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时间:2019-05-13 04: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制教育培训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第一篇: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稿

城关一小

廖祥芳

2011年暑假,我参加了教育局安排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实施工作的培训,现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分享培训信息。交流中讲得不对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培训情况介绍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丛书《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贵州省为了贯彻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研发出来的一项重要成果,在全国属首创,得到国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逐步在全国推介。于今年5月贵州省教育厅作了部署,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该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将作为贵州省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并进入全省各中小学校园。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回答的为什么

1、政策的提出

(1)2007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六十四)„„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3)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三十五)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工程,着力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学校师生的法律素质

(4)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2010年7月13日)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5)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6)从“一五”普法到今年启动的“六五”普法,都把中小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之一。

2、现实的依据

(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对该事件深层次的调查发现,该事件有很大一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2)当前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家长、教师用“提心吊胆”、“心惊肉跳”来形容自己的担心和恐慌。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黔西铁石中学“4.12”事件等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据统计仅今年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共发生学校安全稳定事故48起,造成34人死亡,36人受伤,91人生命财产受到侵害。其中仅校园打架斗殴就导致12人死亡、15人受伤,可谓触目惊心,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客观原因,都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3)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和信息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4)学校设置的法制副校长,实质形同虚设,只见照片不进人,开展法制教育学校成了主体(主人),而法制副校长成了客体(客人)。

3、教育教学的实际

(1)素质教育在落实环节尚有差距,口头上说得多,行动上做得少;知道重要性的多,知道怎样做的少;提出要求的多,解决问题的少,常常把学生当做工具或名誉来培养。而现实告诉我们教育已进入一个误区,而且呈畸形发展——越素质越应试。如:有位北大学生自认为是奇才,是中国最尖端人才,然而到美国看到哈弗大学的课程设置后,非常吃惊,认为自己与世界人才水平的要求甚远。

(2)虽然政策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但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和教师,普遍反映难以把握、无从着手。

(3)当我们在高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时候,只注重了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德性的培养。如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用硫酸实验动物园熊嗅觉的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寝室室友的事件——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事件等都说明教育存在缺陷。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法的理念深入浅出的渗透。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解决的怎么样

(一)、弄清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1)没有学科教学,法制教育便失去基础(借船过河,搭顺风车,学科是“船”和“车”)

(2)法制内容与学科内容有密切联系,否则既无法“依”,又无法“托”(加速度-环境保护、八竿子打不着)

(3)学科教学为主,法制内容渗透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二)、要遵循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个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简述如下:(1)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2)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3)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4)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5)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6)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法制水平和守法意识。

(三)、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1、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例如,如果教师本身不知道《计量法》,尽管教材中出现了诸如秦统一度量衡、测量、杠杆、公平秤、重量与质量等内容时,教师也不可能将其与《计量法》挂上钩。

2、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除课堂教学外,实验、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例如一些教师借“抄袭作业”话题,渗透了《著作权法》的有关内容,严肃中有几分诙谐,关爱中有几分责备,不但有思想深度,学生也容易接受。

3、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4、要善于创设话题。如讲授杠杆原理时,创设“掌握了杠杆原理,同学们能否造一批杆秤卖给商贩?”的话题,就能够自然导入计量器具生产许可的法律规定。

值得提醒的是: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法制教育契机,要注意取舍。有人提出,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过铁道,违反了铁路法。问题可以讨论,但此处渗透铁路法,似有破坏课文意境之嫌,有违文章原意。

简而言之,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背后,蕴藏着学识和智慧。法制教育的契机,既靠寻找,又靠创设。教学内容中存在法制教育因素,但有的可以“拿来就用”,有的却要靠“借题发挥”,同时,既要善于发现,又要有所取舍。我们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创设渗透点,但真正使用时,一定要深思熟虑。

(四)、渗透时要注重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关联度、教学便捷性及法制内容的可选择余地等因素。

要尊重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的固有特性。如讲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时,由于其中充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情节,有的教师只看表面,不重本质,脱离当时的社会制度、违背教材原意去和《刑法》简单挂钩,牵强附会,效果适得其反。如抓住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一本质,认识官逼民反、以强凌弱的社会现实,选择渗透《宪法》第二条、第三十三条等内容,既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先进性和实在意义,增强学生对《宪法》的感情,教学也相对更便捷。从课程的角度讲,选择渗透内容时,一定要“因课制宜”。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有教师试图在小学、初中有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学中去讨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扯远了不说,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考虑社会关联度。有的法律法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法学知识过于专业、生僻,其社会关联度不是很高。应优先选择那些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所必需、社会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知识。同时,注意地域性:地处海滨,可以多渗透一些与海洋有关的法律;身在矿区,可以多渗透一些与矿产资源、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渗透的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如果难度过大,或占用时间较多,宁可放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的法制内容渗透,或从案例入手会很生动,或以讨论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在方法技巧上就要多斟酌,不能两全时,应压缩或放弃法制内容。

要考虑法制内容自身的可选择性。有的渗透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为了方便备教,《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均一一列出,但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渗透法律法规时,有的宜具体到某一法条或某一句话,有的宜宏观把握。还有,必须法制知识传授、法治思想建立、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养成兼顾。有时,因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传授法制知识变得困难,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法制情感。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渗透,而是选择内容。

第二篇: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兴仁县孔白小学“十二五(2011—2015)”教师继续教育

培 训 讲 稿

培训时间:2013年3月11日下午 培训地点:孔白小学教师办公室 培训对象:孔白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主题:《法制教育教师指导手册》第一章 法律的基本知识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人:杨孝敏

第一课时 第一节 法的基本理论

一、法的基本概念

1、法的概念和特征 a、法的含义b、法的特征 法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社会规范 法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立法

a、立法的含义b立法权限的划分

3、执法

a、执法的含义b、依法行政的原则

4、司法

a、司法的含义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守法

A、守法的含义B、守法的主体C、正确认识守法的内涵

二、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1、法的起源

A、关于法的起源的不同观点B、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C、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2、法的历史发展

A、资本主义法的产生B、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三、法的价值和作用

1、法的价值

A、秩序B、利益C、正义

2、法的作用

A、规范作用B、社会作用

四、法与经济、政治及道德的关系

1、法与经济

A、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b、法对经济基础有一定反作用

2、法与政治

3、法律与道德

A、法律与道德的相同之处b、法律与道德的区别c、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具体表现

五、正确认识法律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1、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的概念

2、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二课时 第二节 法治知识

一、法治的定义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是人治的对立物,其基本意义是依法办事,强调法律应该得到普遍的服从和遵守。

二、法治国家

A、从总体上讲,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

B、在法律的运行机制上,有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这是法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权利保障与权利制约的统一,这是法治国家的保证

D、从法律文化上讲,要有先进的法学理论,公民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这是法治国家的基础。

三、依法治国的意义

A、通过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B、通过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制约、人权保障等法治原则,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

C、借助法律所特有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强制性,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依法治国的条件 A、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B、要实现依法治国,还必须大力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五、“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同时健全和完善司法体制,积极推进司法制度改革;严格和强化法律监督,改进和完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第三课时 第三节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一、法律制定的含义

法律制定,又称立法,有以下特点:

1、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专有活动,也是国家履行职能的方式之一。

2、法律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的制定活动,也包括法的修改、补充、废止活动。

二、我国的法律渊源

我国的法律渊源有: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规章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法律实施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的活动,还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法律,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1、我国制定法律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怎样贯彻法律的实施

3、如何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4、行政执法应遵循的原则

5、做知法守法的公民

6、构成违法的要素

A、违法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B、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我,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违法的主体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就自然而言,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和智力水平。

D、违法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行为人要有主观方面的过错。

第四课时 第四节 实体法和程序法

一、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含义

他们的区别是: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联系与区别

实体法和程序法作为法律的整体功能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划分的意义上,两者的功能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内容。

实体法的功能主要是在于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和责任。程序法在主要功能在于及时、恰当地为实现权利和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规则、方式和秩序。

三、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所谓原则是指说话或者行事所依据的标准。

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程序法的根本价值的法律原则。A、程序的工作原则 B、程序的安定性原则 C、程序的公开性原则 D、程序的效率性原则

四、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现状

在我国长期的法律传统中,普遍存在着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观念。

我们应当认识到,在我国建构完备而良好的程序法体系并且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规定办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他是制约权利的有效机制 B、它是实现实体权利平等的基础 C、它是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

培训时间:2013年4月8日下午 培训地点:孔白小学教师办公室 培训对象:孔白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主题:《法制教育教师指导手册》第二章 宪法的基本知识 培训课时:2课时 培训人:杨孝敏

第一课时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发展历史

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对建国前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颁布。以后陆续进行修正。

二、宪法的地位及作用

选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A、宪法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急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B、宪法的作用

1、宪法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三、宪法的基本内容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

在《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们民主专政,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宪法如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其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3、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4、宪法如何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

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5、我国的团体

6、我国的政体

政体,也称政权组织形式或国家管理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组织政权机关的原则方式。

7、如何理解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制度

10、为什么说国家的心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最高权利,集中代表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和决定国家生活中的其他大问题。

11、为什么说国家的中枢是国务院

12、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是那个机关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13、为什么说国家的四肢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4、如何认识国家的审判和督查室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二课时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及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包括:

1、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广泛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现实性

3、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平等性

4、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 C、人身自由权利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住宅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 D、社会经济权利

E、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F、特定人的权利 G、监督权利 H、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A、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B、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C、成年子女有赡养辅助父母的义务 D、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E、受教育的义务 F、劳动的义务 G、依法纳税的义务 H、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义务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二者之间的关系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4、如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在行使公民权利时,首先,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其次,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再次,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最后,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二、如何理解平等权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权利。

1、维护人与人平等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建立公正的社会,人与人的平等关系是基础

其次,平等权不仅是人权的基础,而且是实现民主自由社会的必要前提。

最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会的根本保证。

2、维护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方法 首先,学会尊重别人

其次,对传统思想要持弘扬和摒弃的双重观念,加强平等思想的宣传,才能真正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最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三、如何理解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作为国家政治主体而依法享有的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公民的选举权、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是指选民依法选举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权则指选民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常被合称为选举权。

2、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指我国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

四、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其具体含义包括:公民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宗教中的这个教派或者那个教派的自由。

培训时间:2013年5月13日下午 培训地点:孔白小学教师办公室 培训对象:孔白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主题:《法制教育教师指导手册》第三章 常见法律的相关知识 培训课时:5课时 培训人:杨孝敏

第一课时 第一节 刑法

一、刑法概述

一切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超出法律所允许范围的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常见的具体犯罪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聚众斗殴罪等。

1、刑法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2、刑法的基本原则

3、刑法的主要任务

4、刑法的适用范围

二、犯罪的特征与构成要件

1、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2、犯罪构成的要件

3、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三、犯罪的主要类型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侵犯公民人生权利、民主权利罪

4、侵犯财产罪

第二课时

第二节 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

我国民法的法律文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宪法和窝火诗句情况而制定的。

1、民法的定义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基本原则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E、守法原则

F、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G、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则

二、民事关系的概念

1、民事法律关系的定义

2、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公民的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

1、公民的民事权利

2、如何认识公民的民事责任

第三课时 第三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概述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1、治安管理处罚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2、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3、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分为四类: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A、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 B、妨害家庭的行为 C、侵犯公民财产权利的行为

三、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1、警告

2、罚款

3、行政拘留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四、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特殊人群的处罚

1、未成年人

2、精神病人

3、盲人、又聋又哑的人

4、醉酒的人

第四课时

第四节 婚姻法

婚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这种结合行为当时社会制度多确认的夫妻关系。婚姻法是调整婚姻,亲属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主要规定婚姻、亲属间身份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一级基于这种关系而产生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一、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共有五项: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二、结婚

结婚是指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根据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二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三是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即男22周岁,女20周岁;四是必须进行婚姻登记。

三、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都是违反婚姻成立要件的违法婚姻,不具有婚姻的效力。

1、重婚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的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年龄的。

四、婚姻的终止

婚姻的终止,是指合法婚姻因为发生一定的法律事实而消灭。婚姻终止的原因包括:

1、配偶一方死亡

2、离婚

五、婚姻法的基本内容

第五课时

第五节 继承法

继承,是将死者生前所有的,于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一、继承法的原则

1、继承权男女平等的原则。

2、养老育幼的原则

3、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原则。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二、继承的分类

根据继承人继承财产的不同方式,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1、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是按照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进行财产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又称为无遗嘱继承。

2、遗嘱继承

遗嘱是公民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其个人财产和其他事务预先做出处分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一种法律行为。遗嘱的内容包括:

A、指定继承人或受遗嘱人

B、明确遗产的名称和数量,指定遗产的分配方法和数额。C、规定立遗嘱人对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的附加义务,如规定继承的遗产只能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

培训时间:2013年6月3日下午 培训地点:孔白小学教师办公室 培训对象:孔白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主题:《法制教育教师指导手册》第三章 常见法律的相关知识 培训课时:5课时 培训人:杨孝敏

第一课时

第六节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状况对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概念

该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是我国建国后第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门法律。

该法的目的是要从政府、社会、家庭、未成年人自身多方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 旷课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进入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不良严重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生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讨他人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印象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吸食、注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立法意义

1、有利于培养未成年法制观念和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2、有利于创造和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4、使未成年人树立从小遵纪守法、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三、全方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未成年人自身的要求

2、成年人犯罪对社会的要求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家庭的要求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学校的要求

第二课时

第七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简介

2004年5月1日,首部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

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三、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在走路时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时考路边行走,并列不准超过两人。

2、乘坐公共汽车、长途汽车时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

3、在骑车时,自行车必须保证闸、锁、玲齐全。

第三课时

第八节 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主要内容包括订立劳动者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等。

二、我国的劳动立法

三、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1、我国法律赋予劳动者应具备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合同

3、劳动权的实现与就业

4、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劳动采取保护措施

5、劳动争议的处理

第四课时

第九节 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念和特征

合同 也称为契约。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人们满足物质文化生活,满足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手段。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在平等继承上所达成的协议。

2、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

3、合同是以确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二、合同订立的过程

缔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要经过要约、承诺这两个步骤,才能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从而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成立合同关系。

三、合同的履行与违约处理 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义务即为合同的履行。履行合同,必须贯彻以下原则: A、诚实信用原则 B、实际履行原则

四、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第五课时

第十节 诉讼法

一、法与诉讼活动

1、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现代诉讼是指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其特征为: A、职权的法定性 B、程序的法定性 C、裁决的权威性

2、诉讼法与程序正义

3、我国诉讼法的共同原则 A、司法独立的原则 B、司法法治的原则 C、司法平等的原则 D、公开审判的原则 E、回避的原则

4、我国司法制度的内容

二、民事诉讼的原则与程序

1、民事诉讼的概念

2、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3、民事诉讼的程序

三、刑事诉讼的原则与程序

1、刑事诉讼的概念

2、刑事诉讼的原则

3、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

4、刑事诉讼的主要程序

四、行政诉讼的原则与程序

1、行政诉讼的概念

2、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3、行政诉讼的范围

4、行政诉讼的程序

培训时间:2013年6月15日上午 培训地点:鲁础营小学 多功能教室 培训对象:鲁础营小学全体教师

培训主题:《法制教育教师指导手册》第四章 未成年人应该履行的责任与义务 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人:张大海

第一课时 第一节 保护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环境保护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二、中国环境生态污染的历史情况及现状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到自然和认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一般称为生态失调。

1、中国重大环境生态污染事件历史回顾

A、广东北江韶关段重金属镉超标

B、佛山首例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C、生物入侵历史事件

D、东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2、中国环境形势现状

A、生态破坏

B、水土流失严重

C、环境污染

D、中国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三、争做环保小卫士 环保对学生的要求

第二课时 第二节 爱国爱家爱社会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因为他是我们心灵归宿,是我们不和或缺的生命之舟,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一、五十六和民族是一家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任何想分裂我们祖国和想进行民族分裂的阴谋都是不能得逞的,历史上各族人民反对破坏团结和分裂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劳动者

社会分工需要不同的人从事不用的职业,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是社会生活不和缺少的,服务行业的工作者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

三、爱护公共财产 学生应注意:

1、乱写乱画要不得

2、“课桌文化”并非真文化

第三课时 第三节 自觉接受义务教育,适用规范语言文字

一、自觉接受义务教育

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学习,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家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学习给予我们快乐,给予我们成就感,让我们懂得观察和思考,懂得分辨好坏。所以,未成年人都应该自觉的学习,接受教育,这样才能长知识,长本领。

二、人人都讲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余元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适用汉语文教材,应该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三、使用规范的汉字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象征和重要标志,为了促使我国公民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

第四课时 第四节 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第五节 维

护祖国统一要从我做起

第四节 见义勇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一、见义勇为,永远是一个时代命题

见义勇为,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不敢和违法犯罪作斗争,会导致更大的违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和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对每个公民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如果面对犯罪分子的嚣张,人人都不敢举报,证实违法犯罪行为,违法犯罪分子就会更加有恃无恐,会导致更大的违法。

三、见义勇为讲策略

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发扬光大是肯定的,在鼓励学生们见义勇为的同时,也应引导他们如何见义勇为,也许能够减少孩子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1、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大力提倡见义勇为行为 社会道德舆论对道德行为选择的作用是巨大的。只有确立正确的舆论价值导向,才能促使学生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为。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充分利用道德的教育和评价功能,通过广播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宣传见义勇为先进典型的活动。

3、加强英雄主义教育,为见义勇为数量精神榜样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英雄,见义勇为者就是和平时代的英雄。在当前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英雄主义,为见义勇为树立光辉的榜样。

第五节 维护祖国统一要从我做起

一、惨痛的案例

二、从我做起,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1、坚定方向,提高认识,努力学习,坚决同分裂分子作斗争

2、从我做起,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尽一份力

贡献不分大小,爱国热情也不分多少。爱国很简单,上好今天的每堂课,做好今天的每一节操,读好今天的每一本书,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我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无论我们从事着什么,我们的目的都是让祖国更加强盛。

第三篇:法制教育讲稿

法制教育讲稿 2011年8月31日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受高峰校长的邀请,很荣幸地参加我校新学年的开学典礼,并进行简短的法制宣传。2010年4月29日,受安阳市人民检察指派,我被安阳市教育局聘为安阳市第三中学兼职法制副校长。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的努力,能使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作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我职责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宣传,通过协调各方关系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帮助菅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其中,工作重点是通过法制宣传工作,使学生培养基本的法制观念,让广大师生掌握基础的法律内容,养成自觉遵守法律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的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法律和与法律有关的基础知识。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用以治理国家、协调各方关系的规则。法律是种规则,其功能或者说作用在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协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之间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律除了宪法是国家的总的章程和规则外,其他法律按照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类型可分为大致三类: 调整公民个人之间、公民与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之间被认为平等主体关系的法律是民事法律关系法,如公民之间的借贷关系,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房屋租凭关系等;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和社会团体管理关系的法律是行政管理法,如工商管理法、税法和治安处罚法等;第三类是刑事法,它是调整国家与犯罪公民之间关系的法。不同的违法行为要承担不同的违法后果,违反民事法律关系被认为是一种侵权行为,一般由被侵害者自愿提起诉讼,要承担赔偿损失、返还财物、赔礼道歉等后果;违反行政法律关系的被认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罚款、被吊销有关证照、行政拘留等后果,后果具有强制性;违反刑法的是犯罪行为,是最严重违法行为,要承担被判刑的严重后果。

对我们关系密切的法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未成年保护法》,该法为保护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进行原则性规定,其中规定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则,还规定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年成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学校保护”条款中,特别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应当尊重未成 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部法律成为未成年权利保障的法律之盾,广大师生应该对其相关内容认真学习,并切实遵照执行。

二是《教育法》,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教育基本原则和制度,确立“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为保障教育事实的发展提供保障,该法还为师生权益保障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也为受教育者规定相应的义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三是刑法,在师生间之所以开展刑事法知识的学习,两方面的情形使这项工作显得尤为急迫。一方面是对学校安全和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案件日益显现;一方面是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有逐年增多的势头。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针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恶性案件,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公愤,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危害教育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需要各方密切配合,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近几年来犯罪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 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数量呈逐年增多势头。青少年犯罪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侵害他人权益,破坏家庭幸福,葬送自身前途和命运,后果极其严重。本人从检察公诉近二十年,办理过几十起未成年犯罪案件,每一起案件都有着与普通刑事案件更令人感慨的危害后果,有的真的可以说令人扼腕叹息。2003年办理的林州付某故意伤害案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件,付某当年刚满十八岁,是林州一中的一名高三的学生,因为与一名女生谈情,与另外一名男生王某相互嫉恨,当年的5月13日上午,临近高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持匕首将王某捅伤,王某被医院抢救不治死亡。尽管作案后付某也到派出所去投案,但伤害(致人死亡)犯罪的后果,也使他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付某和王某都是学校重点培养的所谓尖子生,在当年的模拟考试中二人都是600分以上而位居全校前十名。由于付某的冲动和犯罪行为,不仅使自己的同学少年殁命,也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写,更使两个家庭蒙受极度痛苦。

教育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的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要求的底线,遵纪守法是合格公民的基本标准。因此,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制观念,让学生学习与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内容,养成自觉遵守法律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作为宪法原则写入我国宪法。而法治中国的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当代中国处于一种特殊的历史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阶层剧烈变化,各种利益诉求此起彼伏,矛盾冲突日益显现。在这样一种社会形态缺乏稳定性的特殊历史阶段,信仰法律,相信法治的力量,依靠法律解决社会冲突,自觉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做法显得尤为必要。就教育环境而言,虽然《教育法》确立了“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和“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国家战略,但影响教育事业发展和破坏教育环境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近几年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突出的事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安全问题,2009年以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针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恶性案件,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公愤,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二是青少年犯罪问题,在校青少年学生犯罪逐年增多已成为犯罪统计数据变化的新特点。

根据规定,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制订学校法制教育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为学生上法制课,进行普法教育;

二是协助学校开展依法治理,健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及教师队伍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三是积极参与校园及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与当地公安派出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维护好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环境;

四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做好帮扶、教育工作,协调学校、家长、社区落实帮教措施;

五是配合政法部门妥善处理在校教师、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加强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六是协助政法部门严肃查处侵害师生合法权益和滋扰校园的治安、刑事案件;对校园内发生的严重违纪问题,督促学校根据校纪妥善处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

七是协助学校与社区、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进行沟通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机制;

八是按照学校所在社区、街道要求,会同学校有关部门落实各项综合治理工作措施。

要充分发挥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增强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针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恶性案件,就在5月12日,陕西省南郑县一幼儿园又发生一起砍伤儿童事件, 犯罪嫌疑人吴某持菜刀闯入幼儿园,致使7名儿童和2名成人死亡,另有11名学生受伤。这些案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公愤,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公安机关已安排了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造良好治安环境。那么,在全社会都在关注校园安全、加强防范措施的时候,我们学生应该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避免受到不法侵害呢?结合多年从事检察工作经验和我的一些体会,给大家讲以下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第一,要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和减少外来的不法侵害。未成年人是全社会都需要保护和关注的弱势群体,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增加安全防范意识,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保护方法,减少遭受不法侵害的机率和在遭受不法侵害时避免受到更大伤害。一是在校外不要和陌生人搭话,不要随便把自己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联系方式等给陌生人或者培训机构,以免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二是外出应给父母打招呼,说明和谁外出、去哪里、联系方法、回家时间;外出要按时回家,不能按时回时要向父母及时报告,说明原因;

三是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装过多的钱,不要携带贵重物品;

四是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打车时,注意其他座位,以防藏有他人;

五是在僻静的马路上,面对车流行走,不背对车流,以免有人停车袭击;

六是提包要斜挎在肩上,包不要背在靠马路一边,以防坏人抢掠;

七是晚归时,应走灯光明亮的街道;回家之前准备好开门的钥匙,不要到门口才去找钥匙;

八是记住可信赖的成年人的名单、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的帮助;

九是不进电子游戏厅、网吧、成人娱乐场所等不该学生去的地方;

十是慎重对待网上交友。网上的人同社会一样是形形色色的,对在网上认识的朋友应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轻易将自己家庭的情况告知对方,更不能轻易单独与网友见面!在我们身边,由于草率与网友见面 8 导致的抢劫、强奸、伤害案件屡见不鲜,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啊!

十一是遭遇抢劫、勒索、劫持、伤害等暴力侵害时,应以保护自身生命和安全为首要原则,不要过多地顾及财物,能采取自救措施的尽量采取自救措施,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硬拼,避免造成更大的人身伤害。关键时应大声呼救,及时报警;

十二是发生不幸时,一定要镇定,记清对方的体貌特征、人数、逃离方向;报警时,应尽量明确地告知出事地点、坏人的人数,是否有武器和交通工具等细节,还要留下联系办法。

第二,从我们自身来讲,要提高法律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公民。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同学们一定要认清什么是违法犯罪,什么行为我们不该去做,还要学会一些必要的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方法,避免同学之间因小事激化矛盾,酿成大祸。

比如在校园,可能会出现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向低年级的同学强行索要钱财,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杜绝;遭受侵害的同学要敢于检举揭发,同这些违法行为作斗争;

比如同学之间常因一些小事出现打架斗殴现象,有的甚至被打伤、打残,不仅身心受到伤害,双方还要依法律负相应的责任。所以,避免打架是至关重要的,青少年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同学之间要互 相体谅和互相理解,在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学会理智地处理矛盾、化解纠纷,必要时也可报告老师进行调解,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如果遭到对方的非法暴力侵害,你就应尽快躲开,脱离危险,并报告老师或民警,没有必要一定要动手还击引起互殴,把事情闹大,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比如,我们五中学生基本都是住校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年轻人精力旺盛,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有益的运动上,避免纠集在一起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也不可携带管制刀具进校园,以免造成意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接受健康的性知识教育,杜绝因为好奇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杜绝顺手牵羊、小偷小摸等现象。

以上列举的只是校园中常见的违法违纪现象,同学们一定要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分清违法犯罪的界限,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品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以免触犯法律,铸成大错!

同学们,五中是我们安阳的名校,是安阳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我们的安全牵动着多少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关注啊!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远离非法侵害、杜绝校园暴力!

由于时间有限,很多话题不能展开讲,希望以后 有机会通过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与老师和同学们做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

谢谢大家!

第四篇:法制教育讲稿

法制教育讲稿——青少年犯罪与学校教育

栾成光(法制副校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依法治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根据学校行政会的安排,下面我以本校法制副校长的身份,谈谈青少年犯罪与学校教育的题。

下面,我想首先谈谈什么是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中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亦指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阶段(一般指进入青春期至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通称。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已满14岁至25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法律、依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叫做青少年犯罪。

但有些国家的法律还规定,青少年实施了一般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乃至社会越轨行为,也视为犯罪,并且有被警察采取强制措施和被起诉到法庭的可能,如逃学、逃夜、不服监护人管教、流浪、与不良行为的人交往等。如是成年人所为,则不认为是犯罪,如是未成年人,则视为犯罪,受到司法干预,这种情况被称为“身份罪”。

智利1967年颁布的少年法规定,对违法少年采取4种保护方式:交国家管教组织教育;交父母管教;交亲属或者国家指定的监护人管教;监视自由,定期考察,参加指定的活动等。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我国刑法在立法中充分体现了国际通行的教育、预防、保护和社会化原则,把保护同刑罚处分相结合,体现从宽和人道原则,把处理不良行为同处理犯罪行为相结合,体现预防犯罪原则,但这些原则毕竟只是原则,在有些方面还是很缺乏操作性的,甚至是无法可依。我们现在可以对有些家长不送子女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可以到法院起诉,但是如果家长对子女不加管教呢?前不久有一个很受新闻媒体关注的案例,因男女大学生同宿,学校按校方规定对他们进行处分,他们却将学校起诉到法庭,说是学校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隐私权。学生和子女不服从管教又怎么办?有些学生就是整天不上课,泡在电子游戏室里;有些女孩子晚上偏要不回家住宿,怎么办?是不是可以打电话报警,或要求派出所采取强制措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因此现实生活中,甚至就有父母的送子女到派出所处理,派出所无法处理,做父母的就大义灭亲,杀死子女的案例。所以说,我国法律对青少年犯罪,有处理从宽的规定,但还没有管教从严的相对应的法律措施,这就给我们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的任务。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被视为当代三大公害之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相当突出,它不仅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玷污了青少年宝贵的青春年华。1999年10月25日至11月24日,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团中央在北京军事博物馆联合举行《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犯罪展览》,一幅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图片,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残酷的故事:

12岁的女学生赵某,因家庭溺爱,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习惯,以致开始偷窃。1998年3月,赵某向一6岁女孩索要方便面未遂,便将女孩抱至村外水沟中将其溺死。1998年12月,21岁的大学生郑建材,因同宿舍一姓欧的同学睡觉打呼噜,与欧发生口角。第三天欧约同乡同学洪某、容某一起来找郑讲理,郑出手用匕首将洪某、容某杀害。郑被依法判处死刑。

1998年以来,以闵某、王某为主的“纱厂十二少”犯罪团伙,以在校中学生为主要侵害对象,实施抢劫、敲诈、强奸,累计作案100余起。团伙成员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12岁,大多为辍学学生。该团伙已受惩处。

1997年以来,以22岁的邹志雄为“总司令”的47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下设十大“精英”,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盗劫、抢劫、强奸、杀人,作案63起,大案34起,1998年被当地警方抓获,主要案犯被处死。

1999年9月24日,18岁的在校学生唐丛伟写信给昆明市市长声称拥有“沙林”毒剂,向市政府敲诈500万,如不能满足其要求,他将在昆明“世博园”内制造血腥爆炸案。11月13日,唐丛伟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就全国而言,这样的案例是很多的。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犯罪有如下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所占比例过高,犯罪性质日趋严重。1950年-1959年青少年犯罪成员占刑事作案成分20%。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了66%(城市在70%-80%),此后居高不下。

犯罪类型从五六十年代的小偷小摸、耍流氓发展到杀人放火、投毒爆炸、拐卖强奸、抢劫盗劫、制毒贩毒,几乎什么类型都有青少年卷入其间。当前许多大案、要案、恶案大多是青少年干的,判处严厉刑罚的也大多是青少年。

(二)犯罪类型的复杂性和犯罪动机的恶劣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心理发育快、自我控制弱、容易冲动,当遇到某种偶然事件诱导和激发等情况时,缺乏思考、不计后果。12岁赵某即属此类。但这种单纯因年幼无知而犯罪的,日渐减少,进而向暴力型、财产型发展,具有疯狂性、凶残性、贪利性。

(三)主要形态或形式属于团伙犯罪。

团伙犯罪主要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1987年严打时,全国摧毁各类流氓团伙20万个。青少年犯罪中60%-70%属于团伙犯罪,团伙泛指中85%由青少年纠合,青少年大案70%属团伙所为。有的属一般结伙犯罪,有的向犯罪集团发展,有的已发展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甚至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他们有名称、有头目、有帮规、有分工。近年来,他们人数上升,活动地域扩大,组织日趋严密,甚至与境外黑社会势力有联系。联系犯罪集团成员的,不仅是“哥们义气”的精神纽带,还有犯罪利益。陕西省某市1957年青少年犯伤害案1人,1981年为159人,翻了159倍。

(四)中小学流矢生犯罪不断增多,犯罪低龄化。

1986年7月开始施行的《义务教育法》规定青少年应当接受义务教育。抓“普九”,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五)女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犯罪形式由“依附型”发展成“独立型”,出现所谓“大姐大”。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主观心理不成熟,缺乏是非曲直的自我评价能力;家庭环境消极因素的影响;社会上不良文化的感染等等。学校教育的失误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三、学校教育与犯罪预防。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非常关注。1979年党中央就要求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1985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通知》,把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1999年11月1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始实施。对青少年犯罪要采取“惩教结合、标本兼治”的对策,学校教育应当在“标本兼治”,主要是“治本”上,对预防青少年犯罪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教育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呢?说到底还是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教师要担负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既教书、又育人,在学生思想上筑起一道预防犯罪的坚固防线。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教师就是道德德传教士,就是要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德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德主刑辅”,“以德治校”,我们学校和老师做德是预防犯罪的最基本、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治本”工作。任务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但是,当我们想到多办一所学校,或者是办好一所学校,就是少办一所监狱,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是有价值的,有报偿的,我们应当感到欣慰。

学校除搞好常规教育外,还可以根据国家得普法要求、学校社会得治安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如开设法制教育课,以案说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可感地教育,给学生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挑战与希望的世纪。青少年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二三十年内这些幼稚的花朵将成为社会的主力军,肩负着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如何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教育要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尽责尽力,这样我们的明天将一定更美好

第五篇:法制教育讲稿

永济市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法制教育讲稿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文明与日俱增,我们每个人都以更快的脚步接近社会的文明阶段。而社会的文明是在法制的保障下才能顺利实现的。可以说现代社会“无法便寸步难行”,所以青少年学生必须从小就要接受法律的教育,从小就要培养法律意识。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有的直接模仿影视资料中的犯罪行为,他们往往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

那么,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要远离犯罪,这是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今天在坐的都是中学生、职校生,也就是说你们都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犯罪,是青少年学生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青少年学生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一是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进入二十世纪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二是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学生、失学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四是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 各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正值花季,你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普遍希望得到社会的支持、理解、尊重和赞扬,以体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但年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有些现象,以前在我们学校也曾经发生过,比如:有的同学在我们学校上学的时候,不遵守纪律,不听老师的教育,爱小偷小摸,小到拿别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大到偷钱、抢动钱财、偷自行车等等,还有的同学爱打架,总之在他们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有了许多劣迹。当他们走出我们的校园,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同学们可能还记得去年来我们学校“现身说法”的那三名服刑少年犯吧,他们现在还在监狱里服刑。他们最后走上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其实他们就是在你们这个阶段、你们这个年龄开始一步一步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因此,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十六大又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这就是说,只有依靠法律,依靠崇高品德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法制的氛围中,如我们每天的上课下课,每天的购买物品等等都是由法来决定的,所有能够判断的各种行为的条件只有法,那么,究竟什么是法?首先我们要清楚法的概念。法其实就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判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的总称。而法律水平,就一个国家来说,是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法制越来越重要的也成为一个人成长所必须掌握的武器,你们今后要立足社会,谋求发展,法律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的学生,使我们的孩子要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对你们的成长就极为不利,你们也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犯罪啊,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一起来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直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希望和要求:

1、认真学习,贯彻和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它是规范同学们行为,提高同学们素质的最好的教材,如果你们能完完全全按照《守则》和《规范》来做,就一定是一位好的学生。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大有用处的栋梁之材。

2、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们要知道,法律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不能跨越法律一步,不能违法。同时也是我们的保护伞,法律又是武器,它可以保护我们,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法律,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各班要召开一次讨论会。会后各班要以这次法制教育报告会为契机,就在这次报告会中受到的启迪、教育、以及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展开一次讨论会。认真落实报告的精神,并结合有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展开讨论,从而不断懂得青少年应从小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不良行为倾向要及时纠正,要不断增强道德法制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4、每位学生至少写一篇有关这次法制报告会的体会文章。通过这次法制报告会以及各班的法制讨论会,或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每位学生至少写一篇有关法律知识的文章,或体会文章(指中高年级,低年级可以说一说)。以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提高,并且借助写、说来提高对法律知识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然后,挑选写得好的文章办一期法制手抄报或“法制园地”专栏,也可以办“法制之窗”来广泛宣传法律知识,使之深入人心。

5、利用节假日学习法律知识。同学们要利用节假日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结合读书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的学习,要求每个同学做到法制教育几个一:读一本普法书籍;做一件法制宣传的好事;分小组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学习、演讲比赛。从中感受法律的威严和神圣,提高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同学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祝愿我们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一同举起生命的盾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依靠法律这把双刃剑,平安、健康、茁壮的成长!

谢谢大家!

下载法制教育培训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制教育培训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制教育讲稿

    法制教育讲稿--青少年与违法犯罪来龙派出所指导员:徐其虎同学们: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由此可......

    法制教育讲稿2016

    邵阳市三中法制教育讲座稿(2017) 主讲人:唐 志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作为犯罪学中的“青少年”概念,一般指年龄已满14周岁未满25周岁的人群,包括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横......

    法制教育讲稿

    法制教育讲稿 主讲:刘青松(龙场乡派出所指导员靛山小学法制副校长) 内容 一、案例分析 二、法律常识 三、管制刀具 四、传销 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六、提高警惕防止受骗 一、......

    法制教育讲稿

    法制教育讲稿 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对策 主讲人:莲花小学法制副校长 徐银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是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违德、违纪、违法......

    法制教育讲稿

    法制教育讲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同学们讲授一些通常的法律知识,以便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作用。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

    法制教育讲稿

    青少年法制教育讲稿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兰岭派出所 刘严峰 一、 青少年犯罪的概况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十分严重的......

    法制教育讲稿

    小学生法制教育讲稿 臧家荒边防派出所干事 宋运玲 同学们: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法制教育讲稿

    法制教育讲稿 那么什么叫遵纪守法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严格恪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有的同学认为,处处都遵纪守法,那我们就没有自由了。其实这种看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