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仰的力量——观《永远的雷锋有感》
信仰的力量
——观《永远的雷锋》有感
信仰,一个神圣的字眼,在我的眼中,人的一生要依靠信仰而生,依靠信仰而活。信仰,它让我看到人性最光辉的一面,而我的信仰就是他——离开我们已经快五十年的雷锋同志!
依稀还记得,那年的我还是懵懂的少年,每天背上书包走进学校都会看见学校墙壁上那显眼而苍劲的“毛体字”——“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是怎样的一种号召?怎样的一种不朽精神?怎样一种时代文明的体现?
1962年8月15日,年仅二十二岁的他,花样的年华,稚气未脱的脸庞,他的生命就终结在了那年青春最美的年华!而他,却真真切切的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无比英气的军人形象。军人!祖国最可爱的人,他们时刻在保卫祖国,他们时刻在守护着人民。而他们更是时刻都在做好准备牺牲自己!雷锋,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却永恒的停止在了那年,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怀念与哀伤„„
我们怀念的是他那青春向上的脸庞,带给人们无尽的温暖;我们怀念的是他那乐于助人的人生态度,带给人们无尽的帮助;我们怀念的更是他那高尚的情操,带给了人们无尽的精神财富。而他自己却是那般的无私与忠诚,他对党、对人民,他奉献了他自己的一切,他才是中国人民最英勇的战士!
“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样一句来自毛主席对大家的号召,深深的感染了全国。斯人已逝,留给我们却是无尽的反思。“雷锋精神”——何谓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何谓雷锋好榜样?
时代总是在号召要做时代的新青年,要做活雷锋,那么这些都是引人深思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我们真的了解这种“雷锋精神”吗?
或许曾经对这种精神的理解我们是片面而懵懂的,但是现在,在观看了《永远的雷锋》这部震撼心灵的影片后,我终于明白了„„
“雷锋精神”——这不仅仅只是一种革命精神,更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国家的号召,我们就应该去积极的响应,就应该向雷锋同志一样,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国家为人民付出自己微薄那一份力量。就应该像李商隐《无题》中写到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啊,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奋斗中成长起来的,雷锋虽然不在了,但是我们,我们是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勇敢的挑起对这样一种崇高精神的传承。
“学习雷锋好榜样”——影片真实的呈现了雷锋的一生,而我更是看到了这种“榜样”所包含的意义。“好榜样”并不是虚幻的,它是真实的,而它在我心中不仅仅是助人为乐,帮助我能帮助的人,更是像雷锋帮助了别人后获得的开心。这种“榜样”也是敬岗爱业,如雷锋呈现给我们的那样,对工作无比的热爱与负责,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刚刚结束的公务员考试中所提到的“让认真负责成为工作的底线”。是啊,雷锋是那么的热爱他的工作,他对党对人民是那般的忠诚,而我们在即将步入与雷锋相同年纪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即将踏步社会的时候,我们难道不该学习雷锋好榜样吗?
“钉子精神”——雷锋在工作之余仍不忘时刻充实自己,抓紧时间学习,弥补不足,这是怎样的一种不朽精神,怎样的一种积极进取的决心?人人都说学无止尽,所以我们更是要将这种钉子精神牢记心间!
雷锋,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 雷锋,一位阳光开朗的青年„„ 雷锋,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青年„„
他虽已经随着岁月的变迁已变为一抔黄土,但是他的精神却鲜活的活在中国人民心间!他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信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不休不止,直到永远,因为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雷锋„„
第二篇:信仰的力量—观《信仰》有感
信仰的力量
——观《信仰》有感
当胸前的党徽绽放光芒,当床头的党员贴熠熠生辉,我知道,我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与使命,它驱逐我的自私,它赶走我的懒惰,让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奋斗前进,而这一切,都是信仰的力量。
一个人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信仰。信仰是茫茫沧海中的一座灯塔,指引人前进的方向;信仰是力量无穷的隐形翅膀,载着梦想傲然飞扬。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从无数的前辈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这份坚不可摧的力量支撑着一代又一代党员肩负时代责任,为着心中的共同理想躬身力行,央视《信仰》系列片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了他们的义举善行,感动着你我,激励着你我。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和植树荫蔽后世的原任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第一次了解沈浩是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一部什么电影,但真正看过之后,几次感动落泪。放弃了城里优越的生活条件,放弃了亲自侍奉年迈母亲,放弃了照料妻子孩子,沈浩只身一人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决心改变穷困潦倒的农村现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一点贡献。2004年初到小岗村,他首先深入群众,调研考察,了解小岗村发展现状,规划小岗村发展前景。之后便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兢兢业业,先后为村里修了公路、为散居的二十六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并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纪念馆。谋规划、办实事,开始不信任甚至相当抵触这位“新来的书记”的村民都对这位大刀阔斧促发展的好书记竖起了大拇指,一心一意跟着他向着新农村的好日子不懈努力着。沈浩真正将心都融入到了这个村子,就连大年三十还泡在村里,几年来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们都舍不得这样一位真正为百姓所思所想的好书记,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起草了一份言辞诚恳的挽留信,应用按下红手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愿望。98颗鲜红的手印,感动了组织,也感动了沈浩,沈浩留了下来!村民们欢欣鼓舞,跟着沈浩继续为好日子努力着。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这份力量感染了群众,感动了群众,让他们充满希望,信心满满地过着好日子!虽然不幸的是,沈浩由于工作劳累永远倒在了他挚爱的岗位上,但是今天的小岗村,一个富足兴旺、被评为“全国十大名村”的现代凤阳小岗村成为了一个永远的佳话,将信仰的力量无限地传播传递下去,感染感动更多的人!
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了解到了这样一位老人,他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7年来,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经过20多载的辛勤耕耘,林场林木覆盖率达97%以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为今日生机盎然的绿色森林。而他却把大部分奖金捐献出去,只留了很少一部分给无怨无悔陪伴了他一辈子的妻子养老。保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唱出了当地群众对他无限的敬重,还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信念的坚守。是啊,信念的力量让老人60年无怨无悔,信念的力量让后世享尽无尽福祉。感动中国颁奖词更是凝练地讴歌了这位坚守信仰的老党员:“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信仰的力量,绽放光芒!信仰的力量,让爱无疆!
第三篇:信仰的力量--观延安时代有感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敬意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关键字:延安精神
这个学期老师安排我们观看的《延安时代》使我受益匪浅,《延安时代》是一部记录我党在延安时期,面对装备先进的国民党所做出的战略转移和战略反攻的纪实。它包括《时代之声》,《思想之旗》,《奋斗之路》,《力量之源》和《圣地之歌》五个部分。
第一集《时代之声》是整个系列的“片头曲”。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其造成的痛苦还在蔓延,而中国上下也是一片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就在这万分艰难的时刻,毛泽东选择在延安建立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指导全中国的革命事业。在延安,物质条件是极为匮乏的,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就是共产党人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而将根据地建立在延安,也是毛泽东长远打算的第一步。自从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多少有志之士,莘莘学子都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在物质短缺,条件艰苦的环境里,磨练自己的意志,使自己成长为优秀的红军战士,这些人的内心是受到了,时代之声的召唤,是理想的召唤,是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召唤。
第二集《思想之魂》主要讲的是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初期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也讲述了毛泽东同志的不凡之处。他在井冈山说: “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建,更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他让贺子珍给他缝了个文具袋,说用文房四宝打天下,他就是以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懈斗志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贵州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夜以继日地工作,1937 年他在延安李家窑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他提出的人民群众观,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民主思想和矛盾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国革命时代的思想之魂在哪里, 看看延安的革命先辈, 看看毛泽东思想的论著,我们将会得到答案!思想之灵魂就此孕育而出,一代伟人的成长书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妙序曲。
第三集《奋斗之路》本集主演讲述了党的领导人和延安人们一起纺纱, 种菜,开垦荒田,南泥湾也由一片荒凉之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一切都如奇迹般撼动人心。要知道在这之前,延安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红军过着怎样的生活:刘伯承元帅只穿一件薄的棉衣过冬,红军和延安人民与饥饿和寒冷作斗争,缺衣少食的艰苦对于我们这些80、90后的人来说恐怕是难以想象的了。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更应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明白奋斗的重要性,时代变了,任务也变了。但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安娜.路易、斯特朗曾在参观延安后说,在没有衣服穿没有事物吃的条件下却生活着具有世界眼光的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努力呢? 第四集《力量之源》内战的枪声打响了,这一集是中国共产党的翻身战,一个漂亮的反击,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统领地位。一位国民党人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国民党的举动打碎了人民和平的愿望,抗日结束内战又随之而来,人民又一次陷入内战的水深火热之中。毛泽东的名言:“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它道出了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道出了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就如毛泽东说的那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当红军攻打总统府时,随着一声炮响,庞大的建筑在瞬间坍塌,就连蒋介石也对此感到十分震惊!这就是命运,以一种不可知的方式送人们到自己的运行轨道,谁能与之抗衡,谁掌握了人民的力量,谁就掌握了胜利!在中国,是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掌握了人民的力量,掌握了革命胜利的方向!
第五集《圣地之歌》这一集是整个《延安时代》的最终把握,将延安精神的内涵最后升华:(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看完了影片,内心颇不宁静,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不为困难所折腰,反而愈挫愈强,延安作风真的是精神的食粮。在反思中沉默,延安时代——这是一个红色的传说!从这个传说,我想到,一个人,无论身陷怎样的绝境都要坚信:这个世界,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总有生生不灭的希望,所以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价值目标,并为之奋斗!《延安时代》,回顾的不仅是当年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血泪史,更是为新一代的年青人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为祖国的现代化以及国际化打好根基,年轻人需要延安精神,需要严格要求自己,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提到延安作风, 有些同志往往只把它理解为艰苦奋斗, 只想到一个“苦” 字。这样理解是很不全面的。党中央到延安最初的那几年, 是苦一些的, 但后来就丰衣足食了, 生活得很好。光讲“ 苦” , 是不正确的。看完这一系列的视频,我体会到,时下的社会氛围需要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英国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有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为了节约灯油,每考虑问题时,就把灯头拧小,挥笔写作时,再拧大一点。就是在这小油灯下,毛泽东写出了卷卷雄文,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程。这种精神,美国记者斯诺说它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这段话,象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有许多活生生的面孔,呼之欲出。他们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在战士中,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在中国共产党最困难的时期,得到了民心,壮大了人民军队,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虽然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国防业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基础差,我国现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十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使一部分人进入了小康生活,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在贫困线上挣扎----贫困母亲、贫困学子到处都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学习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更应该发扬光大。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脱贫致富,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尽快由发展中国家变为发达国家。我国的西部开发,就是要改变西部长期封闭落后的贫困面貌,使西部尽快发展起来,不拖全国的后腿,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才会驶上一个平衡、发展的稳定轨道。
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脱贫致富。怎样脱贫呢?党的富民政策有、科技下乡有。最关键的是要有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首先干部要带头,当好火车头;全国的老百姓要自觉,齐心合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掀起新的南泥湾大生产的热潮,把现有的科技变为强有力的生产力。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上不去的高坡。
如果说,我们的干部没有带好头,没有当好火车头,全国的老百姓一盘散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一句空话。等,是没有好的物质生活从天上掉下来的;靠,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光靠我国的专家、学者是带动不了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所以,只有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我们贫困的母亲才有希望,失学的学子才有书读,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
枣园的灯光啊!愿你永远亮在全国人民心中,成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航标灯。
第四篇:信仰的力量——观《大国崛起》有感
信仰的力量
——观《大国崛起》
观看《大国崛起》系列中的英国与日本后,个人认为它们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是注重、挖掘信仰的力量,让信仰成为发展的推助力。
不可否认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即便信仰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衍生出巨大的现实力量。
首先是英国。英国在工业革命前,有很多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因为对上帝、先定论的信仰,英国全民疯狂创造财富,追求成功,为英国现代化奠基。
其次是日本。令日本步入现代化明治维新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原因是颁布维新政令的天皇是日本人民的信仰,大和民族在疯狂而盲目的信仰中完成现代化。反观中国戊戌变法,如果人民都以光绪、维新派为信仰,上行下效,政令会难以实现?
可惜国人现在没有信仰。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疯狂信仰后,思想逐渐多元化,但是没有一个信仰核心统一、安定人心,虽然国家一直努力建设国人对党及社会主义的信仰,但客观上收效甚微,所以国人日渐焦虑浮躁,尽管追求钱权却又内心煎熬,诸多才智浪费在现代化建设以外。
不论是新教或是其他,信仰能让人全身心投入做事。如果国人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信仰并形成全民竭力为之奋斗的风潮,想必一切发展、进步都不再会是难事。
第五篇:观电影《信仰者》有感:信仰有力量
信仰有力量
——观电影《信仰者》有感
电影《信仰者》——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烈士在狱中留下的诗句,展现出了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眼含热泪看完电影《信仰者》,一个个血肉丰满、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英雄历历在目,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胡天桃、曹仰山……带着昨日的烽火和硝烟,带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带着不屈的意志和性格,向我们走来。革命先烈们的信仰,深深震撼着我,涤荡着我的灵魂。
有信仰才能理想坚定。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是“性质、宗旨和本色”、是共产党人永恒不变坚如磐石的“初心”,是共产党人深沉而执著的力量。方志敏被捕后,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从容说道:“千古艰难惟一死,我愿为我的信仰而死。”为了民族救亡和民族复兴,寻淮洲24岁就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胡天桃“为天下的母亲不用要饭”而参加革命;刘畴西面对国民党威逼利诱毅然说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让我放弃我的信仰,你们做不到……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神不怕、鬼不怕,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畏苦、不惧死,他们用生命为民族救亡而战,他们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他们用自己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以自己的满腔激情热血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也正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我们党才能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有信仰才能根植人民。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只有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人民。为发展苏区经济,改善民众生活,方志敏领导闽浙赣苏区经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影片中,方老五是方志敏的族叔,是封建社会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地主阶级代表,方志敏领导革命群众打破宗族观念,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六亲不认,打土豪,分田地,分了族叔方老五的田产,带头组织生产冲锋队、突击队,组织生产合作社、贮粮合作社、互济社。尽管形势极其险恶,但苏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物资极为丰富,苏区军民吃肉隔餐不隔日,自给之余还发展对外贸易,大量外销。同时,大力发展苏区文化建设,兴建列宁小学,发展生产,改善民生。苏区群众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民众于水火,永远跟党走,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苏区民众积极参加红军,保卫红色政权。正是因为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他们革命的理想之灯才能长明,所有的付出才会无怨无悔。
有信仰才能无私奉献。因为具有坚定的信仰,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方志敏总是以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表现出了高度的奉献精神。影片中,缪敏含泪向方志敏倾诉:“孩子不能和我们一起生活,转移时只能将他们隐姓埋名安置在老乡家。”为了革命事业,众多先烈毅然抛家舍业,哪怕有对亲人千般的爱,只能深藏在心里,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支援中央,方志敏分批把赣东北苏区1000多两黄金和整箱整箱的银圆送交党中央;()为了顾全大局,方志敏把赣东北苏区唯一的一支主力部队编入中央红军;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方志敏带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英勇战斗,牵制了国民党的很大兵力,闽浙赣苏区对中央苏区的壮大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信仰才能舍生取义。方志敏一生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战,也为自己信仰的事业奉献出了生命。在电影《信仰者》中,我们看到:方志敏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广大指战员,受命于危难之际,出发北上抗日,血战东南半壁,历尽艰难险阻。为将主力部队带出来,方志敏重新杀入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不幸被捕。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在狱中,无论国民党反动派如何威逼利诱,方志敏依旧坚定自己共产党人的信念,大义凛然,绝不屈服,坚守信仰,在狱中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方志敏自述》:“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革命”,最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毛泽东称赞方志敏等革命烈士:“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是铁,信仰是钢,信仰是成就千秋伟业的不竭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我将从《信仰者》汲取前进的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公仆宗旨,殚精竭虑,为建设“经济结构优化、民生发展优先、生态环境优美”的幸福新横峰贡献力量。(戈竹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