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做法,提高教育教学品质,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本规定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地方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规定。本规定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规定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承担责任组织、部署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部署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办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成长、教法学法等深入开展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 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开展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开展检查指导,依据现实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检测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规定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现实,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地方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现实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别,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现实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办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规定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 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办法和学习办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办法,在感悟、体验中成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资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办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规定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办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成长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别,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现实和个体差别,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办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资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办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规定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 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规定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规定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34、规定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指导常规规定
36、课外指导必须做到规范指导规定,强化分类推动,重视个别指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37、课外指导主要包括学业类指导、兴趣特长类指导和身心健康类指导等。
⑴学业类指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缘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⑵兴趣特长类指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激发学习潜能,成长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⑶心理健康类指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指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开展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规定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做法。
44、保证阅卷品质,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品质,以课程标准规定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现实,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规定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成长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成长和个性成长;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开展。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⑴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办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⑵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⑶评价方法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 体态性语言开展评价。
⑷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⑴注意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地方的评价。⑵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⑶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缘故,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成长;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成长性与个性差别,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成长;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成长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成长的状况。⑸要每学期对学生开展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施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⑹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办法开展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成长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通过、不通过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⑺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规定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57、教研组承担责任制定学科成长筹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品质评估办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法,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规定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法、教师部署、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地方工作作整体筹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筹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筹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就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召开一次实践活动成就的展评。
第二篇: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 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 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 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
本要求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 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 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 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 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 作,主备人预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 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 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 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 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 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 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 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 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 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 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 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 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 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 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 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弓旧学生通过自 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 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 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 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 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 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置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 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洋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
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 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 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 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刀.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 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 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 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王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 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 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 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 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 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 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 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创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 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 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 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 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Z 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 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 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 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 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 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二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 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
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置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 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 等。
门)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 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 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3)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 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 时问、定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 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qo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工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 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 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 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 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 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 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 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 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 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 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 行。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1)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
和学习效果.
(2)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
评和生生互评.
(3)评价方式赊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
性语言进行评价。
(4)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
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0)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5旧学生善于 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N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 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 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 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
评价组织.
(2)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 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 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4)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
—一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 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 度与发展的状况。
(5)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
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6)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 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7)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 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 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 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 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 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 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位一本科学理个专著;执教一 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 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 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 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 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 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第三篇: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臵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臵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臵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近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评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提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
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六年级必备)。
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5.作业布臵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辅导等。
(1)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3)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42.严禁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
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正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1)评价内容主要为学习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2)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3)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4)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1)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3)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
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2)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3)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4)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5)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6)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级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7)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
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
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第四篇: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本要求从“备、教、改、辅、考、评、研、行”八个方面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本要求自2007年9月1日开始试行。
一、备课常规要求
集体备课
1.学校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要详细制定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备课组活动计划。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两节课。
3.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4.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5.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6.每位备课组成员须在集体备课教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7.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
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8.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个人备课
9.确定教学目标。深刻领会课程理念,全面理解课程内容,挖掘课标要求的内涵并拓展外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贴近学生实际,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学目标具有操作性,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辩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10.分析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1.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吃透现行教材,采集、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学生生活经历、社会生产实际等教学资源,恰当选择、处理教学素材,合理取舍,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挖掘教学内容中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2.优化教法学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善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选用教学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合理选择、有效组合、恰当运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
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14.设计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设臵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和指导自主学习、交流与评价等基本环节的设计灵活合理,各环节之间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认知的规律性。创设的情境问题力求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策划的活动力求体现开放性、参与性和过程性,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15.预设检测练习。合理有序的配臵有层次、有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课后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以基础性练习为主,适当布臵拓展性、开放性习题。
16.合理设计板书。板书设计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17.认真撰写教案。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特点。
二、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8.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9.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20.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
21.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
价值观。教师讲解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3.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24.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25.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
26.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
27.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
28.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作业布臵与批改常规要求
29.作业的选择要精、实、活,反对繁、难、怪,反对重复作业和机械训练,杜绝体罚性作业训练;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发挥巩固、反馈、矫正、补漏、提高与激励等功能。
30.作业的类型要多样化,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提倡采用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调查、阅读感悟和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作业形式,倡导分层作业和“自助式”作业。
31.合理控制作业总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二个小时。
32.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
33.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34.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作业。作业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35.作业布臵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四、课外辅导常规要求
36.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
37.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⑴学业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热情关怀学困生,细心分析其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⑵兴趣特长类辅导要重视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力争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⑶心理健康类辅导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38.课外辅导要做到“六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主讲、定对象、定时间、定地点。
39.正确处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严禁占用自习课和节假日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五、考试常规要求
考试组织
40.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41.严密组织,严格纪律,严明考风,规范操作,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42.严格控制规模性考试次数,加强调研诊断性测试。
43.监考老师要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格监考,杜绝各类形式的舞弊行为。
44.保证阅卷质量,要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做到宽严适度,集中时间,采用流水作业形式。
45.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
考试命题
46.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47.制定科学严格的命题人员遴选、命题、审题、保密制度,规范命题操作程序。
48.试题要体现考试性质,保证考试信度。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创新题。
49.试题内容正确,陈述简明、准确、无歧义,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设问要有连续性和层次性。
50.试题结构合理,梯度明显,难易适度,赋分合理,题型多样,提倡命制选做题。
六、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51.评价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5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记录、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53.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富有激励性。
⑴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等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
⑵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提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⑶评价方式除一般性激励语言外,提倡运用动作、眼神、表情等体态性语言进行评价。
⑷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具有针对性。54.对考试的评价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
⑴关注考试过程中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的评价。⑵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⑶评价要立足改进和矫正。从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其他材料开始,从学生答题情况入手,找出存在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杜绝把考试成绩作为标示学生类别的标签。55.综合素质评价要全面、客观、公正。
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评价组织。
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性与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个性化发展;评价要做到民主、公平、公正、公开。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⑷评价依据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详实记录——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过程性评价等,评价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⑸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单制度,毕业前实行总评,注重过程性评价,注意全面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相结合。⑹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尤
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分设合格、不合格两级或A、B、C、D四个等级。
⑺学校要保证评定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在校内公示,接受监督。
七、教学研究常规要求
56.学校要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总结评价工作。57.教研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学科性的课题研究、教学资源开发和改进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等活动,加强学科建设。58.采取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提倡叙事研究、案例研讨、评课说课、理论学习、教研沙龙等教研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立足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9.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活动平台,备课组至少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
60.教师要主动学习、更新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按时参加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
61.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执教一节公开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交流、评奖或发表一篇教学论文,面向学生或教师开设一次专题讲座。
八、实践活动常规要求
62.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学分认定、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作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63.各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统筹规划好研究性
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内容,充分体现办学特色。64.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65.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提倡高年级学生开展小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等活动,并每学年举行一次实践活动成果的展评。
2008—2009学是我市有效教学管理年,我们要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理念,把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当作一项推进学校发展,提高教学效益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分为“备课常规要求”、“课堂教学常规要求”、“作业布臵与批改常规要求”、“课外辅导常规要求”、“考试常规要求”、“学生评价常规要求”、“ 教学研究常规要求”、“实践活动常规要求”八个方面,共计六十五条,对教学活动作出具体的规范要求。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和《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及解读》的具体内容,并准确理解,充分落实。为了更好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我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有效备课”:本学期我校采用个人备课、电子备课、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形式。个人备课除了要严格按照市教研室的备课要求进行备课外,还要在“备课准备”这一环节上备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电子备课、集体备课也要有这个环节)。电子备课不能完全从网上下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上课之前要要认真钻研教材,要在电子备课上留下钻研教材的痕迹。集体备课要严格按照市教研室集体备课的要求进行,每位教师进行详细的二次备课。
2、“有效上课”:每位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学案,要指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平时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加以检查,了解学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要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上课时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结构要合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地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处理得当。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理解和运用学习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感悟和体验学习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讲解要科学准确、详略得当,知识梳理脉络清晰。要抓住关键,揭示重点内容,分散化解难点内容,具体分析对比疑点,着力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灵活合理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决策和选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流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
评价的激励功能,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要科学设计问题,精选例题和习题。设计的教学问题要具有思考和探究价值,利于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精选的例题和习题要体现基础性、针对性、梯度性、思维性,精讲精练,及时矫正巩固。要合理选择使用实验器材、挂图、模型、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注重实效;演示、验证和探究实验教学,要组织有序,操作规范,指导及时,确保安全。要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规范、精练、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仪容整洁,教态自然、大方。板书规范、科学、正确、清楚、条理性强,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有效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格式、书写要规范,作业评价以等第形式呈现,作业评语要体现激励性;要求以教师批改为主,提倡精批精改、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互批互改。教师的作业批改要立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及时反馈矫正,要求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使用好错题本。教师要求学生作业做到认真、独立、按时、规范完成,书写整洁,条理清楚,及时订正,指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教师的作业布臵与批改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4、“有效辅导”:教师的课外辅导必须做到规范辅导要求,强化分类推进,重视个别辅导,精心实施,讲究实效。课外辅导主要包括学业类辅导、兴趣特长类辅导和身心健康类辅导等。
第五篇:怒江州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
怒江州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
(讨论稿)
一、总则
第1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其有关政策规章,根据《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结合我州中小学实际,特制定《怒江州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2条 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主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依靠全体教职工,整合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应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对学校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3条 学校管理应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所要学校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来进行,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思想、品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校园管理
第4条 坚持安全适用、勤俭办校的原则,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布局合理、区划有序的要求对校园建设作好整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制定、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使校园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第5条 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种植管理好果木花草,无随意攀摘、践踏现象,校园道路平整,主干、支干分明,路面硬化平坦。
第6条 校园环境布臵简洁朴实美观,体现科学性、教育性。校门端庄,校牌得体,校训(或校风、教风、学风)鲜明。按规定悬挂名人画像及必要的宣传标语。校内黑板报、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健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布告、通知等正确使用规范字,字体工整。
第7条 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学生宿舍等门窗玻璃齐全,窗明几净,各类物件安臵有序。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安静整洁,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实验用品、音像器材摆放整齐,方便使用,有严格的借阅、借用和使用登记制度。各类用房定期清理粉刷,及时维修。
第8条 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和医务人员,建立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抓好环境卫生。做到校内无荒地、无杂草,墙壁无污迹,门窗无灰尘,地面无果皮、纸屑、烟蒂、痰迹。垃圾入箱,厕所每天清扫,定时冲洗。
第9条 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建立严格的宿舍管理制度,定期评选文明宿舍。房间及盥洗室清洁卫生,床辅整齐,物品摆放有序。
第10条 加强食堂管理,健全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和采购验收制度,严格就餐纪律,桌凳干净,排列整齐,器皿整洁,餐具定期消毒,地面、洗碗池及其它地方无乱倒的饭菜。饮水安全卫生。
第11条 按照当地气候区位等条件,结合学校优势、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所得收入按有关规定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师生福利待遇。
三、教职工管理
第12条 学校管理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编制和人员管理,优化教职工队伍; 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改进校长选任办法,完善校长负责制,推行校长任期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健全考核制度,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鼓励城镇优秀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到艰苦地区任教,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第13条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定期组织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引导教师切实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以人为本,敬业奉献,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14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好学困学生的转化工作,严禁歧视、讽刺、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以良好的师德教育影响学生。
第15条 健全严密的工作制度,严格考勤和工作纪律。教职员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坚持说普通话,谈吐文明,为人师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校园内禁止吸烟。
第16条 严格执行岗位职责规范。每个教师应做到:认真备课、认真布臵与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考核和认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第17条 加强教职工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和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定期对教职工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建立考绩档案,为评审、聘任和晋级提供依据。
第18条 学校建立教代表会议制度,实行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组织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形成良好的教工集体。
四、学生管理
第19条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有效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考核,使学生逐步达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第20条 严格按《国旗法》执行升降国旗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21条 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班、团、队活动及各种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生课余生活健康丰富。抵制不健康的书刊、录像、网络和歌曲的负面影响。按课程计划安排学生上好劳动技术课和参加实践教育活动。
第22条 建立学校与社会和学生家长联系制度。聘请校外辅导员,邀请当地有关人员研究、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促进社区教育发展。
第23条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认真落实“两课(体育、卫生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施行《国家学生健康标准》,应保证学生除体育课外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文艺、科技、美育、健康教育等活动,普及卫生知识和安全常识,建立体格检查和传染病预防制度。
第24条 建立健全资助贫困学生机制。通过“免、减、助、补、扶”使每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第25条 建立符合实际的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体系,加强寄宿制学校低段学生保育工作。
五、教育教学管理
第26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27条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计划。根据课程标准计划制订合理、科学的周课程表、作息表、活动安排总表;开足、开齐各门课程,不得随意增删各科教学课时数。学校不得在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办补习班。因特殊原因确需在节假日为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的,要报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得从学校随意抽调教师、学生参加校外活动。
第28条 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强教学研究;每月至少召开1次教学工作会议;每学期要分别召开一次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要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研活动,每年要召开一次教学工作研讨会;建立听、评课制度,学校正、副校长每人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要督促学科教师参加听、评课。听、评课时要有听课笔记,并注意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
第29条 做好学校教学的微观管理和指导工作。学校教务处要督促各教研组、学科备课组要及时制定教学计划并加以落实;每学期要全面检查2-3次教师的教案和抽查学生的作业;要认真组织各科考试工作,及时组织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抓好教学反馈。
第30条 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各学科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校内教学经验交流会。
第31条 注重学法指导。要引导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基础、重能力、重特长、重发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32条 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学校要教育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专心听课,认真笔记,按时完成作业;不作弊,遵守考试规则。
第33条 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要由校长和教务处负责对教师备课、上课、布臵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生检查和评定等教学基本环节要有明确的要求并定期检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办法。
第34条 重视作业布臵与批改。要督促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精选作业内容,难度适宜,数量适当,有针对性、典型性、实践性。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五、六年级每天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一、二年级每天最多不超过90分钟,初中三年级及高中每天最多不超过120分钟。学校应对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每日课外作业总量进行有效的监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规范。小学作业要全批全改,初中和高中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
第35条 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和次数。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统一考试,其他学科可平时考查,初中除毕业、升学和质量监测抽考外,其它考试均由各学校组织。要对考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充分发挥其诊断、评价、激励功能。除国家、省统一组织的竞赛活动外,禁止学校教师组织、参加向学生收取费用的统考、统练、联考、竞赛活动。
第36条 改革学生评价办法,各县教育局要根据实际制定方案,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
第37条 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控制学生每日在校活动总量(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走读生不超过8小时,高中走读学生不超过9小时。
第38条 加强学生用书管理。学校按上级规定为学生选订教材,禁止统一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购买各类资料和教辅用书。
第39条 不随意停课。特殊情况必须停课时,一天以内由校长决定,并报县教育局备案;一天以上三天以内的经县教育局批准,报州教育局备案;超过三天的,必须经州教育局批准。
第40条 学校不得提前结束课程,不准以任何理由让学生提前离校。禁止分重点班,禁止用考试成绩排列班级和学生名次。
第41条 加强实验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要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实验教学管理,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工作,落实实验经费,健全实验用品使用以及储存的相关制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学生理化生实验开课率要力争达100%;凡已配备语音室、计算机室的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周至少有一节课以上利用语音、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上课。
第42条 重视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校要确定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工作,确定1-2名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要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排入课表,每校每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少于20课时。确保各年级每生每周至少1-2课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学习。要按规定比例将公用经费用于远程教育。
第43条 加强图书管理。学校有分管校长负责图书管理,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图书借阅、整理、发放等管理工作,有安全舒适的图书室。学校应依据高效、安全、互联、共享的原则,加快电子图书、电子阅览室建设,配备现代化设备,实现信息资源高效共享。图书室、教师资料室要规定开放时间,满足师生教、学需要。
第44条 重视循环教科书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义务教育循环使用教科书、免费教科书进行专项管理,对学生开展专题教育,做好循环使用教科书的建账、存放、保管、回收、消毒、发放工作,提高其使用效率。
第45条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学校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46条 学校要成立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组,负责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评估,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内容。
第47条 聚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学校领导要定期不定期深入课堂,加强对课堂教学的领导。
第48条 切实执行学籍管理规定。按国家教育部规定控制班级学生人数。小学每班45人,复式教学班一般20-40人,中学每班 50人。中学不得举办全日制升学补习班。
第49条 严格执行省颁布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等的建设和管理。
六、教育科研管理
第50条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学习进修与教育研究三者融合起来,增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研究”含量;追求发现规律、改进工作、提升自我,获得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研究、指导、管理,营造全员参与的科研氛围,推进科研兴教工作持续、有效、健康地开展。
第51条 构建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学校要切实建立起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水平,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写出读后感思。
第52条 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为教师进修和提高创造条件,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规范性培训,推进名师带动战略,积极培养各类名师,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第53条 全员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各级各类学校要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立项专题研究,每校至少有一项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子课题开展研究。学校要重视课题的过程管理,做好课题成果的转化与运用。
第54条 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学校要构建良性循环的校本研修体系,切实为校本研修搭建信息分享平台。建立健全评比奖励制度,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学校优秀教师、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在教育科研、校本教研中要起到引领作用,在二至三年内至少有一篇较高水平的经验论文交流、发表。
第55条 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在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教师学科专长和业务技能的全面提升,增强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七、后勤管理
第56条 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观念,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校的精神,并制定各项规章 9 制度,严格工作规范,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57条 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必须有计划地使用经费,从严掌握开支,严格财务审核,定期稽查公布账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建立健全“两免一补”、公用经费等专款的管理、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严禁贪污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对按照上级规定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代办费,要进行公示,严禁向学生乱收费。
第58条 加强校舍校产管理。加强对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校产分类造册,落实管理责任,每学期作一次检查、清理,防止人为的流失和损坏。如发现新增D级危房,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停止使用或及时排除。
第59条 有条件的学校要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管好劳动实习基地,严格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
第60条 加强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管理,加大对学生食堂事务长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和确保资金完全用在学生身上,切实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八、安全管理
第61条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落实校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按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校)的实际,健全安全机制,落实安全措施,明确责任,完善内部安全保卫制度,配备专兼职保卫人员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杜绝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类事故,对各种安全隐患要有周密的应急预案。
第62条 坚持开展安全检查和事故防范工作。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分别对学校校舍和教学、生活、体育实施等进行一次彻底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危房 要停止使用,平时也要作经常性的检查。严格教学设备、化学药品、饮水饮食、取暖、用电等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文艺、体育、劳动和其他集体活动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学生食堂、宿舍、小卖部、通道、危房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校园内杜绝明火。
第63条 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无小事、事事皆安全。深入宣传《学校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建立大型活动报批制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安全教育日(周、日)”和活动课,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第64条 建立安全保卫制度。财务、档案、食堂、宿舍、各类药品器材室、传达室等部门和场所要有(兼)职人员负责,严格管理。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护校。非学校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学校,非学校及学校人员的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或穿行学校。
第65条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臵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并纳入学生档案。积极做好近视眼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重视师生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第66条 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请示、报告制度,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做好救护善后工作。
九、行政管理
第67条 学校建立教师业务、教学、学校基本设施、文书、财会等各类档案,有专人负责,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考核、评估、奖惩。第68条 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学校(或上报)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由学校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上级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69条 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审批制度,按上级规定收费。严格财务审核,定期稽查公布账目。对向学生乱收费的教职工和违反法纪、校纪的教职工、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处分。
第70条 切实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严格控制班级学生人数和留级率,严禁伪造或涂改学生的学籍档案。
本规定由怒江州教育局负责解释。各县根据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本规定自 2012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