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声胜有声的德育“磁场” 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林 湛
无声胜有声的德育“磁场”
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林 湛
青少年问题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如是说:“40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使我痛感未成年人是最大的弱势群体。”那么,作为最大弱势群体的受教育主阵地——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中又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有形与无声两方面入手,营造德育“磁场”。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说:“用环境、用孩子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校园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微妙领域。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濡染功能,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鼓二小”)着力于以下几方面:
一、看似有形却无声的校园文化濡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正基于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我们重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任何人只要一提到校园便会想起学校里那高耸的围墙,面对这堵天天都要经过、天天都要面对的墙,鼓二小充分地将之利用起来,使之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围墙被设计成了体现“艺术教育”这一特色的校园文化围墙。文化墙体临街的那面中心画面为56个民族不同服饰、不同舞姿的少年儿童形象。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以一种让学生自觉体验的方式了解国家,并热爱祖国,这种方式摒弃了原有的说教,采用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自觉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德育效果更加显著。
校园围墙周围的铁艺护栏看似散落的五线谱音符,实则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曲音符的巧妙组合;而文化墙对内的一面则记录了中国书法演变史。此外,学校还以“书”为中轴线,设计新颖的艺术报廊,橱窗园地(如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艺术盆景区(如以梅兰竹菊命名的几个区“傲梅苑、幽兰阁、劲竹林、盛菊园)等,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展德育工作,也一直努力地朝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
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而努力。
二、发挥艺术活动优势,育德、益智、健体
学校曾组建过一支600人的鼓乐队,先后在区、市、省等大型活动开幕式上作了精彩表演,600面大鼓在学生的手中齐声敲响,气势如虹,蔚为壮观。如今,鼓二小正在通过创设一个个艺术教育活动平台,如百人男声童声合唱团、百人小提琴乐团、学生文学社团等,锻炼学生的意志、体能、品质、毅力等。
组建大型的学生团队活动,更多的是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方面来考量。一支几百号人的队伍,在平时的训练和表演过程中,需要的是大家之间的互相配合与互相理解。在训练初期,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感觉表演,可这种表演缺少了协作意识,因此总是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训练,大家懂得了这么大型的表演是需要同伴间的协作与互动。而经过大型学生活动表演洗礼的学生,不仅自己的能力素质水平得到了训练,同时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懂得了要有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而学生在每次参加完大型活动之后,都会对集体荣誉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种看似有形却无声的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远比简单的说教来得有实效。
三、道是无声胜有声的教师行为示范
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人群,我们深刻意识到教师的学识、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与示范,鼓二小十分重视教师行为规范水平的提高与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同时也重视“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构建。1.策划读书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读名著犹如与大师对话,能使教师更深切地洞悉教育的真谛,让书成为教师发展的源头活水。当教师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使阅
读成为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之后,教师观念的更新将推动其日常教育实践的改进。笔者认为,良好的学识得益于丰富的见识。学校制订“教师读书计划”,为教师推荐书目,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书,每个长假期(主要是寒暑假)阅读一到两本书,学校对教师购书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优良的教育传统与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会给教师的思想以感染、冲击,使教师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为促进教师学习,学校还定期举办“读书会”,要求教师针对自己所读的书以及读书体会进行交流,希望通过交流的方式促使与会教师都能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最终实现人文素养的提高。
2.开展研讨沙龙活动,拓宽教学视野
在鼓二小,随着办学理念不断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全体教职工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组织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的速度就等于死亡”,一个组织要想生存与发展,其学习的速度必须等于或者超过环境的变化速度。因此,学习型组织建设势在必行。
鼓二小青年教师围绕着如何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拟订了校园学术研讨沙龙活动方案,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由学校科教室牵头,开展研讨沙龙活动。沙龙围绕着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由于沙龙开展的次数比较频繁,因此,教师能很好地适应这个氛围,并针对沙龙中的话题各抒己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面对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有教师同行的支招,这就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因此,对于研讨沙龙的开展,教师的积极性是无比高涨,而经过了沙龙的洗礼,许多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教态也逐渐变得大气,趋于成熟。
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学生在教师带动下,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转化成了自己不断学习的动力。教师这种“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比苦口婆心劝读的效果来得更好。
3.加强团队意识,倡导个性化发展
学习型组织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专家培训和理论指导,而且需要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学校非常重视教职工的团队意识培养和团队作风建设,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帮助、相互补位、相互支援、相互合作、相互分享。各学科教研组设立“和谐团队”激励机制,强调教师团队整体的和谐和工作的绩效,从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的积极依赖的团队关系,引导教师认识到沟通、理解和接纳对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性。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吸纳彼此的长处而形成有效的团队合力,从而带动整个团队的进步和个人素质的提高。这些机制的运作,让教师充分意识到,要形成一个高绩效团队,必须重视改善人际沟通理念与技能,不断学习并总结,学会倾听、吸纳和交流,并学会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这种人际沟通理念和技能改善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基本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的过程。这种团队氛围的着力营造,使得教师的团队精神呈现出良好的状态,而这种民主、开放、积极、向上的氛围,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心智模式的改善,促进团队及团队成员的同步成长。
随着沟通和理解成为教师之间关系的构建因素,教师也逐渐地把这种人际关系理念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并内化成自己的处事原则,形成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向学生进行着感染。
在这个环境中,教师不断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承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人文素养,提升人格魅力,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无声的道德教育,这种“身教”的德育形式比“言传”的方式对学生影响来得更深远。纵观鼓二小的德育开展情况,我们注重德育的内化与升华,而这种有形而无声的德育形式也为鼓二小带来了宝贵的德育经验。(此文刊登于《福建教育》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