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技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劳动技术教研组经过全组教师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团结协作、务实进取教研组风格。老师们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研组教师能从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和健康的教育心理施教,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按照学校的常规教学要求,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能正确看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的意识和态度,关注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的进步,本着“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这一理念开展教学工作。教研组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强。教研组的老师注意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人际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认真搞好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集大家的智慧,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理念,研究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形成共识,减少个人失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我校办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我校数学科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正迎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又一个春天。
一、教研组教师基本情况
劳技组现在是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团结合作、和谐共事的集体。全组现有专任教师共2人,全都符合学历要求,都是高级教师,共2人。学历达标率100%。教研组教师都是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教研组师资雄厚、潜力无穷。
其中杨龙林老师是小学高级教师,曾是区劳技学科带头人,是区劳技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王忠明老师是小学高级教师。吴玉龙老师 是小学高级教师,市、区科技教育先进个人,曾先后指导培养出三位中国少科院小院士。
教研组教师有敬业精神,教书育人、师德高尚、充满爱心。他们潜心教学、爱研讨、喜钻研、勤辅导。近几年在全国、市、区级比赛中屡屡获奖。是一个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团结合作、和谐共事的集体。
二、教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劳技学科我校四、五年级开设。并配合科技学科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创新设计、制作、竞赛等一系列活动。
三、学科组建设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学校教学计划、推动学校发展,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我组根据学校的标准要求,并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集中建设目标明确,积极开展系列化的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的工作效果。通过努力,我组已建设成为有特色、出成效的教学基层单位。
我们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和谐、充满创新活力的战斗集体。通过学习,组内成员拥有共同的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生成才观、教学艺术观,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组内人际关系良好,又具有健康的竞争协作精神,在工作中真诚合作、各抒己见;在成果面前,互敬互让。全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科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是建设好科组的保证,是达成科组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上课必须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主线,会学为 主旨;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多练,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四.教研组教学常规要求
(一)备课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的基本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坚持集体备课。
2.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组织结构、吃透重点、难点。
3.深入研究了解学生,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授之以渔,想方设法将学好劳技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确定最佳教法。
5.写好教案,教案中要求有课题和三维目标,确定该堂课的重难点,制定教学实施过程,有作业布置。
6.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写出心得体会,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二)上课
1.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严谨、科学地组织学生听好课,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2.教学目的明确,要有效突破重点、难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教学内容要讲得准确、明白,所讲内容要符合科学性。
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启发式教学,戒除满堂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6.教学语言要求准确生动,逻辑严谨,语调高低,快慢适度,课堂教学要富有激情,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7.板书要求工整,清楚,有条理,字迹要端正。
8.精讲多做,优化教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按时上下课,做到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
10各级教学都要求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放在课堂教学首位。
(三)计划和总结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本学科的特点、目的、任务,了解教材结构和双基内容。
2.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风、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
3.认真分析本学期和本学年学科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4.认真确定本期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情况;②本期教学目的;③提高目标;④提高学生质量的措施;⑤具体安排出教学进度计划
5.期末要认真对本学期或本学年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近年来,劳技学科曾获全国小学生创作设计一等奖,优秀指导奖,教师技能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学习单设计三等奖等
五、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回顾近几年所走过的路,虽然我们的教研组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与我们的期望值有一定的距离。根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在今后的科组建设中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让集体备课成为全体教学教师的职业习惯,使教学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更大提高。
有道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数学科组的老师将会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发扬数学组优良的组风,团结协作,我们的下一次的教学成果、教研成果将会更上一层楼。数学科组的明天会更好。
劳动技术组 2011-12-14
第二篇:评课稿劳技
听《翻盖垃圾桶》随感 推荐
《翻盖垃圾桶》同题开课,三堂课同一内容不同人执教,最能平行比较教师教学的成效。三堂课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细细分析,可吸取借鉴之处颇多:
1、巧用放大教具,凸现教学重点。
每位老师都用了放大的实物教具,都通过拆的方法,分解作品,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目了然的掌握了翻盖垃圾筒的组成部分。利用分解的实物板书翻盖垃圾桶的结构,整体板书效果简洁、合理,凸现主题。
2、针对难点清晰示范,精讲精练。
本堂劳技课中,教师通过学生自学确定疑惑点(即难点),通过录像或示范演示清晰讲解,让学生清晰过程,规范操作。演示中有老师还运用了错误零件的比较,通过辨析让学生更明确目标,短时高效的掌握方法。还有老师把制作难点的操作单独提练出,让全班跟着老师做。通过模仿制作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这个环节很实用。每堂劳技课中都有必要的技能,每个同学都应该学习和掌握。如果说通过合作减少了学生必要的技能练习,那么制作的“成果”只是锻炼了个别学生,另外更需要锻炼的学生作了陪练,合作形式只是“做秀”。
3、内涵丰富,注重评价。
三位老师在上《翻盖垃圾桶》时,从环保角度,都不同程度的进行扩展。这体现了劳技课程的丰富内涵,劳技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每位老师都有教学的评价,注重师生的互评,有评价成功,也有评价不足,体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评价中有谈老师还采用了让学生把不足的作品进行“修理”的方式,让调整作品,改进作品质量。这个细节值得我们教师重视。劳技学习掌握方法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一撮而就,学生遇到问题,制作不完美很正常,关键还要学会调整。学会观察、掌握要领来调整作品达到最佳效果。给学生时间、允许学生出错才能更显教育引导的本色。
4、打开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生成。教学临近尾深,有两位老师都让学生思考了还能利用其他什么材料制作翻盖垃圾桶,还可以设计什么样的翻盖垃圾筒的问题。通过实物,形象的展示,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火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谈老师的新结构垃圾桶,学生更是兴趣浓厚,课后的生成、探索更是丰富多彩。虚称是“学生的作品”其实是老师的精心设计作品,这是教师深入教学,精心研究,实践探索制作的结果,这更需要我们劳技教师做个有心人观察生活,沉于研究,更要埋头实践。
关于中小学技术学习领域改进上课的建议 推荐
本学习领域包括信息科技和劳动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与技术实践的统一性是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过程要以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技术学习领域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技术实践素养
本学习领域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特别重视过程与方法维度所提出的要求,以具体任务或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实践为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素养。
教师要运用项目任务和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学生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学习进程中,实现能力的循序渐进、知识的逐步积累、技能的日益娴熟。教师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比例,尽可能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积极、生动、活泼、有意义的学习;要增加师生的教学互动,通过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寻找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同时,技术教学不能使学生单纯从活动到活动、从问题到问题,而忽视深入理解其中的 1 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解决问题之后,体验并总结各种方法和原理,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如信息科技学科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揭示信息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指导中学生在小学信息科技学习的基础上,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构建成前后连贯的、灵活的、具有较高迁移价值的知识体系。
二、技术学习领域教学
要努力探究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基础方法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项目和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逐步形成知识间的关联、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逐步加深对信息科技的理解和兴趣,内化知识与技能,正确判断各种信息来源。为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让学生进行积极深入的思维,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不能让学生如何努力也无法找出答案也不能让其不经思索就得出结论,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获得答案。
教师还要提倡探究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在项目或活动学习中,通过主动的探究,逐步加深对技术要素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对技术领域不断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在认识技术基本特征、把握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如劳技学科的设计要求主要是指对作品的外观、形态、风格、功能、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或创新。
三、技术学习领域教学
要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完善学习方式采用合理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保障。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讨论、做计划、绘草图、技能操作、作品制作、拓展练习等多种学习方法,主动地发现技术操作行为中一些可迁移的因素,把握技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而学生通过信息化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能自觉遵守团队合作的规则,愿意沟通和交流,明确并自觉履行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适宜于合作的活动或项目,鼓励协作思维,指导学生规范合作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在信息化环境中合作学习、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要强化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并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合理更换个人的角色,根据问题的需要分解项目任务,再落实到小组与个人,达到既使学生体验完整的过程又合理分工与合作的目标。
四、技术学习领域教学要充分体现技术要素与内容教学的统一
劳技学科教学过程要注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适时、适量、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通过应用实体设计(CAXA)软件,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劳动技术教师应增强信息意识,积极开发教学课件,不断提高自身驾驭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设计和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科技学科则要结合具有项目学习任务掌握相应技术,包括结合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任务和以任务驱动来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科基础性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技术体验和实践感悟,使讲授和实践体验可以融合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具体的技术操作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分散练习,逐步提高。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激趣“五法”转载
推荐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激趣“五法”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索。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与幸福。”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这门课程时,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往往因为比较抽象或一时不容易被感知,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劳技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探究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情景激趣法
“情景”即具体场合的情景、景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可感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分析、思考,激发兴趣,产生一种急迫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泥巴》这部分内容时,一开始,伴着古典的民族音乐,配着解说,我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现了各种各样的陶瓷物品,当学生喜形于色,惊叹于这些物品的色彩和谐、外形美观时,我相机问道:“同学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是泥巴,我接着又问:“是呀,泥巴怎么就成了这些美观的物品了呢?”学生也感到奇怪,这时,我巧妙引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神奇的泥巴,了解它,用用它,好吗?”学生兴趣顿生。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可感的操作对象的真实情景中,在问题的分析、思考中,自然地诱发了实践探究的兴趣。当然,情景激趣的方法很多,除了画面、音乐情景外,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创设游戏、模拟比赛等不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景的时间也可视需要安排。
二、实践激趣法
“动手与动脑结合”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又一主要特征。《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也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讲解上,学生定会感到空洞、乏味。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场景和新奇的活动内容,教学过程中的现场实践,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处于一种高度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例如,教学《当好小小采购员》一课,我课前和家长联系,给每位学生20元钱,然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购物或买菜。学生第一次“掌握经济大权”,独立当家购物,兴趣特浓,等学生有了这样一次“小小采购员”的实践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中谈购物的经历、收获、体会。这样,基于实践后的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便于学生从购物的比较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根据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远比在课堂上的纸上谈兵式的学习兴趣要浓得多。当然,实践除了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既可以是集体进行的,也可以是学生独立进行的;既可以是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也可以是在家长配合下进行的。只要教师安排得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造激趣法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劳动与技术课程通过一件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3 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的火花,善于抓住学生的创造亮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像教学《编小鹿》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只编单只小鹿呢?可以编各种不同姿势的小鹿,然后合在一起,画上些花草、房屋等,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呀!”学生的独特想法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大胆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意,以小鹿为主要“人物”,设计主题,构成画面,要求展示时配以恰当的画面解说。学生兴致盎然。展示时,有的小组主题为“鹿的聚会”,展现了千姿百态的鹿,展现了聚会上鹿的各种不同姿态,多么欢快;有的小组主题为“母爱”,一只母鹿正在喂养几只刚出生的小鹿,多么温馨;有的小组主题为“救救我们”,几只瘦骨嶙峋的鹿眼看着没有了食物,发出了痛苦的呼救,多么可怜„„望着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我看到兴趣驱动下学生惊人的艺术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才能!
四、成果激趣法
“成果”是物化的外显,它往往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动因。而在现行的劳技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往往只关注于老师的评价,评价完后便扔进了纸篓或随便搁个地方就算了事,根本谈不上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我们可抓住这些被学生忽略的成果,巧妙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工艺”技能应用到课外。比如,学生学习了《彩球》这部分内容后,我组织学生讨论:“能不能让自己的成果发挥作用?”然后让学生动手把自己的作品挂在教室里,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能美化教室时,兴趣一下子浓了起来,彩球越做越大,颜色有书本上介绍的单色的到多色的。望着学生意犹未尽的样子,我便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启发学生用皱纸、彩带等做“牵牛花”、“葡萄架”等各种手工艺品,然后挂在学校的走廊内,进行展览,让学生推销自己的作品。在展出、推销自己成果的过程中,学生脸上个个溢满笑容,真正达到了《纲要》中提出的“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与幸福”的目标。
五、评价激趣法
“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让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
1.竞赛评价
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自评、互评。如教学《钉纽扣》,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三分钟钉纽扣比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哨声一响,比赛开始,同学们屏住呼吸,穿针、引线、打结,钉扣,忙得不亦乐乎。时间到了,我让学生从钉纽扣的数量、质量、美观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学生在评价中感叹:钉纽扣的学问真大!
2.展示评价
展示是进行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像教学《手缝工艺品小展台》之前,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在班内进行展示,展示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取材、设计、4 美观、创新等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认真的评价,再引导学生提出帮助别人改进作品的建议。这样的展示评价过程,成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兴趣更浓了,个个俨然成了小小设计师。
3.档案评价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评价除了即时性评价外,还可以是档案式的跟踪评价。教师可分不同年级,从“劳动态度与习惯,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学习成果质量”等方面设计“劳动与技术评价卡”,定期记载,定期反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也曾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劳技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教师如果能适时、适地运用“情景激趣法、实践激趣法、创造激趣法、成果激趣法、评价激趣法”这五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就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观察、思考、探索转化,就一定能使每位学生得到活泼、主动的发展,就一定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就一定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
沉下心来做教育
——劳技学科带头人听课随想 窗外春寒料峭,在星海小学的科学创新室中教学活动却开展的如火如荼。今天在这里云集了苏州第三批劳动技术学科带头人,他们集中借班上课,开展考察与展示活动。选择了六年级《翻盖垃圾桶》同题开课,三堂课同一内容不同人执教,最能平行比较教师教学的成效。三堂课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细细分析,可吸取借鉴之处颇多:
1、巧用放大教具,凸现教学重点。
每位老师都用了放大的实物教具,都通过拆的方法,分解作品,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目了然的掌握了翻盖垃圾筒的组成部分。利用分解的实物板书翻盖垃圾桶的结构,整体板书效果简洁、合理,凸现主题。
2、针对难点清晰示范,精讲精练。
本堂劳技课中,教师通过学生自学确定疑惑点(即难点),通过录像或示范演示清晰讲解,让学生清晰过程,规范操作。演示中有老师还运用了错误零件的比较,通过辨析让学生更明确目标,短时高效的掌握方法。还有老师把制作难点的操作单独提练出,让全班跟着老师做。通过模仿制作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这个环节很实用。每堂劳技课中都有必要的技能,每个同学都应该学习和掌握。如果说通过合作减少了学生必要的技能练习,那么制作的“成果”只是锻炼了个别学生,另外更需要锻炼的学生作了陪练,合作形式只是“做秀”。
3、内涵丰富,注重评价。
三位老师在上《翻盖垃圾桶》时,从环保角度,都不同程度的进行扩展。这体现了劳技课程的丰富内涵,劳技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每位老师都有教学的评价,注重师生的互评,有评价成功,也有评价不足,体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评价中有谈老师还采用了让学生把不足的作品进行“修理”的方式,让调整作品,改进作品质量。这个细节值得我们教师重视。劳技学习掌握方法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一撮而就,学生遇到问题,制作不完美很正常,关键还要学会调整。学会观察、掌握要领来调整作品达到最佳效果。给学生时间、允许学生出错才能更显教育引导的本色。
4、打开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生成。教学临近尾深,有两位老师都让学生思考了还能利用其他什么材料制作翻盖垃圾桶,还可以设计什么样的翻盖垃圾筒的问题。通过实物,形象的展示,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火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谈老师的新结构垃圾桶,学生更是兴趣浓厚,课后的生成、探索更是丰富多彩。虚称是“学生的作品”其实是老师的精心设计作品,这是教师深入教学,精心研究,实践探索制作的结果,这更需要我们劳技教师做个有心人观察生活,沉于研究,更要埋头实践。
不足:
1、细节:铁丝结构分成三个,便于学生观察,清晰分辨,建议用三种不同的颜色区分。
2、弯折铁丝,注重比例,每个老师都作为难点重点学习,清晰讲解。但实际操作中还有铁丝在纸杯的插入也是学习的难点,如何在翻盖垃圾桶立体的圆柱上对称,位置合理;控制、调整高低前后都会影响纸盒的开合效果。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细节上可以“大”做文章。
听后教学感想:
公开劳技课是不是必需当堂课完成作品?公开课是选择典型的课例,短时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每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特有目标,我心目中的公开课应该是完成课堂教学的“特色”目标。公开课中,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教师的策略,应该允许教学过程中环节的突出,作品的完整程度是次,教学的学习过程才是真。学习作品不是必需一堂课完成,应该用项目引导的方式,短至一课时,长到一个内容多课时,根据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有效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今天学生的学习掌握是为明天的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学习过程是生成而富有变化、自主而富有创新的。
劳技课该怎么合作?公开的劳技课为了在当堂课上及时的完成作品,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都会选择学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品。在合作中最容易呈现合作的方式就是,发挥各自所长分工合作。这样的分工势必就会造成,能者更能,拙者更拙。所以我们会看到都有小组中有的学生就观他人之作,自己也插不上手。我觉得劳技课上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技能必需得掌握,否则势必合作是个形式,过过场。
合作学习需要不需要?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独立完成就不需要合作。如果不行就需要求助,这时产生合作的需求。合作是一个互帮互助的过程,用合作的效果是有利于和最终达到每个人都理解和掌握制作。如果课堂上为了短时高效的探究方法,合作尝试地完成的话,那回家后每个人独立的必要操作完成一个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公开课中也应向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适时的提出学生努力的方向。
劳技课该教给学生什么?
劳技课教给学生是一个作品的制作?还是一个作品中的技能及技术?显而易见这是短期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长远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实施和落实更要落在在每堂课中。技能技巧的知识点,如果今天老师给了,明天老师没有讲到或没有老师学生就不会了,那学生的学习是单板的。学习技能不是只照样完成作品,还要学会掌握原理去调整修定;模仿制作后还要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去拓展设计,尝新创新;没有老师,课外学习研究时也能用上学习中的方法举一反三的掌握,完成作品和实践操作。“教是为了不教”。这需要时间有待老师去适时引导,有机渗透。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们来一起研究与实践。
“非宁静无以致远”。沉下心来研究劳技教学,做一名“潜水员”将采集的劳技教育的珍珠串出美丽的项链。
第三篇:劳技课评课稿
听《翻盖垃圾桶》随感
推荐
《翻盖垃圾桶》同题开课,三堂课同一内容不同人执教,最能平行比较教师教学的成效。三堂课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细细分析,可吸取借鉴之处颇多:
1、巧用放大教具,凸现教学重点。
每位老师都用了放大的实物教具,都通过拆的方法,分解作品,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目了然的掌握了翻盖垃圾筒的组成部分。利用分解的实物板书翻盖垃圾桶的结构,整体板书效果简洁、合理,凸现主题。
2、针对难点清晰示范,精讲精练。
本堂劳技课中,教师通过学生自学确定疑惑点(即难点),通过录像或示范演示清晰讲解,让学生清晰过程,规范操作。演示中有老师还运用了错误零件的比较,通过辨析让学生更明确目标,短时高效的掌握方法。还有老师把制作难点的操作单独提练出,让全班跟着老师做。通过模仿制作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这个环节很实用。每堂劳技课中都有必要的技能,每个同学都应该学习和掌握。如果说通过合作减少了学生必要的技能练习,那么制作的“成果”只是锻炼了个别学生,另外更需要锻炼的学生作了陪练,合作形式只是“做秀”。
3、内涵丰富,注重评价。
三位老师在上《翻盖垃圾桶》时,从环保角度,都不同程度的进行扩展。这体现了劳技课程的丰富内涵,劳技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每位老师都有教学的评价,注重师生的互评,有评价成功,也有评价不足,体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评价中有谈老师还采用了让学生把不足的作品进行“修理”的方式,让调整作品,改进作品质量。这个细节值得我们教师重视。劳技学习掌握方法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一撮而就,学生遇到问题,制作不完美很正常,关键还要学会调整。学会观察、掌握要领来调整作品达到最佳效果。给学生时间、允许学生出错才能更显教育引导的本色。
4、打开学生思维,拓展与创新生成。教学临近尾深,有两位老师都让学生思考了还能利用其他什么材料制作翻盖垃圾桶,还可以设计什么样的翻盖垃圾筒的问题。通过实物,形象的展示,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火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谈老师的新结构垃圾桶,学生更是兴趣浓厚,课后的生成、探索更是丰富多彩。虚称是“学生的作品”其实是老师的精心设计作品,这是教师深入教学,精心研究,实践探索制作的结果,这更需要我们劳技教师做个有心人观察生活,沉于研究,更要埋头实践。
关于中小学技术学习领域改进上课的建议 推荐
本学习领域包括信息科技和劳动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与技术实践的统一性是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过程要以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技术学习领域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技术实践素养
本学习领域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特别重视过程与方法维度所提出的要求,以具体任务或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实践为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素养。
教师要运用项目任务和实践活动,针对不同学生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学习进程中,实现能力的循序渐进、知识的逐步积累、技能的日益娴熟。教师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比例,尽可能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积极、生动、活泼、有意义的学习;要增加师生的教学互动,通过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寻找并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技术教学不能使学生单纯从活动到活动、从问题到问题,而忽视深入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解决问题之后,体验并总结各种方法和原理,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如信息科技学科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揭示信息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指导中学生在小学信息科技学习的基础上,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构建成前后连贯的、灵活的、具有较高迁移价值的知识体系。
二、技术学习领域教学
要努力探究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基础方法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项目和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逐步形成知识间的关联、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逐步加深对信息科技的理解和兴趣,内化知识与技能,正确判断各种信息来源。为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让学生进行积极深入的思维,但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不能让学生如何努力也无法找出答案也不能让其不经思索就得出结论,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获得答案。
教师还要提倡探究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在项目或活动学习中,通过主动的探究,逐步加深对技术要素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学生对技术领域不断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在认识技术基本特征、把握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如劳技学科的设计要求主要是指对作品的外观、形态、风格、功能、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或创新。
三、技术学习领域教学
要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完善学习方式采用合理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保障。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调查、交流、讨论、做计划、绘草图、技能操作、作品制作、拓展练习等多种学习方法,主动地发现技术操作行为中一些可迁移的因素,把握技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而学生通过信息化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经历,能自觉遵守团队合作的规则,愿意沟通和交流,明确并自觉履行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适宜于合作的活动或项目,鼓励协作思维,指导学生规范合作行为,引导学生形成在信息化环境中合作学习、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要强化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并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合理更换个人的角色,根据问题的需要分解项目任务,再落实到小组与个人,达到既使学生体验完整的过程又合理分工与合作的目标。
四、技术学习领域教学要充分体现技术要素与内容教学的统一
劳技学科教学过程要注重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适时、适量、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通过应用实体设计(caxa)软件,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劳动技术教师应增强信息意识,积极开发教学课件,不断提高自身驾驭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设计和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科技学科则要结合具有项目学习任务掌握相应技术,包括结合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任务和以任务驱动来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科基础性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技术体验和实践感悟,使讲授和实践体验可以融合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具体的技术操作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分散练习,逐步提高。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激趣“五法”转载 推荐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激趣“五法”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索。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与幸福。”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这门课程时,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往往因为比较抽象或一时不容易被感知,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劳技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探究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情景激趣法
“情景”即具体场合的情景、景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可感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分析、思考,激发兴趣,产生一种急迫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泥巴》这部分内容时,一开始,伴着古典的民族音乐,配着解说,我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现了各种各样的陶瓷物品,当学生喜形于色,惊叹于这些物品的色彩和谐、外形美观时,我相机问道:“同学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是泥巴,我接着又问:“是呀,泥巴怎么就成了这些美观的物品了呢?”学生也感到奇怪,这时,我巧妙引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神奇的泥巴,了解它,用用它,好吗?”学生兴趣顿生。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可感的操作对象的真实情景中,在问题的分析、思考中,自然地诱发了实践探究的兴趣。当然,情景激趣的方法很多,除了画面、音乐情景外,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创设游戏、模拟比赛等不同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景的时间也可视需要安排。
二、实践激趣法
“动手与动脑结合”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又一主要特征。《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中也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讲解上,学生定会感到空洞、乏味。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比较喜欢新鲜的场景和新奇的活动内容,教学过程中的现场实践,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处于一种高度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好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例如,教学《当好小小采购员》一课,我课前和家长联系,给每位学生20元钱,然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购物或买菜。学生第一次“掌握经济大权”,独立当家购物,兴趣特浓,等学生有了这样一次“小小采购员”的实践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中谈购物的经历、收获、体会。这样,基于实践后的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便于学生从购物的比较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根据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远比在课堂上的纸上谈兵式的学习兴趣要浓得多。当然,实践除了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既可以是集体进行的,也可以是学生独立进行的;既可以是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也可以是在家长配合下进行的。只要教师安排得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造激趣法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劳动与技术课程通过一件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的火花,善于抓住学生的创造亮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像教学《编小鹿》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只编单只小鹿呢?可以编各种不同姿势的小鹿,然后合在一起,画上些花草、房屋等,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呀!”学生的独特想法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大胆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意,以小鹿为主要“人物”,设计主题,构成画面,要求展示时配以恰当的画面解说。学生兴致盎然。展示时,有的小组主题为“鹿的聚会”,展现了千姿百态的鹿,展现了聚会上鹿的各种不同姿态,多么欢快;有的小组主题为“母爱”,一只母鹿正在喂养几只刚出生的小鹿,多么温馨;有的小组主题为“救救我们”,几只瘦骨嶙峋的鹿眼看着没有了食物,发出了痛苦的呼救,多么可怜??望着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我看到兴趣驱动下学生惊人的艺术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才能!
四、成果激趣法
“成果”是物化的外显,它往往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动因。而在现行的劳技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往往只关注于老师的评价,评价完后便扔进了纸篓或随便搁个地方就算了事,根本谈不上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我们可抓住这些被学生忽略的成果,巧妙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工艺”技能应用到课外。比如,学生学习了《彩球》这部分内容后,我组织学生讨论:“能不能让自己的成果发挥作用?”然后让学生动手把自己的作品挂在教室里,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能美化教室时,兴趣一下子浓了起来,彩球越做越大,颜色有书本上介绍的单色的到多色的。望着学生意犹未尽的样子,我便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启发学生用皱纸、彩带等做“牵牛花”、“葡萄架”等各种手工艺品,然后挂在学校的走廊内,进行展览,让学生推销自己的作品。在展出、推销自己成果的过程中,学生脸上个个溢满笑容,真正达到了《纲要》中提出的“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与幸福”的目标。
五、评价激趣法
“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让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1.竞赛评价
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自评、互评。如教学《钉纽扣》,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三分钟钉纽扣比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哨声一响,比赛开始,同学们屏住呼吸,穿针、引线、打结,钉扣,忙得不亦乐乎。时间到了,我让学生从钉纽扣的数量、质量、美观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学生在评价中感叹:钉纽扣的学问真大!2.展示评价
展示是进行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像教学《手缝工艺品小展台》之前,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制作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在班内进行展示,展示时,我先引导学生从取材、设计、美观、创新等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认真的评价,再引导学生提出帮助别人改进作品的建议。这样的展示评价过程,成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学生兴趣更浓了,个个俨然成了小小设计师。3.档案评价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评价除了即时性评价外,还可以是档案式的跟踪评价。教师可分不同年级,从“劳动态度与习惯,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学习成果质量”等方面设计“劳动与技术评价卡”,定期记载,定期反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也曾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劳技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教师如果能适时、适地运用“情景激趣法、实践激趣法、创造激趣法、成果激趣法、评价激趣法”这五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就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观察、思考、探索转化,就一定能使每位学生得到活泼、主动的发展,就一定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就一定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
沉下心来做教育
——劳技学科带头人听课随想
窗外春寒料峭,在星海小学的科学创新室中教学活动却开展的如火如荼。今天在这里云集了苏州第三批劳动技术学科带头人,他们集中借班上课,开展考察与展示活动。选择了六年级《翻盖垃圾桶》同题开课,三堂课同一内容不同人执教,最能平行比较教师教学的成效。三堂课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细细分析,可吸取借鉴之处颇多:
1、巧用放大教具,凸现教学重点。
每位老师都用了放大的实物教具,都通过拆的方法,分解作品,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目了然的掌握了翻盖垃圾筒的组成部分。利用分解的实物板书翻盖垃圾桶的结构,整体板书效果简洁、合理,凸现主题。
2、针对难点清晰示范,精讲精练。
本堂劳技课中,教师通过学生自学确定疑惑点(即难点),通过录像或示范演示清晰讲解,让学生清晰过程,规范操作。演示中有老师还运用了错误零件的比较,通过辨析让学生更明确目标,短时高效的掌握方法。还有老师把制作难点的操作单独提练出,让全班跟着老师做。通过模仿制作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方法,这个环节很实用。每堂劳技课中都有必要的技能,每个同学都应该学习和掌握。如果说通过合作减少了学生必要的技能练习,那么制作的“成果”只是锻炼了个别学生,另外更需要锻炼的学生作了陪练,合作形式只是“做秀”。
3、内涵丰富,注重评价。
三位老师在上《翻盖垃圾桶》时,从环保角度,都不同程度的进行扩展。这体现了劳技课程的丰富内涵,劳技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点滴滴。每位老师都有教学的评价,注重师生的互评,有评价成功,也有评价不足,体现完整的教学过程。评价中有谈老师还采用了让学生把不足的作品进行“修理”的方式,让调整作品,改进作品质量。这个细节值得我们教师重视。劳技学习掌握方法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一撮而就,学生遇到问题,制作不完美很正常,关键还要学会调整。学会观察、掌握要领来调整作品达到最佳效果。给学生时间、允许学生出错才能更显教育引导的本色。篇二:劳动技术课说课稿
劳动技术课说课稿——日光灯的安装 浠水县白莲中学 占友华
一、教学情况分析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常规和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已成为家庭的常用设备。人类对电的依耐性,几乎达到了不可缺少的程度。因此,照明电路安装成为当代中学生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
一。为了让学生掌握一般生活用电的安装与维护,懂得安全用电,我校在初中八年级开设《电子·电工》。《日光灯的安装》是其中的第5章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安全用电常识,掌握了常用电工工具及仪表的使用知识和导线绝缘层剥削方法,学会了《白炽灯的安装》后的一堂操作技术课。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它不但是研究和发展电子专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
采取“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通过日光灯的安装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日光灯的主要部件的作用,熟悉电路安装方法,熟悉安装注意事项。能力目标:能使用各种工具和仪器,能安装镇流器式日光灯,能对电路进行检测。情感目标:1.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2.发挥集体智慧,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操作技能的团结协 作精神。激励学生好学向上、追求科学、树立理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日光灯电路的连接与检测。
难点:日光灯各元件的作用以及连接时的技术工艺。
二、教法与学法
(一)学情分析
《电子·电工》是八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劳技课,它为学生适应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自开学至今,学生们已了解了一些电的基础知识,如安全用电常识,电气事故的紧急处理等;掌握了一些电子电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形成了一些良好的操作习惯。从本节课开始对日光灯的的安装,对学生只能从实际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重在技能掌握。
(二)教法指导
1.讲练结合法 2.分析法:劳技课不仅让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还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另外,创造的源泉和灵感来自实践,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采用分析法是最合适的。3.演示法:学生接触电工操作,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规范操作的全部技能,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进行示范操作,示范操作分分部示范和整体示范。
(三)学法指导
自学法、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
设计目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淡化以往学生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研究,增强其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实验设备:1.日光灯部件; 2.试验灯架; 3.辅助材料:塑料导线,木螺钉;电源线;电源插座;4.工具:一字形螺丝刀、十字形螺丝刀、电工刀、手钻、手锤、试电笔、万用电表等。
物品准备:购置日光灯安装所需套件
任务布置:要求每个学生上网进行资料查阅,搜集相关的日光灯原理和安装的知识,(其中还包括安全操作知识和连接工艺、布线等方面)。收集完毕后,同学之间可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设计目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和查阅能力。课程核心设计:
一、问题导入
利用收集的各种灯管,如:直管、“u”形管、环形管等进行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板书:日光灯的安装
二、研究与认识 1.日光灯有哪些组成部分? 2.各个零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3.日光灯的电路图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及课本进行回答。)(自学法)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该部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搜集材料的掌握能力。
三、安装过程设计
(一)、现场演示日光灯的连接过程(演示法)1.灯座定位。2.钻孔。3.启辉器的接线。4.固定。5.连线。(按电路图的连接规律,留出连接灯座的导线头)6.装灯座并连线(1)(2)(3)(4)
(5)(6)7.安装电源插头。8.安装日光灯管。9.安装启辉器。10.检查电路。11.通电试验。
让学生总结在连接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接线要求等,并根据实际的日光灯电路,绘制出日光灯电路原理图。
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小组讨论(学生分成5人一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
学生探讨安装过程中的分工,对于不清楚的问题先在组内进行解答,仍然得不到明确答案的,再向老师提问。(讨论法)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小组安装(实践法)1.发放试验器材,试验工具清单。2.组长汇报安排准备工作。3.各小组进行安装。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指导思想: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安装,激发学生潜在的比竞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同时,该教学步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和协作能力,对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起到积极作用。
四、检测过程设计 1.进行组内线路自检
要求每组进行组内断电自检,确定接线无误后,报告老师检测后,上电进行测试。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未成功的组,在进行自检和互检,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同学之间的帮助和教师的指点来找出问题。3.对于安装成功的小组予以表扬,安装不成功的小组予以鼓励,并要求其分别再次进行组内自检和组间互检。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可增加学生的自信心。4.排除故障,进行总结。
设计目的:锻炼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精神。(讨论法)
指导思想: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检测和排除故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把知识融入到实际电路当中,更加直观易懂。同时采取鼓励等办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爱学、好学”,让学生在排除故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课题延伸
案例一:1993年5月13日20时30分,江西省南昌市万寿宫商场(9层建筑高32.4米)发生火灾,烧毁(损)、倒塌房屋12647㎡,造成123户、603人和209个集体、个体商业户受灾,568个货柜摊位和部分机电设备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585.6万元。火灾系日光灯电源线长期接触镇流器,使电线老化短路所致。案例二:同年8月12日22时,北京市隆福商业大厦发生火灾,烧毁建筑5900㎡及大量五金、家电、家具等商品,直接经济损失2110万元。火灾系日光灯镇流器线圈匝间短路,产生高温引燃固定镇流器的木质材料所致。灭火中有34名消防官兵受伤。
设计目的:以真实案例为引,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以及安全意识。
课题小结: 常见故障 : 1)、相线没进开关,2)、由于接线错误,烧毁灯丝,3)、电源“无电” 4)、导体接触不良 5)、零部件质量问题
注意事项 :
(1)、安装日光灯时必须注意,各个零件的规格一定要配合好,灯管的功率和镇流器的功率相同,否则,灯管不能发光或是使灯管和镇流器损坏。
(2)、如果所用灯架是金属材料的,应注意绝缘,以免短路或漏电,发生危险。
(3)、要了解启动器内双金属片的构造,可以取下启动器外壳来观察。用废日光灯管解剖了解灯丝的构造时,因灯管内的水银蒸气有毒,应注意通风
设计目的: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结,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的理解和掌握,对今后的操作起到指导作用.篇三: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铜仁市第二小学 罗琴
听了谢老师的这堂实践课,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在活动中她做到了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知识.虽然在这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但寥寥数语起到衬托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就这堂课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汇报活动的过程精彩感人,主题明确。
在今天的这堂课上,学生围饶<<走进可爱的家乡铜仁>>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活动的第一个内容是学生齐唱歌曲《铜仁我美丽的故乡》,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活动二是欣赏画面听录音(每个组分别介绍活动的感想与见闻),这一画面让我们对铜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铜仁不但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还是一个有种各特色小吃的美丽城市。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展示成果,在这一个环节,每个小组的收获都很大,并且都是围绕着自己活动的内容进行汇报。他们这次活动分成了三个组分别是:风景名胜组,特色小吃组,还有革命人物组。在这一展示过程中,学生写了计划,收集了图片,还写了自己的心得与反思。可以看出他们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收获不小。特别是在介绍周逸群的光辉事迹后,感受到他们受到了很大的激励。
二、这堂课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了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大自然,通过观看、访问、搜集图片、录音、拍照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铜仁, 强烈地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活动中,他们还目睹了各种特色小吃的制作过程,不仅增长了见识,更知道这些小吃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品尝的过程中别有一番香味。特别是参观周逸群的故居后,看到了许多学生写了观后感,更多的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总之,能欣赏到这一堂精彩的实践课,与彭乔勇、谢应红两位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二位老师在这次活动过程中牺牲自己许多的宝贵时间,亲自带领学生们去参观、访问、整理资料等。才使得学生今天在课堂上表现得这么出色。听完这堂课后我感触颇深,因为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开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也可以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像这样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经常开展的。
建议:在展示成果这个环节,小组汇报的内容可以再具体些。篇四: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1 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作文课评课稿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姜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3篇五: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综合实践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范老师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缝沙包》,在整堂课中,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做到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的指导与帮助,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沙包的缝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做人品质。这节综合实践课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方面有很多。
1、创设情境,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师能贯穿始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伊始启发学生谈话,你最喜欢的课间活动是什么?沙包能做什么游戏?最后引导学生自己亲自动手缝沙包,这样环环相扣,激发了学生缝制沙包的热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沙包激发了学生缝制自己喜欢的沙包的热情。
2、始终抓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活动中强调学生要有不同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做到了只要有学生举手就让他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还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对有特别想法的学生给予鼓励,这些做法都指向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课程核心。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针法,缝制沙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践的参与。本节课学生缝制沙包的针法是多样的,缝制出来沙包的款式也是多样的,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角色把握恰到好处
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把自己始终处于帮助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地位,不去安排支配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一员,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在学生缝制的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巡视指导,对缝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指导,使学生建立起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总之,这节实践活动课亮点很多,在彰显了教师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匠心独运的设计思想,灵活自如的课堂调控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地享受了活动的乐趣。
第四篇:劳技教案
第二单元 插花艺术
课 型:综合技能课
课 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知识:花名、花语、插花的工具、插花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
教学重点:插花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插花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 具:鲜花、人造花、干花、剪刀、花泥、花器等.第一课时 插花艺术介绍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言: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鲜花。同学们喜欢吗?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
录像,看一看鲜花装点的城市、居室。欣赏录像:鲜花不但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净化了空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居室一种高雅的礼品。鲜花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鲜花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呢,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插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插花。
出示课题: 插花艺术
二、新授:
1、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
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在世界上两种插花形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
2、请大家欣赏插花作品。
大家所看到的是实用性插花,也叫礼仪插花,还有一种是商业插花。
3、花语:人们爱花、赏花,把花人格化,所产生了一种花的语言叫花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常见花的花语,现在请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花语。学生说:玫瑰:纯洁的爱情,在希醋神话中,爱神为了救它的情人急速奔跑,手,腿被玫瑰花的刺划破了,鲜血滴在花辨上,白色变成了红色,红玫瑰成了爱情的象征。
百合:纯洁、庄严、事业顺利,象征吉祥如意。我国取其百合的寓意,意为百年好合。康乃馨:象征母爱、慈爱、健康、层层叠叠忧如母亲对儿女绵绵不断的爱护和关怀。
向日葵:憧憬、光辉、敬慕。
教师:了解了花语,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4、我们来认识一下插花的工具材料: 利刀、剪刀、花泥等。花泥:是一种化学制品,它吸水性强,可以保持水分的供给。
按花材的性质分为鲜花、绢花和干花。我们常见的种类是鲜花和绢花。
它们的插花方法:⑶确定花插的形状或大小,也叫打底。
⑷根据造型选用确定插入焦点花材,要选择鲜艳、富有神采形状的花材。我选当前盛开的鲜花。另外要意高低的搭配,要具有合谐性。
⑸添充花插的空间,使线条和焦点和谐融为一体。我选用康乃馨和玫瑰,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师:下一步应添入什么呢?
生:一些配草、配叶,除有衬托作用外还可起到遮盖的作用。
师:大家说的很好,最后还要加一些装饰性花材,如满;你喜欢教师的插花吗?相信大家一定很想试一试;第二课时演示插花步骤:;
1、⑴立意构思: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先要确定;
2、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小组制作插花:3—5人都可以;在大家插花之前,请给作品起出名字,请大家用自己灵;
3、作品展评:请大家把作品放到前面;
4、小结: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第三单元简单
师:大家说的很好,最后还要加一些装饰性花材,如满天星等。
你喜欢教师的插花吗?相信大家一定很想试一试。
第二课时 演示插花步骤:
1、⑴立意构思: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先要确定意图。并且要确定插花类型:瓶花、手把花或是花篮等。我要做一个盆花,送给我的好朋友,愿我们的友谊更深。⑵根据需要确定插花的造型:扇形、三角形、圆形或任意形状。我以扇形为例。
2、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小组制作插花:3—5人都可以,人数不限。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的花想送给谁或想摆放在哪里?你们想选择什么花材?
在大家插花之前,请给作品起出名字,请大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进行你们的创作吧。
3、作品展评:请大家把作品放到前面。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请说一下你的创意吧。
4、小结: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插花,不是单纯的花草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它是融艺术、生活与一体的艺术活动。同学们通过花与草的构筑一定会将我们的生活创造的更加美满富有情调.课后记: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第三单元 简单饮食
第一课时 择洗青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青菜必须经过选择和洗净后才能煮 的道理。
2、学会择洗青菜,培养学生承担家务劳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选择青菜。
教学难点:如何把青菜洗干净。教学准备:教师收集被青菜虫和蚜虫伤害过的青菜(大白菜、菠菜)各两棵,清水一盆。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了解学生对择洗青菜的认识。
二、结合实物讲解择洗青菜的必要性。强调洗菜前必须先把青菜放在清水里泡10多分钟,去调残留在青菜中的农药。
三、让学生看看沾有泥土的大白菜,带有腐叶的 菠菜,带有蚜虫的白菜心,菜叶,告诉学生,从菜市买回来或从地里摘回来的青菜都不干净,直接食用对身体有害。因此,青菜必须择洗后才能煮食。
四、讲解如何择洗青菜时,可结合操作进行。
五、检查菜叶是否有蚜虫,最好让学生看看有蚜虫的菜叶,让学生认识蚜虫。
六、让学生练习择洗青菜,并进行评议,表扬在劳动中认真、细心操作的学生。
七、让学生充分理解择洗前长时间浸泡青菜是纺织食物中毒的重要方法之一。
八、教学完这一课之后,让学生回家巩固练习择洗青菜,由家长给予评定是否择得好,是否洗得干净,教师抽查后作小结
课堂小结: 师生共结
课后记: 培养学生承担家务劳动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青菜必须经过选择和洗净后才能煮 的道理。
第二课时 锅贴饺子的制作
课型:理论实践课 教法:讲授法,实践演示发
教 学 方 式: 启发式;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目 标: 使学生掌握锅贴饺子的制作程序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
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包制方法
教学难点:制皮
复习提问:面点制作分中点和西点
导 言: 锅贴饺子也是锅烙,它具有馅鲜,皮香色美等特点,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出示交待工具,材料。
二、制作程序与方法
1、制皮
2、混合材料 饧面 揉面 搓面条
切面剂 擀面皮。
3、制馅
摘洗青菜 汤菜 碎馅 拌馅
4、包制方法:
放馅 折皮 捏拢 放置
5、煎制:
涂油 摆饺 加火 闷煎 出锅装盘
三、品尝
板书设计
锅 贴 饺 子 的 制 作
制作程序与方法:
制皮: 混合材料 饧面 搓条 切面剂 擀面皮
制馅: 摘洗菜 烫菜 碎馅 拌馅
包制: 放馅 折皮 捏拢 放置
煎制;涂油 摆饺 加火 闷煎 出锅装盘
小结;师生同结,学生总结实际操作过程及经验。
作业:自己动手给家人做一次锅贴饺子。
课后记: 教学设计合理,知识交待无欠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课时 面包制作程序与方法
课型: 理论实践课 教法: 讲授法,实践演示发
教学方式: 启发式;多媒体视频
教学目标; 1.了解制作面包需要的原料和设备。
2.了解面包的制作过程,知道发酵粉的作用。
3.通过自制面包,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录有面包制作过程的录像带。
教学重点:烤前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烘烤
复习提问 面点制作分中点和西点。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你们知道面包的制作程序与方法吗?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2.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看一看制作面包的录像。
二、引导学生了解面包的制作过程
1.完整看一遍录像,引导学生说说制作面包需要哪些原料,做面包时需要什么机器。(搅拌机、发酵箱、烤箱。)①看录像的第一段,引导学生说说制作面包需要哪些原料,做面包时需要什么机器。(搅拌机、发酵箱、烤箱。)
②看录像的第一段,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制作面包的步骤: 搅拌原料(面粉、发酵粉、糖、盐、鸡蛋等)
第一次发酵 第二次发酵成形 放人烤箱烘制。
三、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发酵粉的作用
1.出示两个一样大的面团(其中一个已和入发酵粉并经过两次发酵)。请观察这两个面团是否一样大。
2.将这两个一样的面团放入烤箱,请观察面团发生了什么变化。
3.约6分钟后,从烤箱中拿出面包,请说说两个面包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一样大的面团烤出来的面包大小不同呢? 5.小结:放过发酵粉的面包又大又膨松,没放过发酵粉的面包又小又硬.这是因为发酵粉的面包又小又硬。这是因为发酵粉里有一种酵母,它会让面团变大、变松、变软。
识特点。在面包的制作过程中,既有微生物技术,又有传动原理及电能的运用。以此为题,让学生从感性层面上了解到发酵粉能使面包松软可口,用机器可以轻松、均匀地搅拌原料,把面包烤熟
四、组织谈话: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分享食物,关心他人的品质
五、观察微波炉烘烤点心的过程分享劳动的快乐。
小 结;师生同结,学生总结实际操作过程及经验。课后记: 教学设计合理,知识交待无欠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小制作
第一课时 叶脉书签的制作
材料准备:
1、选取桂花树叶3—5张 2、250毫升的烧杯
3、三角架
4、石棉网
5、牙刷
6、酒精灯
7、玻棒
8、火柴
9、天平
10、镊子
11、水彩颜料
12、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欣赏叶脉书签。
教师:细细的叶脉交织在一起,就像丝织的细纱,又像薄薄的蝉翼,惹人喜爱,这种书签你也能做!
2、介绍制作原理: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夹竹桃的叶子与桂花树的叶子在形态和叶脉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1:夹竹桃的叶子比桂花树的叶子软,夹竹桃的叶子细常,桂花树的叶子有点椭圆。
学生2:我们生物课上学过桂花树的叶子是网状的,它是双子叶植物的叶片,而夹竹桃的叶子叶脉是平行的,是单子叶植物叶片。
教师:很好,请大家电动脑筋想一下为什么要选用桂花树的叶子制作叶脉书签? 教师把夹竹桃的叶脉和桂花树的叶脉的简图展示给大家看。教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区别,那一种比较适合制作叶脉书签?为什么?
学生1:桂花树的叶子叶脉交织成网状,而夹竹桃的叶子的叶脉是互不交错的。学生2:桂花树的叶脉书签容易完整,存放,而竹桃的的叶脉书签容易折断。
教师予以肯定,对回答不太理想的予以补充。
教师:同学们还没有学到化学这门功课,肯定很好奇,为什么叶子上的叶肉和叶绿素会掉而叶脉会完好无损。这是因为叶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的树叶放入氢氧化钠这样的强碱性溶液中煮沸以去掉叶肉。
3、制作过程:
(1)把约100毫升水倒入烧杯,在水中加入30克氢氧化钠,把烧杯搁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煮沸溶液。
(2)把树叶浸没在溶液中,继续加热30分钟左右,用镊子轻轻搅动,使叶肉分离,腐蚀均匀。
(3)当叶片变色、叶肉酥烂时,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内。
(4)从清水里取出叶片,放在玻璃上,用旧牙刷在流水中轻轻地刷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刷去叶片的柔软部分,露出白色的叶脉。把叶脉片浸入3%的双氧水中,使它们变成纯白色,再取出叶片,用清水洗净,沥去水滴。
(5)把叶脉片放在旧书或旧报纸里压干。
(6)取出压平的叶脉片,待叶脉干透后,用毛笔在叶脉两面涂上水彩颜料,稍干后再压平。(7)取出涂上颜料的叶脉片,在它的叶柄上系一条彩色丝线,就得到了一张精致美丽的叶脉书签了。
4、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因为要使用到强腐蚀性的溶液,所以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可采用15人左右的小班教学,或和化学老师共同完成教学实验。如不慎沾到氢氧化钠溶液,应立刻用水冲洗。
教师小节:;美丽的叶脉书签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都来爱护自然,关心我们周围的事物吧;第二课时拼布靠垫;教学目标:;1.布艺靠垫图案拼装技巧和缝织技法的探索;3.用语音表达操作方法;在操作中掌握一根压一根交叉编织的方法;布艺装饰品在现代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编织材料准备;2.1块长为15cm的正方形厚纸板;5.两种不同颜色的布各9块;这些图案漂亮吗?;看
教师小节:
美丽的叶脉书签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去留意,你就会有更多收获。
让我们都来爱护自然,关心我们周围的事物吧。
第二课时 拼布靠垫
教学目标:
1.布艺靠垫图案拼装技巧和缝织技法的探索。2.了解熟悉操作过程。
3.用语音表达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重点与难点 在操作中掌握一根压一根交叉编织的方法。教学过程:
布艺装饰品在现代家居生活中必不可少。其艳丽的色彩.别致的造型以及简单易学的制作技巧,备受人们的青睐。在日常生活中,用那些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布块或旧衣服.旧床单等,依照自己的想象,把它们剪成规则的图形,拼接成各种图案,然后再缝制成靠垫摆放在家中,岂不是很有意义的事!怎么样,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编织材料准备。1.针线,剪刀。
2.1块长为15 cm的正方形厚纸板。3.边长为45 cm的旧布块2块。4.约185 cm长的斜纹滚边带l根。
5.两种不同颜色的布各9块。(剪布的方法:把纸板放在布块上,用笔沿纸板画一周虚线,在虚线外0.8 cm;处剪下正方形布块,若布上有图案,最好将图案位于正方形中心)观察思考
这些图案漂亮吗? 看一看,它们的构图有什么特点
? 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装饰? 第三课时 燃烧法鉴别纤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用燃烧鉴别纤维的方法,通过实验,对不同纤维的燃烧现象、燃烧后的
产物有感性认识; 技能目标:通过燃烧纤维的实验,学会观察、探究和真实记录现象、过程的方法; 情感目标: 在实验中,体现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燃烧实验的方法;操作过程;观察现象及记录。教学难点:操作过程;观察现象及记录 器材:酒精灯、镊子、火柴、盘子
材料:棉纤维、腈纶纤维、羊毛纤维;纯棉布、真丝、毛料、化纤等小块面料
教学过程 导言
燃烧法主要用于鉴别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三大类。燃烧实验法:
一、精灯的使用方法
二、燃烧纤维的操作与观察方法
三、学生实验操作(小组)
1天然棉纤维、羊毛纤维、腈纶纤维的燃烧实验.将观察到现象的在相关内容 未知面料的鉴别实验。(见学生实验表)(说明:未知材料的鉴别,探究性实验)
四、交流
五、整理实验器材 本实验注意操作安全!
一、器材:酒精灯、镊子、火柴、盘子
材料:棉纤维、腈纶纤维、羊毛纤维;纯棉布、真丝、毛料、化纤等小块面料 燃烧法主要用于鉴别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三大类。
二、烧鉴别纤维的方法(教材P.6)观察内容:见P.43见 天然棉纤维、羊毛纤维、腈纶纤维的燃烧实验.在观察到现象在书P.43表的相关内容上打“ ”。注意:一种纤维燃烧后,将镊子擦干净,再做下一个实验。2 未知面料的鉴别实验。
在1和2、3和4、5和6三组布料中,每组选一块布料,从所选几块布料的经纬纱中各抽出几
根纱线,分别燃烧实验。只要区分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化学纤维即可,将现象 实验结束后,及时熄灭酒精灯。
第五单元合理膳食
教学目标;
1、设计并制作出早餐、午餐、饮料
2、以活动为中心,获得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以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设计与制作;以经验交流方式获得更多知识与技能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经验交流;养成一定的技术素养,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提高与他人合作及沟通的能力。重点;设计与制作早餐、午餐、饮料
难点;会利用查得的资料合理设计,巧妙分工;能如愿地展示介绍作品,交流经验 教学过程:
导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最关键的前提是健康,合理膳食是健康的源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门,而三餐的安排尤为重要,同时要注意其他食品的摄取。“合理膳食,托起健康的每一天”仍是本节课的主题。请各小组长汇报一下课题的进展情况。生汇报;
第一小组;我们小组上网查找了有关资料,查得早餐的营养标准。第二小组:我们小组首先对我校食堂进行了调查,获得大连三十八中学膳食营养调查表,也查得营养午餐的标准。第三小组;夏季伊始,我们小组成员对解暑饮料较感兴趣,我们也查找了有关饮料。(打出幻灯片:子课题:
1、早餐
2、午餐
3、饮料)
“我是营养师”为题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自豪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设计与制作
师:同学们都做好了准备,你们是否能像营养师那样设计与制作出早餐、午餐、饮料?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试试吧。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根据查得资料,设计早餐、午餐、饮料,并从食品的营养方面、色香味方面、原材料价格等方面进行评价,戴上白色工作帽、围裙、食品手套,按照操作要点进行各种食品的制作;两名同学到前面查找资料。
教师组织、引导并帮助解决困难,做技术指导,打出“注意安全,讲究卫生”的幻灯片,警示“整理器材”。
浓厚的学习气氛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同学们都动起来了,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作品展示、交流经验
师:很高兴看到同学们设计并制作出如此丰盛的食品,你们是否愿意交流一下经验? 生:愿意。
师: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由于教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了表现的机会,又一次激发出高昂的、自主的学习情绪。
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营养价值、原材料以及制作方法,对同学提出的问 题能做出圆满的回答。当早餐组的同学介绍自己制作的面条如何适合糖尿病人时,一生说:我爷患有糖尿病,他不愿意吃面条,我查得了适合糖尿病的食谱。
接着读给同学们听,又把适合爷爷口味的早餐,以图片的方式用大屏幕展示给同学。师生为展示的同学鼓掌,以此表示称赞与感谢。
通过展示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锻炼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产生责任感。
最后一个小组展示的作品是饮料,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她们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并讲解。
由于配合默契,得到满意的演示效果,体现了合作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饮料小组汇报后,师说:虽说汽水中的二氧化碳能把体内的热量带走,夏天使人感到很凉爽,但过多饮用会影响食欲,所以应适量饮用汽水,最好的饮品当然是原汁原味的汽水喽。
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讲,但并非老师不讲,只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才能教学相长。总结
师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早餐、午餐、饮料的设计及制作方法,更可贵的是同学们精诚合作,共同学习。
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参与学习的状态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结束语
春天的气息早已漫入我们的生活,为了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从早餐做起,注意合理膳食,托起健康的每一天。
与主题呼应,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五篇:劳技教案
走进技术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 3 支铅笔、1 把削铅笔小刀和一把卷笔刀,每小组再准备一个手摇式削笔器。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均有极大的价值。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
1、出示插图。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
2、想一想,说一说 自学“知识窗”的内容。说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不同?哪种书包好,为什么?
三、动手实践,开展调查
1、小组合作 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手摇式削笔器使用便捷,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想一想 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
3、搜集信息,整理填表 课前布置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交流汇报,按衣食住行四大类整理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问题
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人告诉王佳璐“技术是把双刃剑”,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五、拓展活动
课后收集或调查访问,了解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
洗茶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教学准备:
茶具、洗洁精、去茶垢的辅助用品,抹布。教学过程:
一、看图,出示课题。
1、看洗茶具的一组图片,弄清洗茶具的主要过程。
2、刚才图片中的同学在洗茶具,主要分几个步骤做的,谁已经记得了?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节,并板书:浸泡、擦洗、冲洗、擦干、摆放。
二、讨论学习,确定洗茶具各步骤地操作要领。
1、分组讨论,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演示,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步骤地要领。然后对照参考书上技术信息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2、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3、请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评议。
4、小结归纳操作要领。(1)浸泡时加1-2滴洗洁精。
(2)擦洗时不要用力过猛,有茶垢,可用牙膏擦拭。(3)冲洗时从里到外逐一冲洗。
(4)擦干摆放时用干净抹布擦干水,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三、研究性学习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去茶垢的几种方法。
1、在洗茶具时,最需要清除的是积在茶杯上的茶垢。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可以用牙膏擦除的方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吗?这种方法的效果怎样呢?
2、让我们分别用自己知道的方法,借助辅助材料(可以用食盐、草木灰、食用碱、百洁布、柠檬片等),擦洗一个有茶垢的杯子。
3、各小组代表介绍所用方法,并展示洗涤效果。(可以用食盐,草木灰,食用碱,百洁布,柠檬片等)
4、教师提问:能不能用洗衣粉?为什么?(提示:从技术信息找出答案)
四、动手实践
分组洗茶具,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说说洗涤过程和注意点。
五、根据实际情况分项目进行评价。
洗衣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骤,知道不同质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2、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
3、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教学重点:
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教学难点:
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教学准备:
衣物质地标识,衣物洗涤说明标识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你平时在家要洗衣服吗?事怎么洗涤的?看到家长又是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浸泡——擦肥皂——搓洗——冲洗——晾干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几件质地不同的衣物,提问:这几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吗?为什么?
2、认识衣物质地标识和洗涤说明标识。(出示)让学生自己认自己记,然后逐个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说说代表的意思。
把刚才几件衣物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质地,该怎么洗?要注意些什么?
三、动手实践时的注意事项。
1、看书学习正确的洗涤方法。
2、查阅技术信息,获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的小知识。
3、根据自己所带要洗的衣物,说说应该用什么洗涤用品?(让学生自己在技术信息中查阅确定)
四、评价。
自制收纳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制作收纳盒,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废弃物品可以改造成有用物品,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美好生活。
2.在制作收纳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将家中废弃的盒子改造成收纳盒的步骤与方法,并能用学到的方法与技巧制作一个收纳盒。
教学难点:弄清并掌握内部隔板的制作方法和组装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收纳盒(范作)、创可贴等。学生:鞋盒、硬纸板、包书纸、固体胶、尺、剪刀、铅笔等。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在前几课中,我们学会了洗茶具、洗衣物,用我们灵气的双手和爸爸妈妈一起营造窗明几净的家庭环境,大家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2.可是,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又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有的女生小发饰很多,有的男生玩具很多,他们都觉得这些零碎的小物品很难整理,在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做的呢?有没有很好的进行归类放置呢?
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出示六个区间的收纳盒。(范例)你们看,如果我们用这个收纳盒来进行小发饰或玩具的收纳,你们觉得好不好?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制作一个收纳盒。板书:自制收纳盒。
二、新授 1.想一想
(1)你见过的收纳盒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2)仔细寻找一下,在你家里有没有直接能拿来制作收纳盒的东西?
(3)做这样的可以分为六个区间的收纳盒需要哪些工作和辅助材料?
2.了解步骤,制定制作计划
谈话:如何来制作这样一个收纳盒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书本,把步骤图仔细研究一下。
学生4人小组探究制作收纳盒,制定制作计划。3.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制作计划,明确制作的顺序
教师归纳:贴(将鞋盒内部的五个面分别贴上包书纸,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要求学生将鞋盒外部的五个面也分别贴上包装纸),隔(制作三片内部隔板),装(隔板组装好插入鞋盒内)。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你们觉得这几个关键环节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或有困难的?
(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三片内部隔板”“隔板如何进行组装”等难点环节的特写录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生交流,归纳板书制作要求:贴——美观,隔——均匀,装——平整。
三、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从分工合作、规范操作、安全防护等方面做一些友情提示。
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总结得失 1.自主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1)你是怎么制作这个收纳盒的?你觉得有哪些好的地方或不足之处.反思自己的制作过程,自我评价.(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理由是什么?
2.评选出“最佳作品奖”、“巧手奖”、“团结协作奖”。3.完成书上的评价表,根据各项评价结果,填上星的数量。
五、拓展迁移,激发创新 1.出示探究问题
(1)学会了制作划分六个区域的收纳盒,你能否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划分为八个、九个或更多区域的收纳盒呢?
(2)你能否给自己制作的收纳盒添加一些装饰。
2.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出课堂,发挥想象,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出自己满意的收纳盒!
我喜爱的蔬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泥材料的一般特性,初步了解泥制品的制作过程。
2、指导学生掌握制作简单泥蔬果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泥蔬果整体的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泥蒜头中蒜薹与蒜瓣的拉、压、勾、刮等技术处理。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泥蔬果成品、蔬果。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认识泥制品
教师出示泥制蔬果图片,实物投影仪展示。
学生观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制作的?”
学生回答。提问:“你是不是也想动手
二、探究学习,劳技制作泥塑的基本知识。
1、“同学们想想,为什么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蔬果?”
2、“要想用泥塑的方法把蔬果做得很逼真,首先要学会准确把蔬果的形状。”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苹果和蒜头的形状分别有什么特点?”
4、出示泥塑工具图,介绍泥工工具。
三、实践体验,学生制作。播放泥苹果制作录像,学生自学。“谁来说说泥苹果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在制作时还有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注意点。学生制作。
出示你蒜头的制作步骤图和对应的说明文字,指名读读。
“谁来说说制作泥蒜头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说,师补充。学生制作。
四、比一比、评一评。
五、拓展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泥文化的热爱。在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技术信息,或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从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议一议相关的问题的回答给予补充和纠正。
泥碗
教学目标: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教学难点:将碗壁制作得厚薄均匀,碗底圈粘合牢固。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叶纹小碗图片。教学过程:
一、互查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4人一组,互查课前准备,如工具不齐全,可要求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1、教师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图片或实物。
2、引语:你能说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
3、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与步骤
1、学生欣赏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说完后,说说手捏泥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教师注意补充和纠正。并适时板书。
3、具体操作步骤:①搓泥团。②压扁,捏凹成碗形。③修齐边口。④用有齿刀刮碗的内外壁。⑤将碗底圈处刮麻并涂上泥浆。⑥装碗底圈。⑦用手指蘸水抹光碗表面。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依照图示,自己动手操作。
2、轻音乐背景下,教师巡视辅导。
3、可引导同组互助合作,请一两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五、思维拓展,探究学习
1、教师出示荷叶纹小碗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知道这样的泥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学生思考,相互交流。
3、教师提示:是用泥片贴碗的方法做出来的。
4、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六、学习评价 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泥笔筒
教学目标:
1、掌握泥片制笔筒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此方法做简单的泥制品。
2、了解泥条盘笔筒和内衬模具制造笔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精确、严密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泥片制笔筒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将泥笔筒制作得牢固美观
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垫板、滚子、瓶盖、线、尺、手捏泥笔筒成品。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出示泥笔筒。
教师:“泥笔筒分为几个部分?做泥笔筒首先要做哪一部分?为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生用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和步骤
“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看一看制作步骤与自己的想法
教师:是否一样,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更好?” 学生观察比较,谈谈看法。
教师:“哪位同学来谈谈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教师及时补充,并指出圆底片的周长必须等于圆柱形筒体片的长度。请一两名学生演示用线测量圆底片周长的过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滚压圆泥片。②用瓶盖压切泥片做筒底。③量筒底泥片周长。④用筒底泥片周长和筒高定出筒体泥片的长度和宽度,切去多余部分。⑤将筒体底边刻麻(即加工成毛边)并涂上泥浆。⑥将筒体泥片围在筒底泥片周围。⑦合围、捏合。⑧加泥修齐笔筒,刻出颈槽。⑨完成。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请同学们依照图示,自己动手做一做,注意筒体与筒底粘贴要牢固,筒体造型要美观。”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出示学生制作时的典型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制作时要注意的地方。
四、评评议议
“请同学们根据评评议议的要求,为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打星。学生自评。
“请同学们为你周围的其他同学打星,同样按照书本上评评议议的要求学生互评。
指导学生综合自评和互评成绩,从制作技法、作品美观、牢固耐用、态度认真、团结互助五个方面为自己打上综合总评的星数。
评出泥塑小能手。
五、拓展活动
教师:“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做泥笔筒吗?如何装饰、美化笔筒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意。教师:“请同学们自学‘技术信息’部分关于‘泥条盘笔筒’‘用内衬模具法 ‘装饰、美化笔筒’的介绍,待会儿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学会了哪些制作做泥笔筒’方法。”
指名交流制作方法。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制作,强调积极创新。
相框
教学目标:
1、了解相框的结构特点与制作过程。
2、了解制作相框可以选取的材料。
3、通过纸工相框的制作,学生熟练掌握纸工与塑料片的结合运用技巧。
教学重点:相框各部分结构组合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作品实物、真实的相框若干种类、相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见过哪些样子的相框,出示学生带来的不同相框,学生观看。
2、师:相框有什么作用?(展示相片)
既然相框主要是用来陈列相片用的,那么它应该具有什么特点?(透明区域、可以恰好容下一张照片,装饰……)这些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你们认为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材料制作相框? 这节课我们将首先用纸做一个笔筒。
二、指导制作
先让学生自己观看纸工相框制作示意图:(书中P24-25页)
1、说说哪部分的制作是难点,应该怎样做才好? 师根据学生情况相机指导
2、根据纸工符号剪下各部件。(师于此强调纸工符号的重要)
3、各部分结构组合。
提示学生注意自己所带相片的大小,画好相应的区域。
4、相框装饰,生自由发挥。
三、作品评比
师生共评,选出优秀作品
四、思维拓展训练
1、作品材料拓展:
师: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材料制作相框?
生自由发言:塑料、竹片、木板、金属、具有相似形状的盒子……
2、造型拓展:
相框除了方形的,还可以做成什么样的形状
除了采用书中所展示的支架,我们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摆放方式?
自由发言,回家尝试制作。
储蓄罐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储蓄罐的制作方法。
2、懂得用同一种几何形体可以设计两种以上的作品。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养成节约零用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储蓄罐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懂得用同一种几何形体可以设计两种以上的作品。教学准备:制作材料、剪刀、刻刀、垫板、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的零花钱一般存放在哪里?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储蓄罐?揭题。
二、自学储蓄罐制作方法及过程、1、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了解储蓄罐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交流制作过程和方法,相机板书: 剪切——刻痕——折叠——粘贴
(1)剪切:使用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剪下的边角料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的剪没什么问题,那像这样的带有齿的部件该用什么方法剪更快捷更方便呢?学生说后,投影仪演示一下。
(2)刻痕:剪好后,在所有的粘贴面上用刻刀刻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美观,便于折叠)
(3)粘贴:在进行粘贴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双面胶粘在粘贴面上。但像这样带有齿的粘贴面,我们是否也这样粘呢?为什么?那该怎样粘?(把双面胶粘贴在对应的部件位置上。)出示粘贴部件。
(4)师演示明胶片的插法。
3.看了老师做,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做呢?好,但在做之前老师要提两点小建议: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都要动手动脑,可以小声讨论。(2)你们可以模仿书上做,也可以有创新。
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作品完成的既快又美观,我们还要评一评呢,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赶紧动手做吧!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1.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特别是齿的剪法)2.如果发现学生集体性错误,及时纠正。3.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四、作品评价。
以投影评价要求予以评价。1.小组内自评.2.组间互评.3.评出最佳小组,用鼓掌予以表扬。五.拓展活动,创新制作。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储蓄罐
组合笔筒
教学目标:
1、了解笔筒的结构特点与制作过程。
2、了解制作笔筒可以选取的材料。
3、学生通过制作纸工笔筒复习上学期掌握的纸工制作符号与技巧。
教学重点:笔筒各部分结构组合 教学难点:制作笔筒 教学准备:笔筒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见过哪些样子的笔筒,出示学生带来的不同笔筒,学生观看。
2、师:笔筒有什么作用? 这些笔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这节课我们将用纸做一个笔筒。
二、指导制作
先让学生自己观看纸工笔筒制作示意图:
1、根据纸工符号剪下各部件。(师于此复习纸工符号)
2、四部分结构组合。
提示学生可以将四部分组合成不同形状,以增加笔筒的美感。
3、笔筒装饰,生自由发挥。
三、作品评比 师生共评:最具创意奖
最实用奖
最美观奖
四、材料拓展思维训练
师: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材料制作笔筒? 生自由发言:薯片筒、竹筒、树桩„„ 造型拓展:我们可以赋予笔筒什么样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