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讲多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写写帮整理)
精讲多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精讲提升”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杏花岭区锦绣苑小学
余俊强
这学期我校开展了“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的研究,围绕“精讲提升”这一主题,我进行了题为“精讲多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研究。一个学期以来,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精讲多练,其实包含精讲与多练两部分,是二者有机的结合。首先要从教师的精讲入手,精讲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精练,具有启发性,要讲关键的东西。精讲时要坚持“启发式”,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等认识规律去组织教学。精讲不是简单的少讲,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本质的东西,掌握重点,突出难点,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精简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语言,揭示知识的规律,把知识讲深、讲透、讲准。这就要求对课文重点难点部分挖得深、讲得透、讲得准,使学生深入体会思想内容,受到思想教育,掌握知识,弄懂真正不懂的东西。这里的“多练”,不应该是重复的、单调死板的练习,而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有趣的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1.钻研教材,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
钻研教材,掌握知识的 重点、难点是进行精讲的基础。我在备每节课时,都要弄清这节教材在所在章节中占的位置,弄清教学内容的知识范围及其内在联系,在认真钻研的 基础上掌握本节教学内容的 重点、难点。
2.击中要害,突破重点、难点
在备课过程中掌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只是在讲的内容上做到了精讲,能否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突破重点、难点呢?这就需要用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明晰、突出的板书以及必要的教具击中要害。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将锤打在锣心上”,针对我校小班额较多的情况,我校数学教研组各位教师已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模式,即5分钟复习巩固旧知,15-20分钟用来讲授新知,剩下的15--20分钟用来就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阶梯式的练习。例如我校六年级教师在讲“倍数”这一类应用题时,紧紧地扣住“是”和“多”这两个关键性的字眼,做击中要害的点拨。
例:(1)甲有6元钱,乙的钱是甲的2倍,乙有几元?(2)甲有6元钱,乙的钱数比甲多2倍,乙有几元?
“是几倍”,“多几倍”的问题学生往往觉得难懂,而且易混,为使学生掌握二者的不同意义与区别,我先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
通过直观的线段图分析对比后,我给学生给归纳了“合倍”问题的计算公式。即:是几倍的问题就是:甲数×倍数=乙数;多几倍的问题就是甲数×(1+倍数)=乙数。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计算方法。
3.总结规律,消化重点、难点
课堂上的精讲,除了关键性的点拨之外,还要注意总结知识的规律。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运用规律就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慢慢地消化。要使学生了解精讲的内容,掌握知识的关键,做到举一反三,还要考多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演习题,使所交内容真正落实到他们身上。
如何多练?我校教研组各教师的体会是:一要有充足的时间,二要注意习题的类型,三要注意练习方法的多样化。我的做法主要有一下几种:
1、一题多变反复练。例如指导学生练习求三角形面积一类习题时,我将习题改变成如下的几种形式:
(1)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8厘米,求面积。
(2)三角形底长18厘米,高3分米,求面积。
(3)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是底的一半,求面积。(4)三角形高是6厘米,底是高的2厘米,求面积。(5)三角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16厘米,求底。
这几类题,虽然形式各不相同,又各有特点,但都没有离开基本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抓住特点综合练。在数学教中数学习题都有他的特点,因此一定要抓住习题的特点综合练习,这样学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进一步的牢固掌握。
3、精选习题重点练。选择典型性的习题,作重点练习,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保证时间集中练。坚持精讲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集中练习。也可运用自习课时间集中练习,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辅导。
5、因材施教区别练。由于学生智力上的差别,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各不相同。对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可以多布置习题,并注意给难度较大的习题。对接受较差的学生一般给他们布置些基本类型的练习题。也可出几道,其中夹杂二三道难题,要求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全部完成,差的做七八道即可。同时要经常巡回辅导,注意检查学困生的课堂练习,给他们“偏吃偏喝”。
实践证明,精讲多练的确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的好方法。
第二篇:精讲多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精讲多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精讲多练,其实包含精讲与多练两部分,是二者有机的结合.首先要从教师的精讲入手,精讲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精练,具有启发性,要讲关键的东西.精讲时要坚持“启发式“的 教学原则,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等认识规律去组织教学。精讲不是简单的少讲,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本质的东西,掌握重点,突出难点,联系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精简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语言,揭示知识的规律,把知识讲深、讲透、讲准.这就要求对课文重点难点部分挖得深、讲得透、讲得准,使学生深入体会思想内容,受到思想教育,掌握知识,弄懂真正不懂的东西.这里的“多练”,不应该是重复的、单调死板的练习,而应该是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有趣的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下面谈谈我校教师在一年多的实践中得出的一些做法 1.钻研教材,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
钻研教材,掌握知识的 重点、难点是进行精讲的基础。我在备每节课时,都要弄清这节教材在所在章节中占的位置,弄清教学内容的知识范围及其内在联系,在认真钻研的 基础上掌握本节教学内容的 重点、难点。
2.击中要害,突破重点、难点
在备课过程中掌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只是在讲的内容上做到了精讲,能否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突破重点、难点呢?这就需要用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明晰、突出的板书以及必要的教具击中要害。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将锤打在锣心上”,针对我校小班额较多的情况,我校数学教研组各位教师已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模式,即5分钟复习巩固旧知,15-20分钟用来讲授新知,剩下的15--20分钟用来就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阶梯式的练习。例如我校六年级教师在讲“倍数”这一类应用题时,紧紧地扣住“是”和“多”这两个关键性的字眼,做击中要害的点拨。
例:(1)甲有6元钱,乙的钱是甲的2倍,乙有几元?(2)甲有6元钱,乙的钱数比甲多2倍,乙有几元?
“是几倍”,“多几倍”的问题学生往往觉得难懂,而且易混,为使学生掌握二者的不同意义与区别,我先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
通过直观的线段图分析对比后,我给学生给归纳了“合倍”问题的计算公式。即:是几倍的问题就是:甲数×倍数=乙数;多几倍的问题就是甲数×(1+倍数)=乙数。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计算方法。
3.总结规律,消化重点、难点
课堂上的精讲,除了关键性的点拨之外,还要注意总结知识的规律。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运用规律就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慢慢地消化。要使学生了解精讲的内容,掌握知识的关键,做到举一反三,还要考多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演习题,使所交内容真正落实到他们身上。
如何多练?我校教研组各教师的体会是:一要有充足的时间,二要注意习题的类型,三要注意练习方法的多样化。我的做法主要有一下几种:
1.一题多变反复练。例如指导学生练习求三角形面积一类习题时,我将习题改变成如下的几种形式:
(1)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8厘米,求面积。
(2)三角形底长18厘米,高3分米,求面积。
(3)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是底的一半,求面积。
(4)三角形高是6厘米,底是高的2厘米,求面积。
(5)三角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16厘米,求底。
这几类题,虽然形式各不相同,又各有特点,但都没有离开基本计算公式。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抓住特点综合练。在数学教中数学习题都有他的特点,因此一定要抓住习题的特点综合练习,这样学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进一步的牢固掌握。
3.精选习题重点练。选择典型性的习题,作重点练习,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保证时间集中练。坚持精讲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集中练习。也可运用自习课时间集中练习,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辅导。
5.因材施教区别练。由于学生智力上的差别,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各不相同。对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可以多布置习题,并注意给难度较大的习题。对接受较差的学生一般给他们布置些基本类型的练习题。也可出几道,其中夹杂二三道难题,要求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全部完成,差的做七八道即可。同时要经常巡回辅导,注意检查学困生的课堂练习,给他们“偏吃偏喝”。
实践证明,精讲多练的确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的好方法。
朱路完小数学教研组
二0一二年十二月
要做到精讲:教师首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针对重点和关键狠下功夫,又要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同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讲任何新知识,都一定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只有精讲,学生才有时间练习,否则,课上时间都被教师占用,学生就没有时间练习了。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也就是实践,学生学习了数学基础知识,如不经过严格的训练,是不能转化为能力的。所以练很重要,是培养学生把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练,是有针对性的,目的要明确,而不是盲目地练,讲要抓住关键讲,练同样也要抓住关键练。另外,练的内容变化要多,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引深。.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灯小学 王玉梅
摘要:一直以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是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立足现实,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会学习,会听讲,会做作业。
会学习;这一要求包括能做好课前预习,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提出问题,能与他人合作学习等。
会听讲;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应该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听懂了再去做题。
会做作业:在平时教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先把题目最少读3遍,审清题目再做,特别是学生在练习计算题时,由于学生的马虎导致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合理布置习题,有针对性地练习,可以从心理上减轻学生对于数学练习的为难情绪,使学生能够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保证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习题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每天都给学生留几道计算题,有难度,就留两道,比较简单的,就留四道,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可以交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在放学前交上就可以,实在交不上的,还可到第二天上课前。这些计算题,教师都要一一批阅,发现错误,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
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要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能让其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很难通过书本的学习,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无法通过数学的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了。相反,如果将数学的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其产生的影响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小学生去超市买零食后,结账时却发现自己没有零钱付账,这时就需要小学生自己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计算一下超市工作人员需要找自己多少零钱。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小学生不但复习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但如果小学生没进行过这方面的学习,而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2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内容讲解,虽然他也能拿着超市工作人员找回的零钱回家,但却无法锻炼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对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无法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数学的教师都知道,每一节数学课教学都不能马虎,每节课都应该把它当成示范课、优质课来讲。有句话说得好:数学题,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严谨施教,认真把握好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要实现高效课堂就得巧妙安排好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效利用小学生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的课堂教学前20钟的时间,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数学的知识概念通常都比较不容易理解,而且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非常枯燥,数学知识的学习内容也相对比较单一,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很不利。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记住的数学知识遗忘都很快,还有一部分同学经常把数学知识记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现状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数学概念讲解得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记住而又不易忘记。如为了让学生分清计数单位和数位这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语句:“计数单位没有‘位’,有‘位’的是数位”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在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时,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认识具体的物体外,还应经常让学生去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与面积,让学生感知1厘米、1分米、1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宽,让他们估计我们的学校有多少公顷,使他们增加数感,不至于出现较多的一支铅笔有12米长、一张床有2厘米长类似的“洋相”。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回顾中自然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严谨与理性的思维为学生讲解知识,有效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畅所欲言”的课堂,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索,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张扬,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也是异常活跃。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每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的不懈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走向辉煌。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受。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二、教学有效性理论依据是什么?
------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三、研究教学有效性有哪些背景与意义?
1、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1).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一,“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其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2).教学内容的泛化: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3).教学活动的外化: “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探究有形无实。(4).教学层次的低下: 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所以,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5).预设生成的冲突:一是出现不负责任的没有预设的课堂,二是出现没有生成的不精彩的课堂。
2、理想的数学教学不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追求,但又能够经得住应有的考试。即不为分数却能赢得分数。实现“教得有效、考得满意、学得快乐。”(崔永郭)
3、课堂教学六个层面:魅力课堂——优质课堂——高效课堂——有效教学——低效课堂——无效课堂——负效课堂。
四、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五、怎样克服低效、无效与负效?
1、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2、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3、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4、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张
娴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四、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