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街道颜徐学校市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课题小班化教育校本实践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4: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饶街道颜徐学校市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课题小班化教育校本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饶街道颜徐学校市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课题小班化教育校本实践报告》。

第一篇:广饶街道颜徐学校市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课题小班化教育校本实践报告

广饶街道颜徐学校小班化教育校本实践报告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综合发展、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在此期间,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

一、搭建小班化教育管理平台

(一)、建立组织

为有利于小班化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我校于2014年8月就着手筹备“小班化教育”课题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科研的同志负责具体工作,设课题行动研究办公室,主任:贾秀敏,成员:李小冲、牛宁,负责制定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督促、检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档案的搜集整理、协助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工作。设研究小组,分工负责课题的各项具体研究工作。这个组织的建立,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健全制度

为了保证小班化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高效地开展,我校制定了《课题实验工作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师成绩量化评比标准》,使教师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量化评比标准的设立,促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师培训

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素质是关键。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彻底更新,需要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需要教师全身心激情投入,这样,改革才不会穿新鞋走老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更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主要采用校本培训的形式,紧密结合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际,学以致用。形式有课题研讨活动、读书活动、集中培训、课题研究课等。

1.课题研讨。课题组经常组织老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老师们分享彼此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展开热烈地讨论。

2.读书活动。课题组下发学习资料,学校组织教师自学、研讨。学习了一个专题后,研讨交流,然后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3.集中培训。学校不定期组织小班化实验教师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先进地区学习小班化管理经验,并邀请市教科院刘知晓副院长、薄其峰主任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坚持培训教师与实验改革同步进行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师们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摸索,在摸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这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实验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态度由犹豫彷徨到信心坚定。

二、形成小班化教育新亮点

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和研究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围绕小班化教育班级环境建设、评价方式、校本课程等方面展开,形成了一下四个亮点。

(一)亮点之一:环境新

小班化教学注重教室环境建设对学生的熏陶影响,我们在教室的整块墙面以树林、蓝天、花园、大海为背景设计了不同的功能区域,有展示孩子们阅读成果的“读写绘”园地,有布置成“向阳花开”的学生个人与小组评价区,有开阔学生思路的“数学王国”和“语文天地”。教室的四角和壁橱上设计成图书角、种植角、作品角等。我们在图书角摆放各种少儿读物,供学生阅览扩大视野;在植物角的布置上,教室里不但摆放了各式盆栽植物,并且教师指导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制作成卡片置于盆边,用来介绍该植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学生得到了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作品角展示学生的各种手工作品,孩子们时时沐浴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我们在环境布置中还大胆让孩子们参与其中,请他们们为自己的教室建设出谋划策,特别安排李晓茹每天给植物浇水,在此过程中增强了集体观念,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能力。重建后的教室里储存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充盈着绿的生机,每一面墙壁都发出学生的声音,学生有一种“家”的温馨。

此外,我们的小班环境还发挥了心理疏导的功能。我们在墙上辟出一块天地,名曰“说说我的心里话”,孩子们在生活学习中高兴或难过的事都可以写成三言两语加以展示,快乐与大家分享,苦恼可以宣泄。

为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我们在教室里安排了办公角。这样的安排明显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及时,师生关系也更为融洽。教室里有了办公桌,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可以面批,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知识、情绪上的问题,并给予辅导,加强了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传递和情感交流。

(二)亮点之二:课堂新

1.小组合作,关注每一个

小班化教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实行分组教学,小组围坐,互助互学,教师点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了提高小组学习的高效性,我们采用了“中间的笔”教学策略。通过红、蓝、黄、绿色铅笔在小组内的分配与使用,教师准确地掌握了小组合作的进程,并有效掌控时间。在堂课上,教师依照学习任务难度、类型的不同设置成红黄蓝绿四色作业,分别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笔代替不同的等级,早完成作业的同学抢红笔,其余同学依次抢到的是黄蓝绿色笔,这种抢笔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竞争的意识和行动。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可以请持有某一种颜色笔的同学汇报,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即使没有关注到某一个学生,也关注到了某一类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还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还可以通过请红铅笔同学分享蓝铅笔同学说了些什么,来检验他们在合作中倾听同伴发言的效果如何。小组合作,让学生比以往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口才。

2.四色作业单,为学习助力

一个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想一下子就有明显的进步是不可能的,每天一个小目标,每天都有进步感,这样,每天都有成功的体验,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变得不是那么困难了!于是我们决定从作业入手。传统的作业是全班同学统一布置,统一要求,统一模式,统一难度,统一内容,因此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少,便于教师深入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作业都是面批,针对这一优势,我们摒弃一刀切的模式,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精心设计了适合学生的四色作业单,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更好的做好提优拔中补差工作。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重视提高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加强他们的字词学习,紧扣教材,巧妙设计基础类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注意设计一些弹性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从被动完成转变成自主选择,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三)亮点之三:评价方式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应该是以过程为主的、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的新理念。我们构建了主要以“成长记录手册”进行评价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

班主任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风格的成长档案,随时记录孩子在学校的点滴成长。其中有学生发展周评价表、学生发展月评价表、学生发展学期评价表,这些评价表使让学生烦心的应试评价、惩罚评价变成了综合评价、过程评价、积极评价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合作评价。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信,不正面批评孩子,尽量从侧面指出孩子不足,让孩子在不伤自尊心的基础上有所领悟。

(四)亮点之四:课程新

小班化教学由于资源上的优势,在很大一个层面上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础学科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习能力,包括汉语读写课各类小课;综合能力课程,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存的基本能力,包括科技制作、生活劳动、影视欣赏、学科活动等;兴趣特长课程,涉及方方面面,涵盖科技、文化、教育、艺术、健身等。设置了十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小班化教育实验教师开发出了一系列学校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三、彰显小班化教育全新理念

开展小班化教育课题研究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得到了进步、发展与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促进了教师行为转变

构建和谐课堂,转变教师观念是关键。实验教师具备了教育平等理念,努力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都能以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享受教育,真正无条件地给每个适龄儿童以符合其兴趣、人性特征和智力状况的充分教育,真正实现有教无类。能面向全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育。

(二)促进了学生和谐成长

只有学生的和谐健康成长,才是课题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丰富、多元的课程使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课程,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有了主动、活泼发展的园地。小班化的孩子性格普遍开朗,责任意识和自理能力普遍增强。参与活动和协作,以及秩序性都有较为理想的表现。

(三)促进了家校密切合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在小班化教育模式下,学校加大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力度。先后编制了学生《成长发展手册》包括教师点评、家长回馈、学生自评。《未来通行证》,每周都填。整个册子是彩页,制作很卡通、很亲切、很灵活。不但能让孩子喜欢,也会增加成人兴趣。该册涉猎内容全面,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十分融洽。里面分生活教师导育、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结语等板块。里面有较为详细的个人档案,内容很细致。

总体来说,这些手册科学、合理、细致、全面,极大的用科学方法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引导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

四、我们的思考和困惑

(一)研究水平和工作目标之间的矛盾。由于我们采取的是边干边学的工作策略,而希望培养的是素质全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接班人。相对来说教师理论基础不是很厚,能力和目标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他们的工作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如何有效分配教师的精力,使其对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大化?个性化教学的终极状态是什么?众多的问题等待今后去解决。

(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评价的矛盾。由于工作标准的提高,小班教师的工作难度、工作量比普通教师多出许多。而各口管理的精细化使得每位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工作时间日趋紧张。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周期长的特点要求不但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对研究过程的人性化评价问题需要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关注和研究,使之彰显人性,体现出对教师劳动过程的理解和尊重。

小班化教育做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困难绝不会成为我们畏难不前的理由。在实验的过程中,在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以科学的头脑,正确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小班化教育之中,扎扎实实地作一番探索。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会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小班化教育”来。

第二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尽管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索,但始终没有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紧箍”,仍存在着整齐划

一、千人一面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还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在新一轮实验研究过程中,对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扬弃,既继承又创新。积极实施个性化教育和民主化教育,注重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及教育教学环境,从而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每个学生主动、和谐、健康地成长。为此我们紧密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提出开展小班化教学的课题研究。

随着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以及对孩子期望值较高的家长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往城区小学就读,这样致使大量的本地学生外流,导致本校生源逐年减少。再加上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及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大班额学生知识水平差别大、管理困难、教师课业负担重等现象的产生,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普通教师都在思考甚至尝试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随着部分地区及学校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成功,使小班化教学成为现在的热门教育话题。我校小学语文组教师也呈现出积极研究并尝试小班化教学的热潮。

经我校王寿平同志申报,并于2013年3月起开始“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参与的老师共6人,研究对象共涉及6个年级(1—6年级),主要以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为主,逐步向其他学科过渡,到目前为止已进入了结题阶段。

二、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选择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构建小班化教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

2、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及教育评价的具体实施策略。

3、探索小班教育资源、环境配臵,使之更具育人功能。

(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目的

1、研究的价值

农村小学本来就是中国教育的“滩涂地”,不仅体现在外部设施设备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变和个体发展的形势等,农村家长要求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而现在国家也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并逐步有效的推行。以上种种都对农村小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机遇,同时更是挑战。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学校必须主动求变、主动求发展,走在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队伍的前列,那样才会推进学校发展,促使学生成功。

2、研究的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注重教而忽略学的教学理念,夯实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比较研究,摸索出一系列适合本校小班化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策略,形成可以在农村小学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整体上稳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一些优秀甚至名教师,为本校的长期发展奠基。

(4)、通过小班化的实践研究,推行本校教育特色项目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本校的教育特色。

三、研究的周期

2013年3月——2013年12月

四、关于本课题的有关理论假设:

1、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化,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2、以往大班授课有着许多不足,小班化教学设计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小班化教学设计能更加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焕发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

4、同样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教师施教,教学效果是有差异的。

五、关于本课题的开题已经做的准备工作

1、课题的选定:本课题的名称为《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

2、选择本课题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小班化是我校顺应学生数的减少,教师和设施的相对富余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②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③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公平。

④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首要环节是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的最大的成功在于教学决策的科学。

⑤教学的质量的提升关键是教师,教师成长的关键靠科研。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并根据

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小班化教育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引导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组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和其他研究人员在研究中都获得发展。

3、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和小班化教育的最新成果,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学工作经验与理论。

5、个案研究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实践中的事实进行研究,丰富理性认识的基础性材料。

七、课题实验的程序安排。

(一)课题设计,实验起草阶段(2013.3—2013.4)

1、制定实施方案。

2、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提出具体的研究。

3、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组织学习有关资料。

(二)归纳总结、研究实施阶段(2013.5—2013.10)

1、对学生进行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了解、分析、整理、从而了解现状;

2、选定几个小班进行听课、评课,和相关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学习,并随时记录重要的信息;

3、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和网上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汲取他们的精华;

4、科研教师做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及时收集、积累教案、案例、论文;

5、做好中期的阶段性总结

(三)成果展示,总结验收阶段(2013.11——2013.12)

1、把实验材料撰写成论文。

2、在进行实验的同时,着力于实验的总结、将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一次综合性总结,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3、根据实验内容和我校实际,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将有以下几种形式:课题报告、课堂教学设计、个案分析集、优秀论文集。

4、进行终结性成果鉴定,推广实验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1、对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2、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大了学生与老师的接触面,提升了课堂效率;

4、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多次在课堂教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历程,我认为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无论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手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做指导,任何一种的研究都是盲目的,甚至是无从着手的,但是,我们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1、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

2、是即使有部分理论依据,理论也比较陈旧,比较浅层次;

(二)、研究过程中总结还不够及时。

我们的教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开展了工作而忽视了成果积累,虽然目前课题组教师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的校本教研之路。

(一)、把“问题”当作“课题”

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搞教科研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找不到合适的研究课题。实际上,教师要研究的课题俯拾即是。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

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

(二)、把“教学”当作“研究”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

(三)、把 “成长”当作 “成果”

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过程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形式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地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地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策略,由此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此,我们认为,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

2013年12月30日

下载广饶街道颜徐学校市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课题小班化教育校本实践报告(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饶街道颜徐学校市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课题小班化教育校本实践报告(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