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家校合作,打造幸福教育鲁东大学家校合作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莘县王铺初级中学 徐坤立
推进家校合作,打造幸福教育
------鲁东大学家校合作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莘县王铺初级中学
徐坤立
2015年7月25号,我们第二期家庭教育学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放下学校的繁杂琐事,聆听专家的讲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提升。专家的各种见解,使我们思路打开,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又有了新的思路。
在开班仪式上,教育局刘存生主任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认真听讲,仔细体会,不虚此行。苏春景教授对我们教育局的做法,进行了赞赏,并从大角度讲述了家校合作的意义及远景。之后聆听了孟万金、姜宏德、苏春景、王慧萍等八位专家教授以“家校合作”为主题的教育讲座,老师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所见所闻,向与会人员传授了当前家校合作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为我们的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我们从对家校合作原有狭隘的认识中跳出来,走向更为宽广的家校合作的天地。我受益匪浅,对家校合作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家校合作共创幸福教育,这是我们每个学校都在搞的一项内容,或深或浅层次不一。在讲课期间,潍坊高新区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学校的做法及成绩。使我们开了眼界,也了解了家校合作背后的艰辛。每天都有3—5位家长在寒假轮值,暑假亲子轮值替代了老师的值班。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家长论坛、早上迎接礼、升旗仪式、开学、家长作品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校在潍坊高新区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成绩,专家也提出教学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做法,都离不开学校的教学成绩。通过这一例子也给我们学校一个启示,我们也在搞家校合作,每学期初召开家长委员会,定期让家长走进课堂,走进餐厅,走进宿舍。但有时候家长只是面上参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进一步完善我们家校合作机制,苏春景教授有句话令我记忆深刻,“相信自己能办到,比自己努力更重要”。
班主任杨萍老师新媒体环境下家校合作新模式,又为我们开辟了家校合作的新思路,杨萍老师开辟了荔枝电台,每天用3---5分钟,讲述教育热门话题同家长交流,与家长共同分享教育的幸福。我们的条件虽然不能开通电台,但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建立一个群,使家长与老师都参与进来,来共同讨论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随时通报孩子在学校及家里的情况。使家校合作沟通起来无障碍,通过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彼此沟通了感情,增进了了解,增添了信任。以后在孩子的教育中,万一出现了什么问题,也不至于家长与学校矛盾激化,使问题不好解决。由此我也想到了我校放假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初一学生王艳茹是一名留守儿童,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她的奶奶使我们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与班主任沟通较多。有一天晚自习放学后,王艳茹到餐厅处打开水,在餐厅院内不慎摔倒,烫伤了胳膊。学校采取紧急措施把她送到王铺社区医院,并及时通知了他的奶奶。家长到医院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如果不是平时工作做得好,家长来后一定会说学校这不行,那不中,到时我们的工作显得极其被动。
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深刻领会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认为“家校合作”重在如何“合作”。家校合作的目的要纯。至少合作的结果要利他利己,一味要求家长怎么去做,追求短期效益,过于功利,而家长却感觉不到他在其中能获得什么,这种合作是不长久的,最后肯定无果而终。家校合作需要提高家长的认识。我们要让家长认识到两点:一是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责任人和受益人。孩子培养好了,孩子就是家长的终身财富,孩子没培养好,孩子就是家长的终身债主。二是孩子不仅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他还是学生,是一个正处于非常善于模仿和学习阶段的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父母的言传身教才能逐步与学校教育靠拢、看齐。家校难合作,在不少的时候是我们老师不善于沟通或沟通不到位造成的。我们要着力培养老师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让每位老师都成为家校合作的能手。
家校合作的关键还是要让家长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积极性主要在于被尊重和被赞赏。因此就要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他的尊重,让家长感受到他是受学校欢迎的。也要让家长充分感受到他在学校之中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我们学校和老师都要树立一个“绝不放弃一位家长”的观念,让每位家长尽其所能为家校合作贡献力量。家长毕竟都是成年人,要养家糊口,有自己的工作。他不可能全程参与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开展家校合作时必须仔细梳理工作,有选择地请家长参加需要家长参与的工作。既要关注到学生的群体性,也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成长中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层次,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家长必须介入的时机,如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初中等。家校合作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年一度可以完结的工作。他是学校教育存在,就必然会存在的持续性工作。我们不可能人为中断,也不能人为中断的,而且还要反复刺激、及时强化,让家校合作持续发力。
家校合作还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当前的家校合作没有一个可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模式,大家都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因此我认为,应该在实践中加以研究,特别是要把统计和测量技术运用于家校合作的研究当中,只有真实的统计和有效的测量才能让学校和老师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家校合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最后创造出最适合本地本校家校合作的模式。
第二篇:推进家校合作,打造幸福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推进家校合作,打造幸福教育
------鲁东大学家校合作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7月,在县教育局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鲁东大学家校合作高级研修班,聆听了孟万金、姜宏德、苏春景、王慧萍等八位专家教授以“家校合作”为主题的教育讲座,老师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所见所闻,向与会人员传授了当前家校合作的必要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及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教育方法。为我们的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真是受益匪浅。
著名心理学专家、中国教育科学院心理学与特教研究中心主任孟万金教授精彩的讲到,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孩子的教育就全交给学校了。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强加于孩子。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们都知道,动物生下孩子后,会抚养到能独立生活,教给孩子捕食、御敌等生存的能力;但有些人却不能,还未抚养成人,未把子女抚养到能独立生活、适应社会,撒手不管了、打工去了、交给学校了,让孩子自己摸爬滚打了。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体。他还说,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最终追求,幸福教育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起点。很多暴力伤害事件,起因多在幼小时的伤害。例如不堪回首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
中国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姜宏德教授讲到,家庭是为孩子发展打底色的教育,起至关作用。民国时期广东省长朱庆南早在1916年就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朱庆南把刚出生的婴儿比喻成晶莹雪白的丝绸,那么在他长大成人的过程中,要经过“三道染缸”,而第一道染缸就是家庭教育。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孩子在第一道染缸打什么样的底色。家校合作中应以学校为主导,全面了解家庭,提高家长参与的意识、层次与质量。应切实转变正确的家校合作理念,完善家委会的工作机制,实现家校两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优化组合。
国培计划专家、博导、鲁东大学教科院院长苏春景教授认为,家校合作首先要了解家庭,了解家庭的结构状况、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成员关系、教养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特长、性格、交往、成长氛围、成长过程,了解家长的气质、性格、目的、价值取向等等。还要了解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与教师各自的角色局限与角色责任等。苏教授用生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旁征博引的论证,阐述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基本理念、目标及做法等等。
山东省心理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负责人王慧萍教授认为,人的发展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每个孩子没有缺点,只有特点。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就少了。当前家庭教育现状是:未经培训就生儿育女、人人不经培训就想当教育专家、让孩子参与的劳动活动太少而培养了孩子的懒惰行为、未付出劳动却得到了奖励式的父母角色不明确、批评唠叨和嘱托多与表扬和鼓励。“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优秀,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太落后”。她还引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孩子在6岁前性格基本形成,婴幼儿时期是关键,要注重孩子12岁前的智力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觉得专家教授们对教育的见解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对孩子的“爱”,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我们用爱走进他们的世界,需要我们无限的耐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好的方式、方法。
教授们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不是宝贝胜过宝贝,教育孩子才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通过聆听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深刻领会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身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看看整天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孩子,再看看“爱子心切”的家长,我觉得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势在必行”。
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教子观念。我们身在农村,面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家长,还有留守的孩子,确实还要摸索出适应农村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农村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愿我们共同推进家校合作,打造幸福教育。幸福的教育,才能成就幸福的人生、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社会、和谐的社会。为了我们的孩子,身为人师,付出再多的心血与汗水我们也无怨无悔。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和家长携手并肩,共同孕育出更加鲜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