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其平异课同教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3 04:2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其平异课同教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其平异课同教心得体会》。

第一篇:苏其平异课同教心得体会

京津鲁三地教师小学语文“异课同教”教学研讨会参会心得体会

苏其平

2012年10月18日—20日我参加了在滨州经济开发区一中展开的京津鲁三地教师小学语文“异课同教”教学研讨会,感受颇深,现总结反思如下:

一、听课有感

当看到作文课上,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不能接受。低年级的作文公开课来自滨州开发区一中刘晓静老师的《老师的尾巴》孩子们拿着彩笔也画也写,觉得就像是美术课一样,当展示时才发现确实不错,毕竟是低年级,应该图文结合的;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小学王宇老师的中年级《你来比划我来猜》虽然由于没有备好学生,效果不是很好也看出了她的创新;来自温总理的母校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的李莎带来的《快乐的气球》讲得非常扎实,也很有效,和前两节相比更具实效性,跟注重了对课堂的组织和写作方法的渗透,角度、心理、外貌、修辞,好词佳句,更具指导性。

二、李家栋老师的报告眼前一亮

李家栋老师的报告,让我感慨很多,他的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让我们眼前一亮,就像点醒了梦中人一般,我对于教科研前线的相关信息太缺乏了。习作教学就应该教给学生更多自由作文的权力,开发区一中刘宗顺老师的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实践,带领老师向前,就出最前沿信息的执着深深打动了我,也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老师也要做一个写作型的教师,根据学生学段的特点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利。做到“时时写”“日日记”“常常作”当写作变成一种习惯孩子没就不会再有畏难的情绪,而是觉得非做不可,况且生活中我们有许多的工作需要,非做不可。回来后我就立刻为孩子们建立的随笔本时时刻刻记录,先从养成习惯开始。还要走出急功近利,关注眼前利益,注重表面形式的学习,对思想智慧的学习认识不足的读写误区;重视积累写法,例如布局谋篇、构段方式、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及时结合,读到内容用内容写,读到写法用写法写,读到思想用思想写。另外要及时结合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把我要求,有效引导。

三、崔峦老师的报告让我站在了不一样的高度

无论是李家栋老师还是崔峦老师都在强调课标的重要性、指导性。崔峦老师特别强调作文一定要求真立诚,说真话、自己的话,诚实地、老老实实地实实在在地作文,“诚于中,形于外”,教作文教做人,学作文学做人。崔峦老师也是强调让作文变成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培养需要训练,要勤动笔,少束缚,放手让孩子去写,变成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写作基于阅读“劳于读书,易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和写要双手抓;写作教学还应该开放,学生的习作要做到个性化,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引导血神关注生活,不要总重复以前的事情、别人的事情,要写新的想法、新的体验,同样是写春天,不应该一样的!崔峦老师还指出习作训练应该有一个大体的序列,观察、思维、表达要结合起来培养,旁征博引,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自己的作文教学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崔峦老师做了足足近三个小时的报告,讲完作文他又从语文的其他角度:口语交际、阅读教学、综合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理有据的,结合最好的各种案例、新闻、自己的亲身经历,交给我们最前沿的信息、最有效的方法,让我觉得作文原来是可以这样的,作文可以这么美好的,作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感谢学校给于我这次出去学习的机会,我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支撑往往更高处发展的力量!希望我们学校能让我们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也希望我们学校有一个引领人,指引着我们攀登高峰,打造我们的团队,推出我们的特色,让教师成长起来,让学校在名师的带领下走出去!

第二篇:化学“同课异构”话“异”“同”

化学“同课异构”话“异”“同”

江正玲

浙江省温岭中学317500

摘要:“同课异构”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主流形式和课堂教学评比的重要方式,但是对于“同课异构”中的“同”和“异”尚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通过对“同课异构”的概念、原因和表现的分析,探讨“同课异构”的价值及发展方向,阐析“同课异构”中的“同”和“异”。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时下,“同课异构”日渐取代了以往的“名师模仿秀”成为教学研究的主流形式,研究课、观摩课和示范课等课堂教学展示也一改以往“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教相似”的课堂景象,取而代之的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教学新气象,同时也成为各级课堂教学评比的重要方式。大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可见“异”是必然的,导致我们似乎也找不到“同课异构”的目的了。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同课异构”,特别是其中的“同”和“异”。1 “同课异构”的概念:何“同”何“异”

关于“同课异构”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说法,现引用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选定同一教学内容(同课),然后各自备课,借班上课。由于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同,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思路也就不同(异构)。[1]

◆所谓“同课异构”,是针对统一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去设计、构思,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形式。[2]

◆同课异构是选择相同的课题,由教师单独研究教材,也可以请教老师指导、分析学情和资源选用、撰写教案、制作课件、上课,备课组集体听课、评课比较等几个环节。[3]

可见,对“同课异构”中的“同课”至少存在这样3种认识: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题。我们认为,目前的“同课”仍然停留在相同的教学课题的状态。“同课异构”的过程表述为“确定课题→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其中教学设计部分一般要经历“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内容→构思教学过程→准备教学评价”[4]。首先,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当教学目标不同时,教学内容可能存在不同;即使教学目标相同,教学内容也可能存在不同。其次,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虽然充分分析和利用教材,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删减和重组。可见,从教材内容利用的角度看,同一课题的教学内容同样存在差异。

目前关于“异构”的理解事实上处于“无意识”的“区分”状态。从大的方面来说,“异”可以有3种理解:其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其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不同;其三,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不同。“构”是指“结构”还是“建构”?“结构”是指具体的课堂形式(教学过程),而“建构”则指按照某种操作方法达到某种目的。我们认为,在“同课异构”中更应该从“建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建构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和“怎么建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是研究的核心。

由此可知,目前的“同课异构”实质上是指基于相同教学课题的不同教学实施。“同课异构”的原因:因“同”生“异”

从“同课异构”的过程来分析,“同课”导致“异构”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图1)。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再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其差异形式逐渐增大的。“同课”之所以能够进行“异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教师的个性差异。由于教师的个性、经验、学养、观念和文化背景不同,对课程、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就会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教学策略

和方法时产生不同。同时,教师的个性差异,也造成了课堂教学风格的不同,并以教师个体独特的方式展示课堂,从而导致课堂呈现方式多样化的现象。

其次,是学生的学力差异。学生的发展是开展教学的惟一目的,图1 “同课异构”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正视不同学生的具体差异,自然会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的这种学力差异在教学设计中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学生课堂反馈的即时分析。这些分析是否合理到位,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可见,学生的学力差异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判断,依靠的仍然是教师个体,教师的个体差异同样影响着他对学生学力的分析。

再次,是资源的处理差异。课程改革以来,教材变成了在课程标准下的“一标多本”,成了课程资源的一个部分。教学不能只盯着一本教材,而是要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课时形态)本身需要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的课程资源,这样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就有很大的差异性。即使选择了相同的教学资源,不同教师在分析和解读教学资源时也存在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在整合这些教学资源时也有不同的手段和途径,从而使同样的教学资源体现不同的教学价值。显然,教学资源处理的差异性同样取决于教师个体与教学资源的具体“对话”。

教师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源自于教师的三种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资源对话、与自我对话,充分表现出教师的个性差异。因此,同样的课题,到了不同的教师手里,都带上了浓厚的个性色彩,最后展现出风格各异、不同版本的教学过程。“同课异构”的表现:课“同”构“异”

根据“目标决定内容,内容决定形式”的理解,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受教师的个性差异影响,导致“同课异构”中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存在差异性逐渐扩大的趋势(图2)。因此,我们将“同课异构”中的“异”按照差异程度划分为3个层面。3.1 目标和内容层面——因材施教

任何有意义的教学都是以学生的特点和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作为依据的,即因材施教,其中的“材”至少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学生,二是指材料(教材或教学资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同”

教学课题

个性和风格层面

思路和方法层面

目标和内容层面

图2 “同课异构”的差异程度划分

源)。就学生而言,基础不同、前概念各异,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任何不顾学生差异复制教学过程的教学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就教材而言,除了透彻理解教材本身之外,还要了解教材所处的学段、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虽然教师对学生特点的认识和对教材的理解不尽相同,但由于基于同一课题,且借助的主要资源是相同的教材,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是大同小异。3.2 策略和方法层面——教无定法

一个课题的教学,从教学策略和方法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整体的构思,还是环节的安排,甚至到细节的处理都可以有很大的差异。教学策略有不同的层次(图3),教学方法也是多维度、多层次和多类型的复杂体系(图4)[5],由此可见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调控实施发动方 方法 方法 方法 法

图3 不同教学策略、教学风格之间的关系

如“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教学思路,既有重模型构建的“现象分析→模型想象→结构归纳→结构表达→操作应用”,也有重操作训练的“历史介绍→信息总结→结构归纳→符号表达→操作应用”。复习教学中的教学思路,除了大多采用“条目式”(图5),也有“问题式”(图6,图7),更有“方法式”(图8)。

图4 教学方法的三维体系

硝酸的复习

一、性质(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2.酸的通性3.强氧化性

二、制备„„

图5 “条目讲解式”复习

硝酸的复习

硫酸有“几性”?硝酸有“几性”?什么事实证明硝酸有挥发性? 什么事实证明硝酸有不稳定性? 什么事实证明硝酸只有酸性? 什么事实证明硝酸只有强氧化性? 什么事实证明硝酸既有酸性

又有强氧化性? 归纳和总结

图6 “问题发散式”复习氧族元素的复习回顾与整理

氧族元素的共同特征[比较求同] 氧族元素的代表元素[比较求异] 含硫物质的记忆规则[分析求异] 含硫物质的记忆统整[综合求整]

质疑与对比

同类物质的性质比较[比较求异] 同类物质的差异解释[综合求整]

分析与综合连续变化的过程分析[分析求精] 连续变化的规律总结]综合求整]

应用与拓展

变化规律的应用拓展[比较综合] 图8 “方法训练式”复习

保存角度看性质

制备角度看性质

反应角度看性质

图7 硝酸复习网络地图

3.3 个性和风格层面——扬长避短

由于教师的个性特长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或细腻或粗犷,或曲折婉转或简洁直接;有的教师还会在课堂上配乐朗诵,有的甚至即兴演唱;有的以精美板书来弥补表达不足,有的则以机智言辞来组织讨论;有的擅长对概念原理层层剖析,有的则善于以实验步步推进。总之,所有这些应在“更好地组织课堂,更有效地开展教学”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长处和优势。

由此可见,即使不是在“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下,教师对同一课题的教学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上都存在着“各取所需”的行为,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各有千秋”的景象,或者说“同课异构”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因此也容易模糊“同课异构”这一教研方式的价值所在。“同课异构”的价值:求“同”求“异”

如果对“同课异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教学评比的方式上,那么我们只是利用

了“同课异构”的表层价值。4.1 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

一般说来,认识事物是从区分开始的。要区分,就要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这正是将“同课异构”应用于课堂教学评比的原因所在。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选购商品如此,教学研究同样如此。因此,“同课异构”可以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从比较的角度来看待“同课异构”,应该有更深层的价值。

从比较的定义来看: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正如黑格尔说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6]。所谓“异中之同”是指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中之异”是指表面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有本质上的差异。从这一角度来看,“同课异构”中我们不仅要考察千变万化、教无定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要考察个性各异的教学风格,更要考察这种教学实践是否遵循适宜、有序、有效的原则。

从比较的功能来看:首先,比较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我们在“同课异构”中既要从定性的角度鉴别异同,又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异同。其次,比较可以揭示事物的运动及其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课题的教学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研究课堂教学发展的轨迹和规律,还可以对教师个人不同时期的同一课题的教学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体会教师个人发展的历程。再次,比较可以鉴别理论同实践是否符合。通过“同课异构”比较同一种教学策略或方法在不同学生、不同教师的实践中是否能够收到相同的效果,以检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适用性。4.2 作为教师成长的方向

教师的专业成长大体经历适应、分化、突破、成熟等四个阶段。在我们看来,“同课异构”中的求 “同”求“异”可以指引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教学目标和内容层面的求“同”指引教师达到基本的专业水准。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而教师对课程、教材及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则是课堂教学的基点,由于不同教师的专业水准不同,对课程标准、课程和教材体系以及学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往往会导致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差异。倘若“同课异构”从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就有必要通过共同研讨以正确解读课程和教材体系,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从而促进教师对课程和教材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从目前化学学科教学设计的现状来看,教师对化学知识这一类目标是比较统一的,这或许是因为传统教学一直重视知识教学的“中国特色”所致。但情意目标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假、大、空”,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邯郸学步”的形式化所致。过程和方法目标(或称为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目标)往往是丰富多彩,这往往是由于教学策略和方法不同导致的。如2节“分子”的教学中分别将“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断、判断”和“想象思维、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原因在于教师将实验置于不同的地位:是用实验来引发学生对分子的认识,还是用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分子的认识。[7]

我们认为,选择教学内容的差异性不宜过大,这是因为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某一教学资源的价值是丰富的,但当它被选入特定教材的特定位置之后,就有了其特定的教学价值。如关于原子结构,各类教材中有相似的内容,但各自的侧重点则是不同的(表1)。当我们在使用某一教材时,随意选用其他教材的教学内容,甚至把高中的内容引入到初中课堂,这简直是对教材编排体系的莫大讽刺。

表1 各类教材中的“原子结构”内容比较

其次,教学策略和方法层面的求“异”指引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师教学技能娴熟的标志。一个优秀教师能够在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建立多种的关于教学实践的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和体系。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无所谓优劣好坏,为了选择、组合和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需要对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和试验,因此可以产生不同层次的“同课异构”方式(图9),让教师逐步尝试并掌握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领会不同的教学思想。

再次,教学个性和风格层面的求“异”指引教师发挥显著的个性特色。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一种多因素的决策,既要考虑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是否相符,又要考虑符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以及教学的条件,还要考虑

相同

图9 “同课异构”的层次结构

策略或方法本身的价值以及是否与教学规律相符。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根据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了解、使用的经验和能力以及教学风格等个性品质和个性特征,逐步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个性风格。

我们认为,“同课异构”中既要求“同”又要求“异”,同时,“同课异构”又是不断发展的,从最初的“寻找差距,优化教法”发展到“反思差异,激活思路”,再进入到“悦纳多元,促进成长”的境界,这或许是“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至少有两种思想!

本文参考了2006年9月28日于玉环县楚门中学召开的台州市化学教研会上三门中学叶文祥老师和临海市大田中学何甫新老师的公开课课例“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

[1]包朝龙.感悟“同课异构”——衢州市2007年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观摩感悟.浙江教育科学,2008(3):22-23

[2]陈苗.同课异构异样精彩——温杭两地幼儿园的交流探讨.上海教育科研,2008(3):78-80 [3]李云吾.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浙江教育科学,2007(5):43-44 [4]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21 [5]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103 [6]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53

[7]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名师授课录·化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3~35 [8]朱清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8-14 [9]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0-72

[10]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4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7-33

发表于《化学教学》2009年第11期

第三篇:“同课异构“与”异课同构”

曹国锋 同课异构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教研方式,就是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个性化解析,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学生不同,课的目标、结构、策略、风格自然也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在语文教学中,异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学目标求异。对语文课来说,课文文本本身蕴含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给教师提供了见仁见智的广阔空间。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确定上,不同的教师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见解。例如《天上的街市》,有的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有的教师侧重于想象的生发,引导学生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有的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在不背离文本的基础上,应该允许教师进行多元的解读。2.切入话题求异。语文课的切入话题是同课异构的重点之一,可以说没有话题的选择就没有同课异构。例如《孔乙己》的教学,可以从孔乙己的语言人手分析人物,可以从众人的笑人手深入

曹国锋 同课异构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教研方式,就是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个性化解析,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学生不同,课的目标、结构、策略、风格自然也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

第四篇:四年级同课异授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四年级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4月22日,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参加了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邓慧、徐翠娟、叶玉芳三位教学能手的研讨课,聆听了与会的教育局教研室胡主任、分管教学工作的学校领导,以及各位老师们的精到、中肯的课后点评。执教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精致的教学设计,从容不迫、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充满浓浓人文关怀的课堂交流氛围,使我深受启迪,收获颇丰。现结合三节观摩课,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感受。

以读为本,培养语感。“读”的指导,是这次观摩活动的一大亮点。三位执教老师在同课异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时,都普遍认识到让学生读准、读顺、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读为本、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品味,都得到较好的体现。

邓慧老师在执教中,注重了读 ——读得准确;读得有节奏,读出文本的味道,使品读层层递进,学生在入境动情的品读中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在执教中,邓慧老师不仅注重读的教学,还注重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入情入境地模拟表演萨沙与家人对话的情形,得出主题中心: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怎样去帮助别人,以及别人平时是怎样帮助自己的。在课外延伸环节里,邓慧老师又抛出了一个思考题:当你面对弱小时,你又是怎样做的?(出示: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_____。)使学生深入地去思考。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邓慧老师不仅通过品读倾听,还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模拟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萨沙的思想动态乃至行为的表达,从而体会到萨沙的心理活动,展示了教师“读”的指导过程和学生“读”的能力的提高过程。她的课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感之于心,受之于心,通过感官和心灵直接感受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捷径!

叶玉芳老师在执教时,朗读指导并没有在朗读形式上变花样,在朗读技巧上做文章,而是通过情感的激发、情境的创设、以及老师声情并茂的引读,将学生完全带入了萨沙和家人一起经历的深刻与不平凡的对话情节之中,扎扎实实地让

学生经历了学习、理解、感悟、生成语言的过程。

徐翠娟老师在执教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表达练习,加深了对词语意思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徐翠娟老师能结合课文的教学有机地安排一些运用文本语言的训练,这种意识是难能可贵的。她先指导学生读准句子,再让学生摸拟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来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换关联词进行句式训练,让词义的理解变得活灵活现。这种基于文本情境的说话训练,既能让学生获得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又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接着,徐老师由文本内容拓展开去,根据课件预设的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练习说话,提供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仿说的欲望。在学生基本掌握句型特点之后,徐老师进一步提高练习的难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自由表达。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说话练习弹性大,适应面广,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参与说话训练机会,而且教学层次分明,教学效果明显。她已把对词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说话训练处理得水乳交融。这些成功的经验,让我深切地领会到: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取学习的金钥匙。

阅读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这次的观摩课上,每一节课都是精心设计的,落实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值得提倡。当然,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次的同课异授中,三位执教老师以课本为伙伴,建立对文本的深厚情感,她们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真正发挥课件的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照。

整个活动的开展,留给我许多启发,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水平。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深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选性地感悟教材,这是教学的立足之本。学习百家而顿悟,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今后自己要广泛地学习,深入地研讨,使自己的教学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黄 贵 楠

20014年4月22日

第五篇:冀中的地道战》同课异备3

《冀中的地道战》同课异备3(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条理。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战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人民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题,释题

1、揭题

(播放《地道战》的歌曲)听,多么雄壮有力的歌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吗?(生:地道战)那你们看过《地道战》的电影吗?还记得地道战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说一说,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

2、释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冀”是什么意思吗?(生:“冀”是河北省的简称)那“冀中”呢?(河北省的中部)

冀中是一片广阔的大平原,美丽而富饶。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当年的冀中平原,一起去看一看冀中的地道战吧!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3、理清课文层次。

三、逐题检查、讨论

1、指名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课件出示生字词:堡垒庄稼妨碍厕所任丘拐弯

吆喝荆棘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扫荡

指名读,正音。

强调:

会认字:“荆”不要读成“jin”,“任”在本课读二声(学生用“任”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会写字:“妨”的部首是“女”(学生找出“妨”的形近字如:防、纺、芳、仿、坊„„)指导识记生字。

学生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介绍了地道的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地道的产生及作用;地道的式样、特点;在抗日史上的地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课文的哪些段落介绍了地道的产生及作用?(生:1–3自然段)

指名读1–3自然段,讨论交流: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指名介绍地道战的时代背景,学生根据资料及课文有关句子了解地道战的产生,在此基础上理解“扫荡”的意思。)

2、你对地道战有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形容。根据学生地回答,课件出示句子“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你觉得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生:对冀中人民智慧的赞美)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生:简直)学生练读、指名读。这句话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课文从几方面分述“地道战是个奇迹”呢?根据学生回答师随机板书:不计其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3、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根据介绍地道的式样及特点的相关段落画地道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回答地道战的产生及作用是什么?

二、深入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哪些段落介绍了地道战的式样及特点?谈一谈你读后的最大感受?(4–7自然段,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

2、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第二部分

出示小组合作探究要求,指名读。

要求:

1)、四人一小组选择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

2)、用小组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地道示意图或进行表演;

4)、精读课文,将重点句背诵,依据示意图练习作小导游。

3、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各段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地道、地洞、气孔三方面介绍,了解这一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好处;第五自然段结合示意图理解“孑口”的意思及它的作用,进而理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第六自然段指导朗读“敌人尝

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学习句式“如果„„就„„”了解句型前后的关系并练习说话(播放地道战电影片段理解第六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理解“有线电”和“无线电”(学生制作“土电话”通过表演理解这一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情感升华

师:正是因为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的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呢?(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师:是啊,“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课件出示《地道战》片尾: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群众之中,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学习句式“不但„„而且„„”了解句型前后的关系进一步指导朗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那份自豪,那份骄傲!

第三课时

一、自由朗读全文,重温课文内容

二、练习概括课文主题

1、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三、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人民群众还用哪些巧妙的方法和敌人进行斗争?

四、小练笔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五、优秀作品推荐朗读

下载苏其平异课同教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其平异课同教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课异构教后反思

    同课异构教后反思 彭振 郑州市第58中学地理组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于3月26日在阶梯教室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授课内容是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我的课程分为四部分,课前预习导入......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马希平 我们四年级数学组,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进行了同课异构。交流学习后,我有很的收获。。 课例研讨:说课、议课、评课,教学教师同步观课、现场议课、专题引......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大全]

    同课异构模式是指同一课程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习惯、授课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所导致的课堂进程、结构、师生活动空间、授课方式及其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课堂模式......

    心得体会同课异构范文

    心得体会 吉县一中 尉婷婷 我校于2013年5月23日举行了数学讲课比赛,共有6位老师参与讲课比赛,对于讲课经验比较欠缺的我抓住这次机会,认真的听了其他5位老师的讲课,每位老师的......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荣河联区荣河小学申晓敏 周四荣河联区组织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同课异构活动。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讲练结合”活动心得体会 文林路小学 王美荣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道北小学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置身于课堂中,一方面展示自己教学的方法,同时倾听了另外两位老师......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道真县群民小学韩贞学 2014年2月16~2月19日,我听了来自重庆和本县的六位优秀老师上的同课异构课。通过听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1年10月26~11月2日,我听了数学组孙国梁、米小玲、高秀梅、张红四位老师上的同课异构课。通过听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