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今年暑假,有幸学习了李金池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李校长提出的高效“6+1”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即将原来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舞台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自主发挥,碰撞出更多彩的火花,更能形成思维的创新,展示学生的自我风采。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它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精炼简洁的“导”
熟话说:一场好的晚会,除了精美的节目,优秀的主持之外,串台词应该说功不可没。它不但让一台晚会高潮迭起,更让整台晚会节目有机的融为一体。而高效“6+1”课堂环节上的时间限制,要求我们必须精炼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设计情境,抓住学生的心,让孩子们很快的进入一个知识的海洋入口。
二、提纲挈领下的“思”
众所周知,学而不思则罔。李校长退出的“课堂学习提纲”这一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花足功夫专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将教材有机整合,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引领学生快乐学习。这一策略,具有明确的指令信息和详细的指导方法,所以学生拿到提纲后,能积极自主的深思,从而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热烈而有序的“议”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学知识,更要学方法,会学才是真本事。“6+1”高效教学模式,不但有精心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作为支撑,而且每位任课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他们在对学、小组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既发散了自己的思维,也可以在交流与探讨中汲取组员的智慧,完善、提高自己。
四、激情快乐的“展”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大胆的质疑,自由的抒发己见,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就真正的活了起来,激情展示时,一个人的发言,就变成了几个人的智慧。在这种智慧的碰撞与生成中,学生们体会到的快乐,高于传统课堂几倍呢。
五、言简意深,画龙点睛的“评”
评是精讲,是拓展,是点睛,是结论。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集中解决,并顺势讲规律、讲思路,讲线索,讲框架。学生在这里往往能豁然开朗。
六、有针对性的“检”
针对性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
而李校长的“6+1”高效教学模式,更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了一个“1”,熟话说:“学以致用”,正是在“杜郎口”的基础上,多设计了一个巩固环节,即——练习。也就是通过联系实际情况,进行习题巩固训练,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更符合精英中学的学情,促使他们在同期改革的学校中脱颖而出。
所以,我更应该结合我校,我班的具体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我觉得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个人自学可以适当增加教师的引导;小组对学,互学以后的小组大展,可以将主题设定的更简单,最后检和练的环节也可适当降低难度,使孩子们跳一跳能够够得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第二篇: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中学教室的奇迹》有感
华龙区四中冯焕芬
读完关于孙维刚老师《中国教学的奇迹》—书,令我佩服、感慨之余,也收获很多,孙维刚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能等,对普通老师而言都难以通过短暂的学习而达到那样的高度。但他充满奇迹的教学生涯可以让老师明白努力的方向。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着阳光,学生们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环境。他说话声音并不洪亮,但常以饱含真情的语言感染着学生。他有时宁愿做学生的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他博大的胸怀与谦逊的品格。
孙维刚要求学生做题时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举手回答,人心中没底时,一定要勇敢,迫使自己上梁山,就能把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都发展起来。孙维刚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他说如果不运用这种方法,而只是死记硬背,数学教学就活不起来,师生之间就没有沟通与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与相互启迪,就不能形成探究。他常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孙维刚认为: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而讲不出这些解法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找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我把这些规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收益颇多。在孙维刚的每堂课上,无论是学生们上讲台讲题,还是老师讲题,都有一个例行公事,那就是必须讲出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
孙维刚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有想法的同学会到 1
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孙维刚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和眼前的实际出发,不时地点拨,但不是提示更不要提示。开始时课堂进步跟不上,耽误时间,但学生的能力会随着这番过程而提高,进度也将大大加快。
孙老师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师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平时我就是这样做的。举一个例子,我班宋怀昆,担他课的老师都知道,他是一个毫无课堂概念的学生,也是一个以搞恶作剧来引起别人关注的学生,自习课他把所有书本铺在教室地上睡觉,课堂上他总是发出怪声扰乱课堂,就连喊起立,他也是妆模作样,拉着长音喊到出不来气儿为止。就这样一个毕业班的学生,我们大家都没放弃他,一如既往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关爱他,我给他说,宋怀昆你不管怎样老师都不放弃你。发现他趴桌子上睡着了,我就拿旁边的衣服给她盖上,又一次我让学生板书知识点,他也主动写了,字体龙飞凤舞,虽有故意捣乱之嫌,我抓住机会大加表扬,经过我们全体老师努力,不知从哪天起,他有了很大改变,课堂有许多收敛,名次也加速进步,由原来倒数上次考到了年级第九,数学成绩开学初考了40多分,这次竟考了106分。这就是教育的奇迹,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上自我修炼,打造课堂中的精彩。教育需要等待,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
第三篇:读《中国教学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教学的奇迹》有感
这次市领导对我们全市老师们都寄予厚望,要求不断提高执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如同我们对孩子们的教导一样,市里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暑期读本——《中国课堂的奇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书中说,李校长在2010年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但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上任后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这当然能称之为“中国课堂的奇迹”了,多么大的一个转变啊,可想而知,他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真的不得不叫人佩服!
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流程主要是“导、思、议、展、评、检、练”课堂七环节。这样的一种课堂将课堂主角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课堂上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地“学”。那么,在将来我的课堂中也要效仿李校长的做法,结合自班学生情况,争取达到高效的目的。“激情是一种积极昂扬的心态,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李金池校长的“新精中改造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激情教育。
他们高效率、快节奏、高标准地整理完内务卫生,随着早操的集结号响起,快速奔向操场,开始争分夺秒地晨读,学生们良好的时间观念也就此形成;跑操也是激情教育的一部分,在精英中学,跑操早已超越其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功效,而成为历练团队意识、拼搏进取精神的载体和气场。“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激情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校成为同学们的精神家园,让同学们不放弃梦想,不断追求卓越。”李金池说,“改变先要从改变师生的精神面貌起,一个人有了精气神,才能够释放出最大的潜力。”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最大限度挖掘其潜能?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管理者思考的。
作为教师,首先要孩子们喜欢你,喜欢这位老师,才会乐意愿意去好好学习,老师最大的本领不是你知识如何渊博,不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激情当作一种生命应有的姿态。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教学生目的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的是方法,教的是策略,而不是读死书!我很喜欢教书,我想因为喜欢,所以我会努力的去寻找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当然,暑假期间多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一定是有好处的,希望这些书籍能帮带领我做个更好的老师!
第四篇:读《奇迹学校》有感
读《奇迹学校》有感
(一):奇迹的背后
本书是黛博拉肯尼写的一部回忆录。黛博拉博士在书中分享了她发展十年的教育新见:改变工作环境、创造极具影响力的教学文化。她还与读者分享了如何吸引有才能的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迈向学习殿堂的巅峰;如何创造出不仅家长满意,连老师也会爱上的神奇校园。因为她的教育志业被欧普拉誉为美国教育先驱。她善用企管大师彼得杜拉克的卓越观点,创造出了师生双赢的框架,带领不被看好的哈莱姆区小孩,突破万难、登上了学习的顶峰。她一路走来传递给社会正能量,《时尚先生》封她为全美杰出人士,她创办的学校,震撼了全美教育界,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称该校为“全国杰出典范”,美国总统亲赴她的学校后,呼吁全美学校都应以之为楷模。阅读本书,你会被黛博拉.肯尼的精神深深折服,你将会像哈莱姆学校的师生一样努力发掘自身潜力,乐于学习,乐于奉献,用自己的生命服务社会。
首先,黛博拉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创造奇迹。捧读《奇迹学校》,掩卷深思,黛博拉之所以成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感动。她从自己曾经的笔记——“当一个人坚定信念要做一件事时,天意也会为之所动。为了帮助这个人实现他的目标,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从他下定决心开始,会发生各种事件。他会出乎意料地遭遇一些事,遇到一些人,并且得到物质上的帮助,一切对他都是有利的,尽管没有人想过这些事情会发生。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就动手去做吧!勇敢的心会让你得到才能、力量和魔力。”她有着执着的信念!
她懂得痛苦的时候帮助别人是治病的良药!在她的丈夫去世的时候她这样写道:“那一瞬间,地球停止了转动,我们的房子也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乔尔去世好几个月尽管每个人都不断地安慰她“时间会治愈一切痛苦”,但她始终走不出自身的痛苦。弗兰克《活出意义来》书中的这段话开解了她:“我们需要停止追问人生的意义,而把自己想象成被人生追问的人。要让绝望的人明白,我们想从人生中获得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对我们的期待。”于是,她用耐克广告词激励自己:想做就做,只管向前,不要回头。勇敢的心会让你得到才能、力量和魔力。黛博拉一直在探寻的人生的意义,答案原来就是用我的生命去服务于他人。在办学校之初,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当感到绝望与崩溃时,她知道那样会更糟,再大的困难,她都没有放弃的念头。所以很快进行自我调节。并用行动重新争取着。利用身边可用资源,抓住了每个机会努力着。永远不放弃,所以奇迹出现在了最后一刻。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干什么?所以她的梦想有了着地的土壤,所以就顺其自然的开花结果了。她怀着悲悯的教育情怀去做事,把平凡的事做出了奇迹!
柔软的心创造奇迹
教育的最高形式应该是向学生传达信息,而不是把思想强加给学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应该只是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体系内有自己的创新。黛博拉?肯尼认为:我们不应该只顾着开发理想的学校模式,简单地让老师们把这种模式当成产品去复制,而应该专门为老师设计学校,设计出可以让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力的学校。她却用一颗坚毅而炽热的心和无数平凡的举动,成为一名伟大的校长。她受星巴克的启发,购买了一些小黑板放在学校门口,每天在上面写上欢迎的话,每日一词和每周一句;她用经典老书装饰布告栏为师生营造一种温暖、鼓舞人心的学习氛围;把学校刺耳的铃声变成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和其他作曲家的古典音乐;开学第一天,为每位老师的桌面上放上花束,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开学的时候,为每名学生祈祷,为每一个孩子写下不同的祈祷话语;开学第一天,订购了一些牛角面包慰劳老师……在她言传身教的感染下,她与学校员工共同创造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教学文化,把学校创造成家长满意,教师、学生热爱的神奇校园。品格教育更是出色,校园内欺凌事件为零。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与品质,它需要教师的谨慎安排和精心设计。在素质教育的陪伴下,我们的新教育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要是我们的校长,也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善待师生,用柔软的心对待教育,奇迹也会发生在我们身旁。每朵绽放的花瓣,都要经历刻骨铭心的等待!深深折服黛博拉的人格魅力,她用自己的智慧感染师生,把校园营造成温馨可爱的幸福的家园,师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沐浴身心,灵魂自身都会得到润染和净化。“有才干的人可以推动成果、进行创新并克服障碍;一群有才干的人联合起来则可以实现理想,甚至实现最有挑战性的目标。”这就是哈莱姆乡村学校的成功之道。黛博拉的虚心好学,坚持不懈是她克服困难的基础。她善于发现优秀教师,组成优秀团队,并发挥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只要管理好员工和文化,一切便水到渠成。要建立一种团队文化,首先应该了解每个人都对什么比较有热情,然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就这样,在黛博拉爱的办学理念下,她和她的教师团队创造了学校的奇迹!她深知:教师是人类的中心,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可以塑造人生,也可以改变世界。所以她时时处处尊重教师,把教师当成学校的主人,激发教师自身力量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发挥教师的潜能。在人人是主人的校园里,生命力是无穷无尽的。我尤其感动黛博拉以下的话语:“我花了整整一天时间,赶在特许获批之前,修改了学校章程的各个方面。我在每个问题和回答的内容上加上”大概、也许、草稿、初步“ 之类的词。如果说我要保护以后将在我学校执教的老师,那我做到了。那些官员可以浪费我的时间,但我绝不让他们浪费我的老师的时间!”黛博拉把教师放在了很高的地位。有这样的校长做撑天柱,你说教师的心思不在课堂,还会在哪里?
《奇迹学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如果你想要这个世界有所改变,那么请先让自己改变。
“学生是我们的天使,我们要悉心养育这些天使。从对学生的、语气、语言,到整个教育方法,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个学生。学校应该采用防患于未然的策略来教会学生守纪律,而不是惩罚制度许多老师花了很长时间来创造这些制度和惯例,之后每年又花大量时间来改进它们。”这样做老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更容易参与进来。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建立,也让我大为赞赏。如今的孩子,规则意识很差。一味的追求自由,而没有规则的遵守,自由便无从谈起。最为可爱的是,这样的严格,是因为老师爱学生。这样的想法,这样的信息,在开学第一天,就传递给了全校的学生。黛博拉,每天走进学生中间,遇到学生违反规则时,不是一味的惩罚,也不是一味的宽容,而是和他一起寻求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知道规则的意义和约束性。在事实面前引导教育孩子,直面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方法。除了讲究素质以外,还黛博拉采取了教学质量问责制。她秉承着教育的最高形式应该是向学生传达信息,而不是把思想强加给学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应该只是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体系内有自己的创新。只有素质和教学质量双双丰收的学校,才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黛博拉的人格魅力下,她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成就了哈莱姆乡村学校的奇迹。《福布斯杂志》盛赞她“为美国全民义务教育设立黄金准则”.最后深深陶醉黛博拉的一句话:我一直在探寻的人生的意义,答案原来就是用我的生命去服务于他人。捧读《奇迹学校》,感悟当下的教育,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用黛博拉的育人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用我们的生命去服务我们的职业,践行我们的使命。
初读《奇迹学校》有感
(二)王民菊
《奇迹学校》这本书,还没完全看完,不是因为不想看,而是因为太喜欢了。对于自己很喜欢的书,只是粗略浏览是不够的,我想精读它,看得慢一点,细一点,边看边品味。
初读这本书,它的大体内容已经深深吸引了我,也令我深有感触。
其一、《奇迹学校》里,充盈着幸福和快乐。
教师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奇迹学校》里的教师们,他们没有成为许多学校里的“体力劳动者”,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具有自主、自由的权利。“那些总是被告诉该怎么做的劳动者的能力永远得不到提高,由于没有自主权,他们还会变得被动、冷漠。-----我们应当停止对老师工作的限制,把他们提升到正确的位置---作为脑力劳动者看待。”学生不是机器,教育是复杂的,正因为教师有了自主权,才对这项复杂的工作充满了主动性和创造力。
学生们是幸福的、快乐的。在《奇迹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学习,这种状态就好像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完全沉浸在比赛中、一位认真的音乐家彻底陶醉在音乐中。在这里,学生们渴望读到深刻的书、完成复杂的数学等式,他们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在这里,没有看到“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毅力和坚持,我们看到的是爱好,是追求。如此沉浸和陶醉,学习怎能不是幸福和快乐的?
其二、《奇迹学校》之所以成为奇迹,源于爱与支持。
对教师的爱与支持。“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就动手去做吧!勇敢的心会让你得到才能、力量和魔力”“不论是在非正式场合还是正式的意见反馈会上,我们总是会问老师们,学校怎样可以让你们开心?大部分老师很感谢学校在这方面的努力,只要他们提出意见,我们就尽力去做到。老师们都明白我们真的很在乎他们。”
对学生的爱与支持。“八年后,当你们都进入大学,你们会回想起这一天,它是你们人生中重要旅程开始的一天。我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是因为爱你们、支持你们”“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从对学生的希冀、语气、语言,到整个教育方法,我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个学生。”
爱是能够传递的,也是会互相感染的,每一位教师能感受到校长及领导者对自己的爱,每一位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的爱。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互相关爱和支持,在一个这样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又有什么理由不幸福不快乐呢?又怎会不喜欢学校和学习呢?
其三、《奇迹学校》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育是什么?是不但能够传递给学生许多知识、求知欲,还有关怀他人的愿望。一个能够主动求知、喜欢阅读、关怀他人的人,一定能够具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正如梅尔老师那样——“梅尔老师依然影响着我的人生,这充分证明一位老师可以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老师可以塑造人生,也可以改变世界。”
以情感呼唤情感,以心灵塑造心灵,这就是《奇迹学校》。
作者 简介
王民菊,山东省临沂西郊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叙事者成员。自2011年起开始撰写教育博客,2012年文章开始见于报纸刊物,至今共发表论文、随笔20多篇。多次获兰山区优秀教师,兰山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兰山区优秀教学成绩奖。
读《奇迹学校》有感
(三):是奇迹,也是必然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年轻的黛博拉肯尼在挚爱的丈夫得癌症去世后,毅然决定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追求更大更广的梦想 ―― 投身教育。她创办的学校震撼了全美教育界,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称该校为 “ 全国杰出典范 ” ,美国总统亲赴她的学校后,呼吁全美学校都应以之为楷模。
她学校的入学新生,程度都比一般学生落后很多。但在短短几年内,他们进步神速,名列纽约州榜首。品格教育更是出色,校园内欺凌事件为零。
黛博拉肯尼本人也因为她的教育志业被欧普拉誉为美国教育先驱。她善用企管大师彼得杜拉克的卓越观点,创造出了师生双赢的框架,带领不被看好的哈莱姆区小孩,突破万难、登上了学习的顶峰。
这也可以说是发展的必然:
因为黛博拉肯尼坚持为孩子们创办学校。在她的学校,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学习,这种状态就好像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完全沉浸于比赛中、一位认真的音乐家彻底陶醉在音乐中。在这里,学生们渴望读到深刻的书、完成复杂的数学等式,他们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因为黛博拉肯尼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她相信,老师们是优秀的脑力劳动者,而脑力劳动者只需要管理者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自主权,就会产生生产力,可是现在却被当成体力劳动者一样对待。我们应当停止对老师工作的限制,把他们提升到正确的位置 ―― 作为脑力劳动者来对待。
现在的教育者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眼中没有学生。我们国家往往是这样,越是强调什么,越是缺失什么。现在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表明现在教育者的眼中已经眼中缺失学生了;现在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表明现在教师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了。实际上,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学生和教师都已经沦为工具,变成少数人谋取政治资本或者是达成某些愿望的工具。教育的功利化色彩非常严重。
黛博拉肯尼的成功在于关注了人本人,让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理念和行动怎么能不产生奇迹呢?正如她所说的: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就动手去做吧!勇敢的心会让你得到才能、力量和魔力。
第五篇:信任,收获奇迹——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信任,收获奇迹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信任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相信而敢于托付。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感觉,蕴藏着神奇的感染力。对于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来说,信任他人,就是和谐社会的诠释,而对于教师,信任学生,那就是爱的诠释。
一、信任敲开了一朵顽石花
班主任每学期都要给学生写评语,我把这项工作看得很重。在农村,很多家长看重的是学生期末带回家的一张奖状和一本素质单。班主任填写的评语会直接影响学生心情和下学期的学习情况,你写的那些评语不管好的方面还是不足之处学生是否会接受,这里面有一种很重要的力量,那就是信任。
案例一:
一次,我在小L的评语写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比较贪玩,所以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很伤心。”结果和其他任课教师时交流时,他们坚决反对用“聪明”两字形容小L,说这与实际不符。但我觉得这个学生还是可以“救”的,因为他的真诚,懂礼貌。
家长会时,我曾了解过这个学生的家庭,父母和姐姐特别爱护他,在我与他们交流情况时,他们总会说“我们家小L太皮,给你们添麻烦了。”谈到成绩时总说“我们知道他学不好了的。”对于这个情况我很疑惑,为什么家长会认为孩子笨,学不好了的呢?有次我很生气他说自己的孩子学不好,他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告诉我“老师,我家孩子得过脑膜炎,记忆力特别差,就这样让他读完小学就好了。”我给他讲了很多例子,并告诉他小L其实很聪明,家长不能偏袒,误导,家里必须严厉点,我们应该给他信心。评语我没有改,还为他向其他教师做了担保。
第二学期开学,小L总是追着我问每天的背诵内容,每次听写错的很少,很多时候全对,这样的进步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也借机在课堂上表扬他,我分明看到了他脸上洋溢的笑容,对于我的表扬,他总会说声谢谢老师。后来,他告诉我从来没老师夸过他很聪明,所以一直以来他认为自己挺差,也就一直学不好。后来小L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闯祸的机率就少了很多,这只是因为我夸过他聪明,信任他的学习能力,就这么简单。
信任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信任是对学生的特殊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老师的信任能让差生得到鼓励,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知道自己也是有闪光点的,从此不再自暴自弃,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当他们碰到困难时,想到老师的信任,就会迎难而上,努力去克服;当他们面临挫折时,想到老师的信任,就会重新振作起来。
信任对我们教师来说,有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一个微妙的眼神,但是带给学生的确是一种神奇而强劲的力量,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二、信任征服了一匹脱缰的野马
教育教学,不是简单地一个教师在讲台上讲,一群学生在讲台下听。这里起作用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一方面我们教师充当着“权威”,一方面我们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这里我们需要信任教育,所谓信任教育就是对犯错误、有过失的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并以此唤醒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进而使他们“痛改前非”,实现良性转化。
爱学生就是要充分信任他们。在信任他们,让他们产生上进心的同时,学生也会开始信任我们老师,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案例二:
上学期,在我们班教室里发生了件很不愉快的事,小W买校服的一百元钱在铅笔盒里不翼而飞。课间就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且无人进过我们班,那么结果很明显与自己班的学生有关,我气呼呼冲进教室询问情况。深入了解后,我坚信钱就在教室,但这个学生此刻是不敢拿出来了的。于是我耐心地对同学们说拿走一百元钱是很严重的一件事,这叫“偷”。但是我相信我们班的都是好学生,没有人会这么做的,刚才一定是钱自己跑出来刚好被你捡到了,现在说不清了,明天你把钱夹在别的同学们的本子里交给老师。说完我还给他们布置了个作业,以“长了翅膀的钱”为题写一篇作文,之后就放学了。
第二天走进教室,我就跟同学们说,快看看自己的本子,谁收到钱啦。很快,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老师,一百元。”我欣慰的笑着说:“啊,钱真的飞回来了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这件奇怪的事。谁也没注意我和小Z的那一次眼神交流,他红了脸,但表情却比昨天轻松很多。很快这件事就被同学们忘记了,大家依然愉快的学习着,同时一个学生的成绩也在快速地进步。
信任要以爱为出发点,我们只有对学生献出真诚的爱,才能体现出我们的信
任,实现教育的目的。尤其是犯错误、有过失的学生,因为平时同学们的“冷眼”,他们已经很敏感了,无论班级中出现什么不好的事情,他们都会与自己挂钩。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孤独和自卑,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我们最真诚的信任。
所以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不能对其失望,要让学生时刻感到我们对他充满信心,这样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这种情感会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让学生自觉、努力地去做最好的自己。
信任是创造奇迹的魔法石,它让人在遇到挫折时,逼迫自己坚强;信任让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经过不懈努力变为美好的现实;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让心与心的距离靠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