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生物新课程的实施
内容提要:用好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使微观世界宏观化,使课本知识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多媒体 激发 教学 效果
正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义务教育的现代化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很快进入中小学的课堂,多媒体将成为每个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生物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研究的迫切问题。近一年多来,我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开展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生物新课程的探索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用好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DNA结构和复制”一节,我采取声像点睛的方式,首先让同学们看一段课外阅读,思考什么是遗传物质,DNA为什么能控制性状的遗传,引导学生去探索D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打开显示器,就可出现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及代表各种化学分子的图形„„在复制过程中,首先出现一个旋转的DNA空间结构,有一个动态的自动的配对和形成两条DNA分子的过程,这是在其他教学手段中所不能比拟的。在演示DNA分子复制的同时,还可进行强化训练,也可自学练习。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记忆深刻,课后练习时正确率达到90%。现在的初中学生对自然界的生物缺乏观察和认识。对很多生物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仔细观察了。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现他们没有听说过、没有见到的生物,耳闻目睹这些生物的生活现象,不但增加学生对生物的感性认识;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好奇心和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具有极大的兴趣。
2、使用多媒体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并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被子植物是怎样生殖,花粉萌发产生花粉管,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及花粉管的生长进入胚珠,其中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一个与极核结合完成双受精,是不可见的,用语言描述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动态的展示被子植物完成双受精过程。变不可见微观现象为可见宏观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印象深刻,理解了双受精有性生殖的概念,对胚乳、果实、种子的形成都有了新的认识。整个的显示过程形象逼真,给同学以直观的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解决。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显示,90%的同学都能自己概括胚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
3、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出现的是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4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4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节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以后测验这一内容时,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4、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运用了视、听并用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认识与记忆学习材料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讲授消化道的物理消化——蠕动的生理作用时,过去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多媒体——教学录像片演示这一生理过程,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出来的镜头,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消化道蠕动的动态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演示录像过程中,我还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准确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电教媒体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现在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大缩短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学习理解过程。过去一节课的内容,用了多媒体仅用半节课就完成了。从而为反馈、练习、学生交流提供时间;从而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象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适度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适度,若以为大量多媒体手段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我的原则是:画龙点睛,适时推出,难处使用,局部强调,最后争取收到教学的整体效果。比如消化系统有一现成的录像片,原片放映时间约20分钟,约占半节课的时间,而其中一些画面和解说词并不适用,属于枝枝蔓蔓的部分。如果20分钟片子全部放映,一是未突出重点,二是多余部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鉴于此种情况,我把原片子作了重新剪辑,自行设计成只有7分钟的片段片,并去掉原片解说,由我伴讲。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制作,虽然放映时间短了,但起到的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实践表明,多媒体的使用得当和适度,是确保多媒体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要防止滥用多媒体教学产生消极效果,以利于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懋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8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2001年1月)
第二篇: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站推荐)
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韦庄中心学校 党茹
内容提要: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任务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误区
原则
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放眼现在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几乎没有不使用多媒体的。如果有谁不循此道,则大奖、好评可能就会与之失之交臂,而一提到传统教学,很多人不屑一顾。可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在这股潮流中我们丢掉了很多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笔者并不是说因此而不使用多媒体,甚至否定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而是希望我们能正确地看待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本文拟就多媒体技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教学也只有真正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和手段,把当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否则,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不能实现“三个面向”,就不能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不能实现。
笔者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其无法达到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众所周知,单位时间内多媒体给我们展示的知识容量是传统教育教学无法相比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二、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误区
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越多,则其教育思想和观念则愈先进。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多媒体无知或者至少对多媒体的本质和作用不甚了解的表现。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时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种:
1、简单的把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没有亲自板书。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2、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于是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
3、重视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对话。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
4、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由于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
5、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红楼梦》、《水浒》经那么知名的编剧、导演之手出来也招来许多非议,不是很好的例子吗?
总之,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我们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应用的原则
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发挥其功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合性原则。所谓整合性,简而言之是学科之间课程教学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其它学科的,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必须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语文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有利于学生更大限度地获取新的知识,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让二者有机、融洽地整合。
2.服务性原则。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势在必行,但并不是说语文教学就完全可以由多媒体代替。在当前条件下,多媒体技术有其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文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明显不如传统教学„„。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完全服务于语文教学,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绝不能因为多媒体使用而改变语文的教学常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无法实现语文学科功能。3.工具性原则。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对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删改和编辑等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多媒体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知识、信息传递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就能更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使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4.合作性原则。前面已经说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形成了新的课堂模式——人机对话。这种人机对话直接明了,但缺乏情感交流,因此,在语文课件制作时,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在制作课件之前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谈对课文学习的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件制作之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在多媒体教学中,他们不仅是接受者,还是制作者,参与者。
5.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把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存入资源库,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资源库进行查阅,并在教师设置的留言板上留下自己相关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意见。这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四、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1)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直观演示。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教学七十三课《学上网》,“网”字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大大的网,慢慢地缩小,成了一个“网”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2.游戏法。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3)贴苹果游戏。A: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B: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4)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连在一起。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贴一贴,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2)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
清(清水)
晴(晴天)
青(青草)
蜻(蜻蜓)
睛(眼睛)
情(心情)
请(请坐)
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校园网是一个识字的“海洋”,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识字信息。学生通过网络这一信息仓库,及时而主动地去认识各类字,在无意中扩大了识字空间。阅览课上,我们充分利用电脑的优势,开展网上识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低年级阅读素材库中的生字,短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图文结合,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巩固生字。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实施了个别化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往学生对新字的组词范围较为狭小,而网络大大拓展了他们识字、辨义的空间,学生可以一下子学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生字。另外,网上信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的识字环境。学生在平时上网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丰富的生活词汇。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联系实际,培养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提高识记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识字,再学课文巩固识字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由此,学生对课外阅读也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些学生已开始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了。通过网络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正是基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2.运用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有教师在上《军神》一课时,先请同学看教师事先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图片,看看学生能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深入学习课文,品词品句,中间插播电影片段——特殊的手术,使学生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最后是拓展延伸,教师布置了两项作业:
1、刘伯承还有很多尊称,你能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说说每个尊称的含义吗?
2、从网上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在十分钟队会上交流。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黄山怪石》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详尽地描写了黄山的奇石、怪松、云海与温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先通过观赏《黄山怪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已有倦意,教师却要对本课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此时,发挥校园网的优势,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语文教学还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把学生带向知识的海洋。校园网中有大量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故事和科普知识等,它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思维训练拓展了时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有教师在上《琥珀》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琥珀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课中让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琥珀的形成,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图片和文章,进行排版和粘贴,制作成电脑小报和知识卡片。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网上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尝试说明,阅读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语文阅读的“认读—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养成过程,必然会与信息处理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过程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双重智力支持。我们必须给予网上阅读模式更多的关注,并使其与传统的语文阅读形式结合起来。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1.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在电脑房里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2.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
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4).巧用多媒体批改、评阅作文
以往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评判。在作文课教学中以网络信息技术设备为工具,会使作文的批改、审评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进行作文批改时,教师可将范文录入Word文档中,再通过投影大屏幕进行点评、修改,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也可以同时看到。在运作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 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学生的作文训练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师生一同阅读、分析、修改,达到作文批改、评阅的较高境界。传统的讲评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评议,由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所以效果很差。重视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实施作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批改作文,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充分的感知。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时,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美文章选出1—2篇,将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典型病句、错别字汇集在一起,经过精心设汁,制成课件,通过教师点拨、交互式练习,让学生修改,其他同学直接观看,这就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要节省时间,速度要快得多。然后学生再对照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改,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检查、评论,在改正别人不足之处的同时,学到别人的长处。在自改过程中,我还组织学生开展“文章病院”、“小医生会诊”等活动。这样修改,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作文修改的全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网络的互动性使语文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域”。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划一被动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它将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把校园网作为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资源、教学的环境,把握好网络学习运用的时机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优化。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优化作文教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各取所长。诚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3 [2] 走进新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3] 马迎春: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整合[J],网络科技时代 2002.(8)[4] 许静: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
菊苑
2002.(9)[5] 周立夏《使用多媒体授课优化课堂教学探讨》《现代教育技术》
[6]《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陈至立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8]《学习的革命》
美国 珍妮特•沃斯 新西兰 戈登•德莱顿 著 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2月
2、[9]《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中国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正使整个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把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尤其是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其作用简述如下: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利用通过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的和谐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点,难点以各种画面素材向学生展示,提供声、图、文等综合信息,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增强直观、降低难度的作用。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高中生物学科中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较早,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麻烦。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及其合成过程,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再如,象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细胞的分裂》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我们通过微机模拟,分步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而且通过三者的比较,能够熟练地把握三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动物的个体发育》,它既微观,又不易理解,我们模拟了一个池塘中蛙卵的发育为蝌蚪的过程,再通过录像显示蝌蚪的变态发育,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多媒体可以再现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教学目的,帮助解决问题。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米勒实验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粉笔充斥整个课堂,教师的板书、板画占据了较多的课堂时间,有时一堂课只能讲几道题。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取代了黑板,节省了课堂板书板画时间,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课堂容量大增,教学效率
及教学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优质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成为可能。目前,通过我校远程教育办公室下载的资源非常丰富,有些资源可以称得上是精品,当然,通过网络将会搜索到更多有效资源,而这些资源大都以课件或课件素材的形式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资源综合利用,不但节约了备课时间,增加了课程内容,而且会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在认真结合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着力于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的诸多功能,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的融合,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会使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科学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是不断形象化的具体化的让学生理解生物内容,而有些生物体内的复杂生理变化仅靠教师的语言表述,学生很难弄透彻,也使得生物课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把生动逼真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集于一体,动态、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生物结构及各种复杂的生理变化,将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达到了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甚至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由于它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接受,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比其他的课程有更多的概念需要通过图片、音像等多媒体的方式去体现。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这门课程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应用多媒体,创设生物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生物教学光靠教师的口说模仿以及简单的挂图和模型,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成绩低。生物教学是关于一个个活生生的生物,如果将相关教学内容以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符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视频、图片及文字说明,在适当的时机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接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起生物知识体系。教师除了自己收集材料,也可以发动学生或者从网上收集,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比如,多数家庭拥有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可以鼓励学生去拍摄相关生物的图片,录制某种生物的生活片段,激发学生参与生物小组活动的兴趣,增加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从知识和品德双方面得到提升。应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教师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部教科书向学生传授知识。一边板书,一边口若悬河,常常是累得声嘶力竭,学生仍蔫蔫不懂。即便出示几张挂图或模型,学生仍似懂非懂,学习状态长期低迷。而使用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声像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睁大眼睛,细心观察,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多媒体缩短了学生理解的时间,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多媒体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各种与上课重点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让学生从各个方面理解课堂知识,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学校在几个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液晶投影,购置了许多与教学有关的VCD光盘,生物科是得益最多的,因为自然、生物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没有国界的、语言的障碍。就像《动物世界》这个众所周知的节目,笔者把它搬进课堂,讲生物的多样性,可把介绍非洲草原的片段放出来;讲生物的适应性,可以放上一段“地球的南极”,让学生了解南极,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自然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为什么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
应用多媒体,增加演示实验可视性,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生物教学也是一门实验学科,课堂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过程,理解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而限于课堂所处位置,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因此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致使演示实验流于形式,并不能起到 很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就能克服这个障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实物或演示实验,全体学生就能通过屏幕观察到整个演示实验,观察效果明显增强。教师也可以将演示实验提前做好课件,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能够随时调控实验进度,随时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把握重点知识要领,避免观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更加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录制好的课件到多个班级进行放映,既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又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
就像高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笔者在电脑上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过程,使课本上一个个平面图变成一个连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加以总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还有在“植物的水分代谢”这一节,笔者也是借助于多媒体电脑,把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演示出来,一边是升高了的液面,一边是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状况。看完之后,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出: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单位时间内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一边运动的水分子多,所以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应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常规教学中的难题,可以有目的地突出教材的重点知识,突破教材中的难点概念。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较难的内容,需要学生想象理解的,可以借助多媒体,也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工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噬菌体侵染过程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使学生看得清楚,理解得透彻,效果特别好。因为多媒体课件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的辅助教学软件,它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机、灵活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增强了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对学生而言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应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运动,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易于理解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处理上具有高强的能力,利用这个特有的强大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微观场面处理,对于瞬间变化过程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极大地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再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染色体一节可以说是非常抽象,如果制作成Flash动画,就能让学生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其中的关系,利于学生记忆。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各有千秋,相互间可以形成互补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既要看到传统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又应认识到现代教学媒体的优越性,把它们融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明确多媒体在行形势下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五篇: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作用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借助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更可能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为切入点,阐述其优越性与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服务高效课堂。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课件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书本上的文字转换为有声有色的图像、视频、动画,可以把过往的历史事件重现在学生眼前,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有效地渲染了课堂的气氛。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创设了更加生动的教学情景,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提高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任何科技都有其两面性,在借助多媒体技术优越性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一)多媒体运用的积极影响
1、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多媒体以其新颖独到的电化科技,将枯燥的文字转换成为有声有色的直观画面,以此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使历史概念、材料变得具体化,富有感染力。历史学科与网络技术、多媒体相互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提供信息、设置情境来展现生动、直观、真实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能引起学生 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赏心悦目的教学气氛,学生能够在融洽、轻松的环境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在浓浓的兴趣中学到知识。如在学习中国历史“秦朝的统一”的时候,笔者首先利用投影显示出秦始皇的画像,并在画像下面配以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同时并为学生播放歌谣:“秦代统一政策新,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文字统一为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让学生感受秦始皇些政绩及对中国后代的深远影响。而在讲经济史部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时,涉及到的诸如“二牛抬杠”“一牛挽犁”“曲辕犁”“翻车”“筒车”等等,如果用语言描述会费时费力,而且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莫不如直接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图片,学生获得直观印象,也会觉得课堂生动有趣。
2、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加强教学深度,挖掘重点难点
传统的说教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难以具体形象地让学生领悟掌握知识点。因为历史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事件和人物因为年代的久远,与今天的事物没有太多联系,让学生在学些这些内容的时候,感到抽象和复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的参与学习,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从而进入到张弛有度的课堂气氛之中。如讲:“新航路开辟”时,配以而且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比在书本上让学生照本宣科地去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实践证明:巧妙利用课件等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学生的注意力高 度集中,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比较容易掌握知识点。
3、多媒体运用有利于拓宽教学渠道,加强道德情操培养 多媒体课件技术“重现”过往的历史事件,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到历史氛围之中,从而进入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真正做到以史动人、以史育人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的方法,难以发挥出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没精打采。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再现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场面,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增强直观性和可看性,变得具有真实感。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接受教育,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激发内心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在学习“四大发明”的时候,把学生耳熟能详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利用图片播放出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这些发明所带来的延绵不断的效益,一直影响人们的生活。再展示“四大发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情况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结合我国现行的各项发明技术,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这些都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为历史教学锦上添花,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二)多媒体运用的消极影响
1、多媒体运用存在着课件制作质量脱离课堂教学实质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课件的制作,要通过制作课件将课 堂所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愿意学、愿意听、更愿意去思考。从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容易进入误区,出现课件制作质量脱离课堂教学实质的问题。一方面,为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率,在课件中纳入过多内容,无论是图还是像,都翻转过快,几乎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课件内容不多,但由于超出课堂教学内容太多,于学生的学习无用。因此,课件制作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立足于书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运用存在着课堂教学过于倚重多媒体的问题
在一些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出现有趣现象,教师在上面将课件放一遍,学生看一遍即算完成一堂课。在此,教师成为一个放映员,而学生则成为进入电影院的观众。更有甚者,教师放映的课件是没有经过自己修改的原始课件。应该说,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这个前提是教师认真备课,将所要宣讲的内容,通过一组优秀的课件传达给学生。课件所起的作用,就是将教师所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其思考和提高课堂印象,而不是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教学热情,思考如何借助课件增强教学效果而不是通过课件解放自己。在课堂上要有机地将宣讲与课件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关键点的掌握,推动课堂教学。
3、多媒体运用存在着过重影响课堂气氛的问题 多媒体目前的中高历史教学,已从传统的教师一个人讲学的独角戏逐渐转变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特别是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在一些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堂气氛受多媒体影响过重。比如有些教师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在课件中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或网络热闹图片,虽然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心思也随之飞到课堂外。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时刻以课堂内容为主,无伤大雅的课外内容可以用,但不可以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特别是要避免因为课件过于多彩而出现的哗众取宠现象。要使多媒体成为课堂的帮手,但不能成为学生转移学习兴趣的帮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三)扬长避短,端正思想,充分利用好多媒体
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把双刃剑,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积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避免副作用的产生。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根据课标需要,选择适宜的课件类型。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航,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题库型等适合历史教学。体现课件的实用价值。高中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较强,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熟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既不能把课件变成教材的翻版,将需要讲授的内容一字不落地搬到课件中;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的美观,加入过多的图片、动画与声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课程 要求和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改善教学方法为路径,以提升学生能力为重点,结合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和结构特点,合理利用现代化手段,积极探索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福才.浅谈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7).[2]田国春.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多媒体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3]高会来.高中历史课堂如何避免和消除多媒体的负面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5).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