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时教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维克多﹒雨果 学习目标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4、感受伏尔泰和雨果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为自由、平等而战的宽广胸怀和对人类的解放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难点
重点 : 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课时计划
2课时
学法指导
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及内容
第27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结合练习四)
二、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卡拉事件、伏尔泰之死。(《用书P51-52》)
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启蒙运动(《用书P53》)
2.关于雨果
3.浪漫主义
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三、朗读练习,感受课文激情
1、导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启发学生回顾第五课学习时所讲的演讲知识)
2、范读、听读、评读(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
四、浏览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1.思考: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结合练习二)
2.讨论归纳:(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
(1)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追问: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2)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的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五、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
七、布置作业
1、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
第28课时
一、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复习导入: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 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从这篇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伏尔泰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1、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为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在演说中先概要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宗教的残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惨。正是面对这般巨大的丑恶力量的联合,伏尔泰“独自一人”开始了战斗。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2、伏尔泰伟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如何理解?)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伏尔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为它是对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后的宽恕和安详。正是有了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练习三/2)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导读: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雨果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激情洋溢,在语言的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这种诗化的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①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②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
③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这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了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练习三/4。)
2、请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
3、讨论交流: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①.“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句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受到过去的诅咒”也是“荣誉的美好的形式”?
②.“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如何理解? ③.第4节中,巧借人称的转换,运用呼告的修辞,表达作者对伏尔泰热情的赞颂与歌颂。
另外第6节中“笔”的比喻,第8节中的排比句,第9节中的排比句等的深刻内涵。)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培养语感。
5、聚焦文体,感知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
本篇是一篇演讲辞,口语性较强,并且体现了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朗读第14节体会了以上语言风格。
四、精读课文,疑难解析 :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理性”是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文中所说的“良知”和“思想”就是理性。在启蒙运动前,西方人活在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阴影之中,“人的尊严”未能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有关语段,进一步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2、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3、“微笑,就是伏尔泰”。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人生,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可列好提纲)。
第二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伏尔泰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认识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和对启蒙思想在当代阐发。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课前的预习,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比如:1762年轰动欧洲的“科拉事件”,以 及伏尔泰为西尔旺、蒙巴伊、拉巴尔等 人鸣冤,为他们洗脱罪名、恢复名誉的故事。也可以介绍伏尔泰、雨果的生活经历和成就。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用两节课的时间,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 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 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 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2-9)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从两个方面评价其卓越的贡献。1.2-8 介绍他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
2.9 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手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第三部分:(10-12)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雨果专门赞美伏尔泰“睿智的微笑”。这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有含有黎明的曙光。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
第四部分:(13-14)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伏尔泰标志着一个新纪元,新时代需要伏尔泰。雨果表达了追求伏尔泰,于黑暗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2.有感情地范读节1,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在节l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 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b.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c.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 果呢? 总结学生的发言,提升认识:伏尔泰 获得祝福和诅咒,都是因为他向旧社会宣战。明确:
a.“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b.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 责任。c.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3.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体会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
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以及查找到的资料,理解雨果的评价。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 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节8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节1l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5.分析“斗士”的形象。组织学生自读、讨论: a.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b.对象是谁? c.以何种方式? 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e.结果怎样? 明确:
a.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b.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c.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d.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e.结果:胜利。
6.总结学生的分析结果,归纳提升: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结合鲁迅的形象,谈谈自己的理解。明确:(倔强的斗士形象)7.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8.师生共同朗读节12,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明确: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能够读出雨果激动的心情和情感。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9.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三.提高认识,拓展思路: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节13,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仔细阅读课文,讨论并交流意见,能够体会到: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
3.讲解: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定要组织学生讨论。
明确:想象18世纪的历史现实,尽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雨果对于伏尔泰的论说和评价。遇到无法理解的要点时,要向教师提问,或者和同学交流。总结全文,体会语言特色
1.在演说词的最后,一般都会发出号召,达到感情的最高点。选择学生感情充沛地朗诵最后一段。
2.提问:雨果由对伏尔泰的赞扬,进而又写了什么? 3.雨果写这些哲学先驱的目的何在? 4.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演说的特点,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1.结合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节14,能够读出作者的激情。2.作者由伏尔泰联想到一批哲学伟人: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先驱哲学家们。3.回答: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们能够继承前人的精神,向现实宣战。4.充分讨论,积极发言。可以结合自己所阅读过雨果的作品来谈。本课总结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内涵隽永的句子,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细细体会。补充资料
伏尔泰本名是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1694年出生于巴黎一个法院公证人家庭,“伏尔泰”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笔名。
在日内瓦附近的法国边境,有个小镇名叫菲尔奈。佚尔泰为躲避政治迫害来到小镇居住。他在这里完成了许多重要著作,包括著名的哲理小说《老实人》和《天真汉》。同时他还从事各种政治社会斗争,特别是他为“科拉事件”等宗教迫害案平反昭雪所进行的斗争,轰动整个欧洲,为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欧洲进步人士尊称他为“菲尔奈教长”,他所居住的菲尔奈小镇则被称为伏尔泰小镇,一度成为欧洲舆论的中心。
镇上有一座纪念伏尔泰的雕像,附近还有他的故居。这座青铜雕像不太高,伏尔泰笑眯眯地站在一块岩石底座上,微弓着背,长发披肩,身着大衣,手拄拐杖,仿佛刚从什么地方回来。如注的雨水从他拧结的眉峰和大衣的衣襟上滴落下来。从雕像的面部表情中,特别是那带着挪揄的微笑中,你可以看到一种坚韧的意志、讽刺的才智和洞察毫末的智慧。很难想象,就是这个小老头,在300多年前,成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思想界的泰斗,使整个欧洲都不能不倾听他的声音。
伏尔泰生前仰慕中国文化,曾自称是孔子和康熙的学生。在碑文所列举的主要作品中,包括他根据元代杂剧《赵氏孤儿》写的剧本《中国孤儿》。
1778年2月,这位84岁的启蒙泰斗重返阔别多年的巴黎,公众对他的欢呼致敬远远超过对帝王形式上的礼遇。这是他一生事业和荣誉的顶点。同年5月30日,伏尔泰因病与世长辞。伏尔泰
伏尔泰(1694—1778年)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他出生于巴黎。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表现了聪明才智。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启蒙运动兴起以后,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1718年,他发表了悲剧(奥狄浦斯王),并在巴黎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笔名。后来,伏尔泰因得罪一个贵族而被放逐出法国,动身去英国。在英国期间,他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和洛克的哲学著作。1729年,他回到法国,创作了历史剧《布鲁杜斯》和悲剧《采儿》,获得成功;同时,经营商业,获利不小,使他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1734年,伏尔泰出版了《英国通讯集》,以书信体裁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点。这本书遭到当局的禁止,被当众焚毁。此后,伏尔泰在洛兰省边境一个幽静的城堡中住了14年,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著作,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从各个方面攻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反动统治。伏尔泰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沽名钓誉,纷纷同他交往,如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即后来的腓特烈二世);法国还于1746年让他进入法兰西学士院。但是,后来他发现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内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真正赞同他的观点,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佛尔纳定居下来。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他还为一位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呜不平,并最终迫使法国政府为卡拉平反。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由于伏尔泰的威信越来越高,封建统治者为了迎合民众的需要,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1778年,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当时巴黎全城轰动,巴黎剧院首演他新写的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它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这一年5月底,他在佛尔纳逝世。伏尔泰死后,先是葬于香摈省一个小礼拜堂内;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骸运到巴黎著名的先贤祠重新安葬,当时他的灵车上写着这样的的句子“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伏尔泰创作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启蒙运动
Enlightenment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一词,德语为Aufkl□rung,英语为Enlightenment,法语为Lumi□res,意为启迪。1784年德国哲学家I.康德(1724~1804)所著《什么是启蒙》指出,“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当代人即用“启蒙时代”这个概念,表明那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的历史时代。
历史背景 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在这种形势下,一批先进的思想家勇敢地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抨击中世纪的神学教条,清扫封建社会的传统和愚昧,幻想建立一个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同时,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科学家I.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来。启蒙运动涉及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术等各个方面。启蒙运动思想家们,最初用自然神论最后用无神论来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在哲学上以机械唯物论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经济上主张以自由放任对抗封建官僚机构的束缚,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王权神授,用理性的原则、自由平等的原则批驳中世纪的等级特权,用知识、科学启迪人们的愚昧无知、传统偏见,打破旧的风俗习惯,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各种障碍,为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上、理论上铺平道路。历史概况 启蒙运动兴起于西欧,很快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影响到全世界,但其中心在法国。
荷兰 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宗教思想,因此启蒙运动思想家们首先把矛头指向宗教神学,而荷兰的思想家则为这一运动铺平了道路。U.阿科斯塔(约1585~1640)于1624年著《论灵魂不死》,否认灵魂不死和肉体复活的陈腐观念,抨击基督教和犹太教教义。自然法学说的创立者H.格劳秀斯1625年发表巨著《论战争与和平法》,否认上帝的存在,提倡自然法,确立了国际法的标准。他认为,法的原则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人的本性;自然法万古长存,上帝也无法改变。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B.斯宾诺莎(1632~1677)所著《神学政治学论》(1663)、《知识改进论》(1660)、《伦理学》(1675)等,认为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自然界本身就是神。他和格劳秀斯在政治上都否定王权神授,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人民联合起来缔结契约的结果。
英国 英国学者在启蒙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唯物主义哲学家F.培根(1561~1626)反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性。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步》(1605)、《新工具论》(1620)等。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T.霍布斯著有《论人》(1658)、《利维坦》(1651)等书,反对王权神授论,提出社会契约学说和国家起源说。他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主张把教会置于国家和君主管辖之下,由国教管制人民。机械唯物主义经验论创始人J.洛克对启蒙运动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他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是知识的源泉;反对王权神授,主张立法、行政、外交三权分立,拥护代议制政府,提倡自由和宽容。主要著作有《政府论》等。哲学家、历史学家E.赫伯特(1582~1648)于1624年发表《论真理》,创立自然神学说,认为《圣经》荒诞无稽,理性是寻求真理最可靠的依据。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自由思想家J.托兰德(1670~1722)于1696年著书《基督教并不神秘》,主张人的理性能理解圣经教义,无须借天启之助。唯物主义哲学家J.普里斯特利(1733~1804)则大大推动了18世纪的自由思想。1782年所著《基督教的讹传教义史》,认为三位一体、得救预定、神启圣经都是荒谬的。他于1769年发表的《论政府的首要原则以及政治、民事和宗教自由的性质》一书是18世纪自由思想的代表作,主张人民在政府中应有发言权,人民对自己的行动应有自主权,人民有为捍卫民主自由而进行革命的权利。英国医生和哲学家D.哈特利(1705~1757)1749年著《对人、其结构、其职责及其期望的观察》,提出身心功能一致说,对哲学和心理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法国 18世纪法国还处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法国的思想家们考察了荷兰和英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同英、荷学者切磋交流,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P.培尔(1647~1706)于1697年编纂的《历史与批判辞典》,以全面怀疑的态度批判封建宗教,无情地驳斥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到英国考察,十分赞赏英国自由的社会政治制度。他在《哲学书简》(1734)、《牛顿哲学原理》、《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介绍牛顿和洛克的哲学,猛烈抨击天主教和基督教,提倡“君主和哲学家的联盟”,拥护开明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王国,反映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伏尔泰并不是无神论者,他把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法国另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C.-L.de孟德斯鸠,于 1721年发表《波斯人信札》,猛烈抨击专制制度,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法国是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社会。他所著《罗马盛衰原因论》(1734),指出罗马共和国的盛衰不是神的意志,而是取决于统治者的贤明或腐朽,矛头直指路易十五统治下的法国。他的另一部著作《论法的精神》(1748),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他提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经济学家A.-R.-J.杜尔哥1766年著《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进步的历史。启蒙哲学家 M.-J.-A.-N.de孔多塞(1743~1794)著《人类精神进步史梗概》,把历史看作理性对无知和偏见进行斗争的历史,主张人类要不断前进,消灭阶级间的和民族间的不平等。
法国启蒙运动最著名的代表是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见彩图法国百科全书派群像)。他们既是唯物论者,又是战斗的无神论者。J.O.de拉梅特里(1709~1751)于1747年发表《人是机器》一书,发挥了唯物论和无神论的精神。P.-H.-D.霍尔巴赫(1723~1789)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376个条目。他的《自然体系》一书对宗教进行无情的讽刺,《基督教真相》一书则指责基督教违反理性和自然。C.-A.爱尔维修(1715~1771)于1758年发表《论精神》,攻击一切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法国《百科全书》主编D.狄德罗终生为自由、真理和社会进步而奋斗,写了一系列唯物主义哲学著作。1746年他发表《哲学思想录》,谴责暴君,对基督教进行了无情的抨击。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他们是机械唯物论者,在解释社会问题时是唯心的。
法国启蒙运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是J.-J.卢梭。他在《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一书中指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只想建立一个没有贫富之分的社会。他的名著《民约论》(1762)的基本思想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认为人民有起义反抗压迫者的权利。在政治上他拥护共和国,其政治思想对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有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最初代表摩莱里和G.B.de马布利也属于启蒙者之列。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一书中指出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和暴君的根源,幻想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人人都有劳动权的理想社会。马布里的代表作是《论法制和法的原理》,反对私有制下的贫富分化,认为只有恢复公有制才能消灭一切不良现象。
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影响 启蒙运动波及德国和俄国。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C.沃尔弗(1679~1754),他把英法启蒙哲学同德国G.W.莱布尼茨(1646~1716)哲学结合起来,形成沃尔弗哲学。其他代表人物有G.E.莱辛(1729~1781)、J.G.von赫尔德(1744~1803)、J.C.F.von席勒(1759~1805)和J.W.von歌德(1749~1832)等。俄国启蒙思想家有А.Я.波列诺夫(1738~1816)、Н.И.诺维科夫(1744~1818)、А.Н.拉吉舍夫等。拉吉舍夫在其《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把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他号召俄国人民为自由、为建立美国式的共和国而斗争。启蒙运动越过大西洋,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T.杰斐逊和著名思想家、科学家B.富兰克林,《常识》(1776)的作者T.潘恩都属于启蒙学者之列。启蒙运动扩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为时较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把T.H.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1913,今译《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H.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J.S.米尔(旧译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等7 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他们甘冒身陷囹圄、逃亡异国的危险,不惜遭受种种苦难,给“天国”的神灵和世上的王权以沉重打击。他们的著述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启蒙运动为摧毁腐朽的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及19世纪欧洲爆发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三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教学重点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解说: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计依据是:1.学生对伏尔泰及雨果所处的时代不熟悉,不了解国情,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2.作为一篇演讲,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激情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要把朗读的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激情。)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3、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方式: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结合练习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四)
二、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学生交流。老师课前也作些案头准备。)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用书P50》)
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卡拉事件、伏尔泰之死。(《用书P51-52》)
(解说:这两项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名人零距离,为认识伏尔泰的伟大贡献作准备。)
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启蒙运动(《用书P53》)
欧洲十八世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教育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首先起于英国,次及德、法、俄、意等国,尤以法国声势最为浩大;因其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故名。
2.关于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3.浪漫主义
文学史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表现理想来反映现实。即将理想的生活当作直接的描写对象,展示出一个存在于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补现实的不足。表现手法往往比较奇特,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热情奔放,格调高昂激越。
(解说: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雨果创作风格,课上交流,实现资料共享。)
三、朗读练习,感受课文激情
1、导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那么,我们朗读这篇演说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启发学生回顾第五课学习时所讲的演讲知识)
2、范读、听读、评读
(听朗读带,学生试读,师生共同依据演讲的特点点评朗读情况)
四、浏览课文,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
1.思考:从雨果的演讲中,你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结合练习二)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解说: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2.讨论归纳:(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后归纳)(1)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一是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文中原话回答“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使命”中的这个“职能”和“使命”具体指什么?),“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二是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追问: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第9节中举了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和拉巴尔四个人斗争的例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看,这四人都是平民,在当时,平民受尽压迫和欺凌。伏尔泰为弱势群体抗争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令人钦佩。
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2)伏尔泰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的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总之,“新纪元”的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
五、结构解读,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伟大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
讨论明确:
(1)总的评价伏尔泰在历史上的非凡地位,世纪性的贡献。崇高的礼赞(2-9)回顾历史,伏尔泰为被压迫的人类而孤军奋战。(10-12)赞美人格,伏尔泰具有睿智的微笑。
(13-14)总结全文,再次揭示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励后来人。
〖解说:此步骤目的是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方法:小组讨论,选两组展示讨论成果,师生点评。值得提醒学生的是,结构的划分不一定就一种,本文就有二分法(1-12节伏尔泰世纪性贡献;13-14,伏尔泰的 时代意义。)和四分法。〗
七、布置作业
1、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两遍,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选择几则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背下来。同时将疑难词句划出,以便下节课讨论。
2、注音:
陨落yǔn 诅咒zǔ zhîu 弥留mí 灵柩jiù 诉讼sîng 无聊liáo 凌驾líng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深邃suì 睿智ruì 蕴涵yùn 怜悯mǐn 恪尽职守kè 污蔑miè 鞠躬gōng
3、词解:
陨落:从高空坠落。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
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
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
(解说: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激发情感共鸣;背诵精彩段落,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揣摩疑难词句,把握全文主旨;品味语言,感受雨果浪漫主义语言风格;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一、结合作业,复习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导入: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 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从这篇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伏尔泰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解说:由复习导入,见上节课分析)
1、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为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在演说中先概要分析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宗教的残忍、司法的不公、人民的愚昧和凄惨。正是面对这般巨大的丑恶力量的联合,伏尔泰“独自一人”开始了战斗。他不仅用笔做武器宣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中。正是有了以伏尔泰为领袖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思想的种子被播撒到世人心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思想将是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本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作者还从哪方面赞扬了伏尔泰?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解说: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
——还从伏尔泰伟大的人格方面来赞扬。伟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其丰功伟绩,更在其非凡人格。后部分,雨果礼赞了伏尔泰“睿智的微笑”。
2、伏尔泰伟大的人格力量:微笑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如何理解?)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伏尔泰的微笑是“睿智的微笑”。因为它是对愤怒情感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后的宽恕和安详。正是有了这智慧的微笑,照亮了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结合练习三/2)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导读:
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激情洋溢,在语言的背后,的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这种诗化的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出来!”
(这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了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结合练习三/4进行。方法可用对话式,合作探究。)
2、请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浪漫主义语言风格。(解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结合练习一进行)
3、讨论交流:请选择几例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风格的段落、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中,老师参与进去,引导完成练习三的同时,再对文中一些饱含激情、内涵深刻的句子作些探究。
如: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句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受到过去的诅咒”也是“荣誉的美好的形式”?
——“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象征着正义与光明。他受到“过去的诅咒”,恰好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美好形式”。2.“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辉,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如何理解?——这句话既反映了伏尔泰“是一个世纪”,概括出18世纪法国的历史特点,又颂赞了他因其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
3.第4节中,巧借人称的转换,运用呼告的修辞,表达作者对伏尔泰热情的赞颂与歌颂。
另外第6节中“笔”的比喻,第8节中的排比句,第9节中的排比句等的深刻内涵。)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增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5、聚焦文体,感知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
本篇是一篇演讲辞,口语性较强,并且体现了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
本文第14节较集中地体现了以上语言风格,让我们调动起感情,集体朗读这段。
四、精读课文,疑难解析
(方法:让学生读后,提出疑难问题,共同研讨。老师准备问题如下。)怎样理解“理性的最高权威”?
——“理性”是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文中所说的“良知”和“思想”就是理性。在启蒙运动前,西方人活在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阴影之中,“人的尊严”未能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伏尔泰生活在风云激荡的18世纪,他因其世纪性的贡献而受后人敬仰,你读了本文后,一定有不少感悟,说说看。
(把自己的感悟说明白即可。可从人的价值在于他所作贡献的多少;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将流芳百世等。)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有关语段,进一步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2、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例: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3、“微笑,就是伏尔泰”。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人生,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练习设计的目的是注意积累,读写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解说:由于时空的阻隔,初中生对伏尔泰及作者雨果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背景比较陌生,要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虽是自读篇目,仍安排了两课时。即便如此,要能顺利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还要借助课前预习、课后延读课文,拓展视野。这只是一篇教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设计,在具体教学中,有的环节可视学生情况而增删。还可采用存疑法,有的问题留给学生,激发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四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素质教育目标
1、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诗化的语言。
3、了解演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
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自由朗读
(三)问题探讨
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
1、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2、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第二课时
(一)阅读并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二)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三课时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陨()落
(2)灵柩()(3)睿()智
(4)mí()留之际
(5)kè()尽职守
(6)jiān()而有之
2.伏尔泰是________国启蒙思想家、________家、_______家。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有________和《形而上学论》等。《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________国文学家________。
3.下面一句话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象征什么?“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过去”象征________,“未来”象征________。
阅读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回答问题。
1.作者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5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分析并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新的纪元”指________的新纪元。(答案不超过15个字)4.下列说法,与原文不合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是雨果为纪念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讽刺作家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在伏尔泰墓前发表的演讲。
B.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法国进入了伏尔泰时代。
C.“一个新的纪元以伏尔泰开始”是极言伏尔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而不是一个客观史实的陈述。D.作为一个公民既要行使权利又要履行义务,在这两方面都必须取得进步,这也是伏尔泰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5.你最推崇的伟人是谁?试结合其思想精华、伟大的人格、对社会的贡献等某一方面简要谈谈推崇他(她)的原因。(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①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福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名人发愤努力的座右铭,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逆境比顺境好”。这实在是至理名言。
③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优越的条件容易
A 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肤,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道路,却能
B 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明智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了。
④“多难兴才”曾一度被认为规律。请看:屈原被放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雪洗国耻,韩信遭胯下之辱而统率百万雄兵„„他们都是在与逆境搏斗中,成为杰出人物的。
⑤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做化学实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失火,被车长打聋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早年丧父,靠兄长养大。由于他发奋学习,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们哪个不是同不幸命运搏斗的强者?
⑥作家老舍早年丧父,3岁还不会说话,条件可谓差矣,但由于他的刻苦磨炼,终于写出了《骆驼祥子》等蜚声世界的名作。
⑦李燕杰说:成才的往往是那些出身贫寒的穷孩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⑧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具备优越条件,但是如果具有优越的条件,且不可等吃坐穿,而应利用这种条件,更努力学习才是。
⑨总之,逆境是阻挡弱者的大山,也是C强者的熔炉,更是D人才锋芒的硎石。青年朋友,不要讲生活的清苦艰辛,而要讲志向的高远,为了祖国的未来,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1.“多难兴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从“冶炼、砥磨、磨炼、消磨”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到下面要求的横线上。A处应填________B处应填________C处应填________D处应填_________。3.指出文中加粗词语的指代内容。(1)“这句话”:________(2)“这样”:________(3)“这种条件”: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为什么要引用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⑤⑥⑦段列举一系列古今中外成才的事例在论证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案
课题: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学习目标 1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重点难点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学法指导 学生要对伏尔泰及雨果所处的时代、国情、、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等通过查资料做到了解。作为一篇演讲稿,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激情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要把朗读的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激情。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导入: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 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从这篇演讲中,我们了解到伏尔泰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2.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陨落 诅咒 弥留 灵柩 诉讼 无聊 凌驾深邃 睿智 蕴涵 怜悯 恪尽职守 污蔑 鞠躬 3.查字典词典,解释词语: 陨落: 蕴涵: 媚上欺下: 弥留之际: 孤军奋战: 恼羞成怒: 肃然起敬: 经久不息: 学习研讨 练习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在莫伯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 拉 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伯桑致以崇高的敬意。我是在居士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伯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伯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莫伯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3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先生们,这就是莫伯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跻身()晦涩()重荷()卷帙浩繁()2.作者在这篇悼词中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莫伯桑的? 3.第4段末一句“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4.读第5段,思考以下问题: ⑴.“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指的是什么让“我”“忧虑不安”?这样说的意图是什么? ⑵.结尾一句“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是什么意思?
5、运用讲演的语言风格,充满激情地进行朗读。[参考答案] 1.Jī sè hè zhì 2.两方面:谦恭的为人和完美无缺的作品。3.比喻,作者的意思是说莫伯桑的作品正派的、纯朴的、明晰的文学作品,是我们主要的精神食粮。4.(1)是“我们时代”的文学现状让“我”“忧虑不安”。用对比的方法衬托莫伯桑作品是时代的杰作。(2)意思是莫伯桑这位短篇小说大师的作品短小精悍,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相关链接 学(教)后记