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会宁县侯家川镇初级中学
杨金虎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而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要把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整合。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品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确实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对这两年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整合的重要意义首先表现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了生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亮出你自己》一课时,课的伊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2004年中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录像,在这段录像中集纳了各种体育项目。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运动员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道德情感,灌输为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录像《烛光里的微笑》,再出示一幅平时老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录像中赵老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联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课件MTV《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老师说什么,想为老师做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了。可谓情到深处,一触即发。
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在讲《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调查资料后,我适时播放2003年上半年,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支援抗击“非典”的斗争的影片片断。这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的情感。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品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四、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品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
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品课堂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以往的思品课往往是一只粉笔、一言堂的灌输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孩子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他们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在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应该更多的让孩子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传统的先分析典型事例再导行的固有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如教学《公共生活中的礼仪、礼貌》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这不正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
息,把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宣汉县南坝中学 陈 江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由开始时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促进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思想品德课与之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情感和个性有效发挥,使思想道德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完美结合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不仅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改革,而且还能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提高。下面我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思品课教学,激发兴趣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探索课程的现实意义。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传统教学形式往往使其显得枯燥和空洞,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而借助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热情,从而更好的理解这门课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有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如“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这一框,新课导入时,可以播放动物在野外自由生活的画面,唤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气氛活跃时,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美丽颜色和无限生机的图画,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视屏,学生印象深刻,从心里认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和责任。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理,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再如,学生对“承担社会责任”缺乏认识,我就编辑“汶川大地震救援活动中”的录像资料,展示广大军民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风采画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扩充资源,提高效率
思想品德课只靠课本内容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必须作适当的补充,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快速度、高效率地完成这一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传递大容量的信息,为教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现实的条件,以灵活的内容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为思想品德课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教学内容”的调整组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因此,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如运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更加、形象化、趣味化;运用各种信拓展学生视野;运用计算机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如以《日新又新我常新》来说,在结尾部分搜集本班几位学生的照片,再加上他们对自己的文字介绍,让学生观看,然后请学生课外写一段关于自己的评价,加深学生对自己如何评价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延伸到课堂以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多媒体走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延伸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三、尊重主体,培养创新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教师向学生灌输一些枯燥单调难的原理,学生机械地接受理解,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很强学生只会抄书,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要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有效程度。然而参与意识所呈现的强弱水平和参与的主动性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多媒体课件教学将教师难以表述的现象、原理、以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乐学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思想品德传统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要么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问答,要么是教师讲解,学生当“听筒”。学生回答问题时紧张,担心遇到答错的尴尬。引入信息技术后,课堂有了生命和活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作带有动漫效果的习题,例如插入一些声音,当学生答对时给予表扬“你真行”、“真棒”,有鼓掌声,当学生答错时给予鼓励“继续努力吧”,通过人机对话,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本、漫画或简单动画,请学生出主意,对于学生来说,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要比把这个难题设在自己身上更易于接受,而事实上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他们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情趣,激活思维。
美感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和启迪他们正确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
美的感受是个多维体、全方位的感知过程,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初三思想品德“关爱集体”教学中,为了树立集体意识,营造团结向上,关爱集体的教学情境,我用VCD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同学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思想品德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
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想象思维。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思维、新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进行革新。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成长的目的。如教《科学造福人类》一课时,精心设计课件,让一幅幅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真实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从实例中感悟到科学为人类产生巨大的力量,再引导学生从画面中看到什么,说说科学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学生驰骋在想象的世界里从各个方面对今天的生活状况进行创新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能激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同方向,寻找多种解决方法的思维,要求学生能摆脱别人和传统的影响,有苟于传统的答案和模式,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设想和见解,使思维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性。一个在学习过程中从来不敢或不会发表一点与别人不同见解的学生,日后不会有多大的独立的创造。所以教师应多方设法鼓励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善于、敢于打破常规。在具体训练方法上,则应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如教《不上当受骗》一课时,教师只靠文字的说教难以作出行为的正确判断。我设计这样一个行为辨析画面课件:双休日,小明一个人在家时,来了一个自称是“远方亲戚”的人朝着小明家敲门。小明想:不接待嘛,不对,对客人得热情有礼貌;接待嘛,自己又怕不认识他,万一是坏人,不是上当受骗了吗?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既文明而又不上当受骗?此时学生都进入了积极讨论、交流、展示。有的说,从猫眼中窥探,有的说,对不起,门被反锁了,锁匙被我妈妈带走了,请你等一下,种种的想法无不激发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道德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明白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在家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只有这些,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调整内容,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改革和学习负担的减轻。但是,由于现在学校大多数学校设备不齐全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还不高,制约着多媒体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够突出,还需今后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第三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要把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整合。所谓整合,也就是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品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确实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对这两年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整合的重要意义首先表现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了生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亮出你自己》一课时,课的伊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2004年中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录像,在这段录像中集纳了各种体育项目。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运动员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又如在教学《法律是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在讲“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特点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播放胡长清受贿案的视频,重点播放胡长清被法院审判这一重点情节,最后展示胡长清被法院宣判为死刑并立即执行这一决定。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对法律的这一重要特征牢记在心。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道德情感,灌输为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难道这些人生来就是这样糊涂吗?那么他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录像《烛光里的微笑》,再出示一幅平时老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录像中赵老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联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课件MTV《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老师说什么,想为老师做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了。可谓情到深处,一触继发。
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在教学《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懂得自尊与自耻”,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我找来《2004年奥运冠军录》这套光盘,节选下“刘翔勇夺奥运冠军”这一精彩片段。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分钟,但美丽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再如我在讲《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调查资料后,我适时播放2003年上半年,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支援抗击“非典”的斗争的影片片断。这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的情感。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品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四、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品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我在教《直面挫折》一课时,发现大家对挫折及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材料并不很熟悉。我就号召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增加对材料的了解。自己则找到展现一些人物在挫折面前的事例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孩子们被一些人物所深深震撼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应。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因素,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在令人信服的实事中,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对提高思品教学实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品课堂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以往的思品课往往是一只粉笔、一言堂的灌输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孩子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他们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在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应该更多的让孩子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传统的先分析典型事例再导行的固有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例如,我在教学《理解诚信》一课时,首先通过看图、听故事、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明确了诚信的重要性及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的实质。学生们当即展开了大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样的明理过程远比分析课文中的单纯事例更有意义,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和思想,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如教学《公共生活中的礼仪、礼貌》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这不正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陈庆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2004年
2、丁玉英 《运用多媒体 优化思品课》 2003年
3、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4年
第四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西充县凤鸣镇小学 杜圣
内容摘要: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品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实践,能够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发道德情感,促成自然感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四个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思品学科教学 渗透信息技术 四个方面 效果良好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拥有的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广大思想品德教师的青睐。众所周知,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最终是思想品德课成了纯粹知识的传授课,根本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要把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整合。所谓整合,也就是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品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对这两年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思品课教学中的确能够在四个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视听优势,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心理学家特瑞拉经过研究发现:我们的学习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是 通过听觉,83.5%是通过视觉,由此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的重要性。而采用多媒体可提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合的教学环境,能明显增加视听效果,优化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在开始讲新课内容时,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了两组配有背景音乐的图片,一组是鸟语花香图,伴有鸟叫流水的美妙背景音乐:另一组是荒芜贫瘠的图片,伴有伤感的背景音乐。通过这两组图的强烈反差,学生们心里都能感悟到了这个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精彩。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道德情感,促成自然感悟
鲁迅先生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感染,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升华道德情感,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样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离课堂结束还有五分钟的时间,为了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所学的知识令他们回味 无穷,我选择了flash 动画“地球的诉说”作为结尾。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将“生命与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的主题表达的淋漓尽致。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还感动,沉浸在动画中。如教学《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录像《烛光里的微笑》,再出示一幅平时老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录像中老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联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课件《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老师说什么,想为老师做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了。可谓情到深处,一触即发。
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我利用了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 忘返,使学生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互联网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品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四、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品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我在教《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时,发现大家对挫折及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材料并不很熟悉。我就号召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增加对材料的了解。自己则在互联网上下载了澳大利亚著名残疾 人励志演讲家力克·胡哲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孩子们被力克·胡哲的表现所深深震撼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应。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黎奇.新课堂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策略.2006年4月.徐建龙.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创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丁玉英
《运用多媒体 优化思品课》 陈庆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作者简介:
杜圣,42岁,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单位通讯地址:西充县凤鸣镇小学。联系电话:***.E-mail:947786150@qq.com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品德课教学中
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对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是这样做到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品德课教学中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信息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品课中去,这样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了。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切实提高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