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时间:2019-05-13 04:3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第一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第一课时

培训时间:2011年11月21日下午 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在职教师 主讲:江兴友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一、《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的?

(一)政策背景

1、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2、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3、《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二)现实背景

1.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都凸现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据资料显示,在青少年违法案件中,因失学或辍学的犯罪率高达70℅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2.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3.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怎样形成的?

我省瓮安“6·28”事件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对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普遍落实不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有效途径、有效载体尚未形成;《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尚未落实;为此,贵州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课题组组织160余名教研员和一线高级教师,根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以及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思路,全面研究中小学各个学科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从中提炼出730个法制教育渗透点,设计了“可渗透的法制内容”、“教学要求与方法”、“示例与说明”,撰写了113个示范教案,形成了180万字的课题研究初步成果《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成果上报后,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这项课题研究及其成果成功探索出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径,探索出了一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对于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法制教育形式,提高法制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发了题为《贵州省积极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简报,对我省的课题研究成果和试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为什么说《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编写是一次创新?

(一)率先在全国对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全面系统提出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把《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变成了可实施、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二)巧妙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生负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影响学科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反而能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三)实现了针对性(学生成长需要)、科学性(有机结合、循序渐进)、艺术性(自然巧妙)、操作性(便于实施)、有效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时代性(素材来自于社会、内容与时代同步)、全面性(涵盖228件法律法规)、系统性(渗透内容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的统一。

(四)创新了法制教育的理念、途径、形式、方法,形成了有效载体,使法制教育变得更加自然鲜活,更加富有情趣,更加贴近学生,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认同感。

第二课时

培训时间:2011年11月21日下午 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在职教师 主讲:江兴友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一、如何理性认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说的是理性认识。这是解决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老师们从思想上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而只是出于完成任务式的、被动地进行所谓渗透教育,那决不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理性认识,要求我们不只是凭一时的冲动、一时的激情去工作,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思想,真正把渗透教育化作一种自觉、一种潜意识。唯有如此,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才能彻底、才能深刻、才能可持续。理性认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我想可以从许多角度、许多层面去看,但有三个方面我认为更重要、更直接:一是从青少年犯罪现状看;二是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中去看;三是从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去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如何?有这样几组数据可以看出:(1)最新摸底排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而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25万,在7-15岁之间的有9万。全国25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每11人中就有1人属于闲散青少年;每25名闲散青少年中,有1人有过不良行为。

(2)全国自1988年以来,14-18周岁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占青少年犯罪率的52%。

(3)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总数在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以上。

老师们:这些数据可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字,可以说,每个数据都是沉甸甸的,它直接拷问着我们的教育,拷问着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心。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那是针对89**说的。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再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这个失误是否得到有效弥补?答案看来还难下。近年来发生在我省的瓮安“6.28”事件、贵阳某中学“9.27”事件、黔南贵定某中学“9.17”事件等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事实。

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看,一是低龄化;二是在校学生集体犯罪增多;三是暴力抢劫犯罪多;四是作案方式成人化;五是作案手段凶残,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等。究竟是一些什么原因促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也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个别青少年中的集中反映,其犯罪是主观因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相结合所造成的,概括来讲:

有青少年自身身体和心理原因。(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人一生的危机时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过渡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尚未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缺乏必要的是非辨别力,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极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对道德、法律认识愚昧无知,是非善恶不清,混淆黑白,一旦缺乏正确、及时的引导,就会陷入犯罪的泥潭。此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心理发育未得到相应的引导,存在强烈的自我注意感,盲目自信,缺乏社会经验,而且逆反心理极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遭受挫折或者某些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本能的产生愤恨、仇视反叛心理,情绪易波动,且又难以自我控制,甚至一件小事也容易使他们产生激情,稍有诱发原因,就会触之即发,产生突发性犯罪。)

有不良家庭和畸形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第一,家庭构成残缺不全,父母离异削弱了家庭对孩子的监护能力,致使疏管的孩子,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搅在一起,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二,父母都在,但家庭不和睦,疏于对孩子的品质培养,受家庭氛围和不良习惯影响,造成孩子不健康心理,在社会不良诱因面前,极易犯罪;第三,一些事业型、生意型家庭,父母只顾自己的事情,对孩子只管吃、穿、用,只知道花钱,对其思想学习教育漫不经心,听之任之,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和监护,使孩子处于“疯长”状态,一旦在社会上学坏,很快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第四,有些父母尽管加强了对孩子的教育,但采取方式、方法不当,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讲原则,只要孩子提出要求,便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一味偏袒,这样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霸道性格,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心理缺乏承受力,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走上邪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高标准、严要求,态度苛刻,求全责备。这样过于严厉,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事事都和家长对着干,最终导致走上歧途。)

有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文化市场不正确的导向,当前社会上一方面是大量不良文化的客观存在,宣扬凶杀、暴力、色情等内容的非法音像制品、书籍、报刊杂志随处可见,另一方面是正面宣传教育形式过于枯燥,致使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易被不良文化所吸引,沉湎其中,由于社会不良文化的长期作用,使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产生偏差,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界线逐渐模糊,误认为不良文化表现的内容就是当今的客观现状。同时,也导致青少年心理畸形,使理想信念严重扭曲,价值趋向出现误区,精神生活狭隘、空虚、颓废,寻求感官生理刺激的日渐增多,当其欲望因种种原因无法满足时,遂将低级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作为追求目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第二,一些文化娱乐场所为青少年纠合成不良群体起了中介作用。录像厅、游戏厅、网吧、迪厅的大量涌现,成为一些青少年交往的场所,在这里他们感到彼此看问题的方法接近乃至相同,遂在彼此的感染中,耻辱感、罪恶感下降,彼此产生心里的认同,并在情投意合中纠合成犯罪团伙。第三,是不良文化中犯罪信息的大量传播,为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模式,他们从中学到了一些犯罪方法和手段,从而实施犯罪。第四,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金钱万能”、“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腐败等社会不良风气严重污染青少年的心灵,致使一些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社会正常轨道,当其对某种需要不能通过正常途径满足时,就会采取非法的或不理智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教育方面的原因,即学校教育方式失当和教育不到位(不作为)。

面对每个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我们不妨追问一下,我们曾经为他们做过什么?我们是否了解过他的家境、他的遭遇、他的不幸?是否在他最需要关心、关爱和关注的时候给予了应有的帮助?尤其在他们已经开始出现不良端倪的时候,我们及时补救了什么?因学校教育方式失当和教育不到位(不作为)而导致不少问题直至违法犯罪学生的出现,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痛心的原因。多年来,我认为我们的学校在办学、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片面强调以教学为主,只管教学不管育人,放松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教育,致使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思想糊涂,甚至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导致在犯罪的青少年中不乏也是学校的学习尖子、三好学生。二是单纯追求升学率,把精力集中在抓分数、抓应考、抓少数学习较好的学生身上,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品德教育,忽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育。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失去信心,教育不严、管理松弛,动不动就把学生开除、劝退,过早的把青少年推向社会。这在客观上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失去上进心、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思想,再加上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结伴,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据国家有关统计表明,辍学、失学学生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高发群体,这一点我们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不让学生辍学,决不仅仅是为了“两基”,而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民族的未来负责,也是对我们的事业负责。三是大多数学校也都在讲重视学生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但是没有很好落到实处,没有认真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寻找好的载体、好的方法,对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枯燥的说教,流于形式的“训话”,及实际中的重分数、重成绩、重升学率,造成学生对于“做人”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正确的引导。所以,悲剧总是不断发生。我们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就是针对这些情况,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目标,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各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懂得“做人”的人,比让他考100分、取得好成绩却不懂得“做人”要重要得多。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

这就涉及到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应当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我们理想的教育是什么?30来年的教育生涯与学习经历让我逐渐明晰了这样一些道理。

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这里强调了八个字“未来”、“社会”、“生存”、“发展”。我们要改变过去教育“面向过去”的缺陷,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向未来”;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谈得上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教育学家杨东平先生说:事实上,一个成功的教育是这样:让社会像一个生态多样化的自然环境,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小草,各司其职各享其乐,换句话,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做回他自己。我如果补充一点:就是不仅仅是“做回他自己”突出个性与人性,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强调人的社会性)。这就回归到教育与教会学生“做人”的本质上来。法制教育则是最直接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认识到这些,我想,大家对各学科开展渗透法制教育就不会有歧义了。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需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一)与渗透德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

我们倡导在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课课都渗透德育”、“处处都是育人环境”。其中,“课课都渗透德育”就涵盖了除知识、技能外的所有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包括具体的德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包括今天我们讲的法制教育。当我们在从事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学科渗透其它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都是必要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仍然属于大德育的范围,也属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省教育厅下发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四个字叫“有机适度”,这很准确。因为在学科渗透法制教学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一是为渗透而渗透,生硬嫁接,刻意附加,无中生有;二是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脱离了课堂教学主题;三是片面强调学科与法制联系不多,该渗透而不渗透。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在“有机适度”的基础上,我再加四个字“自然生动”。渗透不“自然”,显得别扭,渗透不“生动”,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渗透都是不成功的。好在省里已编有统一教材,大家在开始阶段,可以参照教材实施,以后,就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开展渗透教学。

(三)与法制学科及社会实践的关系

渗透法制教育只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既不能取代学校法制专业课程教学,又不能因此弱化学生社会实践中法制教育的内容。我想法制专业课程的教师一是要多思考多研究如何发挥学科的优势,把教育教学真正转移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知法、守法和用法品质及能力上来;二是多指导其它学科老师开展渗透教育。其它学科老师反过来要多虚心请教专业教师,增加渗透教育的专业性和正确指导性。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多增加一些法制方面的内容,结合身边人、身边事,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会更好。培养提高学生的法制品质和能力,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第三课时

培训时间:2011年11月21日下午 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在职教师 主讲:江兴友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一、如何用好《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

(一)以《教师法制常识分册》为基础,结合其他资料,学习法制知识,作好自身的法制知识储备。

(二)教学中遵循书中提出的基本原则。“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渗透原则,是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提出来的,应当遵循。

(三)落实好书中提出的渗透内容和渗透目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跨度大(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时间长(12年)、学科多(35个),编写时,坚持了“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原则,有一定的系统性、层级性,应当遵循。如果各科各行其是,工作就会变得混乱。

(四)处理好“有依据”和“用活”的关系。《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课标、教材一样,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大部分内容可以“拿来就用”,但我们更提倡教师在吃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用意、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再加工、再创造,用活该书。

(五)要努力追求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高境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因势利导、生动活泼,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相得益彰。

二、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试举一例:高中数学在讨论汽车车速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存在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契机,此时即可以结合超速、追尾等现实问题,介绍、讨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款的科学依据,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认识制定、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的必要性、重要性,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第四课时

培训时间:2011年11月28日下午 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在职教师 主讲:江兴友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简述如下:

(一)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二)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三)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四)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六)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在35个学科中共设计了730个渗透点。12年大致有480个教学周、14000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1.52个渗透点,也就是平均每19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理解的法律法规,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又属于普法范畴。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结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潜移默化效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且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只要坚持“尊重教学”、“分量适中”的原则,就不会。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九、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富有智慧。如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题目,批改作业时,借作业(作文)中出现的法制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地进行点评,就做得很好。当然也不要走极端,处处和法制问题挂钩,三句话不离法律,招致学生反感。

第五课时

培训时间:2011年11月28日下午 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在职教师 主讲:江兴友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一、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第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例如,如果教师本身不知道《计量法》,尽管教材中出现了诸如秦统一度量衡、测量、杠杆、公平秤、重量与质量等内容时,教师也不可能将其与《计量法》挂上钩。

第二,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除课堂教学外,实验、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例如一些教师借“抄袭作业”话题,渗透了《著作权法》的有关内容,严肃中有几分诙谐,关爱中有几分责备,不但有思想深度,学生也容易接受。

第三,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例如:在初中物理中学习“密度与社会生活”时,就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非常关注。第四,要善于创设话题。如讲授杠杆原理时,创设“掌握了杠杆原理,同学们能否造一批杆秤卖给商贩?”的话题,就能够自然导入计量器具生产许可的法律规定。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法制教育契机,要注意取舍。有人提出,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过铁道,违反了铁路法。问题可以讨论,但此处渗透铁路法,似有破坏课文意境之嫌,有违文章原意。

简言之,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背后,蕴藏着学识和智慧。法制教育的契机,既靠寻找,又靠创设。教学内容中存在法制教育因素,但有的可以“拿来就用”,有的却要靠“借题发挥”,同时,既要善于发现,又要有所取舍。

十一、如何选择渗透内容?如何控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关联度、教学便捷性及法制内容的可选择余地等因素。

要尊重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的固有特性。如讲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时,由于其中充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情节,有的教师只看表面,不重本质,脱离当时的社会制度、违背教材原意去和《刑法》简单挂钩,牵强附会,效果适得其反。如抓住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一本质,认识政治腐败、以强凌弱的社会现实,选择渗透《宪法》第二条、第三十三条等内容,既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先进性和实在意义,增强学生对《宪法》的感情,教学也相对更便捷。从课程的角度讲,选择渗透内容时,一定要“因课制宜”。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有教师试图在小学、初中有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学中去讨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扯远了不说,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考虑社会关联度。有的法律法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法学知识过于专业、生僻,其社会关联度不是很高。应优先选择那些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所必需、社会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知识。同时,注意地域性:地处海滨,可以多渗透一些与海洋有关的法律;身在矿区,可以多渗透一些与矿产资源、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渗透的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如果难度过大,或占用时间较多,宁可放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的法制内容渗透,或从案例入手会很生动,或以讨论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在方法技巧上就要多斟酌,不能两全时,应压缩或放弃法制内容。

要考虑法制内容自身的可选择性。有的渗透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为了方便备教,《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均一一列出,但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渗透法律法规时,有的宜具体到某一法条或某一句话,有的宜宏观把握。还有,必须法制知识传授、法治思想建立、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养成兼顾。有时,因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传授法制知识变得困难,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法制情感。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渗透,而是选择内容。例如:在初中物理中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概念时,就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超载、超速、打安全带等法律法规知识,而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保持车距的法律法规知识,可放到高中数学函数中去渗透。如:《环境保护法》可能会在地理、化学、生物中涉及到,但它的渗透点不同。

二、如何控制渗透时间?

(一)要正确理解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策略上的要求,强调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的统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借船过河”,靠“搭顺风车”而实现目标,应当努力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教学境界,不要为了渗透而渗透。否则,既有违“渗透”二字的本义,又可能真正在时间上发生矛盾。

(二)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渗透为辅的原则,首先在法制教育的分量、难度、要求上恰当定位,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于法制渗透。

(三)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抢”时间的局面。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靠“挤”而不是靠“抢”。所谓“挤”,即通过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

十三、如何增强渗透的艺术性? 举例说明:

例一,小学科学学科《种子的发芽实验》,是渗透《种子法》很好的契机。三位教师的做法各不相同:

第一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告诉学生种子对于农、林业很重要,所以国家制定有《种子法》。第二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从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的具体案例入手,引出《种子法》,说明立法的必要性。第三位教师是在发给学生供实验之用的种子中,有意掺入了两粒不可能发芽的劣质种子,并声称要把种子是否发芽作为考查的标准之一。学生实验时,在温度、水分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两粒种子老是不发芽,非常着急。待最后分析原因时,老师才说明真相,结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的事例引出《种子法》,有学生立即顺着老师的话风趣地说,自己被老师“坑”了,老师“违反”了《种子法》。

相比较,第一位直白;第二位结合社会现实,有情感激发;第三位事先打下伏笔,既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又有较强的情感体验和过程体验,显然更胜一筹。

第六课时

培训时间:2011年11月28日下午 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在职教师 主讲:江兴友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一、法制教育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讲法律、敲警钟、训斥人,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因势利导,循循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始终是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些让教师“伤头”的学生,更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有时,让“伤头”的学生“知道利害”,不见得要声色俱厉,讽刺挖苦也会适得其反。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难度过大、过小,分量过轻、过重都不好。低年级不能任意拔高,让学生“坐飞机”;高年级也应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搞成“小儿科”。

(三)尊重学生的天性。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形式丰富的手段实施渗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第一,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具体的依托。

第二,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学生违法犯罪及受害案件不断发生,一些家长、教育工作者用“提心吊胆”、“心惊肉跳”来形容自己的担心和恐慌;一些学生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扭曲,大家忧心忡忡。必须增强紧迫感,各方面、各途径配合,主动出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贵州3400余万人口,学校师生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涉及千家万户,这部分人的法制素养提不高,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第三,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

第四,要提高自身的法制素养。要多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为人师表,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不但用知识,更要用行动感化学生。

第五,要精心备教。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精心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第六,要主动探索创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

第二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22日下午 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在职教师 主讲:王明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一、《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的?

(一)政策背景

1、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2、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3、《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二)现实背景

1.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都凸现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据资料显示,在青少年违法案件中,因失学或辍学的犯罪率高达70℅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2.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3.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怎样形成的?

我省瓮安“6·28”事件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对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普遍落实不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有效途径、有效载体尚未形成;《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尚未落实;为此,贵州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

课题组组织160余名教研员和一线高级教师,根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以及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思路,全面研究中小学各个学科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从中提炼出730个法制教育渗透点,设计了“可渗透的法制内容”、“教学要求与方法”、“示例与说明”,撰写了113个示范教案,形成了180万字的课题研究初步成果《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成果上报后,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这项课题研究及其成果成功探索出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径,探索出了一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对于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法制教育形式,提高法制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发了题为《贵州省积极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简报,对我省的课题研究成果和试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为什么说《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编写是一次创新?

(一)率先在全国对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全面系统提出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把《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变成了可实施、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二)巧妙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生负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影响学科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反而能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三)实现了针对性(学生成长需要)、科学性(有机结合、循序渐进)、艺术性(自然巧妙)、操作性(便于实施)、有效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时代性(素材来自于社会、内容与时代同步)、全面性(涵盖228件法律法规)、系统性(渗透内容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的统一。

(四)创新了法制教育的理念、途径、形式、方法,形成了有效载体,使法制教育变得更加自然鲜活,更加富有情趣,更加贴近学生,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认同感。

第三篇:2014年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4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一)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4年3月19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一、《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的?

(一)政策背景

1、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2、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3、《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二)现实背景

1.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都凸现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据资料显示,在青少年违法案件中,因失学或辍学的犯罪率高达70℅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2.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3.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怎样形成的?

我省瓮安“6·28”事件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对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全省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普遍落实不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有效途径、有效载体尚未形成;《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尚未落实;为此,贵州教育厅决定组织开展“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课题组组织160余名教研员和一线高级教师,根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以及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思路,全面研究中小学各个学科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从中提炼出730个法制教育渗透点,设计了“可渗透的法制内容”、“教学要求与方法”、“示例与说明”,撰写了113个示范教案,形成了180万字的课题研究初步成果《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成果上报后,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这项课题研究及其成果成功探索出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径,探索出了一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对于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法制教育形式,提高法制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发了题为《贵州省积极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简报,对我省的课题研究成果和试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为什么说《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编写是一次创新?

(一)率先在全国对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进行系 统研究,全面系统提出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把《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要求变成了可实施、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二)巧妙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学生负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影响学科教学、不增加学生负担,反而能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三)实现了针对性(学生成长需要)、科学性(有机结合、循序渐进)、艺术性(自然巧妙)、操作性(便于实施)、有效性(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时代性(素材来自于社会、内容与时代同步)、全面性(涵盖228件法律法规)、系统性(渗透内容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的统一。

(四)创新了法制教育的理念、途径、形式、方法,形成了有效载体,使法制教育变得更加自然鲜活,更加富有情趣,更加贴近学生,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认同感。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4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二)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4年4月16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一、如何理性认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说的是理性认识。这是解决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条件。如果我们老师们从思想上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而只是出于完成任务式的、被动地进行所谓渗透教育,那决不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理性认识,要求我们不只是凭一时的冲动、一时的激情去工作,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看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思想,真正把渗透教育化作一种自觉、一种潜意识。唯有如此,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才能彻底、才能深刻、才能可持续。理性认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我想可以从许多角度、许多层面去看,但有三个方面我认为更重要、更直接:一是从青少年犯罪现状看;二是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中去看;三是从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去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如何?有这样几组数据可以看出:

(1)最新摸底排查结果显示: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而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25万,在7-15岁之间的有9万。全国25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每11人中就有1人属于闲散青少年;每25名闲散青少年中,有1人有过不良行为。

(2)全国自1988年以来,14-18周岁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占青少年犯罪率的52%。

(3)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总数在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 以上,其中15-16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以上。

老师们:这些数据可不是简单枯燥的字,可以说,每个数据都是沉甸甸的,它直接拷问着我们的教育,拷问着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心。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一句话: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那是针对89**说的。可是,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再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这个失误是否得到有效弥补?答案看来还难下。近年来发生在我省的瓮“6.28”事件、贵阳某中学“9.27”事件、黔南贵定某中学“9.17”事件等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事实。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看,一是低龄化;二是在校学生集体犯罪增多;三是暴力抢劫犯罪多;四是作案方式成人化;五是作案手段凶残,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等。究竟是一些什么原因促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

青少年犯罪与其他犯罪一样,也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在个别青少年中的集中反映,其犯罪是主观因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相结合所造成的,概括来讲:有青少年自身身体和心理原因。(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人一生的危机时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过渡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尚未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缺乏必要的是非辨别力,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极容易形成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对道德、法律认识愚昧无知,是非善恶不清,混淆黑白,一旦缺乏正确、及时的引导,就会陷入犯罪的泥潭。此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心理发育未得到相应的引导,存在强烈的自我注意感,盲目自信,缺乏社会经验,而且逆反心理极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遭受挫折或者某些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本能的产生愤恨、仇视反叛心理,情绪易波动,且又难以自我控制,甚至一件小事也容易使他们产生激情,稍有诱发原因,就会触之即发,产生突发性犯罪。有不良家庭和畸形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第一,家庭构成残缺不全,父母离异削弱了家庭对孩子的监护能力,致使疏管的孩子,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搅在一起,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第二,父母都在,但家庭不和睦,疏于对孩子的品质培养,受家庭氛围和不良习惯影响,造成孩子不健康心理,在社会不良诱因面前,极易犯罪;第三,一些事业型、生意型家庭,父母只顾自己的事情,对孩子只管吃、穿、用,只知道花钱,对其思想学习教育漫不经心,听之任之,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和监护,使孩子处于“疯长”状态,一旦在社会上学坏,很快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第四,有些父母尽管加强了对孩子的教育,但采取方式、方法不当,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不讲原则,只要孩子提出要求,便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一味偏袒,这样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霸道性格,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心理缺乏承受力,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走上邪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高标准、严要求,态度苛刻,求全责备。这样过于严厉,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事事都和家长对着干,最终导致走上歧途。)有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文化市场不正确的导我们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就是针对这些情况,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目标,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各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懂得“做人”的人,比让他考100分、取得好成绩却不懂得“做人”要重要得多。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这就涉及到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应当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我们理想的育是什么?30来年的教育生涯与学习经历让我逐渐明晰了这样一些道理。

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这里强调了八个字“未来”、“社会”、“生存”、“发展”。我们要改变过去教育“面向过去”的缺陷,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向未来”;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谈得上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教育学家杨东平先生说:事实上,一个成功的教育是这样:让社会像一个生态多样化的自然环境,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小草,各司其职各享其乐,换句话,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做回他自己。我如果补充一点:就是不仅仅是“做回他自己”突出个性与人性,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强调人的社会性)。这就回归到教育与教会学生“做人”的本质上来。法制教育则是最直接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认识到这些,我想,大家对各学科开展渗透法制教育就不会有歧义了。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需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一)与渗透德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

我们倡导在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课课都渗透德育”、“处处都是育人环境”。其中,“课课都渗透德育”就涵盖了除知识、技能外的所有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包括具体的德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也包括今天我们讲的法制教育。当我们在从事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学科渗透其它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都是必要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仍然属于大德育的范围,也属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省教育厅下发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四个字叫“有机适度”,这很准确。因为在学科渗透法制教学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一是为渗透而渗透,生硬嫁接,刻意附加,无中生有;二是主次不分,喧宾夺主,脱离了课堂教学主题;三是片面强调学科与法制联系不多,该渗透而不渗透。这些都是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在“有机适度”的基础上,我再加四个字“自然生动”。渗透不“自然”,显得别扭,渗透不“生动”,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渗透都是不成功的。好在省里已编有统一教材,大家在开始阶段,可以参照教材实施,以后,就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开展渗透教学。

(三)与法制学科及社会实践的关系 渗透法制教育只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既不能取代学校法制专业课程教学,又不能因此弱化学生社会实践中法制教育的内容。我想法制专业课程的教师一是要多思考多研究如何发挥学科的优势,把教育教学真正转移到培养提高学生的知法、守法和用法品质及能力上来;二是多指导其它学科老师开展渗透教育。其它学科老师反过来要多虚心请教专业教师,增加渗透教育的专业性和正确指导性。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多增加一些法制方面的内容,结合身边人、身边事,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会更好。培养提高学生的法制品质和能力,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4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三)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4年5月14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一、如何用好《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一书?

(一)以《教师法制常识分册》为基础,结合其他资料,学习法制知识,作好自身的法制知识储备。

(二)教学中遵循书中提出的基本原则。“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渗透原则,是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提出来的,应当遵循。

(三)落实好书中提出的渗透内容和渗透目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跨度大(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时间长(12年)、学科多(35个),编写时,坚持了“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原则,有一定的系统性、层级性,应当遵循。如果各科各行其是,工作就会变得混乱。

(四)处理好“有依据”和“用活”的关系。《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课标、教材一样,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大部分内容可以“拿来就用”,但我们更提倡教师在吃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用意、原则、要求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再加工、再创造,用活该书。

(五)要努力追求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高境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因势利导、生动活泼,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相得益彰。

二、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试举一例:高中数学在讨论汽车车速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存在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契机,此时即可以结合超速、追尾等现实问题,介绍、讨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款的科学依据,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认识制定、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的必要性、重要性,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4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四)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4年6月18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简述如下:

(一)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二)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 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 理、贴切自然。

(三)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 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 学主题。

(四)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 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 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 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 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 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 潜移默化的效果。

(六)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 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 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 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在35个学科 中共设计了730个渗透点。12年大致有480个教学周、14000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1.52个渗透点,也就是平均每19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理解的法律法规,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又属于普法范畴。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结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潜移默化效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且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只要坚持“尊重教学”、“分量适中”的原则,就不会。

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四、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富有智慧。如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题目,批改作业时,借作业(作文)中出现的法制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地进行点评,就做得很好。当然也不要走极端,处处和法制问题挂钩,三句话不离法律,招致学生反感。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4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五)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4年9月17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一、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第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 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例如,如果教师本身不知道《计量法》,尽管教材中出现了诸如秦统一度量衡、测量、杠杆、公平秤、重量与质量等内容时,教师也不可能将其与《计量法》挂上钩。

第二,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 式中去发现契机。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除课堂教学外,实验、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例如一些教师借“抄袭作业”话题,渗透了《著作权法》的有关内容,严肃中有几分诙谐,关爱中有几分责备,不但有思想深度,学生也容易接受。

第三,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 紧密,学生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例如:在初中物理中学习“密度与社会生活”时,就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由于这些法律法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非常关注。

第四,要善于创设话题。如讲授杠杆原理时,创设“掌握了 杠杆原理,同学们能否造一批杆秤卖给商贩?”的话题,就能够自然导入计量器具生产许可的法律规定。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法制教育契机,要注意取舍。有人提出,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过铁道,违反了铁路法。问题可以讨论,但此处渗透铁路法,似有破坏课文意境之嫌,有违文章原意。简言之,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背后,蕴藏着学识和智慧。法制教育的契机,既靠寻找,又靠创设。教学内容中存在法制教育因素,但有的可以“拿来就用”,有的却要靠“借题发挥”,同时,既要善于发现,又要有所取舍。

二、如何选择渗透内容?如何控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关联度、教学便捷性及法制内容的可选择余地等因素。要尊重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的固有特性。如讲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时,由于其中充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情节,有的教师只看表面,不重本质,脱离当时的社会制度、违背教材原意去和《刑法》简单挂钩,牵强附会,效果适得其反。如抓住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一本质,认识政治腐败、以强凌弱的社会现实,选择渗透《宪法》第二条、第三十三条等内容,既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先进性和实在意义,增强学生对《宪法》的感情,教学也相对更便捷。从课程的角度讲,选择渗透内容时,一定要“因课制宜”。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有教师试图在小学、初中有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学中去讨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扯远了不说,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要考虑社会关联度。有的法律法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法学知识过于专业、生僻,其社会关联度不是很高。应优先选择那些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所必需、社会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知识。同时,注意地域性:地处海滨,可以多渗透一些与海洋有关的法律;身在矿区,可以多渗透一些与矿产资源、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渗透的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如果难度过大,或占用时间较多,宁可放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的法制内容渗透,或从案例入手会很生动,或以讨论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在方法技巧上就要多斟酌,不能两全时,应压缩或放弃法制内容。要考虑法制内容自身的可选择性。有的渗透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为了方便备教,《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均一一列出,但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渗透法律法规时,有的宜具体到某一法条或某一句话,有的宜宏观把握。还有,必须法制知识传授、法治思想建立、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养成兼顾。有时,因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传授法制知识变得困难,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法制情感。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渗透,而是选择内容。例如:在初中物理中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概念时,就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超载、超速、打安全带等法律法规知识,而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保持车距的法律法规知识,可放到高中数学函数中去渗透。如:《环境保护法》可能会在地理、化学、生物中涉及到,但它的渗透点不同。

二、如何控制渗透时间?

(一)要正确理解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策略上的要求,强调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的统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借船过河”,靠“搭顺风车”而实现目标,应当努力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教学境界,不要为了渗透而渗透。否则,既有违“渗透”二字的本义,又可能真正在时间上发生矛盾。

(二)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渗透为辅的 原则,首先在法制教育的分量、难度、要求上恰当定位,避 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于法制渗透。

(三)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抢”时间的局 面。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靠“挤”而不是靠“抢”。所谓“挤”,即通过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

三、如何增强渗透的艺术性?

举例说明:

例一,小学科学学科《种子的发芽实验》,是渗透《种子法》很好的契机。三位教师的做法各不相同:第一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告诉学生种子对于农、林业很重要,所以国家制定有《种子法》。

第二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从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的具体案例入手,引出《种子法》,说明立法的必要性。

第三位教师是在发给学生供实验之用的种子中,有意掺入了两粒不可能发芽的劣质种子,并声称要把种子是否发芽作为考查的标准之一。学生实验时,在温度、水分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两粒种子老是不发芽,非常着急。待最后分析原因时,老师才说明真相,结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的事例引出《种子法》,有学生立即顺着老师的话风趣地说,自己被老师“坑”了,老师“违反”了《种子法》。相比较,第一位直白;第二位结合社会现实,有情感激发;第三位事先打下伏笔,既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又有较强的情感体验和过程体验,显然更胜一筹。

锦屏县亮司小学

2014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六)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4年10月15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一、法制教育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讲 法律、敲警钟、训斥人,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因 势利导,循循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始终是德育工作的 有效方法。对于一些让教师“伤头”的学生,更不能随意借 题发挥,讽刺挖苦。有时,让“伤头”的学生“知道利害”,不见得要声色俱厉,讽刺挖苦也会适得其反。

(二)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难度过大、过小,分量过轻、过重都不好。低年级不能任意拔高,让学生“坐飞机”;高 年级也应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搞成“小儿科”。

(三)尊重学生的天性。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形 式丰富的手段实施渗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 制教育的有效性。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第一,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具体的依托。

第二,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学生违法犯罪及受害案件不断发生,一些家长、教育工作者用“提心吊胆”“心惊肉跳”来形容自己的担心和恐慌;一些学生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扭曲,大家忧心忡忡。必须增强紧迫感,各方面、各途径配合,主动出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贵州4000余万人口,学校师生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涉及千家万户,这部分人的法制素养提不高,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

第四,要提高自身的法制素养。要多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为人师表,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不但用知识,更要用行动感化学生。

第五,要精心备教。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精心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

第六,要主动探索创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 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在遵循 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

第四篇:2013年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3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一)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3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二)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三)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四)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五)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六)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七)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3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二)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3年3月27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渗透方法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实际中渗透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清澈的湖水》它写的是小女孩小洁宁可长时间地把面包纸攥在手里,也不愿弄脏那“清澈的湖水”。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本文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件,让学生明白:其实保护环境很简单,就在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既然我们的举手之劳能保护环境,使其不受破坏,我们就应该好好保护我们周边的环境。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小洁为什么紧紧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水里?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我们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现在河里的不但鱼不能生长,就连河水的颜色都是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讲讲原因,让学生不约而同感受到“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教师趁机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1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创设情境渗透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无疑是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花草树木点头笑”这课时,我们可以先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森林舞会”,让学生扮演各种树木,讲讲自己的作用,并让一学生带着头饰扮演书中的小兔子,讲述人们为保护森林所做的努力和制定的相关的法律,通过表演,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接着教师为学生介绍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内容。使学生的感情自然升华,激发了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在游戏中渗透。

基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游戏令他们喜闻乐见。我们可以把社会的某一场景搬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所设的情景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从而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例如:在一年级下册音乐《红眼睛 绿眼睛》这课中,我们可以做一个身临其境的游戏“今天我来指挥交通”,老师扮演交警来指挥,同学们排成一队,互相把双手搭在前面一个同学的肩膀上,搭成一辆小车,当老师举起红灯时,就停下来,当老师举起绿灯时,就向前进。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同时也让学生亲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他可以使行人和车辆有条不紊地通过。也可逆行而施,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人人都随己心愿,任意在十字路口穿梭,想怎样开就怎样开,就会引起很多的交通事故,所以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国家制定了许多交通法规,接着给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学生通过游戏,了解了许多的交通法规,增强了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对学生今后的生活终身受益。

4、在实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规则在哪里》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先设计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学生到公园或某一公共场所去玩,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规则要求去做,有小部分学生不守规则,乱扔垃圾,在风景区乱涂乱画等。让学生交流讨论,哪些行为不对,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即可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道德、纪律、法律其实都是规则,人人都要自觉遵守。

5、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一个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一些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课堂小结中渗透。

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泉水》这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小结:泉水多、清、甜、美,多好啊,能浇灌果园,为花朵增添光彩,为人们提供甘甜的饮用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水源,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接着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的条款。这样让学生把课上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中,我们只要把握好方法,抓好时机,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3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三)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3年4月10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简述如下:

(一)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二)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三)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四)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六)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3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四)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3年5月8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按照《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提出的内容、数量、目标要求渗透,就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分述如下: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在35个学科中共设计了730个渗透点。12年大致有480个教学周、14000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1.52个渗透点,也就是平均每19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理解的法律法规,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又属于普法范畴。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结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潜移默化效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且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3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五)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3年6月5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不会。这得从渗透原则说起。

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会伤害学科本身,有时还能促进学科教学,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或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或促进学科知识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试举一例:

二、理科渗透法制教育,优势在哪里?要注意些什么?

(一)法律法规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自然之道的越来越多。如有关环保、生态、卫生、计生、健康、建筑、测绘、统计、能源、资源、水利、交通安全、农林牧渔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其相当多的条款,都是以自然科学规律为依据的,既是对自然之道的尊重,也体现了法律法规力图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维护自然法则、实现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立法意图。如《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依据的是生物学原理;矿井禁止瓦斯超标,依据的是化学原理;交通安全法禁止超速、超载,依据的是物理学原理,等等。这不但为理科渗透法制教育创造了契机,而且能让法制渗透更加顺理成章、自然贴切、富有趣味。如交给文科来完成,显然没有理科自然、便利。

(二)要发挥理科以理明法的优势。一个掌握惯性、加速度等物理知识的人,开车时较少出现超速、追尾、强行超车、弯道不减速的情况;一个深知甲醇毒性的人,一般不会去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有时,“法盲”只因是“科盲”。

(三)要发挥理科过程体验、情感体验机会较多的优势。一个亲自做过爆鸣气爆炸实验的学生,由于有亲身体验,对加油站、矿井“严禁烟火”,认同感会更强,行为也会更加自觉。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3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六)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3年9月11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一、相对于政治思想品德学科,其他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是否在越俎代庖? 政治思想品德课包含法制内容,但既不完全是法制课,也不可能包含所有的法制内容。况且,诸如环境保护、健康卫生、资源能源、安全消防等一些与自然科学有关、体现自然之道的法律法规,要从原理、原因上讲清楚,政治思想品德课就无能为力,但交给数学、化学、生物、物理、地理这样的学科来渗透,既比较容易,又更加自然、贴切、有趣。再如,如何订立契约(合同),如靠政治思想品德课来教学,要么费时,要么难免空泛,如在语文课《威尼斯商人》中来穿插进行教学,由于它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就非常生动、具体、实在。

二、政治思想品德学科如何协调与渗透法制教育的关系?

(一)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类课程本身已经包含有法制、法律知识,首先必须保证教好、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实现课程固有目标。

(二)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类课程的其他内容,富含大量的法制教育因素,有契机、有条件就应该积极渗透法制教育。渗透时仍然要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3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七)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3年10月16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时,如何正确把握涉及的法律问题?

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教学内容中,存在许多与法制问题有关的事件、人物,也不乏凶杀、抢劫、复仇等情节。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轻则引起混乱,重则可能在观念上误导学生。

教学中,应抓住法律的两个特征:阶级性和历史性。通俗地说,法由统治阶级制定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人民当家做主,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维护人民的利益;剥削阶级统治时,法是剥削阶级意志的体现,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有句口头禅——“这是哪家的王法?”,至少问到了两个问题:“谁定的?”“合理吗?”很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所以,不是所有的法都是以公平正义为基础的,不是所有的违法都不对。第二,法从无到有,从维护剥削阶级利益到维护劳动人民利益,从不完善到逐步健全,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就是在法制理念上,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能穿越时空,不顾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简单机械地用今天的法律或法制理念去套历史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历史观和法制观,否则,小到《背影》中“父亲”过铁路是否违法,大到荆轲刺秦王该不该、梁山好汉是不是真好汉、马丁·路德·金的政治主张到底对不对这样的问题,都难以把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种普法教育,除非必要,一般不要引入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会提出来,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思考和提问,也不能避而不答;但有些不好把握的问题,不要轻易结论,应该实事求是地说明,留给大家去讨论、思考。

锦屏县亮司小学2013年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校本培训讲稿

(八)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三级培训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教师自学 培训地点:教师办公室 培训学时:4学时

培训时间:2013年11月13日 主讲教师:龙安福 培训具体内容:

在练习类、活动类、实际操作类课程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及其渗透环节

一、练习类、活动类、实际操作类课程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体育课、上机课、实验课、音乐课、美术课,其实也存在很多契机。有时,学生的一个不恰当行为(如不守体育规则、偷拿实验药品、网上乱发帖子等),即成为法制教育的契机。某种意义来讲,习惯养成即是法制行为养成。所以这类课程其实有许多优势。

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师有时也要善于创设法制教育话题。小学美术课中,有一课要求画“窗外的风景”。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师生同时作画,完成后先展示学生作品,窗外都是漂亮的花园、整洁的街道等等。最后,老师说我也画了一幅,学生充满期待,但老师展示出来的“风景”,却是遍地垃圾和横流的污水,一个人正捏着鼻子、踮着脚尖从污水中跳过。这幅“煞风景”的作品,和学生的心理预期形成强烈反差,通过情感冲突,很好完成了有关环保的法制情感教育和守法意识教育。

二、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富有智慧。如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题目,批改作业时,借作业(作文)中出现的法制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地进行点评,就做得很好。当然也不要走极端,处处和法制问题挂钩,三句话不离法律,招致学生反感。

第五篇:“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讲稿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培训讲稿

全面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都江镇中心校:杨胜勇

为切实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今天,在这里举办全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下面我就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淡淡几点认识。

一、统一思想,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只是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教育的意义在于启发学生心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全良好的人格。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诚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主义理念”,去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栗战书书记强调“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当前,由于国际国内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据了解,我镇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低龄化现象凸显,犯罪的年龄较以前有所提前,13-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50%以上,一些未成年违法犯罪者从小学开始就出现不良行为,德育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精神,拓宽思路,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现阶段,提高青少年法制素养和法制意识已成为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站在国家长治久安,后继有人的高度,扎实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二、大力推广科研成果,全面实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校是开展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其学科课程主导地位的优势,学科课程数量的优势,各门学科相关知识点涉及法制教育的优势,学科课程教学时间的优势,是其他法制教育渠道不能比拟的。从2009年起,贵州省教育厅组织160多名专家开展了“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研究成果《中

小学法制教育》,这在全国属实首创,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是贵州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是贵州教育的一个亮点,教育部以题为《贵州省积极探索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简报,向全国推介我省的经验。县教科局在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的重点,拓宽法制教育渠道,确保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及时的运用。我镇召开这次培训会,就是全面、具体地安排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标志着我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推动。全镇各校必须按县教科局培训会议的部署,切实将渗透工作抓在手上,力求取得显著成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平台。

1、充实完善学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队伍,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省、市、县各级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品德与生活科教师、班主任等的教学优势,组建各自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骨干队伍,引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有机结合、善于渗透,达到传授知识和普及法律双丰收的成效。

2、要通过听课、说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法制知识水平和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作用,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起到潜影默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实现“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律知识进头脑”的目标。

3、完善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配备,将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4、完善家庭法制教育机制。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提高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能力和意识,努力形成校内外相互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四、加强培训力度,确保渗透工作的全面铺开。

重视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是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保障,忽略了培训工作,就可能导致《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等教学用书成为摆设,使此项工作最终流于形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学校要组织开展好校级培训,采用全校集中、分教研组讨论学习、教师自学、网上互动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培训手册》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使教师尽快全面掌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意义、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为

顺利实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作为各教研组的重要教研活动来抓。各学校的教研组都应该组织教师明确了解本学科、本学期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有几个,分别在那些单元,渗透什么,渗透多少,如何渗透等。我们对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分别做的一个统计,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在座的各位领导明白:作为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各校各年级段各学科的法制教育渗透点有多少,分布情况,渗透内容应心中有数。

各校在做校级培训时应以《教师培训手册》为蓝本,组织指导教师参与全省网上互动,掌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原则,打消教师实施该课题存在的顾虑,坚定搞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信心,并注意收集整理培训的相关资料,确保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渗透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教科局已经对今年的《余庆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余庆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并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了考核方案中,学校的教研活动(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教师的教案、教师的学习笔记等,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都要有所体现,并做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其次,也将把各学校组织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情况,纳入对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及“六五”普法工作情况的考核。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情况还将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考核中。

另外,学校也要相应的调整考核方案,将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认真及时督查,确保渗透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全面检查或抽查教研组及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活动开展情况、学习情况、备课情况等,并做好检查记录。

其次,教育局教研室将不定期到学校抽查学校组织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活动情况,教师集体备课和教案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情况,并作为学年素质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只有由上到下的重视和认真及时的督查,才能确保渗透工作不走过场,不搞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七、抓示范、树榜样,提高渗透工作的质量。

首先,学校要注意培养各年级、各学科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

育活动中的优秀教师,并发挥他们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各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稳步开展。

其次,根据各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县局将在全县确定2——3个学校作为示范校,镇中心校确定敖溪小学、指挥小学作为示范校并将集中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加强对示范校的建设、指导和管理,以推动我镇各学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从而提高渗透工作的质量。

八、秋季学期掀起高潮,实现全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开门红”。

各学校认真按照省、市、县相关部署,制定具体的、严格的实施方案,切实落实秋季全面启动的具体时间、目标、责任等要求,实现2012年秋季学期的全面铺开。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抓好安全教育,上好开学各班安全教育第一课,认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落实好县教科局学校安全“一票否决”制度。让渗透工作逐年推进和深化,不断丰富教学和渗透内容,拓展、充实和丰富教师教育教学的内涵。镇中心校及各校将渗透工作纳入对学校、学校对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学期、考核内容,与评先选优、评职晋级挂钩。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他们必须是不当文盲,也不当法盲,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德才兼备。中小学教育作为基本的教育途经,必须面向全球性经济社会发展复杂多变的趋势和我国社会制度管理创新的挑战,认真审视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切实抓紧抓好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教育工作。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应持之以恒地抓好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推进敖溪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材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材料 一、全面认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 1、是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 2、是要从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高度来认识。 3......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

    一、学习培训文件精神 (1)、在什么背景下要开展在各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政策背景: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

    白龙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钟山乡白龙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主讲:白龙小学 严靖 2011年9月9日 各位老师: 这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如何理性......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西冲镇中心小学:xxx2011年10月,西冲镇中心小学教务主任扬琴同志组织全校20多名教师学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二级培训。以前就提倡教学过......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威宁第一小学 体育组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总结 2011年9月初体育组和全校同事一起参加了我校举办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培训,本次培训是由我校校长及参加过培训的刘广霞和......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火铺镇中心小学 蔡红升 2012年9月6日我校举办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专题培训,本次培训是由我校参加县级培训的李家国老师主讲,李家国从不......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铜锣中学 周朝显 2011年8月30日,瓮安县铜锣中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在教师办公室会议室举行,我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培训,本人有一点粗......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11年9月15日,我校举行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培训,让我体会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又了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