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刊 祁连花《教学感悟》
教学感悟
教师是一条河,承载着一条条小船欢快向前;教师是一本书,一笔一画写满了沉甸甸的爱……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在教育教学上一路走来,拾起点点滴滴的收获,才发现教育成功的秘密不是惩罚和说教,而是真诚地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
我今年新接手了五(6)班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当时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很差,整个班里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寥寥无几,更别提预习、复习之类的学习任务了,学生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上课不爱听讲,或搞小动作,或睡眼惺忪,导致成绩上不去。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一次语文考试后,不及格的人数占了近一半,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随即我到了班里大发雷霆。我本以为学生们会有所改善,下课后去一看,教室里没几个人!该玩时照样开心地去玩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个班的孩子大都来自乡镇场或牧区,(父母不识字、不懂汉语、、、、、、)等诸多原因造成了现状。
我陷入了深思,怎么办?家长是指望不上了,只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只要他们肯学,没有家长的帮助也是可以的。想到这儿,我改变了以往对待他们的态度,严师出高徒对于他们来说是行不通的。对了,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善的语言,那就让我用微笑、用鼓励去唤醒学生们沉寂的心灵吧。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天都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用最亲切的眼神面对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我都毫不吝惜自己对他们的鼓励,当着全班的面让别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学生们也慢慢的被我感染,脸上有了笑意,尤其是原来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他们也慢慢地变了,有了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课堂上的气氛渐渐的活泼起来。之后学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适时引导:只要努力语文就会学的很棒。学生们似乎有了些赞同。
现在自习课上学生有问语文题的了,空闲时知道提前去完成作业了,说明他们开始重视自己的学习了,我很高兴!想对他们说:加油,我相信你们!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面对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孩子,我愿把爱的涓涓细流注入他们的心田,浇灌出累累硕果,我愿把爱化作一个个小小的音符,谱写成一曲曲永恒的爱之歌,让爱成为联系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要把爱种在孩子的心间,当我用自己的爱心牵着孩子走向快乐的成长之路时,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我的心每天充满希望!
祁连花
第二篇:祁黄羊教学设计模板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祁黄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学理念及教材简析
新语文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教学上是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用“单元主题”统帅整个教学流程,这样教师不仅着眼于教材,同时关注课程更应用于学生,“一主二翼”的单元主题教学流程是创新性。
本单元3篇课文都是历史故事,学生了解不多,需要收集跟课文有关的资料,精讲8课,把9,10课作为略读课文来教学,重点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出训练重点,《祁黄羊》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讲了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并能将讲述历史故事作为重点,激发阅读兴趣,在交流中生成新知,提高了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概括主要内容。
2、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关历史故事,能分享收获。
三、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讲述历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在交流中生成新知,提高能力。
四、教法学法:
在一篇带多篇的教学中,我先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把握入手,引出问题,而后引出对话重点段落。让他们到文中去找具体的事情,进一步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并从中感悟到祁黄羊是一个公私分明、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在此基础上,引导课外读书,交流收获。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在“三步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课堂策略,抓住课文中的中心词:“出以公心”,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祈黄羊做事出以公心的地方,在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受的时候,配以分角色朗读最后深入感悟祈黄羊那种一心为国,出以公心的可贵品质。在学生充分读、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完成预习学习单。
2、查阅资料,了解春秋时期、悼公、祁黄羊、中军尉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历史人物,比如()的越王勾践,()的林则徐。上一课中,我们又认识了()的刘备和()的诸葛亮。今天,老师再给你们引荐一位我国春秋时响当当的历史人物,晋国的中军尉,名字叫“祁黄羊”的人。
2、师板书课题,提醒“祁”的写法。相机介绍春秋时代的背景。
3、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民主导学
(一):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小组合作:
1、自由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交流后,做好展示准备。
(二):品读对话,感悟品质
1、默读课文3-12自然段的对话,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呢?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提示:通过人物的语气、语调、提示语,感受人物内心,重点词语用“ΔΔ”标出)
2、组内交流后练习分角色朗读
指定一组展示:
组长主持:大家好,下面由我们——小组展示“外举不避仇”的部分,祁黄羊辞去中军尉的职位后,他首先举荐了他的仇人解狐,我们先来交流认识。
再换一组展示:
组长:大家好,下面由我们——小组展示“内举不避亲”的部分,祁黄羊举荐解狐后,不料解狐却得了大病,不久就去世了。于是,悼公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那这次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我们来读一读8—12自然段。生轮读。
组长:大家还有什么补充?
(三):交流故事,分享收获
小组合作:
1、小组内交流自己阅读的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分享收获。
2、各组选一名代表做好交流准备。
展示交流,并总结故事特点,三、导结推荐
看来大家真不愧是读书小达人。这里我也要给你们推荐几本好书:《史记》《上下五千年》,我国更多历史故事在这本书中大集结,等着你们去了解。看到大家期盼的眼神,我相信在下一阶段的读书交流会上,一定能分享到你们的读书成果。
第三篇:祁黄羊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祁黄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祁黄羊教学反思1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教学这一课,我主要以“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这句话为切入点,先从理解句子意思开始,然后提问:祁黄羊为什么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后来又为什么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在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我把它分成两个层次进行。课堂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了3——7自然段,即“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即“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认为他是一个很糊涂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想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在想什么?”“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居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时,他们会怎么说?”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效果不错。
祁黄羊教学反思2《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围绕各自的观点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论证、辩论。在不断的争辩中,同学们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
教学中,我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伴随着情感,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水到渠成地把他们心中的观点表达了出来。正是由于情境的巧妙设置,使学生动情、动心,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真挚的情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寻找话题,发掘这个话题中的资源,就能迎来源源不断的活水,通过开放话题、延展话题、迁移话题、超越话题,实现话题的可持续性发展,使课文成为理解语文的窗口、使课堂成为师生才智较量的阵地、使语文成为学生追梦的乐园。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我在设计时注意了提示语的重要性,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但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而且,由于准备不充分,我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环节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祁黄羊》教学反思
《祁黄羊》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祁黄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祁黄羊》教学反思1《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着重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
师:(板书)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
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生:自由朗读。
师:你知道解狐、祁午和祁黄羊的关系吗?
生:解狐是祁黄羊杀父仇人,而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师:祁黄羊推荐的人一个是仇人,一个是儿子,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生:我不明白祁黄羊为什么要这样做,杀父仇人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他怎么能选解狐呢?同时推举亲生儿子担任国家要职,他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误解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请同学们用书上语言来回答。
生:因为祁黄羊荐贤是出以公心的,所以他“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指导理解“出以公心”)
生:因为没有比解狐和祁午更合适的人选了,所以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师:理解得真好。那么,祁黄羊在推荐这两个人时,有没有人出来反对呢?
生:当然有。推荐解狐,他的家人一定会反对,如果他的老母亲还在,一定会说祁黄羊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
生:不止是他的母亲这样说,我想,所有祁黄羊家的亲戚朋友都会这样说。说他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人,是一个不肖子孙。
生:我想,当时祁黄羊推荐解狐时的压力一定很大,毕竟解狐是他的杀父仇人啊!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么祁黄羊是怎么说的呢?我们好好来读读他的话,体会他的出以公心。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那么,推荐他的儿子,又会有谁出来反对呢?
生:那些和祁黄羊不对的人会出来反对,他们会说祁黄羊是在包庇自己的孩子,是想把自己的官位让归自己的儿子。
生:一些人肯定会在晋王面前说祁黄羊的坏话,说他是偏袒自己的儿子。
师:那么面对这些压力,祁黄羊又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另一段话,体会他的出以公心。
学生有感情朗读……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像助燃剂,像点火器,激活学生情感的火把。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学反思2《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编者的意思。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意外:
片断一: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
师:你说得很好。
生:祁黄羊是对国家的兴亡、安危特别负责任的一个人。
师:你说得真好,祁黄羊对国家真的很负责任。
生:祁黄羊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
师: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是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
生:我觉得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老师大吃一惊!但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
(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生1:我觉得说得不对,课本是不会教我们学习私心的。
生2:祁黄羊先举荐他的仇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不过,从“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和“多年的征战中”这些话中,我觉得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
生3:“‘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又想,又郑重地说”中的“祁黄羊想了又想”说明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生4:我觉得中军尉是个有生死危险又关系国家安危的职位,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生5:老师,我的想法错了。祁黄羊推荐人,是拿才能作标准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祁黄羊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我们反复读课文后,一定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片断二: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怎样一个人?
生1: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做事出于公心,很值得推崇。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在军中多年,他对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熟悉,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解狐大病在身。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讨晋悼公的欢心,以达到顺利推荐儿子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独到。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自己知道的春秋战国方面的故事对这位同学的说法展开讨论。
(全体学生继续阅读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停留在第3自然段,特别是“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一句。)
生3:祁黄羊应该知道军中的事情,特别是解狐的事情,因为解狐是一个有名的人,能杀祁黄羊父亲的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生4:如果我是中军尉,我肯定知道的,解狐有病也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位中军尉应该清楚。
(此时老师好像被这些学生同化了,越来越感觉这些孩子是有道理的)生5:我看过电视剧《春秋》,看到许多人太阴险了,会用计谋杀人。
生6:我星期天与爸爸到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厚黑学》,爸爸说《厚黑学》就是写厚脸皮黑心肠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是春秋战国时的例子。读这篇课文我发现祁黄羊可能真有这种预谋。师:你阅读面真广,说得有一定道理。
生7: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史书上所说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
(看得出这位老师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想了好久才回答。)
师(犹疑地):应该说大部分是真的。
生5:那么这件事全部是真的吗?
师(诚恳地):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出来,课下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今天每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片断三: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历史故事。大家先读几遍课文,然后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再与课文对照自学,怎么样?
生(齐答):好!
(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从《吕氏春秋·去私》找到下面一段文字: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师:请同学们将这段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全体学生进行新的阅读并讨论)
生1:课文怎么与《吕氏春秋》中所写的不一样?生2:《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没有说解狐大病。生3:晋平公是不是晋悼公?
生4:祁黄羊是推荐解狐为南阳令,课文怎么写成了中军尉,到底课文正确还是《吕氏春秋》中所写的正确?
生5:课文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晋悼公说的,《吕氏春秋》中则是孔子所说。究竟是谁说的?
生6:两篇文章中的祁黄羊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7:我感觉吕氏春秋中的祁黄羊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人。而课文中的祁黄羊好像是有计谋的。
师:你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祁黄羊是有计谋的?
生7:因为课文中写到祁黄羊在军中多年,又是中军尉,解狐卧床不起,他肯定知道。所以祁黄羊应该清楚解狐身体不行无法胜任了,他的儿子自然而然就能顺利当上中军尉。师:你的意思是说课文中的祁黄羊也公也私了?
生7:是有点这样。
(全体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老师没有对这些答案做出结论,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了鼓励。)
写在后面:
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片断比较成功,可以说是不同教学理念之下三种类型的课堂形式。
片断一中,虽然孩子产生了那种与课文不一致的想法,老师也没有打击这位同学的思考,但最终却将孩子们引回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上。这也是大多数课堂严格遵循教材思想的一种模式。
作为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片断二是一节敢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文章的课堂。虽然课堂上,老师的为难使得课无法进行下去,但这是一节十分真实的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课上到这里,我们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搞清楚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片断三则迸发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维,体现了一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不敢说,所有的课文都要这样教,也没有这种必要,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信息来思考文章内容,一定会使学生具备传统教学所培养不出的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他们是不会这么上的,也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我感觉前两个片断是深入的过程,第三个片断是浅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跳出前两种教法,我们才能运用好第三种方法。在简单可行的第三种方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他们主动的参与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这也许是素质教育的真谛。
《祁黄羊》教学反思3《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教学一开始,我先通过复习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入手,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接着回顾课文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这样理清课文层次就水到渠成。
文章的对话比较浅显,学生也能在朗读中体会意思。在学习晋悼公与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通过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之后,我创设情境,和学生穿越历史隧道,重回当年举荐场景:全国百姓得知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为中军尉时,朝野上下震惊了,议论纷纷, 祁黄羊的亲人会说些什么呢?解狐会说些什么? 激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竭力拓展对话的时空,组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对话中逐步理解、体验、并有所感悟,再次感受祁黄羊“公私分明”的品质。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交流“内举不避亲”时,除了抓“只有”“郑重”和人物对话外外,也同样创设情境,模拟当时情况,让学生感受当时祁黄羊所感受的压力,从而感受他的出以公心.接着让学生思考:你想用那些词句或名言赞颂祁黄羊?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正直无私、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祁黄羊》教学反思4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后,我觉得设计时注意了提示语的重要性,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但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教学反思5《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含义
2、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围绕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力求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当同学们初步了解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时,我创设了“乘坐时光列车,回到春秋时代”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变成故事中的人物,走进历史,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亲自参与故事发展,进行角色体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体会、感悟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样处理,既注重了教师引导,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我紧扣文本,依据学情、以学生为主体,巧妙点拨、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引向纵深,充分领悟了文本的内涵及价值取向,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有丰富细腻感情的祁黄羊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情感体验中“诞生”了。同时,我认为,体验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较为明晰的结论,还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法迁移,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指导研读“祁黄羊外举” 这部分内容后,我由扶到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参与进来,了解学情,及时调控,点拨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感受到了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三、以交流分享的方式,升华经验。
在学生充分获得感悟的基础上,我以填空的方式:你眼前出现了一位()的祁黄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平台,让学生畅谈个人看法、独特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价值取向。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体验再读点题性的语句,即晋悼公夸奖祁黄羊的话,再次点出“中心”、“精髓”,收到了升华体验的功效。
学生在分角色评价祁黄羊的做法时,部分孩子不敢讲实话,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总是在想法设法迎合老师,说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懂,甚至不相信的套话、空话。我想,这是不是和我们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过分关注思想教育有些关系。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教材的价值取向是教材的核心与灵魂,教师怎样理解和把握,关系到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指导,关系到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怎样的精神食粮。这儿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该怎么把握,值得反思。
《祁黄羊》教学反思6《祁黄羊》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与第二单元的作文《我推荐》有相通之处,所以我在教学中以本文的写作特点为主线,即典型事例和语言描写,借助本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人的写作能力。课堂思路清晰,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讲效率较高。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1、导入不够直接,可以进行直接导入,直奔主题也是不错的选择。2、在解释“外举不避仇,内句不避亲”时,可以用故事的主线“第一次??第二次??”来为学生理清脉络。3、课后作业可以设计向学生推荐一本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4、中心句、关键词还需要反复咀嚼、反复强调,应到学生去感悟,而不是去记住。
《祁黄羊》教学反思7《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为:能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等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指导学习3——7自然段,“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非常不理解,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能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当时想到的是什么?没有想什么?”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二)交流分享,升华体验。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反复诵读,以及巧妙的“与古人对话”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为突破课文重难点开辟了一条捷近。
《祁黄羊》教学反思8为了丰富老师们的教学生活,四年级语文下册频道小编为你搜集了祁黄羊教学反思,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帮助!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为:能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等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诱疑导读。
新课开始,先让孩子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然后又让孩子们回到课文里找答案。问题源于学生,终于文本,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指导学习37自然段,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想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在想什么?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居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时,他们会怎么说?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交流分享,升华体验。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祁黄羊的高尚品质? 你想对祁黄羊说些什么?再次点击中心。
(四)实践体验,延伸拓展。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让我们推荐班干,标准是什么?
《祁黄羊》教学反思9《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面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便查找资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来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后来,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应该渗透教材、拓展教材。
《祁黄羊》教学反思10《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文章,所以我在导入时,也就从古代人物入手: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会让我们想起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卧薪尝胆;想到林则徐呢?——虎门销烟;这个时候再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学生学习过的,又是在复习旧知,可谓一箭双雕。
本篇课文在讲祁黄羊举荐人才过程中,是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诵读,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会说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祁黄羊》教学反思11星期二我上了《祁黄羊》第二课时。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能够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十分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十分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样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样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之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思考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之后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主角,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十分地投入,能够看出他们十分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
在解狐去世后,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刻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事!”看来祁午和解狐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为什么一开始祁黄羊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了自己的仇人呢?难道祁午的本事真的低解狐一等吗?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构成了共识——那就是祁黄羊不想让人背地里议论他偏心眼儿,说他有野心。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只有舍弃小家利益,而要顾全大家利益。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用的对了国家就兴,人民们从此安居乐业;人要用错了,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不思考是他的仇人还是他的亲人。
之后让学生小结:透过这件事能够看出祁黄羊在处理事情的态度怎样?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铁面无私、正直无私、爱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布置学生查阅一下资料,搜集一些能反映“解狐”“祁午”的军事才能的事例,用事实来说话,再一次验证祁黄羊的举荐是否公正!
《祁黄羊》教学反思12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非常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么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么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考虑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后来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非常地投入,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文本不是知识的全部,勤奋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把文本看成是实现文本和人本对话的一个话题,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汲取更多语文养料的切入口、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探索未来的一个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门坎。教后,我觉得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教学反思13在执教《祁黄羊》一文之前,我看到网上不少老师对“祁黄羊是否出于公心推荐解狐和自己儿子”教学反思。
我们班孩子一向思维比较发散,教学设想中我预测到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当学生都对祁黄羊推荐解狐和自己儿子表示赞成时,一个孩子站了起来说:“祁黄羊明知道解狐得了病,还推荐他,是想让他送死,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报杀父之仇了。”他说完,下面一片惊讶声,有的孩子感叹道:“祁黄羊还真是诡计多端呀。”有的孩子义愤填膺地说:“原来祁黄羊是这样个人。”还有的孩子举着手叫着:“我有不同意见。”于是我请了举手地几个孩子说说不同意见。一个孩子说:“祁黄羊又不是诸葛亮他不会算,怎么知道解狐病了?”另一个孩子说:“解狐要是病好了,祁黄羊岂不是会被解狐杀了,他怎么会这个傻推荐解狐呢?”还有的孩子说:“如果祁黄羊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当中军尉的时候就可以找理由杀了解狐,而不是辞去职务之后,还要想这么多办法。”“不同意”几个孩子又跳了起来。“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他当然会注意他的情况,他生病一定知道。他病的快死了也一定知道”“他当官的时候不好害人,因为那会别人抓,所以在辞去官职的时候,想个办法除去他的杀父仇人,免得以后解狐来害他。”“不对”有几个孩子说了话。“如果祁黄羊知道解狐都快要死了,祁黄羊还用得着去谋害他吗?你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祁黄羊推荐要死的解狐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中军尉,他很狡猾,没有直接推荐自己的儿子,而是让主公以为他是个公正的人。”当这个问题提出时,我已经在网上朋友的贴在中看过了,我班果然也出现了。几个孩子说出了不同意。“如果祁黄羊这个时候推荐他的儿子,别人还不是要说的”“书上说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这一段又说了祁黄羊又想了想,郑重地说”说明他对待这件事很认真,不是早就想好了的。如果他想好了就推荐自己的儿子,他就会马上说。”此时,我的评价是“很会读书,能联系课文中一个细节,找出自己说话的依据。”为了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文本的价值取向,同时,帮助学生读书体会。我指导“你们联系祁黄羊辞职的原由,再想想,他会不会因为祁午是他的儿子而推荐他?”学生读第二段,“不会,因为祁黄羊多年争战,腿落下了毛病。打了很多年的仗,能活着说明祁黄羊有着很高的本领,当他也受了很多伤。如果,他的儿子祁午没有什么本领,上了战场,就会被打死或者打成残废,那岂不是得不偿失。”“祁黄羊生活的时候,是诸侯争锋的时候,如果他派上一个没有本领的儿子做了大官,自己的儿子没有了,国家也保不住,那不就得国破家亡吗?所以他不会这样的。”有时候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质疑的时候,我们不能硬生生否定学生的质疑,也不能含糊其词的赞成他的质疑,因为,在学生成长其间,我们应该以较为“阳光”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较为正确地价值观。我们只有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步入文本,进一步展开思路,进一步读懂文本,进一步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样的问题就不攻自破了。我们借助的工具不是空谈,还应该文本。
《祁黄羊》教学反思14《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世上哪有如此巧事,祁黄羊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担当重任,刚好这个人就去世了,是不是祁故意的呢?他的根本用意在于推荐自己的儿子,而不落人口舌?应对学生的疑问,我顿时愣住,一堂课便草草结束。课后,我向我们吴校长请教,才弄清楚故事的原委。
原先祁黄羊荐贤的故事并非如课文中所写。祁刚开始推荐解狐担任另一职位,解狐做得很好,“国人皆称善”,之后,祁黄羊再推荐祁午接替自己的中军尉一职,他也做得很好,为百姓所称颂,从而,祁黄羊荐贤成为千古美谈。而我们的课文却把这两个故事结合起来了,以至于学生对祁黄羊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透过这片课文的教学,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并不能就教材而论教材,而就应渗透教材、拓展教材。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
《祁黄羊》教学反思15如在教学《祁黄羊》后写道:“春秋时代有许多品行高洁、流传千古的君子,这些人的言行思想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点。文史是不分家的,当学生对‘春秋’怀有极大兴趣的时候,完全可以省出一些课堂上的时间,来与学生聊一聊‘春秋’。可是我没有,所以学生的感悟就很肤浅。”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之举,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深刻反思,就没有明显进步;没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就没有持续的进步。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引领我们从经验迷宫走向智慧殿堂,成长为一位有个性的、充满智慧的教师。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大量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必须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教师才能提高对实践的理性认识,才能创造出新经验,把握新规律,提出新思想。课后若不细细反思得失,就不会在意念中留下深深的痕迹,面对“意外”的敏锐性也就不易培养起来了,回春之妙也难以体悟,教学经验也难以积累。因此,反思得失是形成教学“智慧”的基点。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应着力于思考: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追求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抓住教学实践中的得意点、失意点、争议点和困惑点,采用自我反思、同伴对话和专家引领的方式进行。还要注重养成把思考的过程、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习惯,使内隐的思考、感悟更加清晰、深刻,便于反复琢磨,比较研究,找出规律,总结方法,真正驾驭课堂,展现出游刃有余的风貌。
第五篇:《祁黄羊》教学反思
《祁黄羊》教学反思(15篇)
《祁黄羊》教学反思1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为:能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等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指导学习3——7自然段,“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非常不理解,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能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当时想到的是什么?没有想什么?”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二)交流分享,升华体验。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反复诵读,以及巧妙的“与古人对话”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为突破课文重难点开辟了一条捷近。
《祁黄羊》教学反思2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年老退休,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晋悼公便让他举荐。于是祁黄羊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这是一篇写人物的文章,与第二单元的作文《我推荐》有相通之处,所以我在教学中以本文的写作特点为主线,即典型事例和语言描写,借助本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人的写作能力。课堂思路清晰,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讲效率较高。 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1、导入不够直接,可以进行直接导入,直奔主题也是不错的选择。2、在解释“外举不避仇,内句不避亲”时,可以用故事的主线“第一次??第二次??”来为学生理清脉络。3、课后作业可以设计向学生推荐一本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4、中心句、关键词还需要反复咀嚼、反复强调,应到学生去感悟,而不是去记住。
《祁黄羊》教学反思3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是透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能够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十分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解狐很快明白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样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资料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能够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明白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忙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学反思4
为了丰富老师们的教学生活,四年级语文下册频道小编为你搜集了祁黄羊教学反思,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帮助!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家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为:能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等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诱疑导读。
新课开始,先让孩子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然后又让孩子们回到课文里找答案。问题源于学生,终于文本,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研读对话,加强感悟。
学习重点段311自然段时,分成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指导学习37自然段,外举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811自然段,内举部分。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老师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人。学生表示不同意,想说服老师吗?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当时人物会怎么想,怎么说,如:祁黄羊想了想,他在想什么?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说他居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时,他们会怎么说?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交流分享,升华体验。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祁黄羊的高尚品质? 你想对祁黄羊说些什么?再次点击中心。
(四)实践体验,延伸拓展。
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让我们推荐班干,标准是什么?
《祁黄羊》教学反思5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着重讲述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
师:(板书)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
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生:自由朗读。
师:你知道解狐、祁午和祁黄羊的关系吗?
生:解狐是祁黄羊杀父仇人,而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师:祁黄羊推荐的人一个是仇人,一个是儿子,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生:我不明白祁黄羊为什么要这样做,杀父仇人应该是不共戴天的,他怎么能选解狐呢?同时推举亲生儿子担任国家要职,他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误解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请同学们用书上语言来回答。
生:因为祁黄羊荐贤是出以公心的,所以他“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指导理解“出以公心”)
生:因为没有比解狐和祁午更合适的人选了,所以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师:理解得真好。那么,祁黄羊在推荐这两个人时,有没有人出来反对呢?
生:当然有。推荐解狐,他的家人一定会反对,如果他的老母亲还在,一定会说祁黄羊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
生:不止是他的母亲这样说,我想,所有祁黄羊家的亲戚朋友都会这样说。说他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人,是一个不肖子孙。
生:我想,当时祁黄羊推荐解狐时的压力一定很大,毕竟解狐是他的杀父仇人啊!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么祁黄羊是怎么说的呢?我们好好来读读他的话,体会他的出以公心。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那么,推荐他的儿子,又会有谁出来反对呢?
生:那些和祁黄羊不对的人会出来反对,他们会说祁黄羊是在包庇自己的孩子,是想把自己的官位让归自己的儿子。
生:一些人肯定会在晋王面前说祁黄羊的坏话,说他是偏袒自己的儿子。
师:那么面对这些压力,祁黄羊又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另一段话,体会他的出以公心。
学生有感情朗读……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像助燃剂,像点火器,激活学生情感的火把。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学反思6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和“想了想,又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因势利导,引导同学进行朗读、扮演,巩固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同学自然读的惟妙惟肖。有了对“第一想”的理解,“第二想”同学的思维一下打开了: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考虑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后来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现在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事!”看来祁午和解狐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为什么一开始祁黄羊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了自己的仇人呢?难道祁午的本事真的低解狐一等吗?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形成了共识——那就是祁黄羊不想让人背地里议论他偏心眼儿,说他有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有舍弃小家利益,而要顾全大家利益。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用的对了国家就兴,人民们从此安居乐业;人要用错了,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不考虑是他的仇人还是他的亲人。
《祁黄羊》教学反思7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
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解狐很快知道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么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最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习“内举”部分。
三、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祁黄羊》教学反思8
《祁黄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前,我深入、细致、反复地品读了这篇课文,参阅了教参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教学中我以探究“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研读对话,入情明理,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
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引入资料,加深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层的感受后,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交流,“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友,当你听说他推举了解狐,你会对他说什么?”
“如果是你是朝中大臣,当你得知他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你会说什么?”再次点击中心。在此我引入课外资料《祁黄羊的故事》等,学生在了解、讨论中知道了祁黄羊的为人,从而被他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做法,我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飞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正是有了这样的引导,因此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表演课本剧效果不够好等,今后要改进,提高教学效益。
《祁黄羊》教学反思9
星期二我上了《祁黄羊》第二课时。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能够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十分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能够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十分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样看待这件事?”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样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
的说:大哥呀,你怎样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之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思考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之后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主角,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十分地投入,能够看出他们十分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
在解狐去世后,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此刻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事!”看来祁午和解狐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为什么一开始祁黄羊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了自己的仇人呢?难道祁午的本事真的低解狐一等吗?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构成了共识——那就是祁黄羊不想让人背地里议论他偏心眼儿,说他有野心。在这样的状况下,他只有舍弃小家利益,而要顾全大家利益。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用的对了国家就兴,人民们从此安居乐业;人要用错了,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不思考是他的仇人还是他的亲人。
之后让学生小结:透过这件事能够看出祁黄羊在处理事情的态度怎样?学生们把一些能用在他身上的好词全搬出来了:出于公心、秉公办事、铁面无私、正直无私、爱国爱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后,布置学生查阅一下资料,搜集一些能反映“解狐”“祁午”的军事才能的事例,用事实来说话,再一次验证祁黄羊的举荐是否公正!
《祁黄羊》教学反思10
《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围绕各自的观点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论证、辩论。在不断的争辩中,同学们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
教学中,我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伴随着情感,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水到渠成地把他们心中的观点表达了出来。正是由于情境的巧妙设置,使学生动情、动心,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真挚的情感。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寻找话题,发掘这个话题中的资源,就能迎来源源不断的活水,通过开放话题、延展话题、迁移话题、超越话题,实现话题的可持续性发展,使课文成为理解语文的窗口、使课堂成为师生才智较量的阵地、使语文成为学生追梦的乐园。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我在设计时注意了提示语的重要性,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但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而且,由于准备不充分,我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环节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教学反思11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祁黄羊由于在多年征战中,腿脚落下毛病,无法担任“中军尉”一职,便向晋悼公请辞,推荐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他,但此人重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祁再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他,表现了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崇高品质。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及词语“出以公心”。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官员,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非常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官员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么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么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孝子,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考虑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后来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非常地投入,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想了想,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尝试透过文字体味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从而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指导研读后,充分激励和相信学生,“授之以渔”,采用学法迁移,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次对话,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文本不是知识的全部,勤奋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把文本看成是实现文本和人本对话的一个话题,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汲取更多语文养料的切入口、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探索未来的一个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门坎。教后,我觉得指导朗读时却忽略了运用,教学细节落实不到位。由于经验尚浅,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在课堂上不能灵活地实施,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祁黄羊》教学反思12
我不是沉默的羔羊
——一堂“节外生枝”的语文课的启示
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文中共有三处写到关于祁黄羊的“想”:
1、“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2、“看来只有祁午才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3、“我压根儿就没有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前二次的“想了想,郑重”和“想了想,又郑重”,引发学生的想象,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掩藏于表面之下的人物内心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
师:祁黄羊在想什么?为什么要“郑重地说”?
生1:祁黄羊在想朝中谁能够担此重任。
生2:祁黄羊也就应想到解狐也曾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杀父仇人是让人不会忘记的。
生3:祁黄羊的心里很矛盾,到底举不举荐解狐呢?一面是血海深仇,一面是国泰民安。他在彷徨,结果想到了国家的利益,他舍小家、为大家。还是选取了举荐解狐。
生4:我给大家补充一下,前文悼公也“说”了,中军尉的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祁黄羊前思后想经过了艰难的抉择,所以才显得很郑重。
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巩固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然读的惟妙惟肖。有了对“第一想”的理解,“第二想”学生的思维一下打开了:
生1:祁黄羊可能在想,我举荐儿子祁午会不会有人说我偏心眼呢?但是,转念又想,解狐死了,除了祁午以外实在没有适宜的人选了呀!为了国家,我只能举荐了祁午。
生2:祁黄羊很慎重,也很无奈。但他别无选取!
正当学生们说得正浓的时候,一位同学发表了与众不同的看法:
生:我觉得祁黄羊什么也没想!课文中祁黄羊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悼公吗:“我压根儿什么也没想。”(“第三想”)
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我也感到很意外。这是我课前没有注意到的状况啊!稍作思考之后,我又把球踢给了学生,引导他们以“祁黄羊到底进行没进行思想斗争”为题进行讨论。学生的用心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共分成三派:
1、祁黄羊当时真的什么也没有想。
2、祁黄羊举荐人才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是最终,“公”战胜了“私”。
3、“压根儿没想”的“想”的意思是“计较”,并不是真正好处上的“想”。
紧之后,学生又围绕各自的观点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论证、辩论。其中尤以持观点二的同学的表现最突出。他们认为祁黄羊举荐人才时,不仅仅想到被举荐者是自己的仇人或亲人,而且还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痛苦抉择。最后为了国家的利益,他选取了唯才是举,把个人的恩怨情仇通通抛到脑后。但,在悼公面前,他撒了一个善意的谎,但撒谎并不能说祁黄羊是一个道德低下的人。正如医生能够向病人撒谎、将军能够向士兵撒谎一样,“望梅止渴”不就是大军事家曹操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吗?祁黄羊在悼公面前撒了谎,但祁黄羊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是一样具有胸怀博大、不计前嫌、公私分明的光辉形象!
在不断的争辩中越来越多的同学趋向于观点二。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坚持己见。
暂且不说答案与历史相不相符,但,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有丰富细腻感情的祁黄羊就这样在同学们的争辩中“诞生”了!学生们懂得了祁黄羊也是人啊!这是多么难得的发现呀!与以往标签式、脸谱化的英雄形象相比,祁黄羊这个形象无疑是更鲜活的也是更有生命力的。
几点体会
教材: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文本的解读与表达,透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文本不是知识的全部,勤奋的语文教师能够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把文本看成是实现文本和人本对话的一个话题,文本与人本的交融,就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汲取更多语文养料的切入口、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探索未来的一个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门坎。话题面前没有权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甚至也没有老师、没有学生,只有对话者——对话的朋友、合作的伙伴。教师要利用好这个话题,发掘这个话题中的资源,迎来源源不断的活水,透过开放话题、延展话题、迁移话题、超越话题,实现话题的可持续性发展,使课文成为理解语文的窗口、使课堂成为师生才智较量的阵地、使语文成为学生追梦的乐园。
“杂音”:最美丽动人的音响
杂音也是一种音,正是杂音的存在,才能够看出乐音的优美。教室中就就应存在一分杂音、一分异质、一分叛逆。苏州市副市长、苏大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过:“教育的叛逆就是教育的创新。”从这种好处上讲,一分杂音、一分异质、一分叛逆其实也意味着一分创新、一分超越、一分优美的乐音!“杂音”排斥顺从于任何一位权威、创新就就应鄙弃认同于任何一种正确答案、鄙弃定位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鄙弃信奉于任何一个传统的规则。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校长CharlesELane教授曾说过:“组织内部异质性的存在,都有利于事物的进化,避免组织走向衰退和死寂。”
争辩:课堂灵性飞扬的翅膀
争辩,相同的声音在那里交汇、激荡,使思想驰骋四海,翱翔云天;争辩,使不同观点在那里碰撞、闪光。没有争辩,就没有海纳百川的气势,没有争辩,就没有智慧火花在闪烁,就没有灵性的飞扬。争辩,还使许多沉寂的生命被击活、迟钝的心灵被开启,使他们也焕发出生命的阳光,重新找到自我。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发现就是在争辩之中产生出来的,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争辩的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话题中去,不仅仅要搜集论证自己的观点,还要时刻注意对方的观点。为此他们就要去读书,并且要把书上的东西搞懂,变成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他们乐此不疲。争辩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较为明晰的结论,还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
《祁黄羊》教学反思13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1、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文章,所以我在导入时,也就从历史人物入手: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会让我们想起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卧薪尝胆;想到林则徐呢?——虎门销烟;这个时候再出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是学生学习过的,又是在复习旧知,可谓一箭双雕。
最后的作业设计是“结合课文内容,读背有关成语”,这些成语既是对祁黄羊人物品质的概括,也能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词语,而“阅读《毛遂自荐》”则是在学习课文基础上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古代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积累和阅读。
2、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理清层次。本篇课文在讲祁黄羊举荐人才过程中,是用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诵读,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祁黄羊的出以公心的高尚品德。同时创设情境对话,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会说些什么?在同桌简单交流之后,再写一写,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3、对话交流中揣摩人物品性。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现是对祁黄羊人物的反衬。例如:“深感意外”、“十分惊讶”等都可以作深入探究,但在实际教学中看看朗读评价花费时间比较多,没有时间进行更深入探究,所以只是简单交流就带过,可是可惜。
4、整堂课结束,自己感觉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想象不同人物来评议祁黄羊的两次举荐时,对于学生不同的声音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说,时间关系,练笔时给学生的时间就不够多,交流时也是急匆匆地想导入下面一个环节,没有利用学生的发言制造、激发“矛盾”,让学生在争议、思辨中感悟祁黄羊这么做实在是难得可贵,深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课后细想来真的深感遗憾!
《祁黄羊》教学反思14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私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次为国举荐贤才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简单,人物的形象鲜明。全文紧紧围绕“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句话展开的。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在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了解文章内容之后,重点创设了情境对话,来加深对人物崇高思想的理解。如:解狐和祈午听到祈黄羊举荐他时,会怎么想,怎么做?祈黄羊的亲朋好友及嫉恨祁黄羊的人又会怎样想?在站在人物的角度进行思考之后,再写一写,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十分容易了。
另外,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想了想”“郑重”,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
预设是完整的,但在进行这一课的学习中,存在了许多的遗憾:1.为了体现课堂的真实,导学案没有前置,再加上这节课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较多,孩子们在课堂上去书写,造成了时间安排的不当,导致拖堂。2.在孩子们书写的过程中,情感、气氛突然降至冰点,语文课缺乏了语文味,好像做阅读题似的。
如果再上此课,首先要将导学案前置,然后随着课堂的需要来灵活使用,不能硬套四个环节;要让学生理解清楚“一心为公”的意思,怎样爱国,要量力而行,可从学生身边的小事谈起,“三爱三节”是爱国的表现,好好学习是爱国的表现,爱护、保护环境也是爱国的表现……
《祁黄羊》教学反思15
《祁黄羊》是一则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课文。着重讲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思想境界。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编者的意思。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意外:
片断一: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
师:你说得很好。
生:祁黄羊是对国家的兴亡、安危特别负责任的一个人。
师:你说得真好,祁黄羊对国家真的很负责任。
生:祁黄羊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
师: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是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
生:我觉得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老师大吃一惊!但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
(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生1:我觉得说得不对,课本是不会教我们学习私心的。
生2:祁黄羊先举荐他的仇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不过,从“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和“多年的征战中”这些话中,我觉得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
生3:“‘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又想,又郑重地说”中的“祁黄羊想了又想”说明祁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生4:我觉得中军尉是个有生死危险又关系国家安危的职位,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没有私心。
生5:老师,我的想法错了。祁黄羊推荐人,是拿才能作标准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祁黄羊是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我们反复读课文后,一定能感受到这一点的。
片断二: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怎样一个人?
生1: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做事出于公心,很值得推崇。
生2:“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祁黄羊这个人很有谋略,他在军中多年,他对每个人的情况都很熟悉,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解狐大病在身。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讨晋悼公的欢心,以达到顺利推荐儿子的目的。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独到。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自己知道的春秋战国方面的故事对这位同学的说法展开讨论。
(全体学生继续阅读这篇课文,许多学生停留在第3自然段,特别是“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一句。)
生3:祁黄羊应该知道军中的事情,特别是解狐的事情,因为解狐是一个有名的人,能杀祁黄羊父亲的一定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生4:如果我是中军尉,我肯定知道的,解狐有病也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位中军尉应该清楚。
(此时老师好像被这些学生同化了,越来越感觉这些孩子是有道理的)生5:我看过电视剧《春秋》,看到许多人太阴险了,会用计谋杀人。
生6:我星期天与爸爸到新华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厚黑学》,爸爸说《厚黑学》就是写厚脸皮黑心肠的一本书,其中很多是春秋战国时的例子。读这篇课文我发现祁黄羊可能真有这种预谋。师:你阅读面真广,说得有一定道理。
生7: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史书上所说的是不是全部是真的?
(看得出这位老师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想了好久才回答。)
师(犹疑地):应该说大部分是真的。
生5:那么这件事全部是真的吗?
师(诚恳地):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出来,课下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今天每个同学说得都有道理,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片断三: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历史故事。大家先读几遍课文,然后到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再与课文对照自学,怎么样?
生(齐答):好!
(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辅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从《吕氏春秋·去私》找到下面一段文字: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师:请同学们将这段资料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全体学生进行新的阅读并讨论)
生1:课文怎么与《吕氏春秋》中所写的不一样?生2:《吕氏春秋》中的这段记载没有说解狐大病。生3:晋平公是不是晋悼公?
生4:祁黄羊是推荐解狐为南阳令,课文怎么写成了中军尉,到底课文正确还是《吕氏春秋》中所写的正确?
生5:课文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晋悼公说的,《吕氏春秋》中则是孔子所说。究竟是谁说的?
生6:两篇文章中的祁黄羊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师:为什么?
生7:我感觉吕氏春秋中的祁黄羊真的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的人。而课文中的祁黄羊好像是有计谋的。
师:你为什么说课文中的祁黄羊是有计谋的?
生7:因为课文中写到祁黄羊在军中多年,又是中军尉,解狐卧床不起,他肯定知道。所以祁黄羊应该清楚解狐身体不行无法胜任了,他的儿子自然而然就能顺利当上中军尉。师:你的意思是说课文中的祁黄羊也公也私了?
生7:是有点这样。
(全体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老师没有对这些答案做出结论,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了鼓励。)
写在后面:
这三位老师的教学片断比较成功,可以说是不同教学理念之下三种类型的课堂形式。
片断一中,虽然孩子产生了那种与课文不一致的想法,老师也没有打击这位同学的思考,但最终却将孩子们引回到课文的中心内容上。这也是大多数课堂严格遵循教材思想的一种模式。
作为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片断二是一节敢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文章的课堂。虽然课堂上,老师的为难使得课无法进行下去,但这是一节十分真实的课,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课上到这里,我们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搞清楚课堂上一个又一个问题。片断三则迸发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思维,体现了一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不敢说,所有的课文都要这样教,也没有这种必要,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信息来思考文章内容,一定会使学生具备传统教学所培养不出的素养。但许多老师认为他们是不会这么上的,也没有这种心理准备。
我感觉前两个片断是深入的过程,第三个片断是浅出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只有跳出前两种教法,我们才能运用好第三种方法。在简单可行的第三种方法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他们主动的参与也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这也许是素质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