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三查”——课改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4: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步三查”——课改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步三查”——课改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第一篇:“五步三查”——课改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课改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课改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课改课堂基本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课改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指课堂环节的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自主学习); 2.第二步:对学、群学(互助学习);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交流展示); 4.第四步:精讲点拔(教师答疑、精讲点拔)5.第五步:达标测评(课堂训练、双基达标检测)

(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学情反馈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自学效果的检查); 2.二查:在小组内展示时(双基掌握程度的检查); 3.三查:在达标测评时(双基掌握情况、知识应用能力和目标达成度的检查)。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即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课改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课改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课改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4.精讲点拔。第二次学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讲解、点拔。“精讲”是指精选讲授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知识内在联系点。“点拨”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故障。教师应明确:该讲的内容必须讲,而且要讲清楚、讲透彻。

第五步:达标测评,整理学案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黄坭乡马鞍小学

三 年 级 点 名 册

朱斯勇年春期 班主任: 2017

第二篇: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5.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⑴纪律要求。高效课堂一般不做硬性的纪律要求,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人的心灵只有处在高度自由的状态中,才有可能是思维敏锐的、活跃的,才有可能具备创造力。当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讲有一个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这一点可以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项来引导促进。

另外,对于独学在家庭中完成的情况,往往由于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导致独学效果不佳。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有效地课堂学习评价和小组建设来引导促进,加强管理。

⑵问题入手:对照导学案,自己查阅教材或其他文本资料,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独学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导学案中的基础类题目,要求人人过关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分层次设计各类题目。

⑶双色笔标注:对于经过独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群学来解决;

⑷向组长汇报。当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由组长向老师报告独学进展情况,便于教师掌握时间。一旦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养成之后,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便可以自我控制,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一步。6.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⑴关注学习状态。在独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境由心造,相随心生”。真正的入情入境的独学行为,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而高效课堂上之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以便更好地展示自我,为小组争光。从这一点来讲,展示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⑵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教师要明白,对待同样一个导学案,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独学的时间有快有慢,独学所完成的内容也有多有少,这一点是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搞好分层学习,分层达标,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⑶适时点拨指导。考虑到学段的特点和自学能力的差异,教师可以在独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进行学法的指导、点拨。但尽量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学法指导,以减少对学生独学的干扰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⑷点评小结。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先对学。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后群学。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3.深入探究。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点同传统教学截然不同,在教师的传统观念里往往是教得学生没有问题才算成功。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创造始于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二)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一)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二)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三)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四)对学生的要求

1.展示的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⑴问题性:所谓问题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这些内容已经在小展示或者之前的学生独学、对学或者群学中解决完成。

⑵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比如在分工上可以有人负责解题步骤或基本思路、有的负责解题方法和疑难解析、有的负责规律总结和问题拓展等等。

⑶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⑷创生性:所谓创生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我们追求的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充满了生活性、生成性和生命性的课堂。一堂课缺乏没有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若没有动态生成,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课堂,更不会有“生命的狂欢”和心灵的震撼。2.展示行为常规要求

⑴聚焦问题

① 准备动作要快、静、齐。减少准备的时间。无论是展示者,还是听展者,都要迅速进入状态;

②聚焦时要避免学生“平行站位”,要有层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不影响听课。

③班额较大的班级,由于受空间限制,尽可能减少无谓的走动,前面的同学要做到不遮挡后面同学的视线。

⑵对展示学生的要求

①展示者提前进入预定位置,上组展示评价完,自己迅速到位,不耽误时间。

②展示者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时要用教杆等必要教具,侧身讲解。做好展示的导入,结语及组间过渡。

③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对展示内容要熟知,鼓励拓展性展示,不做无效展示,要把展示内容组织成展讲语,展示时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切忌照本宣科。

④展示者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切忌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避免拖泥带水,浪费时间。⑤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淋漓尽致,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感染人的效果。

⑥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板面设计要合理、规范、美观。为了节省时间,板书一般可以放在群学或者小展示时进行。

⑶对听展者的要求

①站位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

②坐要端正,不能伏案托腮;站要直立,不能抱膀搭肩,要做到拥而不挤。

③认真倾听,听展时要闭口,切忌中间插嘴,私下议论,嘲讽取笑。

④听展者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不放过每一个难点、疑点,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⑷展示中的质疑对抗

①展示环节中,在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

②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③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④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⑸展示中的评价

①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切忌将征询的目光投向老师。

②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语言规范、简明扼要。

③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生灵光”。要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

⑤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五)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

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像《学记》中所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这个表达比较贴切。概括地讲,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追问、点拨、引导、启发和评价上。而不是讲解、讲授上。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2.适时引导点拨。大展示过程中,学生往往探究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或者迂回不前的质疑对抗甚至偏离主题的拓展延伸上,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类现象更为普遍。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易犯的错误是缺乏耐心和等待,容易“抢权夺位”,即过早地抢学生的话语权,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走入传统教学的惯性里去。原本即将到来的精彩生成往往被“扼杀”在萌芽状态里。

3.即时性评价。教师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即时性点评。

4.备课预设很重要。教师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作相关的预案准备,预设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即使这样,也同样会出现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更好地促使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去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作为教师也不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讲坛圣人,真正回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成为学生平等中的首席。真正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也因此得以建立。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三、“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效能分析

1.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了“活”与“实”的统一;

3.实现了“动”与“静”的统一;

4.实现了“放”与“收”的统一;

5.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6.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四、几点说明

1.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高效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

3.五步三查基本模式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作提前预设,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

4.“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5.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高效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些列的改革。所以要求老师要在“做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做”。

第三篇:“五步三查”——活力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活力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活力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是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活力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

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

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

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 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三、“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效能分析

1.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了“活”与“实”的统一;

3.实现了“动”与“静”的统一;

4.实现了“放”与“收”的统一;

5.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6.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四、几点说明

1.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

3.五步三查基本模式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作提前预设,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

4.“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5.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活力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些列的改革。所以要求老师要在“做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做”。

第四篇:“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张海晨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

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

体体现在: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三、“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效能分析

1.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了“活”与“实”的统一;

3.实现了“动”与“静”的统一;

4.实现了“放”与“收”的统一;

5.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6.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四、几点说明

1.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高效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

3.五步三查基本模式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作提前预设,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

4.“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5.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高效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些列的改革。所以要

求老师要在“做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做”。

第五篇:高效课堂“五步三查”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良邑学区教师学习资料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指导区域课改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推进效果,受到专家与一线教师的一致好评。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不同学科等都有着广泛的课堂建设指导意义,因此具有普适性。“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在实际课堂操作中体悟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很好地解决了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

第一部分“五步三查”模式基本结构说明

(一)“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第二部分“五步三查”基本操作详解 第一步:独学。“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检查重点关注学困生,检查内容和检查评价方式要依据具体学生情况,增强针对性。新课导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复习旧知,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⑴管理要求。简言之,教师要做好独学的评价,以评促学,而不是给管理硬性规定。另一项要求就是做好时间管理,结合时间预设和实际进展情况,并对进展较慢的学困生予以一定的指导,尽可能使其不掉队。另外,如果独学是在课前进行,就要提前做好抽检,了解学情并组织各小组做好课前自学评价。

⑵问题入手。对照导学案,自己查阅教材或其他文本资料,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独学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导学案中的基础类题目,要求人人过关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分层次设计各类题目。

⑶双色笔标注。对于经过独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群学来解决。

⑷向组长汇报。当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由组长向老师报告独学进展情况,便于教师掌握时间。一旦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养成之后,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便可以自我控制,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第一步。

良邑学区教师学习资料

2.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⑴关注学习状态。在独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⑵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独学的时间有快有慢,独学所完成的内容也有多有少,这一点是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搞好分层学习,分层达标,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⑶适时点拨指导。教师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点拨。但尽量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学法指导,以减少对学生独学的干扰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⑷点评小结。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先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后群学。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进行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3.深入探究。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群学探究也是学习成果生成的过程。

(二)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一)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

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即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⑴问题性: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良邑学区教师学习资料

⑵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

⑶互动性: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⑷创生性: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学习新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三)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

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2.适时引导点拨。大展示过程中,学生往往探究不够深入,停留在浅层次的表达上,甚至偏离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点拨切忌大讲特讲。

3.即时性评价。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地开展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一语中的。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4.备课预设很重要。教师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能够感受到课前的预设非常重要。唯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但,即便如此也仍然存在预设外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运用教学机智,并依靠学生自动自发的力量,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总之,要使生成尽可能不脱离目标,不偏离主题。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一)对学生的要求

1.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画知识树或知识纲目),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臵,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学案整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对子检查。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尤其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的落实。

3.学习反思或学后记。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二)对教师的要求

1.组织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中设计的测试题组织达标验收。在达标测评的题目设计上要体现“尊重差异,分层达标”的原则,设计出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如教师检查、小组间互查、小组内小组长检查、对子互查、组员自查等。最终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

良邑学区教师学习资料

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2.学情调查。教师要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臵做好记录,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

一、正确认识高效课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这是基于高效课堂一般模式下为了方便陈述,按照一课时的内容来介绍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二、各环节时间安排问题。

由于学科、课型、学习内容难易度和学情不同,各环节时间不可能去统一确定。只能作一般性预设,就一课时的内容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分钟;独学—10分钟;对学、群学—8分钟;展示(含小展示、大展示及准备时间)—20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但往往独学是在课前自主自习课进行,课上以其他环节为主,这样各环节时间就要适当调整。具体情况视课堂实际作相应调整,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重在指导学法。

三、要重视自学、展示、反馈。

自学、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四、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高效课堂的管理与评价发生了很大的转移,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效课堂的评价,有着相配套的评价体系,是高效课堂顺利推行的有力支撑。

五、高效课堂是系统工程。

高效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单是课堂技术层面的改革,如果单就技术层面去改革,最终会导致失败。高效课堂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系列的改革。学校要站在系统论的角度,围绕高效课堂整体建构并实施这一系统工程。

六、高效课堂教学的“去模式”问题。

教学模式的问题,本章开篇已做了论述,表明了观点。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帖——破帖”的阶段。通过“临帖”,规范和矫正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且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否则又误入经验教学的泥潭,导致课改不伦不类,直至最终失败。“临帖”不是目的,这个过程运用的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一般在四五个月左右。“走入模式”是为了更好地“走出模式”、“生成模式”,这种建立在熟能生巧的技术之上的教学行为,方为真正的创造,直至最终形成本土化的教学特色或者个性化的教学艺术。

良邑学区教师学习资料

2014年12月01日

下载“五步三查”——课改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步三查”——课改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

    五步三查模式解读

    数学导学案模式:“五步三查”基本结构说明 模式简述: 第一步,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帮助学困生。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小组内讨论解决。第三......

    五步三查课堂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模式”心得体会 石横镇后衡鱼小学刘梅 我们利用十月二十四日课外活动学习了桃园中心小学的五步三查的课堂模式,深有体会: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来解决......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解读(五篇材料)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xxx校:xxx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报》主编助理李炳亭教授结合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可操作性极强的课改模式,是......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培训材料九 “271”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下 的小学“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小河口镇中心学校 一、“271”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山东昌乐二中的课改是从 “学情”和 “效益”......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学教模式 学校采用已经在全国区域课改实施推进中成功探索出的“五步三查”高效课堂学教模式。 一、五步 “五步”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小......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 模式:五步三查模式 1. 模式简述:第一步,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 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