hadoop101 hadoop-2.7.2]$ jps。13586 NameNode。13668 DataNode。13786 Jps。//正常应该启动这三个进程

6)查看产生的log日志。当前目录:/usr/local/hadoop-2.7.2/logs>ls。

hadoop-qianfeng-datanode-hadoop.qianfeng.com.log

hadoop-qianfeng-datanode-hadoop.qianfeng.com.out hadoop-qianfeng-namenode-hadoop.qianfeng.com.log hadoop-qianfeng-namenode-hadoop.qianfeng.com.out SecurityAuth-root.audit

cat hadoop-qianfeng-datanode-hadoop101.log

以上步骤即为伪分布式搭建成功!

最好,想留下几句话,告诫未来可能来到好程序员的学弟学妹们: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没有打不赢的仗。成大事者从不说“不”,分秒必争,用有限的时间赢得一个机会,五个月的时光足以成就脱胎换骨的你!

第五篇: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的演讲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的演讲

陈来

陈来,1952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

哲学史家。

时间:2014年6月9日 地点:甘肃兰州 主讲人:陈来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 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而行,是依靠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在讲发展时,一定要考虑生态文明的建设、维护和涵养。这一点与我们古老的思想资源结合起来,就是讲天人合一,中国人都趋向于合,而不倾向于分。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多民族融合统一,也是一样。中国从政治、从治国理政再往上提高一层,我们叫天人之学、天人之际,这涉及到哲学的宇宙观,就是注重合,不注重分。

传统价值观的特色 如果我们把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代文化,西方近代的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的对象,我们怎么来把握在社会层面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系,它的特点是什么?因为习总书记最近一直在讲我们有中国的国情。国情是从价值体系来的,这个中国特色价值观的特色、特点就是我们的中国国情。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念跟西方近代相比,有很大不同,第一个特点是“责任先于自由”。就是很强调个人对于他人、对社群,甚至对自然所附有的责任。责任意识非常强。我们讲以天下为己任,孟子就讲过了。古人在汉代就明确要以天下为己任,己任就是责任。从古代先秦的“君子”到汉代的士大夫,有一个很突出的责任意识,就是对天下的责任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汉代思想到宋代的士大夫,代表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忧乐以天下为先,就是我们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

第二个特点,是“义务先于权利”。西方近代社会非常强调个人的权利,但我们儒家思想里,强调的是义务。梁漱溟,他在山东做过乡村建设运动实践,在这个实践里边,给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人和人的关系,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这是中国人伦理的一个特色。我们今天讲中国人的伦理,就特别强调义务感。当然这是一个开放的义务感,决不仅仅指一个人的家庭义务。家庭义务是必需的,义务还要从家庭放大,从家庭可以放大到社区,从宗族(就是古代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中国人的伦理观念,特别强调义务感,而不是伸张个人的权利。

第三,“群体高于个人”。西方的人本主义更多的是以个人为本,但是我们中国的以人为本,不是讲的以个人为本,还是以群体为本,所以群体是高于个人的。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先于个人,这是中国人古代价值观的特色。中国人的群体意识非常开拓,不是一个小团体主义,一个地区主义。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很早就超越了地方局限性,是大天下情怀。《论语》里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说“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是中国人的基本观念,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中国人早就把这个“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第四,“和谐高于冲突”。看看文化史会发现人类的文化里充满冲突,充满斗争、流血。但中国文化更强调和谐。西方的文化强调个人,总以自我为中心,克服别人、占有别人,排斥异教。所以西方历史上的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但中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宗教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它的根源都是在西方和西方文化。近代日本也是接受了西方的帝国主义文化,在东方侵略。所以我们从价值观来讲,因为中国传统“和”的理念,也体现在处理和周边国家关系上。历史上,当然我们也有个别帝王发动侵略战争,但总体讲,这些皇帝的作为是违反中国的主流价值观的,在主流价值观中是受到批判的。中国是以安土睦邻为先,总体来讲,我们强调和谐高于冲突。

传统价值观的转型发展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这个“先于”今天还要坚持,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特色,我们没必要跟西方人一样,什么都是个人权利为先,伸张个人的要求为先。但对这一点不能极端地理解:比如责任先于自由,但完全否认自由是不对的;义务先于权利,但完全忽视权利,也是不对的;群体先于个人,但不尊重个人、不关心个人,这也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想把传统价值观的传统转化,加以发展,我们要坚持这些“本”“先”,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那些“被先于”的内容。

儒家的以民为本,今天我们还须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从中国发展现实来看,要坚持以民生为先。古代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它也有它的一些偏向,就是民生比民主重要。今天要将此加以现代性的转化,法制建设要加强,民主建设也要加强,要扩充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大家的权利,包括政府。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今天如果把传统价值观加以发展,我们在坚持民本、强调民生的同时,也要注重民主。

最后,“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是比较重视公平和平等的。我们社会的价值观认为平等比富有更重要,就是平等比财富更重要,所以不患贫、不患寡,患不均、患不安。

经历了“文革”,经过了人民公社时代,我们知道,对均平的追求,不能变成只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完全忽视社会发展。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允许财富和财富增长的追求,也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然我们最终是要推向共同富裕。要正确、辩证地理解平等和财富在发展中的差距。这既是个价值理念的问题,也是个辩证把握的哲学观念问题。

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和转化

我国的传统美德形成于西周春秋时代,定型在孔孟荀早期儒家思想。在春秋时代,已经就有很多关于道德的观点产生。这个时期,没有一个主导的观念可以带领各种道德观。但是我们可以说,在春秋后期比较流行的道德,一个是“忠信”、一个是“智仁勇”。当时在整个中原文化里,比较流行的就是忠信和智仁勇。到春秋末期,在孔子思想中,“仁”是最重要的德行,最重要的道德。“义”应该说在春秋的时候也受到重视,但地位不太突出。包括孔子思想里,仁和义也差很多。到墨子时代突出了“义”,这影响到孟子,孟子发展了“义”,跟“仁”并列,形成仁义。所以从孟子开始,仁义成为儒家最重要的道德。孟子又把仁义礼智四者并列,成为四德,这是大家熟知的,经过汉代推崇,加了“信”,成为我们历史上中国人道德生活中最有影响的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跟五行对应。五常成为两千年来影响中国社会至深的基本道德。在儒家推崇的四书五经里还有一些道德德目,他们跟四德五常一起构成了儒家完整的道德体系比如说孝悌、中和、诚敬。在中国古代,在实际的社会生活里面,我们刚才讲的孝悌、中和、诚敬等是跟五常一起发生作用,它们共同支配着我们中国人的道德思想、道德生活。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孝。孝不在五常里头,可是我们没有人能够否认孝在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里面,它是占有重要而且非常突出的地位。但是孝它没在仁义礼智信五常里,你说中国人不重视孝吗?不能这么说。因此我们说,我们平常讲仁义礼智,讲四德,它作为道德规范和德行的条目,对中国文化来讲,它是有代表性的,但是也不能说它就能全部覆盖我们的道德观念、道德生活。

为什么仁义礼智这四德在历史上,在儒学的理论里边被认为最重要、最突出?为什么不把孝放在里面?儒学有自己的思考。在实践中大家当然都非常重视孝,应该说孝是内在于特定的伦理关系里边的。但是仁义礼智已经超出了特殊的伦理关系,变成一般的人与人关系规定的准则。它不是一个血缘的伦理,也不是一个特定的政治关系伦理,孝是一个血缘关系的伦理,特定的政治关系伦理就是忠。而仁义礼智比起孝、比起忠,它有更加普遍的美德的意义,更加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准则的意义。儒学的理论,也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

但是我们讲,在古代每一个德行的条目,它都不是单一的、简单的。不管是忠、孝、仁义礼智,每一个道德的条目,往往有不同的层次的意义,既有它特定的、具体的意义,还有它扩大的、普遍的意义。比如说忠,忠我们刚才说,它主要是一个特定政治关系,君和臣之间,臣应该担负的一个道德义务、一种道德规范、一种道德条目。但是忠它也有扩大的、普遍的意义,就是可以是忠于政务、忠于国家社稷。要全面理解君臣关系的忠,它也不是简单的顺从,能够犯颜直谏这也是忠。到了春秋战国有了更普遍的意义,就是尽心为人,《论语》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忠信在春秋为什么特别流行?因为在春秋的宗法社会里,忠信特别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到了孔子时代,在道德观念上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封建社会,也突破了血缘关系,把仁变成人与人的基本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道德。战国时期仁义都成为重要的道德。仁义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孔子、孟子特别提倡它,而是当时的时代需要它。战国时代封建的宗法制度处在一个衰朽和变化中,所以个人对宗法政治的道德义务,就让位于那些含义更普遍的社会道德和人际关系准则。

仁义不仅是个人的道德,仁义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它也是社会价值。但是五常里面应该说不见得都是社会价值,比如五常里面讲“智”,它虽然也有超出个人道德的意义,但是它就不是一个社会价值。可是仁和义,它就是,除了是个人的道德,也是社会的价值。

今天我们回顾关于仁义礼智的意义,我们也要给它做一个说明,我们今天怎么概括、把握他们作为个人道德的意义。首先是仁,仁的意义在历史上争论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唐代以后,因为韩愈讲,“博爱之谓仁”。当然孔子已经讲“仁者爱人”,这个爱人,应该说孔子所讲的仁,已经超越了亲属间的亲缘关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它已经变成一个大爱无疆,有广阔、深厚的含义。

四德里的礼,本来是强调仪式、礼节,而且特别注重行为面貌的修饰;因此四德里的礼,作为道德就是遵礼守礼。义,它早期是对亲属以外尊长的尊敬。义的进一步普遍化,就变成对所有的长辈,包括亲属长辈和亲属以外长辈的尊敬。可是因为后来礼的条目它涵盖了对长辈的尊敬,所以义到了孟子以后,就越来越变成一个跟羞恶有关的德行,义的含义越来越变成坚持道义、去恶扬善。智是比知识更高一级的认识层面。作为一个道德的德目,是对道德知识的一种辨识、一种掌握能力。所以对个人道德的德目来讲,仁就是敦厚慈爱,义就是坚持道义,礼就是守礼敬让,智就是明智明辨。

我们说作为个人道德,仁义礼智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刚才也讲了,仁义礼智里边的仁义,它不仅仅具有个人道德的意义,它还是社会价值。比如说仁义有更广的社会意义,孔子讲仁,仁是作为道德。可是孟子讲,“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卿大夫不仁,不保寺庙”,所以仁也是政治的普遍原则,所以在汉代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国的政治文化里,应该说在理论上仁都是一个主导的政治和行动的原则。这就不仅是个人价值,还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政治行政基本原则。所以你看,唐太宗《贞观政要》,以仁为本,仁义为首,仁义作为基本价值,这就是已经超出了作为个人的道德,也是社会政治的最基本的价值。仁再发展,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变成一个最高的社会理想。义,《左传》里讲“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一个正义的概念,孟子说“杀一无辜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那是违反原则的。所以义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是作为正义来使用。

所以我们说仁义礼智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也是古代社会的社会价值、古代社会的基本价值。比如说就社会基本价值来讲,仁要强调仁政惠民;礼是强调文化体系,义就是社会的正义原则,和是和谐团结。除了我们讲的这些道德条目以外,还有很多跟这些德目有密切关系的修养方法,比如克己、反身、正心诚意、慎独等等。

除了在经典中的这些说法表达了我们的道德价值,另外在每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里,也有一些流行用语表达主流价值。比如宋代讲究“节义廉耻”,明代后期讲“忠孝节义”,你看明清小说里充满了忠孝节义,它就是社会流行的。

传统美德的传承转化

帝制推翻后,近代以后的政府需要在不同时期提出新的道德规范。1912年,民国政府提出“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立国之本,前四字见于孟子,后四字见于管子。孙中山是个革命家,可他非常重视传统美德的传承转化。如忠孝,孙中山很讲究忠孝,他认为这个时代不能提倡忠君,但可以忠于民、忠于事,为了事业的成功,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便是忠。我看孙中山就是把孔孟之道的“忠”做了现代的传承转化。他认为古时候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民国成立以后,没有皇帝,但还是要忠,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效忠。这就是孙中山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转化。后来孙中山也提出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孙中山认为,中国人不能忘记存在的共有道德,新的道德规范必须传承转化古代道德,不能完全另一套。孙中山曾经讲过:“因为我们民族道德高尚,所以国家虽亡,民族还能存在,并且还有力量同化外来的民族。所以宗本及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群体以外,就是要把固有的道德恢复起来。有了固有的旧道德,才有固有的民族地位,这个固有的民族地位才能恢复。”他十分重视固有道德在今天民族复兴中的地位。

孙中山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八德的基础上又加上“礼义廉耻”加以提倡。比较之下,礼义廉耻更侧重个人道德。孙中山提倡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结合社会的价值需要,忠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这都不是个人的。这12个字成为国民政府提倡的主流道德,也是传承中华固有道德的一种方式。

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新民说》。《新民说》强调提倡公德,说我们中国人以前讲的都是私德,所以近代人要特别提倡公德。梁启超讲的公德的核心就是爱国、利群。梁启超的《新民说》认为公德和私德是同等重要的,但是认为公德的基础是私德。私德就是个人基本道德。今天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倡爱国,爱国是公德,提倡友善诚信,这就是私德。梁启超的《新民说》,这个关系不是并列的,这两方面虽然都重要,但是就个人来讲,基础是个人品行、个人道德,这个是基础。所以私德一定是公德的基础。我们中华美德在这方面有深厚的资源。

个人道德的重要性

梁启超所讲的私德和公德,都是以个人为主体的道德问题。私德也好、公德也好,都是以个人为主体的道德要求,但是自由也好、民主也好,都不是落实在个人主体上的道德问题,这就是价值概念与道德概念的不同。

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都是强调要落实在个人身心实践上的道德。这是我们在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时,在理论上必须明确的。总书记讲的,继承弘扬传统美德,中华美德的继承转化,这些主要是就个人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容来讲的,用梁启超的话来讲,“重点还是私德”。所以总书记最近讲的加强道德建设、形成道德规范、树立道德理想,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我们说主要都是就个人道德讲的,要落脚在个人的基本道德上。最终是要指向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做人,这很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今天应该主要是讲公民道德,而公民道德大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是公德。其实西方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就讲过,“公民的道德要求是比较低的,善人的道德要求品德是比较高的”,做一个公民和做一个善人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公民,他的要求应该说属于爱国守法这样一些基本要求,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可是作为一个善人,他的道德要求是比较全面的。如果从政治、从法律上来讲,对公民的要求还是一般性的要求。但是就社会、就文化,特别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不仅要求一个公民的道德,还要求一个善人的品德。这就是我们讲道德、守道德、遵道德时,需要了解的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践行是更重要的话题,它与中华文化的价值观、美德体系有怎样的联系?我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以中华文化的主流基本价值观作为基础,作为源泉,作为立足点,作为根基,作为根本,作为命脉。今天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如总书记曾经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炼和提出,首先要有一个文化的基础,要以中华传统的价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他讲了六条,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炼把握,怎么把它跟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结合起来?中国文化基本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就是,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是今天的主流价值观的基础和源泉,是立足点,是根基,是根本,是命脉。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具体的操作,一定要以中华美德体系的传承和实践为条件、为落脚点。今天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培育、要践行,怎么践行?怎么培育?我认为就是要以中华美德体系的传承和实践作为它的根本条件,作为它的根本落脚点。一定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跟传统美德的关系。而其中加强个人基本道德的培养,是特别重要的。

关于个人基本道德,我从儒家文化的角度,提出分三组:第一组,就是个人基本道德,就是仁、义、诚、信、孝、和。我们如果用双字词,就是仁爱、道义、诚实、守信、孝悌、和睦。第二组是次一级的,忠、廉、强、毅、勇、直,就是忠实、廉耻、自强、坚毅、勇敢、正直。第三组是关于公民基本公德,这是从儒家的角度提的,不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作为个人基本公德,就是爱国、利群、尊礼、守法、奉公、敬业。不管私德公德,都是要最后落实在个人上实现,今天我们要把它细化,从儒家的立场上提出这样一个体系,它是强调个人道德的体系,也是从儒家的立场来讲的。

所以我的基础观点是这样的:一方面我们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实践,另一方面一定要注重中华美德体系的传承和实践。从个人基本道德做起,这个道德和社会风俗的改善,才能有一个扎实的社会基础。遵道德、守道德才能落到实处。

下载Hadoop之父与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分享大数据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Hadoop之父与英特尔研究院院长分享大数据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