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学国学 主题讲座活动设计
清明学国学主题讲座活动设计
——永安小学校外辅导员宋小姗
一、针对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及永安小学校内普遍开展的“学国学”活动确立本次讲座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及其这些习俗的意义。2.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其相关的故事传说。3.熟记唐诗《清明》。4.了解国学所包含的内容。
5.通过本次讲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的兴趣,对于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确立教学方案,落实教学目标。
(一)、教学环节设计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儿童趣味,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当此清明节刚刚结束之时,为恰当的为同学们灌输一些国学及民族知识,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问题导入。
(1)请同学们告诉我刚刚过去的是什么节日?
(2)你们有事怎样度过这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呢?(每班一人回答)
(3)有谁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呢?
2.介绍清明节的习俗、(1)扫墓。
1.为什么要扫墓? 2.为什么人扫墓?
我们可以为我们的革命烈士们,人民英雄们扫墓。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怀念也爱戴。比如说我们的雷锋叔叔,同时我们也要下定决心向他们学习为多做好事。
(2)插柳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柳条也吐出了新绿。在我国的古代呢,人们会把柳条编成一个小柳环待在头上,就如同我们大屏幕上的这位姐姐这样。很漂亮啊!在唐代人们认为这样做能够避免瘟疫(也就是传染病)。并且人们也普遍认为柳能够辟邪。
(3)放风筝
问题.1.喜不喜欢放风筝?
2.爷爷奶奶都喜不喜欢放风筝?
3.爷爷奶奶们为什么会也喜欢放风筝?
放风筝的好处.1.让自己有一个高兴的一天。2.缓解我们压力。3.能够强身健体。
在我们武昌分校,每天清晨的6、7点钟都会有几位老爷爷在操场放风筝,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去看看,也可以陪他们一起放风筝,那是很有趣的。
(4)踏青也叫春游。
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喜欢的地方游玩。去外面野餐,自己动手做烧烤,很有趣
(5)蹴鞠
古代的蹴鞠也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足球只是某些规则不同。你们有没有看过《少年包青天》?在最初的时候有包拯、公孙策他们一起在踢球比赛时的情景。他们踢的球就是蹴鞠。
(6)斗鸡。
家里都养没养过鸡?看没看过两只鸡争斗的场景?那是非常有趣的。在我国的古代斗鸡是非常流行的,很多人会因为斗鸡升官、发财。当然在现代是不会了。
(7)荡秋千。
这是非常好玩的游戏啊,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8)拔河。
谁知道拔河有什么条件?要注意什么问题? 1.力气要大
2.两边的人数要一样。
3.要一起同时向一个方向用力,这样才有效果,才能取胜。
(9)接下来谁能够给我总结一下刚才都讲了清明节的那些习俗?
扫墓、插柳、放风筝、踏青、蹴鞠、斗鸡、荡秋千、拔河。
3.介绍清明节由来与传说。
(1)有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谁知道与清明节有关的诗句?
(2)播放视频“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3)朗读视频中所涉及到得一首诗歌。
4.诗词学习。
(1)有谁能够背诵一首与清明有关的诗词?(没班一位同学)
(2)播放杜牧的诗歌《清明》的学习视频。
(3)分班练习这首诗,比较那个班读的最好并给予表扬。
5.国学内容。
有谁知道国学都包括什么内容?(提示一下,在你们学校操场上的壁画上都有什么?比方说《三字经》)
国学包括:《唐诗》、《宋词》、《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孟子》、《三十六计》等等等等,很多很多都是国学。
(二)、课堂总结
本节课讲了清明学国学的内容主要是为了使大家了解清明、认识国学同时希望大家更喜欢我们的民族文化。本次讲座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积极配合,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第二篇:国学主题讲座活动策划书 - 湖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3-20142011级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光阴荏苒,2011级学生转眼已经站在了大三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每位学生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是留校?考研?工作?创业?亦或是其他?缺少社会经验的我们自我定位还不那么明确,有着诸多的疑惑和犹豫。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年级会牵头,开展一次生涯发展交流大会,通过学长学姐们的经验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活动时间
2013年10月22日19点
三、活动地点 湖南大学综合楼302
四、主办方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学习部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1级年级会
五、主讲人(按演讲顺序)
向铁生(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讲师,湖南大学文学院2003级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硕博生)
肖茜(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2009级本科生,湖南大学文学院2013级研究生)王正道(现为中海地产长沙公司人事主管,湖南大学文学院2007级本科生)胡莹莹(现为海康威视资深招聘专员,湖南大学文学院2007级本科生)
六、邀请嘉宾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1级辅导员陈镜天老师
七、活动对象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1级全体学生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在2011级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提前了解学生希望获得的信息和需要重点解答的疑问
2、联系各位主讲人协调活动时间和演讲内容
3、向学校相关负责人申请讲座需要的教室
4、由主要负责人邀请嘉宾当天到场观看
5、由新闻中心安排记者照相,做好相关记录
6、由各年级会安排人员提前一周确定好听讲座的观众人数,以确保听众的数量和质量
7、由各年级长安排3-5位同学维持现场秩序
8、采购嘉宾饮用矿泉水五瓶
(二)讲座过程
1、听众提前15分钟入座,工作人员维持入场秩序
2、工作人员邀请嘉宾入场
3、由文学院2011级学生孙颖(湖南大学就业办助管)简单介绍近几年文学院毕业生发展情况
4、讲座开始,讲座尾声会留10—15分钟给大家,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
5、讲座结束,大家按次序退场,由相关工作人员清理教室
(三)后期工作
1、及时进行本次讲座的活动总结
2、新闻中心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分团委学生会学习部
2011级年级会 2013年10月18日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3-20142011级学风建设主题活动总结 2013年10月22日晚7时,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在综合楼302教室成功开展了本学风建设活动——生涯发展规划交流会。文学院向铁生老师,2011、2013级辅导员陈镜天老师,2007级本科毕业生王正道、胡莹莹以及2009级本科毕业生学生肖茜受邀出席了本次交流会。该会由2011级年级长倪月姣同学担任主持人。
本次交流会由三部分组成。首先,现任湖南大学就业办助管的2011级学生孙颖同学将近三年湖南大学文学院毕业生的深造、就业情况向全体同学进行了概括式分析,并对我校相关的政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交流会第二部分,是本次大会的主体部分,也是学生最期待的。首先由湖南大学文学院2003级本科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2007级博士毕业生、现任湖南大学文学院讲师向铁生老师针对中文专业、考研等方面的问题,与台下的同学们分享了自身的经验。他表示,中文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会沉淀下去,成为一种素养。”谈到考研,向老师主要从精神激励、“研友”结伴备考以及自信三个方面为同学们提供建议。他还强调要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认准后就不要轻易改变或放弃。
接下来上台分享经验的是考研成功的湖南大学文学院2009级本科毕业生,现为湖南大学文学院2013级研究生肖茜。她就考研的具体科目的备考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并向大家推荐了一些备考资料。她表示3到6个月的备考时间为最佳,并且以书为纲、吃透课本最关键。
除考研外,同学们还对就业、面试问题比较感兴趣。针对就业问题,湖南大学文学院2007级本科毕业生,现任中海地产长沙公司人事主管的王正道与海康威视招聘专员胡莹莹从HR的角度分别就如何“让自己亮起来”、如何科学合理的求职、面试以及无领导小组讨论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了解自己是首位,适合自己最重要。”他们的讲解答疑也使得在场的同学获益匪浅。
最后,辅导员陈镜天老师对本场交流会做了总结。他表示很多东西的改变不是一时的,不论选择考研还是求职,都要早做准备。此外,他也强调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希望同学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会后,2011级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2011级1班的王梦楠同学认为,通过此次交流会,更加明确了自己考研的想法,也对如何准备考研有了更为详尽的了解和认识。2011级2班边培文同学也表示,自己的考研之路更加清晰,也希望在会后能和学长学姐继续有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2011级3班的邹秀涛同学通过交流会认识到,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他表示要在剩下的两年大学生涯中把握机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步入职场奠定基础。人文李达班的陈帅同学表示,自己仍需要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争取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本次生涯发展规划交流会历时两个小时,整个过程在严肃而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展开,2011级同学反映良好,达到了交流会预期的效果。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2011级学习股 2013年10月23日
第三篇:国学讲座报道
读国学经典 品文化魅力 做尚责之人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四十九中学初中部师生一行200余人走进区图书馆,品读国学经典,聆听国学讲座,感受国学魅力,感悟人生真谛。讲座开始前,区图书馆馆长吴密首先对四十九中开展“明责笃学·书香四九”主题读书月活动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吴馆长说道,“欢迎大家在世界读书日走进图书馆,畅游在书的海洋。希望同学们多阅读经典著作,感受手捧经典的神圣,感悟人生成长的真谛,用书香浸润心灵,用知识铸就梦想。”
“如果你想聪明,那就阅读吧;如果你想健康,那就阅读吧。”区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万承毅深情地对全体师生说道,“采撷书香,与书为友。愿大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人生多一份精彩。” 国学讲座由国学研究专家张玉平老师主讲。讲座正式开始,张老师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将上下几千年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浓缩成一堂精彩讲座,深深吸引了全场师生。张老师说道,中国历史是一部古老文明的灿烂史,除了国学经典以外,值得每个炎黄子孙学习传承的还有红色经典。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辉煌历程,这段历史集中反映了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革命历程和艰苦创业的建设经历。这期间有一大批文学作品向世人诠释了中国人坚强不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优秀品格,给后人留下了一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红色精神史诗。学习传统国学和红色经典,就是要让大家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做一名崇德尚责的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四十九中“责当立行”的校训,将教育的欢乐送进千家万户。
活动现场,区图书馆和区文联还向四十九中全体师生赠送了经典书籍。
据了解,走进图书馆聆听国学讲座是四十九中“明责笃学·书香四九”主题活动之一,为营造书香四九氛围,四十九中校团委还将陆续开展“书库寻宝”、读书与班级管理茶话会、中华魂读书活动等,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第四篇:国学讲座体会
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陈致君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
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好相关知识,如管理理论、经济理论等,同时还要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在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贪污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国学很简单,就象迈开自己的腿一样方便,但一步一步就可以行千里。学问虽简单,确贵在坚持,要有信心,确信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篇二: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听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深圳市宝安区干部自选培训学习心得 宝安区规划土地监察大队 邱灿华
学习国学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做好一个新时期的人民公务员,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想法。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自己把这一段光阴过成什么模样,最后在墓志铭上镌刻上你的名字,这段光阴被赋予一个人的意义。从开始念书学习,在这个起点上所有人大体差不多,但是再往后,从而立之年以后,每个人的差别那就是天壤之别了。人生之初,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小的时候,年幼无知,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后来,年龄渐渐大了,不得不面对上学、就业、升职,以及婚姻、家庭、子女等一个个问题。回头想想是怎么走过来的?为什么不同的人会产生“天壤之别”?这里面一定有值得总结的地方。人的一生必然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迈过这几个转折点,就可能柳暗花明,前途似锦;迈不过,则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番情景。为什么有的人能抓住机遇,很好地完成人生的转折,有的人就迈不过那道坎?我看关键是能否保持良好心态和旺盛的斗志。保持良好心态,最重要的在于自身的修养,像古人倡导的通过“克己”、“内省”、“修身”,达到内心的和谐,达到道德的充实和精神的升华,这样才能宠辱不惊,心态良好,帮助个人度过人生中一道道难关,达到胜利的彼岸。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总理看望他。他和温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突出强调了“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守正心灵,控制情绪,演好角色,追求卓越。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勇于争先而不计较名利,品格高洁而不孤芳自赏,刚正不阿而与人和谐相处。内心和谐是一种力量,难不倒,诱不倒,始终保持那么一种精神、一股劲,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我认为,良好的心态是身心健康、做人做事的基础,凡事都要有一颗“平常心”,致力内心和谐关键要做到:
在物质面前心态要平衡。社会不断发展,人类创造的财富不断增加,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物质财富,过分追求财富、追求享受,取之无道,取之非法,不仅导致心态失衡,很有可能会坠入深渊。我们的干部、职工,大多数来自基层、老百姓家庭,是党的政策给了我们机遇,当然也有自身的努力,我们才有机会上大学、进机关、当公务员。现在每月拿近万元工资,还有各种社会保障,工作也不是特别累,生活过得也安逸,可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应该有知足感。心理平衡就是懂得定数,顺
其自然,不要去追求不可能的东西,知足常乐。个人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如果一旦掉入欲望的陷阱,要么陷入了苦恼之中,心烦意乱,智力不能正常发挥,消磨青春年华;要么走火入魔,铤而走险,误入歧途。要学会对欲望的遏制,要学会科学正确地比较。现在,比较在社会上有两个误区:一是攀比,盲目攀比,自己得到的不比,专比自己没有的。有了住房比职务,有了职务比挣钱,有了金钱比清闲,摆出优点比缺点,结果心理失衡形成了攀比的恶性循环。二是单比。比较应当既有纵向的又有横向的综合比较。但是有的只比人家所得,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少了。这样比法,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浮躁,感到的是吃亏,看到的是阴影。
古人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这几年查办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总结下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出生贫寒,出事前大多勤奋工作,有的还做出相当成绩,在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下,走上了领导岗位。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们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看到别人腰包鼓起来了,看到别人物质享受多起来了,心理不平衡了,于是铤而走险,最终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他们都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轨迹:欲望——满足——新的欲望——更多的满足——直至成为欲望的奴隶。究其原因,就是不能遏制欲望,心态失衡,忘记了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在还有几千万人口未脱贫、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超过4%、为数不少的县还不能完全兑现津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高薪养廉”。机关公务员想发财,想成为大款,不可能,也不现实。我们有很多古训,教育人要行君子之为,莫行小人之道。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人要挺直腰杆,做个大写的人,顶天立地。
在进步面前心态要平衡。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进退留转,是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和职工都无法逃避的。大家都想进步,但是,职数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人人都当领导。那么多人符合条件,应该提拔谁,不应该提拔谁?只能是好中择优。既然是好中挑好,结果总是有一些人上去了,有一些人没选上了。无论是选上的,还是没被选上的,都应该调整心态,平衡心理。“人比人,气死人”,看怎么个比法。我们有的,往往只比上不比下。不可否认,有些同志职务进步快一点,有机遇原因,也有组织信任、个人努力的结果,没上去的同志不见得就各方面要差。但是,要正确对待,一定不能攀比。情况差不多,总是有先有后,都挤在一起,大家都上不去。就像上公共汽车,有3个要上,但只能上1个,3个人都在那儿挤,谁也上不去,下一趟车来,又是你们3个在挤,又是谁也上不去。怎么办呢?你得敢于推荐离车门比较近的,让他先上去,下趟车来了,你的机会就大多了。千万不要一考察,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就自己行,可别人又认为你不行。这样浅显的道理,相信都懂,主要还是在真正面对的时候,要平衡自己的心态。眼光放远一点,眼界放开一点,“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权力面前心态要平衡。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业务特点也不同,有所谓的热门单位、权力单位,也有服务单位。我认为,政府各部门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只有职能分工不同,只有业务性质不同。有的部门有行政职能、有审批审核权限。所谓有权,权力是从何而来?第一,权力来源于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对于行政权力的行使,既规定了严格的实施条件,又规定了规范的实施程序。现在讲依法治国,是法治社会,法律条文、行政规章该公开的都公开了,老百姓明白着呢。我的看法,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第二,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权为民赋,责重如山。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是既要执行好,执行到位,还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常怀敬畏之心和忧患意识,唯恐自己的工作失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只有诚惶诚恐、殚精竭虑、居安思危,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所以不管有权和所谓没有权的部门都要正确对待,既要经受住权力的考验,也要耐得住寂寞,要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一定还会遇到类似的、各种各样的“关口”。面对难关不可怕,关键是要平衡心态。保持平衡心态,功夫在内心,内心和谐,不失平衡,才能真正平衡。诸葛亮有一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平衡心态,要静心,心静则平。首先,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境界。理论帮助升华,知识给人力量。多读书,多与书本交朋友。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了,心胸也就开阔了。我们在家里经常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学习好了长大有出息,我们自己最好能在学习上,给孩子做个榜样,既言传又身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最难。世上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了解自己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了解别人,了解所处的环境,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再次,篇三: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国学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云: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无,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样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为心。以儿女之心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为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为心,就是“妇顺”,以人民之心为心,就是“君仁”,以领导之心为心,就是“臣忠”,以
朋友之心为心,就是讲信任;以学生之心为心,就是讲师德。以他人之心为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爱世人的情感就诚恳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升华一分。唯德能感动人,能得人心。感动一家而家齐,感动一国而国治,感动天下而天下平。中国圣贤经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启发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欲念。所谓正心诚意慎独修己,归根结底,就是造就优秀的个人品质,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则好的精神产品和好的物质产品也就不劳督促,自然产生了。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内涵为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播给孩子们。篇四: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
联谊完小 张丽娜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恒古常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腾冲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学培训,通过3天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切身感受到国学中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品味一下,确实受益匪浅。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强教师自身品德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形象
变化气质,涵养德性。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
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二、坚持培养,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德音老师说过校园里每天听一段国乐,读一段圣贤书,做一段国学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间久了就能熟读成诵了,她还推荐了《菜根谭》一书。
三、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悟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四、加强学习,提高国学认知水平
我原以为国学就是《老子》、《孔子》。这一次培训听了罗艺峰教授的《在听中领悟世界---中国人的听道》的讲座让我知道原来听也是国学,再听到罗守诚老师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并且连续不断的吹奏了两个多小时,让我震惊。国学里居然蕴含着那么多动听的国乐,我真的是太浅薄了,这让我深
深感到我作为教师国学知识的匮乏。国学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历尽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有既定的教学任务,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增加阅读量,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我们的国学认知水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这几天的国学培训,让我深刻领略到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老师是很好的传承者,我们应当做学生的导航者,为他们打开这扇门,让他们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吸取营养,构筑自己人生美好的诗篇。篇五:国学讲座感想
高级翻译学院 2009级3班 0923010329 程 波
国学讲座感想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国学讲座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
三是孝道及感恩的重要。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不能缺少孝道了,孝道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存在与我们周围的各个方面的。子曰:“子欲养而亲不待”,一个人心在哪里,时间才会在那里。我们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父母恩,师生恩,国土恩,众人恩。为什么要报父母之恩?
那叫生之恩,养之恩。生育养育之恩,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父母,我们就不会长不大,多么大的恩德;为什么要报教育之恩?因为没有教育,我们就不会认字,没有教育,我们就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但是我们想想:从小到大,这些人有哪个人,吃过我们一块糖;哪个人吃过我们一块点心。为什么要报国土之恩?因为文化传播可以没有国界,但是企业家,科学家必须有祖国; 最后度一切众生,为民生立命,为天地立心。所以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天天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党比如成母亲,把黄河叫母亲河,我们把山河比喻成母亲,读过《道德经》的人都知道,老子把道德经比喻成母亲。一个人连孝道都没有,没有爱心的人,他如何去爱国家,爱党,爱他自己,爱他的工作呢!汶川地震后世界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官员叫父母官,为什么我们的军队叫子弟兵。我们要时刻对这些最可爱的人心存感恩之心。
身为当代一名大学生,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在我看来,学好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份神圣的责任,更是我们语言类学生的光荣使命。
第五篇: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国学讲座心得体会
陈致君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好相关知识,如管理理论、经济理论等,同时还要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在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贪污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国学很简单,就象迈开自己的腿一样方便,但一步一步就可以行千里。学问虽简单,确贵在坚持,要有信心,确信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