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我长高了(学习测量)
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又长大一岁了,通过现在穿的衣裤和以前穿的衣裤的比较,知道自己又长高了。引出活动“我长高了”,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实践统计的基础,此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讨论记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测量自己的身高。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活动要求:
1、让幼儿学习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自己长高了。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筷子、尺子、毛线若干。请一幼儿带条裤子(以前穿的)。
活动过程:
1、师出示幼儿以前穿的裤子,比试后讨论。
小朋友,这条裤子是你们以前穿的,为什么变得这样短呢?
(孩子讨论后的出结论:因为我们长高了)
是呀,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又长大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量一下自己有多高,好吗?那些东西可以用来量身高呢?
(根据幼儿的讨论,教师出示绳子、尺、筷子等。鼓励幼儿想的办法越多越好,比如可以站着量,可以躺下来量,还可以直接在墙上量)
2、教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幼儿分组自选材料进行测量。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尺子、毛线、筷子,还有记录板。在记的时候,你选的什么材料你就在那种材料下打勾。然后在下面的白纸上把量好的身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你的好朋友,两个两个一组。先和朋友一起商量选择哪种材料,然后每组选一样,互相测量。
〈1〉幼儿两两结对,找到自己的朋友。
〈2〉幼儿选择测量材料进行测量。
〈3〉教师观察、了解测量情况,及时帮助个别幼儿解决困难,测出每人的身高。
3、展示幼儿的记录本,请幼儿介召自己的记录方法。对记录清楚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4、小朋友都长大一岁了,本领也越来越大了。我们要把本领展示给客人老师看看好吗?(游戏“数字排队”结束)
小朋友每人一张数字卡,边听音乐边跑,音乐停时,跳到与数字卡相匹配的点子卡里。下面的小朋友检查,如果都跳对了就一起说嘭啪(放鞭炮)。错了就说“呲”。游戏轮换进行。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我长高了
我长高了
榆中县骆驼巷学校:张林
课题: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2.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教学设想:
1.在测量开始前,引导学生先复习长度单位并熟悉自己将要使用的测量工具,以便突出重点。
2.让学生在测量物体前,先估计物体的长度,这样可以突破难点。
一、学前导学
前置作业
估一估自己的身高。要想知道自己准确的身高要用的什么工具?准备好测量工具,试着量一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1.复习。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
2.同学们表现的越来越好了,你们在一天天长大长高,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身高呢?
(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1.提出小组测量活动要求:
(1)测量内容:身高、臂展、跨一步的长度、教室门的宽度、窗户的宽度。每组进行完一项活动后相互交换测量内容。(2)活动结束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2.在测量活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活动中进行巡视、辅导。4.汇报测量结果。
6.通过观察身高统计表,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三、课后活动
下课后可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第三篇:我又长高了幼儿园中班新年教案
我又长高了幼儿园中班新年教案
1、让幼儿体验“长大”的快乐。
2、发展幼儿初步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4、学习演唱歌曲,并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和穿过的衣服.2、歌曲《我又长高了》磁带,身高、体重测量仪及记录卡。
小朋友动动小脑袋想想年后你和年前的你有什么变化呢?
幼儿答长大了一岁长高了
教师让小朋友拿出照片对比一下现在长大了吗?小朋友答长大了鼓励、启发想办法、找理由证明自己确实长大了。
评改: 穿一穿小时侯的衣服,穿不下了,证明自己长大了。
用自然参照物对比证明自己长高了。
1、欣赏歌曲《我又长高了》,指导幼儿学习演唱并大胆表演动作。
2、量身高、称体重、比高矮。同伴间相互比一比,尝试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队。那咱一起把长高了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好不好?
出示《我又长高了》歌词,有节奏的带领小朋友读一遍歌词.教师教给幼儿学.3、结束部分: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回家时候唱给爸妈听
第四篇:中班美工教案:我长高了
我长高了
活动目标:
1.学习画正面人,表现人物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2.在活动的过程中萌发积极进取的态度。
活动准备:
1.结合开学时小班升中班的教育,让幼儿了解自己应经长大了。2.教师手绘的身高变化对比图以及我长高了的示范图。3.每个幼儿一份油画棒、空白图画纸、记号笔、小镜子。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1.出示图片,引入活动话题。
(1)提问: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觉得自己和刚刚入园时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图片中的小朋友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你们发现了什么?那我们小朋友你们长高了吗?
(引导幼儿发现身高的变化,意识到自己应经长高了。)
二、引导幼儿如何量身高,观察自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1.量一量,比一比,讨论如何量身高。
(1)我们小朋友怎么知道自己在长高呢?你们怎么量自己身高?(引导幼儿说出,可以和树木、门窗或某一运动器械比身高,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比身高等。)
2.议一议,看一看,说出自己的基本外形特征。
(1)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人有哪些部位呢?它们长得怎样?(2)再看看自己穿的是什么衣服?用小镜子照照自己的发型是怎样的?长相有什么特点?
三、提供范画,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教师:请小朋友再仔细看看、仔细想想自己的模样是怎样的?再把自己画下来,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照照镜子。再想一想,通过什么比较,才知道自己长高了,要把对比的物体和人也画下来。(2)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找出自己的特征。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引导幼儿谈论长高后、长大后应该学更多地本领。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案: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实践活动课:我长高了(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目标要点:
1、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1、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2、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具准备:学生每人有刻度尺;教师准备量身器、记录表。
课前准备:
1、四人小组做好分工安排。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统计表(统计学生身高用)
活动过程:
一、基本复习:
1、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
2、请你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和1米的长度,一边说一边指给本小组的小朋友看。
1、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二、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选定打算测量的对象(每人的身高为必测的),写在记录表。
2、小组用尺子(卷尺)开始独立测量,教师巡视,只须做一些必要的说明。
3、各小组在黑板的统计表上填写本组同学的身高记录情况,并把其他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进行简单地整理。
2、各小组汇报交流本组的活动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身高统计图。你能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内容?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等等)
三、活动小结:
学生各抒己见,谈一谈这次活动的收获。
四、课后实践:
在课外去测量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