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精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语文的本质: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科目。D、语文之语言是言语。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饱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三个方面:
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2 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6.人文教育的特点:
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从而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服务。
三、复合性。
7.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语文内容及教学主体对内容的理解
二、言语内涵,即通过语文本身所蕴涵的人文性,来实话人文教育。
三、言语行为及言语态度。
四、语文的形式美。8.语文课程的功能 不应该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矢量积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高中语文矢量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 的思想首先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一的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项功能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人文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语言课程与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 的培养目标。2语文课程三个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语文课程三个目标的实质:a过程与结果的统一b认知与情意的统一c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 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 突出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3突出语文课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语文课程的总目标。。。P30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素养: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常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3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愿 具体表现。(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言知识(4)扎实的语言能力(5)较强的语感(6)发展思维能力(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
4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的结构特点:首先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其次,语文素养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再次,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3.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将会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1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的形象展示,它实质在于倡导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2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必然会促进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深入忆改3“冰山模型”还启示我们: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一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界限。需要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协同一致,连续地努力。
2、语文教育的特点:(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学生反应的多元性。(2)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3)母语学习与感性把握,(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8.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必然性
(1)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学习方式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P58 第五章 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是一个多层次的要领,它泛指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和程序,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组织结构等等。2.分类:从教育才的哲学观上分,有启发式和注入式两大类。从师生的双边活动上分,有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式和以师生双边共同活动为其表现形式的议论式。从学生信息的途径和来源即教学信息仁慈的方式看,教学方式又可分为语言的、直观的和体验的三种方式。3.语感教学: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咱直觉感情,语感教学刚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伤口积极主动的感情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4.语感教学的原则 :它是指语感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它是圆通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1)强化学生对言语作品的体验。A、消解权威魅力,为学生体验排队心理障碍。B、寻找“丢失”的自我,唤起学生主动体验的热情。C、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体验感。D、给予时间和自由,让学生在言语世界中体验。(2)讲究教学言语的情感性传达。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情感,要做到下面几点:A、与言语作品展开倾情对话B、关于捕捉言语作品的唤情点C、讲究教学言语的情感性。5.语感教学的策略:
(1)诵读吟咏。A、组织诵读,导引语感B、探究吟咏,强化语感C、反复诵读,升华语感。(2)涵泳品味A、比照探幽,品味言语。(比照词语、比照句式)B、想像联想,丰富语感(讲究布白艺术,提供想像空间、把握主体形象启发再造想像、鼓励创新求异,激发创造想像)C、依据,体悟言语(依据言辞语境,把握言语的所指、依据非言辞语境,体悟言语的内蕴)6.体验教学:体验教学打破要领化教学模式,即无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静态地考察、机械地图解,宏伟了语文鲜活丰盈的生命活性,而把教学基本点从对文本的概念化分析转到学生自主性体验和创造性理解上来,以主体体验活动建构文本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全新建构。7.体验教学的过程:(1)整体感知:情绪感染的体验层次。A、注重直接体验B、利用情景性间接体验(2)具体品味:情感共鸣的体验层次。A、品味语言,触摸心灵B、情感换位,拨动心弦。C、激发想像,开拓意境。(3)寓情于理:情感升华的体验层次。A、在形式中体味B、在写作活动中迁移
8.体验教学的策略:(1)加强诵读教学(2)注重语境体验(3)深入角色体验。9.对话教学 对话大体包含A对话双方是平等的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B对话是主体间的互动交流,而不是单向的独白以C对话意味着相互理解与事例,意味着意义的生成与创造。10.对话教学的特征、(1)教学主体性。体现为老师充分发挥作为对话参与者,启发者,引导者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感悟广西丰富的内涵,使学生体现 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即在老师学生文本的双向对话交流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
(2)主体交互性。注重老师主体文本主体学生主体的多向互动交流。
(3)多元开放性。对话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物的,目的产生于过程本身而不是外在先在于过程 教学内容不再限制于传授早已定下的结论,而趋向了广阔和社会生活。突破了只关注教案得以完满实施的程序化的观念。
(4)意义生成性。教学过程是新的知识意义与理念不断生成与创造的过程。11对话教学的方式
A师生对话互动交流 在对话中老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具有师生相互欣赏相启发渴望交流的愉悦性B生生对话合作探究
C与文本对话视界融合。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作为读者,应该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中,用心去体味文本质疑文本解读文本,真正地感情理解作品。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文本把理解文本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品和思索。倡导形象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利用文本的空折,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 允许学生有多义性的理解与阐释。D与自我对话,反思重构 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写作中不断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自我生命的唤醒和人格的塑造。12审美教学的要求 a交流性:审美教学展开的必要前提 真实原理 适量原理 整分合原理 有效原理 b创造性审美教学运作的核心 创造性表现在改革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迁移。质疑释疑,诱发创造潜能 c和谐性:审美教学的理想境界 心理协调思维流畅气势贯通 13审美教学的方法 一形象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审美媒介的鲜活形象来感染学生
二情境教学方法是通过对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模拟,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从而达到一琮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三情感教学方法 即教师借助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突出特点就是它的感染性。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4.应用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的,提高语文素养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此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提高道德修养。④三维目标体系既突出了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题,又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结构,合理配置语文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工具性 工具性的本质是言语能力性,就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①言语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②言语能力是一种交际能力③言语能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的构成要素。2.人文性 人文性又叫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思想。它虽不为语文科专有,但它是语文科的一般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既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工具为根本目的的“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格个性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人文学科。简述语文素养的内容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6.简述《义标》对写作的基本认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①写作的目标,先是写话,再是习作。这是为了降低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③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加强平时练笔指导。④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⑤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⑥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审美性原则①要创设富于审美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审美欲望和兴趣②审美视点要集中。如余映潮执教的《天上的街市》, 视点就是美读,他的教学设计里,不管是诗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及其所表现的韵味,均是通过美读读出来。③通过体验感悟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和欣赏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生成性原则。语文课堂里生成性教学内容是学生独立思考、思维积极碰撞的必然结果。①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对文本内容及解读顺序作一定的取舍和调整,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杜甫诗三首》的教学,总要涉及古诗词知识,简单的格律知识。可能会有同学问《春望》既然是一首五律为什么不押韵?要讲明这个问题很复杂,教师讲起来不容易讲得明白,学生理解起来更是困难。对于这种明显超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内容,教师应果断不予以答疑。对这方面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可建议他们课后个别探讨。②要在内容上选好生成点,留出足够的解读空间,充分挖掘、丰富现有的解读资源。3.个性化原则。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是达成文本解读个性化的重要桥梁,应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魅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住文本特质,洞悉解读指向,用自己的特色去解读。比如王君老师在讲授冰心的《纸船》时独辟蹊径,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修改《纸船》,从而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评改会。4.有效性原则①语文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目的。②教学内容要恰当、充实,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③教学活动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小狗包弟》的问题设计“请你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歉意的,能够触动你的心灵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这个设计就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以便人人学习有所得。④实施时注重方法和策略。
为什么说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新的理念,即继承了语文教育应该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性打好语文基础这一传统的正确观点,又反映了语文教育应该体现固有的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精神的新的时代观点,同时,澄清了工具性人文性各执一端的片面认识。应该说,这是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为语文教育端正了方向,把语文呢教育指向了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⑴如何理解此文段中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⑵联系实际,谈谈语文教学应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1)“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人文性”着重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关于两者的关系,新课标中运用的是“统一”而非“结合”.这是因为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放出异彩.(2)
一、根据课文特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度”
崔峦老师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回顾我们所教的一篇篇文章中,体现工具特点的是结构、语言及技巧,体现人文特点的是内容,主旨。有的文章语言隽永,有的文章内容深邃,前者可侧重于工具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后者可侧重于人文性,谈谈内涵的丰富。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老师就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心与心慢慢地贴近在一起,尽而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神话的无穷魅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就匆匆让学生去谈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
其次,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要长文短教,抓住重点段落,找准生发感受的语言点,这需要老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抓住这个语言点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和“知识权威主义”特征,忽视儿童各种学习权利,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自己走,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减这些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因此,我们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即: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要以生为本,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本真。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充分在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的来历:1903中国文学——1907年国文——国语——1950年语文
叶圣陶先生:书面为语,口头为文。
语文教学研究任务: 总体研究:语文课程论
客体研究:语文教材论(文质兼美,适合教学)
本体研究:语文教学论(阅读写作,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主体研究:语文学习论 语文教师论 文质兼美适合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模式:诵读儒家经典的模式,讲授范文为内容的模式,以训练语文技能的式,已达成真善美的高标模式。
新课程追求的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课程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6.记述说明议论应用文体
7.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四个具体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自主学习: 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有自觉的意识,独立积极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特征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9.语文素养: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10.语文课程的构成:语言、文学、文化
11.就语文课程理论来看,夏特的观点语文课程的构架:学习语言、语言的学习、通过语言学习,(语言和语文是同一个)这一过程通过探究来沟通的。
1、学习语言 “学习语言”主要是以语言实践活动为凭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理 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应用 和语文素养的培育。“学习语言”重视语文学习过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性,让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陶冶。
2、通过语言学习“通过语言学习”指的是“我们如何使用语言来构建我们生活的世界图景”。它不仅包括文学和文化内容,还包括使用语言来学习社会科、科学、数学、艺术、音乐等内容;它以“关于语言的学习”和“学习语言”为基础,以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形成的语文能力为依托,特别是通过文学、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高 尚的情操”、“坚强的信念”、“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审美情趣”的过程。
3、关于语言的学习“关于语言的学习”,“关于语言的 学习”是有关语文知识的学习(这里“知识”是广义的概念,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和策略),而不是仅限于语言学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应该是有助于学习者使自身语言能力有效发挥以及品味文学作品、学习本民族和多元文化所需具备的语文方面的知识和策略。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定向(建立信息量)、自学、讨论、答疑(处理信息)、自测、自结(反馈信息)。理论依据:信息论。
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完整的语言能力应是口头言语的听说能力和书面言语的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读写听说能力共同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结构,它是英语交际能力系统最简明、最科学的概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是辩证统一的。
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首先,从其本质来看,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不断地以新涌现的听说形成的口头语言的语汇充实、丰富书面语言也就是读写;书面语言读写又以其准确、精炼等优势,改造、规范口头语言听说,而口语能力提高,反过来必将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
其次,从教学实际来看。听说读写之间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常是多种训练相结合。如识字、阅读、作文都体现了听说训练相结合。而且四种训练中,都是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能促进听说。
最后,从实际生活中看,听说读写是一个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转换过程。听和读是人们吸收、理解信息的过程,完成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转换。说和写是表达、传递信息的过程,完成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转换。整个转换过程就是一个言语实践的过程,也是言语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的。
第二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
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语文的本质:
A、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与书面语的全称。B、语文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是其根本质。C、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科目。D、语文之语言是言语。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饱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
(1)科学 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2)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6.人文教育的特点:
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从而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服务。
三、复合性。7.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语文内容及教学主体对内容的理解。
二、言语内涵,即通过语文本身所蕴涵的人文性,来实话人文教育。
三、言语行为及言语态度。
四、语文的形式美。8.语文课程的功能
不应该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矢量积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高中语文矢量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 的思想首先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一的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项功能其实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人文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语言课程与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
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 的培养目标。2.语文课程三个目标的确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进行目标设计。3.语文课程三个目标的实质:
(一)(二)(三)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4.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突出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3)突出语文课的实践性本质
5.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6.语文课程的总目标。。。P30 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素养: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常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3.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愿 具体表现。(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言知识(4)扎实的语言能力(5)较强的语感(6)发展思维能力(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 4.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的结构特点:
首先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其次,语文素养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再次,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5.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将会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1)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的形象展示,它的实质在于倡导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必然会促进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深入忆改革。
(3)“冰山模型”还启示我们: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一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界限。需要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协同一致,连续地努力。
7.语文教育的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学生反应的多元性。(2)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3)母语学习与感性把握,(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8.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必然性(1)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学习方式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P58 第五章 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是一个多层次的要领,它泛指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和程序,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组织结构等等。
2.分类:从教育才的哲学观上分,有启发式和注入式两大类。从师生的双边活动上分,有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以学生为主的学习式和以师生双边共同活动为其表现形式的议论式。从学生信息的途径和来源即教学信息仁慈的方式看,教学方式又可分为语言的、直观的和体验的三种方式。
3.语感教学: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咱直觉感情,语感教学刚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伤口积极主动的感情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4.语感教学的原则 :它是指语感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它是圆通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1)强化学生对言语作品的体验。A、消解权威魅力,为学生体验排队心理障碍。B、寻找“丢失”的自我,唤起学生主动体验的热情。C、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体验感。D、给予时间和自由,让学生在言语世界中体验。(2)讲究教学言语的情感性传达。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情感,要做到下面几点:A、与言语作品展开倾情对话B、关于捕捉言语作品的唤情点C、讲究教学言语的情感性。5.语感教学的策略:
(1)诵读吟咏。A、组织诵读,导引语感B、探究吟咏,强化语感C、反复诵读,升华语感。
(2)涵泳品味A、比照探幽,品味言语。(比照词语、比照句式)B、想像联想,丰富语感(讲究布白艺术,提供想像空间、把握主体形象启发再造想像、鼓励创新求异,激发创造想像)C、依据,体悟言语(依据言辞语境,把握言语的所指、依据非言辞语境,体悟言语的内蕴)6.体验教学:体验教学打破要领化教学模式,即无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静态地考察、机械地图解,宏伟了语文鲜活丰盈的生命活性,而把教学基本点从对文本的概念化分析转到学生自主性体验和创造性理解上来,以主体体验活动建构文本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全新建构。7.体验教学的过程:
(1)整体感知:情绪感染的体验层次。A、注重直接体验B、利用情景性间接体验(2)具体品味:情感共鸣的体验层次。A、品味语言,触摸心灵B、情感换位,拨动心弦。C、激发想像,开拓意境。
(3)寓情于理:情感升华的体验层次。A、在形式中体味B、在写作活动中迁移 8.体验教学的策略:(1)加强诵读教学(2)注重语境体验(3)深入角色体验。9.对话教学
对话大体包含A对话双方是平等的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B对话是主体间的互动交流,而不是单向的独白以C对话意味着相互理解与事例,意味着意义的生成与创造。
10.对话教学的特征、(1)教学主体性。体现为老师充分发挥作为对话参与者,启发者,引导者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感悟广西丰富的内涵,使学生体现 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即在老师学生文本的双向对话交流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2)主体交互性。注重老师主体文本主体学生主体的多向互动交流。(3)多元开放性。对话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物的,目的产生于过程本身而不是外在先在于过程 教学内容不再限制于传授早已定下的结论,而趋向了广阔和社会生活。突破了只关注教案得以完满实施的程序化的观念。(4)意义生成性。教学过程是新的知识意义与理念不断生成与创造的过程。11对话教学的方式
A师生对话互动交流 在对话中老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具有师生相互欣赏相启发渴望交流的愉悦性
B生生对话合作探究 C与文本对话视界融合。备课与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作为读者,应该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中,用心去体味文本质疑文本解读文本,真正地感情理解作品。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去亲自体验文本把理解文本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品和思索。倡导形象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利用文本的空折,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 允许学生有多义性的理解与阐释。D与自我对话,反思重构 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写作中不断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自我生命的唤醒和人格的塑造。12审美教学的要求
(1)交流性:审美教学展开的必要前提 真实原理 适量原理 整分合原理
有效原理
(2)创造性审美教学运作的核心 创造性表现在改革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迁移。质疑释疑,诱发创造潜能
(3)和谐性:审美教学的理想境界 心理协调思维流畅气势贯通 13审美教学的方法
一形象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审美媒介的鲜活形象来感染学生
二情境教学方法是通过对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模拟,设置一定的环境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从而达到一琮教育目的的教学方法。
三情感教学方法 即教师借助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突出特点就是它的感染性。
第三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复习参考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填空选择
1.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申引为有组织是知识体系。
2.社会在变化,教育在发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3.中国古代《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4.在西方教育学文献中,最早实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学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教育学体系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他把教育学置于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之上,提出和说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6.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发生在德国、苏联、日本和中国等。7.近代以来,文化和社会飞速变迁,信息量剧增,常常强烈的要求教学改革,而要使教学出现质的飞跃,则一定要求教学内容即课程的改革。
8.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9.课程作为教育内部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10.中国古代的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11.在中国封建社会学校课程上都有明显反应,突出表现在: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以儒家典籍为主,主体是“五经”。
12.“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
13.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经验,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14.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来说,“载道”是中国古代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上的要求。
15.就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方法来说,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7.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工具性是它区别于其他一切学科的基本属性。工具性是科学主义的,其中核心目的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主义精神。因此,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质上是实现人的完整性。
18.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反战的基础。19.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阅读目标在情感态度方面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21.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22.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即意味着双方是互相平等的,承认师生双方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没有高低、强弱之分。23.语文内容决定语文形式。一定的语文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文形式表现出来。
24.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25.理解是对阅读的基本要求,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真正的理解是特定语境中的理解。
26.阅读方法:按有无声分,阅读方法包括朗读和默读。按读的程度分,有精读、略读和浏览等。
27.阅读的基本出发点是使学生:会读和读懂 28.说明文从内容上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两类
名词解释: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是教学科目及她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教学:是教师引起的、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其中包括显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
整体把握:是指就我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方法来说,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其方法是把读物当作一个整体单位在阅读力图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它重视综合,因为语文内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的不易解析性。它重视预感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针对课程和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
语文课程的优选和重构原则: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增强他们语文时间的机会。要创设语文时间的环境,设计多种形式地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
讲授法:又称点评法、串讲法、讲解法、讲演法、阅读法等。是教师通过预言(主要是口头语言),想学生系统得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这是我国古代的文章评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它既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固旧知识。
语文教学评价:是一种为确定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而获取和处理有关证据的方法,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和语文教师工作评价。
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取意义、信息的心理过程,是读者通过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地、复杂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
阅读教学的理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三个主体:学生、教师、文本 2 对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文学作品 3 学生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
简答:
1.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教学即教授 教学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2.教学论的派别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主张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的建设者。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一反应”之间连结的加强。
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非指导性教学。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3.孔子的教学目的、方法、内容?
目的:就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君子。所以孔子说:“朝问道,夕死可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方法:因材施教。
内容:可以依据《论语》概括出来:“文、行、忠、信”即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来教育学生。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教材:《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 4.古代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问题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知道思想的,儒家思想始终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古代课程与教学忽视知识教育的弊端
我国有起源很早很发达的文字学、训诂学知识,但始终没有建立起适宜于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5.新时期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内部活跃
东西方教育思想碰撞激烈 众多的教育教学搞个实验层出不穷
6.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整体把握”的特点和作用? 综合性强,有利于全面把握读物,对读物进行创造性的探讨 具有跳跃性,有利于克服无效阅读的弊端,减少处理冗余信息材料的时间
直接快速,有利于培养语感能力,形成快读、多读、认真读的良好读书习惯
缺陷:无法把握各个侧面、部分、层次之间的联系。7.语文名称的歧义有哪些? 语文即语言文字 语文即语言文学 语文即语言文章 语文即语言文化
8.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 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目标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9.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10.语文教材的概念?
泛指概念。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
特制概念。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制概念。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11.语文教材的功能? 德智启迪 语文历练 语文积累 知识扩展
12.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 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 实践活动系统 助读系统
13.阅读的本质作用:
于都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14.评价作品时应注意什么?
实事求是的陶都,评价要有分寸,要有根有据,既不能无限拔高,也不故意贬抑。
评价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会作具体分析,不能望文生义,不能架空评价。见人见智,不能强求一致。15课前谈话:
作用:是想学生明确交代单元、课文或可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方法:开门见山、承前启后、问以致思、逸闻趣事 16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整体性 开放性 实践性 自主性 生成性
第四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
《语文教学论》2010年期末复习
语文教学论属于什么范畴?其学科性质、基本特点及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属于课程论研究范畴,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的学科
基本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语言教学现象和规律
什么是语文教学现象?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哪几个方面或层面?
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表现三个层面:环境性的、活动性的、关系性的。
语文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教和学、教和学什么、怎样教和学、什么人来教
语文教学论的学科沿革和名称变易?
什么是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规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内容:教学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教师、学生、语文内容、环境、方法、组织形式、语文教学目的与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语文学科的独立设科和语文名称的变易?
单独设科: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王寅学制”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名称变易P32
语文教材百年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教材及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
教材:“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
教学方法:
1、识字教学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
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
联系日常生活
激发儿童的兴趣
2、阅读教学
A、熟读,精思,博览
B、评点发
3、写作教学
A、注重基本功训练
B、多读多写多改
C、作文从模仿入手
D、先放后手
古代语文教材及教学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10、近代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内容及主要方法
特点:语文教育宗旨的转变
文道关系的变化
语文教授法研究的兴起
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11、现代语文教育主要内容及方法
内容:
1、国统区语文教育,以读写为主要内容“三民主义”
2、根据地语文教育,注重文学作品及普及文的教学
3、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方法:重视语文训练,注重读写结合,倡导启发式教学
12、简析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
在赫尔巴特看来,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总有一条明显的思维主线,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是注意与统觉,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教师运用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使学生通过专心达到“明了”与“联想”,通过审思达到“系统”和“方法”,这就是著名的“四段教学法”。
13、简析杜威主要教育思想及设计教学法
教学思想:“做中学”
14、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状况(了解几个主要阶段的内容)
15、简析凯洛夫“五段教学法”。“红领巾教学法”
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红领巾教学法:
1、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改革。
2、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
A、题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B、讲解生字生词、学生质疑问题等。C、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重难点分析D总结主题思想E研究协作特点。
“红领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文学作品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及其了人们向苏联学习、实行语言文学分科教学的热情。但是也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倾向。
16、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四遍八步读书法”,李吉林“情境教学法”,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于漪“情感教学法”,潘凤湘“语文教读法”,宁鸿彬“卡片辅助教学法”。
17、语文的涵义?语文学科的性质(基本特性、其他性质)、任务?
语文:以背景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
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任务:提高语文素养
18、什么是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制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出发点?
课程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隔日规格和质量要求。
19、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框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20、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21、语文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
22、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3、语文素养
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24、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5、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回顾。(主要是旧中国的)
26、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结构体系特点?
27、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28、我国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
29、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动性与创造性相结合2、实践性和综合性相结合3、基本素养与情感态度相结合的原则
4、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性相结合的原则
30、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
33、语文教师工作的特性?
一、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科学性
1、正确对待共性关系(a、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b、知识、能力、智力的关系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e、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2、慎重处理个性关系(、问道关系b、听说读写的关系c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关系d、课内与课外语文教学的关系)
3、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常规性(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评析)
34、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
35、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36、语文学科的知识包括哪些知识?
37、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板书或演示设计、编写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评价
39、课堂教学结构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
课堂教学结构:阅读指导、质疑设问、释难解惑、总结提高、巩固深化、向外迁移 基本特征:整体性、序列性、节奏性、训练性、控制性
40、开头的设计的主要方法?
故事法、情境导入法、设疑提问法、借用影视法、利用图画、谜语法、用民俗风情、格言导入法、介绍式。比较法、解题式、从争论的焦点出发、悬念式
41、提问的主要类型?
记忆型提问、了解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评析提问
42、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应有周密的计划
2、必须激发学生求知欲,具有思维价值
3、要面向全体学生
4、应当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5、“受阻时”要配以辅导型提问
6、不同德课型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提问
7、提问结束,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总结
8、要鼓励学生提问
43、练习设计的主要类型?
1、记诵为主的练习
2、消化知识为主的练习
3、应用知识为主的练习
4、评价性练习(人物、结构、意义等)
44、什么是评课及怎样评课。
评课:就是指参与听课的人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有关理论,对其所听的一节(或几节)课给予评议,对组成该节课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做出价值判断,并通过反馈,进而改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
怎样评课:
(一)评“教师的教”
1、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教学目标的实施情况)
2、评教材的处理(对教材的理解、发挥程度、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等)、评教学程度(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且有独创性,层次分明,脉络4清晰,多样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5、看课程结构安排(结构严谨,自然,效率高,时间安排合理)
6、教法运用
7、评教师基本功(看板书、看教态、看语言、看操作)
8、评学法指导(看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是否合理,学法指导内容是否熟悉并实施)
9、双边关系
10、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
11、教学效果
45、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型、教具、课时、教学课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46、什么是说课及怎样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怎样说课:
1、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2、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3、说方法、学法——介绍选择用的方法与手段
4、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5、说板书
6、说对教学计划的预评估
47、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主要形式。
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文章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写作方法、景物描写、知识讲解、训练要求
概括性、系统性、形象性、启发性、新颖性、条理性
主要形式:提要求、回目式、列表式、线索式、对比式、图画式、意境造型、曲线式 我把今天冉老师后补的复习材料说一下
1、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应变能力包括哪些?
2、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学记》)
3、语文教学论的体制之源()
4、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分别是什么?
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
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5、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问有哪些作用?
6、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7、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有四个要素构成,其中是语文教材主体的是()
8、()是学科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是学科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建立学科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
9、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0、语文教学论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它的学科特点是()、()、()。
11、语文学科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
第五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指导
一、填空、选择(单项)、简答(占50%): 语文课程论和语文教学论的功能各是什么?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当代教育学所作的定义)教育史上曾经有过的课程流派有哪些? 什么是教学论?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5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6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试简述之。“五经”、“四书”、蒙学读物的“
三、百、千、千”各指什么? 8 语文教材的专指概念是什么? 9 语文教材的功能有哪些?试简述之。语文教材由哪些系统构成? 11 “语文”名称的确定是哪年?“语文”的涵义是什么? 新“课标”有哪些创新理念? 13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试简述之。14 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什么?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包括“积累·整合”等哪五项? 16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 17 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有哪些特点? 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语文常规教案包括项目? 21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3 确定语文教学方法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试简述之 语文考试试卷的评析方法哪几种? 阅读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26 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包括哪10种方法? 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抓关键词语进行阅读教学?试举例说明。朗读的要素和要求有哪些? 30 课文赏析包括哪些内容? 31 成功的板书和图示有哪些要求?
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文体要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素,其中,议论文、小说、诗歌的教学要素(或要领)有哪些?
怎样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试简述之。
从师生活动关系来看,写作教学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
写作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怎样进行立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试举例说明。
怎样进行写前指导?试简述之。
作文批改的要求是什么? 作文讲评有哪些常用方式?
38供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是什么?
话题作文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训练方法?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能力?试简述之。
二、教学设计(占50%): 概括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设计简要的教学过程; 4 设计导入语; 设计几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并写出简要答案; 说明选用哪些教学方法及其理由; 全文总体板书的设计; 8 写作训练的设计(作文题目或形式、写作提示、写作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