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研学 报告

时间:2019-05-13 04:4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研学 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研学 报告》。

第一篇: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研学 报告

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南京 青奥会 影响

【论文摘要】南京在不久之前获得了2014年青奥会的主办。本文将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具体方面讨论举办青奥会可能给带来南京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并大致分析南京进一步的城市发展思路

目录

1.南京举办青奥会的有利条件.......................................2

2.青奥会举办对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2 2.1 本章总述

2.2 青奥会举办对南京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2.3 青奥会举办对南京旅游业的影响 2.4 案例分析——往届大型运动会的启示 2.4.1 1976 年,第21 届蒙特利尔奥运会

2.4.2 1984 年,第23 届洛杉矶奥运会 2.4.3 1988 年,第24 届汉城奥运会 2.4.4 2000 年,第27 届悉尼奥运会 2.4.5 2004 年,第28 届雅典奥运会 2.5 本章结论

3.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建设的影响..................................5 3.1 交通建设——未来几年交通全面提速 3.2 环境——跨越式发展 3.3 本章结论

4.举办青奥会对南京软实力的影响....................................7 4.1 南京将站在世界之林的更高处

4.2 城市文明之花——南京将挥洒更强的人文绿都色彩

5.后青奥时代的不利因素与对策......................................7 5.1 不利因素 5.2 应对策略

5.2.1 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

5.2.2 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改造利用

6.本文结论........................................................8

7.致谢............................................................9

1.南京举办青奥会的有利条件

南京有完备的体育场馆,符合国际奥委会所倡导的节俭办会的原则。由于在2005 年成功举办了十运会,南京举办青奥会基本上不需要新建任何场馆,而青奥村也可以与民宅进行有机结合。此外,南京交通网络及基础设施到2010 年完全能够满足青奥会的办赛要求,不需专门新建其他交通设施。

南京有承办大型比赛的经验。2005 年南京成功举办了十运会;2006 年和2008 年,南京还承办了“斯坦科维奇杯”和“钻石杯”等高水平篮球赛事;此外还有女篮世锦赛、女手世锦赛、跳水大奖赛、国际象棋超级赛等,南京承办的国际赛事越来越多。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是南京获胜的有利因素。2008 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的中华民族,向世人展示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中国人办赛的决心、办赛的热情和办赛的能力让各国人民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南京完全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在全中国人民的坚强后盾下办出一届“无与伦比”的青奥会。

最重要的是南京人的热情感动了国际奥委会。民调结果显示,南京市民对南京申办青奥会的支持率超过了97%。

2.青奥会举办对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本章总述

青奥会此前没有举办过,能有多少杠杆力量不得而知。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影响固然比不上奥运会,但绝对在全运会之上,有奥运会这块金字招牌,就算是青年级别,一样会带来大量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带来发展机遇。

本章的第二、三小节将以房地产行业和旅游业为例,具体论述青奥会对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还将以为例,列举出往届大型运动会举办中的亮点和不足及其带给南京的启示。

2.2 青奥会举办对南京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青奥会将举行12 天,约3600 名运动员参加,1.2 万名教练员、官员、嘉宾、记者等到会,直接和间接的志愿者多达十几万人,显然奥体板块目前3 万套房、50%的入住率下的配套标准是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北京奥运会的历史记录显示,从申办成功到完成举办的 7年间,鸟巢周边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的物业价格,实现了三倍的增值。南京青奥会从现在起准备到举办有4 年时间,奥体板块本身已经是南京最热门的房地产地段,2009 年开盘的江

湾城、星雨华府二期等大楼盘项目,都是开盘即售罄,所以业界普遍认为,从现在起到2014年间,奥体物业均价再增长一倍是个大概率事件。

受此影响,在板块内有楼盘待售或地块待开发的上市公司,业绩当然会水涨船高。比如栖霞建设,手上的栖庭项目已经预告春节后开盘,该项目距离奥体中心约1 公里,小区前有地铁2 号线站点直通奥体中心主体育馆,其中的酒店式公寓将来作为青奥会官员和记者下榻地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有证券分析师认 为,仅这个楼盘,就可以为栖霞建设明年的业绩增加一毛钱左右的EPS。

同样,在奥体周边有项目的其他房地产类上市公司,未来三四年内的股市表现都会因此而有支撑。比如万科、万达、中海、保利地产等。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青奥会对于河西、江北、城中乃至整个南京,都是一大利好。以江宁为例,江宁大学城场馆区集中了青奥会20%的比赛场馆和12%的比赛项目,未来几年,搭乘“青奥会”的东风,江宁大学城的交通、生活配套将日趋成熟,肯定会突破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的发展瓶颈。相比百家湖破万的房价,大学城周边楼盘7000元/平方米的均价显然更具升值空间。苏鼎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宋坚则看好江北区域的发展,他认为,随着地铁一号钱的北延及过江隧道的开通,整个江北的地域价值将得到突显。

“房地产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而不应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我们认为,在青奥会对南京带来房地产行业增长的同时,也不能疏忽对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投资者的投资渠道需要疏通,引导其不必投资房产;改善性需求需要满足,在提升居住水平的同时铲除投资盈利空间;刚需更需解决,以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优先,引导更多人出城置业;无力购房者与夹心层最值得关注,应大力度落实廉租房、公租房,真正让其住有所居。

2.3 青奥会举办对南京旅游业的影响

南京历史悠久,文脉悠长,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台城柳絮的六朝风韵,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世界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昭示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中山陵,洒满烈士鲜血的雨花台,以及夫子庙、静海寺、明孝陵、总统府等历史遗存星罗棋布。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87处,形成了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革命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金陵四十八景”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南京的十大风景区构成了金陵旅游好风光,具体包括:钟山风景区、秦淮风景区、石城风景区、大江风貌区、栖霞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两湖风景区、两浦风景区、汤山风景区和金牛湖风景区。中山陵是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区。

南京现有旅游设施齐全,全是拥有旅游星级宾馆130家、客房17805间,另有非星级宾馆2700多家、客房近6万间。大部分宾馆兴建于20世纪80~90年代。各类大型会议活动的丰富接待经历使这些宾馆具有先进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宾馆房间均有空调,并有移动设备所需的数据接口,可以接入高速互联网。

南京宾馆数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到2014年,南京旅游星级宾馆预计将达到160家,客房总数将达到2.3万间,加上南京非星级宾馆的6万个房间,青奥会期间能够接待近10万宾客,完全可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南京将激励各类宾馆业主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环保标准,发展高水平服务,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如果申办成功,南京保证2014年青奥会期间,市中心20公里范围内有充足的住宿接待条件,所有青奥会宾馆都临近赛会场馆,交通便利。

青奥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除了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外,对于旅游业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它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这六要素的消费需求。青奥会的规模性旅游效应和消费的集中性满足了旅游业发展的商业要求,因而举办青奥会推动旅游业发展无疑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例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筹办前后入境游人数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段的增长过程,当年4月至10月北京旅游外汇收入就超过13亿美元。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后境外游客将额外增加数万人次。有旅游学者根据南京旅游统计的相关文献,利用历年过夜旅游者的增长及住在旅游住宿设施中的人员增长情况,并结合青奥会期间的影响力,预测2014年南京将接待3678万过夜旅游者。庞大的客源市场将带来南京旅游收入的较大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还推算出体育行业与旅游业等有较强关联度的6个行业中,体 育业与旅游业的关联度最高,约为0.21。

体育赛事的举办提高了南京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营销管理水平。近年来南京的旅游投诉大大减少,游客对广州旅游业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据2007年南京市假日办公布的“五一”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南京旅游业的满意度超过九成三。目前南京正开展青奥会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工作,通过制订景点景区、星级宾馆,特别是旅行社的服务规范,提升全市旅游业的服务水平。高质量的接待服务不仅给游客创造一个愉快的旅程,提高重游率,更重要的是为南京的旅游形象赢得了口碑。南京大型体育赛事从申办、举行到赛事的后续工作,都需要有专业的营销策划。这些策划活动为南京旅游业的推广提供了一条良好的思路,对提高旅游业自身的营销水平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同时,赛事的某些具体要求对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如2014年青奥会这样的国际大型赛事,必将要求南京在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上,达到或高于国际标准,对旅游业的要求也是如此。

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是难得的旅游事件,被认为是提升举办地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大好机会。但举办体育赛事未必都能带来游客数量和投资收益的持续增长,若运营不力,将会出现产出低于投入的现象。如2004年在广州举行的某届世界杯赛事,承办方亏了数百万元。这种亏损风险是企业或政府必须承担的。体育赛事场馆的高昂配套设施的建设费用及其后续使用的维护费用,对政府或企业来说是一笔重大的经济负担。经济的亏损会影响城市后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与大型体育赛事相关的旅游业也会有亏损风险。据了解,为满足青奥会亚运会的旅游接待需求,到2014年,南京的星级酒店将达到300家。青奥会之后,南京在短期内不会存在这么大的市场需求,酒店行业的赛后经营,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2.4 案例分析——往届大型运动会的启示 2.4.1 1976 年,第21 届蒙特利尔奥运会

蒙特利尔陷阱20 亿美元的债务 1.25 亿美元预算,而实际开支达到24 亿美元,蒙特利尔的纳税人花了20 多年的时间才把债务还清。

主要失败原因: 充当项目经理的市长缺乏专业知识; 利用率低且不切实际的建筑设计;

奥运会项目不是经过招标形式,因此不能控制造价; 未提前确定运动会组织和设施建设的成本界限就动工。

2.4.2 1984 年,第23 届洛杉矶奥运会

以奥运养奥运盈利2.5 亿美元

经营亮点: 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出售美国独家电视转播权,要求每家感兴趣的广播公司预付一定的资金作为投标保证金,如中标,保证金抵扣中标费用,不中标则如数归还;

要求中标者作为东道主电视转播机构,为世界各国派来的电视转播机构提供设施,包括技术设备、电视广播间、摄影场地以及可以在其中工作的广播中心,以转移责任,分担风险;

对那些愿意出25,000 美元赞助奥运会的人,组委会保证他们在奥运会期间能每天获得两个最佳看台坐位。这使最终的门票收入达到1.4亿美元;

凡捐钱3000 美元的个人或企业可以派一名火炬接力者跑1000 米,此项活动总收益为1095 万美元。

2.4.3 1988 年,第24 届汉城奥运会

成功的城市营销盈利3 亿美元

经营亮点: 在全国展开了微笑运动,开展了排队运动、遵守交通秩序等运动;

确立了市徽、城市口号(Hi Seoul)、市歌、吉祥物(虎王)、市花(连翘)、市鸟(喜鹊)等一系列城市品牌识别要素;

在广告和公共关系方面积极投入,在国内外媒体也有一定的广告投放。每年面向市民和外国人举办“汉城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集结出版,成为宣传汉城的重要资料。

2.4.4 2000 年,第27 届悉尼奥运会

规模最大的奥运会盈利5.5 亿美元

经营亮点: 营销与旅游结合,海内外游客总数达到约150 万名,带来至少37 亿美元收入。与国际奥委会联合,帮助获得特许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市场推销其产品,从而打破了举办国本土的地域限制。这种方式使奥运产品的销售总额轻松突破30 亿美元。

推出三个吉祥物。这使吉祥物形象更富变化,更具商品价值,成为最受欢迎的特许商品之一,赢得2.13 亿美元的利润。

吉祥物产品从价格上充分照顾到不同人群的消费能力,拉开了档次。从仅仅4.95 澳元的吉祥物玩具到2 万元以上的钻石戒指,应有尽有。悉尼奥组委运用产品多样化和差别价格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澳大利亚特地为自己的国家队设计了吉祥物—拳击袋鼠。印有拳击袋鼠形象的填充玩具、旗帜、别针和其他纪念品的销售额达到了800 万美元。

2.4.5 2004 年,第28 届雅典奥运会

“远离商业”的奥运会盈利2.5 亿美元

经营亮点: 雅典奥运会赞助商个数创下了近年来奥运会历史新低,只有34 个,而悉尼奥运会的赞助商超过了100 个,亚特兰大更是超过了200 个。

有320 万人口的雅典,仅吉祥物就创造了7.28 亿欧元的销售额。这主要归功于雅典奥组委对奥运纪念品实行了严格的限量、限时、定点的专营销售。奥运纪念品和吉祥物的销售时间和价格由雅典奥组委控制。如随意给奥运纪念品降价或打折,就会受到奥组委和工商部门的重罚,不仅要被吊销营业执照,还得上缴罚金。进货量、进货价和销售价,包括店家的利润都已经规定死了,并由计算机网络统一控制。也正是这种严格控制,使整个奥运会前后和期间,雅典没有发生过一例奥运吉祥物和专用标志侵权盗版的事件。

2.5 本章结论

青奥会将为南京各行各业带来快速的增长。但同时也不能疏于调控,应尽量避免现产出低于投入的现象。南京应积极借鉴其他大型运动会的举办经验,在商业上照顾到不同人群的消费能力,在广告和公共关系方面积极投入,控制好开支,抓住机遇,取得经济发展。

3.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建设的影响 3.1 交通建设——未来几年交通全面提速

今年南京将投资近16 亿,继续整治老城范围内的全部主干道、重要次干道;老城与绕城公路间的进出城快速干道,共计“10 纵10 横6 射”;对1200 条未达标街巷(支路),进行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牙以及配套设施的整治,通过路网整治,让城市内的 5 主干道平均车速由目前的28.5 公里/小时提高到30 公里/每小时,加快市民出行速度。考虑到青奥会将在南京举办,今后南京城市建设将重点围绕青奥会所有项目进行建设。如对一些连接“青奥村”、体育场馆和运动员下榻宾馆等周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并做好南京城市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与青奥会相关项目的对接,做到合理有序,提升城市品位。除了城市道路整治出新之外,今年还将进行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速建设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为骨干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提高市民的出行舒适度。

对于像帆船这样南京以前没举行过的项目,如果放在金牛湖的话,就牵出了跨江交通的话题,未来几年,南京在跨江发展上也将提速,随着地铁三号线、一号线西延线试验段的开建,三年内南京计划开建3 条地铁跨江线,除了上述开建的两条地铁线外,还将继续开工建设地铁四号线,到2014 年,南京的城市发展、城市面貌、城市管理和服务肯定都有很大的变化。

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今年将开工,新建3600×60 米跑道、20 万平方米T2 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并预计于2012 年竣工。届时,禄口机场将会给青奥会提供更多便利。目前,南京禄口机场已拥有通往国内、国际(地区)76 个城市的航线,国际(地区)客货运航线达27 条,在苏皖多个城市建立了城市候机楼。继2008 年开通法兰克福欧洲远程直达国际航线之后,去年11 月,机场通过努力,分别与国航、东航以“一票到底、行李直挂” 和“通程登机”方式,开通南京-北京-纽约往返航线及南京-浦东-洛杉矶/温哥华航线。

而今年,禄口机场将新开一系列国际航班,其中列入2009 年计划但未能开通的南京到悉尼航班有望在年内起飞。为适应苏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将争取开通无锡到新加坡的航线。此外,2009 年国航、东航通过北京、上海浦东两个机场经停的方式,开通了南京到北美的航线,虽方便旅客但中转的时间较长,所以今年还计划开通南京直飞北美航线。到2012 年,禄口机场增开的国际航线将会越来越多,方便各国友人来宁。

3.2 环境——跨越式发展

青奥会将会对南京的城市环境保护带来“跨越式发展”。据悉,南京各区相应成立了区环境综合提升行动指挥部,区长任指挥长。

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包洪新表示,青奥会对南京环境改善,无疑是一次极好的机遇。迎接青奥会的这五年期间,正好也是南京新一轮水环境专项整治期。而水环境治理的重点是雨污分流,五年间,南京将投入近200 亿资金用于整治城市河流,而今年将基本完成“一湖一河”,即玄武湖片区和金川河流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对于市民普遍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包洪新表示,南京将用3 年时间投资60.49 亿元,改善“呼吸质量”。南京的空气污染由三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工业污染,一部分是机动车污染,另一部分来自工地和马路扬尘污染。为控制机动车污染,环保部门今年将采取三个措施:对黄标车、无标车限行;7 月1 日起实行欧Ⅳ标准;加快淘汰高污染车。而在工地扬尘方面,要落实扬尘控制措施,环保部门将加强对扬尘污染的监测,到2012年,对面积大于1 万平方米的工地、长度超过500 米的路、桥工地都会进行降尘监测。为了防止扬尘,工地要对裸露的土面进行定时洒水,尽量减少扬尘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而在工业污染方面,南京早就下了很大决心,要将二桥周边片区的56 个小化工厂关停或者搬迁走,今年就开始行动,3 年时间完成。此外,今年年底还将完成扬子石化、南化公司等企业脱硫工程,完成二热电、梅钢、金陵石化等15 家废气治理项目。

3.3 本章结论

青奥会将使南京的交通、环境发生质的变化。但我们认为,在交通、环境等城市基础建

设上,更要有长期的发展考虑,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应避免在青奥结束后,环境污染的“卷土重来”。

4.举办青奥会对南京软实力的影响 4.1 南京将站在世界之林的更高处

青奥会的举办将使世界各地的青年、群众走进南京来,来了解南京两千余年的文明。这也是南京跻身国际大都市的必要条件。

要想让别人来了解你,认识你的实力,首先要走进他们的视线里。站在世界之林,南京期待能在璀璨的国际大舞台上惊艳四方。

继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中国将承办世界又一盛大综合性体育赛事,这正是青奥会送给南京的第一个礼物——向世界人民展示自己的璀璨大舞台。

青奥申办成功将大大地提高南京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扩大南京的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大大推进南京的经济发展,促进南京城市品质的提升,也将为南京人民提供极大的实惠。

作为这场盛会的主角,南京将大大方方地站立在国际大舞台,在聚光灯下,所有观众的目光都将注视着它,去观赏它的城市面貌,体验它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南京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南京和世界各国也将有机会进行更充分的交往合作,这座城市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4.2 城市文明之花——南京将挥洒更强的人文绿都色彩

国际化人文绿都,是南京推广已久的城市定位,而青奥会正是人文与绿色的完美之合,浇开城市文明之花,让南京挥洒出更强烈的人文绿都色彩。

备战青奥会,南京将从办绿色奥运入手,借此来带动整个城市的环保、低碳产业的大发展、大升级。为保证办成一届绿色青奥会,南京将继续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快推动节能减排和促进工业生态化升级转型等方面都会有‘跨越式发展’,预计4年间这方面的总投入会达到120亿元。从房地产,到旅游服务业、流通零售业,再到环保低碳产业,甚至装饰行业,南京和江苏的上市公司,都将迎来一轮青奥会行情。南京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更加符合现代发展理念。

对于南京的普通市民来说,青奥会带来的变化更有那股清新活力之风。根据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设想,青奥会的主题不仅仅是比赛,它看重的是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和全世界青年朋友的互动,并以此让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卓越、尊重和友谊能更广泛地被青年群体接受。

南京青奥会的申办宗旨是“让青年走进奥运,让奥运拥抱青年”。南京有700多万市民,其中有230万人是青少年,他们才是南京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身体素质都将与南京的未来休戚相关。青奥会在南京的举办,南京青少年作为东道主,将接受一场奥林匹克的特殊洗礼。相信经历青奥会,南京将掀起全民运动热,南京的青少年将能够热爱体育,热爱锻炼,走进奥运,与奥运来一个亲切的温暖拥抱,将那种竞技精神留到心里,将拼搏精神融入每日的生活。

南京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都有影响与发展,给南京人民与世界对话的机会,提升南京人的文化体育休闲品味,进而更好地推进城市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指数,获得更加满意的生活环境。

5.后青奥时代的不利因素与对策 5.1 不利因素

一般而言,在后青奥会期,即青奥举办后的2~3年间,是后青奥会筹办过程中就必须

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总需求无可避免地急剧下降,比赛场馆、运动员村、新闻中心等面临如何后续利用,后青奥会拉动的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又面临如何运营等难题。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时间可能会出现青奥带来的“低谷效应”。我们必须意识到,举办青奥会决不是进了赢利的保险箱。

对于主办城市来说,最棘手和最难以“可持续发展”的是赛后奥运场馆资金投入的回收。鉴于青奥经济前期的场馆建设是一种非生产性投资,从奥运会的情况看,各国在奥运会后都存在从申办成功到举办期间经济增速,又突然递减的现象,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体育场馆闲置、奥运村楼宇销售困难、基础设施使用率不高、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等问题。所以青奥后的重点是要解决好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的后续利用问题,否则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就会成为举办城市的沉重负担。

以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为例,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体育场馆建设失去控制。组委会先是大兴土木, 一切都要新的好的,在城北地区开辟奥林匹克中心,无论大型主体育场还是游泳馆、自行车场、奥运村等都很豪华,造成了债台高筑。还有一个意外是,1973年4月份这个场馆开始建设,没有料到的是开工不久发生了大罢工,6个月的大罢工使这个场馆的工程一直拖到1976年,举办奥运会的时候还没有完成。虽然勉强能举办奥运会,但是经济上损失了不少。场馆当时预算是6千万美元左右,但是实际花费了差不多将近10个亿。当时组织者考虑场馆在奥运会以后可以充分地使用,后来此场馆被著名的棒球俱乐部作为主场,同时也被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和摇滚乐的主场。可惜,这一切都无济于事,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火炬在30年前就熄灭了,但是一个脱离现实的财务预算和计划使蒙特利尔人今天还在为场馆继续负债。

5.2 应对策略

5.2.1 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

作为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如果全部由国家、地方政府投资,会超出政府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且风险更大,也缺少活力。我们可以在建设上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在青奥运场馆建设中,可以将主要新建的大型项目由企业联合体进行公开竞标,然后投资、运营。这种机制对控制投资规模和赛后利用都有好处。

5.2.2 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改造利用

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赛后体育场馆利用率分析,单体场馆效果并不好,奥运会后闲置率比较高。因此不再重蹈“奥运落幕场馆凋零”的覆辙,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从其他举办奥运的城市看,利用商业开发,酒店、展览、会议、办公等综合利用,提高场馆的利用价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有体育专门机构对世界上近百个国家的体育设施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单纯就大型体育场馆而言,它可以做好管理,但难以靠经营来维持,更不用说回收巨额投资了。

我们可以在青奥会后拆除部分临建性场馆,青奥运会期间用作乒乓球、羽毛球、击剑、摔跤比赛等项目的场馆,奥运会结束之后将成为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地;可以将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等改造成会展中心和文化设施;可以将运动员公寓改为住宅出售,生活服务用房将成为住户的公共空间;奥运村内的一些服务设施将改造成为居住区的娱乐休闲中心等。

6.本文结论

南京申办青奥会是南京旅游业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仅将给南京市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也对南京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在吸取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

合南京自身的优势,探索、选择、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坚持走社会化、一体化、国际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不断进行经营创新,建立政策、金融、人文环境等多方位的支持系统。

本文充分认识了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理顺南京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对于促进南京稳定持续发展,推动南京市经济持续增长都具有较大意义。

7.致谢

在本论文工作完成之际,我们谨向各位研究性学习指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在研究期间,班里的其他同学给予了我们热情的帮助。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篇:南京青奥会与低碳生活认知度调研报告(定稿)

南京青奥会与低碳生活认知度调研报告

2010年,南京成功获得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我们通过走访个别南京市民家中和发放问卷的形式分析了南京市民对于青奥的了解程度,以及市民们在生活中是否具有“低碳”的理念。通过调查发现南京市民对青奥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对于“低碳”的了解程度较高但是只限于比较浅的层次且能践行低碳生活习惯的人并不多。本文的研究对南京迎接青奥会和建设“低碳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正文 目的:

通过走访个别居民家中和发放问卷的方式来研究南京市民对于青奥会和“低碳”的了解程度。发现和解决市民生活中一些不够低碳的生活习惯。为建设“低碳社会”对政府、媒体、南京市民等给出一定的建议。背景:

1.2010年,南京成功获得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时间:

2011年7月10日、13日——发放调查问卷 2011年7月14日——走进市民家庭 地点:

新街口、地铁上、夫子庙、南京图书馆、书店、商场、肯德基、莱迪地下街区

人员:

“绿色青奥,对话南京”环保青年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 调查手段:

1.在市民家中我们采用访问的形式了解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生活习惯。

2.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南京市民对青奥会和“低碳”的了解程度以及了解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低碳的生活习惯和有何种低碳的生活习惯。发现问题:

利用假期我们暑期实践小组来到了一些居民家中进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居民们在注重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主动收集废旧电池,尽量使用环保购物袋方面做的很好,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在打印时并没有采用双面打印的方式,而且一些不用的小电器没有及时关掉。为了探究南京市民的“低碳生活”意识如何,以及对于即将到来的青奥会的了解状况如何,我们暑期实践小组组织了一次调查问卷,问卷的结果如下:

我们“绿色青奥,低碳生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共面向南京市民发放870份问卷,收回850份有效卷,有效率97.5%,符合调查问卷回收预期要求。在受调查的市民中,男性人数占47.6%,女性人数占52.4%,从被调查者得年龄段上来看,不超过40岁的中青年人居多,由于中青年是现在以及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由他们所反映出的问题将对迎接青奥和构建低碳社会更有建设性的意义。问卷内容涉及人们对“青奥会”和“低碳”的了解程度,以及人们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的表现如何等。现将问卷分析结果详述如下:

1、您知道南京申办 2014 青奥会的口号吗?

A.更高,更快,更强

B.点燃青奥梦想 C.与青奥共成长 D.不知道

在调查中,有38.72%的市民选择了正确的C答案,其余的61.28%的市民没有选对或者不知道青奥会的口号,反应出人们对于青奥的了解程度并不高。

2、青奥会参赛运动员年龄要求在__至__周岁。

A.12;18 B.14;18

C.16;20 D.不知道

在被调查的850人中,有34%的人选择了正确的B答案,其他的市民都不知道青奥会的参赛运动员年龄要求。

综合这两题可以看出南京市民对于青奥会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由此可见,在于对市民的宣传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有必要向市民普及青奥知识,提高市民对于青奥会的认知度。

3、下列南京市为办好青奥会所做的基础建设规划,您知道或了解的有(可多选)A.地铁三号线工程 B.雨污分流工程

C.“10纵10横6射”道路改造工程 D.禄口机场二期工程 E.“呼吸质量”改善工程 F.全部不了解

对于南京市为准备青奥会而做的基础设施建设,南京市民的了解程度如上表所示,在850份问卷中我们得出,市民对于地铁三号线的了解程度最高,有526人选择了此项,而其他的5项工程市民相对较少,大约只有1/3的市民了解。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南京市民对于青奥的关心程度还不够,同时政府建设的这些工程还未能引起市民的注意,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人们对于三号线的了解程度较高也反映出人们更关心交通建设,可见交通方面的工作可以作为建设青奥的一个重点。

4、您认为举办青奥会给南京与南京市民带来什么影响 A.弊大于利

B.利大于弊

C.不好说

对于南京举办青奥会,72%的市民认为利大于弊,23%的市民认为不好说,只有5%的市民认为弊大于利,可见大多数市民很支持青奥会的举办。通过举办这样一次青奥会对于南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影响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总体来说,青奥会给南京带来的好处是大于其带来的不便。

5、您认为南京青奥会应当如何贯彻“环保低碳”精神?(可多选)A.利用现有场馆,避免重复建设 B.建筑物应用节能环保材料 C.使用绿色能源,完善废物处理 D.使用氢燃料车等环保公共交通工具 E.建设零碳样板社区 F.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在收回的问卷中有大约3/4的人认为南京青奥会可以通过利用现有场馆,避免重复建设、应用节能环保材料、使用绿色能源,完善废物处理的方法来实现低碳的目的,可见市民们认为节约是实现低碳青奥的关键词。另外有一半的人选择了使用氢燃料车等环保公共交通工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低碳青奥,可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开放环保公共交通,并且实行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

6、您听说过“低碳生活”的理念吗? A.知道具体内涵

B.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内涵

C.没听说过

在收回的问卷中我们统计发现,只有3%的人不知道“低碳生活”的概念,可见南京市对“低碳”概念的宣传还是很到位,市民们的了解程度很高。但是在听说过“低碳生活”概念的97%的人中有63%的人并不知道“低碳生活”的具体内涵,因而在对“低碳”的理解程度上南京市民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所以我们应当普及“低碳”的知识,以提高南京市民对于“低碳”的理解度。

7、您认为,在构建低碳生活的过程中,谁应该发挥主导的作用?【

】 A.政府以及政策法规 B.媒体舆论的倡导 C.老百姓自己 D.环保工作者 E.其它

对于在构建低碳生活的过程中,谁应该发挥主导的作用的问题,有大约45%的人认为应当由政府以及政策法规来做指导,也有近40%的认为是由老百姓自己来作为实践低碳的主体,可见在构建低碳生活的过程中,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同时还应积极号召群众自己行动起来,共同构建“低碳社会”。

8、您觉得“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A、关系到地球气候恶化影响,我正在采取行动减排对碳排放 B、觉得我有必要有所行动,但还没有采取行动 C、没有什么关系,“低碳”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调查的群众中只有6%的人认为“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有15%的人觉得我有必要有所行动,但还没有采取行动,79%的人认为关系到地球气候恶化影响,正在采取行动减排对碳排放。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南京市民绝大多数都相信“低碳”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同时很多人也正在采取行动努力减少碳排放,南京市民对于碳减排的积极性很高,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9、在炎热的夏天,你在办公室工作或在家里休息时一般把空调调到多少度? A、28 以上 B、25-27 C、20-24 D、20 以下(单位:摄氏度)

我们知道在夏季空调开在26度以上是比较节能环保的,在调查的群众中夏季将空调温度调至25度以上的占77%,由此可见在空调方面南京市民的使用方式很环保低碳,这是一个好现象。

10、您在家里会把垃圾分类后再投入带有分类回收标志的垃圾桶吗? A.当然会,尽最大的可能细分

B.偶尔会

C.不会,只一起丢弃

在对于垃圾是否分类后再投入带有分类回收标志的垃圾桶内群众的回答是这样:有29%的人会尽可能地细分,有45%的人偶尔会,有26%的人不会。由此可见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南京市民还有提高的空间,应该加强对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时相关的设施如有分类的垃圾筒也应当覆盖到所有生活区。

11、您去超市购物是否优先选择无包装产品? A.是,无包装产品会更节能环保

B.否,我不会刻意挑选无包装产品

在收回的问卷中,在超市购物时,有近2/3的人不会刻意挑选没有包装的产品,原因可能是市民在购物时对于包装产生的浪费和污染认识不够,也有可能是他们对于没有包装的产品的卫生有所担忧。我们要做的是宣传群众在有卫生保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无包装或简单包装的物品,杜绝购买那些过度包装的产品。

12、您在购物时是否习惯于使用自带的购物袋(环保袋)A.是的,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

B.不,我一般不会自带环保袋购物 C.偶尔会的,因为总会忘记携带

对于购物时是否习惯使用自带购物袋的问题有43%的人一直习惯携带,有23%的人不会自带环保购物袋,有34%的人偶尔会带。由此我们看出绝大多数的市民是有带环保购物袋的意识但是一直有这样习惯的人并不到一半。限塑令实施以来人们在环保购物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不足,我们下面应当继续宣传使用环保购物袋,最终使大多数的市民能有使用环保购物袋的习惯,所有市民都有使用环保购物袋的意识。

13、您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 A.非机动车类(如自行车、步行、电动车等)B.公共交通类(公交汽车、地铁等)C.其他(私家车、出租车、摩托车等)

在市民的交通工具方面,使用非机动车的大约有3/8左右,乘坐公共交通的大约有一半,而使用汽车、摩托车的不到1/8,可见南京市民在交通方面是比较低碳的。

14、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常常进行废物利用(如塑料瓶制作储物盒等)A.是的,废物利用省钱又环保

B.否,我没有精力与能力实现废物利用 在日常生活中,大约有一半的市民能够做到废物利用,对于此,我们可以加强对市民废物利用的观念,多宣传废物利用的好处,倡导市民尽可能地进行废物利用。

15、您知晓“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吗? A.是的,我了解”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B.听说过 但不是很了解 C.没听说过

对于“哥本哈根”会议只有19%的市民不知道,在剩下的市民中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的居多,可见市民对于“低碳”的关心程度比较高,但是了解程度还不够。

16、您有下列的低碳生活习惯吗?(可多选)A.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B.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具等绿色环保电器 D.合理点菜,吃不完的打包带走 E.双面打印,节约用纸

F.不用的时候,随手关灯,关闭电源 G.购买小排量,节油性汽车 H.坚持淋浴,避免浴缸沐浴

在市民生活的低碳细节中,有3/4的人能够做到不用的时候,随手关灯,关闭电源。大约5/8的人能做到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具等绿色环保电器、合理点菜,吃不完的打包带走、坚持淋浴,避免浴缸沐浴。有一半的人能做到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双面打印,节约用纸。有1/4的人能购买小排量,节油性汽车。由此看出,一半以上的市民都能意识到生活中节能的细节,特别在家居生活中,如随手关灯等做的很不错。对于只有1/4的人能购买小排量节油型的汽车,我们认为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只乘公交并未考虑过买私家车,于是人数相对较少。解决方案:

一、青奥会

1.从问卷中我们得知市民对于南京青奥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对此我们暑期实践小组有以下建议: ①政府:政府应当起到引导的地位,指导青奥会的宣传工作,可以成立青奥宣传小组,专门负责青奥会的宣传工作;

②媒体:媒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诸如制作青奥宣传短片等来向大众宣传青奥会;

③青奥委员会:青奥会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青奥纪念品的义卖等来提高青奥的知名度 ④南京市民: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南京市民对于青奥会的支持率是非常高的,那么在青奥的宣传工作中南京市民就可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市民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们宣传南京青奥会。2.从这份问卷中我们看出南京的市民们对于青奥会时期的交通问题很关心,这对于政府部门有着启示意义。在青奥会之前政府应当注重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交通质量,在青奥会期间也要调度适当以保证交通的顺畅。

3.在问卷中市民反映了对于青奥会建设的如下建议: ①政府:政府部门在青奥会的建设规化方面应当全面合理的考虑,尽量使用已有的场馆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在交通方面可以加大对低碳交通的投资譬如增设氢燃料公交等。在经济发展方面应当寻求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

②青奥场馆的承建单位:在建设青奥会相关设施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使用节能材料,妥善处理好废弃物,并尽量使用绿色的能源。

二、“低碳”理念

1.从问卷中反映出市民对“低碳”这一概念的了解程度高但理解的不够全面。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媒体应当加大宣传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向市民介绍“低碳”的具体含义以及一些低碳的生活方式,譬如鼓励多走楼梯,双面打印等等

2.市民认为构建一个低碳的社会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和百姓,因而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来保障“低碳”社会的构建,对于百姓而言应当注重自身的日常生活逐渐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

3.从问卷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绝大数的市民认为“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大一部分市民已经在积极行动中。这对于政府部门的启示是在制定相关低碳政策是会很少阻碍,对于一些媒体而言则需要对市民积极引导使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方式来参与“低碳”社会的建设,使市民对低碳的热情能够转变成行动。

4.在市民的日常生活部分我们发现在节约能源方面市民们做的很不错,但在垃圾分类回收、选用无包装产品、废物利用方面则有些不足。对于垃圾分类回收:

①政府可以投资相关设施的改建,将无分类的垃圾箱全部淘汰改换成有分类的垃圾箱,同时对民众进行积极的教育。

②媒体则应当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以及垃圾分类的标准以保证市民能正确的进行垃圾分类。对于无包装产品:

①政府:可对一些无包装的产品进行一系列补贴。②生产厂商:应自觉减少包装消耗,杜绝多度包装。

③市民:在日常购物的过程中尽量购买无包装的产品,杜绝过度包装的商品。废物利用方面:

①政府、媒体等应积极宣传废物利用的好处。②透过一些途径向民众传授一些废物利用的方法。

同时,在问卷中也反映出超市环保袋的使用率还有待提高,因而政府、媒体应当对环保袋进行再次宣传,鼓励市民多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在公共交通方面,政府应当保证公共交通的通畅及安全,因为绝大多数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他们出行的方式。并且,为呼应将南京建设成为低碳城市还需要尽可能的使用清洁能源的公共交通系统。谢词:

值此调研报告完成之际,我代表我们社会实践团队向所有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和市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一直以来给我们帮助和鼓励的指导老师江桥和胡小武,他们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帮助我们完成调查问卷主题的确定。感谢在家中接受我们采访的市民,帮助我们完成生活中低碳细节的调查。感谢所有参与调查问卷填写的市民,是你们的真诚和认真确保了问卷的准确和质量。参考文献:

[1]王建明,徐振宇.城市年轻人低碳消费意识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的调查[J].未来与发展,2010(12):92-96 [2]王明磊.关于当前大学生对于低碳旅游认知状况调研报告[J].商业经济,2011(1):56-59 [3]李向阳,黄芳,李瑞晴.南京走向低碳城市的现实挑战和路径抉择[J].纵横社会,2010(8):169-174

第三篇: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对晋江鞋业发展影响调研报告

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对晋江鞋业发展影响

调查报告

摘 要:鞋博会,被会展界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展会品牌之一;鞋博会,也是“国鞋都”晋江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展会,代表一个城市发展的名片,见证一个产业崛起的脉络。然而晋江整个制鞋业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制鞋产业链是否经得住时代浪潮的强烈冲击和挑战?鞋博会的开展对晋江鞋业带来了什么?晋江鞋业在发展中还面临什么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团队走访了福建匹克集团、福建野力集团、华宇织造有限公司、晋江中泰鞋材有限公司等公司,对有“中国鞋都”之称的晋江做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实践中深刻地了解了鞋博会以及晋江鞋业发展,并就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推进晋江鞋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关键词:鞋博会,晋江,鞋业,产业链,发展

一、引言

(一)调查背景

1、国际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一体化及新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国际间的白热化市场竞争迫切要求中国的鞋业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以企在国际市场上谋求自身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晋江鞋业的建设是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2、国内背景

中国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短缺性经济向市场经济时代下的相对饱和经济的历史飞跃,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的价值观和生活形态也由过去的单纯的“20世纪赚金钱”向“21世纪赚休闲”以及过去的居住------工作两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的简单生活方式向21世纪的居住-----工作-----休闲------学习四维一体全新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中国旅游休闲鞋业的再次细分。而中国鞋都(晋江)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诞生了。

3、厦漳泉大东南区域经济的发展

21世纪的中国问题自两个方面:其

一、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要求迫使中国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迫使中国经济融入国际大环境以求得生存发展;其

二、是来自国内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低的根本性问题。而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已经变成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也是党和各级政府非常关心的头等大事。因为,“国家的发展看区域、区域的发展看城市、城市的发展看产业、产业的发展看地产”,这是国家的发展法则,问题的关键是看从何处入手的。

所以,作为中国第二级区域的代表-------厦漳泉大东南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如何加速本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已经是国家和泉州市委、市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大泉州战略的突破口也正是这一法则原理下所涉及的问题核心。鞋业是泉州的龙头支柱,但是影响泉州经济发展的恰恰是城市的系统规划、整体布局和综合开发问题,特别是产业园区的系统规划与布局,而中国鞋都的诞生体现了上届政府立誓改变这一困扰泉州经济发展的问题的实质性举措。把过去的分散性、小规模、技术与品牌文化含量低、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差的不良局面,改变成为大区域集团化、集中化、科技与文化含量高的国际鞋业物流港,以增强晋江制鞋企业的竞争力和促使它们早日充分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舞台,为泉州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中国鞋都作为泉州市的第一个地产大盘的诞生势必会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大泉州的城市化进程发挥革命性引领与推动。

(二)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概况

为加强海内外鞋业界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晋江形成全国性鞋成品、鞋材、鞋机及鞋相关产品的交易市场,促进中国制鞋业持续健康发展,晋江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国际鞋业博览会。

如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已不仅仅是产销对接的有效平台,而是通过产品、品牌和展台形成的合力,共同承载着鞋业的文化内涵。

1999年,在分工细密、配套完整的晋江鞋业产业链和生产协作群体的支撑下,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应运而生。经十一年磨砺,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如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已成为全国专业鞋业展会,具有行业风向标作用,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展会”之一。

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第一届到第四届):以“小地方办大展会”的理念,依托日趋完善的制鞋产业链,顺应鞋业旺盛的拓展需求,创办鞋博会。这一阶段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完善展会相关配套设施,吸引企业参加,展会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发展阶段(第五届到第七届):展会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展会逐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轨道,参展企业数量增多,开始由企业唱主角,政府逐步淡出。

调整阶段(第八届到第十届):展会走向精细化、专业化、环保化、国际化。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参展质量,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国际化道路日渐宽阔,东南亚等地客商纷纷参展采购。转型阶段(第十一届到第十二届):展会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更加突出行业贸易平台、产业链纽带及展示创新成就窗口的定位,为更多鞋业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加油站”。(三)晋江鞋业简介

制鞋业是晋江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在晋江市陈埭、池店、内坑、青阳、梅岭、西园、西滨等镇(街道)。在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集中的发展进程,目前晋江鞋业已步入转型升级阶段,成为晋江市域内最成熟的产业集群之一。

晋江市现有鞋类生产企业3112家,从业人数超38万人,年产鞋9.5亿双、皮革总产量10亿英尺,主要产品包括有专业运动鞋、旅游鞋、休闲鞋、时装鞋、凉鞋、雪地鞋等数百个品种和规格,其中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产品远销163个国家和地区。形象地说,全球平均每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鞋。

晋江制鞋业还拥有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全市已形成了鞋成品、鞋机、鞋材、皮革、鞋业化工等企业生产齐头并进、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市内还拥有大量模具开发、鞋样设计、出口代理等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配套行业,企业已基本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制鞋业的发展,还带动区域鞋材市场的配套繁荣,鞋业重镇陈埭现已形成陈埭鞋材市场和中国鞋都两大区域配套市场。

近年来,晋江市鞋业企业还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通过依托个性化、差异化产品 定位、斥巨资聘请形象代言人、召开春、秋两季营销会议等形式,致力于拓展品牌对外影响,全市鞋业企业聘请的影视、体育明星多达70多位,年广告费投入近10亿元。部分企业还通过参与顶级体育赛事合作,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晋江制鞋业装备了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同时,企业十分注重自主研发投入,全市规模以上鞋业企业均自行配套产品研发机构,其中有4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省级

技术中心、5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泉州市级技术中心,全市制鞋业依靠自主研发,目前共掌控了鞋业生产2000多种核心技术、拥有189项专利。

二、调查的意义及方法

此次社会实践以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进行深入调研,考察晋江鞋博会对晋江鞋业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鞋都——晋江的制鞋业发展过程及其产业链,切身感受了晋江鞋业在加快海西建设下发展成果。团队成员通过书刊和网络从理论上获得间接资料,再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可以获得第一手的直观资料,参观晋江SM广场、中国美旗城,查阅地方市志,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可信的宝贵资料;走访当地鞋材企业、鞋级企业以及鞋成品企业,采访晋江市制鞋工业协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获取更为详实的资料;将统计的资料通过科学分析法分析,从而得出从而得出形象、客观、科学的统计内容。

二、调查的成果

(一)晋江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多年前,谁也不曾想到,毫无制鞋传统的晋江竟会与鞋子结下不解之缘,20年后的今天,晋江成为了全国制鞋主要基地和世界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全市现有鞋业生产经营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产量5亿多双,年产值近200亿元,出口量3亿双,出口创汇12亿美元,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3月19日,晋江被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4家机构联合命名为“中国鞋都”。作为晋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晋江制鞋业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1、打造鞋业航空母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晋江鞋业主要依靠几支锤子、几把剪刀、几台缝纫机起步,从事投资少、技术要求不高的珠拖鞋、硫化鞋生产,鞋业生产企业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市场效益低下。进入上世纪90年代,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晋江制鞋业开始通过嫁接外资,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装备,走增资扩营、规模扩张之路,着力打造制鞋业的“航空母舰”。目前全市已拥有年产值超过千万的企业130多家,其中超过亿元的企业近10家,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产值占全市鞋业产值的35%,并培育了一批如安踏、寰球、三兴、别克、爱奇等鞋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在2000年全国旅游运动鞋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前20名的排行榜中,晋江制鞋企业占了8家,安踏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连续3年稳居国内首位,寰球、国辉、爱奇、万事达等一批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在国外市场日渐走红,其中寰球公司“亚礼得”品牌已在东欧市场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

2、打造产业一体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晋江坚持从转型、升级、接轨入手,不断创新思路,促进鞋类产业做大。目前全市鞋类产品生产已形成了品种繁多、规格齐全的格局,有运动鞋、旅游鞋、皮鞋、凉鞋、胶鞋、休闲鞋、时装鞋、登山鞋、珠拖鞋、旱冰鞋、雪地鞋、劳保鞋等数百个品种和规格,其中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旅游、运动鞋总产量的1/4,占世界总产量的1/8,有这么一种说法:全球平均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鞋。制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目前晋江从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机直至数字模都有区域内的专业厂家为成品鞋企业从事配套生产,并涌现出如宏玮鞋材、泰亚鞋材、盛辉鞋材、峰安皮革等一批规模化鞋材生产企业,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作为鞋业配套产业的制革行业也在晋江安海镇迅速发展,并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制革基地和集控区。鞋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区域鞋材市场的繁荣,晋江鞋业重镇陈埭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鞋材一条街”,该市场集鞋业原辅材料批发、零售、鞋机展销为一体,吸引了浙江、江西、四川等国内省(市)和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阿根廷、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鞋材机客商入市经营,年交易额超20亿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之一。目前一座新兴的、规划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85亿元的陈埭鞋材商贸市场正在加快建设中。从一定意义上说,晋江鞋业产业的聚集区域优势为专业展会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3、打造品牌铸风采

质量是晋江制鞋业的制胜法宝。在发展初期,晋江鞋子曾因质量问题屡遭消费者投诉,有“星期鞋”、“过街鞋”之说,在经历了市场萎缩、产品滞销的阵痛后,晋江制鞋企业励精图治,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注重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引进高级人才和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累计引进自动制鞋流水线2000多台(套),EVA鞋底一次成型注射机近60台,年均投入技改资金8亿多元,鞋类产品质量从鞋样设计、鞋材选择、设备更新、工艺改造、产品开发等方面已向高层次发展,相当部分产品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晋江鞋业企业自行开发的鞋类款式快速仿型CAD/CAM系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PU合成革、PV二层革等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纳米、莱卡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鞋用材料技术的更新变革。在完成产品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晋江制鞋业借鉴世界名牌发展经验,导入IC管理,开展质量认证,狠抓产品质量基础工作,同时斥巨资聘请影视体育明星作形象广告、品牌代言人,致力于品牌运动。泉州市寰球公司于2002年9月12日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级出口免验评审,成为全国第十家、鞋类行业第二家、福建省首家产品出口免检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20多家鞋业企业分别在各级电视台做广告,仅陈埭镇制鞋企业年广告投入就超过3亿元,打开央视五套或部分地方电视台,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时下热力四射的电影明星、运动明星正在荧屏上通过时尚动感的画面和充满青春活力的广告语恣意展法着晋江鞋的动力风采。名牌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晋江制鞋业做向品牌经营的基础,目前全市制鞋业共获得1个全国驰名商标、3项中国名牌产品、7个福建省著名商标,8个泉州市知名商标,在众多消费者眼里,晋江已成为世界旅游运动鞋的代名词。

4、打造市场天地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晋江广大营销人员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为晋江鞋走向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90年代,晋江制鞋企业开始通过设立专卖店、专卖柜、专卖点,与消费者建立了直接的购销关系,用实力和产品质量占领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剧烈,部分鞋业界先知们又开始走出国门,通过参加国内外知名鞋展、在国外设立办事机构等形式,大力拓展国际市场,1997年以来,全市累计共有300多家(次)企业参加了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德国杜赛尔多夫国际鞋展、美国拉斯维加斯鞋展等国内外专业展会,有20多家制鞋企业在世界25个国家设立了近50个商务机构。2002年11月,“安踏、寰球、爱乐、别克、恒强”联合进驻匈牙利最大的物流中心“亚洲中心”,创建了“中国鞋都晋江街”,并于今年3月7日开始试营 业。今年4月份,安踏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到台湾金门地区开设专卖店的企业,并在新加坡繁荣商业区开设6个专卖店。为进一步加强晋江制鞋业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协作,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推动鞋类产业升级。从1999年起,晋江市政府牵头协同有关部门在晋江SM广场连续举办了四届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四届博览会的商业效益、办展规模、布馆水平、服务质量逐届都有长足进步,参会客商遍及国内上百个城市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到会客流量近30万人次,累计达成合同交易额近70亿元,赢得了各地客商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成为了晋江鞋业打造地域品牌,扩张产业优势的重要平台。第五届鞋博会已正式升格,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本届盛会共设立1419个展位(其中境外参展展位355个,占25.3%)荟萃了国内外鞋类制成品、鞋革材料、皮革化工制品、制鞋制革机械设备和鞋业科研、设计的最新成果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国际制鞋工业的新水平、新成就 为海内外鞋业界同仁展示企业风采、扩大品牌宣传、交流行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谋求发展商机搭建了理想舞台。

(二)晋江鞋业发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一年一度的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四月份开幕。从1999年点燃鞋博展的火炬,这已经是第十届了。自古有云,十年磨一剑!历数晋江鞋博会的十年历程,虽然谈不上丰功伟绩,却也算是汗马功劳。毕其十年之功,晋江鞋博会在推进晋江鞋业产业升级的战略结构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推进器功能,特别是在2000年代的前几年,晋江鞋博会既成就了晋江整个制鞋产业,更成就了一大批晋江知名鞋业品牌。

然而,从2005年开始晋江鞋博会就渐显颓势。此时此刻,晋江鞋博会面临一系列尴尬的处境,其对于晋江鞋业产业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自身也从鞋企争相参加的一个香饽饽成为政府主导下的一根“鸡肋”。地方政府在分析,晋江鞋企在深思,组委会在检讨——晋江鞋博会为何沦落至此……?

其实,抛开晋江,放眼全国,就会发现这一问题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同一时刻,成为鸡肋的展会不独晋江鞋博会,各地举办的规格不等的专业性展会甚至上至国家级的中国体博会、中国服博会,都愈发的显得魅力散尽,力不从心,参展商的参展激情也愈发消逝。

虽然说鞋博会的日渐式微是综合方面的原因,既有宏观环境的障碍,也有微观层面的限制。深究其根源,我们认为,晋江鞋博会的逐渐走低与其不可规避的四大缺陷存在息息相关的联系,这四大缺陷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晋江鞋博会的振兴就很难实现。

1、晋江鞋博会日渐式微的四大缺陷

晋江鞋博会创办之初,晋江正处于运动鞋产业历经十几年积累正要向上发力的特殊时期,这个时刻晋江鞋博会横空出世,就象是雪中送炭一般,给予了这些准备崛起的运动鞋品牌一个更高层次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晋江鞋博会创办之初赢得了运动鞋行业的热力追捧。然而,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体现出“福祸相依”的宿命。晋江的地区属性和运动鞋的专业细分定位在近十年后的今天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四大难题——会展的“权威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1)权威性的丧失令鞋博会失去核心发展动力

首先,晋江鞋博会因其专业细分的定位,更多的只能体现为体育行业大环境下的一个组成部份。所有主办单位、参会的关联单位、参展商都是体育行业、各个地区的一个组成部份、一个局部。局部往往无法代表全体,这一点也影响到鞋博会在发展方向上就不可能向上升级,成为大区域级或是国家级的会展。

其次,晋江鞋博会并没有建设成为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舞台,仅仅只是一部份品牌的简单形象展示。因此,展会并不能为行业指出全国流行的趋和发展方向,也因此而失去了相当一部份希望借助展会保持与行业的密切联系,了解行业最新前沿资讯的参展客户。

最后,晋江鞋博会一直缺乏国际、国内其它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如Nike、李宁等参展,仅仅只是晋江企业的一场费用高昂的独角戏。缺乏重要的行业号召力,自然就无法促成更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参展。

(2)独处东南一隅的地域性先天限制令鞋博会失去突围的机会

晋江鞋博会因其规格的限制,仅仅只能列为一个区域性的会展,并不具备全国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如果仅仅穷晋江一地之力的话,很难形成足够的力量向上突破,冲突区域的局限向更大的板块甚至全国推进,进而发展成为较有影响的较大区域或者是全国性的会展。而晋江自身既然解决不了问题,以区域鞋博会的狭窄定位又很难从华南、华东、华北、西南等制鞋重镇吸纳同行前来参展(附近的温州、广东已经自行举办鞋博会或类似展会),所以搞到最后,往往很容易变成晋江制鞋行业自己唱的一出“独角戏”——既缺乏“演员”,也缺少观众,很难有向上提升的机会。

(3)综合性的缺失约束了鞋博会的发扬光大

晋江鞋博会,顾名思义只是一个制鞋的行业会展,充其量也就是上至鞋材、辅料,下至市场零售。更有甚者,受产业格局的限制,晋江的鞋博会越来越演化成成运动(休闲)鞋的博览会。众所周知,一个运动鞋产业的体量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行业展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越做越小、越做越窄。

综合性的缺失一方面使得晋江鞋博会无法获得更多地区的制鞋参展商,另一方面则更是大大的制约了鞋业之外的其它关联参展商如运动服饰、配饰、器械等。最后变成只有运动鞋专业群体(原材料、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因其专业对口而存在参会的潜在需求,其它关联行业的专业群体已经不自觉的被(4)应用性的降低从根本上弱化了企业的参展需求

会展这种新式的传播沟通途径,具有展示形象、发展业务、交流借鉴等综合应用功能。这种功能在鞋博会创办的早期,因企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而体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一大批企业久经市场之后发展、成熟起来,它们对会展的需求也在发生内在的变化。譬如展示形象,早期万马齐喑、泥沙俱下的时候,企业首要的课题就是建立自己在产业领域内的形象,这一点早期的鞋博会做到了。通过参加鞋博会,一批实力鞋企受到了地区产业界的认同,也因此而获得诸多特殊的机会。时至今日,在成功确立地区范围内的形象之后,展示形象就变成了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销售渠道、专业客户、消费者这一层面,这一点恰恰是一个区域性的展会所不能实现的;发展业务的需求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业务的范畴被定义在寻找优质的产品、原料供应商,早期的鞋博会也确实满足了企业的这一基本需求。而在今天发展业务的范畴扩大到了获取更多的专业、实力商业合作伙伴,获得更多的行业意见领袖的亲睐,对于一个人气有限的区域性行业展会,这一点显然是办不到的。

如果说广东、成都、东北等地的类似博览会还可以提升区域范围内的影响的话,晋江作为企业的大本营,影响已经依靠企业十几年、数十年的积累基本完成了,并不需要依靠展会来达到这一目的,展会的应用作用也因此而大大弱化。

此外,鞋博会的招商也越来越限于政府发展的招商项目,对于企业的技术成果交易、产品交易、行业创新与创意交易、销售合作等基本层面的应用功能则被忽略了。参展企业所获得的回馈因缺失富有价值的“即时回报”而显得微不足道。企业的回报大幅综水,自然就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于参展的决策与决心了

2、从鞋博会升级为体博会,晋江鞋博会摆脱“鸡胁”定位的解决之道

晋江鞋博会因以上四大缺陷而星光暗淡!纵观国际、国内各大小展会,举凡盛行不衰者大多显现出“时间久远、范畴广阔、规格高企、回馈超值”等典型的特征。很明显,今时今日的晋江鞋博会并不具备这些特征。为今之计,要令晋江鞋博会再振雄风、重塑造辉煌,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而最有效的变革莫过于对展会进行本质意义上的变革——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

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看似仅仅一字之别,其实内藏乾坤。这一变革的实践,势必令鞋博会变得豁然开朗,势必将令鞋博会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蕴含了三重极为重要的战略思维。

首先,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将在会展外延上得以大幅度的拓宽。展会不再仅仅面对制鞋企业,展会所面对的对象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届时,运动服饰、户外运动和休闲用品、运动器械等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展会,势必将为展会带来超过任何一届鞋博会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参展企业,同时也势必将带来分布范围更广、更多的专业观展观众。这两点将促成会展在规模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在会展内涵上也可以进行无限的扩充。无论是属于实体的各类体育用品如运动服饰、户外运动和休闲用品、运动器械等,还是虚拟的体育智慧、体育媒介、体育活动等体育产业关联产品都可以进入体博会的参展平台,共同提供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观众。此举将大大丰富体博会的参展结构,完善体博会的功能与定位。

最后,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在会展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大大强化。当前鞋博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拓展无门、上升乏力。鞋博会变革体博会之后,全国仍至全球范围内的庞大的体育资源都属于体博会的参展对象,将令体博会在今后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内都不再遭遇结构瓶颈。

3、晋江鞋博会变革体博会的三大保障

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固然是晋江鞋博会走出困境的解决之道。但这条道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政府部门、体育业界都在广泛的分析与探讨。综合研究之下,我们认为近年来发生在晋江区域内的三大背景环境的转变为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垫定了坚实的基础。(1)产业结构趋于完善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晋江(福建)地区除了发展了强大的运动鞋产业,还实现了整个体育产业的全面进步,只是运动鞋的风头远远的掩盖了其它关联体育产业发展的事实——譬如运动器械方面福建以舒华、WNQ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在行业内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户外运动方面的洲克泳衣也是做得风生水起;石狮彭田庞大的运动服饰生产能力更是在国内坐拥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30年特别是近10年,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业界的锐意进取下,晋江(福建)地区整个体育产业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日渐成熟的体育产业格局为晋江(福建)地区举办体博会垫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说,晋江(福建)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举办体博会的基本面。

(2)政治环境变化下的独特地理位置

自从福建提出“海西”概念以来,福建一扫此前南被广东、北为江浙夹在夹缝中的尴尬地位。福建的地理位置开始发生战略性的转变。受惠于这一特定的战略转变,晋江举办体博会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始凸显。

除了晋江(福建)已经初具雏形的体育产业之外,南到广东、北到温州、东到台湾、西到江西整个片区的体育产业都开始呈现向晋江(福建)靠拢的迹象。晋江(福建)举办体育会,可以聚合中国体育产业最发达地区的资源,其影响力和实力之强,假以时日,甚至有可能和以山东、中原、北京为聚集区的中国体博会分庭抗礼。

以如此庞大的国内体育资源,完成可以支撑起体博会的正常运行!(3)地区产业力量的崛起

地区产业力量的崛起为晋江(福建)地区举办体博会提供了新的契机。

如果说十几年前晋江还是一个相对闭塞、手工作坊式的运动小城的话,时至今日晋江已经成为国内拥有知名品牌和规范产能最多(最大)的地区,这些崛起的体育品牌目前在国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号召力、影响力。也正是在这些品牌的影响下,国际、国内的一些中高端体育品牌、资源开始俯下身来关注晋江,重视晋江,晋江在国际、国内体育行业的地位日渐提升。这种提升一方面为晋江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国内行业优势力量的关注;另一方面更带来可贵的资源倾斜。晋江开始逐渐与国际、国内顶级运动资源零距离接触,无论是安踏的上市还是其它知名运动品牌的创新举措,莫不吸引国际、国内一流体育企业、资源的密切关注与积极合作。

在晋江(福建)适时举办体博会,对于进一步整合国际、国内体育资源,进一步提升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在国际、国内的战略地位,都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后记:

从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到中国(海西)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仅仅只是一个提议,看似几个字的变更,背后隐藏了促进地区产业进一步强势发展的历史使命。这一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政府主管部门、体育产业全体同仁的群策群力。

我们拭目以待……!

二〇一〇年九月

第四篇:大广赛函〔2012〕01号 关于举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的通知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文件

关于举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的通知

大广赛函〔2012〕01号

各分赛区负责院校及相关高校: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经过2005、2007、2009、2011连续四届的成功举办,在全国高校及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南京青奥会”)将于2014年在中国南京召开,南京青奥会组织委员会委托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承办“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

为了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经大广赛的主办单位研究同意,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决定承办“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

本赛事的主办单位是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承办单位是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

“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设置了多达两千多个获奖名额和奖金,获奖证书将由南京青奥会组委和大广赛组委会共同颁发。

南京青奥会是国家承办的国际重大赛事,对设计标准的要求很高。南京青奥会选择大广赛这个平台,是对我们高校学生群体设计能力的信任和期待。请各地高校给予重视,在认真总结四届大广赛的经验基础上,积极做好赛事的发动、推广和组织工作。“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竞赛的参赛办法、参赛选题、时间安排、竞赛要求等内容详见大广赛官网。

联系人:李勤、刘梦,联系电话:010-58612106、010-58612108,传真:010-58612105。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委会2012年2月6日

下载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研学 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举办青奥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研学 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