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写作教学3-将短话写长,把结构写美

时间:2019-05-13 04:1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余映潮写作教学3-将短话写长,把结构写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余映潮写作教学3-将短话写长,把结构写美》。

第一篇:余映潮写作教学3-将短话写长,把结构写美

将短话写长,把结构写美

——余映潮老师作文教学

文/微巍心语

上课前,余老师向学习的舜耕中学中学的学生们简要说明上本节课的几个意图:

1.请同学们感受优美的作文形式; 2.体会作文构思的角度。

3.使同学们感受到中考记叙文某一方面得到提升。余老师用四篇选文为例一一作了具体全面地分析。第一篇《冰天雪地挖莲藕》。

余老师提出:如何把它还原成一句话,如何把它写成一篇短文。把事物的细节写具体,文章就可以写长。把文章写长的目的余老师说得很直白:因为中考作文讲究字数。

“插入”是把短文章写长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是,要有层次地一步步地把动作细致描写;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细节的内容进行有意地表达。用“切分”的方式展开。

余老师让学生读“两个老人向……走去……天寒地冻……能卖个好价钱……”一段话,分析其写法: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作者替他们表达。用得是“穿插”感觉的描写。

余老师总结出两点写作技巧和启迪: 1.按时间的顺序“切分”过程。2.让巧妙“穿插”显现魅力。这篇范文给我们的启迪:重在“巧用材料”。

余老师还补充,为了让文章再写得更长,可以插入“去年”的“挖”;也可以利用“对话”等,这样,细节更具体。但描叙、切分、穿插、巧用材料的运用要根据需要,理性对待。第二篇《掌声》。

余老师引领学生分析例文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掌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插入引用使文章更具表现力,结构严密,细节生动;伏笔铺垫,前后照应对比等让人物形象突出。作者有意安排“新老师”,他不知道“英子”的身体状况,让她“上黑板”,第四段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倒序,是英子由自卑到开朗的关键,以小见大的写法,看出了作者的善良、乐于助人,表现了美丽的瞬间;语言的表达也很有技巧“早早来,晚离开”等等。

余老师得出《掌声》的三点写作技巧和启迪: 1.起笔暗示故事的发展趋向。2.详写略写各有重要的作用。3.结尾着意利用人物的话语。

这篇范文给我们的启迪:重在“表达作用”。

余老师补充:例文的精彩之处还在于重点突出英子精神上的巨大变化(说、笑、跳舞),用“几年以后”写英子对此事的印象深刻(虚实结合)。

第三篇《梦中的花裙子》。对于这篇文章,余老师挖掘出许多闪光的东西,如,围绕着两条“线索”;妈妈两次没买花裙子到买的“转变”;两种“天气”描写象征两种心理变化;用阿英的话“侧面烘托”出“家境”;设置“悬念”等等。

余老师总结出三种写作技巧和启迪: 1.用特别的形式叙述完整故事。2.用特别的笔法表达内心情感。3.用特别的手法增加文章美感。

这篇范文给我们的启迪:重在“优化形式”。第四篇《千金一诺》。

余老师指出了这篇记叙家庭小事的文章在细致描写,线索,波折,反衬等方面运用得非常好。写家境用穿插的手法点出了背景。第一句独立成段,开关笼罩全篇;“切分”父亲辛苦买裙子的过程,照应“千金一诺”,表现了爸爸对孩子的爱。文章采用了一件事写多个人的方法。

余老师得出文章的两点写作技巧和启迪: 1.精心设计文章的开关结尾。2.诗意抒写故事的轻波微澜。

这篇范文给我们的启迪:重在“写好细节”。

余老师强调:写好细节是考场记叙文质量的提升,适当运用手法。最后,余老师总结,中考作文不外乎以上几点。并以枣庄市近三年的中考题目作了对照分析。2010年《发现诗意》。2009年《我已经长大了》。2008年《就在细微之处》。

第二篇:学写一篇游记 (余映潮)

“学写一篇游记”课堂教学实录

余映潮

一、教材分析

教师分别提炼教材四篇课文《巴东三峡》《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走进纽约》《周庄水韵》的构思方法。

二、出示讲义

发给学生四篇讲义《颐和园》《观潮》《长城》《海上日出》。

三、阅读比较

学生自选一篇阅读,概括其构思方法,并与本单元四篇文章中的构思方法对造,谈谈自己收到的启迪。

四、交流总结

学生谈体会,教师点拨,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总结:

(一)《颐和园》:一处一处地写 《观潮》:一时一时地写 《长城》:一层一层地写 《海上日出》:一次一次地写 《罗马速写》:一类一类地写

(二)1.游踪明晰,移步换景 2.定点观察,情景变化 3.略有游踪,先叙后议 4.暗示游踪,专写一景 5.全无游踪,分类描述

五、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构思一篇游记的写法。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评价。“采得百花成蜜后”

——谈作文指导教学资源的提炼 余映潮

作文教学指导课的三“缺少”:一是缺少教师提炼整合的精致优美的范文;二是缺少学生对范文的研读感受;三是缺少教师的精要讲析。

作文指导教学资源,主要是“范文”“范式”方面的资源。作文课一定要有合理数量的范文,没有范文的作文指导课是务虚的课。

提炼作文教学指导的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微型专项研究”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搜集、整合、命名。这种微型专项的研究,视点小、角度细、开掘深,进行得越精致越好,越有指导性越好。

如关于作文开头、结尾句的“范式”提炼,作文的开头,可以多考虑写这样的句子:

直接入题句,如: 直接入情句,如: 直接入景句,如: 直接入境句,如: 直接入事句,如: 直接入物句,如: 直接入论句:如: 直接写人句:如:

文章的结尾,可以多写有这样表达作用的句子: 有余味,如: 有情感,如: 有含义,如: 有意境,如: 有理趣,如: 有哲理,如: 有文采,如: 有照应,如:

如关于段落展开精美的形式——“段式”的提炼:

先“概写一笔”,然后“细写几笔”。

再如整篇文章的展开形式——“篇式”的提炼:

《生命

生命》

这篇美文,从整体来看,运用了“三层结构”式的构思方法,从局部(第2、3、4段)来看,则运用了“叙议结合、叠加反复”的表达形式。(《语文建设》2012.10)

师:今天我给大家上一节作文课——学写一篇游记。我们依据的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游记就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是以真实的游览见闻和感受为题材的记叙性散文。游记的写作应该是真实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的写作还不一样。

我们来看看教材上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以给我们哪些游记写作方面的借鉴。请大家注意把老师讲的四个方面记下来,因为过一会儿的学习就要用到它。

《巴东三峡》构思的特点是“移步换景,全程描述”,从游览的起点开始,写到结束。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构思特点就不同了。文章没有说沿路怎么走,看到什么,而是写到达了青海湖,站在湖边遥望、观览,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是两种不同写法,着眼点不同,手法也就不同。

《走进纽约》基本上没有游踪,或者说是没有游览的线索,而是直接写纽约怎么样。作者着力写纽约的房子高得像什么,然后写纽约的街道如何如何。这是“淡化游踪,高低错落”地写。

《周庄水韵》又不同。作者写自己几次到周庄,但是只详写了其中的一次,这样写的一次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

这个单元选的这些文章,其实就是暗示我们:游记的构思,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些范文,与课文相比简单得多,但是同样表现出了构思方法的特点。

师:现在,我发给大家讲义(包括四篇文章:《颐和园》《观潮》《长城》《海上日出》)。请大家读讲义上的文章,自选一篇,看一看你所欣赏的游记在写作上可以给你什么样的启迪。一边看,手上的笔也要一边动起来。看五分钟。

(生边看边写。)

师:好,现在进行研读提炼活动。请同学们发言。第一篇文章《颐和园》告诉我们可以怎样构思一篇游记?哪位同学来讲一讲?

生:《颐和园》和《巴东三峡》是差不多的,是全程描述,游记的过程清晰。

师:她的表达很完整。她结合课文来谈,尽管没有读过课文,但是听过老师的小结了。那么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移步换景,全程描述。”很好,还有新的说法吗?

生:《颐和园》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来描写颐口园美丽的景色。

师:我们能够看出来,游人走进颐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的脚下,登上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踪多明晰啊。《颐和园》这篇文章的构思特点是游踪明晰。请大家做笔记:“游踪明晰,移步换景。”大家注意了没有,这篇文章的首尾照应很严密。可以在笔记里加上“首尾照应”。

现在我还给大家讲一点知识,这篇文章的段落写作非常漂亮。它的形式是“整体分说,层层展开”。有时候我们写文章很难把一个段落展开,《颐和园》这篇游记告诉我们,段落的展开是有技巧的。请大家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这一段,一起把总说句读出来——

生:“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用一句“大半收在眼底”就“总说”了。我们看这一段的第一层:“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这是眼前的、最近的。再往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是写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的。继续看,最远的地方在哪里?——“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作者的段落写作就是这样精致,多好的表现形式啊。

段落写作这一块做了笔记没有?好,再做一决笔记,我们用一个短语来概括整篇文章构思的特点:一处一处地写。很简单,一处一处地写,思路就清楚了。有序地写下来,当然要注意详略,也要注意段的变化,这样文章就灵动了。

师:《观潮》告诉我们怎样构思?哪位同学来分析《观潮》?

生: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描写景物,用记录景物变化的方法来写。

师:这位同学从文章里看出来,是作者在写景物的不断变化。好,继续说,它的观察点怎么样呢?有像《颐和园》那样的游踪吗?

生:没有《颐和园》那样的游踪,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这次观潮的。

师:时间的交代很清楚。从早晨写到中午,再写到下午。谁再来说一下?

生:《观潮》是由远及近地写以及定时描写、定点描写,用淡化游踪的方法来写游记。

师:很好。注意他的话语中有一个关键词——定点。这个“点”是哪儿?作者站在哪儿看的?大家把这句话读一读:“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就是这位同学所感受到的定点。定点观察,人没有动,景在变化。先听到大潮的声音,然后看到远方的大潮汹涌而来,最后大潮逐渐消退。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迪是:可在一个地方观览景物,定点观察。观察什么?观察情景的变化。这种情景的变化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而且是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地写。

下面我给大家讲段落的展开技巧。这篇文章是写观潮,所以用的手法也特别,是“写声写形,烘托渲染”。潮的来势凶猛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写它的声音。写声音其实就是写大潮。然后再写它的形态,这样就不断地在渲染之中描述了潮的来势。大家来看第三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是写声。“顿时人声鼎沸”这句话有重要的作用——烘托。大家激动了,潮来了。然后继续写,“人群又沸腾起来”,这又是烘托。再下面就是写潮之“形”了。文章光有骨架还不行,一定要把段落写得入景、入情。请大家继续做笔记。这篇文章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就是:一时一时地写。早晨怎么样,中午怎么样,站在那儿不动来看景物的变化,用时间来结构文章,用时间线条把景物穿起来。这就是高妙的技法。

师:《长城》这篇游记又是另一种形态。《长城》告诉我们什么呢?哪位同学帮我们讲一下?请你来吧,试一试。

生:《长城》这篇文章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然后再加一些作者自己的联想。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简洁,恰到好处。移步换景地来到了长城。注意她后面的话,“加一些作者自己的联想”,这句话太重要了,这位同学看出了文章写作的脉络。

生:《长城》主要写了长城的特点,作者用很多的比喻手法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和壮观。

师:这位同学用一句话说明了课文一个方面的特点。

生:《长城》这篇文章写了长城的外形,然后联想到了修筑长城时的景象。

师:联想在这篇文章里面表现得很出色。联想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样的短语来概括它呢?这就是“略有游踪,先叙后议”。这样的游记用的是比较典型的叙议结合的手法。看到长城,看到这样雄伟壮观的景色,一定会联想到祖国的伟大,祖国人民的伟大,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这样的表达很自然。

前面两篇文章可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呢?也是可以的。你看到潮水来了,我们同样可以写一大段抒情议论的文字来赞美潮水。所以,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构思。多种多样的构思恰巧能够告诉我们能够怎样写文章。《长城》告诉我们的就是“叙议结合、先叙后议”的手法。我们再换四个字:“先实后虚”(提示大家做笔记)。先是实实在在地描述所看到的长城景观,然后议论抒情。

建议大家回去之后找《雄关赋》这篇文章读一读。是写山海关的,文章中有大量的联想、抒情、议论,而真正写山海关的却不多,是极漂亮的游记散文。

好,段落的特点在哪里?请大家关注第二段。作者选点绘景,没有铺开来写,而是只写了八达岭上的一个点,这就是“巧妙地用笔”,然后“有序地表达”。什么是这个段的有序表达呢?作者从长城顶上的路面写起,逐层地写高,一直写到“长城上的楼阁”。《长城》这篇文章,我们再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它的写法:一层一层地写。第一大层是写游览,第二大层是写观感。先描述再议论、先实写再虚写、先写景观再写观感。这又是好的经验。

师:《海上日出》一文呢,它的构思特点表现在哪里呢?你来说一下?

生:《海上日出》告诉我们,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景物变化,后面可以加上议论。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够运用这节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定点观察的地点是在船上。作者早起观察海上的日出。

生:《海上日出》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景物变化用了拟人的手法,可以更生动地体现。

师:不断地写景物的变化,语言表达上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生:《海上日出》的写法是详略得当。主要写了海上日出时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师:我把这位同学的发言概括一下,就是四个字:“专写一景”。这里是专写日出,这个观察点、这个角度非常细腻。

生:《海上日出》这篇文章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出了太阳的颜色和日出时景物的变化,然后加上自己的感受。

师:好。我们的分析能够逐渐地细化了。这篇文章实际上没有游踪,而是就说“我”在船上。这一点是很有意思的。没有写“我”从哪里到哪里——“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没有游踪,就在船上,所以同学们分析的“定点观察”就很有道理了。以前的经历全部省略,“我”现在就在船上看景色了,专写一景,而且是专写太阳升起瞬间的景色。其段落写作的特点就是同学们所说的“描写”,不仅仅是描述,而且是反复地描写,几段都是写日出,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想,融情于景。这篇游记的写法和《周庄水韵》整体的构思差不多。

大家现在来概括一下,《海上日出》是怎么写的?一段一段地看,能不能概括出来?

生:一次一次地写。

师:说得好。是一次一次地写。写一种情况,再写一种情况,一次一次地写,写的都是细节。好,现在讲义上四篇范文的分析任务就完成了。

我再给大家看一篇文章——《罗马速写》。这篇文章也很有意思,注意首句:“罗马这个城市很特别„„”,大家把三个短语念一下:“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

第二段扣的是“遗址多”,第三段也是“遗址多”;第四段是“雕塑多”;第五段是“喷泉多”。最后一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呼应前面所有的内容。这里已经完全没有游踪了。这是一篇多好的游记啊!这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全无游踪”的写法也是一种构思。没有游踪,而对所观览的景物分类进行描述:遗址、雕塑、喷泉。注意它的段落写作很细腻,其特点是八个字:“概写一笔,细写几笔”。要好好地记下来。

我们再来随便看一个段落:“罗马还是一个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这是概写一笔。大家读后面的细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城的人口”,还有“喷泉是罗马城的点缀”,然后再细写。“概写一笔,后面细写”。把这八个字学会了,对我们写段落极有好处。

再看前面的一些段落,特别是《颐和园》,其实就是概写一笔,细写几笔。

这篇短文更好总结了,这是怎么写的?对,一类一类地写。

(板书如下:)

《颐和园》:一处一处地写

《观潮》:一时一时地写

《长城》:一层一层地写

《海上日出》:一次一次地写

《罗马速写》:一类一类地写

大家小学的时候是不是学过《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是典型的一类一类地写。全无游踪,但是分类——桂林的山多美啊,桂林的水多清啊——山和水两大类。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收获,共有五句话。一起读一读:

一、游踪明晰,移步换景;

二、定点观察,情景变化;

三、略有游踪,先叙后议;

四、暗示游踪,专写一景;

五、全无游踪,分类描述。

好了,下面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老师给你们一个作文题:“——记游”。请你构思一篇游记,哪怕是一次极简单的经历都可以。你准备采用上面哪一种写游记的方法来完成你的习作?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想一下,把你想出的点滴文字,就写在横线上,过一会儿发言的时候就有依据了。开始吧。

(生准备。)

师:好了,请谈谈写作构思。谁先来?

生:我准备写张家界,用“游踪明晰,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先写山,再写树木,树木非常特别,不像其他地方看到的一样。

师:写山,突出一个特点;写树,突出一个重点。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来写。好。

生:我准备用“定点观察,情景变化”的方法来写张家界。我站在一个点,观察不同方向的景象,然后描写。

师:在定点观察中感受到事物的变化,细细地描述下来。

生:我准备写乌龙山,用“移步换景,全程描述”的方法写。我会在里面写那些曾经古老的故事。

师:穿插故事。这位同学又给我们一点启迪,就是写游记的时候,还可以用穿插的手法。在文章里面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有波澜、有情趣。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构思?

生:比如说写张家界的天门山,按“游踪明晰,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先是写坐在缆车上面看到的情景,再写途经鬼谷栈道看到的情景,然后写山顶上的情景,最后写乘缆车下山看到的情景。

师:很好的构思,而且这个构思还是比较复杂的,是移步换景。其实还有一种写法就是一次一次地写,专写一景。从不同的角度看,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来写你所观察到的景物。

生:写张家界,暗示游踪,专写一景。

师:还可以一类一类地写,来到张家界,看到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一类一类地写。很好。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以后能够运用老师给你们讲的方法去构思,并且去创造新的方法。下课

第三篇:余映潮写作教学2-“学写一篇游记”课堂教学实录

“学写一篇游记”课堂教学实录

余映潮

一、教材分析

教师分别提炼教材四篇课文《巴东三峡》《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走进纽约》《周庄水韵》的构思方法。

二、出示讲义

发给学生四篇讲义《颐和园》《观潮》《长城》《海上日出》。

三、阅读比较

学生自选一篇阅读,概括其构思方法,并与本单元四篇文章中的构思方法对造,谈谈自己收到的启迪。

四、交流总结

学生谈体会,教师点拨,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总结:

(一)《颐和园》:一处一处地写 《观潮》:一时一时地写 《长城》:一层一层地写 《海上日出》:一次一次地写 《罗马速写》:一类一类地写

(二)1.游踪明晰,移步换景 2.定点观察,情景变化 3.略有游踪,先叙后议 4.暗示游踪,专写一景 5.全无游踪,分类描述

五、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构思一篇游记的写法。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评价。“采得百花成蜜后”

——谈作文指导教学资源的提炼 余映潮

作文教学指导课的三“缺少”:一是缺少教师提炼整合的精致优美的范文;二是缺少学生对范文的研读感受;三是缺少教师的精要讲析。

作文指导教学资源,主要是“范文”“范式”方面的资源。作文课一定要有合理数量的范文,没有范文的作文指导课是务虚的课。

提炼作文教学指导的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微型专项研究”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搜集、整合、命名。这种微型专项的研究,视点小、角度细、开掘深,进行得越精致越好,越有指导性越好。

如关于作文开头、结尾句的“范式”提炼,作文的开头,可以多考虑写这样的句子:

直接入题句,如: 直接入情句,如: 直接入景句,如: 直接入境句,如: 直接入事句,如: 直接入物句,如: 直接入论句:如: 直接写人句:如:

文章的结尾,可以多写有这样表达作用的句子: 有余味,如: 有情感,如: 有含义,如: 有意境,如: 有理趣,如: 有哲理,如: 有文采,如: 有照应,如:

如关于段落展开精美的形式——“段式”的提炼:

先“概写一笔”,然后“细写几笔”。

再如整篇文章的展开形式——“篇式”的提炼:

《生命 生命》

这篇美文,从整体来看,运用了“三层结构”式的构思方法,从局部(第2、3、4段)来看,则运用了“叙议结合、叠加反复”的表达形式。(《语文建设》2012.10)

第四篇:余映潮学写一篇游记文档

余映潮《学写一篇游记》课堂实录(2013-10-10 21:07:39)转载 ▼

师:今天我给大家上一节作文课——学写一篇游记。我们依据的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游记就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是以真实的游览见闻和感受为题材的记叙性散文。游记的写作应该是真实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的写作还不一样。

我们来看看教材上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可以给我们哪些游记写作方面的借鉴。请大家注意把老师讲的四个方面记下来,因为过一会儿的学习就要用到它。

《巴东三峡》构思的特点是“移步换景,全程描述”,从游览的起点开始,写到结束。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构思特点就不同了。文章没有说沿路怎么走,看到什么,而是写到达了青海湖,站在湖边遥望、观览,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是两种不同写法,着眼点不同,手法也就不同。

《走进纽约》基本上没有游踪,或者说是没有游览的线索,而是直接写纽约怎么样。作者着力写纽约的房子高得像什么,然后写纽约的街道如何如何。这是“淡化游踪,高低错落”地写。

《周庄水韵》又不同。作者写自己几次到周庄,但是只详写了其中的一次,这样写的一次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

这个单元选的这些文章,其实就是暗示我们:游记的构思,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些范文,与课文相比简单得多,但是同样表现出了构思方法的特点。

师:现在,我发给大家讲义(包括四篇文章:《颐和园》《观潮》《长城》《海上日出》)。请大家读讲义上的文章,自选一篇,看一看你所欣赏的游记在写作上可以给你什么样的启迪。一边看,手上的笔也要一边动起来。看五分钟。

(生边看边写。)

师:好,现在进行研读提炼活动。请同学们发言。第一篇文章《颐和园》告诉我们可以怎样构思一篇游记?哪位同学来讲一讲?

生:《颐和园》和《巴东三峡》是差不多的,是全程描述,游记的过程清晰。

师:她的表达很完整。她结合课文来谈,尽管没有读过课文,但是听过老师的小结了。那么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移步换景,全程描述。”很好,还有新的说法吗?

生:《颐和园》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来描写颐口园美丽的景色。

师:我们能够看出来,游人走进颐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的脚下,登上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踪多明晰啊。《颐和园》这篇文章的构思特点是游踪明晰。请大家做笔记:“游踪明晰,移步换景。”大家注意了没有,这篇文章的首尾照应很严密。可以在笔记里加上“首尾照应”。

现在我还给大家讲一点知识,这篇文章的段落写作非常漂亮。它的形式是“整体分说,层层展开”。有时候我们写文章很难把一个段落展开,《颐和园》这篇游记告诉我们,段落的展开是有技巧的。请大家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这一段,一起把总说句读出来——

生:“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用一句“大半收在眼底”就“总说”了。我们看这一段的第一层:“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这是眼前的、最近的。再往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是写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的。继续看,最远的地方在哪里?——“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作者的段落写作就是这样精致,多好的表现形式啊。

段落写作这一块做了笔记没有?好,再做一决笔记,我们用一个短语来概括整篇文章构思的特点:一处一处地写。很简单,一处一处地写,思路就清楚了。有序地写下来,当然要注意详略,也要注意段的变化,这样文章就灵动了。

师:《观潮》告诉我们怎样构思?哪位同学来分析《观潮》?

生: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描写景物,用记录景物变化的方法来写。师:这位同学从文章里看出来,是作者在写景物的不断变化。好,继续说,它的观察点怎么样呢?有像《颐和园》那样的游踪吗?

生:没有《颐和园》那样的游踪,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这次观潮的。

师:时间的交代很清楚。从早晨写到中午,再写到下午。谁再来说一下?

生:《观潮》是由远及近地写以及定时描写、定点描写,用淡化游踪的方法来写游记。

师:很好。注意他的话语中有一个关键词——定点。这个“点”是哪儿?作者站在哪儿看的?大家把这句话读一读:“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这就是这位同学所感受到的定点。定点观察,人没有动,景在变化。先听到大潮的声音,然后看到远方的大潮汹涌而来,最后大潮逐渐消退。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迪是:可在一个地方观览景物,定点观察。观察什么?观察情景的变化。这种情景的变化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而且是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地写。

下面我给大家讲段落的展开技巧。这篇文章是写观潮,所以用的手法也特别,是“写声写形,烘托渲染”。潮的来势凶猛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写它的声音。写声音其实就是写大潮。然后再写它的形态,这样就不断地在渲染之中描述了潮的来势。大家来看第三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是写声。“顿时人声鼎沸”这句话有重要的作用——烘托。大家激动了,潮来了。然后继续写,“人群又沸腾起来”,这又是烘托。再下面就是写潮之“形”了。文章光有骨架还不行,一定要把段落写得入景、入情。请大家继续做笔记。这篇文章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就是:一时一时地写。早晨怎么样,中午怎么样,站在那儿不动来看景物的变化,用时间来结构文章,用时间线条把景物穿起来。这就是高妙的技法。三

师:《长城》这篇游记又是另一种形态。《长城》告诉我们什么呢?哪位同学帮我们讲一下?请你来吧,试一试。

生:《长城》这篇文章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的,然后再加一些作者自己的联想。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简洁,恰到好处。移步换景地来到了长城。注意她后面的话,“加一些作者自己的联想”,这句话太重要了,这位同学看出了文章写作的脉络。

生:《长城》主要写了长城的特点,作者用很多的比喻手法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和壮观。

师:这位同学用一句话说明了课文一个方面的特点。

生:《长城》这篇文章写了长城的外形,然后联想到了修筑长城时的景象。

师:联想在这篇文章里面表现得很出色。联想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样的短语来概括它呢?这就是“略有游踪,先叙后议”。这样的游记用的是比较典型的叙议结合的手法。看到长城,看到这样雄伟壮观的景色,一定会联想到祖国的伟大,祖国人民的伟大,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这样的表达很自然。

前面两篇文章可不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写呢?也是可以的。你看到潮水来了,我们同样可以写一大段抒情议论的文字来赞美潮水。所以,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构思。多种多样的构思恰巧能够告诉我们能够怎样写文章。《长城》告诉我们的就是“叙议结合、先叙后议”的手法。我们再换四个字:“先实后虚”(提示大家做笔记)。先是实实在在地描述所看到的长城景观,然后议论抒情。

建议大家回去之后找《雄关赋》这篇文章读一读。是写山海关的,文章中有大量的联想、抒情、议论,而真正写山海关的却不多,是极漂亮的游记散文。

好,段落的特点在哪里?请大家关注第二段。作者选点绘景,没有铺开来写,而是只写了八达岭上的一个点,这就是“巧妙地用笔”,然后“有序地表达”。什么是这个段的有序表达呢?作者从长城顶上的路面写起,逐层地写高,一直写到“长城上的楼阁”。《长城》这篇文章,我们再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它的写法:一层一层地写。第一大层是写游览,第二大层是写观感。先描述再议论、先实写再虚写、先写景观再写观感。这又是好的经验。

师:《海上日出》一文呢,它的构思特点表现在哪里呢?你来说一下?

生:《海上日出》告诉我们,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景物变化,后面可以加上议论。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够运用这节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定点观察的地点是在船上。作者早起观察海上的日出。

生:《海上日出》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景物变化用了拟人的手法,可以更生动地体现。

师:不断地写景物的变化,语言表达上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生:《海上日出》的写法是详略得当。主要写了海上日出时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的景象。

师:我把这位同学的发言概括一下,就是四个字:“专写一景”。这里是专写日出,这个观察点、这个角度非常细腻。

生:《海上日出》这篇文章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出了太阳的颜色和日出时景物的变化,然后加上自己的感受。

师:好。我们的分析能够逐渐地细化了。这篇文章实际上没有游踪,而是就说“我”在船上。这一点是很有意思的。没有写“我”从哪里到哪里——“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没有游踪,就在船上,所以同学们分析的“定点观察”就很有道理了。以前的经历全部省略,“我”现在就在船上看景色了,专写一景,而且是专写太阳升起瞬间的景色。其段落写作的特点就是同学们所说的“描写”,不仅仅是描述,而且是反复地描写,几段都是写日出,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想,融情于景。这篇游记的写法和《周庄水韵》整体的构思差不多。

大家现在来概括一下,《海上日出》是怎么写的?一段一段地看,能不能概括出来?

生:一次一次地写。

师:说得好。是一次一次地写。写一种情况,再写一种情况,一次一次地写,写的都是细节。好,现在讲义上四篇范文的分析任务就完成了。

我再给大家看一篇文章——《罗马速写》。这篇文章也很有意思,注意首句:“罗马这个城市很特别……”,大家把三个短语念一下:“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

第二段扣的是“遗址多”,第三段也是“遗址多”;第四段是“雕塑多”;第五段是“喷泉多”。最后一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呼应前面所有的内容。这里已经完全没有游踪了。这是一篇多好的游记啊!这一篇文章告诉我们,“全无游踪”的写法也是一种构思。没有游踪,而对所观览的景物分类进行描述:遗址、雕塑、喷泉。注意它的段落写作很细腻,其特点是八个字:“概写一笔,细写几笔”。要好好地记下来。

我们再来随便看一个段落:“罗马还是一个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这是概写一笔。大家读后面的细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城的人口”,还有“喷泉是罗马城的点缀”,然后再细写。“概写一笔,后面细写”。把这八个字学会了,对我们写段落极有好处。

再看前面的一些段落,特别是《颐和园》,其实就是概写一笔,细写几笔。

这篇短文更好总结了,这是怎么写的?对,一类一类地写。

(板书如下:)

《颐和园》:一处一处地写

《观潮》:一时一时地写

《长城》:一层一层地写

《海上日出》:一次一次地写

《罗马速写》:一类一类地写

大家小学的时候是不是学过《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是典型的一类一类地写。全无游踪,但是分类——桂林的山多美啊,桂林的水多清啊——山和水两大类。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收获,共有五句话。一起读一读:

一、游踪明晰,移步换景;

二、定点观察,情景变化;

三、略有游踪,先叙后议;

四、暗示游踪,专写一景;

五、全无游踪,分类描述。

好了,下面还有几分钟的时间,老师给你们一个作文题:“——记游”。请你构思一篇游记,哪怕是一次极简单的经历都可以。你准备采用上面哪一种写游记的方法来完成你的习作?下面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想一下,把你想出的点滴文字,就写在横线上,过一会儿发言的时候就有依据了。开始吧。

(生准备。)

师:好了,请谈谈写作构思。谁先来?

生:我准备写张家界,用“游踪明晰,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先写山,再写树木,树木非常特别,不像其他地方看到的一样。师:写山,突出一个特点;写树,突出一个重点。用烘托渲染的方法来写。好。

生:我准备用“定点观察,情景变化”的方法来写张家界。我站在一个点,观察不同方向的景象,然后描写。

师:在定点观察中感受到事物的变化,细细地描述下来。

生:我准备写乌龙山,用“移步换景,全程描述”的方法写。我会在里面写那些曾经古老的故事。

师:穿插故事。这位同学又给我们一点启迪,就是写游记的时候,还可以用穿插的手法。在文章里面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有波澜、有情趣。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构思?

生:比如说写张家界的天门山,按“游踪明晰,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先是写坐在缆车上面看到的情景,再写途经鬼谷栈道看到的情景,然后写山顶上的情景,最后写乘缆车下山看到的情景。

师:很好的构思,而且这个构思还是比较复杂的,是移步换景。其实还有一种写法就是一次一次地写,专写一景。从不同的角度看,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来写你所观察到的景物。

生:写张家界,暗示游踪,专写一景。

师:还可以一类一类地写,来到张家界,看到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一类一类地写。很好。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以后能够运用老师给你们讲的方法去构思,并且去创造新的方法。下课

第五篇:余映潮写作教学1--感悟类的文章的写作

余映潮--感悟类的文章的写作教学实录

【教育感言】

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创新的教学设计的不同寻常之处是: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

在教学艺术上孜孜探求这样的境界: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的第一“课外”阅读是语文专业报刊;语文教师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

时间:2007年元月14日

地点:吉林大学附中

师:我们今天上一节中考作文指导课大家一起来,把材料的一、二节念一念

(大屏幕显示)

生(齐读):什么是感悟?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

什么是作文中的感悟?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因此,感悟类作文有时会更有深度,表现出动人心弦的作用

师:有时候作文中的感悟或者作品中的感悟,用一句话来说,叫做画龙点睛之笔,或者是卒章显旨之妙这次的作文训练,我们就通过几种不同类型的美文的品读,来感受这种感悟的角度

我们先来品读美文《篱笆上的铁钉》

这是一篇写家庭生活的文章我们先读这篇文章,然后给这篇文章加上恰当的表达感悟的话这样,我们就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大家先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

生(齐读):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颗钉子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一颗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颗钉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篱笆上的钉子被拔光了

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它们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疤,像这个钉子的洞

一样”

是啊,师:“是啊”后边是什么话呢?那就请你们想了——请用点题的方式表达你的感悟

(生思考)

生1:是啊,心灵上的伤和心灵上的伤疤总不可能像手中沙粒随风飘散,因为它是人心中永远的痛 师:嗯,如果你伤着了人家,就给人家心里留下了永远的痛!

生2:是啊,拔掉人心中的钉子很容易,但留下的创伤又怎么能轻易抚平呢?

师:你用一个反问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生3:是啊,如果你不想别人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受伤害,一次又一次地千疮百孔的话,就请你管好自己的嘴,做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不要让那篱笆上的铁钉成为你永远的悔恨

师:你从另一个角度,即从为人的角度讲了怎么把自己的嘴封紧一点

生4:是啊,虽然昨天已随时间消失在记忆中,但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弥补我们昨天犯下的错误!正如钉子能拔去却要留下钉孔一样,我们能做的只有再也不要在别人心上留下伤痕或是痛苦的回忆

生5:是啊,恶语伤人六月寒,这种留在心里的伤痕岁月难遮,这是一种难以愈合的创伤

师:刚才大家的表述是很准确的我们来看一看原文,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大屏幕显示)

是啊,你伤害了人家,无论怎么道歉,伤疤总是留在那儿要知道,心灵上的伤疤和身体上的伤疤一样难以恢复

师:我觉得我们有的同学比原文上说得更好!应该说心灵上的伤疤更难以恢复我认为,坏脾气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同时也伤害着自己就像那个篱笆上的钉子一样

再看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篇写社会见闻的作品

(大屏幕显示,师深情朗读)

雄赳赳的父子

这次登黄山,使我感慨万千的是一对雄赳赳的父子

上山途中,父亲对儿子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帮你!”奶声奶气的儿子则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许你帮我——咱们说好了的!”

也就是在即将登临天都峰顶的那段最困难的攀登途中,我亲眼目睹了这对父子的悲壮先是儿子摔倒了,父亲伸手要扶他,满头大汗的儿子摆摆手,拒绝了可毕竟摔得挺重,摇摇晃晃的难站稳,父亲又想伸手扶他,但却毅然把那只手收了回来

我怦然心动,我看到了一道风景,一道用父亲的理智与儿子的坚毅画就的最美的风景!一步一个脚印,就这么勇敢坚定地向前走终于,他们登上了天都峰

山很高,白云就在身边飘,仿佛撕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绢儿在呼啸的山风中,我为那深刻的父爱肃然起敬我当然更不会怀疑那个奶声奶气的孩子,他肯定会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深谙这个道理

师:横线上要表达的道理,就是感悟请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把作者明白的一个道理点示出来

生1:玉不琢不成器,雄鹰只有在风雨中才能练就坚强的翅膀!爱孩子就应该放开手,让他自己学会飞翔!甜美也是一种伤害!

生2:真爱是让所爱之人更好地成长!不仅暴力是一种伤害,甜美也是一种伤害!

师:嗯,这位同学的榫接非常严密!生3:只有敢于推开孩子头上溺爱的大伞,让他在风雨中锤打自己的身心,让他体会出苦风苦雨的甘甜,才能使他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师:嗯,你讲得更有文采

生4:攀登人生高峰的崎岖路途中,勇敢是向困难宣战的一种气势,坚定是向成功进发的一种姿态,成长的路必定要孩子自己走下去,而作为父亲,在心里为孩子送上一片真挚的祝福,同时,注视着孩子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俯瞰天下要知道,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深谙这个道理

师:哦,我们把这段话镶嵌在这段文字里面,也很合拍要注意这位同学运用的句式她运用的句式是很漂亮的!

生5:严厉也是一种关爱,它可以铸就坚毅与勇敢的身躯!让儿子用自己的力量攀上高峰,看似无情却有情,因为甜美也是一种伤害!

师:行啊,多好啊

生6:真正的爱不是溺爱,是困难中的一句鼓励、一句祝福,而不是用一只手带你走出沟壑,走出泥泞在

成长中,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深谙这个道理

师:好,你们的所有发言都比原文要好,咱们来看原文是什么?

(大屏幕显示)

只有把孩子交给磨难的爸爸,才是真正理智的爸爸

师:没有你们的生动,你们是文采斐然!好,第三篇文章是寓言故事类文章我非常喜欢这个寓言,我觉得这个寓言对我们同学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哪一位同学站起来把它朗读一下?

生(读):

小鱼和大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取任何代价”小鱼说“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

师:“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什么原则呢?下面看你们点题了!

(生思考)

生1:大鱼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真正安全甜美的食物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我们只有不懈地努力,才可能迎取丰厚的回报!

师:哦,你看,他说了一句我们通常用到的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还有一句,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

生2:越是甜美的诱惑在向你招手,你越要狠狠地摇头,清醒自己!因为其中往往隐藏着致命的危险,你吃掉了饵,别人吃掉了你!

(掌声)

师:你看,大鱼就是这样说的!你以为这个钓饵是好吃的?你吃掉它,人家就把你干掉了!多危险!——这就是感悟,好,你来!

生3:就是不要妄想,不要用表面看上去最便宜的代价换取最美的食物!

师:嗯,那就要付出最沉重的代价!好像是最便宜的东西,可实际上要你付出的是最沉重的代价这个代

价就是使你丢失性命!

生4:看似不付任何代价的东西,却使你付出最昂贵的代价!原则就是远离钓饵因为成功了只能得到一点食物,失败了却要失去生命!

师:呵呵,你看,他把大鱼的话作了辩证的分析!也许你会成功,得到一点食物,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会失败,你会丢失你的生命!

生5:美丽的外表下藏着的都是危险的钓钩!不想被诱惑所诱惑,就别去想轻易尝试诱饵!

师:嗯,在“美丽的外表下藏着的都是”的“都”要改一下,因为有些美丽的外表下还有美丽的东西!

(生笑)

生6:看起来最美味的最便宜的,似乎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才是最危险的!真正安全的美味,只有用自己的劳动去赢取,而不是靠这种幸运的赌注来换取!

师:啊,好深刻好!你们都是可爱的大鱼!(指大屏幕)看大鱼说的话,一起读!

生(齐读):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师:同学们要记住这句话: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好像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我认为这句话对青少年成长很有好处

下面再看第四篇文章托物寄意类的文章,通过吟咏一个事物来表达一个观点,表达一种意思,表达一种言外之意好,请默读《蚕》这篇文章

生(默读): 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愤,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着了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师:一只蚕为自己织了一个厚厚的茧,后来,它想出来,想拯救自己,它就咬破了自己织下的茧!它多高兴啊——阳光、空气!它陶醉了,它简直要跳起来了!它简直要飞起来了!然后它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于是它感悟到一个什么道理呢?于是它就把这个道理告诉它的子孙——

(生思考)师:现在你们就是蚕了,你有什么感悟?

生1:黑暗给了我们一双眼睛,而我们则用它去寻找光明!

师:哦!真聪明,它咬破茧出来了,茧里面是黑暗的,黑暗给了我们一双眼睛,而我们用它去寻找光明!很好啊!好,你来——

生2:经过艰苦挣扎后所获得的阳光会更加夺目!弱者只会作茧自缚,而真正的强者终会破茧成蝶!

师:好一个破茧成蝶!

生3:只有在困难中学会坚忍,寻到自己前方美丽的梦,才会有无尽的力量冲破生命的考验与束缚!欣赏破茧成蝶后的无限阳光!

师:嗯,挣脱束缚,追求阳光!好!生4:请不要害怕痛苦,因为挣扎过后便能破茧成蝶,迎风飞翔飞吧,哪怕折断了翅膀!

师:哦,你来——

生5:前程的过错阻止不了我们心向前方,只要我们今天睁开眼,等待我们的依旧是美好的未来!知错就改,拯救自己,从今天开始,为时不晚!

师:如果我们作茧自缚,就要想到破茧而出

生6:蛹,只有敢于用自己的梦想冲破痛苦与焦急编织成的茧,保持一份初衷,保持一份激情,不停地用牙齿咬断一根根丝,才能羽化成阳光下飞舞的蝶!

师:咬断一根根丝,让自己出来!

生7:你们都会经历那种蜕变的,那也是一个艰苦异常的历程不过请记住,在黑暗中去追求破茧而出的光芒,就只能靠你们自己,靠你们自己镇定以及强悍的精神!

师:我们经历过的,你们也要经历,你们经历起来可能更困难你——生7:越是黑暗之后的光明就越美!永远也不要放弃自己追求的梦!

师:越是黑暗中获得的光明越是给人美感!多好!

生8:从此,它便记住了这一切它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用自己的力量去挣脱它,阳光就在外面,幸福就在外面!

师:嗯,多好啊!你来——

生9:不要因为牵挂太多而受羁绊,勇敢地去梦想,勇敢地去追求!当你看到朝霞的时候,你已破茧成蝶!

生10:生活中的茧可以束缚你的身体,却不可以束缚你的梦想!破茧成蝶的快乐在痛苦之后才会到来!

生11:生活中少不了埋怨,少不了气愤,而埋怨、气愤就像蚕丝一样束缚着你,但是,拯救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你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挣脱束缚,迎接光明!

师:好,你们的回答都很精彩,你们的答案有一半是人话,有一半是蚕话!哈,哈!

(师生开心大笑)

师:你看,这个作者写的是蚕话,蚕在说话,念一下

(大屏幕显示)

生(读):你织的茧,你得自己去咬破!

师:你织的茧,你得自己去咬破!这种感悟一语双关,动人心魄!

通过以上四篇短文——家庭生活、社会见闻、寓言故事、咏物寄意的文章,我们应能感受到感悟类的文章特点它们实际上是这样写的

(大屏幕显示)或叙说一个事件,或讲述一个故事,或叙写一种现象,或转述一个传说,或描绘一种景物,或吟咏一类物品,然后,亮出一个精美的闪光的道理!

从形式上来看,这种感悟类作文实际上就是两大块:一大块是事件、故事、现象、传说、景物等等,一大块是简明的画龙点睛,点破事物的道理艺术地点破就是像我们读的这几篇文章一样

那么要想写好感悟类作文,就要多积累生活,多观察现象,多积累富有哲理的语言这很重要它给我们 的不仅仅是语言素材本身,它还给我们智慧,让我们学会哲理地思考

具体表达在细节上的要求,就是:要有一点理性的色彩,有一点情感的抒发,有一点语言的特色其实这三点是糅合在一起的,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形式上,有的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说课文《紫藤萝瀑布》,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还有一种是抒情议论式的,比如说《散步》的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还有寓意点破式

还有升华哲理式,如课文《故乡》的结尾

下面请同学们以“ 走进我的青春”为题,进行作文构思我们这节课没有时间写了但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活动,就是想一想横线上该填什么,然后把构思中的情感倾向想一下,有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经过,然后升华出一点什么,以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感悟我很想听一下你们表达感悟的那一句话

好,想吧——

(生思考)

生1:我的题目是“风雨走进我的青春”我的结尾是:青春幻化如歌的生命,是你给我的恩赐!

师:青春幻化如歌的生命,是你给我的恩赐!那就是风雨给我的生命了!对不对?——差不多吧?因为你的标题是“风雨走进我的青春”

生1:先写童年的无忧无虑,这里的风雨就是“磨难”的意思嘛!童年可能没有什么磨难,但是等到长大了、成长了,成长不是需要磨难吗?磨难帮助我成长,所以我说青春幻化如歌的生命,这种美妙的生命,是苦难给我的!

师:对!因此,谢谢风雨!

生2:我的题目是“一双眼睛走进我的青春”我的结尾是:青春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诚信的道德品质!因为许许多多的时刻,监督我们一举一动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

师:嗯,多好,他前面肯定是叙说一双眼睛怎样带给他一个故事以及和他之间的交往,行!大家继续来——

生3:我的题目是“秒针走进我的青春”我最后写的是:每当悄然无声之际,我总能听到它扰人清梦的脚步,我便不敢驻足,我明白了:不能让它的每一步白走,只有跟紧它走好我的每一步,走出的才是美好的青春!

师:哦,秒针,一秒一秒,嘀嗒嘀嗒的,好我还接上一句话:其实,我们只要想着今天我们要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钟一样,每秒嘀嗒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生4:我写的是“快乐走进我的青春”我的结尾用的是我们学校广播里的一句话: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只要用一颗快乐的心去面对青春,青春的第一个朝

阳,第一片白云,第一个落日,这一切的一切都会变得快乐无比快乐走进了我的青春!

师:太好了

(掌声)

师:我这里还有一句话可以和你相呼应:所有的花都在它自己的季节里开放!

生5:我拟的题目是“珍惜走进我的青春”我写的是:直到太阳落下,我才想起晌午透过窗帘的光有多温暖;直到渐渐长大我才明白童年的歌声有多纯真,直到不再拥有我才感受到珍惜的意义!

师:多好的语言啊!

(掌声)

师:然后,我这儿还有一句话可以和你相呼应:今天最好,如果没有今天,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生笑)

师:这也是哲理吧

生6:我的题目是“作业走进我的青春”

(生哄堂大笑)

师:多辛苦啊!

生6(继续):结尾是这样的:见鬼的作业这玩意儿和我脸上的青春豆一样多,一样令我心烦,不过说实在的,作业的确见证了我的青春!它还是挺有用的,我还是谢谢它!作业走进了我的青春

(生鼓掌欢笑)

师:我送你一句话——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掌声)

师:作业让人很辛苦,挺过去!人生里,总有一段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你来——

生7:我写的是“挑战走进我的青春”勇敢地挑战生命中的对手,也许失败,但要用胜利者的姿态赢得所有人的尊重!青春无悔,挑战无悔!

师:是啊,美往往在艰难的搏斗中形成!

生8:我写的是“阳光走进我的青春”阳光走进我的青春,我发现窗外的天空是那么蓝其实呀,阳光一直是这样灿烂着的!我们走过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可爱、精彩而又甘甜!因为聪明的我们已经学会了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学会了在痛苦后继续热爱生活,任何一种生活,走过了风雨,我们的笑容就一如阳光般灿烂!

(掌声)师:呵,多好,感受春风,在于走进春风;感受阳光,也在于走进阳光!

生9:我的题目是“激情走进我的青春”我用激情变化每天的朝阳,让它化成我生命中的动力;我用激情迎接和煦的春风,让它为我的船扬帆远航;我用激情面对蓝天,让我的青春激情飞扬!师:哦,你看,抒情式的语言,也很好!冰心说: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生10:我写的是“微笑走进我的青春”我知道,微笑在,阳光就在;阳光在,青春就在!

师:因为我们要欣赏别人,别人同样要欣赏我们,一直微笑着就非常重要,要微笑面对生活!

生11:我写的题目是“诗歌走进我的青春”青春如诗,岁月如诗,生命本就像一首长长的由心灵遣词造句的诗歌,诗歌走进我的青春,让青春拥有了流光溢彩的诗意,那些诗句陪伴我走过的段落,将永远流动着诗歌蕴育的光华,而此时此刻的我也明白了:青春的路上,心怀一份诗意,世界也还我诗歌一般淡然的美意!

(掌声雷动)

师:她的见解让我们赞叹!

生12:我也想命名为“诗歌走进我的青春”诗歌渐渐地走进了我的生命,不仅是一种缤纷的点缀,也丰盈了我日趋贫弱的灵魂,我再也不会像戴望舒一样徘徊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也不会和徐志摩一样作别惆怅的康桥,我只会像孩子一样在春天里全部复活,像顾城一样在春天中寻找光明!

(掌声雷动)

师:人生最宝贵的是青春的诗意!祝大家2007年中考成功,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本“实录”由湖北公安县向群中学黄发莲老师根据录音整理)

下载余映潮写作教学3-将短话写长,把结构写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余映潮写作教学3-将短话写长,把结构写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