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后期研究阶段总结
2012年度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
——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
后期研究阶段总结
(一)形成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与高效课堂的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初步构建化学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应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传统教学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对于教学方法研究来说,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认为必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第二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第三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化学教学方法研究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所设计的教学设计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教案往往
既具有教师的教学性,又具有学生的自学性,可以既可用于教师的组织课堂教学,又可用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学习。
2、初步设计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课件
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两大信息的有机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广大化学教师,不但制作了许多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而且还制作了更多的用于解决某一问题的积件,大大提高了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现代化教育媒体技术的运用,特别是Internet的介入,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等等使得教学过程出现自动化等趋势。多媒体软件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备课、上课、练习、复习、考试、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设计成软件被电脑保持。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力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学习的工具不仅是笔、纸、课本,而且是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计算机。利用学校自己的服务器建立强大的校园网,通过校园网,教师不但可以知道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生电脑上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化学习。
(二)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化学教学效率
一是切实处理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关系。突出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要注意加强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注重理论课教学外,又将如何提高学生课余实验等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是融教学与实验、实践为一体。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的检验;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必须以理论为指导。这就要求在完成各章节的实验时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写全实验报告,做好实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对实验故障的分析及处理,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正确的理论。
三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不完善,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思维空间和能力的狭隘,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得到限制。为此我校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手段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定与教学相关联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目前这些资料部分已在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明显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
(三)初步建成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学校重视教学资源的积累,与高考学习网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号召老师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并切实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备课的资料,学生活动的材料广泛收集下来,建立了适合我校的资源库,为老师们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学校结合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学会和熟练掌握了幻灯片的制作、WORD、电子表格、网页制作等多种多媒体技术,并学会利用幻灯
片和网页制作教学课件。以学校教研小组为活动单位,培训教师制作课件,程序是通过“集体备课—制作课件—上课运用—修正”。通过制作活动,探索引导学生开展个别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同时,逐步建立学科教学素材“积件”库、“主题教学”软件库,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创办学校网站,为师生提供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供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实践园地,并以它为阵地,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库建设。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校本资源库的管理工作,教学资源库内容要不断更新、充实、丰富,其设施要不断调试、保养、维护。要使教育教学资源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教学资源库的服务工作一定要跟上。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者应该根据教师的要求,从技术的角度满足教师深层次的、专业的要求,尽量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四)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的有关理论,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理论和观点等,目的是通过理论的学习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研究。在此阶段我们筛选印发了大量学习材料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多维测量方法介绍》、《教学改革项目和评价方法》、《现代教育技术软件概述》等,同时大家也在各自的岗位上,阅读了大量论著及有关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文章。大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创新,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总结。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交流、参加有关培训和专项会议 为了开扩大家视野,及时了解外面的情况,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学校
根据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我校先后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去到潍坊市和青州市现场汇报展示会。通过参加会议、培训及有关多媒体教学活动,使大家不仅学到别人的先进经验,增长了见识,开扩了眼界,而且我们也在关会上交流了我们经验和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使大家感受到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增强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自信心。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迅速更新换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学习与培训,就必然成为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为了保证学习培训工作的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除了继续保持第一阶段“三个层次”的培训策略外,在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上又有了新的规定和创新。通过上述培训活动,提高了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很多老师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主要成果:
孙红霞:《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2012年11月被潍坊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王国磊:《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几点做法》,2012年12月被潍坊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李湘涛:《初步探究在分组实验中注意的问题》2012年11月被潍坊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刁久香《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实践与实效研究》2012年12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石丽华:《一堂生动的实验探究课》2012年12月被潍坊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李海燕:《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2012年11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孙红霞:2012年12月,孙红霞老师被评为青州市实验教学能手 李湘涛:2012年12月,李相涛老师被评为青州市化学教学能手 孙红霞课件《乙醇》2012年12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二等奖。刁久香课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2012年12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二等奖。
王国磊课件《石油的炼制、乙烯》2012年12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二等奖。
石丽华:《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设计的研究》2012年12月荣获青州市实验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孙红霞、刁久香:《铜与浓硫酸实验的改进》2012年11月荣获潍坊市实验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孙红霞:《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012年11荣获潍坊市实验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孙红霞:《多措并举,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2012年9月荣获潍坊市实验教学和教育图书管理金点子征集活动三等奖。
孙红霞:在我市2012——2013年高中基础年纪素质教育教学策略研讨会上提供题为《共价键》示范课一节。
石丽华:在2012年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山东省优秀指导教师奖。
孙红霞:2013年12月被评为潍坊市实验教学学科教学能手。
(五)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的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选择、处理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出,而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展(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的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于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不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时,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维持学习活动的适当难度,不断向学生指出讨论中有争议的部分,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课题研究总结后期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后期工作总结
梁湖乡岷州小学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旨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选题立意,鼓励学生自由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学生通过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来捕捉习作素材。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又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地做到“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从而促使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生活作文意味着将学习的形式化为生命的活动,作文的过程也就自然演变为心灵体验生活的成长历程。当体验的痛苦和欢乐倾注笔下进,作文不再仅是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更是审视生活,反思自己的心灵思辨过程。我进行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的依据
新课标要求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是说在作文教学时,既要进行用字、遣词、造句、谋篇的综合训练,又要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的能力。
三、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农村小学生
(二)研究的内容: 1.构建生活化的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
2.创立生活化的教学模式(1)作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2)作文训练方式的生活化(3)作文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四、研究的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针,积极开展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反思,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现状调查法、研究问下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4个阶段:
实施时间为一年,主要分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3—2014.5)我们课题组主要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在分析完教师、学生的现状后及时组织教师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深刻理解课题意义,认识课题研究的价值,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启动阶段(2014.6—2014.8)请有关专家完善方案,对研究对象做了提前测评的问卷调查,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学习相关理论。
(三)实践探究阶段(2014.9—2015.1)
运用观察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积极探索农村小作文生活化教学实验研究。具体实施措施:
1.丰富校园生活
(1)常规性活动。如学期总结表彰大会;每周的升旗仪式。(2)开展主题班队活动。如:安全你我他,演讲比赛,背诵古诗文比赛、朗读大赛、举行辩论会等等。
2.享受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环境,是孩子继续成长的沃土。幸福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热情、纯真、善良、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我们要求学生体验家庭亲情,享受劳动乐趣,感受生活情趣。在生活作文指导的过程中,选取学生典型的家庭生活情景,确定具体的场景和观察的内容,引领他们回到家庭生活的小天地里去观察和思考,进入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为情而作”,使他们感知家庭生活的真善美,用爱心去感受家庭生活。3.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环境,适时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科技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活场面的沸腾……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这些都能使学生激动不已。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画面,纳入生活作文的范畴,引领学生用心去观察,去描绘,去体验。
(四)总结阶段:(2015.2-2015.3)
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小学生习作生活化教学的做法和有效经验,撰写了论文,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以及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
五、研究成果总结
(一)构建了“作文生活化”教学基本策略
以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结合我校教师的行动研究初步形成了农村小学 “习作生活化”教学基本策略:
1.亲历实践,体验生活 2.阅读交流,感悟生活 3.情景模拟,再现生活 4.展开想象,创造生活 5.立足生活,多元练笔。
(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质量、丰富写作内容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起巨大作用。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应“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乐于作文,乐于表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生活化教学课题实施以来,大多数学生与阅读、作文交上了好朋友,喜欢在课外阅读大量书籍,喜欢上作文课,所写的文章也能做到文从字顺,有真情实感,而且养成了写生活日记的好习惯,学生的写作水平大面积提高。
(三)开启教师成长之门
一年来,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并经常观看名师习作教学课堂实录,在学习的同时将自己的理念带入自己的课堂,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修改,再实施。教师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增强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应该说此项研究是比较成功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研究。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题研究已将近结束,从各方面来看,学生的作文也的确得到了提高,但有一点困惑在这里提出:生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色彩的。要写好生活作文,学生必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有较自由的时间和较广阔的空间投入生活、熟悉生活,值得探讨。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改革就作文谈作文的狭隘观念。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这工程,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范围。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有许许多多方面要重新认真研究,有许许多多事情要仔细地去做,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第三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为在学校中形成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拥有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使广大教育者形成善于在细微之中做学问、做事情的风格,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好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搞好学校内涵建设。2013年9月,我们龙凤小学后勤组申报承担了校级课题《农村中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近半年来,我们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深刻反思,不断改进,研究已经初见成效。教师的管理观念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现将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过程和进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坚持课题引领、服务策略
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十分重视,坚持科研课题引领、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从课题的申报立项到实际研究,学校都积极关注,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组织核心成员外出听取专家汇报、参观管理现场等活动,充分保障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是我们科研课改的坚实后盾。
(二)、做好教师管理观念、学生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的现状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为了充分、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课改至今的班级学生管理现状,使实验教师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自课题申报开展以来,课题组老师多次进行班级学生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课题组老师认真调查、总结、研讨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态度、行为、习惯的体现方式等。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管理,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狠抓班级管理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班主任是
开展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级是实施德育的主战场。为此,学校每年挑选一批责任心强、有能力、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组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学校原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校发展计划,同时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重新修订了《龙凤小学班级量化考评细则》、《班主任评价方案》、《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方案》、《控制辍学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现在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健全管理机构,抓执行,促整改
学校成立了考评和检查小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每日做到“五查”,即查到校、查两操、查课间、查自习、查放学。所查结果做到每天公布,每月汇总公布,并把每月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学校特别重视考评结果的在整改,通过整改,班主任看到了不足,找到了与其他班级的差距,想法设法改进了,班级间的差距缩小了,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3)开好“四会”,促进班级德育教育
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班主任每周认真组织一次主题鲜明的班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开展一次“文明礼仪标兵”和“纪律标兵”评选会。通过“感恩教育”班会使学生在家理解父母的“唠叨”,在校体会老师的“严与爱”;“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后,校园里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没有了,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一次次主题班会的召开,一次次开启了同学们心灵的大门。在开展会议中,注重实效,不搞形式。每次会议要依据存在的问题或者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计划和实施措施;注重痕迹管理,不搞口头形式。班级工作要有记录,总结和反思,强化经验推广。
2、重视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习惯也往往会成就学生的一生。
(1)制定健全制度,抓好学生课堂学习规范,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教学发展,学校专门制定修改了《龙凤小学教学奖励办法》、《龙凤小学“三六”和谐高效课堂构建实施办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十条》、《学生课堂学习规范十条》等,突出了教学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地位。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自主互动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况,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课堂上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2)抓好课间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向上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所寄宿制半封闭管理的农村学校,管理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也是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为此,在学期初年级组要求各班级与任课教师分别制定了各班学情分析报告,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的措施与目标,并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座谈、指导,使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不好习惯,拾起信心加倍努力。班主任负责跟踪服务与阶段性评价总结。
(3)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特别重视对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的奖励,每学期对一学期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并颁发奖学金,同时学校借助学校宣传栏、校电台等形式,对优秀学生进行宣传,以此树立良好风气,促进学风建设,激励学生进步。
3、加强班级环境卫生管理,创建清洁美丽校园
为了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不断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文明水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使校区环境达到“清洁、整齐、文明、有序”,学校特别重视班级环境卫生管理。为此,学校专门《龙凤小学学校环境卫生管理方案》等制度,并专门召开各班劳卫委员培训会,由劳卫委员组织各班学生认真学习,统一要求与考核标准。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成立考核小组,坚持每天不定时检查和抽查,并做好详细记录,每天将考核结果在学校公告栏公示,而考核结果也纳入班级量化之中,以及学校评选“劳卫标兵”的重要依据。每天考核结果的出现总能吸引班主任与同学们的关注。通过一
次次的关注与整改,我们的校园树更多了、草更绿了,地更净了、宿舍更整洁了。现在同学们都有一个共识:共同营造龙凤小学清洁美丽校园的学习环境,使清洁美丽的校园环境永远成为龙凤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文化情境之中,受到特定的文化影响的,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班集体,它的文化对于学生的文化定向、文化发展、文化转型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为此学校确定了“树立优良班风,展现班级风采”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及《龙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标准》,各班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师生共同策划,一起动手,装扮自己的教室、宿舍,教室里“班级风采”、“佳作欣赏”、“班务公开”、“心愿树”等栏目,展示了班级师生的风采,彰显了同学们的个性。为了激励同学,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每学期组织校领导班子对各班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考评打分,并公示考评结果,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使班级精细化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从教育思想观念来看,仍有个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教育思想比较落后,教育观念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个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注重智育,甚至只顾自己所教的学科,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没有照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中没有体现班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不公平的,势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就教育管理方法而言,当前,教育管理者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仍较匮乏,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指导,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在具体班级管理中,表现出班级管理表面统一、严谨,但缺乏内在活力和特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多见于批评教育乃至惩罚的方法,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疏远、教育功能的萎缩。
3、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班级管理模式多是保姆式、警察式的。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在班级的实
际工作中,甚至把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变成主体作用、包办作用,班主任“有为”,而学生“无为”。
4、目前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各项活动和事务性工作繁杂,班主任有时疲于应付,班级管理不能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难以推广。因此,存在班级管理没目标或者目标不落实,计划性差、随意性强,放手学生管理而不能及时有效指导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因而影响班级精细化管理效果。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到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涌现,在课题研究工作中还有着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索、解决。但是我们将继续走校本科研之路,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更扎实更严谨,以期圆满完成研究目标,为实现龙凤小学跨越式发展尽一份力。
龙凤小学《农村中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课题组
2013年12月
第四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农村中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为在学校中形成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拥有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使广大教育者形成善于在细微之中做学问、做事情的风格,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好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搞好学校内涵建设。2010年11月,我们桃墟中学申报承承担了实验课题《农村中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近半年来,我们在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深刻反思,不断改进,研究已经初见成效。教师的管理观念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现将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过程和进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坚持课题引领、服务策略
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十分重视,坚持科研课题引领、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从课题的申报立项到实际研究,学校都积极关注,由学校政教处公主任主持,并由有经验的教科室张主任及时跟踪、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组织核心成员外出听取专家汇报、参观管理现场等活动,充分保障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是我们科研课改的坚实后盾。
(二)、做好教师管理观念、学生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的现状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为了充分、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课改至今的班级学生管理现状,使实验
教师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自课题申报开展以来,课题组老师多次进行班级学生的现状调查和分析。课题组老师认真调查、总结、研讨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态度、行为、习惯的体现方式等。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管理,推
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狠抓班级管理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班主任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级是实施德育的主战场。为此,学校每年挑选一批责任心强、有能力、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组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学校原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学校发展计划,同时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重新修订了《桃墟中学班级量化考评细则》、《班主任评价方案》、《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方案》、《控制辍学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现在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健全管理机构,抓执行,促整改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主任公主任、团委张书记及各年级主任为成员的考评和检查小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每日做到“五查”,即查到校、查两操、查课间、查自习、查放学。所查结果做到每天公布,每月汇总公布,并把每月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学校特别重视考评结果的在整改,通过整改,班主任看到了不足,找到了与其他班级的差距,想法设法改进了,班级间的差距缩小了,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3)开好“四会”,促进班级德育教育
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班主任每周认真组织一次主题鲜明的班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开展一次“文明礼仪标兵”和“纪律标兵”评选会。通过“感恩教育”班会使学生在家理解父母的“唠叨”,在校体会老师的“严与爱”;“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后,校园里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没有了,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一次次主题班会的召开,一次次开启了同学们心灵的大门。在开展会议中,注重实效,不搞形式。每次会议要依据存在的问题或者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计划和实施措施;注重痕迹管理,不搞口头形式。班级工作要有记录,总结和反思,强化经验推广。
2、重视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习惯也往往会成就学生的一生。
(1)制定健全制度,抓好学生课堂学习规范,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教学发展,学校专门制定修改了《桃墟中学教学奖励办法》、《桃墟中学“三六”和谐高效课堂构建实施办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十条》、《学生课堂学习规范十条》等,突出了教学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地位。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自主互动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况,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课堂上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2)抓好课间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向上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所寄宿制半封闭管理的农村学校,管理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也是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为此,在学期初年级组要求各班级与任课教师分别制定了各班学情分析报告,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的措施与目标,并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座谈、指导,使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不好习惯,拾起信心加倍努力。班主任负责跟踪服务与阶段性评价总结。
(3)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特别重视对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的奖励,每学期对一学期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并颁发奖学金,同时学校借助学校宣传栏、校电台等形式,对优秀学生进行宣传,以此树立良好风气,促进学风建设,激励学生进步。
3、加强班级环境卫生管理,创建清洁美丽校园
为了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不断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文明水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使校区环境达到“清洁、整齐、文明、有序”,学校特别重视班级环境卫生管理。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桃墟中学学生宿舍管理方案》、《桃墟中学学校环境卫生管理方案》等制度,并专门召开各班劳卫委员培训会,由劳卫委员组织各班学生认真学习,统一要求与考核标准。为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公主任与团委张书记为考核负责人的考核小组,坚持每天不定时检查和抽查,并做好详细记录,每天将考
核结果在学校公告栏公示,而考核结果也纳入班级量化之中,以及学校评选“劳卫标兵”的重要依据。每天考核结果的出现总能吸引班主任与同学们的关注。通过一次次的关注与整改,我们的校园树更多了、草更绿了,地更净了、宿舍更整洁了。现在每一个桃中人都有一个共识:共同营造桃墟中学清洁美丽校园的学习环境,使清洁美丽的校园环境永远成为桃墟中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文化情境之中,受到特定的文化影响的,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班集体,它的文化对于学生的文化定向、文化发展、文化转型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为此学校确定了“树立优良班风,展现班级风采”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及《桃墟中学班级文化建设评价标准》,各班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师生共同策划,一起动手,装扮自己的教室、宿舍,教室里“班级风采”、“佳作欣赏”、“班务公开”、“心愿树”等栏目,展示了班级师生的风采,彰显了同学们的个性。为了激励同学,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学校每学期组织校领导班子对各班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考评打分,并公示考评结果,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使班级精细化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从教育思想观念来看,仍有个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教育思想比较落后,教育观念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个别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注重智育,甚至只顾自己所教的学科,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没有照顾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中没有体现班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不公平的,势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就教育管理方法而言,当前,教育管理者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仍较匮乏,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指导,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在具体班级管理中,表现出班级管理表面统一、严谨,但缺乏内在活力和特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多见于批评教育乃至惩罚的方法,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疏远、教育功能的萎缩。
3、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班级管理模式多是保姆式、警察式的。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在班级的实际工作中,甚至把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变成主体作用、包办作用,班主任“有为”,而学生“无为”。
4、目前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各项活动和事务性工作繁杂,班主任有时疲于应付,班级管理不能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难以推广。因此,存在班级管理没目标或者目标不落实,计划性差、随意性强,放手学生管理而不能及时有效指导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因而影响班级精细化管理效果。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到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涌现,在课题研究工作中还有着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索、解决。但是我们将继续走校本科研之路,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更扎实更严谨,以期圆满完成研究目标,为实现桃墟中学跨越式发展尽一份力。
桃墟中学《农村中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探索与实践》课题组
2011年3月
第五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范文模版)
黄陂区教育科研课题
“中学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黄陂区前川街环城中学 2013年12月1日
“中学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本课题在区教科室各位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特别在陈主任的亲临培训和胡主任、张主任的倾情教授之下,并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顺利走过了三个学年,成功的迎来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从第一学年的申请立项、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到第二学年的前期调查、确定方案、成功开题,再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培训、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凭借环城中学教师资源充足的有利条件,根据孙校长提出的“倚靠教师办学,通过班主任强校”治校理念,我校大力强化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扎实走好课题研究的每个阶段。本学年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我们时间虽然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工作虽然很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成果、课题组活动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及进展
(一)、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实现如下目标:
提高整个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使班主任明白自身的工作价值,明确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和能力要求。即要把握好管理者、组织者、心理辅导者、协调者这四个角色以及具备相应的能力。
结合校情探讨新时期班主任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构建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内容和途径,注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系统与分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含培训内容、实践过程、及管理模式在内的有效套路。
完善班主任校本培训与选拔、考核、激励紧密结合的制度,形成全面提高我校班主任专业素质的长效机制,培养班主任的敬业精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热情,逐步形成他们各自的班主任工作特色,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二)、夯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建立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分工明确。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工作,课题把课题研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孙校长亲自负责课题的组织、管理和督促工作,并作了“小班化管理”、“寄宿制管理”、“班主任的沟通艺术”的专题培训,为整个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李开敏校长分管教育科研工作,教科室王主任专职负责课题工作的开展。其他各成员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进展顺利。
加强培训力度,保证时间,形成习惯。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我校更加明确了培训时间必须得到保障的重要性。我们有周例会、月专题、学期交流,这些都不会因为其他事情而受到影响,班主任也非常熟悉流程,养成了积极参与的习惯,所有活动都能按时到场。
重视制度建设,落实常规,转变观念。通过《班主任培训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班主任一日常规制度》等制度的建设,让班主任在培训学习和日常工作中不断进步,并转变观念,让自认为辛苦的工作常规化,让需要激励才能创新的工作常态化。
(三)、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为了完成研究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制定详细科研计划,落实目标。
每周开展一次班主任例会(含课题组成员),由高俊峰主任主持,对班主任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培训学习指导日常工作。
每月开展一次专题培训,由王超方主任主持,对班主任进行系统性培训,现已完成的培训专题有:孙校长的“小班化形势下的班级管理”、“用关爱和细心为寄宿生保驾护航”;高主任的“主题班会的实效性”、“班级文化与学生精神面貌”等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每学期开展一次学习交流,由李开敏校长主持,课题成员整理学习资料、调查材料。每人写一篇学习心得,选出三名优秀班主任作代表发言,相互学习,讨论,总结自己本学期的研究情况,撰写论文。
每学期我校都由教科室主任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严格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分管的任务,各施其职,使课题组能自觉、健康、稳步地运转与成长,也使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得以落实。
2、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层突破。
课题组成员运用了调查研究法、访谈法,了解了我校班主任工作的发展状态,了解了学生的发展现状及对班主任的看法和需求,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懂得了我校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由组员黄志红、黄玮完成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的过程,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运用了个案研究法,通过两年时间的调查、了解及资料搜集,已完成了对班主任个人成长、学生行为转变、班级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由课题组成员刘耀峰、黄志红完成了跟踪调查,并撰写了个案分析材料。
运用了行动研究法,课题成员能在工作实践中将校本培训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用活动来带动研究,用学习所得来促进活动进行。黄志红的主题班会、杨良的家长会、黄玮的班级文化、李利民的致学生的一封信......这些活动都是理论结合实际的产物,在班主任队伍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运用了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具体情况的归纳与分析,我们从三个方面收获了经验:从学校管理方面,完善了“班主任培训制度”、“班主任评价及激励机制”等;从德育教育方面,制定了班主任的“道德规范制度”、“一日常规制度”等;从个人成长方面,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素养,积累了实践经验,每人都有自己的论文或经验总结材料。
3、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讲求效果。
班主任例会的形式:我校改变了有些学校以布置工作代替校本培训的做法,将能力培训和日常工作融为一体,在每周一下午第一节定期召开,既能结合平时的工作要求来进行培训,又能做到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专题讲座的形式:它既可以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灵活操作,又可以联系学校校情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我们已开展的“班主任的角色意识”、“班主任的协调与应变能力”、“班主任的学习与研究能力”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班会研讨课的形式:它为班主任提供了展示和学习的好机会,生动活泼,强调了“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让班主任的工作不断创新。我校每学期两次主题班会公开课,采用“观摩--交流--评价--小结”的方式进行,对班主任颇有推动力和影响力。
竞赛、比武的形式:这种形式既灵活多样,又能提高班主任的竞争意识。“三册记载”每月一比,“板报设计”两月一比,“教育案例”每学期一比。学校采用“赛--学--评--奖”的形式,很有培训实效。
师徒带教的形式:虽然较为传统,但师徒之间教与学明确,经验传递直接,指导及时,学习效果明显。在课题组的培训引领下,十佳班主任杨良与刘绪超、市优秀班主任李利民与彭猛的结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管理和研究能力的学校群体和班主任队伍。区十佳班主任、百优班主任、市优秀班主任、市先进班集体......那一张张奖状,就象一串串金色饱满的麦穗,它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同时盛载着我们丰收的喜悦
2、形成了初步的经验。培训经验、管理经验、治班经验......那一份份的学习笔记、活动记录、案例分析、管理论文、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等等,仿佛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
3、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积累的较为系统性的培训资料、具有特色性的培训模式、具有实效性的培训制度,将对学校以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工作有着指导意义,而逐步完善的班主任评价机制对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将起着长效作用。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本课题侧重本校现状,针对本校校情,有些大力探究的内容,如“小班化”、“寄宿制”等,在区内难以得到大力推广。
2、班主任的评价中存在较多量化成分,无法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激情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劳动。
3、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大,部分心理调节能力比较欠缺,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4、在聘班主任的培训较全面和具体,而预备班主任(普通教师)的培训力度却很不够或没有,很难随时承担重任。
四、努力的方向
我们知道任何研究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探究及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些这样或那样,甚至是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培训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这两年来,我们虽然在理论上做了一些探讨,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但限于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不足,研究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希望能在区教科室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把我们的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好班主任校本培训这一阵地,积极探索培训对策,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幸福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班主任、发展每一个班主任、幸福每一个班主任,我们课题的研究目标将会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环城中学教科室 201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