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4: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行政主持人:亓俊发,汶水学校校长,本科学历 课题业务主持人:刘培忠,汶水学校副校长,本科学历

课题组成员:韩成章、亓同伟、邢燕、张建霞、李淑玲、毕文秀、王元枚、吕剑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在中学加强英语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现状,着重探讨在中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如何在中学实践阅读教学。【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阅读也是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手段。” 当前,“学英语难,学好英语更难”,我们每个初中生都从心里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英语呢?我们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语感,因为语感是语言的灵魂.而语感的获得又与阅读休憩相关。因此,要学好英语,有必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然而,在初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倍受从事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效果却不理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

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由于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许多学生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中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开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谓探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3、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阅读教学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体现用英语做事的教学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包括了朗读和默读。但主要是借助视觉进行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默读要求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较快。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阅读练习,从来不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层的理解。

2、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但现有条件下,依靠听力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可行和可靠的。现行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和写技能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进行探讨与研究。外语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文章,做练习题,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违背阅读心理规律的,势必影响阅读教学效果,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语言学研究成果

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输出)的过程。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而大量的阅读正是语言输入转为输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古人也早就总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有益经验。可见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三、课题研究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主要目标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构建一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掌握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并深受学生喜欢的阅读教学模式。

l.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2.分级目标:

六年级: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七年级: 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借助工具书,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能根据故事情节改编表演。

八年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对话,短文以及与教材难度相当的对话,短文;能够正确理解所读故事,短文的大意,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阅读技巧来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解决初中学生大阅读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语言的难易程度,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兴趣,是否吸引学生。同时尽量与新课标英语的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逐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阅读材料。2.研究初中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内容:(1)、扩大学生阅读数量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学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学生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跟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们的与读书平。只有掌握正确英语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我们的研究就是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学生推荐,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3)、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4)、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读物,要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对同一篇读物,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进而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2、研究的对象

汶水学校初中六、七、八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5年9月—2006年9月

1、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向校长建议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多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05年9月我们成立了由校长组成的课题研究实施小组,、由校长带动教师,营造浓烈的课题研究氛围。课题经市级审批立项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协调工作,并及时召开全体英语教师参加的课题研究专题动员大会,鼓励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从而拉开了课题研究活动的大幕。

2、组织理论学习,提高研究者理论水平。只有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要想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必须丰厚研究者的理论积淀,所以加强理论学习成为所有参与研究者的自觉行动。05年10月我们在网上学习有关的课题材料,发动教师积极学习与交流研讨,不断提高英语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加深对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课题基本理念的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阶段:初步试验阶段:2006年9月—2007年9月 开展系列活动,全面普及课题基本理念。

① 课堂调研活动:课题组根据所申报的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课堂教学调研,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了解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发展状况,帮助教师进一步加深对课题理念的理解。② 教学现场研讨活动:课题组在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上组织部分教师开设公开教学,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提高课题理念的运用水平。③ 阶段研究成果收集:开展优秀案例、课题研究经历故事、课题研究经验论文评选活动。

第三阶段:中期试验阶段2007年9月---2009年6月

1、开展校本研讨:开展校本研究活动,主要形式包括:开设研究课,组织听课、评课,开展优秀案例分析,撰写心得体会等。提高课题理念的渗透运用水平,寻找课堂教学的共性。

2、学校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理论学习,搜集、整理有关学习材料,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营造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课题研究氛围。实验教师要认真钻研课题的支撑理论,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论述,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每个月至少在校内主持一次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在教学片区开设一节阶段性的实验成果展示课,每学期发表一篇有较高水平的课题研究论文。

3、跟踪分析,实时指导。课题指导小组对实验班开展实验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采取措施,予以理论引导与实践指导。第四阶段:成果采集阶段,进行结题总结:2009年6月—2008年11月

搜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结题申报,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性文章。

六、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理论成果:

1、进一步验证了“利用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激活学生与文本相关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呈现阅读内容,安排教学过程。通过积极调配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审美经验去理解把握新的阅读对象、审美内容,激发学生打破原来的审美认知,建立新的认知关系,提高阅读的热度,引领阅读的深度拓宽阅读广度,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2、营造“理解、宽容、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特定的教学主体越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就越可能理解学生,体贴关怀学生。在认识维度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误读”(有差别的读),倡导“创读”,不要总是要求学生以教师自己的标准“解读”。课堂上教师善于营造尽可能“理解、宽容、平等”的对话平台,认真倾听,并乐意接受这种误读的启迪,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柔和介入,温情点拨。学生会更好地把握自己阅读的合理性,从而避免出现过度解读与文本价值的背道而驰现象,又能适时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品质。

3、调整学生的阅读视野的主要依据。

① 学习目标。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认为:“动机是引发认知学习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认知学习的结果。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对认知本身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有适当的距离,这对引起认知内驱力最为有效。”学习目标在阅读活动中起定向作用。有了目标的定向,就能使教学华中求实、乱中求序、杂中求精、劳中求逸。② 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的阅读心理与其年龄特点相符合,喜欢生动的情节,看重阅读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教师要根据教学实况,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各种合适的策略,不断地调整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处在阅读的亢奋状态。

③个别差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并不能等同起来,教师要研究每种智力类型的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风格上的差异,并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就能使每个学生成为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精心呵护学生这种难得的阅读兴趣,并给予充分的理解与肯定,保护学生的阅读热情,至于这样的阅读需要是否合理或者说正确我们暂且撇开不谈。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对文本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个体的英语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体的审美情趣而阅读,为提升个体的生活观而阅读。实践成果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感到应根据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

这种策略有助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它的特点是:教师导入,学生感知 → 学生精读,教师讲解 → 巩固操练,内化语言操作过程:

(1)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A Big Turnip》时,老师先用图辅助动作讲述了拔萝卜的故事,由于这篇故事学生们都耳熟能详,而且有些语句在故事中反复出现,因此他们不但表现出很强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在模仿老师做动作。(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question 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3)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如五年级PEP教材中有“My favorite things”这样的主题。根据学生对周围的人物感兴趣的特点,我们选了两篇关于家庭成员和同学的小文章,让学生们阅读。虽然涉及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但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内容,爸爸正在干什么,妈妈在干什么,同学英语说得好不好等。因此学生容易理解,看起来也并不感吃力。接着老师就文章中的语法点、时态稍加点拨,学生很快掌握,在表演时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穿插一些阅读材料和PEP教材中的内容和句子结构。

2、主动参与型策略

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自读理解 → 交流讨论 → 小结巩固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他们PEP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例如,下面是一首儿歌,你能概括出它的主旨大意吗?

Spring is gay with flowers and songs, Summer is hot and days are long.Autumn is rich with fruit and grain, Winter brings snow and the New Year again.这首儿歌描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情况,根据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把这首儿歌的主旨大意概括为Four Seasons。以上两种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种则适用于课外阅读。

3、自主开放型策略

这也可以称之为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此方法一般在高年级使用。可以有两种安排:一是腾出课堂教学的 1/3时间用以自读,教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地阅读;二是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英语的能力。通过广泛地阅读慢慢摸索一些技巧,如:我们如何读懂谜面,猜出谜底呢?(It has a big face, but it has no eyes and ears.It has no legs ,but it has three hands.It has no mouth, but it can say “tick, tick”.Can you guess ? What is it?)第一步,我们仔细从谜面中找出线索。第二步,我们把这些线索联系起来。第三步,我们思考整合这些线索。最后,我们试着推断结论,猜出谜底。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我们的课题已实施了四年,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选择了配套阅读材料,并在不断改进调整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并不断完善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我们随机对六、七、八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生们认真答题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明确,但不少学生并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2)大部分学生都认同通过阅读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非常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语言感觉。(3)课外阅读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已经懂得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

(4)男、女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女生在许多方面都优于男生。

(5)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成绩之间也存在相关性,但具有年级特点。其中,阅读习惯对于三个年级学生的成绩都呈显著性相关。

所以通过英语阅读学习,我们认为我校每位学生都有了不小的收获。通过英语阅读学习,孩子词汇量猛增,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通过阅读技能的培养,语感也增强了,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家长对我们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当满意,并鼓励我们继续实践和研究下去。

当然,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有待于总结和提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我们会尽快使它完善。以后在英语阅读教材的选择上能考虑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更多地给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尤其是英美文化知识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而努力。我们还将继续深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学模式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阅读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完善。附:

参考文献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章兼中 “培养人文精神 深化英语教育改革”《中学外语教与学》2003年第2期

4、张孔仪:“西方中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述评” 《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5、张 孔:“给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习策略的基本条件”《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我想:英语的课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吸收更好的英语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就是要让学生与课本知识互相印证,体会英语知识的实用性,坚定学习英语的信心;就是要让学生直面世界,直面时代,及时汲取不同领域的信息和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培养学习情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语课外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复杂作用的过程;是检验自身英语基础,撷取更多知识的过程;是体味西方文化习俗,提升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做到:

一、精选课外阅读的材料

选取阅读材料要多角度、多方位,从寓言童话、趣味故事、探险小说到科普文章、时事报道等。在题材广泛的前提下,由易到难,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以激发阅读兴趣。如开始阅读些短小的英语文章,再进入长篇的外国原文原著的阅读,秩序渐进才不至于因选材过难而觉得费劲吃力,影响阅读积极性。

特别应该指出,阅读材料的难度不要低于自己的阅读水平,只能略高一些,至少应是同步读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一些报刊上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和一些英美文字原著的做法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学会用英语思维。

二、指导阅读方法

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年级,各人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以及自身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阅读的形式也不能强求一律,应该各有不同。

1、快速阅读(skimming)。要求阅读速度要快,着重于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内容,也不要求理解全部语法现象。

2、推理阅读(inference reading)。把原著阅读和译著阅读一起进行,英汉互相对照。看一段原著,再看一段译文,再看原著。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翻译水平。

巧妙的阅读方法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学生中加以推广。例如:

1、笔记法:摘录生词、短语、美句、特殊语法和难句,分门别类归纳、积累并弄懂。有时可写下读后的心得体会,以加深理解。

2、卡片法:分类收集自己读后所得,建立诸如生词卡、惯用表达卡、名言习语卡、异域文化卡等读书卡片,定期不定期地通过回放加深印象,以达到读有所得,得有所用之目的。

3、图表法:运用图表形式理清文章头绪,表明文章内容,归纳文章结构,以利于继续阅读和巩固阅读效果。

4、讨论法:和同伴同读一本书,针对语法现象、内容理解以及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以期取得阅读的最大收效。

三、培养阅读习惯1.默读的习惯。遇有疑难僻字,不可停留嘀咕,查翻字典,应置之一边,略作猜测,无碍即过。切莫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文字符号、句型句式上,只求得思想与作者意通神合,欣赏其巧妙之处,领悟其言外意趣。长此以往,可培养收敛内神和顿悟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2.“成组视读”的习惯。扩大视幅,多点并收加快确认的前提下迅速转移,防止回视,所谓“一目十行”。有的学生视野脱节,贮存缓慢,似记又忘,回视频频,减慢了阅读速度。这很可能是这些学生基本功差,平时训练少,思维能力又跟不上的原因。所以,必须加大实战训练,扎实基本功,培养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应对其重点指导:把握整段意思,抓住关键词、关联语,迅速地从前一个句子扫视到后一个句子。待全段理出中心句,再进入下一段落。避免重复阅读,逐词读,减少停滞眼神,在最短时间内捕捉最多的语言信息,使大脑灵敏起来。3.猜测词义的习惯。4.限时阅读的习惯。5.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英语的课外阅读,教师的指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学生自己去实

第二篇: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改条件下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河南店镇中学 李少军

摘 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在战略主题第四个坚持,坚持全面发展。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课题通过对我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人文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并对症下药,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究培养学生英语人文素养的方法与途径,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教学效应。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 人文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邓小平生前曾说过“十年改革开放最失败的就是教育了”。何出此言?我的理解是:我们的教育严重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教育变成了数字竞争、比拼升学率的游戏。曰之失败并不为过!目前,中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视考试成绩,不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不重视思维能力、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当贫乏。紧接着就有人给这种教育扣上应试教育的帽子并批得体无完肤,把素质教育捧为救世主;其实教育不能没有应试,只是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应试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的成份,教育就回归其本意了。一个民族,如果忽视或轻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必然导致民族整体素质的下降。有知识还要有文化,有学问更要有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迫在眉睫!

(一)、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总体目标为: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县和他县兄弟学校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英语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为:

(1)、掌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3)、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说明研究的意义;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应考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这些统考,英语的教与学变成了只重认知教育、轻情绪教育和性格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训练。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动力匮乏,这种忽略人文素养教育的结果就是英语高分低能。这些现象被称之为人才培养的方向性迷失。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镜子,文化的方方面面均在语言中有所反映”。语言不仅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心里积淀等。如果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脱节,必然使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也就是缺乏中西文化素养。英语教学既要让学生具备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也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学会比较和鉴别。但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充分, 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由于专业的划分和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通常以为只要打好了基础, 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 文化方面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水到渠成。相反,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本课题从我国农村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出发,着力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以便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在现在和将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提到“三个坚持”的第三个坚持是“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3)、学生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制定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该研究领域发表的关键的相关发现: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二)对研究项目产生影响的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各学科既有独特的目标和独立的系统,又有彼此间存在的共同属性和必要联系。这些性质任务不同,对象范围有别的学科,分头齐进,交互作用,承传人类文明的薪火,以满足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英语属于人文学科,当然具有人文性。中学课程体系中政治、历史、语文等也明显地包容在这一类中。如果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看,人类的知识构成体系中,没有不包括人文性的知识,甚至可以这样说,人文性的外延包罗了全部学科。即使是自然学科,固然重在表现科学性,但难道没有人文性吗?正如著名科学家顾毓琇教授所说:“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它有宗教的圣洁而没有宗教的神秘,它有艺术的忠实而没有艺术的缥缈,它有哲学的超然而没有哲学的玄想。”

(三)未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计划中提出要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但是在现在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大环境下,还没有能力提出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主要原因可以分析如下,课题组部分成员存在如下观点:“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怕”字当头。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不”字当头。目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新时代的教育呼唤着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而使这一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许多有关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

三、课题的设计;

(一)人文科学的界定: 人文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

人文教育的界定: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

农村中学英语学科人文教育:

农村英语学科人文教育是利用现有农村中学的英语教育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包括学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在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使学生在近期及远期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为自己的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英语新课程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教师用书前言中讲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要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教材的特点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在新课程中,英语被归类为“人文科学类”。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学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新型人才,我们应该将新课程的这种理念贯彻到课堂中去。

(三)研究目标;具体目标为:

1、掌握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探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本校结合他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根据调查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在日常实际教学中付诸实施,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3、学生人文素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在调研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制定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五)研究对象;农村中学初中学生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主要思路:调研研究 → 比较分析 → 试验研究 → 结论与措施

2、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将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统计数据分析、专题研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考察、个案分析等方法,选择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并在本校及周边学校进行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研究过程

(一)研究进程和研究工作的实施: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研制课题小组研究计划,调查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2010.04—2010.09)

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第二阶段 分析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原因,提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2010.10—2011.02)负责人:李少军、刘玉娣、第三阶段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重点、难点)(2011.02—2011.10)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刘玉娣、马翠芳、赵利宁、江银兰、第四阶段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2011.11-2012.6)负责人:李少军、常秀芬、刘玉娣、马翠芳、赵利宁、江银兰、(二)中期检查;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分析了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三)综合研究:我们英语教研组经过问卷调查、教研活动、经验交流、课堂内外改革等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历时一年的时间,发现我们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并且通过在课堂教学方面、课外活动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地尝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英语方面的学习更有兴趣了,都迫切地想了解有关英美方面更多的文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通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情感与态度的改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开创精神。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说传输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那么,塑造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英语教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能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被逐步培养塑造出来,最终成为国家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四)后期论证: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或成果

(一)、主要结论及分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学英语新课标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但是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围着应考转,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环节等都受限于这些统考,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学习动力匮乏,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河南店中学全体英语组成员于新学期伊始,对我校三个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展开了不记名抽样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我校各年级学生在英语学科人文素养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善现在的农村英语学科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分年级,分层次,由任课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不记名抽样调查,七、八、九三个年级各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问卷分为卷一和卷二,卷一较易,卷二较难。

所有参与问卷答题的学生均表现出对问卷试题的高度热情,调查过后仍热烈地讨论试题的答案。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我校学生在英语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现状,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题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问卷中可看出,我校学生对英语文化素养存在严重缺失,以致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创新之处;分析调查问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客观条件限制:

a、学生学习环境影响,农村中学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b、城乡差别因素影响,农村中学学生普遍不重视英语学习。c、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不够重视,尤其在英语方面,家庭教育更是空白,父母出自农村,文化层次低,辅导不了学生英语知识。

2、教师主观方面制约:

a、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多落于知识教学,与英语文化教学脱节,甚至为零。

b、教师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自习课占据课外活动,学生没有闲暇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更提不上文化素养方面的学习。

针对以上情况,从我校实际出发,我们提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我校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立足英语五维目标,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人文素养。

2、改革课外活动,辅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为学生营造更多的英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们的文化情操,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3、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春风,创建优质高效的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们沉浸在愉悦的文化学习氛围中。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好课上课下两种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发掘文化教育的资源,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成果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使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通过教研活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研究及探究的方向。

(四)成果的推广价值: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认为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英语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我们研究得出可以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研究。并且积极探究了以上三方面的适合农村中学的方法和措施。分析总结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涉及的有关的英语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间接的经验和总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六、讨论与思考;

(一)对研究结果不足之处的必要说明;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我们的研究限于教师水平,以及农村中学硬件的限制,科研的层次还处于原始的表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不能够钻得很深,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部分教师的心,以至于课堂教学不能够深入。课外活动不能够顺利开展,文化建设形同虚设。

(二)值得与同行商榷的问题;如何在农村中学建立长久的、有效的英语人文教育的机制,不仅是我们农村英语教师的职责,更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长期有效地开展人文教育是我们英语同行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三)应该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经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未得出结论;由于受农村中学硬件和软件的条件限制,致使预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对学生的英语人文教育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够积极进行校园文化的英语文化建设,势必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由于农中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对该项成果的研究暂时搁浅。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课题研究中的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时间的限制,对于该项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英语人文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仍然是长期的、与时俱进的科研课题。我们会在未来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学,为他们的长远学习奠定坚实的兴趣基础。

七、附录与参考文献。

(一)、调查图表;河南店中学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

(二)、测量结果;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

(三)、行动研究的有关证明文件:北外李晨讲义

(四)、参考文献应有原版著作或论文。《英语新课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三篇:课题结题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属单位:研究报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焦元坦 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于2010年4月向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的滚动课题。自课题立项之日起,我们课题组就投入了紧张的研究之中,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年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现已完成预期研究目标,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人际交往工具,经常担负着每个人社会交际效率高低甚至成败的重任,因此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成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从学生的语文能力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读写,而忽视口语交际的训练,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当作教学“软任务”,因此,相当部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弱于读写能力。通过调查观察,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平时说话(包括课堂发言)声音低下、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方言音不绝于耳,能说会道的寥寥无几,连学生平时的习作中也夹杂着土方言。所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甚至阻碍着学生知识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明确提出了总体培养目标,即“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课程总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专家学者、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真反思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畸型”现象,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学校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操作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结出适用的、可操作的、能够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空间,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成功经验。

(二)改变学生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的现状,使学生形成规范的口语——能说;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敢说;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交流习惯——会说。真正实现“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二)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研究

(三)创设交际情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四)口语交际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二)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三)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

(四)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每一项、每一阶段实验情况的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使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

(五)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六)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去指导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10.4——2010.5)

设计申报:制定实施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开展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10.6——2011.2)

实施研究:制定各项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各子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收集研究资料,综合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1.3——2011.5)

结题鉴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出版,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多次阅读教学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形成了理论应用于全镇教学工作指导。

(二)通过对口语交际课的开展和研究,摸索总结出了提高口语交际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并在全镇开设公开课进行普及推广。

(三)通过对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深受师生喜爱的,因地适宜的,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推广已经初见成效。

(四)通过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和推广,有效地改变了部分教师轻视口语交际教学的传统教育观念,开始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五)根据研究成果完成了三篇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教学论文。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课题研究有一定局限性,没能很好的扩展和深入。

(二)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仍有部分领域未能涉及,未能获得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三)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的广泛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八、今后的设想

(一)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和高度,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彻底改变轻视口语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热潮。

(二)总结提升推广

对所取得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总结,在全县乃至更大的范围推广,为口语交际教学贡献力量。

总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与探索,充分证明了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从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

第四篇:课题结题报告 文档

扬州市“十五”规划教学研究课题

《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

研 究 报 告 ———————— ————————

主持人:杨嘉培

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二00七年四月

结 题 报 告

项 目 类 别:扬州市立项课题

课 题 类 别:实践研究﹒教学﹒基础教育

课 题 名 称: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课题主持人:杨所 在 单 位:高邮市送桥镇中心初中申 报 日 期:二审 批 单 位:扬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结 题 时 间:二报 告 人:杨

嘉 培

00一年六月五日

00七年四月

嘉 培、宰 华平

内容包括:

1、初中政治课乐学模式的建构与学生品德培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最佳结合的研究。

2、初一政治课着重针对学生心理状况,采取活动、表演、心理咨询等方式,研究如何在寓教于乐中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思维习惯。

3、初二政治课重在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案例,采用视频材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专家访谈”、“身临其临”、“扪心自问”、“当名小法官”等小品表演具体形式培养遵守道德、依法自律的自觉性。

4、初三政治课重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以及时事的介绍,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研究培养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定学生为中华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三、课题主持人及课题实验学校

(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1、课题负责人杨嘉培同志,为送桥初级中学的校长,课题立项时为中级教师,2002年成长为高级教师,200年成为高邮市政治学科带头人。1995年12月《教师管理中的心理管理》一文登载于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治校百人谈》中,1996年12月《校长要坚持教学管理主阵地》,被扬教院学报刊登,1998年11月《坚持德育四化建设》参加高邮市“素质教育大家谈”论文比赛,获得一等奖。

2、课题第二负责人,宰华平同志,课题立项时是普通政治教师,2003年后担任学校政治教研组长,2006年被高邮市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1997年《妙用诗歌 激趣蕴理》被高邮市教师论文集选中。2001年参加高邮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获得一等奖。

3、课题研究顾问,黄昌宝老师,高邮教研室政治教研员,承担着省级课题的研究。

4、课题其他重要成员,陈春维、冯恒梅、周宏贵、李志开、陈国庆等教师都是走在初

一、初

二、初三政治教学的一线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旧式政治教学的弊端深恶痛绝,分别承担着初三政治教法研究、初三学生“三观”现状研究、初二政治教法研究、初二 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等五个子课题的

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上述两方面考虑本课题理论价值在于丰富德育方法的第三层次,即具体操作技能的方法,为实现真正“无灌输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深入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

(2)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乐学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开开心心学政治。初中政治课学习必须以趣味性为切入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优化学生思想素质,重视学生品德形成诸因素,在不忽视知识理解基础上,重视情感、意志、行为在德育中的地位,加强德育实效建设。具体得目的和意义有:

1、我们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学改革的动力,探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新模式,为政治教学作有益的探索,并以此为契机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2、通过课题研究有利于更新我校教师观念,提高政治教师们业务素养的提高,促进教育现代化在我校的试验面。

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收集素材、处理材料的能力,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和欲望。

五、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采取的方法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从现象观察,实际调查到分析综合再形成理论,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检验和发展。在初一,采用抽样和追踪观察法,得出学生心理状况的综合状况。初二,采用个案研究法。初三,采用行为研究法。最后用教育经验总结法,对乐学教学模式进行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性工作: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01年6月—12月):

进行课题申报、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建立实验班、对比班。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人员制定总课题和子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在研究工作的起步阶段,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首先查阅《德育

论文。

具体来说主攻两大了任务:

(一)初中生课外研究思想品德兴趣的培养。

1、编制导学提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真正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寻求正确答案。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疑是学生学习进入主人角色、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在2002—2005学年四个学期的教改实验期间,我们在认真研读初

一、初二《思想品德》教材、山东省教研室编制的《新课程智能训练》、上海《政治教育》、陕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浙江《政治课教学》、河南《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以课时为单位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提纲,把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目标问题”的形式“跃然纸上”,摆在每位同学的面前,从而使学生潜在的求知欲被激活,促使他们急切地渴求正确答案,进而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解答。这样,导学提纲就成了学生乐学教材的“指南针”,思路旅游的“导游图”。

2、虚拟政治场景。现代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是生活世界,我们在自然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世界,是个人和群体生活的现实、具体的环境。一是科学世界,即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衍生出来的特殊的理性视域,是人们在抽象层面上描述的世界结构。由于人们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现代人认为科学世界的教育就是人的全部教育,习惯上将学校课堂教育当作“教育”本身。这就使生活世界的教育被排斥在社会意识的自觉视域,之外,使得生活非教育化。而科学世界的教育也逐渐与生活世界相脱节,成了理性的孤岛,导致了“教育的非生活

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2、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考虑到全体学生的主体性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我们一般不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铺垫,这样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了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3、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中一般我们不由教师垄断,而让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者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发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形成。同时我们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炼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成功接纳新知识,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4、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基础上,我们还引导学生自己展开思维加工,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6年7月—2007年4月): 完成总课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会,并形成文字上报。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效果、成果和感想:

(一)目前这种乐学模式效果初见端倪:

辨别是非能力增强,上课听懂了,理解了,作业中的问题少了,有些作业学生互改,小组长批改就完成了,无需老师一本一本地翻阅,这样可以拿出时间,组织学生实践,钻研教材,探索完善教学方法。

5.有利于实现以传统教学手段方式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方式的转移,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效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严谨,讲究课堂效率。教改中我们建起了备课素材库、课件库、网站,学生可上网点击我们的网站进行学习。我们常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法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通过采用自制教具、课件,增添、创作漫画、录音、幻灯投影等多种形式的交替使用,使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效果更优。

一、初二的实验班级经过二年的实践,几次期末统考成绩三个方面比率比非实验班提高了十个至二十几个百分点。2003届以后的中考政治成绩比未采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2002届一年上一个台阶,2004年开始我校政治教学经验,年年在高邮市初中中考研讨会上介绍。

6.教师受到教育。通过教改,我校政治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成长成校、县市骨干教师,发表了一系列科研论文。

(二)主要成果:2002年宰华平老师参加高邮市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又获得一等奖,2005年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2002年——2006年与课题密切相关的论文在高邮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有20多篇。

(三)结题中的感想:

1、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是前提。营造民主、宽松、愉悦、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健康、积极的情感,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操作:①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随时分析,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处理和改进。②教师上课要有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要有积极投入教学的热情和调控课堂的技巧,能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最终达成师生一体、教学相长的境界。③教师的教学语言尽量有幽默感、有激励性,有感染力,使学生易与接受,并有所启发。④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本,忌单调、枯燥、乏味,要设计本课

12、优秀课获奖证书和基本功大赛获奖证书。(第36-37页)

3、学科带头人聘书。(第38页)

4、兼职教研员聘书。(第39页)

5、在高邮市政治教学研讨会上交流的论文。(第40页—49页)

6、在高邮市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证书。(第50页—55页)

7、在扬州市级发表、获奖的论文材料或证书。(第56页—58页)

8、在江苏省级发表论文。(第59页—65页)

9、在国家级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第66页—70页)

10、学习的重点文章。(71—81页)

八、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钟启泉等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5、李建平为什么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透析(之二)

6、《人民教育》 2002年1—10期

7、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8、张志勇 现代教育科研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9、《讨论教学实践刍议》,王丽琳、宗军,1998.1.10、《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部人事司组编,1999.8.11、《思想品德》 课程教材研究所,2004.1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2005.3-

第五篇:课题结题报告

目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3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4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4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5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5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6

1、原材料筛选..................................................................................6

2、保温板结构研究............................................................................6

3、物理性能研究................................................................................6

4、中试生产线设计............................................................................7

八、课题研究的果.........................................................................7

九、研究中的反思成及今后的设想................................................7

《一种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研发与应用》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节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低碳经济的观念的提出,各国政府亦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节能减排政策。在我国,节能减排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民用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民用建筑运行能耗增长迅速,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工业行业能效水平提升较快,工业领域节能潜力下降,未来建筑领域将承担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任务。然而我国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中,很多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仍有一定数量的新增建筑节能不达标。大多数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5倍,这将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能源负担。在一般性建筑中,通过围护结构的散热量最高可达建筑砽能耗的72%,空气渗透热量损失最大时可达建筑使用能耗的28%。2013年,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9%,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20%。由此可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是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从能源流失的角度来看,围护结构的热量流失比达57~77%左右。在围护结构中,窗体和外墙流失能量的比重都比较大,大约为30%左右,因此窗体节能和外墙保温节能是重点。当前,住建部提倡重点推广的主要保温形式为外墙外保温,因此外墙外保温体系产品也受到了大范围推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建筑外墙以及屋面的保温板材料大多使用有机材料,如挤塑聚苯板(XPS板)、膨胀聚苯板(EPS)、硬泡聚氨酯板(PUSP)等。由于有机材料易燃,着火后不易扑救,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机保温材料的着火危险性存在于外墙保温施工前的材料存放、施工中的交叉作业以及使用后的整个建筑寿命中,安全隐患是长期的。目前,市场上的无机保温板多数是将无机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玻璃棉等)作为板材的填充料,生产出来的板材虽然防火性能较好,但是由于整体较软,且松散。在作为屋面材料时,施工过程中极易被踩压损坏,降低保温效果和屋面安全性;而作为墙体保温材料使用时,安装过程中抗风较差,且吸水量高,遇恶劣(大风大雨)天气,极易脱落,造成安全事故。

故此,研发一种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结构性能好、耐热性及耐火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环保、可直接用于结构上的一种矿物棉胶泥粘结保温成品板,以取代目前建筑市场中常用的有机材料保温板及一些单一无机保温材料板,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题的研究以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广西科技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通过申请课题,与保温隔热板生产厂家等单位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产、学、研的研究团队,团结协作,研究出了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结构性能好、耐热性及耐火性好、使用寿命长、有利于环保、可直接用于结构上的一种矿物棉胶泥粘结保温成品板,可通过在基板面层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粘贴各种饰面材料,做为隔热板、吊顶、轻质墙板、门芯板和墙面保温板使用。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矿物棉是指:由矿物原料制成的蓬松状短细纤维。具有不燃、不霉、不蛀等性能。可做成毡、毯、垫、绳、板等。用作吸声、减震、隔热材料。将天然岩石或冶金矿渣在冲天炉或池窑等设备内熔化后,用喷吹法或离心制取。

矿物棉喷涂系统是指:将纤维专用喷涂棉与配套胶黏剂经过专用纤维喷涂设备喷涂于建筑及机车、船舶等基体表面,无需吊挂件、支撑等,经自然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无接缝、整体稳定密闭的喷涂层。该喷涂层呈现弹性的自然纹理和纤维质地,具有保温隔热、减振隔音、吸声降噪、A级防火的杰出功能,施工高效快捷,尤其适合异性复杂结构,颜色可根据设计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以矿物棉为主要材料,加以胶泥粘接,通过科学的结构设计,研制出一种具有重量轻、成本低、抗压强度高、耐水性及耐火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隔热性能佳、有利环保等明显优势,推广前景广阔的矿物棉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采用矿物棉为主要材料,以特制的环保胶泥为粘接剂,把矿物棉纤维粘制成为喷胶棉。喷胶经齿轮摆锤摆动折叠成布绵,棉层厚薄均匀,并形成多层垂直交叠结构,后经差速压辊打褶使纤维折叠交叉乱向交错压在一起,从而使矿物绵不出现棉质分层的现象。打褶压制后的矿物棉板养护脱模后,经切断或裁边,进入自动包装线,包装入库,最后制成以矿物为主要材料研制一种新型保温隔热板材。

通过本课题研究实施所获得的主要创新内容如下:

(1)利用水玻璃与氟硅酸钠、滑石粉等制作出环保胶泥,对矿物棉进行喷洒,提高矿物棉纤维本身的硬度,并根据所需板块空隙率,通过双向压力机压制成板块,使矿物棉形成一种蜂窝状,有一定强度、刚度的结构板。矿物棉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区别于现有板材中,矿物棉作为填充材料等使用。

(2)制成的矿物棉板面层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粘贴各种失眠材料,作为隔热板、吊顶板、轻质墙板、门芯板和墙面保温板等,用途十分广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法来进行研。通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试验并其各种物理性能,最终选出最佳的组合材料。然后,根据最佳组合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能来研究制作工艺,通过对各种制作工艺进行试验,确定最佳施工工艺。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原材料筛选

对预先选择的材料、备选材料进行理化成分分析,选定合适的原材料;按选定的原材料的理化成分,先在理论上计算研究粘结胶泥配合比。

2、保温板结构研究

根据板的用途、喷胶方法、压制方式来研究板的结构以及喷胶程度。

3、物理性能研究

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包括: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断裂弯曲负荷等4项,并判定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对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试验研究,要了解其以下特点:

①板材抗压强度及破坏时的脆性;②板材断裂弯曲负荷;③板材的导热系数测定。

4、中试生产线设计

选取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最佳制备过程参数、最优配合比,对保温板进行中试试验。需要结合粘接胶泥的喷胶方式、喷胶程度、压制程度、板块结构的参数优化等问题完成矿物棉环保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的稳定生产工艺。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实施完成后,课题组对其综合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照合同约定的相关考核要求已全部满足,具体如下:

(1)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矿物棉环保胶泥保温隔热板,并达到了预定指标的要求;

(2)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名称《一种岩棉胶泥粘接保温隔热板》,专利号:ZL201210405850.0。

(3)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欧阳力業,杨和源。一种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矿物棉板研制及应用[J].工程技术,2016,03:261。

(4)制定了企业标准1项:高强保温隔热矿物棉板的制作。(5)与广西增钱门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1条年生产规模500万元的矿物棉环保胶泥保温隔热板生产线,并将40mm厚保温隔热板每平米控制在12元,20mm厚防水保护层板每平米控制在9元。

九、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目前,国内对矿物棉保温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使用岩棉板、岩棉毡、玻璃棉板、玻璃棉毡等作为建筑的保温隔热层或吸音墙。随着越发多的高层外墙保温火灾的发生,对于矿物棉外保温技术的研究也愈来愈多,主要研究矿物棉作为保温墙体、吸音墙体填充材料的使用。矿物棉材料与常规的保温材料相比,具有不燃性,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但其单独使用时容易分层剥落。目前对将矿物棉板单独制作成结构板使用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如何加强矿物棉材料的整体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是建筑材料行业应考虑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表明,可以采用特制的胶泥对矿物棉进行喷胶处理,能够增强矿物棉制品的强度、刚度,起到增强其整体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后续可针对此问题开展专题深入研究。

此外在保温隔热板中掺入珍珠岩或陶粒会给环保胶泥粘结保温隔热板生产线带来一些问题,如缺少珍珠岩或陶粒的送料和计量装置;缺少喷胶程度控制和计量装置;生产保温板时底部压制力度与掺入珍珠岩或陶粒时保温板中部压制力度不同;喷胶力度对珍珠岩或陶粒的均匀分布性的影响等。这些问题已经通过另增加陶粒送料装置和计量装置,喷胶控制装置得到解决。由于课题经费有限,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需要在充足经费的前提下,考虑大规模生产工艺的改进。

下载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英语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结题报告(模版)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指导策略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

    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思品课“尊重、关爱、责任”品质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 何 锋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决定了我们......

    课题结题报告

    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黟县美溪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美溪中心小学严格按照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在县教研室和......

    课题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小组学习的合作与评价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局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一阶段,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积极参与有密切关系。而要想......

    2015课题结题报告

    2015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1篇: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

    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基础教育。把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日益显现出它的必要性,因此,应通盘考......

    如何写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

    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徐颖;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一)背景;1、对当前教育形式和“变式教育”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