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开发思考4

时间:2019-05-13 04:0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开发思考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开发思考4》。

第一篇: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开发思考4

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开发思考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陈文举(贵州贵阳550003)

作者简介:陈文举,男,1954年生,贵州毕节人,现任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摘要: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多方面突破性进展,但许多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处于传统模式,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目标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全面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建筑设备安装作为一个重点专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本教材的开发,能使专业教师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对我国建筑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建专业,课程建设刚刚起步,该专业教师大部分为转岗而来,教学法研究刚起步,本专业教学法教材的开发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职教师资素质的核心体现,教学方法的掌握是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本专业中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专业教学法教材应有系统的完整的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方法应用)案例,能使受训教师知道并掌握:适合专业教学的方法有哪些?方法的教学论基础是什么?其运用的场合和条件是什么?其操作的具体程序和步骤是怎样的?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一、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开发依据、思路及原则

1、本教材开发依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的精神;

(3)《建筑设备安装》专业调研报告;(4)《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学能力标准;(5)《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培训方案;

2、本教材开发思路

中职教师掌握和运用教学方法为实施专业教学服务是中职教师培训的重要目的,因此培训及其教材应以教学实践技能提高为主,强调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开发的“专业教学法”模块强调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掌握。专业教学法的开发是要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规定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辅以适当的教学媒体完成专业内容的教学。

本项目以教学实践技能提高为主,强调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核心内容是开发具有本专业特征的教学教法典型案例。

3、本教材开发原则

首先,要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 其次,符合本专业教学的特殊性要求(职业性和实践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一般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其数理逻辑方面以及语言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而空间视觉、身体动觉等方面的能力则较强。故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具有形象思维特点的个体。教育研究与实践都表明,不同智能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个体,对知识的掌握具有不同的指向性。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类型因素。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还表现在对学习的恐惧和麻木上。对学习无自信、无目标、无要求,从而课堂纪律差,低头睡觉多于抬头听课的。这也是专业教学法开发的一个关注点。

二、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的特点分析 1.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的前景分析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安排,并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重点建设专业——建筑设备安装,拟由贵州大学基地承担开发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的任务,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训包,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筑设备安装专业中职师资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以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教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物、构筑物朝超高、超大规模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建筑节能节地已经被确定为我国国策。因此对建筑设备安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技术不断应用到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据调查,目前全国有相当数量的中职学校(包括部分高校)都计划开设建筑设备安装类专业(建筑设备专业方向、暖通空调专业方向、建筑电气工程方向、管道安装工程方向、以及楼宇智能化楼宇专业方向等),对于师资培训、课程和教材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由于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等都基本处于探讨状态,同时已经开办建筑设备安装专业中职学校严重缺乏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作为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有义务担此重任,填补专业建设的此项空白。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项目体系,满足新教师培养、师资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培养培训需求。

该教学法教材的开发,可以解决全国对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师资的需求;解决建筑行业中建筑设备安装未能专业化的倾向;填补中职学校(包括高校)专业建设(专业设置)的空白。对我国建筑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2.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对象特点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分为上岗教师培训、现有专业教师提高培训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三个层级,培训对象分别界定,他们有不同的特点:

(1)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上岗教师;

学历达标,已获得教师资格证;刚从大学毕业,或从文化课和其他相近专业新转入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学岗位,并且未从事过本专业理论、实验、实训教学。存在理论知识过硬,但教学实践能力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制度意识薄弱、工作不力。

(2)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提高教师; 已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本专业合格教师,并且担任过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工作。其工作经验相对丰富,但由于长时间的实践,对专业知识的遗忘和对新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出现实践丰丰富,理论薄弱。

(3)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骨干教师。

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多年,已经被所在学校确定为本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或者是本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这类教师的专业和理论知识都相对不错,但要做好一个专业带头人的作用,不管是在理论知识上还是在实践能力上,都需要不断的进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专业教学法教材的编写难度。

3.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

依据该教学法教材的对象的特点、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该教学法教材确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2)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该教学法教材的对象的特点、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该教材确定的重点、难点也各不相同。

(3)教法分析

依据该教学法教材的对象的特点、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其学情和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

三、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的特色

1.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特色,主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有的是针对建筑设备安装专业的不同教师能力的,有的是针对不同学员的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

在内容上的选取不仅满足建筑设备安装专业的专业特色,还满足了不同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能力进行了优化,2.本教材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编制。(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说,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而又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4)文献法研究法

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和内容,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的问题。

(5)经验总结法

总结经验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是在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可供他人借鉴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的活动。

总结经验可以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总结别人的经验。总结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开发的思考

传统教学法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教师流汗学生看”的教学方式。其结果是学生只能对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进行思维和想像,谈不上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而对具体课题实现的步骤进行预先规划,并且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造成不少学生不具备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职业活动能力,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教学方法落后。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本,其弊端就在于职业活动能力的提高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工艺课的脱离。

(二)教学内容陈旧。缺少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缺少有助于培养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内容,造成学生学非所用,社会及工作岗位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并不掌握。

(三)学科交叉渗透和关系密切的学科在教学中强调不够,所有课程教学结束后,就意味着教学过程结束,学生缺少知识的相互联系与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教师的业务不精,上课难以吸引学生。教师专业技术素质低,在社会上缺少专业技术影响力。

(五)学生对课程和实习课题的设置不感兴趣,教学质量差。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建筑设备安装专业作为一个新欣的专业,其他专业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都不适合该专业的教学工作。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建筑设备安装专业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是必要的,因此,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的开发是积极探索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教学法的改革,给予中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很好的指导,使中职教师受到了良好的培训,特别是建筑设备安装专业的教师。

因此,这本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为该专业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建筑设备安装专业的空白。在我国建筑设备安装行业起引导作用,对我国建筑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说明:本项目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职师资素质提高计划”资助课题。

第二篇: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导读:目前,我国中职教师培训主要依靠国家、省、市级的培训,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跟不上企业生产技术快速更新要求。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水平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其中,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以长沙市高新技术工程学校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此促进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良性成长。【关键词】:校本培训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一、中职教师培训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常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接受培训的途径多种多样,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职教师资培训体系。这种培训体系以校外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我们不妨称之为传统培训方式。这种传统培训方式对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也顺应了社会需求,迈向了面向市场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设置因需动态调整,专业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新时期。

目前,我国中职教师培训主要依靠国家、省、市级的培训,远远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培训的内容、形式跟不上企 业快速更新要求。例如:2011年12月,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长沙地区4所中职学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培训的情况做一统计,见下表:

在调查中,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的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说明仅仅依靠国家、省市级培训是难以达到全员培训的要求;参加了培训的教师超过一半的人数对技能培训现状不满意,当问到对目前的培训现状不满意的原因时,“没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和培训流于形式”比例高达30.3%.另外,培训质量与效果难以满足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需求;培训的内容不能与企业的实际很好的耦合。这说明传统的职教师资培训方式无法完全满足当下中职教师师资建设的需要,教师专业水平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满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临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由学校自主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结合教师的自主学习,是克服当前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校本培训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 开发。特别是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教师缺编,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只重视完成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只依赖国家、省市级的培训,忽略校本培训现象。

站在新起点,面临新形势,开展校本培训是转变教师观念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开展好校本培训,促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

二、国外先进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开展得相对较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德国:师资培养“双元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性首先表现在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上,学习与工作、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这也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素质结构的双元性,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目标。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中,教师去企业实习进修是一项重要内容,这样就能让教师及时把企业中的最新信息带到教学中去。同时职教教师也会利用其长期工作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理论上的系统指导。

丹麦:教师源自专业技术人员。目前,丹麦以发展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为主,主要机构是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对职教师资的基本要求是:完成了第三级职业教育、具备了专业技能 并拥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丹麦职教师资培训采取附加培训方式,即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丹麦教育部要求新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在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课程内容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课程结束并通过考核后将取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凭此资格可以上岗执教。

美国:有教师发展学校为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多种形式,如建立教师在职培训小组,设计和实施教师在职培训计划。大学派遣联络教师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活动服务,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为教师开设校本课程。定期在中小学校举办讨论会和教师在职培训交流会,并安排专家咨询,为教师提供教学问题的信息和解决途径。建立导师制度,让专家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制定进修计划。建立与多所专业发展学校相联系的校际中心等等。

反观国外职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政府的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有效运行的模式;还没有脱离以前的旧模式,还在教室里徘徊,与企业脱节;还不能够做到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培训力度不大,覆盖面小等问题。

我国中职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要把国外先进经验和国情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现有的优势和成绩,依靠政府部门,与企业联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三、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实践

我校是依托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建的一所工科类职业学校。面向高新区输送中等技术人才,数控、机械、电子是对口高新区企业需求设置的主打专业。由于教学效果好、就业有保障,我校近四年招生人数不断攀升,但是现有教师队伍人数和水平越来越难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以数控技术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师生比例情况如下:

显而易见,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尚有差距,实习实训指导老师更是缺编严重,跟不上教学的需要。

在职的专业教师中,存在着理论知识强,指导实习实训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欠缺、对企业生产情况不了解及需要的技术人才要求把握不准等问题。新引进的年轻教师,不但同样存在上述问题,而且教学、班级管理经验上也十分缺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教师整体缺编严重,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每天忙于教育教学事务,少有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也未能及时的对新知识、新方法进行探讨,教学水平提高速度缓慢。因此,建立一支专业齐全、数量充足、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精良的职 业教师队伍成为我校发展的当务之急。仅仅依靠国家、省、市级培训无法满足当下的需要,由学校自主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结合教师的自主学习,是克服当前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不足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根据学校发展及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同时着眼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育发展的长远需要,分阶段分层次确定了不同形式的校本培训。主要包括:1)教师职业道德培训。2)教师基本功培训。3)现代教育教育理论培训。4)信息技术应用培训。5)青年教师培训。6)班主任培训。7)教师学历提升培训。8)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9)校本教材开发培训。10)骨干教师培训。

我校的校本培训侧重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既能够上好理论课又能够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要求每个专业教师一年内在企业实践时间不的少于30天。

2、学校专业特色强的专业如:数控、机械、电子实现企业“7S”管理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

3、外聘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外聘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来校指导、送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等。

4、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开发校本教材。突出教师实践能力,上好实践课。

5、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校本培训机制:奖励机制、考核机制、学习机制、培训机制。对在各项活动取得优异成绩教师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要在教师的考核中给予相应的加分,在考核评优或晋级时,校本专家、教研组长和有教研成果的教师优先。

6、重点培养专业骨干教师。聘企业专家或职业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由于教师培训工作到位,教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一,我校学生在长沙市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其二,学生就业形势也出现良好态势,就业率高,基本实现对口就业。例如我校2010年数控、机械、电子专业毕业生650人,其中已630人走向工作岗位,11人升入高等院校深造,毕业生就业率98.6%,其中对口就业571人,对口就业率为89.1%,学生全部推荐在长沙本地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学生就业的主要单位有:数控机械加工专业主要为中联重科、金岭机床、华能自控、长缆附件、长沙比亚迪汽车、金鸿管业、泰嘉新材料、广汽菲亚特汽车等单位;电子电器专业主要为威胜仪表集团、科瑞特电子、中电四十八所、仁盈电子、南车电器、日立电器等单位。

四、有关中职教师校本培训的思考与对策 我校在校本培训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送教师下企业学习,把企业的培训中心通过合作的形式搬进学校等等,为我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还是存在这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根据我校的校本培训经验以及资料分析,在校本培训中应该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更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观念,提高其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彻底摒弃和更新精英化教育下的传统教师观念,把中职教师视野引向当代社会经济、行业企业的发展与需求,推动教师健康的发展和职教课程改革。在教师培训学习方面应逐步建立完善诸如经费保障、弹性时间、奖勤罚懒等措施以激励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使教师切实感受到参加培训所带来的益处,从而带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

2.强化培训的实效性,多样性。

培训的内容要针对解决新时期教育教学中的棘手问题,跟进时代的步伐并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培训的形式要多样,譬如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多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培训、教学、研究相结合,真正满足教师培训和学习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教师的培训体系、培养计划并且形成制度。通过专业前沿培训、学校集中培训、教师自我培训等多条途径进行,学校从实际出发,给予教师培训的充分的时间、空间和地点,并给予物质上的资助,并且完善教师培训的评价体系,使 得培训能够满足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需要。让培训惠及教师,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无法满足当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可行、有效的制度,确保培训及时有效多方位的开展。

4.聘请精选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担任授课教师。

在调查中发现,中职学校的教师期望最理想的培训导师或授课教师是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授课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所以应聘用既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具有较强操作能力,又熟悉中职教育特点,常年在中等职业学校任教的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来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项目,组织教学,通过名师的言传身教,围绕教师应如何成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合格教师,如何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通过完善自身道德人格和行为,把科学和知识、体验和理想、真理和追求、积极健康的思想传授给教师。使得教师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对教师养成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风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确保培训质量。

5.拓宽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途径

当前仅仅依靠现有的培训途径很难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拓宽培训渠道,寻找更多的培训途径,例如“顶岗实习”对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有较好帮助;“校内工厂”的教学模式对部分教师有帮助;“科研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等,为教师成长服务。

我们要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充分发挥学校这块教育阵地,因校制宜、向内挖潜,灵活开展培训工作,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校本培训丰富了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成为特别是职教师资培养最经济、最实惠、最有效的培训途径。

参考文献:

[1]任登中编。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代蕊华主编。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04 [3]许伟等。校本培训创新青年教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01 [4]周峰主编。现代教育理论校本培训指导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2 [5]唐智彬,石伟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校企联合支持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13 [6]张红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2008(8)

[7] 杜琳 程玉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与其培训调查研究[EB/OL].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1-27 09:34:00 ] [8]李永生。国内外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的综述[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6): 59.

第三篇:中职西餐烹饪专业教材《西式烹调》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 北京市商业学校

中职西餐烹饪专业教材《西餐烹调技艺》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北京市商业学校 侯德成

内容提要: 本文从西餐和西餐烹饪专业发展的现状,指出教材编写紧迫性和必要性,明确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教材特色,并从《西式烹调》教材编写的实践,对如何使用好教材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西式烹调 教材编写 实践思考

改革开放使人们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支付能力的增强,促进了需求的多样化,同时国家对外开放形成了大量的商务来往,促进了外国人的来华旅游和居住,增加了对西餐的需求。还有海归人士的大量增加,其生活习惯促进了西餐市场的发展。西餐市场的快速形成,致使社会急需大批量的西厨技能型人才,一些学校看好这个市场需求,西餐烹饪专业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

而中职学校在西餐烹饪专业建设中缺经验和现成的可借鉴的模型、缺乏了解西厨行业前沿经验和发展趋势的能工巧匠型的师资,学生则缺乏“职业全景式”条件的见习及实训和场所,缺适应西厨岗位技能需求的教材等等。

在2010年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中职专业目录中,烹饪专业被细划为中餐烹饪专业(包含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2个专业化方向)和西餐烹饪专业(包含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2个专业化方向),旨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西餐烹饪专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27年的教学经验,5、6余家国内外酒店、餐厅等企业的工作经历,12个国家的学习、考察实践使我认识到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教育的中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

看到西餐专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西餐人才的求贤若渴、各校各地区培养学生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强烈的使命感,使我在时隔十余年后,我又开始西餐烹饪专业《西式烹调》教材的编写工作。

一、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的历史任务。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西式烹调》课程的开发和教材的编写,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了原有教材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学习轻工作能力培养的模式,为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合格劳动者提供支持,为培养、造就技艺精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做出贡献。

二、编写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职业教育的的目标之一是“以就业为导向”,教材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丽晶酒店总经理边成山、中国烹饪协会边疆副会长、王府饭店厨师长宋国强、怡亨酒店总厨刘鑫等行业专家、其他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还有我所教过的优秀毕业生参与教材的编写和校内评审工作,以教育部专业目录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专业培养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个学习单元,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西餐厨师。

(二)理实一体原则

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作为实训教材,本系列教材突出体现了通过具体实训项目和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配有丰富的与实训相关的知识链接和制作秘籍等内容,体现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三)学生主体原则

教材编写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知识,掌握技能,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衔接性原则

教材中基础篇与拓展篇知识、技能有机衔接,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有机融合。

三、教材特色

1、符合“四性”要求:

一是实用性。西餐烹饪专业的实用性比较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实际操作,故教材加大与企业对接的实训内容;

二是先进性。在教材中删去过时、旧的内容,引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用明天的专业技能培养今天的学生。

三点通俗性。教材中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语言简练,做到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使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将教材写明、写透。

四是创新性。在突出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同时,融入烹饪文化。教材中结合工作任务,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引入大量烹饪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烹饪文化积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处理好六个关系:

理论与应用的关系中,应用优先,体现实践和应用;深度与广度的关系中广度优先,知识多概括,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难度与易度的关系以易度优先,不追求过多的理论性;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中,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以创新优先,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不仅教材内容创新,而且教材的编写方法、教材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利教与利学的关系:以利学优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在编写中注重有利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关系:以技能培养优先,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

四、《西式烹调》教材编写的实践

1、在人员上,我们聘请丽晶酒店总经理边成山、中国烹饪协会边疆副会长、王府饭店厨师长宋国强、怡亨酒店总厨刘鑫等行业专家与其他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还有我所教过的优秀毕业生参与教材的编写和校内评审工作,他们既有企业的工作经验,又有国外的工作经历,还有学校专业教学的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在体系上,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课程内容

围绕行业岗位,满足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岗位上做什么,教学中就教什么。怎么做,就怎么教,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彻底摆脱传统学科教学的影响,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为主线整合知识和技能,并使之序化。

3、在理念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教育部专业目录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专业培养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个学习单元,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升学的双重任务,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西餐厨师。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不同地区学生在学习水平、学习速度、专业实训等方面上的差异,增加可选择内容,满足有差异学生及专业和专门化方向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4、在内容上,紧扣行业需求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当前,餐饮业空前繁荣,菜品的流行变化、菜系之间的交融也是频繁交替,加上人们饮食观念更加追求营养、健康、美味 ,教材中紧跟这种变化,将行业中的新原料、新技术、新口味、新工艺及时融入教材中去,确保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5、在形式上,体例编排与板式设计新颖独特。对有关制作过程、原料等的讲述,多辅以图片,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在检测反馈环节的设计上,将职业应知和职业能力应会的两大方面,融汇其中,强化教材的职业技能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既方便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练习与测评。

6、在特色上,突出中职西餐特色。

我们编写组教师走访了北京23家四星级以上饭店,调研了6类厨房、7类岗位,就企业发展趋势、岗位实际需求、人才规格标准等进行了调研,按照饭店厨房的岗位分工进行分类(三个厨房、7个岗位),再按照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分析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岗位工作要求,分析综合所有相关知识和技能,对知识按照原料、菜系、设施、工具、安全、卫生等分类,对技能按照基本技法、烹饪技法、成菜技法等归纳,综合出若干个基本表,共填写了3000多个单元格,分析出14类知识、12项基本能力、5项拓展能力的具备和应用标准,形成了西餐烹饪专业的“学生岗位能力结构分析”,而且既考虑了毕业上岗需要,还考虑了岗位发展和未来转岗需要。

教材分为基础篇和拓展篇。

基础篇,将西餐专业应掌握的制作西餐的知识与技能分解在十一个项目,75个任务中,每个任务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制作方法、制作秘诀、成品特点、拓展练习、知识链接、相关术语、检测反馈等内容,拓展篇:包括25个菜单,每个菜单包括: 情景(小故事、小提示、小模拟等),内容可以是民族风俗、菜的来历、名厨介绍、名店介绍、小窍门、生活体验等,目的是自然引出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工具、环境;菜单介绍(双语);制作工艺(设计、特色、原料、加工方法、基本要求);巧做经验(技能要领和关键,烹饪诀窍,装盘造型);相关知识(原料、设备、营养等);实操指南(教师提示学生注意的规范);菜品鉴定(含评价方法);拓展练习(相近的工艺拓展,创新设计)等。采用菜单式教学,我们打破章节限制,按课题设计授课计划,按照西餐上菜的习惯,冷菜——汤——头盘——主菜——甜食一整套顺序编制了系列菜单,一整套菜单里面蕴含着西餐制作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而这些知识与技能,菜单中没有阐述。需要学生上课时动脑子去揣摩,动手去实践,更需要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7、在创新上,特别是将主要西方国家文化、餐饮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在每个任务中和每一套菜单里,真正实现了校企文化对接,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有教学内容任务化、菜单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菜单的通过,也就是学生一步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同时菜单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和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加全面、巩固。

8、在衔接上,将职业资格要求融入教学内容

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生毕业时取得双证是最基本的目标。在教材编写中,将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相互融通,将职业技能鉴定中技术要点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将理论考核要点体现在【检测反馈】环节中。

9、在标准上,解决两个标准化,一是教学内容标准化,采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西餐烹饪专业教学标准》;二是开发技术标准化,从共享使用的需求出发,构建完整的标准体系,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提升全国中职学校西餐烹饪专业的教学效益。

五、对《西式烹调》教材编写的思考

教材的编写、使用,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但是在教材编写和使用的实践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思考。

1、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教材编写人员应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确保由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一线教师组成。一方面能把最新的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引入教材,避免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脱节;另一方面能够遵照教育教学规律,运用较强的理论研究和科研开发能力,把社会最新发展的技术和人才的规格要求灵活地固化为教学内容,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

2、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教材应向立体出版。为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教材的组成应在原有纸质出版物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为多种媒体组合和多种形态组成的教学资源的集成系统。这种教学资源的集成系统包括教学指导方案、主教材及配套教材、电子出版物和职业化的教学环境等。同时,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实现教材建设及信息网络化,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拓宽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

总之,教材的开发是一件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西餐烹饪教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我愿在以后的探索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第四篇:对中职学校美术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一些思考[最终版]

对中职学校美术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的一些思考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初中后到高中期间进行的职业教育培训阶段,有时也涵盖部分高中后的职业教育培训,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因此,不论是从国家、地方还是企业,都对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职业学校发展水平及学生技能水平都要受办学条件、教师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中职 美术 素质

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释解非常多,开网页百度搜索一下“教师专业素质”的词条,就会出现这样的解释:教师专业素质,又称教师素质,是指能顺畅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这里从教学专业角度定义了教师专业素质。

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设计制作能力的应用型美术人才。所以要求中职学校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完成设计创意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美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专业素质决定着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

教师专业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动中体现出来的、决定其授课成效、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明显影响的内在品行的集合。也有学者从职业特点来论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定义,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以人的自然禀赋为基础,通过后天教育和自我提升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修养、能力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和职业修养。

现代美术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只美术知识的灌输,更将开发学生心智、增强审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表现在:将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拥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具有共同性,也具有其特殊性。中职美术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教育对象的学习能力和基本文化素质的相对欠缺也对其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美术专业学科知识主要是包括与美术本体发展、美术欣赏、美术创作有关的知识。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强调美术教学与现实工作实际相联系。工艺美术教学与现实社会、热门话题相联系;传统的绘画教学与民间艺术、地方特色相联系;现代艺术设计涵盖广泛,历史、地理、宗教、科技相关系,与科技研究成果和工业技术水准相联系,还涉及新的艺术见解、社会导向、生活风尚等因素,涉及多种西方现代哲学、应用科学和心理学等研究成果;现代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的高度综合,与电子影像设备、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知识、技术相联系。这些都要求教师应具备渊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在美术教育中要用到教育心理学、中职学生心理学、美术教育原理等知识,中职学校美术教师还应具有教育科学知识。

中职学校美术教师应该具有平面设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大学本科以上专业知识水平,需要有特定的专业设计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的具体职业岗位培养美术设计人员方向一个特定能力,这些具体岗位包括:广告、数码、网页设计、动漫、产品展示、三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插画、工业设计、幼师学前教育等。一个优秀的中职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水平,才能在教学中传授相关的专业技能。本研究的中职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构成。美术专业学科知识主要是包括与美术本体发展、美术欣赏、美术创作有关的知识。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强调美术教学与现实工作实际相联系。工艺美术教学与现实社会、热门话题相联系;传统的绘画教学与民间艺术、地方特色相联系;现代艺术设计涵盖广泛,与历史、地理、宗教、科技相关系,与科技研究成果和工业技术水准相联系,还涉及新的艺术见解、社会导向、生活风尚等因素,涉及多种西方现代哲学、应用科学和心理学等研究成果;现代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的高度综合,与电子影像设备、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知识、技术相联系。这些都要求教师应具备渊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在美术教育中要用到教育心理学、中职学生心理学、美术教育原理等知识,中职学校美术教师还应具有教育科学知识。中职学校美术教师需要具备在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化解矛盾的机智,通过创意的教学,主动启迪中职学生的创意思想,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工作中,美术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与各种各样的人或者组织进行联系沟通,包括学生、相关管理人员、教学团队等,要凭借各种方式方法进行交流沟通,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电子邮件、视频等手段和方法。

中职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美术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创造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本人认为要提高中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多方位努力,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在职进修制度。主要做法有两个,一是政府增加美术教师培训机会,加强跟踪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二是给中职学校和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改变美术教师在职培训的资源配置方式。加强职前和职后教师的教育培训链接,不仅让教师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新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还要通过校企合作、校本教研等,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许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对从事职教教师有一套规范的聘任和审核的准入机制,为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标准往往要高于普通教育的教师。国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应不断总结分析,在借鉴国内外中职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加强中职学校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五篇:基于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对中职学校艺雕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对中职学校艺雕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笔者通过参加国家级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在其实践岗位上用心观察、认真实操、缜密思考,同时加强与参训兄弟学校同行之间的交流,并结合自己在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中职学校艺雕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中职艺雕 企业实践 教学改革 就业 技能 考证

一、前言

在企业实践期间,笔者经历了上岗前培训,培训考核,再到企业上岗,而且这一流程与应届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异常地相似。然而上岗前培训的产品版本与工作岗位所用的产品版本不相同,导致在上岗后还需要重新学习新的产品。这样的经历,对于很多已经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新闻了,也就是说在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到了工作岗位,不能马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服务于社会。显然,现阶段的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跟专业教师不可相提并论。反观,如何提高我们职教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改革传统的中职艺雕专业教学体系,让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拥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我们需要改变目前中职教育的一个大方向。

二、我国中职艺雕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艺雕岗位需求的分析。通过对艺雕岗位招聘信息,学生回校日活动,走访用人单位等,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优先考虑招聘拥有工作经验的艺雕人员。理由简单,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工作经验少,实践能力差,职业素质较低,需要一段的成长期,因此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而乐于聘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对此,中职艺雕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但却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社会对艺雕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职艺雕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

(1)由于连年的高校扩招,普通高中扩招,导致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综合素质逐年下降,给整个中职教育教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如何应对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状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2)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一定程度上不均衡。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办学资质、教学实践设施等硬件设施,更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软条件上。

(3)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方面,中职学校艺雕专业多数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等组成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仍然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此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是艺雕专业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但在长期的中职艺雕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学重心没有真正向实践技能训练方面转移,缺乏对社会艺雕工作岗位的认识和调查研究,没有按照社会艺雕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要求组织教学,使实践课程内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效果被弱化。

三、基于企业实践的几点思考与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职业教学实效。虽然学生综合素质年年走低,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仍然不能变,还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面对此现状,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点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学生素质水平应做适当调整。中职学生刚走进校门的时候,犹如一张“白纸”。通过三年中职专业课的学习,当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是变成了一张拥有专业技能的“纸”,还是一张布满乱码的“纸”呢?最起码应该培养成一张布满填空式的“纸”,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纸”。

为此,作为工作在职教一线的专业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充分理解中等职业教育艺雕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实际艺雕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方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技能”。

2.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都会对某种技术型人才需求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中艺雕专业教学体系如果不能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调研人才需求模式,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及投入新的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训、实践这一方面的资源,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以现实岗位需求培养艺雕专业人才。例如,艺雕代理记账公司使用用友U8软件进行业务处理,而我们教学还一直使用较老的版本进行教学活动;又如,某个地区大部分用人单位使用金蝶系统处理经济业务,而教学体系中没有开设相应的技能课程等,这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然而,加强市场调研,优化教育资源,例如更新相应的实训、实践设备,保持教与学都跟社会发展同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性技能,这需要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社会、学校等集体的力量,共同来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

3.教学模式多样化,构建高效课堂。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尤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指标,而忽略学生学习的过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效果较差;“一视同仁”的教学观念也不适合如今的学生群体。因为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化较大,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一,对学习的态度不一,为此实行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取得比较有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实训课程中采用“互帮”的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效果非常好的一种模式,因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乐于表现,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帮助,进而消化知识。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改变落后的授课模式,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等,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4.课程体系连贯性,学科教学资源共享。中职艺雕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艺雕岗位模块教学为中心、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参加企业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实际业务处理都是手工、电算同步进行,而我们的教学体系往往分为不同的课程来开设,这些课程的教学除了时间间隔外,还有就是实训内容的不同,而不同的教材,教学实例也不一样。另外,有些教材使用的案例老化,如果不加以分析,合理利用,将对培养学生技能起到负面的影响。

在教学实训中,可以考虑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已经做出了手工艺雕核算的汇总表、账簿、报表,以及手工艺雕模拟实验中使用过的实验数据,改编成一套适合某类具体财务软件的艺雕电算化实验数据,按照财务软件功能模块分类,把手工艺雕模拟实验资料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增加账套、操作员、科目编码、辅助账、查询、自动转账、报表及工资表计算公式等财务软件实验资料,并分成若干个实训模块,应用于艺雕电算化实验教学。最后,利用优化后的教学资源,模拟用人单位的工作流程,开展综合性的实训教学,学生对以往做过的艺雕数据会有熟悉感,提高学习积极性,打破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

5.利用技能竞赛平台,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说明了中职学校举办学生技能竞赛的重要意义。然而,地域之间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以及一些职业学校为了能够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片面地强调对少数参赛学生的技能实训,而忽略了绝大多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使得为培养职业人才服务的教学实践、实训资源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正确使用技能竞赛这一“指挥棒”,莫让学生技能竞赛成为中职教育的“花瓶”。

中职学校应该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指导思想,通过技能竞赛带动职业教学、评价职业教学,在检验各学校的技能教学成果和选拔优秀学生的同时,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加大专业实践、实训设备的投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教学水平,强化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完善职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与用人企业接轨,培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专业人才,确保中职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目标指引下形成良性循环,保持健康发展。

6.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把握专业考证方向。艺雕从业资格证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艺雕工作的门槛,是获取专业对口岗位的敲门砖。艺雕从业资格证书需要考取艺雕电算化、艺雕基础、财经法规与艺雕职业道德等课程的合格证书,而其中大部分考试内容为理论。因此,各中职学校都把艺雕从业资格考证作为一门重点的专业教学课程,甚至是核心课程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考证的通过率。设想一下,如果一味地把职业教学当作应试教学来开展,那么如何能培养出具备艺雕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以艺雕电算化考证为例,实操试题都是简单的系统设置,凭证、工资、固定资产卡片等数据的录入,简单的报表设置,一般重复训练几次,学生即可熟练掌握,但远没达到具备应用软件处理经济业务的专业水平。反之,由于学生综合素质较低,且参差不齐,如果不在整个职业教学体系中,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相应的考证辅导,那么绝大多数的学生,将难以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所以,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有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开展好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生考证的辅导工作。

(1)明确职业教学目的,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训练,具备适应专业工作岗位的综合素质。

(2)课程开设以专业技能课程授课为主,学生达到中职教育大纲所规定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实践、实训课程中拓展理论知识,或理论课与实践课并行开展为辅,以期达到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3)完善中职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从“一考”定成败的终结性考核模式过渡到重视学生技能养成的形成性考核模式中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过程考核取代考试的考核方式,综合各方面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长为知识、技能、素养兼备的职业人才。

四、结束语

笔者通过参加企业实践,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艺雕职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侧重点也不同。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去,因为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学的工作者,应该能根据社会市场需求人才大环境的变化,顺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变,并不断地自我充电,补强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与艺术,在面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时做出快速反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龚云峰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雕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4),232。

[2]廖晓群 关于中职艺雕技能大赛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35),225—226。

[3]刘晓梅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艺雕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时空,2013,(4),53—54。

[4]黄海珍 艺雕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有关问题的探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6):128

下载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开发思考4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师教学法教材开发思考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