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海南昌江思源实验学校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要求。横向分析我国农村教育发达的地区和优质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把推动课堂改革作为“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杨思中学历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名校;还有很多的地区和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纵向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史,从2500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到近现代欧美和前苏联的很多教育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提出了很多有影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了当时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实际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建校不到两年的学校,专任教师中近一半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根本没有教学经验,急需教学指导,或者为其提供一套操作性很强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其余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教龄,但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目标,也急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我校是一所扶贫移民学校,学生来自边远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基础特别薄弱,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特别差,我校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研究制定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我校是一所新学校,不受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的影响,有利于研究制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国内外教学模式发展与研究现状述评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长期行教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教学模式,其程序结构是“讲—听—问—答—讨论”。孔子讲授,弟子们听后,孔子让弟子发表意见,弟子问,孔子答,师徒互相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启发思维、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优点。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
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
当然,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的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现在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有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教学,概念获得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流派和模式。《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连续九期刊登了国内九大教学流派回顾,介绍了影响较大的九种教学模式。分别是自学辅导教学、尝试教学、异步教学、诱思探究教学、情景教学、和谐教学、张思中十六字(英语)教学法、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青浦实验。
当今,开展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网上搜索,其数量之多无法统计。这些研究以认知规律、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以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结合本校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制定课堂教学流程,形成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有些地方也创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奇迹。《中国教育报》也评出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九大“范式”,它们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总之共性大于个性。
三、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预期目标
1、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借鉴、吸收国内外的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总结提炼出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师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教师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标。
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课题研究既有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又有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通过本课题研究过程,达到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比较研究
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及实践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课题研究首先要应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吸取和借鉴其中科学的、先进的、共性的东西,变成研究成果。
2、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搞清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是课题研究的前提。课题研究要用分析法(问题树方法)对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搞清楚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搞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搞清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只有这样,课题研究才能得到符合学校实际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研制出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模式的作用。
4、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课堂教学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即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做多长时间、有什么要求。为了体现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还应分学科分课型制定课堂教学操作流程。为了真正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让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应用,课题研究除了制定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外,还应给出各学科、各课型的教学设计实例和课堂实录。
5、教学评价研究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研究,不仅应包含操作程序,还应该有操作程序实施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表。本研究还应包括该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表研究。
四、子课题结构和主要内容
1、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
2、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3、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
4、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研究。(包括教学设计实例和课堂实录)
5、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表研究
五、理论依据
1、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等。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4、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瑞士学者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其中,“意义建构”,就是使人具有“智慧”,它体现着学习这一认知活动的终级目的。认知活动中所要建构的意义包括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既然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那么,建构主义的学习课堂也就有别于传统的学习课堂,以使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获得最大值。)
5、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六、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与综合性统一的原则。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活动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系统化的结果,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完整反映,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和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设计,使其中的各要素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优化组合的完整教学活动系统。
2、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统一的原则。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构建的,教学理论渗透到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之中,制约和规范着教学操作程序和方法。但是教学模式不是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可操作性,任何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必然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以及使模式发挥效力的一系列操作策略,没有这些可操作性的要素就不称其为教学模式了,所以教学模式必须做到理论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3、科学性与有效性统一的原则。
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模式的内容、程序和评价体系等也应完备,但是除了强调教学模式要有这些科学完整的内容、形式之外,还必须强调教学模式应该具有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学模式不仅要可用、能用,而且要有效,能为具体的教与学提供实际可行的操作性帮助,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4、借鉴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是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所必需的,但是借鉴不等于照搬,任何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旧的模式相比都有一定的先进性,在改造的过程中把现代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融于课堂教学,注重借鉴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以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更完整,结构更新颖,功能更有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来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文献法的步骤是:①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如图书、资料、文件和原始记录等。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材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②详细阅读有关文献,边读、边摘录、边立大纲。③根据大纲,将所摘录材料分条组织进去。④ 分析研究材料写成报告。使用这一方法须注意:查阅文献之前,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否则难于从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确的结论。
2、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共性与个性,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采用比较法,要考虑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明确可比较的指标。这样,才能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3、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4、观察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5、调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6、分析法。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具体方法。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文献资料集。
2、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专著。包括两部分:
1、“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
2、“自主互助诱导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13个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课堂结构),包括教学设计实例和课堂实录)
4、课题研究论文集。
5、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课件。
八、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自2011年2月——2012年1月,历时一年时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组织实验教师去洋思中学参观学习“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去海口名校听课、跟班学习。
3、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流派),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范例);开展《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3、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献资料集(网络资料集)。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0月)
1、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2011年3月——2011年4月)
2、子课题小组基础研究,包括国内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2011年4月——2011年5月)
3、子课题小组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操作流程(2011年5月)
4、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利用“一课多轮课例研究”方法,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模式。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直到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的评价标准的形成过程——研究过程。(2011年5月——2011年10月)
5、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写好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阶段性总结报告。(2011年6月底,每一个子课题组写一份阶段性总结报告,每个成员写一份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
1、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材料,进行评价反思,开展结题讨论与总结
2、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撰写成实验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研究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出版课题研究论文集(分阶段出版《昌江思源教研》)。
4、收集整理课件和课堂实录(视频),刻录成光盘。
5、出版《课堂教学模式》专著。
九、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课题组组长:孙玄
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组副组长:文尾英
负责落实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
符贵海
负责课题研究的保障工作。子课题负责人:语文(关贻明)、数学(范冠承)、英语(陈明群)、理化生组(符贵海)、政史地组(文尾英)、综合组(杨雄志)。负责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负责与课题组联系,解决问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
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分工:语文(陈静)、数学(陈启钦)、英语(赵彬)、物理(林维周)、化学(方佩琴)、生物(孙锐)、政治(钟瑞宁)、历史(符小慧)、地理(郭美锦)、体育(文红禅)、音乐(陈华)、美术(韩丹)、信息技术(吉祥星)。
十、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孙玄;副组长:文尾英
符贵海;成员:范冠成陈明群
教科室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
2、指导保障。设立全国新课程实验研究中心和《新课程》杂志社“新课程实验研究基地”,新课程实验研究专家指导团的课题研究指导和远程培训。
3、经费保障。经费预算:资料费:2万元;国内调研费:15万元;培训、咨询费(含劳务费):3万元;印刷费:2万元。
4、制度保障。将教育科研工作记入教师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采取招标的方法确定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奖,根据教师撰写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质量、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奖励,安排下学期外出考察学习。子课题的结题验收以组为单位,一个课型不结题子课题的就不能结题验收。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
主编
周德藩
南京大学出版社
2、《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
主编
姜正川
中国教育出版设
3、《现代教学理论概述》
4、《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5、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6、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九大“范式”
2011年4月13日
第二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界首市大黄中心校
一、课题名称
“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自己东西的改革是没有生命的,再好的模式也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形成自己的东西,大黄中心校是一所乡镇中学,这里的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较多,留守儿童占一定比例,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关注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健康,但在学习上却很少过问,更不说检查辅导孩子的学习了。日久天长,这些孩子养成了拖拉懒散,学习怠慢的坏习惯。为此,全校上下统一思想,迎难而上,带着课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多次学习杜郎口经验,学习他们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让大家切实感受课改的必要性,同时在研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中一个“5+35+5,1.2.8”的教学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应运而生。
三、目标和目的
“1,2,8”教学模式,即一个目标,两个互动,八个环节。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著名教育家科尔曼发现:成绩来自学生自
身,而课改首先要解决怎样让学生学进来。学生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又有学习能力,不想让他成功就办不到。
“5+35+5”即课堂的后5分钟是老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可以出示小黑板或印发预习提纲,课堂的前5分钟是老师检查预习笔记和自学情况,可以动用学科小组长。
两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新课改是好,但不能流于形式,有的课堂看似轰轰烈烈,实质上学会的寥寥无几,这样的课改必定会失败。虽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但教师不可不问,在几学期的课改实践探索中发现,凡是低效的课堂,不是因为学生,而是教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怎能不乱呢?基于此,导学案的编写非常关键。真正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先后进行了《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以课程为载体,建立生命课堂的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化生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明显攀升。2011年,我校在进行《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时,发现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二是部分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习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四是在新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浪口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 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四、八个环节具体是:
(1)课前检查;各组学科小组长配合任课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自学情况约5分钟;(2)合理分组:把任务分解为几个部分,把学生不易理解的,易错的,需拓展的和重点内容给每个小组分配好,讲好要求,目的是明确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化教学约2分钟;(3)自主学习(4)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分配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表个人见解,相互交流,达成意见,确定展示的方式,做好展示的准备,约8分钟。(5)展示成果: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一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约15分钟。(6)测评反馈:针对本节内容,准备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并由学生讲评,对课堂进行反馈和巩固约8分钟。(7)评价总结:学生点评,总结本节主要内容,收获,也可教师总结,约2分钟。(8)布置任务:教师以小黑板或预习提纲的形式出示自学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学任务,怎么学,用多长时间等,约5分钟。
五、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从宏观的过程角度看,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经过网上资料搜集和文献查阅,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先后形成以下教学模式:夸美纽斯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提出的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发现”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三模五环六度”模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等。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而杂乱,研究成熟的尚不多见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 的教学效率。
3、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习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高效教学的相关理论。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实现师生相长。D、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传统课堂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六、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3、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4、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
乐教,学生乐学。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模式、评价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学习兴趣、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
3、研究学法。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重点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构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态势。探究学习应从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整理资料、作出结论、验证结论五个步骤加强研究。
4、研究教法。
①主体参与有效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②教学目标具体化。三维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③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过程,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
④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过程与方法,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从课程研究到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试验,课题研究要在
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和实践,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来不断地进行总结。因此,根据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鉴于前人已有此类模式成功的经验,我们主要采取先继承再生成的方法,还包括实验法、测试法、访谈法等来开展课题的研究。
1、先继承。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要求,我校将利用半年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帖”,因为没有“临帖”,就不会有“破贴”,这个阶段叫继承。
2、再生成。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前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堂。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九、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10月——2017年12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2月)
1、学校成立《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
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界首市大黄中心校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1个教学模式改革生本实验班,实验班的各科教学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生本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学校定期开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
5、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市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6、各子课题组初步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2月)1、各学科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班各学科都要按各子课题组总结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各子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4、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
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6年2月—2017年12月)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2、课题组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3、课题组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十、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
组 长:魏克
副组长:张东峰 谢剑 马颖信 刘贺才
成 员:杨学伟 崔凤强 王超 刘提 聂慧 刘月环
曹丽 李艳平徐博 董军 唐磊 郭魁
十一、实施机构及成员。
教导处→七、八、九年级各年级组长→课题组成员
十二、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科研总结等。
界首市大黄中心校 2013、10
“1.2.8模式”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的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界首市大黄中心校 2013、10
第三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步三查法”
第一步:自学(独学)
课前发放导学案,学生自学教材及相关文本资料,解答导学案上的思考题、练习题,完成自学任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讨论(对学、群学,生教生)
“对学”是指两名同等水平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是成对讨论解决独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群学”是指小组内不同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以及组内“小老师”讲解组内共性疑难问题。“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第三步:展示
分小展示和大展示,先进行小展示,再进行大展示。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组内展示,目的是展示独学的成果和问题。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主要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将大展示设计成演讲、辩论、朗诵、竞赛等各种形式。大展示的后期,安排学生答疑、提问、点评等阐发自己的观点、归纳要点、总结规律等。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第四步:精讲(讲授、讲解、提炼、归纳)
“精讲”环节可以由学生讲,但主要是教师讲。教师精讲环节注意了两个方面:第一增强针对性,第二控制时间。第五步:检测
学生当堂解答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教师验收教学效果。当堂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是导学案中预设的课内练习题、达标检测题;可以是临时添加的问题;可以是组内结对互查,也可以是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或是小组长之间互查。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第六步:小结
课堂结尾,教师或学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学生整理导学案,理解记忆。通过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究竟要落实哪些重要的、核心的问题。“三查”指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1.一查:查自学成果(查学生课前导学案的解答情况); 2.二查:查练测过关(查学生课堂练习、达标检测过关情况); 3.三查:查学案整理(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整理、理解、记忆情况)。
第四篇:“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本模式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先导,以合作研讨、多向互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当堂训练、即时反馈为效能保障的崭新课堂教学模式。
2是指施教方案的两个角度:教与学的设计角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突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没有了学的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盲目的,很容易陷于低效甚至无效;而没有了教的学则是无僵之马,无鞘之剑,极有可能偏离重心,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3是指三个 “三”,即是三种教学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个时段(课前设计、课中巡查、课后反思)、三个关注(学生的角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的角度: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怎么样)
4是指课堂教学的四个一般流程:1.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2.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3.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提前预习,自主先学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自主独立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努力发现新问题,为合作讨论做准备。
教师在学生预习环节中并不轻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设计预习的过程和方法,要充分预测不同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尤其要关注学习“弱势群体”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做好“预习”,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线索。
在整个“预习”过程中,教师始终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有共性疑难问题,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不要“输”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上。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另一方面要通过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合作研讨”做好准备。
——以上环节重点体现“先学”,鼓励学生超前学习,利用自习、早读及课余时间完善“预习”教材,让学生通过联想、摹仿和探究等手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体验解决教材中的新问题,知晓哪些内容是单靠自己是不能解决的,其要义在于“不教而教”。
2.合作——合作研讨,重点突破
在班级内形成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广泛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与疑问,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
——这一环节重点是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形下,让学生解决自己“不能”的问题,自己“不能”,也许小组内其他同学“能”;本小组“不能”,或许其他小组“能”;各小组都“不能”,小组之间经过讨论也许就会成为“可能”。有可能让学生学,教师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学。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重在激活,组织、主持小组内讨论与小组间讨论的持续进行,并激励学生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教师依据情形,适时点拨、梳理和引导。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以学定教”,没有了学的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盲目的,很容易陷于低效甚至无效;而没有了教的学则是无僵之马,无鞘之剑,极有可能偏离重心,使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教师必须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确定“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通过训练、测试、展示等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予以精当点评总结(自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
——此环节重点解决“消化巩固”问题。会做才是真会,课堂上务必做到即时反馈,当堂训练。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反思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第二高级中学
李云鹏
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亘古常新的话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是教学以班级和课堂为单元形式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或者说,有意义的教学必须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学。张校长在总校八届三次、四次职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观,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力提高为重点”的学生主体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对于第二高级中学而言,学校建制几经变化,学生现状显而易见,构建高效课堂尤为必要和紧迫。从2011年开始,我们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积极探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54321”课堂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情况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二高学生构成以补习生和一高录取后的其余上线学生为主。如何面对生源现状,有效提升办学质量,成为二高人必须思虑决策和付诸于行动的极为紧迫的事情。
高中课程改革的本质在于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仍然以课堂主角独霸课堂,以讲代学、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收、无暇思考或懒于思考、重复训练的境地。长久以来形成的时间加汗水教学定势或思维惯性已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二、“5432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 1.理论的准备
(1)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过渡。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观点,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经过有效课堂的过渡阶段。
第一阶段:有效课堂“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第二阶段:高效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实际,经过第一阶段过渡后,可形成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否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2)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美国加里·鲍里奇教授的办法是“讲授-练习-反馈-监察”四个步骤相互协调,不断反复。这四个步骤要不断往复于课堂教学中,并于个性化的学习相结合。
(3)教学起点的选择。
加里·鲍里奇教授认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都是依赖于自己以前的知识结构来解释、重构新的知识的,也就是说,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理解学生当前所处的水平。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解释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垫着脚就可以够的着的。
2.模式的探研
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展标设疑——精讲释疑——训练提升——总结反馈。
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时间模式:5+30+5(5 分钟为教师检测预习和制定学习目标,30 分钟为学生单独完成,教师点拨提升。后 5分钟学生反馈练习完成。课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生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三大基本操作程序: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达标测评。
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融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二学会”:学会知识,学会学习。30分钟目标是学会,10分钟目标是会学。“三阶段”:预习阶段,学习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四落实”:“听、说、读、写”落实到每节课。“六环节”:学生自学,展示交流,训练提升,评价小结,检测反馈,预习指导。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了北京志鸿教育“1333教学模式”:学、展、点、练。“1333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板块式教学。
地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第一步:导学案进行基础知识梳理(10分);第二步:学生提出相应知识疑惑点(2分);第三步:学生合作探究所提出疑惑点(3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第四步: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疑惑点(20分);第五步:真题演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5分)。
化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归纳——发展 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重点讲解——整理吸收——练习巩固。
政治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学习——展示交流——启发点拨——释难解疑——反思提高。
3.模式的确定及内涵
在各教研组本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学科教学模式的空泛,形成学校统一的教学模式的范式,并在范式的规范下经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完成由“通式”到“变式”的学科细化,学校及时修订“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5”(五个步骤):目标定位—课前预习—探究展示—点拨解难—反馈升华。
目标定位:就是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前臵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依据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恰当整合,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使学生达成。
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落实和实现课前预习的效果,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有效检查,否则,预习会流于形式。
探究展示:“问题是知识积累、思想、方法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的探究展示需要问题意识,需要情境创设,需要氛围营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点拨解难:点拨疑难的关键在“导”,导的内容是导之以关键词、导之以原理、导之以思维起点和推理过程、导之以方法;导的方法是启发引导、点拨诱导;导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增长智慧。
反馈升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通过两个方面检验,一是基础知识达成的直观展示,二是能力的发展升华——后续学习力的形成和发展。
“4”(四个要领):“低、小、多、勤”四字要领。“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勤”即勤反馈。
“3”(三个环节):课前抓好预习环节;课堂强调交流互动;课后重视反思反馈。
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特别重视课堂的前伸和后延,即构建“大课堂”概念。
“2”(两个基本点):依标施教,因材施教。
“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针对学生实际可以有所不同。“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二高学生实际对教材要有适当取舍,对教法、学法要大胆创新。只要是适合学生实际的且学习效果比较明显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口味。
“1”(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为考试而教”向“为学生而教”转变,以学生(兴趣、经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第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第三,从强迫学生学习向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逐步推广、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通过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从教学的起点上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1)实行领导蹲点制,使集体备课常态化,扎实做好集体备课参与程度相关考核工作。
(2)通过大教研展示活动交流、展示各教研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情况。我们开展的“开展经典诵读,提升文学素养”的语文学科大教研展示、“不等式教学研讨”的数学学科大教研展示、跨校际专题教研等活动,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通过总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示范课、创优课等,让各学科老师在观摩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在反思中优化,为本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3、通过凸显办学特色,构建切合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1)扎实推行分层教学。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文化课班级动态调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有所长,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2)对艺体特长生独立编班、独立编排课表,针对特长生实际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使艺体特长辅导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学校组织艺体特长辅导老师编写了艺体特长辅导教材,电子版已经整理完毕,填补了艺体特长辅导没有专业教材的空白。
4、提高对导学案的认识,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5、通过日检查周小结月通报制度,督促各学科有序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活动。
四、工作反思
实质上和大多数高中一样,我校进行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以来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有:
1、因学生实际,部分学科从有效课堂模式向高效课堂模式过渡还需要一段时间。
2、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意识比较差,长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老师转变角色不到位,不能放开手脚将课堂还给学生等原因导致高效课堂模式不能有效推广。
3、针对学生实际,目前各科还没有编写出系统的学案,不能很好解决现有教辅资料普遍偏难的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推广效果有所影响。
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1、编写精小学案,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所谓精小学案是指学案的版面大小控制在8开单面以内。学案内容要精选精编,做到预习内容问题化,探究题目典型化(具有基础性、典型性、探究性和拓展性),反馈训练达标化。增加学案“导学”的实用特性,把“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落实到实处。
为了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案内容尽量利用正在使用的教辅资料进行筛选,做到重点不遗漏、内容不重复,从而提高现有教辅资料利用率。
2、狠抓养成教育,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作者、教育专家于春祥认为:“课改深处是习惯”,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针对二高学生习惯差的实际,以习惯培养为抓手,夯实小事德育工程,力求好的生活习惯成就好的学习习惯。
3、抓教师观念转变的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在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模式建构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念,真正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如果观念不变,就很难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高效课堂的技术,最多使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似而神非,必然无法取得高效之实。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加强教育,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根本在于通过教师有效高效的教,达到导学促思、乐学善思、轻负高效的目的。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理想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真正能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做不到这一点,新课改也好、高效课堂也好,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4、寻求家庭、社会的帮助,不断促进我校高效课堂构建工作。高效课堂中的课堂指的是大课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部分,预习和课后作业等都存在于课堂之外,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习惯不好,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总之,第二高级中学在高效课堂模式建构方面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学校已有成熟的模式相比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针对学生实际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抓好每一个细节,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实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最终构建出真正适合我校实际的“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高效课堂模式,使课堂真正变成“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