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小故事(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4:4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错别字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错别字小故事》。

第一篇:错别字小故事

相传古代一个县官是靠花钱买的,自己是斗大的字认不了两口袋。这天审案时,一次押上同案的四个人犯,三男一女。只听惊堂木一响:“再往后!”县官叫道。犯人往后退了一步。“再往后!”犯人又退了一步。县官勃然大怒:“再往后!本官叫你为何不答!”犯人委屈地说:“回大人,小的名叫冉住俊,再退后就要出公堂了。”

四个犯人依次跪在县官面前。县官对第2个犯人说道:“你,翻斤斗!”犯人愕然,心想,大堂之上怎么叫翻斤斗呀?!他不敢违拗,只得翻了个斤斗。县官大怒:“大胆刁民,给我打10大板!”衙役照办。这时师爷小声说道:“老爷,他的名字是叫潘斛科。”县官“啊啊”了两声后又叫那个女犯人道:“你!也是(乜氏!)”女犯人无奈,就很蹩脚地翻了个斤斗。县官又生气地打了她10 大板。师爷又说:“老爷,应该是叫乜氏。”县官道:“早说嘛,啊啊!”他刚准备问第4个犯人时,师爷说道:“老爷,此犯人名叫新釜。”县官道:“哈哈,幸亏你提醒的早,我刚才差点把他叫做‘亲爹’啦!”

这个故事只是个传说,可能是历代秀才们演绎的。下面的错别字笑话却是我亲历的。

还是在我小的时候,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和同村小伙伴去地里打猪草。眼看到中午了,我们砍的猪草已经装满筐了,一个叫王小闹儿的小孩儿提议:“咱们去机井屋喝点水吧!”大伙儿都赞成。快到小屋跟前了,小闹儿就大声喊叫起来:“你们快来看,间人鬼进欸!”我们都不知道他喊的是什么意思。等走近了,他指着小屋门上的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念到:“这不是‘间人鬼进’吗?”我们都笑起来。原来门上清清楚楚写着“閒人免進(当时还都是繁体字)”四个字。见他念错啦,一个叫娃子的抢白了他几句:“你净出鸡巴洋相,你念的是屁打锅子啊,这是闲人免进!你跟你舅差不了多少,也是个错别字先生!”

王小闹儿其实不是我们村人,从小他娘就病死了,就来到我村,住在姥姥家。他比我小几岁,低两年级,学得字本来就少,但他受舅舅的熏陶,耳濡目染,学得爱显摆,爱出个小风头儿,这就难免出笑话。他舅舅在村里也算称得上是个文化人,读过几天书,爱看点儿老古董书,就是民国年间出的那些线装石印版的神话、武侠小说,像《封神演义》、《小五义》、《七侠五义》、《西游记》之类的,常给我们讲里边的故事,喝得墨水儿不多,难免念些错别字,有时为逗我们玩儿,是故意念错的,像他把《水浒传》念成“木许传(chuan)”,说木许传里有个英雄黑旋风李逹(逵),手使两把开山大爹(斧)······还给我们讲过《西游记》“错别字故事”:“康增(唐僧)取经上东天,骑着个粉白甩蛋大草驴(即母驴),一路上路过九天(妖)十八同(洞),同同里面有天晴(妖精),天晴要吃康增的内(肉),惹恼了孙悟腔(空),孙悟腔手持金箍奉(棒),按着小天晴的头上打了几奉,吓得那小天晴一溜火先(光)钻了那个同!” 这个错别字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也使我受益终生。因为我从此认识到了写和念错别字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容易写错、念错的字特别注意,每次做作业、考试基本上不会因错别字丢分,养成了文字严谨的好习惯。在报社工作的20多年中,先是当记者、编辑,后当总编室主任、总编助理,总把报纸文字关,可以说跟从小养成的鄙视错别字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可谓受益匪浅。当然,这是后话。

记得我读初中时,一个同学叫王志学,作文文采还算不错,就是常写错别字。一次作文,老师给他打了90分,已算是高分了,老师规定错一个字扣5分,90分被扣完了还不够,他最后的得分为-20分,成了真正的“错别字先生”。其实,有些字他并不是不会写,就是粗心大意,笔误特别多。记得老师用红笔给他的一次作文批改了个“满面花”,还当堂宣讲。我记得那次作文是学写应用文,题目是《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老师把他成了反面教员。上课时,老师故意板着脸说道:“今天,我们看看王志学的这封信是怎么写的,‘爸爸、奶奶(妈妈):你们老两口好吗?’你们听听,你把妈妈写成奶奶,同学们说,谁的爸爸和奶奶是老两口啊?”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接着念道:“‘家里粮食狗(够)吃了吗?大家想想,现在正是‘瓜菜代’时期,谁家的粮食都很紧张,你家的粮食舍得叫狗吃啊!?你说说,作文时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怎么能把‘够’写成‘狗’呢?再往难听点儿说,你这不是在骂家长吗?”同学们都笑得前仰后合啦。老师用板擦敲着黑板让同学们安静,接着说道:“这还不算最严重的,你们接着听,‘城里常下雨。赶紧给我捎点钱来,我要买命(伞)!’你把‘伞’写成个‘命’,这封信真要寄出去,你爹娘看了还不急死,好像你被绑票啦,捎不来钱,你就没命啦!”这会儿老师实在憋不住了,也大笑起来。更可笑的是他在一篇日记里写道:“今天是劳动课,班长和我们几个人掏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歇)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了,就趁班长不在时偷着喝了喝。”后来好长一段时间同学们就叫他“喝大粪”。这位同学的粗心,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惩罚,他没有考上高中,主要是语文成绩拉了后腿,代价惨重,遗憾终生!

我到县里工作后,也常碰到类似事儿。我们局长是个老工农干部,老资格,大老粗。一次组织全局职工学习时事政治时,他给大家读报纸,竟把墨西哥读为黑西哥,逗得大家大笑。有一个职工当即做了一首打油诗,学着局长的腔调念道:“墨西哥,黑西哥,他们哥俩差不多,只少下边一点土,大惊小怪干什么!打盆清水洗一洗,看谁还会瞎嘚嘚?!”

网友赠诗 雨中风铃 心不老,人就不老!心境好,一切都好!向前看,乐在明日!

有童心,志趣就高!

第二篇:精选错别字故事

第1个错别字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要是把一个字的偏旁写错了,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吗?大家或许想象不到:一个偏旁可以毁掉一座城市。

太平军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派手下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此时,主将正在与别人议事,提笔随手写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一看,上面写着“烧城而走”,虽感吃惊但又不敢违抗,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烧城。事后,主将责问先行官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顿时傻眼了。原来他竟把‘绕’写成了‘烧’字,意思完全改变了。仅仅是写错了一个偏旁,却毁了一座好端端的城池。这真是粗心大意惹的祸啊!

第2个错别字故事:

我讲得故事更悬,仅仅是多写了一撇就导致战争失败的故事。

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进行了一场大会战,双方各投入了100多万兵力。战前,冯玉祥和阎锡山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一举歼灭蒋介石的军队。

但是,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多写了一撇,就变成了“泌阳”。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公里。这样一来,就使冯玉祥的军队误入泌阳,因而耽误了歼灭蒋介石军队的有利战机。最后导致中原大战以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联军失败而告终。

就因为作战参谋多写了一撇,200万人的军队竟输给了蒋军100万人的军队!

抗日英雄故事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王小二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稍微过一点啊,原谅了!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

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张自忠戎马三十余载,竭尽微忱。自抗战事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凶手迄今仍苟活人世;特工队的领队叛徒、原抗联1军1师师长程斌于抗战胜利后混入山西省的八路军队伍,并于1950年代初被发现镇压。

抗日英雄故事

赵尚志

赵尚志:1934年3月底,赵尚志邀集十几支义勇军的首领,共同商议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大家选赵尚志为司令。1934年6月28日,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队伍扩大到450多人。哈东支队成立后,兵分3路,攻打了五常、宾县、方正等县城。三岔河激战两天一夜,歼敌百余。在肖田地,赵尚志率200余骑兵突遭500多日伪军的包围。他沉着指挥部队反击,双方一直激战到晚上。趁夜黑敌疲,他派出精兵携带30余马匹,突出敌人的结合部,敌误认主力突围,急忙尾追,留在原地的我军主力突袭其背后,歼敌130多人,赵尚志率部从容突出重围。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在特务刘德山的引诱下,带领小分队去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所途中,被刘开枪击伤。赵尚志回手击毙了刘德山。他命令队员携带文件转移,自己忍着伤痛开枪掩护。最后,赵尚志终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在昏迷中被俘。赵尚志在生命垂危时刻,不吃不喝,怒斥敌人,宁死不屈。2月12日9时,年仅34岁的赵尚志闭上了眼睛。凶狠的敌人把赵尚志的头割下来送到长春请功,把他的躯体扔到松花江的冰窟里„„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幼名兰贵,1929年生,河北完县人。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野场惨

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第5个错别字故事:

我给大家讲个最新的,轰动全国的错别字故事。

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展品被盗案。北京警方迅速行动,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追回失窃展品。

5月13日,故宫博物院负责人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表示感谢。锦旗上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可“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摇、摇动,“撼祖国强盛”的意思不就是讽刺北京市公安局动摇了祖国强盛吗?只有改成右边是“干旱”的“旱”字才是赞扬北京市公安局迅速破案,保卫北京平安的意思。因此,广大媒体和网友评论说,故宫是丢物又丢人。

第三篇:精选错别字故事

第1个错别字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要是把一个字的偏旁写错了,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吗?大家或许想象不到:一个偏旁可以毁掉一座城市。

太平军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派手下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

此时,主将正在与别人议事,提笔随手写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一看,上面写着‚烧城而走‛,虽感吃惊但又不敢违抗,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烧城。事后,主将责问先行官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顿时傻眼了。原来他竟把‘绕’写成了‘烧’字,意思完全改变了。仅仅是写错了一个偏旁,却毁了一座好端端的城池。这真是粗心大意惹的祸啊!

第2个错别字故事:

我讲得故事更悬,仅仅是多写了一

撇就导致战争失败的故事。

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进行了一场大会战,双方各投入了100多万兵力。战前,冯玉祥和阎锡山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一举歼灭蒋介石的军队。

但是,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多写了一撇,就变成了‚泌阳‛。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公里。这样一来,就使冯玉祥的军队误入泌阳,因而耽误了歼灭蒋介石军队的有利战机。最后导致中原大战以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联军失败而告终。

就因为作战参谋多写了一撇,200万人的军队竟输给了蒋军100万人的军队!

第3个错别字故事:

我给大家讲个街头错别字的故事,听听故事的标题就足以让大家毛骨悚然,浑身颤抖。这个故事叫:大庭广众下教人“放”火。

2007年,温州一处热闹的街头出现了一块巨大的标语,上面写着: ‚人人讲放火,家家保平安‛。人人都去放火,怎么保平安啊!原来,是消防宣传部门将‚防火‛错写成了‚放火‛。在公众场所,出现这样的宣传标语,难道不够骇人听闻吗?

我收集的错别字故事绝对让你意想不到。它是来自全国最权威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2010年5月22日《朝闻天下》栏目播放了一则新闻,播报的内容是关于白鹤迁徙的,可是我发现画面右上角居然出现了‚迁徒[tú]‛这两个大字,而且停留时间长达十几秒。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这两个字都是双人旁,右边部分也非常相近,不仔细观察,很难区别。但这两个字读音完全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同学们或许不会相信这是真的,我有视频作证,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我给大家讲个最新的,轰动全国的错别字故事。

2011年5月,故宫博物院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展品被盗案。北京警方迅速行动,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追回失窃展品。

5月13日,故宫博物院负责人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表示感谢。锦旗上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可‚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摇、摇动,‚撼祖国强盛‛的意思不就是讽刺北京市公安局动摇了祖国强盛吗?只有改成右边是‚干旱‛的‚旱‛字才是赞扬北京市公安局迅速破案,保卫北京平安的意思。因此,广大媒体和网友评论说,故宫是丢物又丢人。

第四篇:错别字笑话故事

错别字笑话故事

斗放学回家,满脸的不高兴,赵云看见了,忙问:“发什么愁啊?是不是作业太多了,没关系,我帮你写就是了。” 阿斗急了:“还说呢!昨天就是你给我写的造句‘我吃了一顿饭’写成‘我吃了一吨饭’,同学们都笑我是个大饭桶!” 虽说是不怎么好笑的老段子 但就凑合着用吧

第五篇:错别字引发的故事

●以史为镜

错别字引发的故事

【小引】

下面辑录的是两个因读写错别字闹出笑话的故事,故事趣味盎然,令人捧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认知“知识来不得半点虚伪与骄傲”的道理,体味汉字的博大精深吧!

【故事一】

读错别字的县官

有个识字不多的人,花钱买了个县官当。一次升堂审案子,文书送上了原告、被告、证人的名单:原告郁工耒,被告齐卞丢,证人新釜。

开始审案了,县官叫原告郁工耒上堂,却错喊成:“都上来!”听了这一声喊,原告、被告、证人三个一齐走上堂来。县官生气了,说:“县太爷我在叫原告上堂,你们怎么一起上来了?”文书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好直说县官念了错字,上前圆场说:“大人刚才叫都上来,他们自然要一起上来。原告的名字,另有别的念法,他叫郁工耒。”县官明白是自己念了错别字,碍于面子,不好当面改正,于是改叫被告齐卞丢,却又错喊成“齐下去!”听了这一声喊,原告、被告、证人三个一起下堂去了。县官又生气了,说:“县太爷我在叫被告,怎么三个人一起下去了?”文书见状,只好又上前圆场说:“大人,这被告的名字,也另有念法,他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县官知道自己又出丑了,想通过传唤证人来挽回点面子。可是一看证人的名字,县官傻眼了,愣了半天也没个主意,只好问文书说:“你倒说说看,这证人的名字,该念个什么?”文书说:“他叫新釜。”县官听了,如释重负地说:“我就估量他的名字一定也另有念法,果然不错!不然的话,这‘亲爹’,我怎么叫得出来?”

(据清·小石道人《嘻谈录》改写)

【点拨一】

县官接二连三的念错别字,闹了个大笑话,谁叫他胸无笔墨,知识浅薄呢?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留给我们的启示:要认真学习,掌握每个字的形音义,绝对是真实的。

【故事二】

白字秀才

北宋时期,杭州有一个叫白文秀的人,他听说知府苏东坡常常和文人雅士一起吟诗作赋,他也想去凑凑热闹。

白文秀拾人牙慧,东拼西凑,写成了一篇文章,高兴地来到知府官邸。求见知府大人。见到苏东坡,他捧起自己的文章说:“拙作一篇,请老师批点。”东坡接过文章,一看标题:“读《过泰论》”,大惑不解,但很快就明白是白字先生把“秦”字写成了“泰”字。于是笑着说:“当年秦朝发生灾害,大水淹了庄稼(‘秦’字下面的‘禾’变成了‘水’),难怪,难怪!”再看文章,文理不通,错别字连篇,大倒胃口。苏东坡不好说什么,一言不发地把文章还给了白文秀。白文秀心想,好歹也要请他写几句,日后也好炫耀一番,于是央求说:“老师,当今天下识才者少,妒才者多,一篇好文章如果没有名人推麓,就好比是一张废纸,好歹请老师美言几句。”东坡一听,就知道这个白字先生把推“荐”(繁体字为‘薦’)的“薦”混为“麓”了,不觉好气又好笑,鄙夷地看了白文秀一眼,挥笔在文稿上写了九个字:此文有高山滚石之妙!

白文秀见了,喜不自胜,一迭连声地感谢苏东坡,可他说出来的却是“劳骂,劳骂!”,原来这位白字先生又“骂驾”不分了。

拿了东坡的批语,白文秀到处去炫耀,可是别人看了,常常是嘻嘻一笑,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白文秀好生奇怪,拉着别人硬要问个为什么。有一个人被缠不过,说:“你在到处炫耀,你知道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吗?”“什么意思啊?”“想想高山滚石是什么声音?”“高山滚石的声音……是扑通,扑通。”“对啦,苏大学士是在说你的文章‘不通不通’嘛!”白文秀羞得无地自容,满脸通红地离开了。

(据《历史故事》)

【点拨二】

这次,白字秀才的脸丢大了,谁叫他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知识欠缺却还装模作样呢?知识来不得半点虚伪与骄傲,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装懂只能落得被人嘲笑的命运。要想得到大家的肯定,只有脚踏实地地付出艰辛的努力。

【结语】

县官和白秀才为什么闹了笑话?因为他们把字念错了,写错了。他们为什么把字念错了,写错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没有下功夫,没有真正地理解掌握字的形音义。汉字博大精深,要掌握它,用好它,非下苦工不可。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下载错别字小故事(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错别字小故事(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和错别字的故事

    我和错别字的故事 我是个错字王,从识字到现在,错别字总是在不经意间蹦到我的作业里,蹦到我的文章中,蹦到我的生活里,总之,每当我看见作业本上一个个鲜红的圈圈,总会把它们恨得牙根......

    错别字笑话(小编整理)

    关于错别字的故事笑话 有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花了几千两银子买了个县令来当。一次,他想买补品补身子,便对差人说:“你速去药店买三钱最好的鹿耳。”差人立即急匆匆来到一家大药......

    小学作文:错别字的故事

    错别字的故事 错别字是每个人在写作上都会犯的错误,而这个小错误会使你一生都会写这个错别字,除非你改正过来了。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王国,这王国叫“错别王国”。 “错别......

    关于错别字的故事笑话(合集5篇)

    关于错别字的故事笑话 别字先生的故事 错别字,害人不浅,人们对它们深恶痛绝。古人用诗来讥讽别字先生,警示人们。明朝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巴结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送......

    领导的错别字历史故事

    在明朝有这么件事。有个叫卢熊的人,人品和才学俱佳,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走马上任是最高领导指示,又不是自己占山为王,自然要启用官印,发布......

    错别字

    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你把它找出来,把答案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1.( ) A炉苇 B唱歌 C夕阳 D检阅 2.( ) A陆地 B礼貌 C神州 D泡火 3.( ) A采色 B张扬 C描写 D铁掌......

    错别字

    错别字 这几天我们上的这个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于是,我和几个伙伴约定,这个星期相互找找作文本里的错别字。 我拿的是小兰的作文本,一打开本子,一行行清秀端正的......

    错别字

    错别字练习(1) 姓名: 得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和蔼 暮霭沉沉 名副其实 留恋忘返 B、安排 安装电话 开诚布公 徇私舞弊 C、宣泄 人心惶惶 提纲挈领 老生常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