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专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根据上学年的情况,总体上看学生比较爱学、会学,爱动脑筋,思维活跃,善于质疑问难,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因此,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可能性”。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
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可能性” 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设计秋游方案”、“图形中的规律” “尝试与猜测”三个内容,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进一步认识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数”“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测、验证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渗透“化整为零”的策略。通过操作、旋转、平移等探索活动,体会“转化”思想,并能用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建立模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5.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图形与数的关系,发展归纳与概括能力。6.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并能获得解决问题方法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演练习题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转变角色,便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肯钻研、善思考、勤动手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
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5.改进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五、课时安排:
1.小数除法„„„„„„„„„„„„„„„11课时 2.对轴称和平移„„„„„„„„„„„„„„„8课时 3.倍数与因数„„„„„„„„„„„„„„„9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4.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5.分数的意义„„„„„„„„„„„„„„„13课时 6.组合图形的面积„„„„„„„„„„„„„5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7.可能性„„„„„„„„„„„„„„„„2课时 总复习„„„„„„„„„„„„„„„„„5课时
注:以下内容本届学生先前已经学习: 1.小数除法(11课时):四年级已学。2.可能性相等(2课时):四年级已学。3.对称与平移(8课时):四年级已学。需要补充学习的内容 1.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1课时)。教师需在开始讲授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时补充。可参照旧版五上P2页。
第二篇: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4-2015第一学期)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3.第五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对称、平移与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下册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3.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 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可能性的大小”。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知识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倍数与因数、质数与合数。经历探索2、3、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2、5、3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3.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变换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在探索图形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假、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大小比较。能在1—100自然数内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中,获得数学探索经验。
6.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面积,解决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7.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8.鼓励学生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思路与方法:
1.给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素材,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合理安排,扎实进行数学活动。关注学生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3.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平台,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5.开展富有特色的专题活动,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6.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习结果。3.多角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进度表(附后)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根据上学年的情况,总体上看学生比较爱学、会学,爱动脑筋,思维活跃,善于质疑问难,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因此,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七单元“可能性”。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3.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可能性” 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与实践
本册教材安排了“设计秋游方案”、“图形中的规律” “尝试与猜测”三个内容,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进一步认识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体会“数”“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测、验证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渗透“化整为零”的策略。通过操作、旋转、平移等探索活动,体会“转化”思想,并能用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建立模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5.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图形与数的关系,发展归纳与概括能力。6.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并能获得解决问题方法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和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演练习题的所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努力转变角色,便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肯钻研、善思考、勤动手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4.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5.改进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五、课时安排:
1.小数除法轴„„„„„„„„„„„„„„„11课时 2.对称和平移„„„„„„„„„„„„„„„8课时 3.倍数与因数„„„„„„„„„„„„„„„9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4.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5.分数的意义„„„„„„„„„„„„„„„13课时 6.组合图形的面积„„„„„„„„„„„„„5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7.可能性„„„„„„„„„„„„„„„„2课时 总复习„„„„„„„„„„„„„„„„„5课时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孙建刚
牛庄中心小学五2班数学教学计划
孙建刚
一、基本情况
我班现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5人。全班学生总体来讲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爱说爱动、求知欲比较强的。但是学习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可惜,有3名同学不及格。因此,怎样解决好差生的问题就成了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工作。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四大类六个单元和三个综合应用。
(一)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和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三)统计与概率:是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包括数学与交通、尝试与猜想和数学与生活三个部分。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因数和倍数”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将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和偶数;在探索非零自然数的特征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通过第三单元“分数”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在1~100的自然数内,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
教学计划第1页2012年9月3日
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将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的学习,学生将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
5.通过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的学习,学生将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6.通过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的学习,学生知道能用分数表示简单是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7、通过对“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应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拟采取的措施
我带这个班级的课是第二个学年了,在过去的一个学年中,自认为学生们学得不错,数学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苦于成绩计算方法的原因,使得全班数学成绩排名列在了全镇倒数第二名。为了摆脱这一窘境,经过思考,我在新的一个学年里,计划采取如下方法进行整改,希望能有所突破。
1、依托太谷“学案导学”模式,结合暑假末期到河南沁阳永威
学校观摩学习得到的启发,将二者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希望能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关注学困生,以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带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体会当堂所教学的知识。
2、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重新的规范,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课堂秩序和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3、对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单独的辅导,并充分发挥学优生的模范带头和帮扶作用,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细致的查缺补漏,尽力清除学困生的知识负积累,争取达到100%的及格率。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9课时左右第1、2周(9.1—9.15)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10课时左右 第3、4周(9.16—9.29)第三单元分数13课时左右第5—8周(9.30—10.27)数学与交通、整理复习
(二)5课时左右第9周(10.28—11.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6课时左右第10、11周(11.4—11.17)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4课时左右 第12周(11.18—11.24)尝试与猜想、整理复习
(三)4课时左右第13周(11.25—12.1)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3课时左右第14周(12.2—12.8)数学与生活3课时左右第15周(12.9—12.15)总复习5课时左右第16周(12.16—12.22)复习考试第17——21周(12.23—1.27)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3、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知道公倍数和公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二、教材概况:
本册教材从四个方面编排:
一、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 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三、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的内容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分散编排。
三、学生知识现状简析:
五年级男同学自控能力较差,比较好动,欠仔细认真,但他们思维活跃。不足的是两极分化较严重,尤其是计算基础较差,熟练程度不够。很多同学缺少自觉性,基础很差,成绩很不理想。
因此,备课时应注意优等生与差生的具体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更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特别要注意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3、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与邻近学校同年级数学教师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新课改理念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兼顾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经过四年实验教材的使用,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内容的加深,孩子们已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六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第三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一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
(一)”。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
(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综合应用活动,学生应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主要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7、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本文由小学名师教学网http://hbteachers.cn收集整理,感谢原作者。详细参考:http://hbteachers.cn/sx/Print.asp?ArticleID=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