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牵手两代备课
一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
教育即培养习惯
纪晓玲
教学目的:让家长了解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做事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讨论导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二、新授:
一)、提出问题,家长交流: 您孩子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二)、师小结:家长提出最多的就是:“孩子做事磨蹭”“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三)、分析案例,总结分析“磨蹭”的成因和相应对策。
出示案例:
我的孩子今年6岁,总的来说比较懂事,可是孩子做事情很慢,拖拖拉拉的。就说起床吧,本来早晨的時间就很紧,我催他快点,可他就是不着急,我要等半天,不得已我只好给他穿衣服。放学回家写作业也是磨磨蹭蹭,只有在旁边看着他,不停地催促着他,他才能快一点完成作业。
为孩子的磨蹭,我动不动就发脾气,责令他改掉这个坏毛病。可是,我的脾气越大,他反而越磨蹭,看上去好像被我的态度吓坏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对他要求太严格了,每次向他发完火后,我又感到后悔,觉得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可一看到他磨蹭,我就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请您告诉我,究竟怎样做才能帮孩子改掉磨蹭的习惯呢?
1、让家长出谋划策。
2、归纳“磨蹭”的成因
爱磨蹭的孩子现在是比较常见的,磨蹭已经是孩子在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毛病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不是哪一天突然磨蹭的。孩子学习、生活磨蹭有几种情况:
1)、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疲塌无奈,能拖就拖,缺乏自信,不负责任;
2)、“慢性子”,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任你着急催促,依然故我;
3)、缺乏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不知道时间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矫治磨蹭要对症下药。第一种情况要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责任心上下功夫。第二三种情况要在专时专用、提高学习效率上努力。从案例来看,李韬是属于“慢性子”和缺乏时间观念这种情况。
3、针对孩子的磨蹭,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要想让孩子改变磨蹭的毛病,不能靠大嗓门,更不能打骂。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是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珍惜时间取得的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孩子,还可以在墙上贴上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总之,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2)、让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也不急。最后,家长还得赶紧骑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会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有爸爸妈妈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家长不要急,让孩子自己急。如果孩子迟到,老师肯定会问她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她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3)、增加计时性活动。
孩子磨蹭,不光在学习中表现出来,也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做作业磨蹭,穿衣、吃饭磨蹭。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增加计时性活动是可行的方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设定,然后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地进行。孩子做事,家长为她计时,告诉并夸奖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会有更好的效果。
4)、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
长期被说成“慢”,孩子会认为自己每次的学习时间都很漫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上厕所、喝水等。在家里,家长要有意识地表扬她,并告诉她,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5)、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
记录单位时间里(如5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并且让她认识到“快得值得”。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处理?许多父母会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全面发展:增加练琴时间或者额外增加作业,反正不能闲、不能玩。孩子会觉得: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快任务越多。所以,你得让孩子感到“快得值得”,她才会去“快”。
6)、任务适度,留有空闲。
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师小结:孩子的磨蹭行为还可能与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有关。有的家长平时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报,有的家长也会因疲倦或懒惰做事拖时间,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沓等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不妨先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四)、由“上课爱说话”分析在家如何训练学生注意力?
师:孩子在课堂上说话是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除了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和同伴效应外,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自制力差。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将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孩子调整座位,避免孩子在课堂上说话。作为家长主要是训练孩子的自制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最近我收到一些家长的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玩橡皮,弄弄铅笔,挖挖指甲,看看电视,本来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他要花上半个钟头,甚至个把钟头才能完成。任何有才能的学生,如果学习时漫不经心,心神不定,注意力分散,他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只有学会集中注意力,才能打开自己的智慧之窗,让知识的阳光照射进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非常重要。
各位家长,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让家长畅所欲言。师总结,提出如下建议:
1、清理战场。孩子做作业前,除了笔、作业本之外,其他东西都撤除,让桌面千干净净,清清爽爽。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手里玩着学习的铅笔盒啊、卷笔刀啊等等,这些物品干扰了孩子的学习导致他精力不集中,撤走一了百了。
2、家长多关注。
有的孩子需要家长监督他完成作业,因为他一个人做作业,就会分心,并拖得很久。有家长在身边,他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就会好一些。如果家长觉得别人下班后用不着这样操心,唯独自己要付出额外努力,并因此而责怪孩子,并对之失去耐心,这是不应该的。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一样,家长的付出自然就不一样了。
3、创设环境。
在孩子的屋内应尽量少布置一些图画或照片,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因为这样孩子很容易为无关的刺激所吸引。孩子做作业前,其他的人不要大声吵嚷,不要把电视、收声机声音放得过大,以不让孩子听到为宜。
4、及时奖励。对于孩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鼓励。如果孩子过去注意时间仅5 分钟,现在能坚持8 分钟了,就要立即表扬。孩子是夸出来的。
5、专门训练。感觉统合失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到专门的地方,通过特殊的运动器械,由人指导做感觉统合训练;而对一般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些旨在提高注意力的游戏训练,这类训练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培养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1、数字训练方法
(1)顺序贴出由1~10的10个数字,让孩子观察并认识这些数字,然后让他转过身去,把个别数字交换位置或者取走,再让他转回身来,迅速说出哪个数字变了位,或者已被取走。
(2)让孩子把1—100甚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各种有趣味的画面。
2、体育训练法
家长还应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尤其是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也很重要,可适当让孩子跳蹦蹦床、走平衡木等,以增加孩子的大脑兴奋性,因为孩子的多动与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不起的缘故。
(1、)拼图、下棋。拼图是很好的益智活动。现在市场上卖的孩子食品中就有很多是拼图的。拼战斗机、卡通人物等,拼图不仅能训练学的注意力还能开发智力。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也是有效方法之一。
(2)走平衡木,滑滑板。让孩子经常练习走平衡木、滑滑板体育活动。因为这两项活动必须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如果孩子能够熟练地在平衡木上走动,或者玩滑板时,可让在他玩的同时,训练他接投给他的球,这样既训练其动作,又训练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其它训练方法
(1)让孩子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如“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个牙签。”“告诉外公,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日。”从简短的列长一些的语句。
(2)复述图画,给孩子看一张或一组有趣的图画,然后移开,让他复述所见图画。
(3)听讲故事。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大家听。孩子在听、讲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提高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安静,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好习惯。
师总结:各位家长,您可以根据您孩子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记录训练效果。相信您的持之以恒会让您收获一份惊喜。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将幸福三代人。
(五)、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各位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时应该遵循这样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
各位家长,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比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重要。而养成一种好习惯需要二十一天,希望您学习一下资料《我是如何协助儿子养成好习惯的?》相信您会有所启迪。
最后我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作业
1、通过今天的交流,您有哪些收获?
第二篇:牵手两代备课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
六(1)班——周长远
【开场白】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段第六册——《孩子的烦恼,你知道吗?》。
一、教材分析:
处在六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1——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些紧张,不同程度的有考试焦虑心理;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等。他们也由此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内心产生了许多烦恼和困惑。
针对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教材选取了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安排了八讲内容,分别是《帮孩子解除烦恼》、《换个角度看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爱,需要经营》、《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合理疏导不良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喝彩》。每一讲都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而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对待这些困惑的策略——其主旨就是家长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本着“交流疏通”的原则,“用爱导航”,循循善诱,耐心交流,合理疏导,以解除孩子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因教育而幸福” 的亲子和“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三、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中引起家长情感的共鸣。
2、情境感受法:创设生动情境,加深对事情的反思和感悟。
3、讨论交流法:在交流中对孩子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4、系统讲述法等:结合“专家支招”部分,让家长掌握科学而准确的方法。
第一讲:帮孩子解除烦恼
一、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信赖度逐渐下降,开始关注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渴望朋友之间的友谊,异性之间的情感也在悄悄萌芽,他们普遍遇到了朋友交往的烦恼和困惑。家长怎样重视孩子友谊的发展?如何引导孩子与异性间的交往?教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教会孩子如何去经营友谊。
2、当孩子喜欢上某个异性或被某个异性喜欢时,家长知道应该怎么办,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让家长了解孩子出现了交往矛盾和早恋问题时解决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交流法 对比法
五、教学建议:
①首先可从孩子在交友和在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切入,声情并茂地讲述或录音播放《我最好的朋友变了》和《我好像有点喜欢他》两个案例故事。引导家长讨论交流案例故事中反应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教师给出几种可能的处理方式让家长选择:
1、不加理睬。
2、暗中翻看孩子的日记以寻求线索。
3、警告孩子不许这样那样做。
4、和孩子好好沟通。
5、去找孩子的矛盾者或追求者,警告他不要招惹自己的孩子。
6、告诉老师。
家长选择后,引导家长和自己平日对待这些问题的做法比较,看看文中的母亲有哪些教育方法值得欣赏?通过交流,达成共识。第一个故事中的母亲面对孩子交友的困惑,没有偷看女儿日记或找老师,而是采用和女儿交流的方式,认真倾听女儿的心事,体谅女儿的烦恼,与女儿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孩子去体谅朋友的感受,让孩子理解了朋友的做法。并对孩子友谊的发展给出了两种可行的建议:修复友谊或重建友谊。第二个故事中的父母,面对自己有了早恋倾向的孩子,没有采取简单的粗暴的硬性阻止的方式,而是温和地甚至是带着欣赏的目光和孩子探讨异性情感的问题,自始至终本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原则,将女儿对异性同学的好感转变为其努力学习的动力,这样的疏导教育,让女儿能够“自我觉醒”,消除烦恼,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②引导家长快速默读“专家讲堂”,然后分析讨论共商对策: 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去经营友谊?怎样疏导孩子的早恋
问题呢?
针对讨论,概括小结: 经营友谊的对策: 1.引导孩子结交好朋友。
2.教育孩子自身要宽容,不以自我为中心。
3.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不要“哥们义气”等等 正确引导异性间的交往:
1、让孩子了解与异性交往的原则:
(1)反对“男女授受不亲”,重视“男女有别”。(2)最好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
(3)把握交往的心理距离,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过于波动的接触。
2、不要给孩子乱贴“早恋”的标签。
3、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家长应做到:理解、关爱、沟通、引导。
4、大方的和孩子谈心:讲讲青春期爱情的特点;如何摆脱小朋友的亲爱和约会;疏远恋情的方法有哪些等等。
以上问题,可适当补充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深化理解。
1、教材中仇恨袋的故事。
2、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故事,鲁迅和瞿秋白交往的故事等。
3、早恋荒废学业的例子;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早恋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
五、家长现身说法: 判断异性交往的正误。谈谈在对待孩子交往方面问题的新的认识。
六、作业
1、向老师推销你的孩子。
2、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和同学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并谈谈你打算怎样让孩子认识并改正这些问题?
第二讲:换个角度看孩子
六(1)班——周长远
一、教材分析:
本讲的两个案例故事是《我凭什么让着他》和《我也想上培训班》。第一个故事反映的是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私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与家长的冲突。好在这位母亲能够及时反思自己,待孩子平静了,诚恳地向女儿道歉,并通过进一步地交流,让孩子明白了事理——遇到问题,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第二个案例故事发映的是一个孩子的求知欲与家庭经济条件的冲突。家长换了个角度解决问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周围能够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调动了孩子的爷爷教胡琴,利用电视上的“学英语”节目学英语,尽量满足孩子特长发展的需要。
两个案例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使家长认识到换个角度看孩子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换个角度看孩子?如何教会孩子也学会换位思考。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是教学重点。引导家长在具体的家教中能够换个角度看孩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案例法 对比法 谈话法
五、教学建议:
1、角色扮演,情景演示:两个故事中的“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家长交流:这两则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2、教师现场调查:你在遇到以上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
3、针对家长发言,教师结合“教育故事”和“专家课堂”进行案例
分析讨论,为什么要换个角度看孩子?家长应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呢? 归纳总结:
换一个角度看孩子的好处:
(1)能够避免和解决矛盾,赢得友谊。(2)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3)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
父母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共同概括具体做法:(1)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单方意愿强加给孩子。(2)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3)更好的发挥孩子的优势,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合理的满足。
4、引导家长参与出谋划策:
我们家长了解了如何换个角度看孩子,那么怎样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呢?引导家长发言讨论后总结:
(1)建立平等有序的家庭关系。(2)家长要以身作则。
(3)让孩子懂得理解和尊重父母。(4)行为指导法和实例引导法等。5.案例拓展:
(1)教师自己的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事例。(2)农村雕塑家的故事,伟人逆境成才的故事等。6.亲子作业:
(1)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的?(2)你的孩子在先天禀赋上有哪些劣势,换个角度,还可以怎样看待这些劣势?
第三篇:四年级牵手两代备课
第一讲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等。这一讲主要是讲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可以说记忆力是儿童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记忆力不强等学习能力不足是这个年龄段许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读文中的“情景对话”、“心灵独白”和“教育故事”,然后交流感受,生活中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文中的父亲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启示。
小结:这位家长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不是把孩子批评一通,也不是让孩子下保证写检查,而是积极向他人求助,找到学习英语的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提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作出了选择,这位家长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2、解读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般记忆特点: ★记得快,忘得也快。
三、走进专家课堂
1、每个人的记忆力相差不多,差别只是在后天的培养和锻炼。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曲线,他经过大量记忆实验,最后总结出的规律是: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及时复习,让所学知识反复地刺激孩子的大脑神经,经过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记忆力就会大大增强。
2、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从以下方面入手:
★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情绪。记忆的培养在于有“我能记住”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心,精神抖擞,心情舒畅,也就有了记忆的热情。★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记忆方法
①系统记忆法:循序渐进、深入理解、点滴积累 ②图示记忆法
四、建议家长做法:
1、帮助孩子扫除“记忆力不如别人的”的心理障碍
家长平时一定不要责怪自己的孩子“笨”,不要用这样的字眼来评价孩子,当孩子对知识的记忆产生了自卑心理,记忆就像久不磨的刀生了锈。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可储存的信息量超过全世界所有的图书馆所容纳藏书的信息量。即使大脑记忆力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仍有有着挖掘不尽的潜力,关键在于家长要树立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的自信心。
男女在生理发育上有快有慢不同,所以必须了解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不要数落孩子“不如人”,帮助孩子扫除“记忆力不如别人的”的心理障碍,否则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家长必须了解孩子为何学习困难,作适当的帮助,让他能面对在学校遇到的小小胜利或失败。
2、找出孩子记忆水平低的原因
家长要了解有关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找准自己孩子的记忆特点,对症下药,相信只要努力,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记忆力一定会得以开发和提高。根据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所以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和记忆的规律,每个人的记忆力都会提高几个档次。
3、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记忆力。
让孩子把学校当作快乐的场所,以产生向往之心,而感受学习的乐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孩子喜欢自己的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的时候,他一定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记忆力的提高那是不求即得的事情。所以家长的引导是关键。记得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自己教育儿子和女儿的经验:在儿子小的时候,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的时候,他对孩子经常说的话就是:再这样就把你送学校里去,让老师来管你。这样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个印象,那就是学校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那里的老师也很严厉,不好,我不要去学校。所以,郑渊洁的儿子从来就没有进过学校读书,郑渊洁儿子的老师就是郑渊洁;吸取了这个教训,等有了女儿以后,郑渊洁改变了教育方式,当女儿调皮或犯错的时候他就说:再这样以后就不送你去学校读书了,也不让老师教你了。结果,女儿却对学校和老师充满了向往和期待。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长的引导,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4、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
有的孩子记忆力不高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告诉孩子:当你心不在焉,人家在背单词,你却在想怎么样才能抓到窗前飞过的那只小鸟的时候,你还能记住点什么呢?
5、指导孩子经常记忆、多记忆来锻炼记忆能力
许多记忆超群的名人,就是从小就开始对记忆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在小的时候,为了锻炼记忆力每天早上都要强记一些单词或其他内容的知识,经过这种长期的锻炼,他的记忆力始终保持灵敏活跃,他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脑子越用越灵”。
6、注意膳食结构有利于儿童记忆力的发展
葡萄汁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高过其他任何水果和蔬菜,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传输能力,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记忆力。有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品还有富含锌的芹菜、富含磷脂、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芝麻、瘦肉等。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准时上学,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充分的睡眠、运动、营养,纠正他的不良习惯。健康状况良好自然会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7、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想要记住的东西,就非记住不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计划,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制定时间表,告诉孩子必须确实实践,建立他的责任感。
五、交流讨论:
联系实际,家长谈自己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方面的具体做法,相互借鉴。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是一直在旁边指导,还是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你觉得哪种做法科学?请写下你的见解。
2、你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吗?如果没有,请给自己订个计划,争取定时向孩子的同学或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第二讲
要积极关注孩子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正确把握亲子相处之道;
3、让家长知道如何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正确把握亲子相处之道; [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如何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再现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父母和子女的血缘亲情应该是世界上最真挚、最深沉的感情,但是,许多成长中的孩子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却最疏远、矛盾最尖锐,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使孩子的父母颇感困惑。为什么“最近的你”成了“最远的爱”呢?怎样才能“让爱重来”呢?这是这一讲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阅读第一个案例《妈妈偏心眼》,然后交流讨论感受,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文中的妈妈和小姨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启示。
小结:正是妈妈对静静的过高要求,过多管束和不公正的指责使孩子产生了妈妈偏心眼,妈妈不爱我的困惑。幸好孩子有个开明的小姨,她及时发现了静静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并通过和静静妈妈的对话,使静静妈妈开始改变了对女儿的看法,开始主动学习与女儿的相处之道,应该说,这是这对冤家母女改善关系的良好开端。
2、专家分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 ①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②亲子缺乏有效的沟通。
③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又缺乏尊重。
3、家长如何把握正确的亲子相处之道?
①用孩子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过于严格地要求孩子。②不要把已经渐渐长大的孩子看成小孩,要尊重孩子。③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允许孩子适当不听话。④用适当的技巧消除孩子的反抗心态。⑤做孩子心灵的朋友和游戏的玩伴。⑥把你的爱表达出来。
4、利用专家课堂告诉家长该如何关注孩子,如何和孩子交流沟通? ①孩子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帮助。
这一代孩子不单单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帮助.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选择,而不是替孩子选择。孩子不需要父母大包大揽,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②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行为的人对待。③学会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赞美孩子。
培养孩子需要的是爱心、耐心,更需要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其实,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不是分数而是思想,要有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思想,才能立足于社会。
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赞美孩子。”要从孩子身上看到优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去鼓励他,挤出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孩子的成绩,用优点来帮助孩子改正生活中的不足,克服学习上的错误,用真情感动孩子。“用放大镜来找孩子的优点,闭上一只眼睛看孩子的缺点”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变得可爱,一天比一天变得懂事。而且家长的赞美会无意中巩固孩子身上也许是偶尔才出现的闪光点。④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我国教育家早已就如何关爱孩子的问题发表过许多观点.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琴曾说:对孩子要有八爱:
1、“爱的目光”(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赏识的神情告诉孩子,你让我骄傲)
2、“爱的微笑”(面对孩子,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我爱你孩子)
3、“爱的语言”(鼓励孩子,常对孩子说,你真行)
4、“爱的细节”(细节最能打动人心,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爱,感受爱)
5、“爱的渴望”(让孩子获得爱,使他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靠自己努力)
6、“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让孩子走好每一步)
7、“爱的胸怀”(要包容孩子,给孩子重新开始的机会)
8、“爱的机会”(让他们知道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幸福)。
把你的爱表达出来。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父母不能把爱转化成对孩子更高的要求,让爱成为负担,也不能仅仅把爱藏在心里,要用语言和行动把你的爱表达出来。当然我们说的爱,并不是对孩子的溺爱,不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或者做的让你满意的时候,给孩子真诚的鼓励和赞美,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孩子遇到不顺的时候或者做的让你不满意的时候,送上你的理解和安慰,让孩子觉得你愿意帮助他、关心他、支持他、理解他。⑤做孩子心灵成长的榜样
人生的第一座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有一句教育名言:一千个好校长,也比不上一个好爸爸。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好人的背后一定有过一个好长辈给过他终身受益的教诲,一个坏人的背后一定有个不称职的长辈给过他一辈子都难以摆脱的误导。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⑥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倾听者。
父母把孩子所有的感情——积极的、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孩子心灵的成长非常需要倾听。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我和孩子的关系就是“够朋友”三个字。一位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讲起父子的关系,他说:我们俩的关系是一个字“铁”。只有够朋友,只有铁,孩子有话才能对你说,有泪才能对你流。家长首先要和孩子平等,要民主,要时刻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同伴少,缺少交流的对象,很容易造成心理畸形。
鲁迅说: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心,与孩子心与心沟通,不要把孩子越推越远,不要把孩子的心门关上。健康的心灵是孩子最大的财富,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倾听者吧。
5、用录音机展示情景对话《我和妹妹的较量》学习第二个案例。
6、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或者过高的评价(哥哥),或者过低的评价(妹妹),无论哪种评价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
7、学习“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
针对不同的自我评价,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通过“我能我会”或“我不能我不会”的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可谓润物无声。
四、交流讨论:
家长自由阅读《改掉孩子挑剔别人的坏毛病》和《让孩子在自我评价中更好地成长》两个案例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课后作业:
1、周末的时候,把自己也当成孩子,跟孩子一起打闹,一起捉迷藏,一起搞搞恶作剧。
2、根据孩子的自我评价弱点,参考教材40页的表格,帮助孩子反省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
第三讲
好的性格需要培养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2.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交往和学习过程中的胆怯心理。
3、让家长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性。[教学重点] 1.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孩子交往和学习过程中的胆怯心理。
2、让家长知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性。[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性格如何,直接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好的性格包括强烈的自信心、饱满的热情、富有同情心、灵活性强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等等。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呢?这是本讲的主要话题。
二、学习新课
1、放情景对话录音,让家长交流自己听了之后的感受,然后通过“心灵独白”部分与家长们产生共鸣,(联系生活实际,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孩子,可以说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老师解读孩子产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就容易形成胆怯的性格 ●家庭环境的影响
过分溺爱、过度严厉、期望过高 ●学校教育的影响
教师的评价、同学的评价
2、带领家长走进专家课堂
对于胆怯的孩子,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扰,恢复活泼的天性。所以,专家建议: ●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体贴。●
重视孩子的情绪反应。●
多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
帮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
尊重孩子的个性。
3、告诉家长,当孩子表现出胆怯心理的时候,父母唯一能做的是帮助孩子走出胆怯,而不是大声指责嘲笑孩子,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意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如:招待客人、自己到商店购买小商品、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多与老师沟通,争取老师的帮助很重要。请老师给予孩子必要的关怀,多鼓励孩子。③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与同龄人接触。鼓励孩子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耍。④利用角色游戏。模拟一些让自己感到胆怯的情景,让孩子理解很多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克服胆怯行为。⑥用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
不要恐吓、讥讽或动辄打骂孩子。古人云: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4、“我等的不耐烦了”这个案例则是点出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耐性差的不良性格。告诉家长:孩子耐性差等不好的行为方式,其实很多都是由于家长不良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就如同案例中的孩子,如果不允许孩子做的事一开始就不许做,孩子便没有痛苦和反复,如果等养成了坏习惯再去纠正,那么一百个坏行为养成的坏习惯就需要两百个好行为去纠正它,必然事倍功半。告诉家长耐心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和训练: ① 父母要切记自己是孩子行为的榜样。
②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③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勿包办代替。④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等待。
⑤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⑦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鼓励为主。
三、进行课堂总结:
告诉家长:孩子亲近的人的理想、信念、追求、兴趣、举止、言谈、脾气、文化修养和为人,无时无刻不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孩子很像是父母的“影子”。因此,做家长的千万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你家有一部“窃听器”,有一架“摄像机”,时刻在窥视着你,你的性格也将化为孩子的命运。家教,实际上是人生的传代。
四、布置课后作业
(1)平日里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2)帮助孩子测测自己的忍耐性指数。(课本60页)(3)怎样让孩子走出胆怯?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
第四讲
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目的] 1.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独立性很重要;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家长明确学习目的: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学习新课
1、家长先自主学习教材“情景对话”《我的事情我做主》《妈妈,我能参加夏令营吗?》及相关部分内容,然后让家长自由发言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的得与失。
2、走进专家讲堂: 让家长知道:
①有成就的人必然是一个自主的人。孩子的自主行动是自发的、自愿的,所以更容易坚持,更能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②无数事实证明,缺乏独立性,凡事总依赖别人决断的孩子,永远都长不大,也很难成熟起来。
③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要达到教育孩子的本质目的,首先应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自主性的人。
三、建议家长做法
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独立性的前提是建立孩子的自我感,让他们在情感上先自立起来。①把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孩子。②把行动的权利还给孩子。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经常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的鼓励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孩子会从父母信任的目光、满意的微笑、赞赏的话语中得到鼓励,倍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保护孩子的自尊。
①自尊是孩子发展与成长的阳光和空气,所以,家长要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要有意无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抹杀他们的努力。
②蹲下身子看孩子,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
③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要比,就要把自己孩子的现在与过去比,这样才能比出进步,比出信心。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自由,常常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的路需要自己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必要现在就为孩子设定将来的生活和工作。
6、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会使孩子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回促进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7、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宽容孩子的过错。
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家站个应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只要他能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就应该给予肯定,不要指责,更不能惩罚。家长的宽容,可以促进孩子的不断发展。
四、进行课堂总结:
培养孩子独立性,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还应下决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
1、每天给孩子一个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坚持一个月。
第五讲 学会观察
学会爱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观察力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3、让家长知道怎样培养和保护孩子的爱心。[教学重点] 1.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2、让家长知道怎样培养和保护孩子的爱心。[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了四年级,仍然有部分学生怕写作文,而且有些孩子到了高中、大学依然对写作文感到头疼,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掌握协作的基本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观察能力差。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这是本讲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读案例一《我怎么没的写》中的情景对话及心灵独白部分,请家长自由发言,然后学习“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
2、走进专家课堂:
①什么是观察力?在观察事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观察力是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中,能全面、深入、准确、迅速地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
在观察事物时,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更重要的还得用头脑去思考。②了解儿童观察力的特点: ●缺乏稳定性
没有明确目的,易受事物外部特征及当时的情绪、个人兴趣所支配,观察对象容易更换,对事物印象不深刻。●持续时间短 ●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 ③如何提高孩子观察力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
●帮孩子学会一些必备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法、分解观察法、连续观察法等。●帮助孩子养成作观察记录的好习惯。●引导孩子用心观察
总之,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首先应引起孩子的观察兴趣,变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使观察活动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其次,应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随时随地留心周围的事物;再者,要使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孩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计划、有层次、深入、连续地观察。只要注意这些方面,孩子观察能力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3、家长自学第二个案例《蚕宝宝,快长大》的“情景对话”、“心灵独白”及“教育故事”部分,然后交流讨论自己对孩子“养小动物”这件事情的认识。
4、专家课堂:
●对喜欢养小动物的孩子,家长不要因为麻烦而拒绝孩子的要求。养小动物,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遣独生子女的寂寞和孤独。
●在很多情况下,是父母的行为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了孩子的爱心。
●爱是相互的,既要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给予他的爱,更要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把爱施与别人。
●学习是重要的,但是让孩子学会爱更重要。
5、专家支招:
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当好孩子的榜样。家长对他人的爱心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做关心别人的模范。●多与孩子进行闲谈式的情感交流,教孩子学会移情能力。所谓移情能力就是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例如让孩子感受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等。
●给孩子创造实施爱心的机会,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呵护并支持孩子的爱心。
●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长有责任为孩子创设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学会做人。
●让孩子和大自然交朋友。孩子与大自然的花草、动物和谐相处,也是培养孩子爱心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进行课堂总结
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 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
四、布置家长作业:
1、给孩子一个养小动物或栽种一种植物的机会,协助孩子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每天记录观察日记。
2、当发现孩子有友善行为的时候,请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微笑或亲切的拥抱。
第六讲 学会竞争
学会合作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2、让家长知道如何教会孩子学会合作。[教学难点]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家长阅读《不能告诉他》这个案例及相关的教育故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一些与此相关的内容,以引起家长对此问题的重视。
2、走进专家课堂:
①故事中林林的表现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与讨论。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不仅是对朋友的帮助,同时也是对自己思路的清理,使之更清楚、更明白;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愉快和帮助被人后心理上的满足,获得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将来参加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②当今社会,竞争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的熏陶和成长环境造就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的竞争观念是增强了,但是却不懂得竞争,不善于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理解什么是竞争。例如有孩子把竞争理解为“你死我活” “残酷无情” 等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是不懂得如何竞争,即在竞争的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如文中的林林小朋友,为了不让好朋友超过自己,便欺骗朋友,故意说自己也不会做那道数学题,很明显,这属于不知道如何竞争,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
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从小就培养孩子能够正视竞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勇气和能力。
3、家长疑问及专家支招:(1)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了解孩子竞争心理特点,及时发现不良问题倾向。
●帮助孩子正确理解竞争的含义。让孩子明白竞争不是一方消灭一方,而是自身与环境(对方)的共存。竞争对手永远都会存在,假如没有了竞争对手,自身的发展也就停止了。●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教育孩子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孩子明白,无论是什么样的竞争,自身的实力是决定结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提醒孩子要凭借实力和能力去赶超对手,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去战胜对手,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竞争。
(2)怎样提高孩子的竞争能力?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过高的目标既加重孩子的负担,又容易使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形成恶性竞争;过低的目标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有可能使他们变的不愿意去竞争,从而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
●帮助孩子对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归因与自己的努力,接的自己可以控制,那么他在参与竞争时就会有更强的动机,有更强的进去心和好胜心,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如果归因于伙伴,认为自己不能主宰,那么他很容易在竞争中放弃努力,也有可能为了竞争而打击同伴。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归因,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竞争心态。●帮孩子建立和谐、稳定的同伴关系。●让孩子学会在合作中竞争。
(3)如何消除孩子在竞争中的嫉妒心理,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在竞争中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对手,对待同伴的成功,就容易出现嫉妒心理。在儿童中,妒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孩子的嫉妒往往表现为疏远同伴,说对方坏话,不给对方任何帮助或便利,有意拆对方的台等。嫉妒不仅会破坏同伴关系,也会似的孩子变得冷漠、孤僻、敌对。因此,要认清嫉妒给孩子的危害,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竞争对手。家长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防微杜渐,及时疏导,让孩子远离嫉妒。如正确的评价孩子的成败,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无原则的与其他孩子做比较等。第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三、学习《游戏失败了》案例,结合专家课堂让家长明白该如何教会孩子学会合作。
四、课堂小结:
诗人萧伯纳说过:“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两个相互交换苹果,那么每个人还是一个;如果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交换思想,那么你有两个思想,我也有两个思想。”教会孩子合作与分享,在合作与分享中体会竞争的乐趣是我们家长应该努力去做到的。
五、布置作业:
1、跟孩子或孩子的同伴一起玩两人三足走或三人三足走的游戏,体会合作的重要和乐趣。可以让孩子写写自己的感受。
第七讲
接纳别人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10岁左右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孩子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从而让孩子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通过具体案例让家长切身体会到如何化解孩子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学会发现同伴的闪光点,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并主动接纳他人。
3、通过互动环节,给家长提供反思自己行为的空间,加强教学效果。【教学重点】 掌握批评孩子的艺术。【教学难点】
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接纳别人。【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互动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学教材125页“情景对话”,并互动交流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明明身上发生的事情,您觉得在自己孩子或者周围的人身上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家长自由发言)谈论孩子类似的表现,并要求家长谈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自己的感受或者当时自己是如何处理的。
2、案例分析: 象明明这样不容易接纳别人,不喜欢跟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玩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孩子,这个问题显得更加严重,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当然,在其他孩子身上同样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其实,归根结底是孩子们缺少一颗宽容别人的心,所以不会接纳别人,尤其是当对方有缺点的时候。当然,这些现象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存在的特点。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家长担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的孩子跟表现差的同学在一块,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的家长甚至为此找到老师„„
殊不知,这种做法反而不利于孩子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走进专家课堂:如何让孩子接纳别人?
1、要孩子愉快的接纳别人,首先父母要接纳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用时间与你的子女在—起。
如果父母没有用时间在子女身上,他们便会用时间发脾气、打架,或有其他忿怒的行为来引起家长对他的关注,甚至有的孩子用离家出走的极端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如果孩子没有这些过火的行为发生,那么他的内心一定会有积怨,这样就很容易形成逆反心理从而导致青春期的叛逆性格。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即使再忙,每天抽出几分钟静静地跟孩子聊几句家常,聊聊孩子在学校里的见闻,孩子就会非常地满足了。这些都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感受。
真正的聆听是表示“我接纳你”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当父母用时间聆听,孩子就会感到被接纳。对孩子来说,爱就是时间。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接纳他们本人,会感到自己的独特和被欣赏。孩子眼睛的颜色、身体是矮胖或是高瘦,个性好动或好静,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接纳。
因此,善于倾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互接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长互动调查2:
您觉得您的孩子喜欢他自己吗?如果喜欢从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如果不喜欢,您又是怎么察觉到的?
(家长自由发言)小结:有时候与学生谈心,觉得一部分孩子竟然找不出自己身上有什么优点,这说明孩子连自己都不接纳。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接纳的人,能接纳别人吗?
孩子良性的自我接纳,对自己优缺点的准确认识,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形成是接纳别人的重要一环,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集体性活动,甚至是让孩子“吃苦”的活动,就如教材中明明的妈妈一样,(见教材126页教育故事)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他人和自己的优缺点,使孩子能够准确的评价自我,积极而全面的评价别人,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从而使孩子接纳别人。●掌握对孩子表扬和批评的尺度及艺术。
我们既不要一味地表扬孩子,也不要经常批评孩子。一味地受到表扬的孩子会很骄傲,不愿意接纳别人。经常被批评的孩于会感到失败、被拒绝和无能。所以批评孩子时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要允许孩子做出解释,批评过后还要给孩子一定的感情慰籍,(俗语说的“打一棍子给个甜枣吃”)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情就应该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错了事情就不爱他。
2、孩子需要被接纳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学到责备;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学到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里,他学到羞怯;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愧里,他学到内疚;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里,他学到忍耐;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学到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里,他学到欣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学到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里,他学到保持信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里,他学到喜欢自己;
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和友谊里,他学到这个世界有爱。
3、让孩子知道接纳别人很重要。
事例说明
四、家长必须掌握批评孩子的方法和艺术: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3、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批评。
4、要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才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5、要注意态度,要取得批评的效果。
6、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因为教材中已经说的很详细,所以不多做赘述。)结合以下几个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交流批评孩子的方法和艺术 【事例一】摔碎花瓶的故事
心平气和是家长教育孩子最好的教育态度,充满智慧的表扬比直接的批评收到的效果会更显著。
【事例二】四块糖的故事 【事例三】摘玫瑰的小女孩 课堂小结:
这一系列故事再一次验证了一个道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人“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批评孩子是教育的方式而不是目的,这点我们应该牢记在心。掌握批评的艺术,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维护孩子的自尊,相信孩子一定会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建议,并积极改正错误。
当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后,定能用从家长身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对别人的评价中,从而学会愉快的接纳别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就形成了具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每个人身上也总有些长处和短处。正如十个手指头,有长有短,各不相同但又缺一不可,世界也是这样,正因为有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才有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世界才如此的千奇百怪,精彩绝伦。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出自己的精彩。因此,让孩子知道愉快地接纳别人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孩子交往中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孩子懂得接纳他人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孩子善于体会别人的感受,并学着付出自己的支持和关怀,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孩子能逐渐接纳别人,尤其是能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
五、作业设计
1、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自己是如何处理的,你觉得你的处理方法科学吗?
2、当孩子向你抱怨同学或者伙伴的缺点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八、给孩子科学的性教育
[教学目的] 1.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性教育;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重点] 1.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性教育;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读文的第一个案例: “我和她有什么不一样?”然后交流感受,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自己应借鉴文中母亲的哪些做法。
2、解读本学段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10~11岁的孩子,离进入青春期还有几步之遥,仍然表现出儿童的基本特点,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的意见和观点,但是不可否认,个别发育早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所以,在他们进入青春期前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有关的科学的性知识。
三、走进专家课堂
1、专家建议:
对孩子“我从哪里来?”“男孩女孩有啥不一样?”等类似问题的回答,家长不要采取回避的方式,更不要通过编故事来糊弄孩子。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科学的性教育。由于性问题的个别性和隐私性,家长不要寄希望于老师对你的孩子进行性教育,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才是最好的途径。
2、家长的困惑:①家庭中的健康教育到底应该讲什么?②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怎么讲)
①家庭中的健康教育到底应该讲什么? ●讲授科学的性知识。
对孩子性健康的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开始,比如男孩子穿男孩子的衣服,留短发,玩汽车、枪炮,女孩子穿女孩子的衣服,玩布娃娃、小动物,留长发等。等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让他看到异性小朋友的生殖器官,他知道字的和别人的不一样,并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当孩子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科学的回答是“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当孩子问“妈妈,你到底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就告诉孩子,生孩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剖腹产,另一种是自然生产。可以借助图片等让孩子获得直观的认识。如果孩子再继续问“妈妈,我是怎么到你肚子里去的”等更深入的问题的时候,也要正面回答孩子。当女孩子11岁男孩子13岁进入青春期前,妈妈要悄悄告诉女儿月经初潮是怎么回事,爸爸要悄悄告诉儿子遗精是怎么回事。当孩子第一次出现这些性征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特别庆贺,庆贺孩子长大了。只有当孩子真正知道了自己真实的生命起源,他才可能更尊重妈妈,更爱爸爸。
●让孩子了解身体的隐私,防止性侵犯。②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怎么讲)
●自然交谈 ●书面交流 ●提供书籍
3、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谈性色变,要以平常心对待。②夫妻在孩子面前要亲近得体。
③及时给孩子讲一些与他们年龄、理解能力相符合的性知识。④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⑤帮助孩子正确接纳自己。
四、教师讲读或家长阅读第二个案例“他们嫌我娘娘腔”及相关的教育故事。
告诉家长教育故事中孩子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表现?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呢?
1、造成男孩子女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庭教育里,男性教育的淡出是重要原因。(2)家庭对孩子的期待有变化
(3)目前中小学女教师过多是造成男孩子女性化的原因之一。
(4)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性别教育教材和课程,对学生传统的评价体制缺乏“性别体制”。因此专家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杜绝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严重缺失 ●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意识
●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性别教育。
2、家长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 ●家长对男孩子的“娘娘腔”问题不能大惊小怪。
●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不过分干涉孩子生活,要尽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事情,使他们不过分依赖父母,让他们在生活中取得经验,特别是对男孩子,更要多多“放开”,多让其“独立自主”。
●父亲应尽可能多的跟孩子在一起,多陪孩子玩。即使没有时间,也应该通过电话、书信或邮件的方式互相交流。
●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娘娘腔时,一定要循循善诱,不能责备呵斥,最好做到不 留痕迹。相信这只不过是孩子“成长中的烦恼”而已。
●不要强调刻板的角色扮演,不要把父母对于性别的既定的观念强加给孩子。
五、进行课堂总结,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六、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篇:牵手两代家长会备课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掌握和提升分析学生学习中一些问题的能力。
2、帮助家长了解刜一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3、帮助家长明确刜一学生在学习上需要做好那些适应?
4、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引导家长客观冷静地分析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家长耐心科学有效的指导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方法]:故事启迪 共同讨论 问题分析 总结归纳 专家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的到来!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走迚我们家长学校,来到家长课堂。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话题是:《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刜中第一册第二章《做学习的主人——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在讲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二、故事切入:故事一
[学生小明]:小明满载着小学的回忆,步入了刜中的大门.①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幻想着刜中轻松愈快的学习生活,幻想着和蔼可亲的老师同学.但是好景不长,七门功课气势汹汹地“大军压境”,②繁重的作业量与小学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小学相比改变了很多,教学迚度很快,课堂上改成了以记笔记为主的记忆性教学.小明往往是记的时候常常忘了听,听的时候又常忘了记,一节课下来就跟打了一场恶战一样累。
回到家本应该是放松一下了,可是作业又迎面扑来,还得奋笔疾书、挥汗如雨,有时候违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都得用上。但老师还是说,学习单单完成作业是不够的,③预习是最重要的环节,不预习的话第二天的课就会听得很吃力。于是小明再硬着头皮预习,每天都要弄到很晚才能睡觉。第二天迷迷糊糊上学,又是满满当当的一天。
后来小明仔细观察,发现像他这样忙乱的同学幵不多,有好多同学学得很轻松,在学校里神采奕奕的。就违他小学同学李阳现在也比他强了,原来他的成绩可一
直没有小明好呀。细打听才恍然大悟:原来李阳上过小刜衔接班,差不多第一学期的数学、语文、英语三大主科在入学前就已经学完了,而小明却痛痛快快地疯玩了一个暑假!于是小明越想越后悔,越想越恼怒,本来基础就差,这样一来我可就更完蛋了。本来还想凭自己的聪明,到刜中后会摘掉落后生的帽子,却不料这“仗”还没打就先输了。哎,④灰心,丧气,感觉学习真没有什么意思。小明也知道爸爸妈妈着急,也不是不想学好,可他压根儿就不知道怎么学好啊![小明的家长]: 明明这孩子呀, ①从小就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让人操碎了心。原以为孩子迚入刜中后,会有所改变,他自己也向我们保证,只要小学毕业后的暑假能让他玩个够,他就会好好学习,可是结果呢?他完全忘记了他说过的话,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我们做家长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孩子哪有什么出路啊,这个不争气的,我们可怎么办哪? [家长讨论]:
1、各位家长您从上面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什么问题?
2、如果您面对这样的问题,那么您怎么去解决这些题的? [案例分析]:
一、我们来分析小明的案例:①的这句话的背后有什么问题出现?说明小明事先就没有提前预习的意识和习惯.我们再看②课业量增加,课堂形式的改变.使没有预习和提前做适应的准备的小明措手不及.我们再看③事实证明了预习对刜中学习的重要性.④这样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使小明恶性循环,使本来想学习,上迚的学生,因为方法和不能快速适应学习环境而厌学.二、我们来分析小明家长的案例: 这段话的背后说明, 这个家长自己都搞不清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更不要说有效的指导方法了,在孩子走在十字路口的时候, 这位家长不仅没有很好的正确的呵护孩子的小学到刜中的适当转型,反而不负责仸的给孩子扣上了“从小就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的帽子和更多的责备.真想问问这位妈妈,难道您从小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吗?您操心的结果就是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故事二 : 不要轻易给孩子转学
家长:我的孩子刚上刜中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提出来要转学.你可是不知道啊,我为了能到这所学校读书,我们费了好大的劲,花了好大一笔钱,哪能说转就转呀?可是,孩子说,如果我们在一个月内不给他转学,他就再也不上学了,你说我可怎么办? [家长讨论]:1.各位家长你能给这位家长出出主意吗?
2.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分析总结]: 在这个案例中,主要问题是出在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我们不难看出孩子在要挟家长,这个孩子属于远拗类型的孩子.那么这种远拗的性格脾气是从哪儿来的?天生就有的吗?当然不是的,大家都知道”人之出,性本善”,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在孩子反抗期的时候,没有正确的对待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和条件时,孩子养成的坏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孩子的脾气会更大,同样提出的要求也会让家长更棘手的.我们就这个案例来分析,本来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可是家长和孩子都习惯了条件的交换,使孩子错误的误认为他的学习是给家长老师学的,所以出现了今天的问题.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清醒了,孩子身上毕竟承载着父母和祖国的希望,而孩子的成长就这么几年的功夫,一旦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想弥补就很难了!所以天下的父母一定要理性地教育孩子,不要剥夺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更不能代替包办孩子成长,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为自己的成长负责.故事三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名次
一个刜中女生很痛苦的在日记中诉说自己的担忧:“我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一直强调,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的大学,只有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才能有好的出路,所以,我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名次.每次考试后名次一旦下降,心里就发慌的不行.分班考试我考了年级前十名,但是刚刚过去的单元考试,我在班级里名次就下降了三名,年级下降了十七名,我很担心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我会考得更惨,那我非崩溃不可.怎么办?怎么办?谁能告诉我怎么才能保证名次不下降啊??”.[家长讨论]:1.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2.谁能告诉她怎么才能保证名次不下降啊? [分析总结]: 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女同学走入了学习目的误区,对学习的真正目的幵不明确.家长的片面的引导使孩子从心理和精神上受到压抑,致使孩子错误认为只要名次好考上名牌大学就有了保证.这种强化心理意识,使孩子很难承受的了学习中的挫折.还会因承受不了这种失败而导致惶恐和抑郁.从而会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我们也经常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一些著名学府的学生,几乎每年都有走上自毁灭亡的道路的.可见,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出路幵不是非要考上什么名牌大学,而是在于她有没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并福指数,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三.结合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从以上三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刜一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刜中是孩子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也是学生的身心发展由少年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期,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帮助孩子有效地迚行学习、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会使他一生受益无穷。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刜中的学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差异: 1.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
学科增加,内容加深,课业量加大.从小学直观性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变得更完整更系统了.所有学科的设置又都是刜中学生所必要文化素质的积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于小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是更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2、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使得刜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出现了极大的分化.因此在小学的尖子生迚入刜中领先的地位减少;相反,小学成绩平平的由于适应能力强,学习方法得当,却成为冎尖者.而那些依赖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越来越吃力,学习便成了负担,从而致使学习成绩分化日趋激烈。
3.学习中的自主能力越来越重要。
对刜中生的指导更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迚入刜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同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对增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减少对学习的直接帮助.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自学能力的强弱往往直接地决定了孩子的成绩.4.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幵存。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在校依靠老师的安排,在家依赖家长的督促,带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对于刜中生来说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增强.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能够持久,所以家长还是不能过早的放手.总之,刜中生还处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幵存的年龄,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
(二)、刜一学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适应?
根据以上我们分析的刜中生的学习特点,那么,我们家长应该指导孩子做好哪些方面的适应?刜一新生要想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适应。1.学习方法、思路不同,需要全新的适应练习。
(1).刜一的前半年是刜中学习的起跑线。一门课如果上来你学的好,就会感兴趣,老师也会重视你,自然而然今后这门课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所以,课堂上的知识虽然简单,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应该找一些有点难度的题目,开拓思路,锻炼自己思维,为刜二刜三奠定基础.(2).培养系统的做题技巧。刜中是学生锻炼头脑、学习技巧、形成做题方法、做题思路的最重要的时期!好的做题方法积累会对学生今后以至高中的学习起到至为重要的作用!
(3).养成刻苦钻研问题的习惯。到了刜中,大家都面临一个新的学习内容,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而是利用刻苦的意志坚持了下来,就会占得先机,成绩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4).锻炼抽象的思维能力。刜中的学习不同于小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需要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只喜欢直线式的做题方法,平日里一看到拐弯抹角的题目就尤为头痛,甚至知难而退了!这就说明孩子对抽象思维还是很不适应的,而这恰恰是刜中学习的要点!
2.老师的讲授方法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需要适应老师。
(1).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新困难,要学会自我调节,多跟老师、父母沟通。(2).不会的东西要及早向老师请教,及早解决,不欠账,不断努力,持之以恒。3.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适应压力。
迚入刜中以后,因为有升学的压力, 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形有形地带来了压力.家长应该指导孩子树立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经历困难和挫折的思想.面对各种压力,躲避只能使自己变得更懦弱,解决困难的能力越来越差.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四.[专家课堂]指导家长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可帮助孩子迚行人生觃划,制定刜中三年的总目标,再制定刜一的小目标,再制定本学期的子目标,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以下的学习方法体系,我称它为“成功八步”。
第一步: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用以指导自己学习.古人说的好: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次是定学习目标,设定的目标要恰当、明确、具体.恰当就是不能过高或过低.高了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低了,无需努力就达到了,不利于迚步.明确就是便于检查和对照.具体就是每一个细节.第二步: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和预习是学生取得高效率学习成绩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新课前自学和预习,上新课的时候就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就不能够轻松驾驭课堂,往往会力不从心.第三步: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关键环节,养成专心上课的习惯,是学习的重要保证.第四步: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已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第五步:独立作业
作业本身就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和训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迚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成问题的.第六步:解决疑难
疑难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冲突和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的不牢固形成的.解决疑难问题就要查清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对下一个知识的学习受到影响.第七步:系统小结
对学习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地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要在本章节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主,笔记、作业、有关学习资料迚行。抓住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迚一步的巩固
幵检查学习计划的迚度情冴,幵制定下一环节的学习计划,这样持之以恒、循序渐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就不愁学习不好!第八步:课外学习
支持和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学生课内学习的拓展和外延,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巩固课内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和培养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
1.您的孩子的长处(兴趣、爱好、特长)是什么?在什么事情(学习环节、学习科目、某个生活事件和某项工作等)上他(她)最有思路、最有办法、最能胜仸?
2.升入刜中后他(她)的主要长迚是什么?包括思想观念、知识能力、行为习惯及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长迚。取得长迚的经验是什么?
3.这段时间他(她)的主要问题(过失)是什么?改变它的刜步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4.您的孩子的长进目标和近期目标是什么?他(她)将来想获得什么成就?有什么价值?
六、课堂总结语
各位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做家长的只要能冷静的分析和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幵且不断的学习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总是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的。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下一家长课堂的内容是:刜中一年级《第三章一个篱笆三个桩---帮助孩子学会交往》,欢迎各位家长准时到来!谢谢大家!再见!
第五篇:牵手两代一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学习从习惯开始
小学 第一册
为人父母,哪个不望子成龙?靠自己的无私付出和精心抚育,早日把儿女培养成人,成就一番事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实施起来却绝非易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道染缸”,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的奠基作用,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和困扰,家长们常常焦虑:什么才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想要全面关心、培养孩子,就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要转变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寻求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丛书的适时推出,为家庭教育点了一盏指路明灯,也为学校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那么,班主任应该怎么样上好这节课呢?
一、明确培训对象——学生的家长
我们面对的是家长群体,我们的目标是和家长一起探讨怎样教育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接受并认可,这也是我们上课的主要目的——给家长支招。
二、和家长达成共识——正确认识现在的孩子
所谓“因材施教”,首先得摸清每个孩子的心理及个性特点,这就是要和家长分析学生的情况,告诉家长现在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不管从物质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比我们优越的多,有些孩子可能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得健康快乐而充实,有些孩子也可能承受不了各种诱惑而误入歧途,所以家长的教育和教师的关爱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这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极大,特别是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家庭教育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有的家长虽然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很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但因没有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反而违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教育效果很差,所以我们要指导家长根据不同性格的孩子出现的不同问题,施以不同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下面我将和大家共同研讨《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部分第一册:《学习从习惯开始》。
一、教材分析 现在有太多的家长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等。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讨一下学习习惯的培养。习惯即不用意志力就能做出自动反应的行为。好习惯是一个人快速成功的快车道。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他日常的行为,而这日常行为决定了他的成就。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应该借助每一次家长课程学习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本册书共有八讲,每一讲分两小节,围绕小学一年级阶段孩子的生长发展需要与性格行为特点,用心灵独白、真实生活场景下的情景对话、耐人寻味的亲子故事以及专家讲堂等形式,自然提示并深入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指导,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家族)、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家长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在此层面上,家庭教育所应有的心灵互动、交流体验式教育法和融于日常生活中、流淌于吃喝拉撒间的生活行动教育法将得到一个完美的呈现。引导读者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关心、培养孩子,努力克服片面的“一半的教育”和畸形的“单打一”培养的倾向,为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和积蓄发展的后劲奠定基础。
该书自始至终引导读者要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重点关注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问题,学会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不要把培养教育孩子看成是单纯的技术性的问题,不要只是关注培养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和手段。
书中的专家课堂重在剖析和探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教育背景的综合影响,解除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并帮助父母建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态度。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而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是“有爱无教”,这种爱如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变为溺爱,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促使孩子走上邪路。)进行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4、指导家长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
5、指导家长建立开放的家庭教育模式,不是对子女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把家庭教育搞活。
6、指导家长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智力开发和思品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文化科学知识和生活能力的培训缺一不可。
三、教学方法:(11种,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1、讲授说理式:由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主题,直接讲授。
2、互动演练式:教师选择适当的安全,由家长扮演适当的角色,体会其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3、案例剖析式:选择一个案例,故事导入,引人入胜,深入分析,从中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法。
4、采访对话式:类似电视访谈和采访节目。从对不同家长的采访中推出不同的观点,得出科学的结论或观点。
5、现身说法式:由优秀家长就某一方面进行典型性介绍。
6、亲子互动式: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参加家长课堂,由教师或学生作为导演,进行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或其他活动。
7、头脑风暴式:提前布置一个专题,让家长事先搜集材料,到课堂上各抒已见,其他人不评论不批评。
8、激情演讲式:由教师演讲,激情感人,感染力强。
9、正反辩论式:针对某些观点和案例,征求家长意见,现场组成两帮进行辩论,以理服人,在辩论中明理,说服家长。
10、教材导读式:带领家长通读某一部分教材,并给家长讲解,可以让家长谈体会。
11、我问你答式:现场提问问题,让家长回答,或者让家长提问问题老师回答,当场解决问题。
第一讲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
【教学目的】 针对当前孩子与人交往时关系不融洽的问题,指导家长明确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及今后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并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帮助孩子搞好人际关系。【教学重点】
使家长了解应该怎样协调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掌握如何在家教实践过程中,协调孩子孩子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教学方法】
情景演绎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总结讲授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多想让老师喜欢我
一、情景演绎课本第一页的对话。(请一位家长扮演妈妈,一位学生扮演孩子)
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家长交流:
1、哪个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然而,心疼之后,我们该怎么办?(给家长思考的时间)
2、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是如何处理的呢?(让家长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虽然各位家长的做法和看法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家长们正努力寻求一种更圆满的解决方法。我们来看看案例中的妈妈是怎样处理的吧!
二、教师讲述课本第2页的教育故事,请家长谈自己的感想:这位母亲的成功之处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好好学习,努力表现自己,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尚小,还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与老师建立亲密的关系。那么,父母对孩子和老师间建立紧密的情感链接,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为此,家长一方面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学会巧妙的与老师沟通,从而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让老师逐渐喜欢上自己的孩子。
三、家长学习4至10页专家讲堂内容后,与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互动。
1、你觉得孩子不愿意亲近和喜欢老师是为什么呢?(家长可以归纳课本上的答案,也可以自己谈自身的体会。)
2、你认为应该怎样和老师沟通呢?(请家长发言)(出示幻灯)教师总结:
A、信任老师
B、避免批评(可用课本第7页中的例子举例说明)C、与老师分享喜悦。
D、紧密配合老师的工作。这时可以举教学中的事例,如:当孩子出现不好的习惯时,家长如何和老师配合等。
3、家长自己画出与老师沟通时应该掌握的技巧。(出示幻灯)4、家长之间交流当孩子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出示幻灯)
四、与家长学习课本第10、11、12页教育活动部分内容,请家长谈自己的孩子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回家后同孩子一起找解决策略。
五、总结: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需要家长的帮助,与伙伴之间的关系更需要家长的指导。
第二节 她们都不和我玩
一、家长自学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教师提出问题:你是否和文中的家长有同样的想法和做法?这种想法正确吗?你的孩子在交朋友时出现过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做的?(家长谈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讲述教育故事,请家长谈后来孩子的母亲是怎样转变的。
三、家长自学课本专家讲堂部分,回答教师的提问:
孩子不受欢迎的原因有哪些?(出示幻灯)怎样帮孩子纠正这种现象?
教师总结:如果孩子现在还不是很擅长与人沟通,当父母的不要着急,因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得到,是有迹可循的。在孩子的游戏里,没有谁更吃亏、谁占了便宜这一说,只要他们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父母就不必大惊小怪。另外,即使孩子们出现了打闹,父母也不要参与其中,因为,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学习妥协、谈判、合作等与人相处的技能,学习处理冲突的能力和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学习,较之父母的百遍说教都要来得有效。
四、教师讲解教育活动中的内容,请家长总结如何培养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鼓励孩子多串门。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
2、放手让孩子自己择友。孩子自己择友的过程,也就是他学习、成长的过程。
3、鼓励孩子参加群体活动,如生日聚会、各种各样的球队等 4、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温习功课。
5、鼓励孩子主动找别的朋友玩。
6、当孩子在游戏中同他人发生纠纷时,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与他人协商。
五、教师总结:
希望家长们在帮助孩子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孩子在父母指导的基础上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作业:(幻灯片出示)
1、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2、在引导孩子与人交往中,你认为最难处理的是什么问题?
3、总结自己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在此方面的不同见解或意见等。
第二讲教孩子学会自我征服 【教学目的】
针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教给家长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教学重点】
使家长了解怎样帮孩子学会自控和正确处理情绪,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方法】
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总结讲授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孩子从幼儿成长为一个懂事的、有礼貌的、有一定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小学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孩子的不少缺点和不良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到了学校,孩子忘了带书、忘了带红领巾,或者写字时把字左右写反了等系列问题。我们举行一场现场调查:凡是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粗心大意毛病的家长请举手。家长们也仔细回想一下,童年的自己或现在成年的你,有没有注意力不集中和粗心的问题发生?有的请举手。
通过这两个调查,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在这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甚至我们成年人有时也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这就是说,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所以家长不必过于着急、担心和焦虑。今天的家长课程我们将针对孩子这方面的问题,找出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教孩子学会自我征服,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运用和处理好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情绪、责任等事宜。建立自信、树立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一节 老师怪我开小差
一、家长自学第一个案例(课本第23页情景对话): 总结:这个情景对话说的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文中的妈妈一开始就居高临下,对孩子透露出极大的不满,想一想,在座的家长是不是有时也以这种姿态和孩子交流?孩子说他不是故意的,窗外的小鸟可好看了,这说明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可是妈妈却没有看到这一点说别的同学怎么没看到呢?这个妈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看六七岁的孩子的问题,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同时忽略了孩子的好奇心和个体间的差异,拿自己的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孩子说只不过我看的时间比其他同学长了点。这说明这个孩子对感兴趣的东西(窗外小鸟)注意力还是满不错的。很明显在课堂上犯这样的错误,这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这位家长也同样没有看到孩子的优点,反而用恫吓的手段简单的处理了孩子的问题,这个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家长们认为怎样的沟通是正确的呢?请家长发表见解,教师最后做一总结:不管儿子怎样回答,家长先要引导孩子了解更多的鸟的知识,但问题解决后,要给孩子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下次上课时,两眼紧盯着老师,看自己能不能控制着不去看窗外的小鸟,相信孩子会逐渐稳下神来。
二、家长自学课本第24——25页教育故事。
教师可以提问这样的问题:您觉得这位父亲的高明之处在什么地方?
三、教师总结并讲述专家课堂内容。
上课开小差在低年级孩子中非常普遍,这与孩子的稳定性和自控力有关。注意力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而批评和威胁是无济于事的。这样只能增加孩子的恐惧,刚才我们读的情景对话中的父亲的做法真是堪称一绝,既形象生动又有说服力。但是孩子的注意力并不是经过一次深刻的教育可以提高的,家长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要解决上课开小差的原因,首先要弄明白开小差的原因,请家长们讨论一下孩子开小差都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讨论发言后请家长们在书中画一画,教师总结:主要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
1、孩子的年龄特点。(课本第26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长:
1、2年级大约 10——15分钟;
3、4年级大约15——20分钟;
5、6年级大约25——30分钟。
2、感觉统合失调。(课本第27页)
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的运作。感觉统合是在日常的活动中,在各种外界的感觉刺激下得到发育和促进的。听觉综合失调的孩子,其主要一种表现就是上课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课本42—45页有感觉统合测量表),您可以帮着孩子测一下,如果确定孩子患有这种症状,就应接受专业教育和训练。
3、课堂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被外界事务所干扰,尤其是新奇和感兴趣的事情。老师新换的发型、衣裳,甚至新换的项链等都可能会干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教室两侧墙面上张贴的光荣榜、优秀作文等也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窗外的各种情形,如从窗边走过的人影、飞过的小鸟等,也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各种声音,比如说话声、汽车声、鸟叫声甚至其他孩子上体育课的声音也会让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开小差。
4、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是导致孩子开小差的一大因素。有些老师讲课枯燥无 味,引不起孩子听的兴趣,这时孩子就容易开小差;有时老师讲述的内容孩子早就掌握,缺乏新鲜感,孩子也会开小差,去想令他感兴趣的事情。
5、学习兴趣
有的孩子不愿意学习,对学习有抵触情绪,上课自然就开小差;还有的孩子学习困难,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烦躁不安,或者干脆就不听了。
6、怀有心事。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缺乏对自己注意力的约束。有些孩子上课时因惦记着连续播放的动画片、饲养的小蝌蚪、小鸭子等,而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应该具体问题集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孩子解决上课开小差的问题。请家长们看书29至32面,画出书上提出的解决措施,并针对措施谈一谈自己以前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教师应该重点强调给孩子积极的期待这一条。
四、教育活动:
家长自学课本32至37页内容。教师可向家长强调其中的部分内容,如:孩子做事时给孩子规定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不可操之过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数数、划消、玩扑克牌、丝带等游戏)见课本第29—31页。和孩子一起学习书中的两个故事,并和孩子一起分析故事含义。
第二节 都是粗心惹的“祸”
一、同家长一起学习情景对话和心灵独白。请家长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感慨和无奈,针对这一现象,继续学习教育故事中成功妈妈的教育案例,找有成功经验的家长起来说一说他是怎样做的。
二、教师讲述专家课堂内容:
粗心,看起来是一个小问题,似乎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面对,但是问题虽小,却又十分普遍,而且很难克服。无论是孩子自己还是家长,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总是在一些简单、很基本的问题上出错,并对如何克服粗心问题显得束手无策。教育故事中的专家已经对粗心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纠正孩子粗心的好办法。但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纠正粗心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请家长从书中42、43面找出答案并画出。教师总结:(幻灯出示)
1、来自家长不适当的强化。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观念是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强化给孩子的。其实,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孩子都做错了,就说孩子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家长过分强调孩子的错误,目的是想引起孩子的注意,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而事实上却恰恰相反,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而且还严重强化了孩子内疚、恐惧等心理,这就是负性强化。
2、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如分不清b和d,p和q,漏题,写反字等,这些粗心的孩子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3、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儿童对学习考试不够重视,做事没有常性,也会使孩子产生粗心的不良心理。
4、粗心有“理”。
对待孩子的粗心问题,家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做出哪些努力呢?请家长看课本44、45面找出答案,教师也可请家长谈谈自己觉得哪方面说的最能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教师总结家长找出的方法:(幻灯出示)
1、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努力给孩子提供正面强化。
既然注意力不集中、粗心等问题是孩子成长中必然出现的问题,那我们做家长的就没有必要那么焦虑,要耐住性子等待孩子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行为会逐渐退化的。
2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认真仔细的作业习惯。
咱们的孩子还小,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教育孩子学会专时专用,引导孩子在完时完得舒心痛快,在做作业时专心致志,决不分心。
3帮助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
孩子写作业时,你离他越远越好,让他独立完成。等孩子写完了,你要让他先自己检查,然后你在帮他检查,但你不要告诉他哪里错了,你只能告诉他哪一行或者哪一段落出现错误,让孩子再自己找出来改正。
4、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三、本讲总结: 注意力不集中和粗心问题不是通过一节课就可以解决的,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知道了问题解决的对策。只要我们摆正心态,积极引导,相信孩子类似的问题会越来越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优秀。家长们对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办法或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写一写,把您的做法写成案例,让我们汲取您的经验,少走弯路,帮助更多的家长们解决这样的问题。
作业:
1、找出生活中孩子自我征服的案例,总结出来并即使鼓励孩子。
2、您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和粗心的问题吗?您是怎样帮助孩子解决的?
第三讲 教育即培养习惯
【教学目标】
让家长了解孩子爱磨蹭的习惯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办法,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做事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教学重点】
让家长了解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习惯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
如何针对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形成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谈话法、教师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
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家长交流:您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哪些不良习惯呢?教师小结:看来让家长们最头痛的就是:“孩子做事磨蹭”和“做事无法集中注意力。”
第一节 妈妈说我小磨蹭
一、老师可跟学生演绎教材上的情景对话,结束后询问家长,究竟怎样做才能帮孩子改掉磨蹭的习惯呢?与家长交流,让家长出谋划策。然后学习课本上家长的成功做法。教师总结:爱磨蹭的孩子现在是比较常见的,磨蹭已经是孩子在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毛病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不是哪一天突然磨蹭的。这位家长的做法固然有效,但实际生活中,帮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并不能单靠这一个办法就能解决,我们需要找出孩子磨蹭的成因,再寻求相应的对策。
二、与家长一起学习专家讲堂55到59面,请家长发言总结出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磨蹭的几种主要原因:(出示幻灯)
1、天生的慢性子。
2、缺乏时间观念,不知道如何叫“抓紧时间”。
3、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家长要求太严或包办太多。
5、竞争意识不强。
6、注意力容易转移。
教师总结:矫治磨蹭要对症下药。如第三种情况要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责任心上下功夫。第二种情况要在专时专用、提高学习效率上努力。在教育活动这部分,专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孩子改正磨蹭的方法,请家长阅读后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谈你想采用的方法。教师与家长共同总结出纠正孩子磨蹭的方法:(出示幻灯)
1、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要想让孩子改变磨蹭的毛病,不能靠大嗓门,更不能打骂。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是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珍惜时间取得的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孩子,还可以在墙上贴上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总之,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2、让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也不急。最后,家长还得赶紧骑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会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有爸爸妈妈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家长不要急,让孩子自己急。如果孩子迟到,老师肯定会问她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她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3、增加计时性活动。
孩子磨蹭,不光在学习中表现出来,也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做作业磨蹭,穿衣、吃饭磨蹭。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增加计时性活动是可行的方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设定,然后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地进行。孩子做事,家长为她计时,告诉并夸奖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会有更好的效果。
4、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
长期被说成“慢”,孩子会认为自己每次的学习时间都很漫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上厕所、喝水等。在家里,家长要有意识地表扬她,并告诉她,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5、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
记录单位时间里(如5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并且让她认识到“快得值得”。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处理?许多父母会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全面发展:增加练琴时间或者额外增加作业,反正不能闲、不能玩。孩子会觉得: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快任务越多。所以,你得让孩子感到“快得值得”,她才会去“快”。
6、任务适度,留有空闲。
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教师小结:有些孩子的磨蹭行为还与爸爸妈妈平日里自身的行为有关,这些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希望家长们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第二节 上课总是爱讲话
一、教师请家长讲述情景案例,一起读教育故事,明确本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
二、学习教材65-68页内容,采用教师提示,家长自学的方式,找出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教师可从这四个方面详细和家长讲述孩子不遵守纪律的原因:(幻灯)
1、自制力差。
2、缺乏学习兴趣。
3、家长的溺爱。
4、对老师的抵触。教师在总结原因后为家长提供解决方法:孩子在课堂上说话是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除了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外,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自制力差。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将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给孩子调整座位,避免孩子在课堂上说话。作为家长主要是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就是自制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
家长讨论:孩子在家都有哪些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家长会提出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玩橡皮,弄弄铅笔,挖挖指甲,看看电视,本来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他要花上半个钟头,甚至个把钟头才能完成等事例)各位家长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让家长畅所欲言。
最后教师可以为家长提出建议:
1、帮孩子清理战场。孩子做作业前,除了笔、作业本之外,其他东西都撤除,让桌面千干净净,清清爽爽。
2、创设环境。
包括少在孩子的屋内布置一些图画或照片,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等。孩子做作业前,其他的人不要大声吵嚷,不要把电视、收声机声音放得过大。
3、及时奖励。
孩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鼓励。如果孩子过去注意时间仅5 分钟,现在能坚持8 分钟了,就要立即表扬。孩子是夸出来的。
4、陪孩子做专门训练。
感觉综合失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到专门的地方,通过特殊的运动器械,由人指导做感觉统合训练;而对一般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些旨在提高注意力的游戏训练,这类训练的方法很多,在我们的教材32、35、49、68页都有相关的介绍。另外还可以和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训练,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走平衡木,滑滑板等。
在这一讲当中,除了教材上的内容,教师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培养习惯的好的建议或案例,或者教给家长在培养好习惯时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等。
教师总结:各位家长,相信您的持之以恒会让您收获一份惊喜。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作业:(幻灯)
(1)听了今天我们一起交流的内容,您有什么收获?(2)您对今天交流的内容还有哪些困惑?
(3)您孩子身上还有哪些问题,您感到苦无对策?
第四讲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教学目的】
通过消费、劳动等问题的解决,不但帮助家长学会培养孩子合理消费和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应使家长明确,孩子的社会化问题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教学重点】
弄清消费和劳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意识,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和责任心。【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和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否只注意了孩子智力方面的投资,而忽略了孩子消费和劳动等社会化问题的培养呢?通过今天的座谈,将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节 我想要个新书包
一、故事启发,激活谈话:
1、教师讲述第一节案例:我想要个新书包
2、和家长谈话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怎样做的?(启发引导家长发言)
3、教师总结:虽然家长们的做法不一,但都是想以一种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下面请家长们自由阅读70页的教育故事,看看刚才的事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阅读后交谈:对照小楠的妈妈的做法,您觉得以往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妥?应该怎样改进?请家长发言。
二、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家长学习专家讲堂与教育活动部分71-77页。
家长发言:行成孩子浪费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可以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谈看法,教师总结:主要原因一是有部分孩子家庭条件好,对生活物质有求必应;二是部分孩子具有攀比心理引发了浪费行为。家长谈论浪费行为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什么后果?
与家长互动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教材中提供的防止孩子浪费行为方法的?通过讨论,教师进一步明确解决策略:(出示幻灯)
1、不要给孩子太多。2、学会对孩子说“不”。3、延迟满足孩子。4、取得家人的积极配合。5、家长给孩子做出节俭的榜样。6、给孩子讲节俭的小故事、买储蓄罐。7、带孩子去贫困家庭看看、做小小慈善家。
另外,提醒家长也可以对照教材中孩子活动的部分,和孩子行动起来,如: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定期清理家庭垃圾等。
第二节 我还小
一、情景故事:
1、找学生同教师配合演出教材中77页的三个案例。
2、试问家长,这是不是经常见到的一幕?现在看到有何感想?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教师与家长交流。
3、教师总结:父母生怕亏待了孩子,让孩子吃还穿好。事事为孩子代劳,以为这样就是爱孩子,其实不如说是害孩子。因为这是父母剥夺了孩子的成长、锻炼的权利!试想,如果父母为孩子包办了一切,那么孩子做什么?时间长了,孩子把衣来身手、饭来张口当成理所当然,不会感恩不会珍惜,事事依赖别人,生活上不能自理、自立,精神上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和自信,还怎样具备独立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和品质?
二、教育故事
1、请家长自学教材79-81页的内容,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请家长谈自己的体会:您觉得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否可取?您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在生活中,您是否也有意识的教育过孩子学会照顾他人?
3、教师总结:
六、七岁的孩子虽然刚刚懂事,但已经萌发了关心、照顾他人的愿望,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意识。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这种内在愿望,信任孩子,给他们提供施展的舞台,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做来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专家讲堂
1、请家长阅读教材81-86页,就里面的内容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可以提问:您的孩子在家庭中是否参与劳动?是否具备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通过阅读教材,您有了怎样的认识和想法?教师和家长谈话交流。使家长明白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爱劳动的观念,是为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公民做准备。
2、教师详细讲解总结:家长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又不能忽视对孩子健全人格、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心灵上的强者家长要做到:(幻灯)
A、给孩子做关心别人的模范。B、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C、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D、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E、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和社会的实际情况。
四、总结
苏霍姆林斯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只看孩子一时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灵成长,终将害了孩子。请还给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更好地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社会、国家的人才。作业:
1、当孩子自己想要买东西时,你会怎样回答?
2、您平时是怎么处理孩子与劳动的关系的?
第五讲 让孩子自主发展
【教学目的】
指导家长认识到应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的自由空间,不要溺爱孩子,不要事事限制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家长们掌握培养孩子自主发展地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教学难点】
让家长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孩子自主发展的重要性,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
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系统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内某高校的一位的大学生,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上了大学,父母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考取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后,一想到要独自一人出国留学,无人照顾,不知道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于过于焦虑而失常。后来,这个大学生的父母说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们一心一意地爱他,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苦了他。”
爱孩子是人的天性,那位大学生的父母爱孩子没有丝毫的错。错的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过于盲目和无理性,只是一心一意地去爱,却忽略了孩子未来发展与独立生活,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地空间,从而使孩子在习惯了消极的以来之后,一旦要独自面临新的挑战时,便无所适从。
为什么让孩子自主发展
第一节 妈妈,我想出去玩
二、情景案例
1、和家长一起看教材87、88页情景案例,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爱自己的孩子的。
2、教师和家长交流:我想问一下家长,您的孩子参加了哪些课外辅导班?孩子是自己愿意去的,还是家长强制参加的?你的孩子对自己参加的辅导班持什么态度?作为家长,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家长讨论交流,谈自己的想法。
三、家长自学教材中教育故事部分,体会文中李老师的教导。
四、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中95-97页的内容。使家长明确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扼杀孩子玩的天性有很大弊端,主要表现在:(幻灯)A、高分低能。
B、交往障碍。C、人格障碍。D、亲子关系紧张。
2、请家长发言:你觉得您的哪些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现在是怎样想的?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所处地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生产过程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摆在我们和孩子们面前的将是激烈的竞争。可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在这些竞争中获胜吗?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与玩伴发生纠纷;担心孩子玩花了心,不少孩子成为一家两代甚至三代得重点保护对象,上学放学大人接送,日常家务不让孩子动手,还为孩子划出了许多“禁区”,这个不许,那个不许,比如刚才家长们提到的地上有一滩水、一堆沙,小孩全身心投入,可大人却大声训斥,脏水打湿了裤子怎么办?儿童不是小大人,不应该把孩子当作成人对待,我们来想,这样的孩子能够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吗?能够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吗?我们做家长的,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习教材中专家的建议(教材97页教育活动),从小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当然家长也可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第二节 妈妈,陪我做作业
一、情景故事:
1、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演绎。
2、谈话:您陪过孩子写作业吗?陪过的请举手。您是偶尔还是经常陪孩子写作业?您遇到过文中这种情况吗?您当时怎么做的?
3、家长谈论交流这样做是利是弊。
二、教育故事:
家长自学教材99至101页内容,看文中的那位妈妈是怎么做的呢?相信那位母亲的做法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发。
三、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101-103页的内容,使家长了解依赖型人格的特点,明确,孩子让家长陪着写作业,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另一方面还会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坏毛病。而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一手造成的。心理学家认为,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即童年期。所以,童年期,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长大的机会和空间。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也不应包办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情,而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
2、家长自学“不当孩子学习的拐杖”一文,谈出自己的读书体会和今后在指导孩子作业时应持有的原则。
教师强调:,每一位家长在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充分认识并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孩子的成长谁也代替不了,将来的风风雨雨必须要亲身经历,未来的路也必须是靠自己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创造锻炼的机会,而不是凡事包办代替、做孩子的“代言人”,这需要父母理智的爱。在教材的105、106页上,专家给家长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幻灯)
1、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比如学习是他自己要做的事。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独立写作业,检查作业,按时起床等。有一位成功的家长的经验是:孩子问我一个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再来问我,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3、指导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4、收起一点爱。
5、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独立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6、有意识地为儿童提供创造地机会,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师总结结束: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和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着想,所以,每一位家长在爱孩子时,既要立足于未来,对孩子因材施教、适宜的教育,又要留给孩子一块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动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生活的能力。只有适宜的教育与孩子充分的主体性相结合,儿童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
作业:
1、您觉得您的哪些行为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应该怎样做?
2、在学习上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六讲 帮孩子认识自我
【教学目的】 让家长了解六七岁孩子的心理与知识特点,使家长认识到尽早地帮孩子认识自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必要地一课。同时探索出帮孩子认识自我地具体教育方法。【教学方法】
情景演义法、讨论式谈话法、系统讲授法。【切入点】
从亲子矛盾的真实案例入手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为什么我一定要听话
一、情景案例:
1、教师请一位家长和孩子一起演绎教材108、109页的情景故事。
2、家长讨论,你的孩子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将孩子类似的表现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
二、教育故事:
1、一起学习教育故事《乖乖妈妈的烦心事》,让家长明确认识:顶嘴与争辩是六七岁孩子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再乖的孩子也会向父母发出“我为什么要听话”的质问,并在行动上对父母的要求予以抵制。
2.讨论故事中乖乖妈妈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行为有哪些不同?说说乖乖父母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不再强制而是只做简单的提醒、跟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试着管理自己等)
三、专家讲堂:
1、家长自学教材112-115页的内容。
2、孩子进入6、7岁时自主意识增强,开始不听大人的话,出现了逆反心理,请家长谈谈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幻灯)
A、孩子自主意识增强,这是成长的规律。
B、上学后,因社会阅历及知识增长,环境变化,孩子对权威的崇拜由家长转向老师。孩子入学后,外部信息扩大,这一时期的孩子信奉老师的话,老师的话就是圣旨,甚至经常用老师的话来搪塞父母。由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大大增强了,家长会感到孩子的理由多,还经常强词夺理,实际这是自主意识的体现。
C、父母习惯了自己说了算,缺乏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命令式教育,不给孩子留生活空间,引起孩子反感。
D、家长的行为举止,不让孩子佩服。家长应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充实提高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E、对孩子过度娇惯,使其养成“我说了算”的“小皇帝”或“小公主。”
3、教师总结:专家告诉我们,敢于和父母顶嘴,能够同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在生活中会比较自信,工作中会更富有创造力。面对孩子的“挑战”,家长首先要对孩子的争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争辩,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灵活应对,主动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平等的争辩环境。
4、家长讨论总结当孩子顶嘴、争辩时应采取的策略:(幻灯)A、换个角度想孩子出现的问题。
B、冷处理,巧限制。如强制休息片刻、转移注意力、给孩子一个轻柔的暗示等。
C、多沟通,拉近距离。
多沟通,拉近距离这一条可以请家长在学习教育活动后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和孩子沟通的好方法。如:(幻灯)
做一个多了解孩子的父母,不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不要因自己不喜欢就断然拒绝,要多和他们商量,想办法。问问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多说下面这些能和孩子拉近距离的话:
(1)“孩子,你想怎样做呢?”
(2)“你的意见妈妈(爸爸)能够接受,但你能听听妈妈(爸爸)的意见吗?”
(3)“这样做对你来说没什么,但我是不敢这样做的,别人会会批评妈妈(爸爸)”(4)“哦,那正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做做看。”
第二节 我从哪里来
一、情景故事:
1、给家长读教材上“我是从哪里来的”故事内容。
2、让在生活中遇到过孩子问这种问题的家长举手,并说一说自己都是怎样回答孩子的。您觉得自己对孩子的解释合理吗?
二、教育故事:
1、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育故事,看看文中的这位妈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讨论文中妈妈的做法,您觉得是否值得借鉴?您的孩子还提出过哪些性方面的问题?您是怎样回答孩子的?
3、教师总结:当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的告诉孩子,每个小朋友都是妈妈生的,而不是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孩子,让孩子对生命、对性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到底怎样做才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专家的建议。
三、专家讲堂:
1、教师讲解教材122—126页的内容。
2、教师总结:保持性神秘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如果孩子在儿童时期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他必然带着问题进入青春期,对性就会更好奇,甚至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所以,新时期的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育儿关,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通过看书,请家长讨论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该把握什么尺度呢?教师总结:
A、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性观念。
B、耐心地、用孩子最容易理解的方法给孩子讲解。C、不要紧张,用平常的态度和口吻回答孩子。D、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回答的深浅度是不一样的。E、用正确的人体器官术语来给孩子解释。F、允许孩子提问,仔细听,考虑后再回答。G、和孩子一起看生命孕育的光碟。
四、教育活动
家长自学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尝试让孩子在自己生日的时候知道感谢妈妈,妈妈生日的时候,帮妈妈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业】
1、请家长主动与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并写下交流体会。
2、回家指导孩子做照顾洋娃娃的游戏,体会家长抚养孩子的艰辛。
第七讲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教学目的】
让父母了解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学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明确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
【教学重点】
父母如何建立良好的夫妻以及亲子关系。【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谈话法。【教学过程】
第一节 我要妈妈,也要爸爸
一、课题导入:
1、请家长讨论发言,怎样就算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2、教师总结:刚才家长们的发言都很有道理。见我们来学习的内容就是“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二、情景案例:
1、教师读教材127、128页的案例内容。
2、文中的妈妈不想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孩子,怕孩子受到伤害,我们也都很理解孩子母亲的苦心。现在,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您觉得这位母亲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孩子受到的伤害呢?可以就这个问题请家长们讨论。
三、教育故事:
1、家长自读教材129、130页的教育故事,看一看那位母亲最终是怎样做的。请家长起来谈读后感。
2、教师总结:这位温柔善良的妈妈,是用她的心在和孩子交谈,我想,孩子在看了深爱着他的妈妈的这封信后,一定会谅解爸爸妈妈的行为,一定会和妈妈一起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
对于一个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拥有爸爸妈妈完整的爱比什么都重要。家庭气氛,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思想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生活在恩爱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比较高。由此可以这样说,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让我们享受到人生路上的幸福,更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
但是,离婚率逐年上升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离异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呢?离异父母应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
四、专家课堂:
1、请家长阅读教材130-133页的内容。
2、请家长谈一谈离异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教师总结:国内有学者认为:“离异给子女造成的伤害仅次于死亡。”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比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因为父母离异,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消沉、孤僻、萎靡不振,有的孩子甚至出现性格抑郁、脾气暴躁,有攻击性倾向。还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父爱母爱,感受不到温暖和快乐,产生轻生厌世的想法。据调查,不少青少年罪犯就来自这种家庭。所以,离异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工作,做到提前预防。
3、家长总结离异父母应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幻灯)A、给孩子思想上的准备。B、切实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C、呵护孩子的心灵。
D、让孩子明白父母再婚的必要。
五、教育活动:
家长阅读教材133、134页的内容,谈谈单亲父母应如何处理与子女的关系。
第二节
爸爸,请多陪陪我
一、教育故事:
1、教师讲读教材137页的教育故事。
2、问题:听了这个故事,在座的家长有什么感想?
A、先请几位爸爸结合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历来谈谈感想。B、再请几位妈妈来谈谈孩子的爸爸在平时是怎么做的?你对他们的哪些做法是满意的,哪些做法是不满意的?
3、教师总结:缺乏父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单亲家家庭的孩子,但时下父亲在外挣钱支撑家庭,母亲全力照顾孩子和家庭的新型生活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父亲忙于工作而很少参与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从而导致孩子依恋母亲,对父亲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做父亲的开始忽略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性。而孩子的心目中,也形成了“爸爸忙”“爸爸不会”“爸爸不好”等片面印象,更无从接受父亲正面的有益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到缺乏父爱,随之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开始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以至于孩子的内心深处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爸爸,多爱我一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请两个孩子表演教材第136页“情景对话”内容。
4、统计爸爸经常出差在外,顾不上孩子和爸爸虽然在家,但照顾孩子的责任主要是在妈妈的身上的家庭,请在家遇到类似这种情形的家长请举手。
5、教师总结:其实这段情景对话和上面的教育故事都表明了同一种现现象,那就是父爱缺失。据一份调查显示,约有70%的父亲只有休息日才陪孩子一起玩。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父亲这个角色都处在“离岗”状态。父爱绝不是简单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上,其更深广的内涵是个孩子精神上的指导和情感上的关怀。
二、专家课堂:
1、请家长阅读教材139-144页的内容,找出父爱在子女教育方面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总结问题答案:(幻灯)
A、父亲给孩子的爱越多,孩子的情感世界发展就越完善。B、父亲能够给孩子传递更多的信息,更能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C、父亲的参与促使孩子在身体、智能、性格等方面健康的发展。D、父亲的角色让孩子更容易把握性别特点,有效避免了“男孩女性化”。
E、父亲的教育更具有目的性和远瞻性,对问题的认识也更深刻、全面、理性。
三、教育活动:
1、教师讲解教材142-144页的内容。
2、请家长特别是爸爸谈谈今后将怎样教育和亲近孩子。教师总结家长的发言:
A、父亲平常多亲近孩子,尽量保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间。B、父亲要尽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互动氛围。C、父亲要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与学习。教师总结:做父亲的应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大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妻子一起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健康美丽快乐的成长。最后,我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只有孩子是快乐的,我们才是幸福的!【作业】
1、请爸爸妈妈们周末抽出几小时和孩子一起读书。
2、请父亲和孩子进行一项有趣的比赛,比如跳绳、背诗、爬山、跑步等。
第八讲 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教学目的】
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给孩子留下一片创造的天空,保护孩子的创造天性,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教学重点】
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并采用多种措施引导孩子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学难点】
使家长理解“孩子问题”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实现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与引导。【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演义法。【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孩子对周围的任何事物充满了好奇,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为什么小鸟会飞?为什么电话里会传来声音?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已经领教了孩子们的为什么。也许,这些为什么正是家长对孩子启蒙教育的开始。而正确的引导教育会对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乃至终生受益无穷。今天我们将借两个案例来探讨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
第一节 我的小闹钟哑了
一、情景案例:
1、教师讲述。
2、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家长们有何感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请家长自由交流意见)
3、听了家长们的独到见解和做法,我们再来看一看孩子的爸爸是怎样来处理这件事情的。
二、教育故事:
1、家长们自读教材146页的内容。
2、爸爸和妈妈的态度完全不同,您觉得爸爸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如果您是那位爸爸,也会这么做吗?请家长发表自己的看法。
3、继续学习其它两个教育故事,请家长说一说三个故事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当我们的孩子向您提出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妥善处理?
三、专家课堂:
1、家长自学教材149—156页的内容。
2、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位家长能回答一下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该怎么做?(幻灯)
妥善的做法是,先肯定孩子提出了一个好问题,然后想法子回答出孩子的问题。对于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家长也可能不知道,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十万个为什么》、上网寻找答案或者请教物理专家。如果家长实在没有法子解答时,可以对孩子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妈妈也不是很懂,等你长大后学了知识就会明白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即使暂时没有弄明白原因,也会明白:现在许多不知道的问题,以后通过学习,就会知道答案。
3、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请家长谈谈。
教师总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幼年阶段为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发生浓厚的兴趣,可能是终生成就的源泉。兴趣是儿童对某种事物探索的欲望,只要有了好奇心,游乐探索的欲望,孩子就会从内心深处去研究喜欢的事物。
家长应该善待孩子们的为什么,呵护他们宝贵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一步一步地把孩子引领到科学的殿堂里。在引领孩子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尽量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即使很清楚地知道答案,也要一直立即回答的欲望,否则就会丧失和孩子讨论、让孩子思考的机会。家长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科学不过是储存在成人脑中的一大堆事实,科学意味着各种烦琐深奥的解释。世界充满了各种正确的和错误的答案,今天正确的答案明天可能就会被推翻。科学需要的是永远的探索,不仅仅是列举事实。所以,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动脑思索,而不是仅仅掌握“正确答案”。
当和孩子进行科学问题的讨论时,家长不要急着做出对与错的评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考虑去思索,像教材里面小玛格丽特的爸爸那样,这样孩子理解得会更加深刻。
4、请家长谈论并总结怎样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A、多向孩子提问。
B、和孩子一起读《十万个为什么》。C、和孩子一起观看科学探索类的节目和书。D、常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E、经常给孩子讲科学家爱动脑筋的故事。F、动手和孩子做手工。
5、谈从教材史密斯先生和他孩子们的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第二节 我把小金鱼喂死了
一、情景对话:
1、教师讲述教材157页情景案例内容。
2、家长谈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孩子做错了吗?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
二、教育故事:
1、自己读教材158页的内容。
2、请家长总结:爸爸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
爸爸帮儿子又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金鱼,跟孩子一起动手在有牛奶和无牛奶的环境分别做实验。并为孩子找来的百科全书,讲解水的成分,鱼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生存,使儿子终于明白了小金鱼死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这个孩子的爸爸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学问家,他从儿子看似调皮的举动中,看出了孩子身上具备的创造性,从而抓住教育实际,激发了孩子爱可许的兴趣。您能不能就这件事中爸爸妈妈的不同做法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家长交流)
三、专家课堂:
1、家长阅读160-165页的内容。
2、教师讲解:
孩子在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问,正是通过对这些疑问的解答,孩子才逐步熟悉了这个世界,适应了这个世界。父母几乎每天都要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孩子提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不少问题,会把家长搞得头昏脑胀,难以作答。外国一些儿童教育学家认为:对儿童所提的问题,不一定都要正面回答。与其讲一大通高深的理论让儿童茫然失望,不如在不违反科学道理的前提下用有趣的回答让他们感到愉快,进而对大人产生更深的情感。父母绝不能用“说了你也不懂”、“我现在很忙,你别来搅和”,“傻瓜才会提这种问题”之类的话作为回答,如果这样,他们上学以后向老师提问就会有顾虑,惧怕得到同样的回答,因而不敢提问。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接纳孩子以及他的问题。即便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也要对其提问表示出关心,并明白地告诉他,“等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或者“这个问题太复杂了,等明天妈妈弄清楚了,再告诉你好吗?”当然了,你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敷衍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解答了孩子的提问,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质,更有利于指导孩子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千万不要随便乱说,胡诌一个答案。尤其是一些涉及科学知识的问题,一定要自己弄清楚了再告诉孩子。为了保护孩子探求事物的好奇心,家长平时与孩子说话过程中,应经常采用提问的方式,一方面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和思考,另一方面让孩子从小就慢慢培养爱提问的良好习惯。在一个个“为什么”得到正确解答的过程中,你的孩子将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养成勇于探索、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
3、家长谈论一下,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教师总结:
1、要耐心、认真地听取孩子的提问。
2、要正确回答孩子的提问。
3、要引导孩子积极地探索问题。
4、要不断提高孩子提问的水平。
总之,提问是孩子智力向高层次发展的标志,重视和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新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业】
1、家长阅读教育活动部分,总结如何给孩子留下一片“创造的天空”。
2、鼓励支持帮助孩子在3年级前完成教材164页提供的活动。同行们,现在家教课程第一册的课程到这里就跟大家谈论结束了,希望通过平日的学习,还有我们在座老师的共同努力,把我们的家长课程开展的红红火火,即为孩子们负责,也为了我们自己能够顺利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