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课开放性教学的研究
信息技术课开放性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的实施必将对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开放性特点的新型课程,新课标并未提出具体的标准。但我想在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行为的转变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很多方面与其他学科是有共性的。
开放性教学以联系的眼光指导教学行为,以人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面的生动活泼的主动个性化的发展。其三大基本特征,其中以联系性为基础,以主体性为核心,以创新性为归宿。这种方式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新课标的宗旨。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开放性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体现在,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和单调的技术性说明。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从以前的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同样信息技术课不是教学生某一种工具软件的具体用法,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淡化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首先应体现在淡化教材上。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其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学科的教材像信息技术教材那样频繁更新。因为信息技术始终在不停地发展,其教材也应不断更新。因此我们尊重教材,但不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现行教材中列举的是Word,但实质上为何一定要区分Word和WPS呢?我们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术,能够用它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字。用Word和用WPS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千篇一律地会用Word而不知WPS为何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淡化教材,教会学生文字处理的实质性技术,教学中可以辅助学生尝试WPS的操作,从而让学生领会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对字处理的主要方法都是相近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种软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比较不同点,进一步理解技术的实质,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拓宽情感教育内容
情感教育内容不像信息技术知识那样在教科书中得到具体的体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制订情感教育目标,挖掘能进行情感教育的各种因素。例如,通过有关计算机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通过发掘计算机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专家的趣闻轶事,难题、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深入研究的兴趣。
3、教学内容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学生才爱学,乐学。教学中侧重实用创作而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题、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
使学生体验到玩计算机的快乐,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内容的趣味化可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面。如Word中的文章可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短文;Excel中的数据分析可结合数学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尽量淡出信息技术课的形象,淡入其他学科形象。
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结合学生的演讲比赛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以“迎奥运”为主题的电子报刊,绘制“环保”题材的宣传画等,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注入新的“血液”。
二、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
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应该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主动学习,学习如何组织和建构自己的想法,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资料,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也是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
1、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
2、研究式教学策略
研究式教学策略更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和探索。如:学习Word中的美化文档内容时,让学生研究对文字进行不同的字体、字形、字号、字色等设置方法,研究各种效果的差异,发现、归纳出“设置文字格式”这一操作的具体方法,从而掌握处理信息的技巧。
研究式教学策略也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如学习Excel时,让每个学生统计自己在本年度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结合图表分析成绩的波动情况,研究过程中不强调必须掌握哪些知识,而是让每个同学在分析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而研究具体的方法,结果分析出来了,表格的处理方法也探索出来了,培养了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又将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发现自己各学科学习的变化情况,从而调整学习状态。
3、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三、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开放设置,只有了解任务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设计和编排开放式的“任务”,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1、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开放式的任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
2、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
设计开放式的“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3、创设教学情境的“任务”设计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及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感兴趣的“任务”时,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因此,教学设计的“任务”不应拘限于教材,应当切合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开放式的,能令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4、激发学生求和欲的“任务”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生理上处于悱愤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而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5、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任务”设计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它体现了一种灵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思想。以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以人为本,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开放式设计,必将迎来教学改革的春天!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
摘要:学生及老师、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的质疑和不配合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有了错误的看法,然而经过我的调查却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喜欢不只是停留在玩游戏上,更多的还是想学习有用的知识。以上问题引发我的思考,从而让我做出决定要改变我的教学现状,让我的教学变为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是有用的。所以我就开始听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从网上和同行们交流,并且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心声。最终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不同的电脑制作活动结合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案、有用、喜欢、制作、作品、一、我的困惑
曾经有学生问我:“老师,电脑已经普及到了家家户户,我们也从小学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电脑的相关知识,可是我们学习的这些电脑知识除了打字快一些之外,我不知道有什么用处。”有时我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结果有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我问原因的时候,好多学生的答案都是一致的:家长不让我们用电脑,因为他们说玩电脑会耽误学习,信息技术课又不考试。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认为学生们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然而好多学生喜欢的不是上课所讲授的信息技术知识,而是在信息技术课上他们能玩会游戏,能够放松一下。然而对学生们所做的调查推翻了我的这种想法。我曾经对我所教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如果上课只是让你们玩游戏,而不再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你们愿意吗?我想象的结果是好多学生的答案是愿意。然而学生的回答却与我想象的结果差别很大,调查的学生中没有一个愿意的,他们都希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如果学习的内容掌握了,他们可以玩一会。上面的这些情况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必须改进我现有的教学方式,否则的话,我不只背离了道德课堂的轨道,并且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了。可是,我该怎么改,怎么做,才会让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真正从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有用。
二、我的思路
我在迷茫中寻找解决的路径。听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课,从网上和同行们交流,并且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心声。终于,我找到了我应该努力的方向:我要把信息技术课同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他们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去分析、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在学习生活中、在他们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发现一些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他们再去研究和学习,这样的学习肯定就非常有效了。
带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兴奋和喜悦,我决定在我所任教的七、八年级的部分班级(七年级五个班,八年级七个班,每班人数约为65人)中开始实施我的教学新思路: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不同的电脑制作活动结合起来。
三、我的教学设计
1、方案
①七年级下册要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按书上的设计是结合制作电子板报《中华牡丹园》展开学习的。然而这个主题学生并不感兴趣。对学生来讲暑假刚刚结束,他们 津津乐道的是暑假中发生的事情,所以我打算以《XX•印象》为主题展开教学,让学生把暑假期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以电子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要边学习边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电脑方面的新的问题,他们可以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也可以向老师求助。《XX•印象》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完成之后,老师把学生的作品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自己寻找作品中的创新点,评价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对有些技术性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接着征求学生的意见,或结合学校的安排,或同当前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电子板报制作活动。
②同年级或学校的一些团体或组织相联系,推荐优秀的学生参与其中。七年级举办的有文学社,他们制作印发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而这些作品都是要进行电子编辑处理的。老师就可以推荐那些在电子板报制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去做文学社的电子编辑,让这些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真下用到实处。
③八年级下册要学习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书上是针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了分节的教学,纯粹只是知识的传授,这部分内容学生虽然很感兴趣,但体会不到知识的有用。所以我打算以《我的作文集锦》为主题内容开展教学。我们都知道,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学生都写了很多的作文,并且在这些作文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作文,如果能把这些作文进行整理和归类,然后做成一个网站,长大之后打开自己制作的网站,然后翻看一页页的作文,该是多美好的事情。另外,对于一些完成很快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趁着余热接着制作关于《美丽河南》、《我的家乡》等为主题的网站,也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制作网站。
④课外补充:动画制作软件——Flash;视频处理软件——Windows Movie Maker。课本中安排的有些课程是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的或者是学生不太感兴趣,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如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Qbasic程序设计》。根据学生的需求,他们对于动画制作很感兴趣。听学生们自己讲,他们经常在电视中或网上看到一些用电脑制作的小动画,另外他们有时候玩的一些小游戏都是用Flash制作的,他们很想自己也动手做做,所以就给学生安排了电脑动画制作软件——Flash。有些班主任同我说,班上或学校往往每期都要举行很多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精彩的照片和视频,能不能让学生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做成一个视频片段,再配上声音、文字和动画,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因些给学生安排了非常容易掌握的视频处理软件——Windows Movie Maker,对学生来说肯定是很实用了。
⑤制作学生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是在校的每个学生都必须有的一项材料。学生们可以得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来制作要打印的电子档案;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来制作要展示的成长档案。
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一个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把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一个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就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改进,我最终能实现我的目标。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当今社会,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将在深层次上多方面地影响我们的生存。可以说,在21世纪,不具备数字化和信息能力,就会成为信息时代的文盲。因此,在信息时代,教育应该主动走向数字化。数字化教育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校逐步普及计算机操作等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在中小学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已列入教学计划。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设备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探讨的。做好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学、教研人员更是迫在眉睫。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基础教育的方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一种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后,将来如何应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
另一种方式是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这种方式坚持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习和生存的基本能力。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会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在学习、工作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应反映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如工具性、操作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等。
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有效地将探究式教与学的方法融入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大量的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应追求适合学生上机实习和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学方法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应安排集体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方法应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方法还应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将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正确理解信息、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研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实践证明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将教师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信息技术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信息技术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
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理顺关系,逐步逐级配好教研员,并开展有成效的教研工作,是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效益的重要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网络的形成,避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的盲目性,使信息技术教育沿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低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年龄小,好奇心强,但缺少耐心,自制力差等特点。因此,与中高年级相比较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何开展好小学低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信息技术;教学
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低年级学生存在年龄小,好奇心强,但缺少耐心,自制力差等特点。因此,低年级信息技术与其它年级的信息技术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何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时刻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上好信息技术课,使他们真正学有所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经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我觉得低年级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1寓教于乐,培养兴趣:根据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应以培养兴趣为主,而教学内容应以基础为主,精讲多练。课堂内容多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寓教于乐。在学习了基本指法和键盘操作指法时,请同学以游戏的形式,扮演不同的手指形象,来介绍自己在键盘操作指法中的功能,学生表演的欲望很高,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另外我在课余时间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一些用flash制作的儿童歌曲、童话故事、以及一些结合学科内容制作的学习游戏。这样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地感受信息技术的优势。
1.2巧用课件,提高效率:为一年级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大部分学生26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我就把26个字母的读音和所在键盘的位置制作了一个flash课件,并配上英文歌曲《ABCSong》和有趣的画面内容,让学生分阶段,分区域地学习键盘指法。学生们学得特别开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难点转化为有趣的内容,化繁为简,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3变抽象为形象:计算机组成是学生信息技术课中应该了解的内容。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如果直接讲解计算机术语,低年级学生就会像听天书一样,不知所云。更觉枯燥无味。因此在讲解这一内容时,我就将计算机的几大组成部分编了一首儿歌。像电视的显视器,四四方方主机箱。键盘的家庭真叫大,一百零四个是一家。鼠标的尾巴长又长,左键右键兄弟俩。组合起来叫电脑,我们大家都爱它。并配以相应的动作。学生在课堂上边学儿歌,边做动作,边认真观察计算机每个部件的特点。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把抽象的计算机术语,枯燥的学习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从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4大胆实践,旨在创新: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创新的过程。在低年级课堂讲解金山画王软件中如何绘制规则的图形。先将一些图形拼合起来成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展示给学生。并启发学生“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由这些图形拼合起来?自己动手画一画。”然后由学生自由创作。有一位同学把长方形画成一个鱼缸,且波浪线画了蓝色的水波,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条金鱼。这样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有的同学拼合了一个机器人,有的同学画了一艘小船在蓝色的大海上乘风破浪,还有的同学设计了一艘宇宙飞船……这使我不由得惊叹学生的创造潜力。
2多元评价,注重过程
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低年级学生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因此,低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更要采用合理、客观、正确的评价方式。
2.1多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例如是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形成正确认识;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探究新知,勤于动手动脑,有创新精神;是否上课注意安全用电,爱护公物,遵守课堂纪律;是否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保持机房干净、整洁;是否与本组成员合作密切,共同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对信息技术课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等等,多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2.2多元评价,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综合任务的完成没有统一的答案,结果是多元化的。我们不能只关注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评价。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支持和帮助,使之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要多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而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更缺少指导模式及教法,希望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让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开展。
第五篇:初中法制教育的开放性教学研究
初中法制教育的开放性教学研究
一、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性
政治课开卷考试后,漫画题和材料分析题明显增多,这本身就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因为这样出题与考试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而且还要求学生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在材料分析题中,原有的封闭性试题,虽然题目年年翻新,不断以最新的时政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即我们常说的“政治考试题习惯于迎着社会热点上”。材料年年是新的,题目年年也是新的,但是在思维方式上却是一贯如一的: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得出一些和所学的知识一致的或近似的答案。尤其在设问中为了保证答案和批改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往往答案局限于对所使用材料的解释或寻找理论依据上。学生就因此形成了定性,思维被局限在理论的归纳总结上。但这种答案在现今的开放性试题中,往往不受青睐。而开放性试题则一般以时政作为切入点,但是其所谈及的问题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问题尚未解决,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思维方法当然也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因而考生对问题的思考需要开放性思维。
在法制教育中,适当适度地实施开放性教学,其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将会给学生的思维拓展—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自主寻找开放性的探索材料,有利于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实行开放性的调查研究活动或者辩论赛,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自主走向成功。
二、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可行性
实行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特别在法制教育中,很多理论的学习进行开放性教学都是可行的。
1.在环境保护的法制教学中采用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感悟更深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与法制意识,使他们能够结合现实,在实际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以及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与环境有关的问题。环境问题受综合的因素影响很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环境的法制教育不应苛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得出高度一致的看法。真正的环境法制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
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哪些是环境教育开放性的主题内容呢?例如:第一,有争议性内容。争议性内容的实质是允许相互对立观点的共存。环境教育中最典型的带有争议性质的例子是“要不要发展核电”,因为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对核电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设计一项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关于修建核电站这一争议性问题。这可以使学生在辩论中学习有关核电站的知识,了解它的利与弊两方面的影响,培养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辩论的技巧。类似的问题还有:“要不要发展家用轿车”,“一次性用品的开发与使用”,“城市外来人口的问题”等等。第二,非结论性内容。环境教育使用一种开放性教学材料,它不同于常用的课本,预先不给固定的结论。而是由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阅读文字材料、实地调查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也可能比较一致。
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以“摊贩集市卫生环境调查”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让学生利用调查材料,试着写一篇短文,表明他们的调查结果和看法。这项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这样的观念:集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类似的问题还可以是“家庭用水调查报告”,“住宅小区环境调查”等等。所以,传授政治课知识时,绝离不开社会的实践性。教学的实践性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只要他们充分理解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具体事例,其受教育的程度要比单纯的口头说教强百倍。
2.在经济法制的教学中,开放性的教学效果明显在《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这一课的教学中,有一难点就是经济行为对中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为他们没有亲身的体验,对社会经济行为的丑恶现象了解不多。他们对一些经济犯罪行为一知半解,甚至认为是正确的、正常的。因此,开放性的教学对于他们的理性认识的提高尤为重要。探讨经济行为,可以采取哪些形式呢?第一,采取漫画教学。在学生有准备的预习前提下,可以在课堂上发放一些教师预先收集的有关经济犯罪行为的漫画或其他经济行为的黑色幽默漫画。让学生自己理解与讨论,并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漫画谈谈自己的看法。漫画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更可以通过漫画的讽刺作用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合法的行为。学生在讲述漫画寓意时,教师要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色的心理角度来谈感受、谈危害。第二,采用社会调查形式。学生其实对社会上的一些经济行为已具有一定的看法。例如学校的小卖店的垄断经营,学生往往只看到他的不合理、不公平,却没有看到小卖店的垄断正是竞争的结果(投标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开放性地探索他们所不理解的问题。如开出研究性课题:“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根源”,“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等。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小区去了解市民的消费心理,了解周边的市场经营情况。进行经济法制教育的最好方式是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和社区经济建设中,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在制裁违法犯罪的教学中,开放性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讲到制裁违法犯罪时,很多学生没有感受到法律处罚的威力。他们还停留在违法只要受教育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观念上。因此在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认识到社会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教育与处罚是怎样的。例如带领学生去少管所参观,学生在参观后可以写一篇感受,谈谈少管所的成立的意义,通过了解少管所的宗旨使学生明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罚是遵循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地参观改变学生意识误区,使学生感性地理解法律的普遍约束力与国家强制力。又例如,进行模拟法庭,学生的兴趣就更浓。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亲身体会执法的威严,了解司法工作的程序、步骤,进一步体验法律权威性。在设计模拟法庭时,应该注重案例的挑选上,我们应该特别选择未成年人违法的案例,这样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4.在讲述法律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时,开放性教学能帮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对社会的稳定与治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所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和风气就尤其重要。笔者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青少年的问题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解决,在法制教育中,进行开放性教学就能更有效地帮助中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网吧问题,一直是学校法制教育的难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进行网络教育,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必然的要求。但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向误区,迷恋网络游戏,从而发展到迷恋网吧。所以,在法制教育中,引导学生对网吧的利弊进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开放性教学的体现。形式其实是多样的,如可以进行“关于网吧利弊”的辩论赛;或者让学生组成调研小组到社会上进行问卷调查,自拟题目,自拟对象,自己归纳总结。
在讨论调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除了要找出网吧的利弊问题以外,还要考虑到中学生的高雅生活情趣的归宿应该是什么,也就是要提醒学生在讨论网吧的不良影响的同时还要找到出路,寻找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最后,让学生对获取的大量第一手材料又进行多次的讨论、分析与整理,写出调查报告或撰写小论文。
实践证明,在实施这样的开放性教学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又为他们交流成果、展示才华提供极好机会。总之,开放性教学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实行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本文仅从初二法制教育的角度来谈开放性教学的尝试,想与大家共同探讨,为推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